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外研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外研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外研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外研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外研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一塊甘蔗田棄耕幾年后,形成了雜草地,該草地群落中A.物種組成比甘蔗田簡單B.動物沒有分層現象C.物種組成比甘蔗田復雜D.植物沒有垂直結構2、下列關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A.專門營腐生生活的細菌不一定是分解者B.最高營養(yǎng)級的遷入或遷出不影響能量流動的方向C.食物網中生物的種間關系都為捕食D.食物鏈和食物網就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3、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層現象。這種現象主要與下列哪一因素有關A.光照強度B.食物種類C.濕度D.溫度4、關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正確的是()A.自然保護區(qū)的功能是接納各地遷移和捕來的野生動物并加以保護B.鼓勵人們進入保護區(qū),給鳥類建巢、喂食C.遷地保護就是把大批野生動物遷入動物園、水族館等進行保護D.對于珍稀瀕危物種,禁止一切形式的獵采并買賣5、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專家預測,我國人口數量在以后幾年將出現明顯增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幾年后,仍保持男、女相當的性別比例B.人口自然增長率是由出生率決定的C.性別比例是所有種群都具有的特征D.“二胎”政策開放后,我國人口的年齡結構將保持穩(wěn)定型6、六六六是一種農藥,大量使用會直接對農作物造成污染,同時農藥殘留在水和土壤中,會通過一些途徑進入人體,并在人體內積累。以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生物富集不具有全球性B.生物富集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進行的C.有害物質在生物體內積累的濃度不會超過外界環(huán)境濃度D.有害物質也具有物質循環(huán)的特點,與碳、氮等元素的循環(huán)過程相同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9題,共18分)7、種群增長率是出生率與死亡率之差;若某種水蚤種群密度與種群增長率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水蚤的出生率隨種群密度增加而降低B.水蚤種群密度為1個/cm3時,種群數量增長最快C.單位時間內水蚤種群的增加量隨種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D.若在水蚤種群密度為32個/cm3時進行培養(yǎng),其種群的增長率會為負值8、塑料制品及直徑小于5mm的塑料微粒是海洋常見的污染物,海洋環(huán)境保護專家的評估結果顯示,已有數萬種生物受到塑料及塑料微粒污染的威脅,生存狀況堪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塑料制品及塑料顆粒很難消化,被海洋動物大量誤食后,易導致動物死亡B.若塑料制品及塑料微粒導致某物種滅絕,會直接影響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C.做好垃圾分類和塑料制品的回收處理,能減少它們對海洋生物帶來的威脅D.研發(fā)使用可降解塑料、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等措施有助于保護海洋生物9、我縣某鄉(xiāng)盛產葡萄,但果園內大量廢棄枝條和落葉亂堆亂放占用土地,被焚燒后污染環(huán)境。為解決此問題,鄉(xiāng)政府建設了“生態(tài)橋”工程,將廢棄物加工成有機肥后施加到果園土壤中,減輕了污染同時也提高了葡萄的產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生態(tài)橋”工程的實施,促進了果園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B.將有機肥施加到果園中,不會改變土壤微生物的組成和密度C.將廢棄物加工成有機肥,實現了果樹對廢棄物能量的循環(huán)利用D.果園屬于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通常高于當地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10、我國西南橫斷山區(qū)被公認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地區(qū),不同海拔區(qū)域蝶類物種多樣性研究結果見下表。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垂直帶ⅠⅡⅢⅣⅤⅥ海拔(m)<10001000~20002000~25002500~30003000~3500>3500植被類型熱帶季雨林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混交林真闊葉混交林針葉林高寒灌叢草甸蝶類種數349452201136125100

A.不同垂直帶的植被類型差異是光照、溫度等外界因素作用的結果B.不同海拔帶的植被類型差異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結構特征C.蝶類物種多樣性與各垂直帶植被類型有關D.蝶類物種多樣性與各垂直帶氣候特征有關11、生態(tài)策略是生物在種群水平上對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策略。其中r對策生物通常個體小、壽命短、生殖力強但存活率低,親代對后代缺乏保護;K對策生物通常個體大、壽命長、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親代對后代有很好的保護。圖中兩條曲線分別表示K、r對策生物當年的種群數量(Nt)和一年后的種群數量(Nt+1)之間的關系,虛線表示Nt+1=Nt,K對策物種的動態(tài)曲線有X和S兩個平衡點,r對策物種的曲線只有S一個平衡點。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圖中r對策物種的S平衡點對應的種群數量即為該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B.圖中K對策物種的種群數量一旦低于X平衡點對應的種群數量就會走向滅絕C.圖中r對策物種很難滅絕,在種群密度極低時也能迅速回升D.對于瀕危的K對策動物,其保護措施應以提高生殖力為主12、一個繁殖周期后的種群數量可表示為該種群的補充量。某實驗水域中定期投入適量的飼料,其他因素穩(wěn)定。圖中曲線Ⅰ表示該實驗水域中某種水生動物的親體數量與補充量的關系,曲線Ⅱ表示親體數量與補充量相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親體數量約為1000個時,可獲得最大持續(xù)捕撈量B.親體數量約為500個時,單位時間內增加的數量最多C.親體數量大于1000個時,補充量與親體數量相等,種群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D.飼料是影響該種群數量變化的密度制約因素13、下列關于生態(tài)工程基本原理的敘述,錯誤的是()A.循環(huán)指的是生態(tài)工程中物質和能量可以循環(huán)利用B.生物數量不能超過環(huán)境容納量主要遵循了整體原理C.桑基魚塘中生物組分通過合理布設,互利共存,主要遵循了自生原理D.建設生態(tài)工程時,需要關注生物與環(huán)境、生物與生物的協調與適應14、某海岸潮間帶分布著海藻;浮游植物、海星、藤壺等生物種類;各種生物間的營養(yǎng)關系如圖所示。海藻、藤壺、貽貝和??讨趲r石表面,海星、石鱉和石槭在巖石表面來回爬動覓食,圖中的數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種類所占的比例(%)。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A.圖中所有生物構成了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群落B.海星和荔枝螺間既有捕食關系又有種間競爭關系C.當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石鱉、石槭數量大幅增加D.此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處于第三營養(yǎng)級的生物有海星、荔枝螺海葵15、科學家對一個溫帶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進行定量分析,結果如圖(圖中數字為能量值,單位是J/cm2·a),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用于植食性動物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96×105J/cm2·aB.植食性動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占據的生態(tài)位有可能不同C.植食性動物糞便中的能量屬于生產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枯枝落葉層中的物質和能量可以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5題,共10分)16、人口增長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包括:_______減少,_______增加,植被破壞,水、礦產資源短缺,環(huán)境污染加劇。17、生物群落的結構:是指群落中各種生物在空間上的配置情況,包括______和_______等方面。

(1)垂直結構: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這就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結構。森林植物的分層與對光的利用有關,群落下面各層要比上層的光照弱,不同植物適于在不同的_______下生長。這種垂直結構顯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陽光等環(huán)境資源的能力。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結構又為動物創(chuàng)造了多種多樣的_______和_______;因此,動物也有類似的分層現象。

(2)水平結構: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區(qū)段現象,就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結構。由于地形的變化、_______和鹽堿度的差異、光照強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長特點的不同,以及_______與動物的影響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著不同的種群,同一地段上種群密度也有差別,它們常呈鑲嵌分布。18、種間關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間的關系,包括_______、寄生、_______、捕食等。19、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所需要的能量大都來自_______,這些能量中大約只有1%以_______的形式,被生態(tài)系統(tǒng)的______通過______轉化為_______,固定在_______。20、群落中______________稱為豐富度。評卷人得分四、綜合題(共4題,共24分)21、景觀式人工生態(tài)濕地兼有觀賞與污水處理功能;如圖表示人工濕地部分成分之間的關系,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陽光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_____(填成分)。消費者的存在可以加速該人工濕地的______。

(2)該人工濕地中含有硝化細菌;硝化細菌合成糖類時利用的能量來源是____________。

(3)在該人工濕地中增種蘆葦后其生長迅速;試從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

(4)某生物興趣小組在調查該濕地后,向相關部門提出建議:應對流入該人工濕地的重點污染源進行控制,提出此建議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22、回答下列Ⅰ;Ⅱ小題。

Ⅰ為防治農田鼠害;研究人員選擇若干大小相似;開放的大豆田,在邊界上每隔一定距離設置適宜高度的模擬樹樁,為肉食性猛禽提供棲息場所。設樁一段時間后,測得大豆田中田鼠種群密度的變化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要成分是_____,猛禽與田鼠的種間關系是_____。

(2)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田鼠的種群密度是由_____決定的;b點以后田鼠種群密度大幅上升,從田鼠生存環(huán)境變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

(3)與曲線Ⅱ相比,曲線Ⅰ所示環(huán)境中猛禽的密度_____。若在農田周圍合理植樹可控制鼠害,從而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_____關系;使人們從中更多獲益。

Ⅱ。果蠅的眼色由兩隊獨立遺傳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僅位于X染色體上。A和B同時存在時果蠅表現為紅眼;B存在而A不存在時為粉紅眼,其余情況為白眼。

(1)一只純和粉紅眼雌果蠅與一只白眼雄果蠅雜交,F1代全為紅眼。

①親代雌果蠅的基因型為_____,F1代雌果蠅能產生_____種基因型的配子。

②將F1代雌雄果蠅隨機交配,使得F2代粉紅眼果蠅中雌雄比例為_____,在F2代紅眼雌果蠅中雜合子占的比例為_____。

(2)果蠅體內另有一對基因T、t,與基因A、a不在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當t基因純合時對雄果蠅無影響,但會使雌果蠅性反轉成不育的雄果蠅。讓一只純合紅眼雌果蠅與一只白眼雄果蠅雜交,所得F1代的雌雄果蠅隨機交配,F2代雌雄比例為3:5;無粉紅眼出現。

①T、t基因位于_____染色體上,親代雄果蠅的基因型為_____。

②F2代雄果蠅中共有_____種基因型,其中不含Y染色體的個體所占比例為_____。

用帶熒光標記的B、b基因共有的特有的序列作探針,與F2代雄果蠅的細胞裝片中各細胞內染色體上B、b基因雜交,通過觀察熒光點的個數可以確定細胞中B、b基因的數目,從而判斷該果蠅是否可育。在一個處于有絲分裂后期的細胞中,若觀察到_____個熒光點,則該雄果蠅可育;若觀察到_____個熒光點,則該雄果蠅不育。23、生態(tài)浮床技術是一個綜合了物理;化學、生物方法的水環(huán)境原位生態(tài)修復過程;它利用水生植物及根系微生物吸收N、P元素,同時可降解有機物和重金屬,并以收獲植物體形式將其搬離水體,保護水體生態(tài)環(huán)境。下圖為某湖泊應用生態(tài)浮床技術的示意圖,請回答相關問題:

(1)浮床下方水體中藻類植物的數量低于無浮床的水域,這主要是受_______(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因此,浮床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防止水華發(fā)生。

(2)請據材料分析生態(tài)浮床加速水體凈化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態(tài)浮床的應用加快了湖泊中物質循環(huán)的速度。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是指_____________。

(4)夏季湖泊中“聽取蛙聲一片”,體現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信息傳遞具有____________的作用。

(5)生態(tài)浮床既能凈化水質、防治水華,又能美化景觀,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_價值。24、黃河三角洲生態(tài)系統(tǒng)獨具特色。黃河三角洲處于大氣;河流、海洋與陸地的交接帶;多種物質交匯,多種動力系統(tǒng)交融,陸地和淡水、淡水和咸水、陸生和水生、天然和人工等多類生態(tài)系統(tǒng)交錯分布,是典型的多重生態(tài)界面;該地大規(guī)模發(fā)展畜牧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開展動植物良種繁育、培育循環(huán)經濟產業(yè)鏈、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等條件得天獨厚?;卮鹣铝袉栴}:

(1)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包括_______。如今的黃河三角洲土壤條件、生態(tài)環(huán)境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吸引了大量海鳥在此棲息繁衍,同時大批游客前來旅游觀光,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價值。

(2)黃河三角洲出現“白鷺落枝頭,魚蟹棲根底”的景觀,這體現了群落的_______結構。實踐證明,黃河三角洲改造后使當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不斷增強,原因是_________(答出3點)。

(3)黃河三角洲生態(tài)系統(tǒng)會受到人類生產、生活和其他方面的影響,但牛羊等動物種群與牧草及其天敵的數量都能長時間保持著相對的穩(wěn)定,這反映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________穩(wěn)定性,這種穩(wěn)定性的基礎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普遍存在______機制。

(4)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有利于提高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產力、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從而促進人類社會與自然環(huán)境的和諧發(fā)展;生態(tài)工程建設所遵循的生態(tài)學基本原理有_______。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C【分析】【分析】

隨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種類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兩種。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內部因素(包括種內關系;種間關系等)與外界環(huán)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同群落的演替其過程有一定的區(qū)別:初生演替的一般過程是裸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次生演替的一般過程是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因此一般森林是群落演替的頂級群落。

【詳解】

A;廢棄的甘蔗田發(fā)生了群落的演替;由原來比較單一的甘蔗被雜草代替,物種的豐富度增加,群落結構復雜,A錯誤;

B;在該群落中動物有分層現象的;如土壤中有蚯蚓,田中可能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動物,B錯誤;

C;群落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增加;草地群落中物種組成復雜,C正確;

D;在垂直方向上;植物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與光照強度有關,D錯誤。

故選C。2、B【分析】【分析】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包括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和營養(yǎng)結構。

(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包含非生物成分(無機鹽;陽光、溫度、水等)和生物成分(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2)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營養(yǎng)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同一種生物在不同食物鏈中;可以占有不同的營養(yǎng)級.植物(生產者)總是第一營養(yǎng)級;植食性動物(即一級/初級消費者)為第二營養(yǎng)級;肉食性動物和雜食性動物所處的營養(yǎng)級不是一成不變的。

【詳解】

A;專門營腐生生活的細菌一定是分解者;A錯誤;

B;能量流動的方向是由被捕食者向捕食者流動的;因此,最高營養(yǎng)級的遷入或遷出不影響能量流動的方向,B正確;

C;食物網中生物的種間關系表現為捕食關系和競爭關系;C錯誤;

D;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包括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和營養(yǎng)結構;D錯誤。

故選B。

【點睛】3、A【分析】【分析】

考點是生物群落的空間結構;主要考查群落的垂直結構及意義,屬于識記水平的考查,基礎題。

【詳解】

森林中生物有垂直分層現象是群落的垂直結構,有利于對光適應性不同的植物利用不同光照強度的光,提高了光能利用率,選A。4、D【分析】【分析】

自然保護區(qū)就是就地保護該地區(qū)珍貴稀有的動植物資源和生存環(huán)境;遷地保護則是把瀕臨滅絕的珍稀物種遷移到動物園;科研所等進行保護和繁殖,對于珍稀瀕危物種,國家立法禁止一切形式的獵采并買賣。

【詳解】

A;自然保護區(qū)屬于就地保護;保護的對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珍稀瀕危動植物的天然分布區(qū),其中保護的生物本來就生活在保護區(qū)內,而不是接納各地遷移和捕獲的野生動物,A錯誤;

B;建立自然保護區(qū)主要是減少人類活動對動植物的影響;B錯誤;

C;遷地保護是指把保護對象(瀕臨滅絕的物種)從原地遷出;在異地進行專門保護,如建立植物園、動物園等,C錯誤;

D;對于瀕危物種;應禁止一切形式的獵采并買賣,并采取人工繁殖和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等措施加以保護,D正確。

故選D。5、A【分析】【分析】

對于有性染色體的生物來說;才有性別比例,性別比例能影響種群密度的大小,通常種群中的雌雄比例為1:1,相對穩(wěn)定;

自然增長率指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

年齡結構:1;増長型:種群中幼年個體很多;老年個體很少,這樣的種群正處于發(fā)展時期,種群密度會越來越大;2、穩(wěn)定型: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目比例適中,數目接近,這樣的種群正處于穩(wěn)定時期,種群度在一段時間內會保持穩(wěn)定;3、衰退型:種群中幼年個體較少,而老年個體較多,這樣的種群正處于衰退時期,種群密度會越來越小。

【詳解】

A;種群的性比率一般較穩(wěn)定;A正確;

B;自然增長率指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B錯誤;

C;并不是所有的種群都有性比率這一特征;比如細菌,C錯誤;

D;有專家預測;我國人口數量在以后幾年將出現明顯増長,這說明二政策開放后,我國人口的年齡結構將變?yōu)閴堥L型,D錯誤。

故選A。6、B【分析】【分析】

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某些重金屬鹽類和難于分解的有機物等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其濃度隨著消費者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這種現象叫生物富集。

【詳解】

A;生物富集指的是某些重金屬鹽類和難于分解的有機物沿著食物鏈進行的富集作用;而重金屬鹽類和難于分解的有機物屬于物質的內容,物質循環(huán)具有全球性,因此生物富集具有全球性,A錯誤;

B;結合分析可知;生物富集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進行的,且營養(yǎng)級越高,生物體內積累的該物質濃度越高,B正確;

C;根據生物富集作用分析;某些難于分解的有害物質在生物體內積累的濃度會超過外界環(huán)境濃度,C錯誤;

D;有害物質作為物質的成分;也具有物質循環(huán)的特點,與碳、氮等元素的循環(huán)過程有差別,D錯誤。

故選B。二、多選題(共9題,共18分)7、B:C【分析】【分析】

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種群密度的增加,種群增長率逐漸降低,當種群密度達到24個cm3;種群增長率為0,說明其數量達到最大。

【詳解】

A;隨著種群密度的增加;種內斗爭加劇,資源空間有限,所以出生率降低,A正確;

B、水蚤種群密度為1個/cm3時;種群增長率最大,但由于種群數量少,所以此時不是種群數量增長最快的時刻,B錯誤;

C、單位時間內水蚤種群的增加量隨種群密度的增加不一定降低,例如當種群密度為1cm3,增長率為30%,增長量為0.3,而當種群密度為8個/cm3時;增長率大約20%,增長量為1.6,C錯誤;

D、從圖中看出當種群密度達到24個cm3,種群增長率為0,說明其數量達到最大,可以推測當種群密度為32個/cm3時;種內斗爭進一步加劇,出生率將小于死亡率,增長率為負值,D正確。

故選BC。

【點睛】8、A:C:D【分析】【分析】

全球環(huán)境問題;也稱國際環(huán)境問題或者地球環(huán)境問題,指超越主權國國界和管轄范圍的全球性的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平衡破壞問題,主要包括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樣性銳減等。

【詳解】

A;塑料及塑料微粒被海洋動物誤食后;因不易消化,可能會引發(fā)疾病,導致動物死亡,A正確;

B;若塑料制品及塑料微粒導致某物種滅絕;會直接影響物種的多樣性,B錯誤;

C;做好生活中的垃圾分類;回收塑料垃圾進行集中處理,可阻斷它們流向海洋,減少對海洋生物的威脅,C正確;

D;研發(fā)使用可降解塑料、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有助于保護海洋生物;D正確。

故選ACD。9、B:C:D【分析】【分析】

生態(tài)農業(yè)是指運用生態(tài)學原理;在環(huán)境與經濟協調發(fā)展的思想指導下,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建立起來的多層次;多功能的綜合農業(yè)生產體系。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多級利用和物質循環(huán)再生是生態(tài)學的一條基本原理,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主要是通過食物鏈完成的能量轉換,也是一條物質傳遞鏈,從經濟上看,還是一條價值增殖量,因此,遵循這一原理就可以使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和能量被分層多級利用,提高能量的轉化效率,減少環(huán)境污染。

【詳解】

A;“生態(tài)橋”工程的實施;促進了果園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A正確;

B;將有機肥施加到果園中;有機肥能夠作為微生物的營養(yǎng),故有機肥的施入會改變土壤微生物的組成和密度,B錯誤;

C;將廢棄物加工成有機肥;實現了果樹對廢棄物多級利用,而不會使能量循環(huán)利用,C錯誤;

D;果園屬于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維持通??咳说淖饔?,物種比較單一,其穩(wěn)定性不會高于當地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D錯誤;

故選BCD。10、A:C:D【分析】【分析】

分析表格:表格表示我國西南橫斷山脈地區(qū)不同海拔區(qū)域蝶類生物多樣性的研究結果;隨著海拔高度的上升,溫度逐漸降低,植被類型發(fā)生差異,蝶類種類數目也逐漸減少。

【詳解】

A;不同垂直帶的植被類型受光照、溫度等外界因素作用等影響;A正確;

B;不同海拔帶的植被類型差異反映了群落的水平結構特征;B錯誤;

C;植物的垂直結構決定動物的垂直結構;所以蝶類物種多樣性與各垂直帶植被類型有關,C正確;

D;蝶類物種多樣性與各垂直帶氣候特征(如光照、溫度)有關;D正確。

故選ACD。11、A:B:C【分析】【分析】

分析題圖:由圖分析可知,K對策物種的動態(tài)曲線有兩個平衡點,即穩(wěn)定平衡點S和滅絕點X,當種群數量高于X時,種群數量可以回升到S,因此種群通常能穩(wěn)定在一定數量水平上,該數量水平被稱為K值。但種群數量一旦低于X就會走向滅絕。r對策物種的曲線特點是只有一個穩(wěn)定平衡點S而沒有滅絕點;種群密度極低時也能迅速回升,最終形成S型增長曲線。

【詳解】

A、圖中虛線表示Nt+1=Nt,S點時種群數量保持穩(wěn)定。據圖可知,當圖中r對策物種的種群數量低于S點時;種群密度能很快增加到S平衡點,當種群數量高于S點時,種群密度能很快降低到S平衡點,S平衡點對應的種群數量即為該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A正確;

B;據圖可知;K對策物種的種群數量一旦低于X平衡點對應的種群數量,種群數量會減少到0,種群就會走向滅絕,B正確;

C、據圖可知,r對策物種的曲線特點是只有一個穩(wěn)定平衡點S而沒有滅絕點;種群密度極低時也能迅速回升,很難滅絕,C正確;

D;對于瀕危的K對策動物;其保護措施應以提高環(huán)境容納量為主,避免其種群數量低于X點對應的種群數量,D錯誤。

故選ABC。12、B:D【分析】【分析】

一般來說;食物和天敵等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是相關的,這些因素稱為密度制約因素。而氣溫和干旱等氣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對種群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無關,被稱為非密度制約因素。

【詳解】

A;親體數量約為1000個時;該種群的補充量等于親本數量,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是K值,根據種群的增長率變化可知,捕撈后種群數量處于K/2時即500時,增長速率最大,可獲得最大持續(xù)捕撈量,A錯誤;

B;圖中曲線親體數量約為500個時;即K/2時,增長速率最大,單位時間內補充量最多,單位時間內增加的數量最多,B正確;

C;由題意分析可知K值是1000;當親體數量大于1000時,一個繁殖周期過后的種群數量(補充量)可能趨近K值,不一定與親體數量相等,C錯誤;

D;一般來說;食物和天敵等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是相關的,這些因素稱為密度制約因素,飼料是影響該種群數量變化的密度制約因素,D正確。

故選BD。13、A:B【分析】【分析】

1;生態(tài)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生態(tài)工程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組織、自我調節(jié)功能為基礎;遵循著整體、協調、循環(huán)、自生等生態(tài)學基本原理。

2;生態(tài)工程的特點:與傳統(tǒng)工程相比;生態(tài)工程是一類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續(xù)的工程體系。

【詳解】

A;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質循環(huán)的特點是循環(huán)式;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遞減性,因此能量不能循環(huán)利用,A錯誤;

B;生物數量不能超過環(huán)境容納量遵循了協調原理;而不是整體原理,B錯誤;

C;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態(tài)工程中有效選擇生物組分并合理布設;故?;~塘中生物組分通過合理布設,互利共存,遵循了自生原理,C正確;

D;建設生態(tài)工程時;需要關注生物與環(huán)境、生物與生物的協調與適應,遵循生態(tài)工程的協調原理,D正確。

故選AB。14、A:C【分析】【分析】

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區(qū)域的所有生物。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最高營養(yǎng)級的消費者。

【詳解】

A;生物群落包括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所有種群;圖中生物沒有分解者,A錯誤;

B;海星捕食荔枝螺;同時兩者都捕食藤壺和貽貝,所以兩者間既有捕食關系又有種間競爭關系,B正確;

C;圖中數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種類生物所占的比例;從圖中看出藤壺提供了海星食物的64%,當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這部分藤壺得以生存并大量繁殖,占據巖石表面,從而使海藻減少,石鱉、石槭數量因食物減少而減少,C錯誤;

D;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據圖可知,此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處于第三營養(yǎng)級的生物有海星、荔枝螺、海葵,D正確。

故選AC。15、B:C【分析】【分析】

輸入每營養(yǎng)級的能量去向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在該營養(yǎng)級生物的呼吸作用中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則用于該營養(yǎng)級生物的生長;發(fā)育和繁殖。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現存的生物體含有的能量(未被利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流向下一營養(yǎng)級的能量(最高營養(yǎng)級生物除外)。

【詳解】

A、植食性動物的同化量為:3.27×105-1.31×105=1.96×105J/(cm2·a);同化量中除去呼吸散失的能量才是用于植食性動物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能量,A錯誤;

B;生態(tài)位是指一個種群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在時間空間上所占據的位置及其與相關種群之間的功能關系與作用,故可知植食性動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占據不同的生態(tài)位,B正確;

C;植食性動物糞便中的能量屬于上一營養(yǎng)級的能量;這部分能量最終被分解者利用,屬于生產者的能量,C正確;

D;枯枝落葉層中的物質經微生物分解為無機物后能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但是能量不可以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因為能量不能循環(huán)利用,D錯誤。

故選BC。三、填空題(共5題,共10分)16、略

【解析】①.人均耕地②.燃料需求17、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垂直結構水平結構光照強度棲息空間食物條件土壤濕度人1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互利共生競爭19、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太陽能可見光生產者光合作用化學能有機物中20、略

【分析】【詳解】

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稱為豐富度?!窘馕觥课锓N數目的多少四、綜合題(共4題,共24分)21、略

【分析】【分析】

據圖分析;圖示為利用人工濕地處理污水的過程,其中細菌能分解污水中有機物為二氧化碳;氨氣、水等無機物,屬于分解者;藻類能進行光合作用,屬于生產者;若浮游藻類過度繁殖會導致水體溶氧的降低,好氧型細菌K值下降。

【詳解】

(1)陽光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組成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消費者的存在可以加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

(2)硝化細菌可以進行化能合成作用,其不利用光能,而是利用將氨(NH3)氧化成亞硝酸(HNO2)和將亞硝酸(HNO2)氧化成硝酸(HNO3)的過程中所釋放出的化學能;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糖類。

(3)微生物分解污水或污泥中的有機物,為蘆葦的生長提供了大量的氮、磷等元素和CO2;從而使蘆葦生長迅速。

(4)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應對流入該人工濕地的重點污染源進行控制。

【點睛】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和營養(yǎng)結構以及功能的相關知識點,明確細菌等微生物屬于分解者,可以將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窘馕觥糠巧锏奈镔|和能量物質循環(huán)將氨(NH3)氧化成亞硝酸(HNO2)和將亞硝酸(HNO2)氧化成硝酸(HNO3)的過程中所釋放出的化學能微生物分解污水或污泥中的有機物,為蘆葦的生長提供了大量的氮、磷等元素和CO2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22、略

【分析】【詳解】

本題主要考查種群之間關系和伴性遺傳的相關問題,Ⅰ大豆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作用成分是大豆,猛禽和田鼠的關系是捕食,生物種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及遷入和遷出決定的,由圖b點大豆植株株冠形成;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敵,同時食物增加,是促使田鼠增加的主要因素,曲線一的田鼠種群密度減小,說明猛禽的密度與曲線二相比,較大。

Ⅱ由題意可知親代雌果蠅基因型為aaXBXB,親代雄果蠅基因型為AAXBY,F1代雌果蠅基因型為AaXBXb,(雄果蠅基因型為AaXBY)能產生配子基因型為AXB,AXb,aXB,aXb,F`1代隨機交配后代雌果蠅XBXB,XBXb:雄果蠅XBY=2:1,所以F2代粉紅眼雌雄果蠅比例是2:1,F2代紅眼雌果蠅純合子1/3AA*1/2XBXb;所以F2代紅眼雌果蠅雜合子為1-1/6=5/6;

純合紅眼雌果蠅和白眼雄果蠅雜交,F1代雜交,F2代無粉紅眼出現,且雌雄比例為3:5,(正常應該為1:1,)所以親代雄果蠅基因型為ttAAXbY,純合紅眼雌果蠅基因型應為TTAAXBXB,F2代中有少數個體發(fā)生性反轉,F2代雄果蠅基因型為TTAAXBY,TTAAXbY,TtAAXBY,TtAAXbY,ttAAXBY,ttAAXbY,和ttXBXB,ttXBXb,用含Bb基因的序列做探針;有絲分裂后期有兩個熒光點即說明該細胞含兩個x染色體,說明該細胞是正常的細胞,若含四個熒光點說明該細胞含四個x染色體,細胞一極兩個,說明該個體是性反轉個體,是雄性不育個體。

考點定位:主要考查種群間的關系和伴性遺傳的相關問題?!窘馕觥竣?大豆②.捕食③.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和遷出④.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敵;食物增加⑤.更大⑥.能量流動⑦.aaXBXB⑧.4⑨.2:1⑩.5/6?.常?.ttAAXby?.8?.1/5?.2?.423、略

【分析】【分析】

1;生物多樣性的價值:(1)直接價值: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yè)原料等使用意義;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等非實用意義的。(2)間接價值:對生態(tài)系統(tǒng)起重要調節(jié)作用的價值(生態(tài)功能)。(3)潛在價值:目前人類不清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