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河北省邯鄲市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4-2025學年河北省邯鄲市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4-2025學年河北省邯鄲市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4-2025學年河北省邯鄲市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4-2025學年河北省邯鄲市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河北省邯鄲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商鞅變法時期,提出了“徠民政策”,招來地少人多的三晉(韓趙魏三國)之民到秦國,只要在秦國定居,就有地有房,三代免除徭役,不用參加戰(zhàn)爭;墾荒的特別優(yōu)待,十年不交納賦稅。此舉旨在()A.擴大耕種面積 B.爭奪他國人口C.增強國家實力 D.推動移風易俗【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時空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根據材料可知,“徠民政策”即吸引他國人口到秦國墾荒耕種,這一做法有利于擴大秦國耕種面積,增加經濟實力,說明其根本目的是增強國家實力,C項正確;“擴大耕種面積、爭奪他國人口”都不屬于根本目的,排除AB項;“徠民政策”與移風易俗無必然聯(lián)系,排除D項。故選C項。2.據《史記》記載,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改“命”為“制”,“令”為“詔”,這兩種文體專供皇帝使用?!爸啤钡谋玖x為裁斷、控制;“詔”有昭告、使眾庶知其所為的意思。制和詔兩種文體的確立反映了()A.皇權獨尊的文化意識 B.國家治理走向法治C.國家行政效率的提高 D.秦朝注重信息安全【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中國)。根據材料“秦始皇確定‘制’和‘詔’兩種文體專供皇帝使用”可見這兩種文體都蘊含著強烈的皇權獨尊的文化意識,A項正確;秦始皇確實推行了一系列法律和制度,但是在皇帝制度下,皇帝個人權力凌駕于法律至上,秦朝的國家治理本質上還是人治,排除B項;依據材料信息無法推斷國家行政效率,排除C項;材料并未提及信息安全的相關內容,排除D項。故選A項。3.東漢時期,有人尖銳評論:“郡國舉孝廉,率取年少能報私恩者,耆宿大儒,多見廢棄。”這表明當時的察舉選官()A.約束了豪族的勢力 B.過于重視品行的考察C.以年齡為主要標準 D.帶有很強的主觀私意【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東漢時期中國。材料中有人批評舉孝廉只推舉可以報私恩的年輕人,而有文化的年老之人多被廢棄,可見當時察舉選官帶有很強的主觀性,舉薦者會根據自己的私心私利取人,D項正確;察舉選官存在私心私利,不利于公平公正,不利于限制豪族的勢力,排除A項;“取年少能報私恩者”體現察舉選官存在徇私現象,而非注重品行,排除B項;舉薦者多舉薦年輕人,是為了個人私利,這是其主觀選擇,察舉制本身并不以年齡為標準,排除C項。故選D項。4.宋代官方和民間的慈善機構眾多:貢士莊、義田為寒門學子赴考提供基本生活所需和旅資;廣惠倉、常平倉為“老幼貧乏不能自存者”提供救濟;安濟坊收容無業(yè)流浪人員;居養(yǎng)院收容城鄉(xiāng)鰥寡孤獨疾病殘疾人員;漏澤園安葬貧困無依或無主死者等等。這表明,宋代()A.社會救助加劇了政府負擔 B.社會救助體系較完善C.社會救助以民間力量為主 D.以民為本防止貧富分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宋朝時期。根據材料可知,宋代慈善機構眾多,涉及各類救助群體,說明當時的社會救助體系較為完善,B項正確;宋代慈善機構由政府和民間共同承擔,材料無法直接得出政府負擔增加的結論,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官方和民間力量共同參與社會救助,無法得出民間力量為主的結論,排除C項;材料體現了宋代政府踐行民本思想,但其目的不是防止貧富分化,排除D項。故選B項。5.唐朝德宗年間宰相陸贄評論兩稅法:“采非法之權令以為經制,總無名之暴賦以立恒規(guī)。”明代學者王夫之評價兩稅法:“取暫時法外之法,收入于法之中。”此二人都認為兩稅法()A.簡化了收稅種類 B.規(guī)范了國家稅收管理C.加重了民眾負擔 D.便利了農民繳納賦稅【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時期(中國)。陸贄認為兩稅法將無名的賦稅都變?yōu)槌R?guī)稅收;王夫之認為,兩稅法就是將之前臨時征收的各種名目一并計入兩稅之中,把臨時攤派變成固定稅收,這顯然是增加了民眾負擔,C項正確;二人的觀點是都認為兩稅法加重了民眾負擔,A、B、D三項都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選C項。6.明朝建立后,以劉伯溫所制《大統(tǒng)歷》為新政權的官方歷法。明政府在與番邦交往中,十分注重由皇上親自賜予對方《大統(tǒng)歷》,有時是與對該國國王的任命書同時,有時是與其他回贈品一道,有時則單獨進行,《大統(tǒng)歷》成了明王朝的重要國禮。這一做法旨在()A.傳播中華文化 B.推動邊疆的自我管理C.加強經濟交往 D.彰顯明朝的正統(tǒng)地位【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材料表明,明朝政府注重向番邦贈送《大統(tǒng)歷》,而《大統(tǒng)歷》是明朝的官方歷法,這意味著讓他們的紀年按照華夏正朔來運行,以彰顯明朝的正統(tǒng)地位,D項正確;傳播中華文化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A項;封建社會一般都是由政府加強對邊疆的管理,并非自我管理,排除B項;明朝此舉主要是為了彰顯明朝的正統(tǒng)地位,經濟交往非其主要目的,排除C項。故選D項。7.明代鄉(xiāng)約調解民間糾紛強調公正和公平,一般有宣誓儀式。清代鄉(xiāng)約調解民間糾紛時,則出現了顯示鄉(xiāng)約長權力的威嚴場面,例如,在東北賓州,鄉(xiāng)約于會房受理詞訟,“會房門亦懸虎頭牌,立軍棍”、儼然公堂。這一變化反映出清代鄉(xiāng)約()A.逐漸成為地方行政機構 B.取代法律主導基層治理C.基層行政管理職能強化 D.依托宗親關系教化鄉(xiāng)里【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清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清朝的鄉(xiāng)約基層司法權威增加,會房儼然公堂,反映的是鄉(xiāng)約的基層行政管理職能增強,C項正確;“鄉(xiāng)約”是鄉(xiāng)村社會治理的重要形式,并不屬于正式的地方行政機關,也不能取代法律的作用,排除AB項;材料沒有涉及鄉(xiāng)約依托宗親關系,反而是依靠威嚴,嚴肅處置,排除D項。故選C項。8.下表是晚清時期不同階段的選官特點。據此可知,晚清時期選官用人的總趨勢是()階段特點咸同年間選官用人強調堅忍任事,具備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要旨甲午戰(zhàn)后特別強調對近代西方分科治學中專門知識的重視,熱衷選調與征用留學生及國內新式學堂畢業(yè)生新政停廢科舉后學堂畢業(yè)或留學畢業(yè)回國的學歷、成為新官員進入仕途炙手可熱的憑證。越來越多的專門人才被吸納進入職官隊伍A.國家統(tǒng)一管理 B.偏重實用??浦RC.堅持中西結合 D.教育與選官相結合【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晚清不同階段的選官用人基本都注重實用與西方專門知識,這與當時的社會情況相符,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國家統(tǒng)一管理選官,排除A項;材料表明西方的科學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而不是中西結合,排除C項;咸同年間沒有體現教育與選官的結合,排除D項。故選B項。9.1912年,江蘇全省28個州縣擔任主要行政軍事職務的57人中,舊官僚和士紳占了幾近半數。在州縣以下的廣大農村集鎮(zhèn),地主士紳搖身一變成了地方議員,這反映出當時()A.革命派放棄了政治理想 B.社會階層對立嚴重C.軍閥割據局面日漸形成 D.民主轉型任務艱巨【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20世紀初中國。辛亥革命后,江蘇省的官僚職位大部分被舊官僚和士紳占據,農村地主士紳則變?yōu)榈胤阶h員,這說明在地方政府乃至各級議會中,封建舊勢力仍然強大,民主轉型任務艱巨,D項正確;此時的革命派特別是孫中山等人仍堅持民主共和理想,排除A項;舊官僚和士紳在階級利益上有諸多相似之處,不屬于“嚴重對立”的社會階層,材料也未提及舊官僚和士紳與其他階層的矛盾,排除B項;此時中華民國剛剛成立,還沒進入軍閥割據時代,排除C項。故選D項。10.1981年初,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lián)等9個單位聯(lián)合發(fā)出倡議,開展下圖所示活動。這一活動()A.有利于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 B.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C.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D.落實了“依法治國”的理念【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81年(中國)。根據材料中“五講”“四美”的具體內容可知,此舉有助于提高社會公眾的文明素質和道德水平,A項正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與本題時空不一致,排除B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本題時空不一致,排除C項;“依法治國”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的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與本題時空不一致,排除D項。故選A項。11.下表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外交經歷的四個階段的歷史演進。這一過程反映了我國()時間階段內涵1978-1991年“接觸型經濟外交”主要圍繞了解國際經濟體系的基本規(guī)則而展開1992-2000年“融入型經濟外交”開始全面學習國際規(guī)則并融入國際經濟體系2001-2009年“參與型經濟外交”中國成為國際經濟體系的平等的參與者2010年至今“引領型經濟外交”逐漸引領國際經濟規(guī)則設計與制度建設A.工作重心轉移 B.多邊外交的確立C.外交政策的成熟 D.經濟體制的轉型【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漸從全球經濟的參與者到引領者,國際市場不斷擴大,這是由于我國推行經濟體制改革,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道路,D項正確;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排除A項;因“多邊外交”是指三個以上的國際關系行為體在常設的或特別的全球性或地區(qū)性的國際組織、國際會議中的互動,與本題材料主要內容“經濟外交的四個階段”不一致,排除B項;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我國外交政策成熟,排除C項。故選D項。12.下面是法國三級會議的發(fā)展歷程(部分)。據此可知,三級會議()1302年法國國王腓力四世召開三級會議,確立了國王的征稅權1357年查理太子被迫同意“征稅必須得到三級會議的同意”條款1439年三級會議通過決議,允許國王可以在不得到議會同意的情況下征收新稅1789年路易十六重開三級會議以解決財政危機,遭到三級會議強烈反對,引發(fā)法國大革命A.標志法國進入等級君主制階段 B.對王權有雙重效應C.加劇了教權與王權并立的局面 D.實現了權力的制衡【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法國)。材料表明,三級會議在法國歷史上,對王權既有過強化作用,也有過制約作用,而且最后推翻了王權,可見三級會議對王權具有積極和消極雙重效應,B項正確;1302年三級會議的召開標志著法國進入等級君主制階段,選項所述內容片面,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三級會議對王權的作用,沒有涉及教權與王權的對立,排除C項;中世紀至18世紀時法國是君主制國家,沒有實現權力制衡,排除D項。故選B項。13.拿破侖戰(zhàn)爭結束后,俄國實力大增,擅自吞并了大部分波蘭;普魯士國王則要求將薩克森并入普魯士。奧地利與英、法達成秘密協(xié)定,相互保證它們在維也納會議上共同反對俄、普的要求,并對戰(zhàn)敗國法國做出了非常寬大的處理。由此可見,維也納會議()A.順應時代潮流B.確立大國一致原則C.強調歐洲均勢D.加速了德意志統(tǒng)一【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歐洲)。根據材料可知,維也納會議中,奧地利與英法聯(lián)合,共同反對俄國和普魯士,并對戰(zhàn)敗國法國以寬大處理,其目的在于維持歐洲均勢,C項正確;維也納會議著眼于復辟歐洲的舊秩序,打壓各國進步的民族民主運動,沒有順應時代潮流,排除A項;二戰(zhàn)后成立的聯(lián)合國確立大國一致原則,排除B項;材料中看不出維也納會議加速德國統(tǒng)一,排除D項。故選C項。14.下圖是英國電視劇《是,大臣》的劇照。劇中臺詞表明英國()A.文官權力受到限制 B.行政系統(tǒng)效率低下C.實行兩官分途制度 D.文官專業(yè)分工細致【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英國。據題意可知,劇中人物負責執(zhí)行政策,政客負責制定政策,這是英國的兩官分途制度,即政務官和事務官分離,C項正確;僅從這張劇照,我們無法直接得出文官權力受到限制的結論。一般要判斷文官權力是否受限,需要更多關于制度規(guī)定、具體權力行使情況等方面的信息,排除A項;一張劇照很難直觀地展現出整個行政系統(tǒng)的效率高低,行政系統(tǒng)效率問題涉及到工作流程、人員協(xié)作、決策機制等諸多復雜因素,不能僅憑借劇照來判斷,排除B項;劇照中也很難呈現出文官專業(yè)分工細致這一特點,要判斷分工是否細致,需要了解他們的工作內容、職責劃分等詳細信息,排除D項。故選C項。15.美元儲備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比例在2000年左右達到最高,超過72%,此后不斷下降,截至2022年底,這一比例已經不足60%。中國、日本、法國、巴西等國不同程度地減持美國國債,同時積極促進本幣的貿易和投資結算。這體現了()A.國際貨幣體系的多元化演進 B.國際金融領域動蕩加劇C.美元失去全球儲備貨幣地位 D.各國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答案】A【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選項用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范圍為21世紀初(世界)。根據材料可知,美元儲備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比例不斷下降,其他各國采取一系列“去美元化”措施,積極促進本幣的貿易和投資結算,這體現的是當今國際貨幣體系的多元化演進,A項正確;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不代表金融動蕩,排除B項;美元的全球外匯儲備雖然在下降,但仍占有一半以上的比重,所以并內沒有失去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排除C項;宏觀調控主要是指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材料與宏觀調控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16.“目前,在英國社區(qū)治理的分工方面,政府主要負責過程監(jiān)督和資金支持,根少直接參與服務。社區(qū)居民、非政府組織、企業(yè)和各級政府,共同分享著對社區(qū)的治理權力?!辈牧象w現了英國()A.社區(qū)多元共活模式 B.社區(qū)運作脫離政府管理C.政府行政能力衰弱 D.社區(qū)成為基層行政單位【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英國)。根據材料可知,英國社區(qū)治理政府很少直接參與,而是由社區(qū)居民、非政府組織、企業(yè)和各級政府共同治理,這體現了多元共治的特點,A項正確;社區(qū)運作要有政府的資金支持和過程監(jiān)督,排除B項;政府行政能力體現在處理行政事務上,社區(qū)基層治理主體的多元化并不會削弱政府的行政能力,排除C項;社區(qū)不屬于行政單位,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朝貢外交是中國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種外交體系,其立足點是傳統(tǒng)政治思想中的中心大國的定位?!詽h以來,凡來朝貢者,中國王朝都盛情相待,大量回饋。漢武帝曾專門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讓他們陪同出游各地。清王朝為接待英國馬嘎爾尼使團全部費用耗費白銀八十五萬兩左右。為了讓英國“貢使”看到中國“民物康阜,景象恬熙”而“知感知畏”,乾隆還安排馬嘎爾尼一行由內陸至廣州,也是沿途款待,勞民傷財。中國使臣之外行,則是多攜禮物,大量贈送。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時,即率隨員三百人,帶牛羊萬頭以及大批的絹帛、錢幣、價值“數千巨萬”;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帶有大量的絹帛、瓷器、茶葉以及金銀錢幣。每到一地,都是大加贈送,動員當地首領到中土朝貢。——摘編自齊濤《朝貢外交與朝貢貿易》材料二新中國成立伊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領導集體提出了以“三大外交政策”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本內容的一系列外交理念、外交戰(zhàn)略和外交政策。經過卓有成效的工作,初步打開了新中國外交的新局面,為新中國第一個十年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順利推進,建構了一個戰(zhàn)略大后方和支撐點;抵御和破解了美國等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的軍事干涉和戰(zhàn)爭威脅。通過抗美援朝、抗法援越以及在我國東南沿海的解放戰(zhàn)爭,贏得了朝鮮停戰(zhàn)、印度支那和平和解放東南沿海島嶼的勝利,創(chuàng)造了相對穩(wěn)定的周邊和平環(huán)境。通過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兩個重要的國際舞臺,樹立了新中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國際形象。——摘編自齊鵬飛《波瀾壯闊的新中國外交》(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朝貢外交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新中國成立初期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敬鸢浮浚?)特點:以中國為中心;以政治目的為主;厚往薄來。(言之有理即可)(2)原因:黨和國家的領導;國家獨立,人民當家作主;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威望提高;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政府積極開展外交活動;社會主義陣營和新興民族國家力量壯大。(答出三點即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中國)。特點:據材料一“其立足點是傳統(tǒng)政治思想中的中心大國的定位”可知,以政治目的為主;據材料一“自漢以來,凡來朝貢者,中國王朝都盛情相待,大量回饋”可知,厚往薄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朝貢貿易體系中以中國為中心?!拘?】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原因:據材料二“新中國成立伊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領導集體提出了……一系列外交理念、外交戰(zhàn)略和外交政策”可知,黨和國家的領導;國家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據材料二“通過抗美援朝、抗法援越以及在我國東南沿海的解放戰(zhàn)爭,贏得了朝鮮停戰(zhàn)、印度支那和平和解放東南沿海島嶼的勝利,創(chuàng)造了相對穩(wěn)定的周邊和平環(huán)境”及所學知識可知,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威望提高;據材料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可知,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據材料二“通過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兩個重要的國際舞臺”可知,政府積極開展外交活動;據材料二“三大外交政策”和所學一邊倒外交政策知識可知,社會主義陣營和新興民族國家力量壯大。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朝旨以“方今時局多艱,儲才為急”對比“東西洋各國富強之效”的“無不本于學堂”,明示彼邦興盛的因果厘然和中國人的取法所在。而后是科舉既被置于這種簡捷明了的推論之中,便不能不為“推廣學堂”讓路,于是而有“著即自丙午科為始,所有鄉(xiāng)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一律停止”的一朝了斷。歷時一千三百余年的科舉制度遂因一紙詔書而止。然而在詔書之前已經發(fā)生,并直接催生了詔書的,則是中西交沖下的數十年世局劇變和士議橫態(tài),及其交相振蕩沖擊制藝和科舉的歷史過程?!幾詶顕鴱姟肚隁v史的一朝終結:科舉造就士人和士議傾覆科舉》材料二科舉制是一種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吏的制度,它開始于隋朝,發(fā)展并成型于唐朝,一直延續(xù)到清朝末年,對中國古代的社會政治產生了重大影響,且經過不斷發(fā)展一直傳到了西方。英國文官制度的建立就在很多方面吸收和借鑒了中國的科舉制度,經過多次改革,演變成近代英國文官制度,在西方乃至世界文官制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成為許多國家效仿的典范。——摘編自張麗霞《中國科舉制度對英國文官制度建立的影響》(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科舉制在晚清時期“一朝了斷”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文官制度與中國科舉制的相似之處。【答案】(1)原因:清政府面臨統(tǒng)治危機,科舉無法適應社會現實;近代西學和新式學堂的沖擊;朝野人士紛紛批評科舉制;清末新政的開展需要新型人才,推動選官制變革。(2)相似之處:都是通過公開考試,平等競爭;都是面向全社會,具有較大的開放性;都是以成績?yōu)闇剩瑩駜?yōu)錄用。【解析】【小問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晚清時期(中國)。原因:據材料一“方今時局多艱,儲才為急”可得出清政府面臨統(tǒng)治危機,科舉無法適應社會現實;據材料一“東西洋各國富強之效”“無不本于學堂”可得出近代西學和新式學堂的沖擊;據材料一“士議橫態(tài)”可得出朝野人士紛紛批評科舉制;結合當時背景可得出清末新政的開展需要新型人才,推動選官制變革?!拘?】本題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英國、中國)。相似之處:據材料二“吸收和借鑒了中國的科舉制度”,從面對的群體、選拔的方式、選拔的標準等方面進行比較。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律師在中世紀英國即已有之,但他們是教會法律師,隨著教會司法權的下降而衰落。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階層,普通法律師是在十五六世紀興起的。由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生活變得越來越復雜,違法犯罪等社會問題日益嚴重。以社區(qū)為基礎的傳統(tǒng)社會結構逐步瓦解,原有調節(jié)人們矛盾和沖突的宗教規(guī)范、道德規(guī)范在一定程度上失效或完全失效。社會強烈要求一種新的規(guī)范來加以整合,這就是法律規(guī)范,律師不可避免地參與到英國社會的變革和社會秩序的構建中來。律師們很早就同議會結成同盟關系,把議會當成最高法庭,作為最高的普通法機構,所以他們往往與其他階層聯(lián)合起來,以普通法為武器,反對專制王權,捍衛(wèi)議會的權力和國民的自由權。如1610年哈克韋爾和懷特洛克強烈反對違反議會法征稅;1628年愛德華·科克和塞爾登利用普通法支持其反對強行舉債、專橫監(jiān)禁及濫用戒嚴令的立場?!幾詫m艷麗《近代早期英國律師階層的興起及律師參政》(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早期英國律師階層興起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早期英國律師階層興起發(fā)展的影響。【答案】(1)背景:民族國家發(fā)展,王權加強;教會司法權下降;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帶來的社會問題日益嚴重;法律規(guī)范開始取代宗教和道德規(guī)范成為社會調節(jié)的主要手段。(2)影響:有助于地方治安的維持和社會控制;有利于捍衛(wèi)議會權力,限制王權;推動了英國社會結構的變動。(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早期(英國)。背景:根據材料“律師在中世紀英國即已有之……隨著教會司法權的下降而衰落”可以得出教會司法權下降;根據材料“由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生活變得越來越復雜,違法犯罪等社會問題日益嚴重”可以得出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帶來的社會問題日益嚴重;根據材料“原有調節(jié)人們矛盾和沖突的宗教規(guī)范……這就是法律規(guī)范”可以得出法律規(guī)范開始取代宗教和道德規(guī)范成為社會調節(jié)的主要手段。結合所學可知,當時民族國家發(fā)展,王權加強?!拘?】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早期(英國)。影響:據材料“捍衛(wèi)議會的權力和國民的自由權”可得出有利于捍衛(wèi)議會權力,限制王權;“以社區(qū)為基礎的傳統(tǒng)社會結構逐步瓦解”可得出推動了英國社會結構的變動;結合所學可知,還有助于地方治安的維持和社會控制等。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時間方式說明改革開放前“票證”支付計劃經濟時期,商品供應極為匱之,國家按照人口定量發(fā)行了種類繁多的各類“票證”,有根票、布票、油票、魚票、副食票、棉花票等改革開放后現金、刷卡1985年3月,中國銀行發(fā)行了中國第一張人民幣信用卡·中銀卡;1991年,中國人民銀行建成全國電子聯(lián)行系統(tǒng),并逐漸形成全國性支付網絡體系進入21世紀移動支付2004年,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寶問世;2013年,微信支付上線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支付方式”擬定一個論題,并加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論題:支付方式見證時代變遷。闡述:新中國成立后,由于經濟基礎的薄弱與落后,我國長期處于物資緊缺的狀態(tài),為了分配物資的使用,開始了票證經濟的時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物資供應的逐漸充足,票證制度開始松動。1993年,糧油全面敞開供應,糧票等各種票證完成了歷史使命,現金成為主要的支付方式。截至目前,我國已發(fā)行五套人民幣。20世紀90年代,以銀行卡為代表的非現金支付工具逐漸普及,成為國民支付工具。進入21世紀后,由于互聯(lián)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移動支付興起,第三方支付承擔起連接用戶和商戶的重要角色,移動支付的不斷發(fā)展,也使中國支付市場進入“秒付”時代。移動支付在給人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成為推動經濟發(fā)展的新動能。支付方式的變遷是經濟發(fā)展的縮影,從票證到現金到銀行卡,再到移動支付,折射出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見證了一個大國的崛起?!窘馕觥勘绢}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現代(中國)。首先,自擬論題。根據表格信息“改革開放前實行‘票證’支付,改革開放后實行現金、刷卡支付,進入21世紀流行移動支付”可擬定論題為:“支付方式見證時代變遷”。其次,展開論述。根據表格信息“計劃經濟時期,商品供應極為匱之,國家按照人口定量發(fā)行了種類繁多的各類‘票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后,由于經濟基礎的薄弱與落后,我國長期處于物資緊缺的狀態(tài),為了分配物資的使用,開始了票證經濟的時代。據表格信息“1985年3月,中國銀行發(fā)行了中國第一張人民幣信用卡”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物資供應的逐漸充足,票證制度開始松動。1993年,糧油全面敞開供應,糧票等各種票證完成了歷史使命,現金成為主要的支付方式。據表格信息“2004年,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寶問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進入21世紀后,由于互聯(lián)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移動支付興起,第三方支付承擔起連接用戶和商戶的重要角色,移動支付的不斷發(fā)展。最后,總結提升。支付方式的變遷是經濟發(fā)展的縮影,從票證到現金到銀行卡,再到移動支付,折射出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見證了一個大國的崛起。河北省邯鄲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商鞅變法時期,提出了“徠民政策”,招來地少人多的三晉(韓趙魏三國)之民到秦國,只要在秦國定居,就有地有房,三代免除徭役,不用參加戰(zhàn)爭;墾荒的特別優(yōu)待,十年不交納賦稅。此舉旨在()A.擴大耕種面積 B.爭奪他國人口C.增強國家實力 D.推動移風易俗【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時空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根據材料可知,“徠民政策”即吸引他國人口到秦國墾荒耕種,這一做法有利于擴大秦國耕種面積,增加經濟實力,說明其根本目的是增強國家實力,C項正確;“擴大耕種面積、爭奪他國人口”都不屬于根本目的,排除AB項;“徠民政策”與移風易俗無必然聯(lián)系,排除D項。故選C項。2.據《史記》記載,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改“命”為“制”,“令”為“詔”,這兩種文體專供皇帝使用?!爸啤钡谋玖x為裁斷、控制;“詔”有昭告、使眾庶知其所為的意思。制和詔兩種文體的確立反映了()A.皇權獨尊的文化意識 B.國家治理走向法治C.國家行政效率的提高 D.秦朝注重信息安全【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中國)。根據材料“秦始皇確定‘制’和‘詔’兩種文體專供皇帝使用”可見這兩種文體都蘊含著強烈的皇權獨尊的文化意識,A項正確;秦始皇確實推行了一系列法律和制度,但是在皇帝制度下,皇帝個人權力凌駕于法律至上,秦朝的國家治理本質上還是人治,排除B項;依據材料信息無法推斷國家行政效率,排除C項;材料并未提及信息安全的相關內容,排除D項。故選A項。3.東漢時期,有人尖銳評論:“郡國舉孝廉,率取年少能報私恩者,耆宿大儒,多見廢棄?!边@表明當時的察舉選官()A.約束了豪族的勢力 B.過于重視品行的考察C.以年齡為主要標準 D.帶有很強的主觀私意【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東漢時期中國。材料中有人批評舉孝廉只推舉可以報私恩的年輕人,而有文化的年老之人多被廢棄,可見當時察舉選官帶有很強的主觀性,舉薦者會根據自己的私心私利取人,D項正確;察舉選官存在私心私利,不利于公平公正,不利于限制豪族的勢力,排除A項;“取年少能報私恩者”體現察舉選官存在徇私現象,而非注重品行,排除B項;舉薦者多舉薦年輕人,是為了個人私利,這是其主觀選擇,察舉制本身并不以年齡為標準,排除C項。故選D項。4.宋代官方和民間的慈善機構眾多:貢士莊、義田為寒門學子赴考提供基本生活所需和旅資;廣惠倉、常平倉為“老幼貧乏不能自存者”提供救濟;安濟坊收容無業(yè)流浪人員;居養(yǎng)院收容城鄉(xiāng)鰥寡孤獨疾病殘疾人員;漏澤園安葬貧困無依或無主死者等等。這表明,宋代()A.社會救助加劇了政府負擔 B.社會救助體系較完善C.社會救助以民間力量為主 D.以民為本防止貧富分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宋朝時期。根據材料可知,宋代慈善機構眾多,涉及各類救助群體,說明當時的社會救助體系較為完善,B項正確;宋代慈善機構由政府和民間共同承擔,材料無法直接得出政府負擔增加的結論,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官方和民間力量共同參與社會救助,無法得出民間力量為主的結論,排除C項;材料體現了宋代政府踐行民本思想,但其目的不是防止貧富分化,排除D項。故選B項。5.唐朝德宗年間宰相陸贄評論兩稅法:“采非法之權令以為經制,總無名之暴賦以立恒規(guī)?!泵鞔鷮W者王夫之評價兩稅法:“取暫時法外之法,收入于法之中?!贝硕硕颊J為兩稅法()A.簡化了收稅種類 B.規(guī)范了國家稅收管理C.加重了民眾負擔 D.便利了農民繳納賦稅【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時期(中國)。陸贄認為兩稅法將無名的賦稅都變?yōu)槌R?guī)稅收;王夫之認為,兩稅法就是將之前臨時征收的各種名目一并計入兩稅之中,把臨時攤派變成固定稅收,這顯然是增加了民眾負擔,C項正確;二人的觀點是都認為兩稅法加重了民眾負擔,A、B、D三項都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選C項。6.明朝建立后,以劉伯溫所制《大統(tǒng)歷》為新政權的官方歷法。明政府在與番邦交往中,十分注重由皇上親自賜予對方《大統(tǒng)歷》,有時是與對該國國王的任命書同時,有時是與其他回贈品一道,有時則單獨進行,《大統(tǒng)歷》成了明王朝的重要國禮。這一做法旨在()A.傳播中華文化 B.推動邊疆的自我管理C.加強經濟交往 D.彰顯明朝的正統(tǒng)地位【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材料表明,明朝政府注重向番邦贈送《大統(tǒng)歷》,而《大統(tǒng)歷》是明朝的官方歷法,這意味著讓他們的紀年按照華夏正朔來運行,以彰顯明朝的正統(tǒng)地位,D項正確;傳播中華文化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A項;封建社會一般都是由政府加強對邊疆的管理,并非自我管理,排除B項;明朝此舉主要是為了彰顯明朝的正統(tǒng)地位,經濟交往非其主要目的,排除C項。故選D項。7.明代鄉(xiāng)約調解民間糾紛強調公正和公平,一般有宣誓儀式。清代鄉(xiāng)約調解民間糾紛時,則出現了顯示鄉(xiāng)約長權力的威嚴場面,例如,在東北賓州,鄉(xiāng)約于會房受理詞訟,“會房門亦懸虎頭牌,立軍棍”、儼然公堂。這一變化反映出清代鄉(xiāng)約()A.逐漸成為地方行政機構 B.取代法律主導基層治理C.基層行政管理職能強化 D.依托宗親關系教化鄉(xiāng)里【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清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清朝的鄉(xiāng)約基層司法權威增加,會房儼然公堂,反映的是鄉(xiāng)約的基層行政管理職能增強,C項正確;“鄉(xiāng)約”是鄉(xiāng)村社會治理的重要形式,并不屬于正式的地方行政機關,也不能取代法律的作用,排除AB項;材料沒有涉及鄉(xiāng)約依托宗親關系,反而是依靠威嚴,嚴肅處置,排除D項。故選C項。8.下表是晚清時期不同階段的選官特點。據此可知,晚清時期選官用人的總趨勢是()階段特點咸同年間選官用人強調堅忍任事,具備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要旨甲午戰(zhàn)后特別強調對近代西方分科治學中專門知識的重視,熱衷選調與征用留學生及國內新式學堂畢業(yè)生新政停廢科舉后學堂畢業(yè)或留學畢業(yè)回國的學歷、成為新官員進入仕途炙手可熱的憑證。越來越多的專門人才被吸納進入職官隊伍A.國家統(tǒng)一管理 B.偏重實用??浦RC.堅持中西結合 D.教育與選官相結合【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晚清不同階段的選官用人基本都注重實用與西方專門知識,這與當時的社會情況相符,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國家統(tǒng)一管理選官,排除A項;材料表明西方的科學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而不是中西結合,排除C項;咸同年間沒有體現教育與選官的結合,排除D項。故選B項。9.1912年,江蘇全省28個州縣擔任主要行政軍事職務的57人中,舊官僚和士紳占了幾近半數。在州縣以下的廣大農村集鎮(zhèn),地主士紳搖身一變成了地方議員,這反映出當時()A.革命派放棄了政治理想 B.社會階層對立嚴重C.軍閥割據局面日漸形成 D.民主轉型任務艱巨【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20世紀初中國。辛亥革命后,江蘇省的官僚職位大部分被舊官僚和士紳占據,農村地主士紳則變?yōu)榈胤阶h員,這說明在地方政府乃至各級議會中,封建舊勢力仍然強大,民主轉型任務艱巨,D項正確;此時的革命派特別是孫中山等人仍堅持民主共和理想,排除A項;舊官僚和士紳在階級利益上有諸多相似之處,不屬于“嚴重對立”的社會階層,材料也未提及舊官僚和士紳與其他階層的矛盾,排除B項;此時中華民國剛剛成立,還沒進入軍閥割據時代,排除C項。故選D項。10.1981年初,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lián)等9個單位聯(lián)合發(fā)出倡議,開展下圖所示活動。這一活動()A.有利于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 B.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C.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D.落實了“依法治國”的理念【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81年(中國)。根據材料中“五講”“四美”的具體內容可知,此舉有助于提高社會公眾的文明素質和道德水平,A項正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與本題時空不一致,排除B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本題時空不一致,排除C項;“依法治國”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的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與本題時空不一致,排除D項。故選A項。11.下表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外交經歷的四個階段的歷史演進。這一過程反映了我國()時間階段內涵1978-1991年“接觸型經濟外交”主要圍繞了解國際經濟體系的基本規(guī)則而展開1992-2000年“融入型經濟外交”開始全面學習國際規(guī)則并融入國際經濟體系2001-2009年“參與型經濟外交”中國成為國際經濟體系的平等的參與者2010年至今“引領型經濟外交”逐漸引領國際經濟規(guī)則設計與制度建設A.工作重心轉移 B.多邊外交的確立C.外交政策的成熟 D.經濟體制的轉型【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漸從全球經濟的參與者到引領者,國際市場不斷擴大,這是由于我國推行經濟體制改革,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道路,D項正確;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排除A項;因“多邊外交”是指三個以上的國際關系行為體在常設的或特別的全球性或地區(qū)性的國際組織、國際會議中的互動,與本題材料主要內容“經濟外交的四個階段”不一致,排除B項;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我國外交政策成熟,排除C項。故選D項。12.下面是法國三級會議的發(fā)展歷程(部分)。據此可知,三級會議()1302年法國國王腓力四世召開三級會議,確立了國王的征稅權1357年查理太子被迫同意“征稅必須得到三級會議的同意”條款1439年三級會議通過決議,允許國王可以在不得到議會同意的情況下征收新稅1789年路易十六重開三級會議以解決財政危機,遭到三級會議強烈反對,引發(fā)法國大革命A.標志法國進入等級君主制階段 B.對王權有雙重效應C.加劇了教權與王權并立的局面 D.實現了權力的制衡【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法國)。材料表明,三級會議在法國歷史上,對王權既有過強化作用,也有過制約作用,而且最后推翻了王權,可見三級會議對王權具有積極和消極雙重效應,B項正確;1302年三級會議的召開標志著法國進入等級君主制階段,選項所述內容片面,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三級會議對王權的作用,沒有涉及教權與王權的對立,排除C項;中世紀至18世紀時法國是君主制國家,沒有實現權力制衡,排除D項。故選B項。13.拿破侖戰(zhàn)爭結束后,俄國實力大增,擅自吞并了大部分波蘭;普魯士國王則要求將薩克森并入普魯士。奧地利與英、法達成秘密協(xié)定,相互保證它們在維也納會議上共同反對俄、普的要求,并對戰(zhàn)敗國法國做出了非常寬大的處理。由此可見,維也納會議()A.順應時代潮流B.確立大國一致原則C.強調歐洲均勢D.加速了德意志統(tǒng)一【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歐洲)。根據材料可知,維也納會議中,奧地利與英法聯(lián)合,共同反對俄國和普魯士,并對戰(zhàn)敗國法國以寬大處理,其目的在于維持歐洲均勢,C項正確;維也納會議著眼于復辟歐洲的舊秩序,打壓各國進步的民族民主運動,沒有順應時代潮流,排除A項;二戰(zhàn)后成立的聯(lián)合國確立大國一致原則,排除B項;材料中看不出維也納會議加速德國統(tǒng)一,排除D項。故選C項。14.下圖是英國電視劇《是,大臣》的劇照。劇中臺詞表明英國()A.文官權力受到限制 B.行政系統(tǒng)效率低下C.實行兩官分途制度 D.文官專業(yè)分工細致【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英國。據題意可知,劇中人物負責執(zhí)行政策,政客負責制定政策,這是英國的兩官分途制度,即政務官和事務官分離,C項正確;僅從這張劇照,我們無法直接得出文官權力受到限制的結論。一般要判斷文官權力是否受限,需要更多關于制度規(guī)定、具體權力行使情況等方面的信息,排除A項;一張劇照很難直觀地展現出整個行政系統(tǒng)的效率高低,行政系統(tǒng)效率問題涉及到工作流程、人員協(xié)作、決策機制等諸多復雜因素,不能僅憑借劇照來判斷,排除B項;劇照中也很難呈現出文官專業(yè)分工細致這一特點,要判斷分工是否細致,需要了解他們的工作內容、職責劃分等詳細信息,排除D項。故選C項。15.美元儲備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比例在2000年左右達到最高,超過72%,此后不斷下降,截至2022年底,這一比例已經不足60%。中國、日本、法國、巴西等國不同程度地減持美國國債,同時積極促進本幣的貿易和投資結算。這體現了()A.國際貨幣體系的多元化演進 B.國際金融領域動蕩加劇C.美元失去全球儲備貨幣地位 D.各國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答案】A【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選項用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范圍為21世紀初(世界)。根據材料可知,美元儲備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比例不斷下降,其他各國采取一系列“去美元化”措施,積極促進本幣的貿易和投資結算,這體現的是當今國際貨幣體系的多元化演進,A項正確;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不代表金融動蕩,排除B項;美元的全球外匯儲備雖然在下降,但仍占有一半以上的比重,所以并內沒有失去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排除C項;宏觀調控主要是指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材料與宏觀調控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16.“目前,在英國社區(qū)治理的分工方面,政府主要負責過程監(jiān)督和資金支持,根少直接參與服務。社區(qū)居民、非政府組織、企業(yè)和各級政府,共同分享著對社區(qū)的治理權力。”材料體現了英國()A.社區(qū)多元共活模式 B.社區(qū)運作脫離政府管理C.政府行政能力衰弱 D.社區(qū)成為基層行政單位【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英國)。根據材料可知,英國社區(qū)治理政府很少直接參與,而是由社區(qū)居民、非政府組織、企業(yè)和各級政府共同治理,這體現了多元共治的特點,A項正確;社區(qū)運作要有政府的資金支持和過程監(jiān)督,排除B項;政府行政能力體現在處理行政事務上,社區(qū)基層治理主體的多元化并不會削弱政府的行政能力,排除C項;社區(qū)不屬于行政單位,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朝貢外交是中國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種外交體系,其立足點是傳統(tǒng)政治思想中的中心大國的定位?!詽h以來,凡來朝貢者,中國王朝都盛情相待,大量回饋。漢武帝曾專門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讓他們陪同出游各地。清王朝為接待英國馬嘎爾尼使團全部費用耗費白銀八十五萬兩左右。為了讓英國“貢使”看到中國“民物康阜,景象恬熙”而“知感知畏”,乾隆還安排馬嘎爾尼一行由內陸至廣州,也是沿途款待,勞民傷財。中國使臣之外行,則是多攜禮物,大量贈送。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時,即率隨員三百人,帶牛羊萬頭以及大批的絹帛、錢幣、價值“數千巨萬”;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帶有大量的絹帛、瓷器、茶葉以及金銀錢幣。每到一地,都是大加贈送,動員當地首領到中土朝貢。——摘編自齊濤《朝貢外交與朝貢貿易》材料二新中國成立伊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領導集體提出了以“三大外交政策”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本內容的一系列外交理念、外交戰(zhàn)略和外交政策。經過卓有成效的工作,初步打開了新中國外交的新局面,為新中國第一個十年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順利推進,建構了一個戰(zhàn)略大后方和支撐點;抵御和破解了美國等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的軍事干涉和戰(zhàn)爭威脅。通過抗美援朝、抗法援越以及在我國東南沿海的解放戰(zhàn)爭,贏得了朝鮮停戰(zhàn)、印度支那和平和解放東南沿海島嶼的勝利,創(chuàng)造了相對穩(wěn)定的周邊和平環(huán)境。通過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兩個重要的國際舞臺,樹立了新中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國際形象。——摘編自齊鵬飛《波瀾壯闊的新中國外交》(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朝貢外交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新中國成立初期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敬鸢浮浚?)特點:以中國為中心;以政治目的為主;厚往薄來。(言之有理即可)(2)原因:黨和國家的領導;國家獨立,人民當家作主;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威望提高;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政府積極開展外交活動;社會主義陣營和新興民族國家力量壯大。(答出三點即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中國)。特點:據材料一“其立足點是傳統(tǒng)政治思想中的中心大國的定位”可知,以政治目的為主;據材料一“自漢以來,凡來朝貢者,中國王朝都盛情相待,大量回饋”可知,厚往薄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朝貢貿易體系中以中國為中心?!拘?】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原因:據材料二“新中國成立伊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領導集體提出了……一系列外交理念、外交戰(zhàn)略和外交政策”可知,黨和國家的領導;國家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據材料二“通過抗美援朝、抗法援越以及在我國東南沿海的解放戰(zhàn)爭,贏得了朝鮮停戰(zhàn)、印度支那和平和解放東南沿海島嶼的勝利,創(chuàng)造了相對穩(wěn)定的周邊和平環(huán)境”及所學知識可知,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威望提高;據材料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可知,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據材料二“通過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兩個重要的國際舞臺”可知,政府積極開展外交活動;據材料二“三大外交政策”和所學一邊倒外交政策知識可知,社會主義陣營和新興民族國家力量壯大。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朝旨以“方今時局多艱,儲才為急”對比“東西洋各國富強之效”的“無不本于學堂”,明示彼邦興盛的因果厘然和中國人的取法所在。而后是科舉既被置于這種簡捷明了的推論之中,便不能不為“推廣學堂”讓路,于是而有“著即自丙午科為始,所有鄉(xiāng)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一律停止”的一朝了斷。歷時一千三百余年的科舉制度遂因一紙詔書而止。然而在詔書之前已經發(fā)生,并直接催生了詔書的,則是中西交沖下的數十年世局劇變和士議橫態(tài),及其交相振蕩沖擊制藝和科舉的歷史過程。——摘編自楊國強《千年歷史的一朝終結:科舉造就士人和士議傾覆科舉》材料二科舉制是一種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吏的制度,它開始于隋朝,發(fā)展并成型于唐朝,一直延續(xù)到清朝末年,對中國古代的社會政治產生了重大影響,且經過不斷發(fā)展一直傳到了西方。英國文官制度的建立就在很多方面吸收和借鑒了中國的科舉制度,經過多次改革,演變成近代英國文官制度,在西方乃至世界文官制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成為許多國家效仿的典范。——摘編自張麗霞《中國科舉制度對英國文官制度建立的影響》(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科舉制在晚清時期“一朝了斷”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文官制度與中國科舉制的相似之處?!敬鸢浮浚?)原因:清政府面臨統(tǒng)治危機,科舉無法適應社會現實;近代西學和新式學堂的沖擊;朝野人士紛紛批評科舉制;清末新政的開展需要新型人才,推動選官制變革。(2)相似之處:都是通過公開考試,平等競爭;都是面向全社會,具有較大的開放性;都是以成績?yōu)闇?,擇?yōu)錄用?!窘馕觥俊拘?】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晚清時期(中國)。原因:據材料一“方今時局多艱,儲才為急”可得出清政府面臨統(tǒng)治危機,科舉無法適應社會現實;據材料一“東西洋各國富強之效”“無不本于學堂”可得出近代西學和新式學堂的沖擊;據材料一“士議橫態(tài)”可得出朝野人士紛紛批評科舉制;結合當時背景可得出清末新政的開展需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