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 緒論 習題_第1頁
公共政策分析 緒論 習題_第2頁
公共政策分析 緒論 習題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思考題]1.什么是政策科學?如何看待它的學科性質?2.如何評價公共政策研究的兩種基本范式?3.簡述公共政策研究的政治學途徑與經濟學途徑的內容及作用。4.試分析政策科學與政治學和經濟學之間的關系。5.結合案例,論述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極端重要性以及研究政策科學的現(xiàn)實意義。案例葛洲壩工程決策及其實施的曲折歷程**資料來源:陳可雄.葛洲壩工程的決策內幕.新華文摘.1993(2).1970年12月30日,中國第一大江上的第一大壩——葛洲壩工程,舉世罕見的僅僅依據(jù)一個規(guī)劃性的文件,采取“邊施工、邊勘測、邊設計”的“三邊”方針,就轟轟烈烈、匆匆忙忙上馬了。時隔20多年后,原水電部長、現(xiàn)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錢正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這段歷史仍心有余悸:“1970年10月我到阿爾巴尼亞出訪兩個月。走前葛洲壩工程不要說完整的設計,連正式報告還沒寫呢,回來卻已一炮開工了。記得我剛回到部里,連水電部軍管會主任張文碧都對我說:‘錢正英,你什么事都別管了,趕快到葛洲壩去!簡直是胡鬧,他們已放炮動工了!’”當時唯一敢于挺身而出,后來又力挽狂瀾、鼎力挽救了工程的林一山,原長江流域規(guī)劃辦公室(簡稱“長辦”)主任對記者說:“我不是那種說中央錯了,以證明自己正確的人。但葛洲壩工程一上馬,我就知道它注定要失敗!”修建葛洲壩工程的構想,最初是作為三峽水利樞紐的配套工程提出的。1959年,長江流域規(guī)劃辦公室的科研人員完成了選擇葛洲壩上游40公里處的三斗坪作為壩址,修建三峽水利樞紐的全部設計??紤]到三斗坪建壩后,三峽電站在枯水調峰運行時泄量的時多時少,會使下游河段內的水位忽高忽低、給航運帶來不利,所以要修建葛洲壩反調節(jié)航運梯級,同時接住長江這40公里的水頭發(fā)電。總工程師、中國水利大將林一山認為,先建三峽工程,或者至多兩者同時建,三峽水庫攔蓄了長江洪水和全部泥沙,葛洲壩工程不僅成本小,技術問題也簡單多了。不上三峽工程,先建葛洲壩就違反了長江水利基建的程序。先于三峽建設的葛洲壩工程,將要獨立地承擔長江上游的全部洪水和泥沙,不僅不必要地增加資金成本,而且造成技術困難,這是萬萬行不通的。大壩施工近乎是鬧劇式地進行。中央文件原想由武漢軍區(qū)、湖北革委會主持,并由國務院各個部委組成堅強的施工指揮部。但真正執(zhí)行起來與中央指示不符合,工程指揮部全由武漢軍區(qū)司令員、副司令員等沒有搞過水利的外行人員擔任指揮部的各個主要領導職務。指揮部一律按團隊建制,且團、連長都由軍隊干部擔任(當時認為穿便衣的不能領導穿軍裝的)。施工隊以新兵為主,原來8千名技術老工人被解散,有的分配去喂豬。施工不按基建規(guī)程辦事。當時,“長辦”的大多數(shù)高級工程師還被關押在“牛棚”,即使在施工現(xiàn)場,也大都有職無權。指揮部命令破除大體積混凝土攪拌夾冰(水泥的生化熱需要發(fā)散)的制度,即“不準吃冰棒”,質量控制又不嚴(為了“一打三反”的方便,領導變來變去,且干部官僚主義嚴重,極少去現(xiàn)場),造成已澆筑的數(shù)萬立方米的壩體到處是裂縫、蜂窩、狗洞;工地還發(fā)起“千人設計,萬人審查”的運動,設計人員“奉命設計”,只繪圖,不簽名(有的說簽了字是名利思想,有的因圖紙是按領導干部意圖畫的,不愿簽名),還要到一個個席棚去征求民工的意見,結果施工近一年,設計還沒有定案。葛洲壩工程除了施工混亂外,更主要的是幾個關鍵性的重大技術問題沒有解決。第一,長江從南津關出峽后,突然90度向南急轉,原河寬由300米驟然展至2100米,河床由海平面以下40米陡然上升為海拔30米,呈現(xiàn)出泡水、漩渦、剪刀水等各種及其復雜的流態(tài),同時長江每年要下泄5億多噸泥沙,工程如何順應河勢,開出兩條人工航道保證通航,又不被泥沙淤積?種種模型試驗都失敗了。第二,葛洲壩基礎是建在粘土巖和砂巖夾層上的,含有粘土巖軟弱夾層54層,其中部分已經泥化,建壩后泥化夾層會不會惡化,造成壩體滑移?沒有可靠的依據(jù)。第三,由于沒有先建三峽工程攔截洪水,使原來設計只要抗1到2萬水頭的葛洲壩,一下升至要獨立抗11萬立方米/秒的水頭,大壩建筑物如何合理安置,以對洪水消能防沖,也沒有成形的設計。大壩工程采取“三邊”方針帶來了三大惡果:質量差(二年共澆筑混疑土10.52萬立方米,不合格的炸掉了1.62萬立方米),進度慢,浪費大(設計還沒搞出來,已花費人民幣2億6千萬元)。葛洲壩工地的種種問題,通過各種渠道反映到國務院。1972年4月,周恩來總理在機場送走錫蘭總理班夫人,對錢正英說:“葛洲壩是我的一塊心病。”同年10月,又發(fā)生了長江干道礙航,交通部向中央寫了報告。11月,國務院決定緊急召開葛洲壩工程匯報會,一連開了三次,都由周恩來親自主持。關鍵時刻,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及時覺察,抓住工程建設的要害問題重新決策,并成立了以林一山為首的葛洲壩工程技術委員會,該委員會經過五天討論,寫出《關于修改葛洲壩工程設計問題的報告》,決定停工兩年,重新設計。1973-1982年,幾乎雙目失明的林一山主持了10次技術委員會會議,協(xié)調了一個象小“聯(lián)合國”的9人8方的關系,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才使工程一步步走出低谷。在此期間,林一山和“長辦”的得力干將和助手魏廷錚、張魁元、文伏波等完成了近乎天才的設計。挖掉葛洲壩以理順河勢;選定“兩翼一體”的樞紐建筑物布置;筑兩道超長防淤堤實現(xiàn)“靜水通航,動水沖沙”;利用尾巖抗力固定壩體;采用大單寬流量泄水閘消能防沖;特別是據(jù)理力爭取消了原設計大江的5孔泄水閘,添置4臺12.5萬千瓦發(fā)電機組,使葛洲壩裝機容量由221.5一躍為271.5萬千瓦,增加發(fā)電50萬千瓦。1974年10月,葛洲壩工地復工(此時已花費4億元)。至1981年1月大江勝利截流,同年7月第一號機組終于并網發(fā)電。此后,到1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