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上歷史】知識清單_第1頁
【部編版八上歷史】知識清單_第2頁
【部編版八上歷史】知識清單_第3頁
【部編版八上歷史】知識清單_第4頁
【部編版八上歷史】知識清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年級上冊:中國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概述

一個社會形態(tài)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性質)

外國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

兩大主要矛盾

封建主義同人民大眾的矛盾。

兩個時代主題救亡圖存(特別是甲午戰(zhàn)后);向西方學習(器物——制度——思想)

民族革命——反侵略(反帝國主義),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的解放

兩大革命任務

民主革命——反封建,求得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

舊民主主義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義革命(1919-1949)

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兩個歷史時期革命任務反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主義反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

領導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

開始標志鴉片戰(zhàn)爭五四運動

第1頁共53頁.

革命前途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完成民主革命任務后,再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資產階級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

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

和觀念(三民主義)

有勝利的一面,但最終果實被竊取,取得了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

結果民主革命的任務沒有完成,社會性質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產階級的民主革

沒有改變,最終遭到了失敗命任務

晚晴政府:1840年鴉片戰(zhàn)爭——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清帝退位;

北洋軍閥政府:1912年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成果——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

國民黨政府名稱的演變:1912年同盟會(國民黨的前身)通過辛亥革命建立了南京臨時政府;

1925年7月,國民黨在廣州成立國民政府,即廣州國民政府,汪精衛(wèi)為主席;

1927年2月,隨著北伐戰(zhàn)爭勝利進軍,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即武漢國民政府;

三個主要政府

1927年4月蔣介石四一二政變后在南京建立南京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對峙;

1928年隨著寧漢合流、張學良東北易幟,南京國民政府形式上統(tǒng)一了中國。

1938年南京淪陷于日本侵華,南京國民政府遷都重慶,

1940年汪精衛(wèi)在日本扶植下成立汪偽國民政府;抗日戰(zhàn)爭結束后,重慶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占南京,國民黨在大陸統(tǒng)治結束。

屈辱史(侵華史):列強侵華,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抗爭史:中國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爭取民族獨立

探索史:先進的中國人探索救國救民的近代化發(fā)展道路

資本主義迅速發(fā)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資本主義世世界反法西

世界:第一次工業(yè)革命

展,階級統(tǒng)治需(1870--1913)斯戰(zhàn)爭

(1760—1840)成向帝國主義過渡界經濟危機

列強

要鞏固與加強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向帝國主義(20世紀初)1929—19331939—1945

的侵過渡(19世紀末20世紀初)

華史

中國: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甲午中日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日本侵華戰(zhàn)爭

(1840—1842)(1856—1860)(1894—1895)(1900—1901)(1931—1945)

國人

太平天國運動鄧世昌黃海戰(zhàn)役義和團運動

的抗開始抗戰(zhàn):抗日義全面抗戰(zhàn):國共兩

(1851—1864)(1894)19世紀末勇軍、游擊隊黨、各階層

爭史

三條基本線索(1931—1937)(1937—1945)

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舊民主主義革命(19世紀60-90年)(1898)(1911)(1915)

(1840—1919)地主階級洋務派資產階級維新派資產階級革命派資產階級激進派

建黨初代期))五四運動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中共“三大”工人運動

(1919—1923)

先進(1919)(1921)(1922)(1923)(1923)

國人大革命時期國共一合黃埔軍校北伐戰(zhàn)爭

的探(1924—1927)(1924-1927)(1924)(1926)

井岡山革命根井岡山會師紅軍長征

索史土地革命時期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據地的建立紅軍建立古田會議(1934.10-

(1927—1937)(1927.8.1)(1927.8.7)(1927.9)(1927.10)(1928.4)(1929.12)1936.10)

新民主主義革命

九一八事變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七七事變國共二合淞滬會戰(zhàn)

(1919—1949)平型關大捷

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31.9.18)(1935.12.9)(1936.12.12)(1937.7.7)(1937-1945)(1937.8-11)(1937.9)

(1931—1945)南京大屠殺臺兒莊戰(zhàn)役武漢會戰(zhàn)百團大戰(zhàn)長沙會戰(zhàn)中共“七大”日本無條件投降抗戰(zhàn)勝利

(1937.12.13)(1938.3)(1938.6-10)(1940()1941.12)(1945.4)(1945.8.15)(1945.9.2)

解放戰(zhàn)爭重慶談判政協(xié)會議內戰(zhàn)爆發(fā)土地改革挺進大別山三大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新中國成立

(1945—1949)(1945.8)(1946.1)(1946.6)(1947)(1947夏)(1948.9—1949.1)(1949.4)(1949.10.1)

第2頁共53頁.

年代重要事件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

1839年6月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6月英軍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

1842年8月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1)中國割讓香港島給英國;2)賠款洋銀2100萬

元;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4)中國進出口貨物的

關稅稅率須與英國協(xié)商。

→《南京條約》影響:1)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的

災難,開創(chuàng)了列強以條約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國的惡例;2)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

整遭到破壞,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

農民階級的矛盾,演變?yōu)榈蹏髁x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

大眾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為中國人民肩負的兩大歷史任務;5)中國逐漸開始

了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1843年,中英《虎門條約》簽訂;

1844年,中關《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簽訂。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反侵略武裝斗爭。

1842年魏源編著《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1846-1850年兩廣自然災害

1851年1月洪秀全金田村發(fā)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年3月,占領南京,定為首都,改名天

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國農民政權的建立。頒布《天朝天畝制度》、天平軍北伐

1856年英國利用“亞羅號事件”、法國利用“馬神甫事件”發(fā)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1856年9月天京事變,嚴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國的領導和軍事力量,成為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分水

嶺。

1857-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第一階段

1858年1、清政府與英、法、俄、美簽訂《天津條約》:1)增開牛莊(后改營口)、漢口、

九江、南京等10處為通商口岸;2)允許外國人到內地游歷、通商、自由傳教;3)

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國公使駐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設領事

館;5)賠償英國白銀400萬兩,法國200萬兩。

2、太平軍第二次攻破江北大營、三河鎮(zhèn)大捷

1859年洪仁圩提出了一個統(tǒng)籌全局的改革方案《資政新篇》

1859-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第二階段

第3頁共53頁.

1860年1、英法聯(lián)軍攻占北京,火燒圓明園。清政府與英、法簽訂《北京條約》:1)《天津

條約》完全有效;2)增開天津為商埠;3)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qū),即九龍半島界限街

以南地區(qū),歸入英屬香港界內;4)賠償英、法軍費各增至白銀800萬兩。

→《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影響: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條約,進一步

打開了中國的門戶,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

深。

2、太平軍第二次攻破江南大營、進軍蘇南、上海近郊、退回蘇州

1、19世紀四、五十年代,中國無產階級誕生

2、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的興起。興起早期維新思想:王韜、

鄭觀應

3、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一場洋務運動

19世紀60年代洋務派以“師夷長技以自強”相標榜,開展歷時30多年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推動了

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但洋務派辦洋務的根本目的是為

了維護清王朝的統(tǒng)治,他們只是零星地學習西方的一些科學技術和工藝制造,卻不愿

意改革封建政體,不可能實現(xiàn)富強的目標。此外,洋務企業(yè)在經營管理上也存在著很

多弊端。

1861年辛酉政變、曾國藩被命為四省總督、洋務運動開始

1861年清政府設立“總理衙門”,由奕擔任總理大臣

1862年總理衙門設立京師同文館

1862年清軍圍攻天京、安慶陷落

1864年7月天京被湘軍攻破,太平天國起義失敗

1865年洋務派興辦軍用工業(yè):1865年,李鴻章籌辦上海江南制造總局,當時國內最大的兵工

廠;同年,李鴻章在南京設立金陵機器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創(chuàng)辦福州船政局,

附設有船政學堂,是當時國內最大的造船廠;1867年,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機器局;

1890年,張之洞在漢陽創(chuàng)辦湖北槍炮廠。

民用企業(yè)(官督商辦):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天津電報局和上海機器織布局

1869年方舉贊在上海開設發(fā)昌機器廠,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19世紀70年代清政府建成北洋水師

19世紀70至80年代"邊疆危機":英國從印度侵人西藏,又從緬甸入侵云南;法國則從越南侵犯廣西;俄

國從中亞人侵新疆;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國臺灣。

1872年(1)曾國藩派遣容閎率領30名幼童赴美留學

(2)陳啟源在廣東南海設立繼昌隆機器絲廠(近代中國第一家繅絲廠)

(3)《申報》

第4頁共53頁.

1873年李鴻章在上海創(chuàng)辦輪船招商局

1881年中國人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建成通車

1885年3月老將馮子材身先士卒,大敗法軍,取得鎮(zhèn)南關大捷

1888年成立北洋艦隊

1894年朝鮮爆發(fā)東學黨起義

1894年(1)7月,日本海軍在朝鮮豐島海面襲擊中國運兵船

(2)8月,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zhàn)。甲午中日戰(zhàn)爭。甲午中日海戰(zhàn)

(3)7月到9月,平壤戰(zhàn)役和黃海戰(zhàn)役

(4)10月到次年4月,遼東戰(zhàn)役和威海戰(zhàn)役

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創(chuàng)立興中會,喊出了"振興中華"這個時代的最強音

1895年4月(1)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中國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

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

兩;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產品

運銷內地免收內地稅。

→《馬關條約》的影響:《馬關條約》是《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喪權辱國條約,

給中國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也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戰(zhàn)后,帝

國主義對華侵略加劇,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反割臺斗爭,臺灣全境淪陷

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fā)展,資產階級開始做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

政治舞臺。

1895年1、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使維新思想發(fā)展成為愛國救亡運動。

2、康有為在北京創(chuàng)辦《中外記聞》

3、嚴復《救亡決論》,響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號;在甲午戰(zhàn)爭后,翻譯了《天演

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1896年1、康有為寫了《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梁啟超寫了《變法通議》;譚嗣

同寫了《仁學》;嚴復翻譯了《天演論》等。

2、梁啟超任主筆的上?!稌r務報》、嚴復主辦的天津《國聞報》以及湖南的《湘報》

等。

1897年(1)德國強占膠州島,掀起列強瓜分狂潮

(2)商務印書館

1898年初康有為呈遞了《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實際上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施政綱領。4月,康

有為創(chuàng)辦保國會。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宣布變法開始

第5頁共53頁.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fā)動宮廷政變,戊戌變法失敗,史稱“百日維新”

→戊戌變法的意義:首先,戊戌維新運動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其次,戊戌維新運動

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改革運動。最后,戊戌維新運動更是一場思想啟蒙運動。

1898年秋“扶清滅洋”,義和團運動開始。

1899年袁世凱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轉移到直隸

1899年美國提出“門戶開放”、在華“利益均沾”

1900年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匈八國聯(lián)軍侵華

1901年清政府與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匈、西、荷、比簽訂《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影響:《辛丑條約》是繼《馬關條約》之后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又

一個極其嚴重的不平等條約,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危害,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會的深淵。

1903年章炳麟發(fā)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寫了《革命軍》,陳天華寫了《警世鐘》、

《猛回頭》兩本小冊子

1904年開始出現(xiàn)多個革命團體:華興會、科學補習所、光復會、岳王會等

1901年~1911年清末新政

1905年1、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創(chuàng)辦機關刊物《民報》,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

立民國,平均地權”的綱領,并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這是近

代中國第一個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全國性政黨,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

命進人到一個新的階段。

2、清預備立憲

1906年萍瀏醴起義

1908年光緒和慈禧太后先后逝世

1910年廣州新軍起義、黃花崗起義;“皇族內閣”成立

1911年5月保路運動,掀起了全川的武裝暴動。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中的共進會和文學社兩個革命團體,武昌起義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tǒng)

1912年孫中山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告各友邦書》

1912年2月12日宣統(tǒng)帝下詔退位,清朝結束

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辛亥革命果實落入袁世凱之手

→辛亥革命的意義:1)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數(shù)千年的君主專制統(tǒng)治;2)創(chuàng)建

了中華民國;3)頒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臨時約

法》,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權利;4)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5)

給中國先進分子以巨大的刺激和深刻的啟發(fā),使他們覺悟到必須另謀新的救國救民之

第6頁共53頁.

路。局限性:辛亥革命以同舊勢力的妥協(xié)而告終,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會的性質。

1912年8月(宋教仁)同盟會聯(lián)合幾個小黨派改組為國民黨

1913年3月宋教仁被暗殺;7月至9月,袁世凱武力鎮(zhèn)壓"二次革命";袁世凱任正式大總統(tǒng)

1914年初袁世凱解散國民黨

1914年孫中山在日本組織中華革命黨,堅持反袁武裝斗爭。

1914年秋日本派兵入侵山東,取代德國在山東的侵略地位

1915年5月9日“五九國恥”

1915年12月25日蔡鍔等在云南組織"護國軍",形成護國運動。

1915年袁世凱尊孔復古;

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后改名《新青年》),發(fā)表《敬告青年》,新文化

運動興起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

1916年杜亞泉在《東方雜志》上抨擊新文化運動,拉開中西文化論戰(zhàn)序幕

1917年初(1)陳獨秀任北大文科學長

(2)俄國十月革命勝利,極大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1918年李大釗發(fā)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

1918年5月護法運動失敗,標志著整個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終結。

1912年---1919年,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春天

1919年(1)《新青年》出版“馬克思研究專號”、李大釗發(fā)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2)5月4日,“五四運動”(北京天安門前);6月,中心轉移到上海?!拔逅倪\動”

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920年秋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早期組織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開,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當前階段的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tǒng)一中國為真正民主共和國。

從1922年1月香港海員罷工到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罷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組織、推動下,中國掀起了第一個工人運動的髙潮。(包括安源路礦工人罷工、開灤

五礦工人罷工)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廣州召開,決定同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

作的正式形成

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提出“新三民主義”,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第7頁共53頁.

1924年5月黃埔軍校的建立

1924年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

1924年冬孫中山扶病北上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西山會議派”分裂國民黨

1925年5月“五卅運動”爆發(fā),掀起了全國范圍的大革命高潮;

廣東戰(zhàn)爭的勝利統(tǒng)一并鞏固了廣東革命根據地;

7月1國民政府在廣州建立。

1925年6月省港大罷工,當時世界上罷工時間最長的一次

1926年蔣介石制造“中山艦事件”,又提出“整理黨務案”

1926年7月北伐開始,推翻北洋軍閥

1926年9月1日毛澤東發(fā)表《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一文,指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

"所謂國民革命運動,其大部分即是農民運動"。

1927年1、年初,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武漢成為當時全國革命的中心

2、年初,漢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3、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南京慘案。

1927年(1)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2)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

(3)5月,夏斗寅、許克祥叛變

(4)7月15日,汪精衛(wèi)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政變后,

寧漢合流;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革命失敗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這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

戰(zhàn)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

1927年8月7日1、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徹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

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總方針,并選出了以瞿秋白為首的中央臨

時政治局。

2、毛澤東在會上強調“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3、“八七會議”開始了從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zhàn)爭興起的歷史性轉折。

1927年9月,湘贛邊秋收起義;10月在井岡山創(chuàng)立革命根據地;12月,廣州起義;

中國革命由此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即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十年內戰(zhàn)時期);

1928年井岡山會師(朱德、陳毅與毛澤東)

1928年6月南京國民政府宣布改定新約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澤東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闡述了共產

黨領導的土地革命、武裝斗爭與革命根據地建設者三者之間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

第8頁共53頁.

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東北易幟,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國統(tǒng)一

1930年1月毛澤東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qū)域的建設和發(fā)展,

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戰(zhàn)爭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農民斗爭發(fā)

展的必然結果,并且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1930年5月1、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闡明了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即堅持理論

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的極端重要性,提出了“沒有調査,沒有發(fā)言權”和“中國革命

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的重要思想,表現(xiàn)了毛澤東開辟新道路、創(chuàng)

造新理論的革命首創(chuàng)精神。

2、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即毛澤東

思想的初步形成。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武裝侵占中國東北

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日本扶植前清遜帝溥儀建立偽滿洲國

1934年10月紅軍被迫長征

1935年1、1月,遵義會議。歷史意義: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

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從而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中國共產黨、挽救了中國工農

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2、中共中央發(fā)表八一宣言(《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同胞書》)

3、10月,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到達陜北

4、一二.九運動[“反對華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zhàn),一致對外”]

1935年12月毛澤東在瓦窯堡政治局會議上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通過了《中

央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闡明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新政策,批判

黨內的關門主義和對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統(tǒng)地解決了黨的政治路線上的問題。

1936年10月紅一、紅二、紅四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結束。

1936年12月毛澤東寫了《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總結土地革命戰(zhàn)爭中黨內在軍事問題上的

大爭論,系統(tǒng)地說明了有關中國革命戰(zhàn)爭戰(zhàn)略方面的諸問題。

在20世紀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毛澤東撰寫了《〈共產黨人〉發(fā)刊詞》、《中

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一批重要的理論著作。

新民主主義理論的系統(tǒng)闡明,標志著毛澤東思想得到多方面展開而達到成熟。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并通電全國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內戰(zhàn)、立即召

開救國會議,史稱“西安事變”。十年內戰(zhàn)的局面由此結束。

1937年夏毛澤東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講授《實踐論》、《矛盾論》,科學地闡明了黨的馬克思

主義的思想路線。

第9頁共53頁.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由此開始,中國全民族抗戰(zhàn)開始

1937年9月蔣介石發(fā)表承認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以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tǒng)

一戰(zhàn)線正式形成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變,淞滬會戰(zhàn)開始

1937年9月太原會戰(zhàn),平型關大捷

1937年秋中國共產黨陜北洛川會議,強調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關鍵在于使已經發(fā)動的抗戰(zhàn)成

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zhàn)。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制造南京大屠殺

1938年春李宗仁指揮軍隊開展徐州會戰(zhàn),臺兒莊戰(zhàn)役是抗戰(zhàn)以來中國取得的戰(zhàn)果最大的一次勝

1938年5月至6月毛澤東發(fā)表《論持久戰(zhàn)》

1938年9月至11月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這個命題

1938年10月武漢會戰(zhàn)后,日軍占領武漢,抗日戰(zhàn)爭轉入戰(zhàn)略相持階段

1938年12月汪精衛(wèi)投降日本

1939年1月國民黨成立"防共委員會",確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針

1940年3月汪精衛(wèi)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8月至12月百團大戰(zhàn)

1941年國民黨發(fā)動第二次反共髙潮,制造了皖南事變。

1941年12月日軍發(fā)動太平洋戰(zhàn)爭,美、英對日宣戰(zhàn),整個世界格局發(fā)生變化

1942年5月1941年5月,毛澤東作了《鵬我們的學習》的報告,

1942年中共開始整風、大生產運動

1943年敵后根據地局部反攻

1945年豫湘桂戰(zhàn)役

4-6月中共七大召開

8月8日蘇聯(lián)出兵東北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8-10月中共和談代表毛澤東等飛抵重慶,談判開始

9月2日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

1946年1月政協(xié)會議召開;

6月26日國民黨發(fā)動全面內戰(zhàn),人民解放戰(zhàn)爭開始

1947年1947年春國民黨重點進攻解放區(qū)

6月解放軍開始全國規(guī)模反攻

10月中國土地法大綱頒布

第10頁共53頁.

1948年遼沈戰(zhàn)役開始淮海戰(zhàn)役開始平津戰(zhàn)役開始

專題01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11頁共53頁.

知識點一鴉片戰(zhàn)爭(1840-1842)

一、鴉片走私與林則徐禁煙

1.鴉片走私:

(1)背景:英國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同時為了改變中英貿易入超局面,向中國走私

鴉片。

(2)危害:白銀外流,威脅清政府的財政,加重百姓負擔;導致政

治腐敗和軍隊戰(zhàn)斗力削弱。

2.林則徐虎門銷煙(1839.6.3—25道光帝時期)

意義: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

略的堅強意志。

二、英國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鴉片戰(zhàn)爭

1.時間:1840年6月——1842年8月

2.原因:

(1)根本原因: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

(2)直接原因(導火線):林則徐虎門銷煙

3.民族英雄:關天培(虎門),陳化成(吳淞)。

4.結果:中國戰(zhàn)?。☉?zhàn)敗原因:統(tǒng)治者(政治)腐敗,經濟與武器落后)

1842年8月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內容危害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中國東南門戶洞開,便利了侵略者輸出商品和掠

通商

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奪原料

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破壞了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

賠款賠款2100萬銀元加劇了財政危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第12頁共53頁.

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稅款,必破壞了貿易關稅主權,便利了侵略者對中國的經

議稅

須經過雙方協(xié)議(協(xié)定關稅)濟掠奪。

5.補充條約:

(1)1843年《虎門條約》,從中獲得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權利。

(2)1844年簽訂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擴大了侵華權益。

6.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鴉片戰(zhàn)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國不再享有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

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圾f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知識點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56-1860)

一、英法侵華與火燒圓明園

1.原因:

(1)根本原因: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2)直接原因(借口):“亞羅號事件”(英)和“馬神甫事件”(法)。

2.時間: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3.條約

(1)英法美俄:《天津條約》西方列強獲得了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

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權。

(2)英法美:《通商章程善后條約》,清政府被迫承認鴉片貿易合法化。

4.火燒圓明園:1860年英法搶劫、火燒圓明園。

《北京條約》:承認《天津條約》繼續(xù)有效,增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給英國,增加賠款額。

二、沙俄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近代史上侵占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

1.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璦琿條約》近代割占

中國領土最多的條約。)

三、二次鴉片戰(zhàn)爭影響

中國喪失更多主權,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知識點三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

一、原因

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進一步加深清政府的統(tǒng)治危機。剝削加重,統(tǒng)治階級與勞動群眾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

二、經過

1.1843年洪秀全創(chuàng)立“拜上帝會”。

2.開始的標志——金田起義:1851年廣西桂平金田村發(fā)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被稱為“太平軍”。

3.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權。

4.1853年3月,攻占南京,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權。

5.《天朝田畝制度》

第13頁共53頁.

(1)內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

(2)目的:建立“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

(3)評價:主張在小生產的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社會財富,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6.北伐和西征:

目的:為了推翻清朝統(tǒng)治和鞏固政權。

概況:北伐軍全軍覆沒,西征取得勝利。太平天國軍事上進入全盛時期。

7.天京事變:太平天國由盛轉衰。

8.調整與改革:

(1)封洪仁玕為干王,總理朝政;提拔陳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將領。

(2)洪仁玕《資政新篇》,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系列政、經、文、

外交主張。

9.天京陷落:1864年夏,湘軍攻陷天京。(標志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失?。?/p>

三、評價太平天國運動

積極性: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zhàn)爭,沉重打擊了清朝統(tǒng)治和外國侵略勢力。

局限性: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無法提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的腐敗,也無

法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

1、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進程

2、中國近代史上與南京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

第14頁共53頁.

3、太平天國運動

4、中國近代史上的土地政策/主張

5、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的開端類事件

第15頁共53頁.

6、中國近代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

專題02近代化早期的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第16頁共53頁.

知識點一洋務運動(領導階級:地主階級洋務派)

1.目的: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統(tǒng)治。

2.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3.時間: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4.口號:自強(前期)、求富(后期)

5.內容:

(1)軍事工業(yè)(前期):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軍事工業(yè);興辦新式學校,設

立翻譯館(京師同文館);派遣留學生

(2)民用企業(yè)(后期):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3)建立新式海陸軍:陸軍組建新式洋槍隊;海軍: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

6.評價:

(1)地位: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2)進步性: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局限性:洋務運動的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tǒng)治,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7.失敗的根本原因:其根本目的在于維護清朝統(tǒng)治,沒有改變封建制度

8.啟示:學習西方,不僅要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還要學習先進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知識點二甲午中日戰(zhàn)爭與瓜分中國狂潮

一、甲午中日戰(zhàn)爭

第17頁共53頁.

1.背景:日本蓄謀已久,為實現(xiàn)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妄想。

2.時間:1894-1895年

3.經過:平壤戰(zhàn)役:左寶貴犧牲;黃海大戰(zhàn):鄧世昌;旅順大屠殺;威海衛(wèi)戰(zhàn)役:丁汝昌殉國,北洋艦隊

全軍覆沒。

4.結果:清政府戰(zhàn)敗,簽訂《馬關條約》。

二、《馬關條約》1895年,清:李鴻章;日:伊藤博文。

內容危害

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完整,刺激了列強

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瓜分中國的野心。

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加劇了清政府的財政危機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使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

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有利于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資本輸出,嚴重阻礙了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影響:《馬關條約》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瓜分中國狂潮

1.導火線(契機):三國干涉還遼,日本向中國索取3000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

2.表現(xiàn):列強劃分“勢力范圍”(時局圖);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

知識點三戊戌變法(領導階級:資產階級維新派)

一、背景:甲午中日戰(zhàn)爭失敗后,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的狂潮,中國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二、經過

1.公車上書:《馬關條約》簽訂使得群情激憤。康有為、梁啟超等人上書光緒帝,要求拒和、變法、遷都。

影響: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

2.組織學會,創(chuàng)辦報刊:上海的《時務報》(梁啟超)和天津的《國聞報》(嚴復)。

3.百日維新——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

(1)開始標志: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

(2)主要內容:

領域變法詔令主要內容意義

政治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打擊了封建官僚制度

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yè),發(fā)展農、工、商業(yè);改

經濟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

文化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京師大學有利于資產階級參與政權,有利于

教育堂);傳播資產階級思想

軍事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等。有利于軍事強大

三、結果:失敗。變法觸犯了頑固派的利益。“戊戌六君子”。

第18頁共53頁.

四、意義: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為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五、變法失敗的原因:

頑固派勢力強大,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沒有充分發(fā)動群眾。

六、啟示:資產階級改良在中國行不通。

知識點四抗擊八國聯(lián)軍

一、義和團運動

1.興起:山東直隸一帶。成員:貧苦農民。

2.口號:“扶清滅洋”——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意志,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3.戰(zhàn)役:廊坊大捷。天津保衛(wèi)戰(zhàn)(聶士成)。

4.結果:中外聯(lián)合絞殺。

5.影響: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

二、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1900—1901年)

1.根本原因:維護列強在中國的既得利益。直接原因:為了鎮(zhèn)壓義和團運動。

2.國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3.結果:聯(lián)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帝西逃。

三、《辛丑條約》1901年

內容危害

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加劇了中國人民的貧困和社會經濟的凋

賠款

本息共計9.8億兩敝,使清政府的經濟將長期受制于列強

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表明清政府已經完全成為列強統(tǒng)治中國的

政治

帝活動。工具,淪為“洋人的朝廷”

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便利了列強對清政府進行軍事控制和直接

軍事

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鎮(zhèn)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活動。

使館界成為“國中之國”和帝國主義策劃侵

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

略中國的大本營,使清政府完全處于各國

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

外交軍隊的影響和控制之下。

便于清政府按照帝國主義的意圖實行賣國

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的外交政策。

影響:《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shù)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淪為帝國主

義列強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第19頁共53頁.

1、中國近代反殖民侵略的抗爭與近代化探索

2、中國近代化探索代表人物

第20頁共53頁.

3、近代列強侵華方式的演變

4、近代損害中國利益的不平等條約

第21頁共53頁.

5、中西方近代化

6、條約比較

第22頁共53頁.

專題03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第23頁共53頁.

知識點一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一、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

1.1894年,孫中山上書李鴻章,提出變法自強等,遭到拒絕。

2.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提出“振興中華”的宗旨,號召“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chuàng)立

合眾政府”。

性質:興中會是近代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

二、同盟會

1.成立條件:(1)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得到迅速傳播,代表作有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的

《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和《警世鐘》等。

(2)各種革命團體紛紛成立,影響較大的有華興會和光復會。

(3)孫中山成為革命黨公認的領袖。

2.目的: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統(tǒng)一的革命組織。

3.建立:1905年8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

4.政治綱領:“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

5.性質: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規(guī)模的、統(tǒng)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6.作用:使革命派有了一個統(tǒng)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斗目標。

三、三民主義

1.內容:“民族”(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民權”(創(chuàng)立民國—核心)、“民生”(平均地權)

2.作用: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

第24頁共53頁.

知識點二辛亥革命(領導階級:資產階級革命派)

一、革命志士的奮斗

名稱時間地點人物結果意義

萍鄉(xiāng)、瀏陽、劉道一、同盟會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

萍瀏醴起義1906年冬失敗

醴陵蔡紹南義,使同盟會的聲望由此大振

安慶、紹興徐錫麟、秋

1907年夏安慶、紹興失敗

起義瑾

孫中山、黃

廣西起義1907年廣西鎮(zhèn)南關失敗

黃花崗起義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