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殺06(能力闖關)實驗20題-備戰(zhàn)2023年高考生物臨考必殺200題(解析版)_第1頁
必殺06(能力闖關)實驗20題-備戰(zhàn)2023年高考生物臨考必殺200題(解析版)_第2頁
必殺06(能力闖關)實驗20題-備戰(zhàn)2023年高考生物臨考必殺200題(解析版)_第3頁
必殺06(能力闖關)實驗20題-備戰(zhàn)2023年高考生物臨考必殺200題(解析版)_第4頁
必殺06(能力闖關)實驗20題-備戰(zhàn)2023年高考生物臨考必殺200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必殺06(實驗能力闖關20題)1.下列與教材相關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酶的催化效率”實驗中,若以熟馬鈴薯塊莖代替生馬鈴薯塊莖,實驗結果相同;②“探究溫度對淀粉酶的影響”實驗中,將酶溶液及底物分別在不同溫度下保溫處理后再混合;③設計PH值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方案時,可選擇淀粉作為底物;④馬鈴薯塊莖搗碎后的提取液可檢測出蛋白質;⑤光學顯微鏡可用于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現(xiàn)象;⑥檢測酵母菌培養(yǎng)過程中是否產生CO2可判斷其呼吸方式;⑦在95%乙醇中加入無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A.三項 B.四項 C.五項 D.六項【答案】B【詳解】①熟馬鈴薯塊莖的酶已失活,沒有催化效率,所以不能以熟馬鈴薯塊莖代替生馬鈴薯塊莖,①錯誤;②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時,應先將酶與底物在不同溫度下保溫,然后混合,以保證酶和底物混合時溫度為預設的溫度,②正確;③“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實驗中,不能使用淀粉作為底物,因為用作鑒定試劑的碘液會和NaOH發(fā)生化學反應,使碘與淀粉生成藍色絡合物的機會大大減少,而且在酸性條件下淀粉也會被水解,從而影響實驗的觀察效果,③錯誤;④馬鈴薯塊莖搗碎后的提取液主要含有淀粉,但由于細胞中有酶的存在,大多數(shù)酶的本質是蛋白質,故提取液中也可檢測出蛋白質,④正確;⑤質壁分離及復原實驗光學低倍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⑤正確;⑥酵母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都能產生CO2,因此不能根據(jù)酵母菌培養(yǎng)過程中是否產生CO2來判斷其呼吸方式,⑥錯誤;⑦無水Na2CO3可以與95%酒精中的水分子結合生成10H2O?Na2CO3,提高乙醇純度,利于色素的溶解,⑦正確。故選B。2.某生物興趣小組利用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的原理做了兩組實驗。甲實驗:將不同植物的成熟細胞同時放入某一較高濃度的蔗糖溶液中,以比較細胞液濃度大小。乙實驗:將同一植物相同成熟細胞分別放入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中,以比較蔗糖溶液濃度大小。已知兩組實驗中細胞均一直保持活性,下列關于甲、乙實驗的分析錯誤的是(

)A.甲實驗質壁分離達最大程度時,此時細胞液濃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濃度B.乙實驗細胞吸水達到最大程度時,此時細胞液濃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濃度C.甲實驗細胞開始質壁分離所需時間越短,其細胞液濃度越小D.乙實驗細胞相同時間內質壁分離程度越大,外界蔗糖溶液濃度越大【答案】B【詳解】A、當質壁分離到最大程度時,細胞液濃度等于外界溶液濃度,水分進出細胞達到動態(tài)平衡,A正確;B、乙實驗中細胞吸水且達到最多時,由于細胞壁的支持和保護作用,所以細胞液濃度大于或等于蔗糖溶液濃度,B錯誤;C、實驗細胞開始質壁分離所需時間越短,說明細胞內外的濃度差越大,故甲實驗細胞開始質壁分離所需時間越短,其細胞液濃度越小,失水越快,C正確;D、相同時間內質壁分離程度越大,說明細胞內外的濃度差越大,乙實驗細胞相同時間內質壁分離程度越大,外界蔗糖溶液濃度越大,D正確。故選B。3.下列關于科學方法與科學史實驗的對應,正確的是(

)選項科學方法實驗A熒光標記法魯賓和卡門分別標記H2O和CO2,證明光合作用產生的O2來自H2OB提出假說羅伯特森在光鏡下觀察到細胞膜暗—亮—暗三層結構,提出細胞膜由蛋白質—脂質—蛋白質三層結構構成C建構模型辛格和尼科爾森通過對細胞膜的成分分析,提出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D對照實驗恩格爾曼用水綿、好氧型細菌等材料進行實驗證明葉綠體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A.A B.B C.C D.D【答案】D【詳解】A、同位素標記法:魯賓和卡門采用18O分別標記H2O和CO2,證明光合作用產生的O2來自H2O,A錯誤;B、提出假說:羅伯特森在電鏡下觀察到細胞膜暗—亮—暗三層結構,提出細胞膜由蛋白質—脂質—蛋白質三層結構構成,B錯誤;C、建構模型:辛格和尼科爾森通過對細胞膜的功能分析,提出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C錯誤;D、對照實驗:恩格爾曼利用新鮮水綿和好氧細菌進行了如下的實驗:把新鮮水綿和好氧細菌制成臨時裝片放在黑暗環(huán)境中,然后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發(fā)現(xiàn)好氧細菌集中分布在光照部位的帶狀葉綠體的周圍,該實驗說明有葉綠體的地方含有豐富的氧氣,吸引了大量的好氧細菌,即光葉綠體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D正確。故選D。4.洋蔥是一種良好的生物學實驗材料,下列以洋蔥為材料的實驗中,無法達到預期結果或目的的是()編號實驗操作內容預期結果或目的A用適宜濃度蔗糖溶液處理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的裝片細胞的紫色加深B洋蔥管狀葉剪碎后加入無水乙醇、碳酸鈣和石英砂研磨提取管狀葉中的色素C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的臨時裝片觀察染色體形態(tài)和數(shù)目D提取細胞中的DNAA.A B.B C.C D.D【答案】D【詳解】A、用適宜濃度蔗糖溶液處理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細胞質壁分離過程中,細胞不斷失水,細胞的紫色加深,A正確;B、洋蔥管狀葉呈綠色,說明含有葉綠體,加入無水乙醇、碳酸鈣和石英砂研磨可以提取葉綠體中的光合色素,B正確;C、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可用于觀察有絲分裂,觀察染色體形態(tài)和數(shù)目,可判斷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哪個時期,C正確;D、DNA粗提取的實驗中,洗滌劑可以溶解細胞膜,一定濃度NaCl溶液可以溶解DNA,不溶解蛋白質,加入適量洗滌劑和食鹽,研磨、過濾后要保留濾液,濾液中有DNA分子,D錯誤;故選D。5.控制果蠅體色和翅型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體上,雜交實驗結果如下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長翅對短翅為顯性B.體色和翅型的遺傳均遵循基因分離定律C.F1灰身長翅果蠅產生了17%的重組配子D.F1灰身長翅自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9∶3∶3∶1【答案】D【詳解】A、僅考慮翅型基因,親本分別為純合長翅和純合短翅,F(xiàn)1只表現(xiàn)為長翅,說明長翅為顯性性狀,短翅為隱性性狀,A正確;B、考慮體色基因,親本分別為純合灰身和純合黑身,F(xiàn)1只表現(xiàn)為灰身,說明灰身為顯性性狀,黑身為隱性性狀;假設A、a分別控制灰身和黑身,B、b分別控制長翅和短翅,已知兩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體上,則母本基因型為AABB,父本基因型為aabb,F(xiàn)1基因型為AaBb,F(xiàn)1與純合黑身短翅果蠅aabb測交,只考慮體色基因,后代灰身:黑身=(41.5%+8.5%):(41.5%+8.5%)=1:1,說明體色基因遵循分離定律,只考慮翅型基因,后代長翅:短翅=(41.5%+8.5%):(41.5%+8.5%)=1:1,說明翅型基因遵循分離定律,B正確;C、由以上分析可知,F(xiàn)1測交后代灰身:黑身=1:1,長翅:短翅=1:1,若這兩對基因符合自由組合定律,則可用乘法法則計算其后代表現(xiàn)型比例應為灰身長翅:黑身長翅:灰身短翅:黑身短翅=1:1:1:1,與題圖不符,說明這兩對基因是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由親本基因型為AABB和aabb可知,F(xiàn)1中A與B基因位于一條染色體上,a與b位于一條染色體上,由于F1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發(fā)生了染色體互換,導致形成了重組配子Ab和aB,由于F1測交后代的表現(xiàn)型比例可以反應F1產生配子的比例,F(xiàn)1產生重組配子Ab和aB的比例之和=F1測交后代中灰身短翅個體(基因型為Aabb)和黑身長翅(基因型為aaBb)個體的比例之和=8.5%+8.5%=17%,C正確;D、由于體色和翅型基因是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不符合自由組合定律,則F1(基因型為AaBb)自交后產生性狀分離比不是9:3:3:1,6.下列有關教材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調查草地中某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和探究抗生素對細菌的選擇作用時,選取樣方、挑選菌落均要隨機取樣B.將低溫誘導處理的根尖直接制片觀察,未發(fā)現(xiàn)染色體數(shù)目改變的細胞,原因可能是未經卡諾液固定處理C.將酵母菌接種到煮沸的葡萄糖培養(yǎng)液中,適宜條件培養(yǎng)10小時未產生氣泡,原因可能是酵母菌只進行了無氧呼吸D.DNA的粗提取與鑒定和綠葉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的原理都有物質的溶解度不同【答案】D【詳解】A、調查草地中某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采用樣方法,樣方法取樣的關鍵是隨機取樣。而探究抗生素對細菌的選擇作用,需要通過比較特定菌落的形態(tài)、數(shù)量(即不能隨機選取)進行觀察,A錯誤;B、低溫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實驗,是否經卡諾氏液固定,不會影響低溫誘導的結果,也不會影響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B錯誤;C、將酵母菌接種到煮沸的葡萄糖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會因高溫而死亡,C錯誤;D、DNA的粗提取與鑒定的實驗原理是蛋白質和DNA的溶解度不同,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D正確。故選D。7.下列關于生物學實驗、調查和科學發(fā)現(xiàn)史的敘述,錯誤的是(

)選項實驗名稱或調查內容過程、方法或結論A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脂肪用體積分數(shù)為70%的酒精洗去浮色B調查某種單基因遺傳病的遺傳方式繪制家族系譜圖進行分析C證明DNA半保留復制的實驗同位素標記法、假說—演繹法D探究抗生素對細菌的選擇作用抑菌圈越小,說明細菌對抗生素抗性越強A.A B.B C.C D.D【答案】A【詳解】A、檢測生物組織中得脂肪實驗中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A錯誤;B、若調查的是遺傳病的遺傳方式,則應在患者家系中進行調查,繪制家族系譜圖進行分析,B正確;C、證明DNA半保留復制的實驗采用了同位素標記法,用15N標記DNA分子,并采用假說—演繹法對假說內容進行驗證推理,C正確;D、探究抗生素對細菌的選擇作用實驗中,培養(yǎng)基平板上抑菌圈直徑越小,說明細菌耐藥性越強,抗生素對細菌的抑制效果越弱,D正確。故選A。8.在探索DNA是遺傳物質的過程中,赫爾希和蔡斯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下列關于該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該實驗可用14C代替35S標記蛋白質外殼B.該實驗與艾弗里的實驗設計思路具有共同之處C.在含有35S的培養(yǎng)基中直接培養(yǎng)噬菌體,得到35S標記的噬菌體D.在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中通過攪拌和離心將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分離【答案】B【詳解】A、T2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分子的組分中均含有C元素,用14C無法檢測DNA和蛋白質放射性的不同,故不能用14C代替35S標記蛋白質外殼,A錯誤;B、雖然艾弗里與赫爾希等人的實驗方法不同,但是實驗的設計思路卻有共同之處,即設法把DNA與蛋白質分開,單獨地、直接地去觀察DNA或蛋白質的作用,B正確;C、T2噬菌體是一種專門寄生在大腸桿菌體內的病毒,無法直接在培養(yǎng)基中增殖,C錯誤;D、在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中通過攪拌將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和大腸桿菌分離,離心的目的是讓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較輕的T2噬菌體顆粒,而離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腸桿菌,D錯誤;故選B。9.實驗小組在重復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時,某組的試管中放射性物質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也有少量的放射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組實驗可以單獨證明DNA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B.該組實驗是用被35S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C.上清液有少量的放射性主要與保溫后攪拌不充分有關D.該組實驗釋放的子代噬菌體可能大部分不含有放射性【答案】D【詳解】A、該組實驗可以不能單獨證明DNA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需要用35S標記的一組相互對照,A錯誤;B、試管中放射性物質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也有少量的放射性,故該組實驗是用被32P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B錯誤;C、上清液有少量的放射性主要與保溫時間過長或過短導致的,C錯誤;D、由于DNA進行半保留復制,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無放射性的大腸桿菌,釋放的子代噬菌體中只有少部分含有放射性,D正確。故選D。10.酒精是生物實驗中常用的試劑,下列酒精在不同實驗中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選項實驗酒精的作用A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提取綠葉中的色素B檢測生物組織中脂肪洗去蘇丹Ⅲ染色后的浮色C菊花的組織培養(yǎng)對外植體進行消毒DDNA的粗提取與鑒定溶解DNAA.A B.B C.C D.D【答案】D【詳解】A、葉綠體中的色素可以溶于有機溶劑無水乙醇,故酒精可以用于提取綠葉中的色素,A正確;B、“檢測生物組織中脂肪”實驗中,可以用體積分數(shù)為50%的酒精洗去蘇丹Ⅲ染色后的浮色,B正確;C、菊花的組織培養(yǎng)中,要用酒精對外植體進行消毒,C正確;D、“DNA的粗提取與鑒定”實驗中,蛋白質能溶于酒精,DNA不溶于酒精,故可以用酒精初步分離DNA與蛋白質,D錯誤。故選D。11.為探究不同濃度的赤霉素和生長素對某種植物的野生型和超矮生型莖長度的影響,科研人員進行了相關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與野生型相比,超矮生型對赤霉素和生長素的敏感性均較低B.根據(jù)實驗結果可判斷超矮生型為激素合成缺陷型突變體C.高濃度生長素可能對野生型植株莖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D.在一定范圍內,赤霉素濃度越高越有利于野生型植株莖的生長【答案】B【詳解】A、據(jù)圖分析可知,等赤霉素和生長素濃度下,野生型的莖長度均高于超矮生型,說明與野生型相比,超矮生型對赤霉素和生長素的敏感性均較低,A正確;B、實驗表明,外源添加赤霉素和生長素對超矮生型擬南芥的生長均未表現(xiàn)出明顯的促進作用,據(jù)此可知,該種超矮生型突變體屬于激素不敏感型,B錯誤;C、圖2表明,隨著濃度的上升,生長素對野生型擬南芥莖的生長表現(xiàn)為促進作用,但高于某一濃度時,隨著濃度的升高,生長素對野生擬南芥的生長促進作用減弱,此后高濃度生長素可能對野生型植株莖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C正確;D、圖1表明,在實驗濃度范圍內,隨著赤霉素濃度的上升,對野生型擬南芥的生長有促進作用,且促進作用增加,即在一定范圍內,赤霉素濃度越高越有利于野生型植株莖的生長,D正確。故選B。12.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是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與生物學實驗材料選用有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A.探究細胞呼吸方式時常選用酵母菌作實驗材料,這與其是兼性厭氧型生物有關B.孟德爾以豌豆為材料進行的雜交實驗獲得成功,與豌豆自花傳粉的特性有關C.甘蔗莖的薄壁組織中含有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常作為檢測還原糖的實驗材料D.用花生子葉來進行脂肪檢測實驗時,染色后可在切片的細胞中看到橘黃色顆?!敬鸢浮緾【詳解】A、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型真菌,選擇其探究細胞呼吸方式時常選用酵母菌作實驗材料,根據(jù)不同的通氣條件,可探究其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A正確;B、豌豆具有閉花傳粉、自花授粉等優(yōu)點,是孟德爾以豌豆為材料進行的雜交實驗獲得成功的關鍵,B正確;C、甘蔗莖的薄壁組織中含有的糖主要為纖維素,不是還原糖,不能作為檢測還原糖的實驗材料,C錯誤;D、脂肪可用蘇丹Ⅲ染液(或蘇丹Ⅳ染液)鑒定,呈橘黃色(或紅色),用花生子葉來進行脂肪檢測實驗時,染色后可在切片的細胞中看到橘黃色顆粒,D正確。故選C。13.下圖表示艾弗里和他的同事研究“轉化因子”實驗的部分流程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活的S型細菌破碎后,設法去除了某些成分獲得S型細菌勻漿B.步驟②中甲、乙的加入量屬于無關變量,需相同且適宜C.若要通過菌落鑒定實驗結果,步驟④中的培養(yǎng)基需添加凝固劑D.若將蛋白酶和DNA酶同時加入S型細菌勻漿,可能獲得兩種形態(tài)的菌落【答案】D【詳解】A、活的S型細菌破碎后,設法去除了細胞壁、細胞膜等成分獲得S型細菌勻漿,A正確;B、步驟②中甲、乙的加入量屬于無關變量,為避免無關變量對實驗的影響,則無關變量需保持相同且適宜,B正確;C、若要通過菌落鑒定實驗結果,步驟④中的培養(yǎng)基需添加凝固劑,配制固體培養(yǎng)基,C正確;D、若將蛋白酶和DNA酶同時加入S型細菌勻漿,DNA被水解,不能發(fā)揮作用,則只能獲得一種形態(tài)的菌落,D錯誤。故選D。14.一位同學設計以下圖裝置驗證酶的專一性。透析袋是由半透膜制成的袋狀容器,A組透析袋加入淀粉、碘液和蔗糖酶,B組透析袋加入等量的淀粉、碘液和淀粉酶。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酶的催化機理是為化學反應提供活化能B.實驗顯示A組藍色變淺,B組藍色退去C.實驗結束透析袋均增重,且B組等于A組D.本實驗不可用斐林試劑代替碘液進行鑒定【答案】B【詳解】A、酶的催化機理是降低活化能。酶既沒有為反應提供能量,反應前后酶的性質也沒有改變,A錯誤;B、由于酶具有專一性,淀粉只能被淀粉酶水解,不能被蔗糖酶水解,A組藍色變淺(被燒杯中的清水稀釋),B組藍色退去(淀粉被淀粉酶水解),B正確;C、因為透析袋是由半透膜制成的,當半透膜兩側存在濃度差時,會發(fā)生滲透吸水,所以實驗結束透析袋均增重,但由于B組中淀粉被水解成小分子,半透膜兩側濃度差更大,所以吸水更多,故B組增重更多,C錯誤;D、淀粉不能與斐林試劑反應,但淀粉的水解產物可以與斐林試15.物質M能被酶N催化分解,Pb2+能與酶N牢固結合而使酶失活。某研究小組做了如下兩組物質M的分解實驗:實驗一:在最適pH和溫度條件下探究一定范圍內酶N的濃度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實驗二:各組均加入等量微量Pb2+,其他條件與實驗一相同,測定酶促反應速率。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實驗一和實驗二中的物質M都應保持過量的狀態(tài)B.Pb2+是通過與物質M競爭相同結合位點使酶失活C.若略微升高實驗一的反應溫度,酶促反應速率會接近實驗二反應速率D.實驗一和實驗二的自變量和因變量都相同【答案】B【詳解】A、分析題意,實驗一和實驗二都是測定一定條件下的酶促反應速率,為保證酶促反應正常進行,兩組實驗中的物質M都應保持過量的狀態(tài),A正確;B、分析題意可知,Pb2+能與酶N牢固結合而使酶失活,無法推知Pb2+與N的結合位點是否與M和N的結合位點相同,也可能是通過與其它位點結合導致酶空間結構變化而失活,B錯誤;C、分析題意,實驗一是在最適溫度下進行的,若略微升高實驗一的反應溫度,酶活性降低,則酶促反應速率會接近實驗二反應速率,C正確;D、分析題意,實驗一和實驗二的自變量都是酶N的濃度(實驗二各組都有等量微量Pb2+,也屬于無關變量),因變量是酶促反應反應速率,D正確。故選B。16.某學習小組對艾弗里的實驗非常感興趣,他們將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破碎制成的細胞提取物分成5組,分別使用不同的物質處理后與含有R型活細菌的培養(yǎng)基混合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接種到固體培養(yǎng)基上觀察長出的菌落類型,結果如下表。據(jù)此分析合理的是組別①②③④⑤處理用的物質蛋白酶脂肪酶RNA酶DNA酶活細菌破碎提取物觀察到的菌落類型R型有有有有有S型有有有無無A.該學習小組采用“加法原理”控制實驗變量B.①②③說明蛋白質、脂肪、RNA是轉化因子C.活細菌破碎提取物中含DNA酶等化學物質D.本實驗依據(jù)細菌有無莢膜來區(qū)分菌落類型【答案】C【詳解】A、從控制自變量的角度分析,艾弗里的實驗的基本思路是依據(jù)自變量控制中的“減法原理”,在每個實驗組S型細菌的細胞提取物中特異性地去除了一種物質,進而可以檢測該物質的作用,A錯誤;B、①②③說明用相應的酶分別去除蛋白質、脂肪、RNA后,仍能發(fā)生R型活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的過程,說明蛋白質、脂肪、RNA均不是轉化因子,B錯誤;C、第⑤組,將活細菌破碎提取物與R型活細菌混合后,未觀察到S型菌落,說明活細菌破碎提取物中含DNA酶等,水解DNA,不能將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C正確;D、本實驗依據(jù)直接觀察形成的菌落是否表現(xiàn)為光滑來區(qū)分菌落類型,肉眼無法觀察到莢膜,D錯誤。故選C。17.某研究小組切取某種植物胚芽鞘頂端,隨機分成甲、乙兩組,按下圖所示方法用瓊脂塊收集生長素,再將含有生長素的瓊脂塊置于去頂胚芽鞘切段的一側,一段時間后,測量胚芽鞘切段的彎曲程度(α角),測量數(shù)據(jù)如下表,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分組甲乙左右α角/度20.49.0kA.該實驗可增加不含生長素的瓊脂塊組作為空白對照組B.生長素在胚芽鞘中的運輸方式為極性運輸,該過程不消耗能量C.α角形成原因是胚芽鞘切段左側生長素濃度高,生長更快D.乙圖右側瓊脂塊生長素含量與左側基本相同,k約等于9.0【答案】B【詳解】A、為防止瓊脂塊本身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該實驗可增加不含生長素的瓊脂塊組作為空白對照組,A正確;B、生長素在胚芽鞘中的運輸方式為極性運輸,極性運輸是一種主動運輸,該過程消耗能量,B錯誤;C、α角形成原因是胚芽鞘切段左側生長素濃度高,生長更快,植物向右彎曲,C正確;D、乙圖中左右兩側以云母片隔開,生長素不能進行橫向運輸,左右兩側瓊脂塊中生長素含量基本相同,因此兩側的角度基本相同,故k約等于9.0,D正確。故選B。18.研究人員為探討不同放牧強度對草群特征和物種多樣性的影響,在某馬場劃出一個實驗區(qū),設置4個大小均為650m×120m的處理區(qū),用不同數(shù)量的馬群(其他條件相同)放牧一段時間后,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處理區(qū)草群豐富度(種)草群高度(cm)草群密度(株/m2)不放牧區(qū)2214.1305.4輕度放牧區(qū)239.6324.8中度放牧區(qū)259.3329.1重度放牧區(qū)187.2254.5A.統(tǒng)計處理區(qū)的草群豐富度可能使用的是目測估計法B.與不放牧區(qū)相比較,中度放牧區(qū)草群的再生能力更強C.重度放牧使下層草群獲得更多的光照,有利于提高草群的密度D.隨著放牧強度的增加,草群對光能的利用能力逐漸提高【答案】B【詳解】A、對于個體較小、種群數(shù)量較多的群落一般用目測估計法統(tǒng)計,一般個體較大、種群數(shù)量有限的群落適用于記名計算法,草群個體較大,數(shù)量有限,因此統(tǒng)計處理區(qū)的草群豐富度可能使用的是記名計算法,A錯誤;B、據(jù)圖可知,與不放牧區(qū)相比較,中度放牧區(qū)草群的再生能力更強,表現(xiàn)為中度放牧區(qū)的草群豐富度和草群密度更大,B正確;C、據(jù)表可知,重度放牧區(qū)的草群高度較低,下層植物也受損,個體數(shù)量減少,草群的密度降低,C錯誤;D、據(jù)表可知,隨著放牧強度的增加,草群高度不斷減少,19.下圖表示胰島素分泌的調節(jié)過程及胰島素作用部分機理。請分析回答:(1)由圖分析,影響胰島B細胞分泌活動的物質有葡萄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體組織細胞膜上的葡萄糖轉運蛋白有多種類型(包括G1、G2、G3、G4等),研究表明,G3分布于腦內神經元細胞膜上,G4主要存在脂肪細胞膜上,分析G3與葡萄糖的親和力大于G4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異??贵w(圖中抗體①、抗體②),因抗體___________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過注射胰島素來治療。醫(yī)生給某糖尿病患者注射適量的胰島素后,但其癥狀并未緩解,假如其體內的胰島素活力正常,請推測其直接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為了驗證胰島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動狀況為觀察指標設計實驗。請完善下面實驗方案:①將正常小鼠隨機分成A、B兩組,觀察并記錄其活動狀況;②A組小鼠注射適量胰島素溶液,B組注射等量生理鹽水。一段時間后,A組小鼠會出現(xiàn)四肢無力,活動減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癥狀,B組活動狀況無變化;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1)神經遞質、胰高血糖素(2)由于與脂肪細胞相比,神經元細胞需要更多的葡萄糖(3)①靶細胞膜表面的胰島素受體異常,導致胰島素無法發(fā)揮作用(4)A組小鼠出現(xiàn)低血糖癥狀后,分別給A、B兩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時間后,A組小鼠低血糖癥狀緩解,B組活動狀況無變化【詳解】(1)由圖可知,當血糖濃度上升時,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產生興奮,經興奮的傳導和傳遞,最終導致下丘腦的傳出神經末梢釋放神經遞質,與胰島B細胞膜上相應的受體結合,引起胰島素分泌增多;同時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還受到血糖濃度和胰高血糖素的影響,從而分泌胰島素,故影響胰島B細胞分泌活動的物質有葡萄糖(血糖)、神經遞質、胰高血糖素。(2)G3分布于腦內神經元細胞膜上,G4主要存在脂肪細胞膜上,由于與脂肪細胞相比,腦內神經元細胞需要更多的葡萄糖,故G3與葡萄糖的親和力大于G4。(3)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異常抗體(圖中抗體①、抗體②),根據(jù)題圖可知,抗體①作用于胰島B細胞表面的葡萄糖受體,導致胰島B細胞不能感受葡萄糖濃度變化;抗體②作用于胰島素的靶細胞,導致胰島素不能發(fā)揮作用。所以因抗體①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過注射胰島素來治療。醫(yī)生給某糖尿病患者注射適量的胰島素后,其癥狀并未緩解,假如其體內的胰島素活力正常,說明此病不是由于胰島素缺乏引起的,推測其直接原因可能是靶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體異常,導致胰島素無法發(fā)揮作用。(4)實驗目的為驗證胰島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所以本實驗的自變量為是否注射胰島素,因變量為血糖濃度,因變量觀察的指標小鼠活動狀況,實驗設計過程中應遵循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和等量原則,實驗方案如下:①將正常小鼠隨機分成A、B兩組,觀察并記錄其活動狀況;②A組小鼠注射適量胰島素溶液,B組注射等量生理鹽水。一段時間后,A組小鼠會出現(xiàn)四肢無力,活動減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癥狀,B組活動狀況無變化;③A組小鼠出現(xiàn)低血糖癥狀后,分別給A、B兩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時間后,A組小鼠低血糖癥狀緩解,B組活動狀況無變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