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牛津譯林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隨著氏族聚落時代原始農業(yè)的出現,帶來的直接影響是()A.“竭澤而漁”成為主要生產方式B.開始走向定居生活C.按血緣關系組成生活集體D.促進了家畜飼養(yǎng)業(yè)的產生2、歌曲《愛我中華》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形成于元朝的民族是A.蒙古族B.回族C.藏族D.滿族3、史書記載疆域“北逾陰山,西及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的朝代是()A.西漢B.唐朝C.元朝D.宋朝4、下列措施嚴重阻礙社會向前發(fā)展的有()
①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②焚書坑儒③八股取士④文字獄⑤閉關鎖國政策。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5、東北地區(qū)曾流傳著這樣的民謠:“苦難十四年,日本與漢奸,壓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苦難十四年”應開始于()A.日軍攻陷旅順B.九一八事變C.七七事變D.西安事變6、有人問小貝姓什么,他回答說:“我的姓與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的名稱一樣?!蹦阒佬∝愋眨篈.夏B.商C.秦D.唐7、下列爭論中的“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出現在哪一時期甲方:諸子百家辯論爭鳴,觀點都是對立的,吵得可熱鬧啦!乙方:百家爭鳴的觀點不可能都是對立的,但他們都踴躍發(fā)表看法,當然熱鬧。A.炎帝、黃帝時期B.堯舜禹時期C.夏商周時期D.戰(zhàn)國時期8、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朝開始的()A.傳說時代B.夏C.商D.周9、“翻倒,翻倒,喝得醉來吐掉,轉來轉去自行,千匝萬匝未停。停末?停末?禾苗待我灌醉?!毙靵碥姷倪@首“調笑令”反映的是下列生產工具使用時的情景()A.水排B.翻車C.筒車D.耬車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9題,共18分)10、隋唐時期,為我國對外交往做出貢獻兩位使者是、。11、隋朝大運河的中心是______,南北兩端分別在______和______。12、______和______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13、閱讀有關我國古代經濟發(fā)展的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材料二圖(1)宋代《貨郎圖》圖(2)北宋“交子”銅版拓片圖(3)南宋紙幣銅版拓片材料三“朝廷在故都(東京開封)時,實仰東南財賦,而吳中又為東南根柢。語曰:‘蘇湖熟,天下足?!辈牧纤氖⑹雷躺鷪D請回答:(1)唐朝前期經濟繁榮,根據材料一概括農業(yè)生產發(fā)展的原因。(2)材料二中交子最早出現于哪一地區(qū)?假如進行研究性學習,這三幅圖片最恰當的研究主題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我國古代經濟發(fā)展出現了什么重大的變化?何時開始,在什么時候最后完成?出現這種現象的社會原因是什么?(4)材料四反映了哪個朝代哪個城市的繁華景象?14、蘇州的“蘇”字古代寫作“蘇”,表明這里自古就是“魚米之鄉(xiāng)”,半坡遺址的考古發(fā)現證實了早在七千年前這里就大量種植水稻.______(判斷對錯)15、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是______,它的建立者叫______。16、觀察下圖回答(6分)(1)上圖是西周實行的哪一種制度;(2)春秋五霸屬于階層;(3)發(fā)生國人暴動的是階層;(4)孔子、孟子屬于階層;(5)實行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17、炎帝和黃帝。
相傳距今5000年前,黃河流域分布著許多部落,____和____最為強大。炎黃部落聯盟和以蚩尤為首的東方部落大戰(zhàn)于____,蚩尤被擒殺。相傳黃帝生了25個兒子,他們不斷發(fā)展壯大,逐漸成為后來____的主干。____和____因此被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18、唐朝的對外交往中比較著名的有____東渡日本傳經和____西行天竺傳經。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9題,共18分)19、中國的四大發(fā)明是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20、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南宋前期,在四川地區(qū)出現的“交子”()21、史實:楚莊王在東周都城洛邑附近舉行軍事檢閱;他還向東周大臣打聽王宮中的九鼎有多重。
──四川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推論:當時王權衰微,周天子已被楚莊王取而代之。22、宋朝時,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為了富饒的糧倉,出現了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23、(請你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將判斷結果填入題后的括號內,正確的畫“√”,錯誤的畫“×”。每題1分)“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出自屈原長篇抒情詩《離騷》。()24、元朝在中央設置中書省掌握全國的行政事務,設御史臺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調度全國的軍隊,設樞密院負責全國的監(jiān)察事務。()25、7世紀前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帶的吐蕃的杰出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開始了與唐朝的友好關系。[]
26、200年,曹操和袁紹在官渡進行決戰(zhàn),曹操采取聲東擊西、各個擊破的戰(zhàn)術,偷襲袁軍的糧囤,燒掉其全部軍糧,迅速殲滅袁軍主力,為以后統一北方打下基礎。______(判斷對錯)27、元朝時期,中央政府開始對西藏和臺灣實行管轄,分別設置了駐藏大臣、臺灣府。__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四、連線題(共4題,共16分)28、對號連線。(共5分)把相關知識連起來:儒家老子道家孔子墨家孫武法家韓非子兵家墨子29、【題文】連線題。
將下面成語與對應的歷史人物連線(10分)
退避三舍楚莊王。
問鼎中原晉文公。
臥薪嘗膽越王勾踐。
紙上談兵項羽。
破釜沉舟趙括30、請將下列歷史人物與他們相對應的名言、功績連接起來。(在答題卡上題號后面填寫對應的數字序號和字母代號)31、歸納基礎,綜合應用,連線搭配
儒家用“刑罰”統治法家無為而治道家兼愛非攻墨家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兵家以禮治國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3題,共24分)3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如圖所示。
材料二檜言飛孤軍不可久留;乞令班師。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廢于一旦?!?-《宋史》卷365
(1)材料一中的詩諷刺的是哪朝統治者?詩歌中的“杭州”“汴州”各指什么地方?
(2)此詩諷刺的是該朝統治者怎樣的丑態(tài)?
(3)說出材料二中的一位抗金將領和一個投降派的名字。這位抗金將領為什么受到人民的尊敬?
(4)秦檜和宋高宗令“飛”班師后,與金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影響?33、(1)結合所學,補全以下表格空白。學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主張______春秋時期____________戰(zhàn)國時期莊子天地萬物沒有好壞差異,也沒有對與錯的區(qū)別。天地萬物沒有好壞差異,也沒有對與錯的區(qū)別。______春秋時期孔子______戰(zhàn)國時期孟子人性本“善”;國君應該推行“仁政”;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人性本“善”;國君應該推行“仁政”;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墨子戰(zhàn)國時期______兼愛、非攻;推舉有才能的人管理國家;提倡節(jié)儉。法家戰(zhàn)國時期______歷史不斷進步,法律與制度要與時俱進:人本性趨利,君主需用嚴密的法制來管理。(2)思想文化折射的是社會政治背景。導致先秦時期出現如此思想活躍;學派爭鳴局面的主要社會背景是什么?
(3)先秦哲人的思想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請舉一例證明該觀點。34、綜合上述問題,請你談談思想解放與社會進步的關系。評卷人得分六、綜合題(共2題,共14分)35、材料閱讀題: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設橫跨歐亞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引起了相關國家的強烈反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絲綢之路路線圖材料二:絲綢之路開辟后的中西交往材料三2013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大學發(fā)表演講時,提出了中國關于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設想,即建立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的統一交通基礎設施,消除消除壁壘,并進一步推進各方合作。請回答:(12分)(1)觀察材料一,A出是絲綢之路的起點,請寫出它的地名?對絲綢之路的開通做出了重大貢獻的人物是誰?這條路線開通于哪個朝代?(6分)(2)閱讀材料二,外國傳入中國的物品除了表格中的,你還可以列舉出哪些?(列出兩個即可)。你認為古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4分)(3)閱讀材料三,思考今天中國重提絲綢之路,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有什么現實意義?(2分)3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974年泉州市后渚港出土的南宋中型遠洋商船。船長為34米,寬11米,深4米左右,載重量200噸以上。材料二:宋朝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1),加以管理。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國商船的蹤跡,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外國商人是中國海船的??汀2牧先核胃咦谡f“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動以百萬計?!保ㄊ胁埃汗糯袊鴮χ型饣ナ猩檀耐ǚQ。亦指海外貿易。)請回答:(1)請在材料二的劃線處填空。(1分)(2)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分析當時外國商人成為中國海船常客的原因。(4分)〈答出2個要點〉(3)材料一反映了宋朝造船業(yè)的發(fā)達,請利用材料二、三,分析其中的原因.(4分)〈答出2個要點〉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B【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原始的農耕生活的內容。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我國很早就出現了原始的農耕,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都過著定居生活,分別住在干欄式、半地穴式的房子里,所以選B??键c: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原始的農耕生活·河姆渡的原始農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解析】【答案】B2、B【分析】【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察學生對元朝時新的少數民族回族的認識,根據所學知識,回族是由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多種民族成分在長期歷史發(fā)展中形成的民族,是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伊朗人以及突厥語系民族到中國之后跟蒙古族、維吾爾族及漢族相融合產生的民族,元朝時期是我國民族大融合的時期,13世紀初葉,大量被迫遷來中國的中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來到中原生活,并漸漸與漢人同化,后來同漢族人、維吾爾人、蒙古人融合,形成了回族,本題選B。考點:回族的形成【解析】【答案】B3、C【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忽必烈改制史實的識記。題中這句話的意思是版圖北邊超過陰山(現內蒙古自治區(qū)中部);西邊到達流沙(今塔克拉瑪干沙漠),東面可抵遼東(今遼寧省東部),南面越過海表(今西沙群島),依據北師大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第14課元帝國拓展統一多民族國家,第二子目忽必烈改制中的內容:“1271年改國號為元,建立元朝。1276年,元軍攻破臨安,南宋滅亡。1279年,元統一了全國?!?,結合教材插圖——元朝疆域,可知,這句話記載的是元朝的疆域,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主要考查學生對忽必烈改制史實的識記。對于這一內容,還可以考查忽必烈改制的背景、時間、內容和影響。4、B【分析】依據所學;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為士子提供了公平競爭的機會,激發(fā)了讀書人對前途的自信和熱情,有利于社會的發(fā)展.焚書坑儒給我國古代文化造成莫大的損失,阻礙了社會的發(fā)展.八股取士;文字獄禁錮了人們的思想,造成了社會恐怖,阻礙了社會的發(fā)展.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使中國在世界上落伍了.故②③④⑤符合題意.
故選B.
本題考查科舉制;焚書坑儒、八股取士、文字獄、閉關鎖國政策.
本題以科舉制、焚書坑儒、八股取士、文字獄、閉關鎖國政策為背景,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解析】【答案】B5、B【分析】根據題干歌謠中“苦難十四年;日本與漢奸”這兩個關鍵信息,1945-14=1931可知“苦難十四年”應開始于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軍制造柳條湖事件,以此為借口進攻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由于蔣介石下令東北軍不抵抗,日軍在四個多月內侵占了東北三省,直到十四年后1945年8月15日中國人民才取得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東北也獲得解放。
故選:B。
本題考查了九一八事變和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時間.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fā)動九一八事變,日軍在四個多月內侵占了東北三省,直到十四年后1945年8月15日中國人民才取得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九一八事變和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時間.【解析】B6、C【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是秦朝,所以小貝姓秦,故選C。
【解析】C7、D【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百家爭鳴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戰(zhàn)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崩潰,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此時的學術思想領域非?;钴S,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學派之間展開激烈的辯論,相互抨擊;同時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這一思想文化的繁榮局面,歷史上稱為“百家爭鳴”。所以ABC不正確,故選D?!窘馕觥緿8、C【分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者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文字的演變。9、C【分析】根據題干給出的“轉來轉去自行‘和“禾苗待我灌醉”可知是這首詩反映的是唐朝筒車.唐朝農民創(chuàng)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車;利用湍急的水流轉動車輪,使裝在車輪上的水筒,自動戽水,提上岸來進行灌溉.
故選C.
本題考查的是筒車.
解答本題需要靈活運用唐朝筒車的用途與工作原理.【解析】C二、填空題(共9題,共18分)10、略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隋唐時期的對外交往。隋唐時期,為我國對外交往做出貢獻的兩位使者是玄奘和鑒真?!窘馕觥俊敬鸢浮啃疏b真11、略
【分析】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從北往南分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隋朝大運河全長兩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故答案為:
洛陽;余杭;涿郡.
本題以隋朝大運河的中心;南北端為切入點;考查隋朝大運河.
本題以隋朝大運河為背景,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解析】洛陽;余杭;涿郡12、略
【分析】距今約四五千年;黃河流域的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結成聯盟,發(fā)展為日后的華夏族,即漢族的前身.因此黃帝和炎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故答案為:
黃帝;炎帝.
本題考查的是人文始祖的知識點.
本題以人文始祖為背景,考查的是學生對黃帝和炎帝的有關知識的記憶能力.【解析】黃帝;炎帝13、略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了唐朝農業(yè)生產發(fā)展的原因。結合材料一的信息,可以得出,唐朝改進發(fā)明了新的生產工具曲轅犁和筒車,提高了生產效率??梢缘贸?,農業(yè)生產發(fā)展的原因農業(yè)生產技術不斷改進,發(fā)明并推廣了一些重要的生產農具。(2)本題主要考查了宋代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宋代《貨郎圖》描繪一位貨郎擺著各種小商品鳴鑼呼喚顧客,貨架上商品琳瑯滿目,說明了宋代商品經濟繁榮。圖(2)北宋“交子”銅版拓片和圖(3)南宋紙幣銅版拓片,說明了商品經濟發(fā)展,促進了紙幣的產生。北宋時期,我國的商品經濟比較發(fā)達,促進了貨幣的流通,但是金屬貨幣不利于攜帶,在四川地區(qū)出現了最早的紙幣—交子。南宋時期,紙幣與貨幣并行,紙幣的產生,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故這三幅圖片最恰當的研究主題宋代商業(yè)的繁榮。(3)本題主要考查了經濟重心南移的相關內容。結合材料三的信息,“朝廷在故都(東京開封)時,實仰東南財賦,而吳中又為東南根柢。語曰:‘蘇湖熟,天下足?!备鶕鶎W可以得出,指的是經濟重心的南移。從唐朝中后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時期最終完成。出現這種現象的社會原因是南方戰(zhàn)亂較少,社會安定,為經濟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環(huán)境基礎;大量北方人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勞動人手,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fā)展;南方統治者重視發(fā)展生產等。(4)本題主要考查了清朝經濟的發(fā)展?!豆锰K繁華圖》,原名《盛世滋生圖》,是清代蘇州籍宮廷畫家徐揚描繪蘇州風物的巨幅畫作。反映了清朝朝代蘇州的繁華景象?!窘馕觥浚?)農業(yè)生產技術不斷改進,發(fā)明并推廣了一些重要的生產農具。(2)四川;宋代商業(yè)的繁榮。(3)經濟重心南移。唐朝中期;南宋。南方戰(zhàn)亂較少,大量北方人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勞動人手。(4)清朝;蘇州。14、略
【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河姆渡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種植的是粟.
故答案為:
×.
本題考查學生對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掌握情況.
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注意扎實掌握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解析】×15、夏朝禹【分析】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禹也從部落聯盟首領轉變?yōu)榕`制國家的國王。我國漫長的原始社會結束,奴隸社會開始了。
故答案為:夏朝;禹。
本題考查夏朝建立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即可作答。
注意識記夏朝的建立及其歷史地位。【解析】夏朝禹16、略
【分析】試題分析:(1)本小題考查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實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西周為了鞏固統治,分封土地和人口給貴族子弟和功臣等,讓他們建立諸侯國,一來可以拱衛(wèi)中央王室,二來可以加強對地方邊疆的控制。分封的主要諸侯國有齊、魯、燕、楚、晉等。諸侯平時替周王鎮(zhèn)守疆域,戰(zhàn)時派兵隨從作戰(zhàn),這樣有利于加強對全國的統治。(2)本小題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實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西周為了鞏固統治,分封土地和人口給貴族子弟和功臣等,讓他們建立諸侯國,一來可以拱衛(wèi)中央王室,二來可以加強對地方邊疆的控制。分封的主要諸侯國有齊、魯、燕、楚、晉等。諸侯平時替周王鎮(zhèn)守疆域,戰(zhàn)時派兵隨從作戰(zhàn),這樣有利于加強對全國的統治。但分封制也容易造成地方諸侯做強做大,出現地方割據勢力。到了春秋時期,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強大的諸侯,各諸侯國不斷進行戰(zhàn)爭,強大的諸侯,迫使各國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著名的霸主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等春秋五霸。(3)本小題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實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西周為了鞏固統治,分封土地和人口給貴族子弟和功臣等,讓他們建立諸侯國。諸侯在自己的封土內,又將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卿大夫,卿大夫再將所得的土地和平民、奴隸分賜給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級承擔作戰(zhàn)等義務,這樣層層分封下去,形成了森嚴的等級。天子為最高等級,下面依次是諸侯、卿大夫和士,士是統治階級中最低的一層。他們像金字塔一樣,壓在廣大的平民和奴隸身上。平民有自己的人身自由和一些土地,他們比奴隸好一點。在公元前9世紀時,周厲王暴虐無道,引起了平民的不滿,最后終于發(fā)生了國人暴動,趕走了周厲王。這里的國人即平民。(4)本小題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實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西周為了鞏固統治,分封土地和人口給貴族子弟和功臣等,讓他們建立諸侯國。諸侯在自己的封土內,又將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卿大夫,卿大夫再將所得的土地和平民、奴隸分賜給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級承擔作戰(zhàn)等義務,這樣層層分封下去,形成了森嚴的等級。天子為最高等級,下面依次是諸侯、卿大夫和士,士是統治階級中最低的一層。“士”,上古掌刑獄之官。商、西周、春秋為貴族階層,多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漸成為統治階級中知識分子的統稱。戰(zhàn)國時的“士”,有著書立說的學士,有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陰陽歷算的方士,有為人出謀劃策的策士等。如:荊軻為燕太子丹刺秦王、馮諼客孟嘗君、蘇秦連橫等。春秋的孔子和戰(zhàn)國的孟子都是有文化的人,他們都屬于士這個階層,是著書立說的學士。(5)本小題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作用。分封制是西周實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西周為了鞏固統治,分封土地和人口給貴族子弟和功臣等,讓他們建立諸侯國,一來可以拱衛(wèi)中央王室,二來可以加強對地方邊疆的控制。分封的主要諸侯國有齊、魯、燕、楚、晉等。諸侯平時替周王鎮(zhèn)守疆域,戰(zhàn)時派兵隨從作戰(zhàn),這樣有利于開發(fā)了邊遠地區(qū),加強了統治,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键c: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夏、商、周的興亡【解析】【答案】(1)分封制(1分);(2)諸侯(1分)(3)平民(1分);(4)士(1分)(5)鞏固統治(1分);開發(fā)了邊遠地區(qū),加強了統治,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1分)17、炎帝部落黃帝部落涿鹿之野華夏族炎帝黃帝【分析】【分析】主要考查炎黃之帝有關的知識點;結合教材所學知識給出答案。
【點評】此題較為簡單,識記知識點。18、略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唐朝的對外往來的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唐朝時期對外往來比較活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那時候唐朝赴其他國的人也不少,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高僧鑒真和玄奘。鑒真應日本僧人的邀請,東渡日本,在日本辛勤不懈地傳播唐朝文化。中國和天竺交往也非常頻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從長安出發(fā)前往天竺,在天竺遍訪有名的佛教寺院,成為著名的佛學大師。故填:鑒真和玄奘?!窘馕觥胯b真;玄奘三、判斷題(共9題,共18分)19、√【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四大發(fā)明的有關知識?;鹚幨俏覈糯鸁挼ぜ野l(fā)明的。唐朝中期的書籍里,已有火藥配方的記載: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于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zhàn)爭。西漢早期用麻做的紙,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紙。北宋時畢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早在戰(zhàn)國時期,人們已發(fā)現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指南針出現,并開始用于航海事業(yè)。因此中國的四大發(fā)明是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20、×【分析】【分析】北宋前期;四川地區(qū)出現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不是南宋前期出現的。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考查了北宋交子。21、×【分析】【分析】春秋時期;楚莊王率兵大舉北進,長驅直入周天子所在的伊水。洛水流域,并乘機向周王室詢問九鼎的大小輕重,這就是成語“楚王問鼎”的來歷。這件事說明九鼎是王權的象征,楚莊王想取代周天子。故上述說法錯誤。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考查了楚王問鼎的相關史實。22、×【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宋朝農業(yè)發(fā)展的相關知識點。宋朝時,我國的經濟重心南移。占城稻從越南傳入,很快在江南地區(qū)推廣,提高了糧食的產量。太湖流域的蘇州和湖州,成為重要的糧倉。當時流傳著一句諺語“蘇湖熟、天下足”故題目錯誤。故選F?!窘馕觥縁23、√【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屈原的抒情詩《離騷》?!伴L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出自屈原長篇抒情詩《離騷》?!峨x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它是千古傳誦的抒長詩,被翻譯成多種外國文字,“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就是出自《離騷》。故本題正確??键c: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中華文化的勃興(一)【解析】【答案】√24、×【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元朝的相關知識點。元代以中書省總領百官,與樞密院,御史臺分掌政、軍、監(jiān)察三權。門下、尚書兩省皆廢,故中書省較前代尤為重要。地方行政一部分亦由中書省掌握。邊遠地區(qū),設十一個行中書省分區(qū)統轄。故題目錯誤,故選F?!窘馕觥縁25、√【分析】本題考查唐朝的民族關系。唐太宗以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贏得各族的擁戴。7世紀前期,吐蕃杰出的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唐太宗時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本題是正確的,故選T?!窘馕觥縏26、√【分析】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紹的軍隊在官渡展開決戰(zhàn)。戰(zhàn)爭之前,袁紹擁兵十萬,曹操卻只有三四萬,袁紹在兵力上占絕對優(yōu)勢,但他卻因此產生了驕傲輕敵的情緒。曹操雖然兵力上處劣勢,但他派兵襲擊了袁軍的囤糧處,燒掉其全部糧草。袁軍沒了糧草,軍心動搖,曹軍乘機發(fā)動進攻,袁紹只能自食其果,敗逃河北了。曹操以少勝多,大敗袁紹。官渡之戰(zhàn),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
故答案為:√。
本題考查官渡之戰(zhàn)。解題關鍵是知道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的是官渡之戰(zhàn)。
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官渡之戰(zhàn)的交戰(zhàn)雙方、結果與影響?!窘馕觥俊?7、×【分析】元朝的疆域空前遼闊;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朝忽必烈實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它的創(chuàng)立,是中國省制的開端。此外,元政府在西藏設宣政院,以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qū);元朝進一步加強對臺灣的管理,在臺灣(琉球)設澎湖巡檢司,以加強對那里的管轄,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qū)設置機構進行管理,使臺灣開始納入中央政府的統治范圍之內。題干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
×。
本題考查元朝鞏固統一的措施;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蒙古統一、元朝的建立以及鞏固統一的措施?!窘馕觥俊了?、連線題(共4題,共16分)28、略
【分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諸子百家的理解。結合所學,孔子是春秋時期的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認為事物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是墨家的創(chuàng)始人;韓非子主張“法治”,加強中央集權,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孫武創(chuàng)作了《孫子兵法》,是春秋時期兵家的創(chuàng)始人??键c: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中華文化的勃興【解析】【答案】29、略
【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晉文公為了報答楚王的收納之恩;許諾如果晉楚交戰(zhàn),“退避三舍”。后來晉楚在城濮交戰(zhàn),晉文公遵守諾言,把軍隊撤九十里。春秋時楚莊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重量,大有奪取周朝天下之勢。臥薪嘗膽原指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跡,后演變成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發(fā)奮圖強。紙上談兵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在長平之戰(zhàn)中趙國的趙括,只會紙上談兵,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打敗。巨鹿之戰(zhàn)中,項羽破釜沉舟以激勵士氣,終于大敗秦軍于巨鹿之野。后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決心,義無反顧。
考點:本題考查的是古代成語中的歷史史實。
點評:學生還要知道,城濮之戰(zhàn)的結果是晉國獲勝,晉文公成為中原地區(qū)霸主;邲之戰(zhàn)之后,楚莊王一躍成為霸主;“退避三舍”、“問鼎中原”、“臥薪嘗膽”反映的史實均發(fā)生在春秋時期,“紙上談兵”反映的長平之戰(zhàn),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國時期的成語還有“縱橫捭闔”、“朝秦暮楚”、“圍魏救趙”等。關于巨鹿之戰(zhàn),它發(fā)生在秦末大起義中,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之一?!窘馕觥俊敬鸢浮?/p>
退避三舍——晉文公;問鼎中原——楚莊王;臥薪嘗膽——越王勾踐;紙上談兵——趙括;破釜沉舟——項羽30、略
【分析】(1)本題考查岳飛抗金。南宋時期,抗金名將岳飛率領南宋軍民英勇抗擊金軍,曾經在郾城大敗金軍騎兵主力,收復許多失地,但最終被秦檜以所謂“謀反”罪殺害。岳飛死后,人們將岳飛埋葬于西子湖畔,人們并在墳前塑造了秦檜等人的銅像。他精忠報國,名垂千古,“還我河山”是他的名言。所以(1)——③——D。(2)本題考查鑒真東渡。唐玄宗時高僧鑒真6次東渡,終于在754年抵達日本。他在日本生活了十年,辛勤不懈地傳播唐朝的文化。他傳經授道,僧俗共仰望,“為是法事,何惜身命”是他的名言,所以,(2)——⑤——C。(3)本題考查文天祥。元軍占領臨安,俘虜南宋皇帝,南宋滅亡。南宋抗戰(zhàn)派大臣文天祥繼續(xù)抗元,不久在廣東沿海兵敗被俘,囚禁在大都。他堅貞不屈,表現出崇高的氣節(jié),最后被殺害。“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話表現出文天祥被俘之后,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崇高氣節(jié)。他堅持抗元,至死不屈。所以,(3)——①——E。(4)本題考查戚繼光抗倭。元末明初,日本的海盜經常侵襲中國沿海地區(qū)。明朝派戚繼光抗擊倭寇,戚繼光率戚家軍開赴臺州,九戰(zhàn)九捷,取得臺州大捷,蕩平了浙江倭寇,后又同當地明軍并肩作戰(zhàn),平息東南沿海倭患。他抗擊倭寇,彪炳千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他的名言。所以,(4)——②——A(5)本題考查鄭成功收復臺灣。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入侵我國臺灣。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并收復開發(fā)臺灣。“開辟荊榛逐荷夷”是他功績真實寫照?!笆諒团_灣,光照史冊”是他的寫照。所以,(5)——④——B。
【解析】(1)——③——D(2)——⑤——C(3)——①——E(4)——②——A(5)——④——B31、略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了諸子百家的思想主張??鬃用?,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在政治方面,他宣傳“為政以德”和“禮治”,以“德”來治理人民,以“禮”來治理國家;韓非是戰(zhàn)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認為歷史發(fā)展的,其學說為新興地主階級的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他提出的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和實行法治的主張;老子即老聃,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相傳為楚國人。他認為事物都有相互對立和相互聯系的兩方面,含有樸素唯物主義辯證法。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統治者應該“損有余而補不足”,使農民生活得到改善,國家就易于治理了;戰(zhàn)國時期,墨家的創(chuàng)始人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的侵略戰(zhàn)爭;孫武是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圣或孫子(孫武子),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其著作為《孫子兵法》,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的軍事格言。故得出:
【解析】
五、簡答題(共3題,共24分)32、略
【分析】
(1)本題考查的是遼宋夏金民族政權并立的知識點.
(2)本題考查的是南宋和金對峙的知識點.
(3)本題考查的是岳飛抗金的知識點.
(4)本題考查的是宋金議和的知識點.
本題以南宋和金的對峙為背景,考查的是學生對南宋和金的對峙,岳飛抗金、宋金議和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解析】(1)材料“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出自南宋詩人林升的《題臨安邸》,詩中諷刺的是南宋統治者統治者.詩歌中的“杭州”指的是南宋的都城臨安;“汴州”指的是北宋的都城東京.
(2)材料“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出自南宋詩人林升的《題臨安邸》,詩中諷刺的是南宋統治者統治者荒淫腐化,只圖偏安江南,不思收復北方失地和中原故都的丑態(tài).
(3)由材料“檜言飛孤軍不可久留;乞令班師.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廢于一旦.”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岳飛抗金.材料二中的抗金將領是岳飛.投降派是秦檜.因為岳飛的抗金斗爭有效地遏制了金統治者發(fā)動的掠奪性戰(zhàn)爭,使南方地區(qū)相對穩(wěn)定,維護了廣大人民的利益,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因此岳飛受到人民的尊敬.
(4)岳飛班師以后;宋金訂立和議.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河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對峙局面.
故答案為:
(1)南宋.杭州:南宋的都城;汴州:北宋的都城.
(2)南宋統治者荒淫腐化;只圖偏安江南,不思收復北方失地和中原故都.
(3)抗金將領:岳飛;投降派:秦檜.因為岳飛的抗金斗爭有效地遏制了金統治者發(fā)動的掠奪性戰(zhàn)爭;使南方地區(qū)相對穩(wěn)定,維護了廣大人民的利益.
(4)宋金訂立和議.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對峙局面.33、道家道家老子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會在發(fā)展中相互轉化儒家孔子主張德治;主張“見利思義”、“均無貧”;核心思想是“仁”墨子韓非子【分析】(1)春秋晚期魯國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學說記錄在《道德經》里。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老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人們與世無爭,天下就能天平。墨家的創(chuàng)始人是戰(zhàn)國時期的墨子,他主張“兼愛”(希望人們互助互愛)和“非攻”(反對侵略戰(zhàn)爭,支持正義戰(zhàn)爭),符合今天構建和諧世界的思想。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戰(zhàn)國末期的韓非子,他主張改革,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深受秦國國君的賞識。
(2)思想文化折射的是社會政治背景。導致先秦時期出現如此思想活躍;學派爭鳴局面的主要社會背景是當時王室衰微;列國紛爭,戰(zhàn)爭不斷,社會動蕩。
(3)先秦哲人的思想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能證明該觀點的具體事例有今天頻繁使用的出自先秦哲人思想的成語等。
故答案為:
(1)。學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主張道家春秋時期道家老子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會在發(fā)展中相互轉化戰(zhàn)國時期莊子天地萬物沒有好壞差異,也沒有對與錯的區(qū)別。天地萬物沒有好壞差異,也沒有對與錯的區(qū)別。儒家春秋時期孔子孔子主張德治;主張“見利思義”、“均無貧”;核心思想是“仁”戰(zhàn)國時期孟子人性本“善”;國君應該推行“仁政”;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人性本“善”;國君應該推行“仁政”;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墨子戰(zhàn)國時期墨子兼愛、非攻;推舉有才能的人管理國家;提倡節(jié)儉。法家戰(zhàn)國時期韓非子歷史不斷進步,法律與制度要與時俱進:人本性趨利,君主需用嚴密的法制來管理。(2)當時王室衰微;列國紛爭,戰(zhàn)爭不斷,社會動蕩。(意思對即可)
(3)今天頻繁使用的出自先秦哲人思想的成語等。
本題綜合考查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著名思想家的思想主張;百家爭鳴的背景和影響。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老子、孔子、墨子和韓非子的思想主張及百家爭鳴的社會背景等史實,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解析】道家道家老子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會在發(fā)展中相互轉化儒家孔子主張德治;主張“見利思義”、“均無貧”;核心思想是“仁”墨子韓非子34、(1)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社會急劇變化,孕育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思想解放運動。中國古代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思想解放運動是百家爭鳴。
(2)在歐洲社會的近代化歷程中;把人從教會神學的束縛下解放出來,為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的運動是文藝復興,這一運動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
(3)17-18世紀近代歐洲又發(fā)生了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啟蒙運動。啟蒙運動的領袖是伏爾泰;在啟蒙運動影響下,歐亞發(fā)生的資產階級改革分別有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或戊戌變法。
(4)19世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推動了國際工人運動蓬勃興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新婚姻法協議離婚夫妻共同財產分割與子女撫養(yǎng)權協議合同12篇
- 二零二五版甲級商務中心租賃合同標準文本3篇
- 2025年高標準別墅水電安裝清包工程合同樣本2篇
- 2025版高端酒店瓷磚鋪設及設計咨詢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生態(tài)農業(yè)園承包經營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班組安全生產責任追究與事故處理合同3篇
- 2024版事業(yè)單位員工合同終止協議3篇
- 2025年委托協議解除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新能源科技企業(yè)股份轉轉讓合同模板下載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睿聯帶壓封堵技術成熟設備租賃與維修合同2篇
- 光伏自發(fā)自用項目年用電清單和消納計算表
- 量子計算在醫(yī)學圖像處理中的潛力
- 阿里商旅整體差旅解決方案
- 浙江天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guī)劃說明書
- 邏輯思維訓練500題
- 第八講 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PPT習概論2023優(yōu)化版教學課件
- 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1.1版中文
- 企業(yè)新春茶話會PPT模板
- GB/T 19185-2008交流線路帶電作業(yè)安全距離計算方法
- DIC診治新進展課件
- 公路工程施工現場安全檢查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