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游褒禪山記(原卷版)(人教版必修2)_第1頁
第10課-游褒禪山記(原卷版)(人教版必修2)_第2頁
第10課-游褒禪山記(原卷版)(人教版必修2)_第3頁
第10課-游褒禪山記(原卷版)(人教版必修2)_第4頁
第10課-游褒禪山記(原卷版)(人教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第10課《游褒禪山記》基礎鞏固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有碑仆道仆:倒下B.有怠而欲出者怠:懶惰C.夫夷以近,則游者眾夷:安全D.長樂王回深父父:對老年人的尊稱2.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斷句的一項是()A.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B.褒禪山亦謂之華山C.此余之所得也D.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下列加點的詞語中,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C.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D.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下列加點詞語詞性變化分類正確的一項是()①入之甚寒,問其深②火尚足以明也③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④往往有得⑤有泉側出⑥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⑦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⑧小則獲邑,大則得城⑨則其至又加少矣A.①③⑧/②⑥/④⑨/⑤⑦B.①②⑥/③⑧/④⑨/⑤⑦C.①③⑧/②⑥/④⑦/⑤⑨D.①②⑥/③⑦/④⑤/⑧⑨5.下列加點的“之”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①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②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③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④而人之所罕至焉⑤褒之廬冢也⑥遂與之俱出⑦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⑧何厭之有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④/②⑤/③⑥/⑦⑧C.①⑤/②③/④⑦/⑥⑧D.①⑦/②⑤/③④/⑥⑧6.下列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B.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C.此余之所得也D.然力足以至焉7.下列各組加點詞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8.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其”字的意義和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②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③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④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⑤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⑥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⑦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⑧其孰能譏之乎A.①③④⑤⑥/②/⑦⑧B.①③④⑤⑥⑦/②/⑧C.①③④⑤⑥/②/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9.下列語句中加點的“于”字,從意義和用法角度分類,正確的一項是()①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②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③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④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⑤托遺響于悲風⑥于今無會因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⑧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A.①⑧/②③④/⑤⑥/⑦B.①⑧/②③/④⑥/⑤/⑦C.①⑧/②③/④⑤/⑥/⑦D.①⑧/②③④/⑤/⑥/⑦10.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大致相同的一組是()A.eq\b\lc\{\rc\(\a\vs4\al\co1(①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②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B.eq\b\lc\{\rc\(\a\vs4\al\co1(①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②夫夷以近))C.eq\b\lc\{\rc\(\a\vs4\al\co1(①而人之所罕至焉,②然力足以至焉))D.eq\b\lc\{\rc\(\a\vs4\al\co1(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②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11.下列關于古代文化知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記:古代的一種文體,屬于散文的范疇。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B.陽:古人在說到地名時,多用“陽”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用“陰”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C.某:古人作文起稿,寫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等到謄寫時才把姓名寫出。根據(jù)書稿編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樣。D.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還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稱,來指官員辭職歸家。二、拓展閱讀(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6題。王安石,字介甫,撫州臨川人。安石少好讀書,一過目終身不忘。其屬文動筆如飛,初若不經(jīng)意,既成,見者皆服其精妙。……神宗在穎邸,(韓)維為記室,每講說見稱,輒曰:“此非維之說,維之友王安石之說也。”及為太子庶子又薦自代帝由是想見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寧府數(shù)月召為翰林學士兼侍講熙寧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對,帝問為治所先,對曰:“擇術為先?!钡墼唬骸疤铺诤稳??”曰:“陛下當法堯、舜,何以太宗為哉?堯、舜之道,至簡而不煩,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難。但末世學者不能通知,以為高不可及爾?!钡墼唬骸扒淇芍^責難于君,朕自視眇躬,恐無以副卿此意??上ひ廨o朕,庶同濟此道?!倍甓?,拜參知政事。上謂曰:“人皆不能知卿,以為卿但知經(jīng)術,不曉世務?!卑彩瘜υ唬骸敖?jīng)術正所以經(jīng)世務,但后世所謂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為經(jīng)術不可施于世務爾。”上問:“然則卿所施設以何先?”安石曰:“變風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鄙弦詾槿?。于是設制置三司條例司,命與知樞密院事陳升之同領之。安石令其黨呂惠卿任其事。而農(nóng)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諸役相繼并興,號為新法,遣提舉官四十余輩,頒行天下。御史中丞呂誨論安石過失十事,帝為出誨,安石薦呂公著代之。韓琦諫疏至,帝感悟,欲從之,安石求去。司馬光答詔,有“士夫沸騰,黎馬騷動”之語,安石怒,抗章自辯,帝為巽辭謝,因為上言中外大臣、從官、臺諫、朝士朋比之情,且曰:“陛下欲以先王之正道勝天下流俗,故與天下流俗相為重輕;流俗權重,則天下之人歸流俗;陛下權重,則天下之人歸陛下。權者與物相為重輕,雖千鈞之物,所加損不過銖兩而已。今奸人欲敗先王之正道,以阻陛下之所為,于是陛下與流俗之權適爭輕重之時,加銖兩之力,則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權,已歸于流俗矣,此所以紛紛也?!鄙弦詾槿?。安石乃視事,琦說不得行。(選自《宋史·王安石傳》)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及為太子/庶子又薦自代/帝由是想見/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寧府/數(shù)月召/為翰林學士兼侍講/B.及為太子庶子/又薦自代/帝由是想見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寧府/數(shù)月召/為翰林學士兼侍講/C.及為太子庶子/又薦自代/帝由是想見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寧府/數(shù)月/召為翰林學士兼侍講/D.及為太子/庶子又薦自代/帝由是想見/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寧府/數(shù)月/召為翰林學士兼侍講/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中“神宗”“太宗”是皇帝去世后的廟號,而“熙寧”是皇帝在位時的年號。B.“通知”與現(xiàn)代漢語中“把事項告訴人知道”的意思相同。C.“銖兩”在古代是重量單位,二十四銖等于舊制的一兩,“銖兩”是言極輕的分量。D.“視事”在古代專指官吏到職辦公,大多指政事方面。9.下列對本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評說,有誤的一項是()A.王安石主張治理國家應該以堯、舜為榜樣,認為堯、舜的治國之道非常簡略而不繁雜,精要而不迂闊,容易而不繁難,并不是高不可攀的。B.王安石認為研究經(jīng)書是為了處理世間的事務;改變風俗,確立法度是最急迫的事,于是說服宋神宗制定并推行新法。C.王安石以秤錘和重物相為輕重的關系作比,論述了皇權與天下流俗相為重輕的道理,勸說宋神宗要加強自己的權力,不要放權流俗。D.王安石推行變法,遭到呂誨、韓琦、司馬光等官僚和士大夫的反對,而并非真正使“黎馬騷動”;王安石寄變法成功的希望于宋神宗是極不穩(wěn)妥的。10.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1)人皆不能知卿,以為卿但知經(jīng)術,不曉世務。(2)變風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三、能力提升(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中國畫是融中國哲學思想、美學精神、繪畫理念于一體的民族藝術。20世紀以來,新的文化思潮和藝術觀念不斷對中國畫領域產(chǎn)生沖擊,畫家們既要突破傳統(tǒng)觀念推陳出新,又要繼承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中國文化精神,(),也造就了當今畫壇的各種風格。作為中華文化的傳統(tǒng)瑰寶,中國畫的筆墨紙硯等工具材料和表現(xiàn)方式有著其他畫種無法比擬的特殊性,為歷代畫家崇尚與傳承,其偉大而完整的繪畫體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師。然而,也正是這千百年來逐漸趨于完美的繪畫準則,讓一些畫家“長跪不起”,不敢輕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筆墨紙張道說古人程式化的話語。事實上,單憑筆墨功力,是無法成就作品藝術靈魂的,畫家能否憑借自己的生活積累和藝術感覺,讓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及現(xiàn)代人文精神在畫面上得到充分體現(xiàn),是新時代美術創(chuàng)作并行不悖的藝術法則。新時代的中國畫創(chuàng)作者,應該以筆墨激揚時代精神,讓中國畫在多元共融的藝術格局中保持鮮活的生命力。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A.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畫家對中國文化的不同理解B.這其中尺度的把握體現(xiàn)了畫家對中國文化的不同理解C.畫家對中國文化的不同理解,影響他們對其中尺度的把握D.畫家對中國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們對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2.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長跪不起”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A.我站在山腳抬頭望去,只見無數(shù)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頂延伸著。B.父親的話讓我意識到,要打破我們父子之間這層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難了。C.著名畫家徐悲鴻筆下的馬,正如有的評論家所說的那樣,“形神兼?zhèn)?,充滿生機”。D.他們的做法徹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A.畫家憑借自己的生活積累和藝術感覺,讓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及現(xiàn)代人文精神在畫面上得到充分體現(xiàn),是新時代美術創(chuàng)作至關重要的藝術法則。B.畫家能否憑借自己的生活積累和藝術感覺,讓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及現(xiàn)代人文精神在畫面上得到充分呈現(xiàn),是新時代美術創(chuàng)作并行不悖的藝術法則。C.畫家憑借自己的生活積累和藝術感覺,讓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及現(xiàn)代人文精神在畫面上得到充分呈現(xiàn),是新時代美術創(chuàng)作并行不悖的藝術法則。D.畫家能否憑借自己的生活積累和藝術感覺,讓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及現(xiàn)代人文精神在畫面上得到充分體現(xià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