2025屆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聯盟高三上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25屆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聯盟高三上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25屆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聯盟高三上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25屆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聯盟高三上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25屆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聯盟高三上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聯盟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聯考高三年級歷史試卷(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命題學校:合肥市第三中學163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把正確答案涂在答題卡上)1.如圖1,鄭州大河村遺址曾發(fā)現一批仰韶文化晚期的分間式房屋。有些房屋是由較大的房屋修建隔墻后形成的若干套間,房屋周邊還存在有客穴以及專供倉儲的庫房,這表明當時該地()圖1A.私有制成為主流趨勢C.階級分化的現象明顯B.已經擺脫氏族群居的狀態(tài)D.出現相對獨立的家庭生活2.錢穆認為,中國古代史“前一段落為秦以前的封建統(tǒng)治,后一段落為秦以后之郡縣政治。以下對這兩大“政治”的理解正確的是()A.都以血緣為紐帶,血緣與政治結合C.前者是貴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B.都加強了中央集權D.都維護了封建統(tǒng)治3.東漢政府制定了“三互法,明確規(guī)定地方官員必須回避本籍、不得在姻親之家所在地任職,或兩個地方的長官雖然沒有姻親關系,“不得交互為官。這一規(guī)定(??)A.改變了官員的選拔標準C.避免了吏治腐敗的發(fā)生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D.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4.圖2為北魏前期和后期中樞機構部分長官籍貫數量分布柱形圖。圖2圖示中官員籍貫數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選官制度的變革B.門閥士族的影響)C.中樞機構的調整D.統(tǒng)治中心的變化5.“道路惶惶。開元年間,字文融主持括戶工作,“諸道括得客戶凡八十余萬“坐食租稅見,唐代租佃關系的發(fā)展(A.助力了社會經濟發(fā)展C.強化了人身依附關系)B.加劇了農民逃亡問題D.適應了兩稅法的推行6.根據情節(jié)分別給予相應的法律制裁。一些官員在對外貿易的實際活動中,逐步意識到要對奢侈品及消費品的進口加以限制,并且嚴禁金銀硬通貨的外流。據此可知,兩宋時期(??)高三年級歷史試卷第1頁共4頁A.重農抑商觀念趨于強化C.對外貿易結構逐漸優(yōu)化B.朝廷重視維護對外貿易權益D.政府開始實施有限閉關政策7.明代對鄉(xiāng)飲酒禮的規(guī)定甚為嚴格。規(guī)定由鄉(xiāng)閭里社賢能的長者擔任鄉(xiāng)飲酒禮的主持人;賓客分明等級,以賢德和年齡為標準,犯法之人需被單獨列出。明代鄉(xiāng)飲酒禮(??)A.利于推行基層道德教化C.創(chuàng)新了周禮的基本內容B.是基層治理的一種形式D.以重塑社會秩序為宗旨8.正確的是()蒙古奴兒干都司AB行都指揮使司西寧辦事大臣C“九邊”軍鎮(zhèn)宣政院D9.據《粵海關志》載,19世紀60年代以前,廣東省內的蔗糖大部分匯聚于廣州出口或轉往內地。之后,粵東的糖更多匯集于汕頭出口外國或銷往內地,汕頭成為與廣州并存的兩大糖業(yè)銷售中心。這一變化的背景是(??)A.廣州喪失外貿中心地位C.西方對蔗糖的需求增長B.列強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D.東南沿海民族工業(yè)的興起10.戊戌變法時期,在中西學關系問題上,嚴復認為中西學為相異的“二,中西學各有體用,“中國之不興,宗法之舊為之梗也“一“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學。這兩種觀點主要體現了(??)A.宣傳變法方式的分歧C.救國思想主張的差異B.對待西學的態(tài)度迥異D.二者的階級屬性不同11.武昌起義爆發(fā)后,軍心目中只知有“我們袁宮保,蔭昌難以指揮。此后數月,湖北、湖南、江西、云南等數十省宣布獨立。這反映了()A.清朝統(tǒng)治基礎基本瓦解C.南方是革命黨活動重心B.新軍都已脫離清廷控制D.辛亥革命得到民眾支持12.1933年1月,中共中央向中共滿洲省委及其所屬各級黨組織發(fā)出指示信,要求從中共滿洲省委到支部以及每個黨員,必須用一切方法打入一切游擊隊伍、重要企業(yè)及群眾組織,秘密擴展革命群眾工作,以及從游擊戰(zhàn)爭、罷工斗爭和農民運動中發(fā)現與培養(yǎng)干部。該指示旨在()A.擴大黨在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影響C.強化黨對東北抗日斗爭組織保障B.豐富工農武裝割據的斗爭形式D.鞏固敵后抗日根據地政權地位13.圖3是1947年春夏之際人民解放軍和國民黨軍隊的戰(zhàn)場態(tài)勢圖。該戰(zhàn)場態(tài)勢()圖3A.說明戰(zhàn)略決戰(zhàn)時機成熟C.標志著全面內戰(zhàn)的爆發(fā)B.為解放軍的戰(zhàn)略進攻提供契機D.摧毀了國民黨的主要軍事力量高三年級歷史試卷第2頁共4頁14.1956年,中央副主席陳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思想,并得到中共八大肯定和接受。如圖4所示,這一經濟思想(??)圖4A.開辟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C.客觀反映了生產力發(fā)展實際B.掀起了全行業(yè)公私合營D.推動城市經濟體制改革15.表1是1976—1980表1)中央黨政代表團年份教育科技代表團中央領導部委辦經貿專題93次49次1976.7—1977.613次1977.7—1978.630次1978.7—1979.637次1979.7—1980.632次25次103次70次91次135次8次112次63次113次65次A.對外開放融入世界的愿望迫切C.經濟建設已成為黨的工作中心B.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初步形成D.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成為共識16.2022年,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毕铝谐删蛯儆凇靶聲r代十年”的是()①經濟總量躍升至世界第二位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②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④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全面勝利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二、非選擇題(本大題52分,其中第17題18分,第18題22分,第19題12分)1718分)材料一“鄉(xiāng)紳縉紳,是隨著科舉制的確立而逐步形成的一個特殊社會群體,主要包括科舉功名之士和退居鄉(xiāng)里的官員。這一群體不僅擁有朝廷賦予的政治與經濟特權,同時還由于獨占文化資本,具有對社會進行規(guī)范整合的文化權力。因此,可以說士紳是傳統(tǒng)社會的地方領袖,通常奔走于國家與社會之間,旨在“謹庠序之教,申孝悌之義,扶危濟困,仲裁糾紛,督修和維護地方上的道路、橋梁和水利工程。幾千年的傳統(tǒng)社會里,士紳群體對于基層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發(fā)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摘編自王雄剛《中國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士紳傳統(tǒng)》材料二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地方社會的近代化起步,一些士紳開始投身近代實業(yè)和教育事業(yè)。1906年,清政府決定推行地方自治,這使得士紳不僅可以涉足于地方社會的經濟和文化領域,而且可以進一步涉足“官治之旁形成另一種公共權力。這一時期,各種“新政和自治機構的首領人員組成了新的社會群體,其中包括縣議會議員、議長,教育、實業(yè)、財務等局所的首領,商會、農會、教育會高三年級歷史試卷第3頁共4頁會長,地方保衛(wèi)團局首領等,由于這些人員扮演著傳統(tǒng)士紳的社會角色,所以仍被地方社會稱為“士紳。新的士紳是一個權力群體,因此可以稱之為新官紳階層?!幾晕汗馄妗豆僦闻c自治——20世紀上半期的中國縣制》(16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古代相比,中國近代士紳群體的主要變化,并分析其原因。(12分)18.22分)材料一分為兩類六等,冬春備料修繕,調丁夫常達10萬以上。宋代對黃河水文特征已有較多認識,將季節(jié)性漲水分為10期,根據經驗可以預估汛水的到來。王安石提出新開浚手段,曾對黃、汴等河試行機械疏浚。“鐵龍爪揚泥車法“波川耙等。北宋防洪議論很多,提出兩河不能并行、遷城色以避之、東西還“北宋河防技術已有相當水平。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曾編河防書292卷,已失傳。——摘編自毛振培、譚徐明《中國古代防洪工程技術史》等材料二了各大江河流城綜合規(guī)劃、防洪規(guī)劃和必要的補充修訂規(guī)劃。加固新建堤防海塘27余萬千米,大中小型水庫8.5350098處,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0.9萬平方公里。建立報汛站8600多個,水文自動測報系統(tǒng)200多處。應用計算機、氣象衛(wèi)星等高科技手段預報洪水。制定和頒布了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和防迅條例等法規(guī)。勝利地抗御了長江1954年、松花江1957年、黃河1958年、海河1963年、淮河1991年、珠江1994年、長江1998年、松花江1998年等20多次大洪水,累計減少經濟損失1.5萬億元以上?!幾猿虝蕴铡缎轮袊篮轶w系建設70年》(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代河防治理的特點(8分)(210分)(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國家權力與災害防治”4分)19.12分)材料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睒嫿ㄖ袊捳Z和中國敘事體系,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力。的穩(wěn)定與安全?!昂投煌敝袑で蟀l(fā)展。導人的思想、行為準則,也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根本遵循。統(tǒng)習俗、醫(yī)藥文化等歷久彌堅,成為中華民族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其創(chuàng)造并延續(xù)的精神追求,更成為中國革命與建設實踐的不竭動力?!幾猿搪悺洞蚱莆鞣皆捳Z壟斷構建中國敘事體系》“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高三年級歷史試卷第4頁共4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聯盟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聯考高三年級歷史試卷參考答案題號答案1D2C3D4D5A6B7A8D9B10111213141516CACBCAB17.18分)(1)特點:其產生與科舉制緊密相關;擁有政治、經濟、文化特權;是連接國家與基層社會的重要力量;兼具基層治理、基層教化等職能。(每點2分,答出其中三點可得6分)(2)變化:投身實業(yè)和教育事業(yè);政治影響力擴大,逐漸成為推動地方自治和近代化的重要力量。(答出兩點得4分)原因:列強侵略日益嚴重,民族危機不斷加劇;洋務運動、清末新政等改革的推動;選官制度的變革與科舉制被廢除;中央權力的下移;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西學的傳播。(每點28分)18.22分)(1)特點:治理范圍擴大;實施分類治理:利用水文特征預警;創(chuàng)新開浚手段;摻雜政治斗爭;注意經驗總結。(每點2分,答出其中四點可得8分)(2)不同之處:國家主導,重視頂層設計;綜合治理,多管齊下;防汛體系完善;注重防治法律建設;防治成效顯著。(每點2分,答出其中三點可得6分)意義: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發(fā)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促進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每點2分,答出其中兩點可得4分,答到“有利于社會經濟發(fā)展”亦可給分)(3)認識:應充分發(fā)揮國家權力在災害防治中的主導地位;積極調動社會和民間力量的參與;建立健全完備的應急體制和防治體系;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防控水平。(每點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4分)19.12分)示例一:論題: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需著力于和平敘事。(2分)欺凌他國,尋求和平穩(wěn)定,謀求與世界共同發(fā)展。漢朝開辟絲綢之路后,中國四大發(fā)明、絲綢、瓷器、儒家文化等傳播至中亞、西亞、歐洲和北非,同時佛教、葡萄等外來文化和物種傳入中國,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在物質、技術、文化等方面和平交流和發(fā)展。明朝時,鄭和下西洋到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采取和平與互利的方式,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擴大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提供了不同文明可以和諧相處、兼容并包的實例。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新中國的和平形象與和平外交路線逐漸獲得世界的廣泛認同。20世紀80年代以后,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局勢,中國堅定不移地反對霸權主義,積極發(fā)展新型大國關系以及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始終不渝走和平發(fā)展道路,致力于促進各國共同發(fā)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qū)穩(wěn)定發(fā)揮了建設性的作用。(論述部分,至少引用兩個史實進行論證,正確表達1個史實+1個結論=4分)綜上所述,中國一貫秉持“和合共生”的文化精神和文明觀念,倡導求同存異,積極維護世界和平,(2高)示例二:論題: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需著力于發(fā)展敘事。(2分)和融入新鮮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