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點練4-河流襲奪-2022屆高考地理微考點多維練(地形塑造)-解析_第1頁
微點練4-河流襲奪-2022屆高考地理微考點多維練(地形塑造)-解析_第2頁
微點練4-河流襲奪-2022屆高考地理微考點多維練(地形塑造)-解析_第3頁
微點練4-河流襲奪-2022屆高考地理微考點多維練(地形塑造)-解析_第4頁
微點練4-河流襲奪-2022屆高考地理微考點多維練(地形塑造)-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微點練4河流襲奪一、單項選擇河流切穿分水嶺,把分水嶺另一側河流搶奪過來,使原來流入其它流域的河流改向流入切穿分水嶺的河流,這種現(xiàn)象叫河流襲奪。左圖到右圖為某河流襲奪過程示意圖,據(jù)圖完成下列問題。1.下列關于襲奪河與被襲奪河關系敘述正確的是()①流量大的河流襲奪流量小的河流;②侵蝕力強的河流襲奪分水嶺另一側的河流;③彎曲河道的河流襲奪平直河道的河流;④河谷地勢較低的河流襲奪河谷地勢高的河流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上圖中最終可能發(fā)育成為湖泊或者沼澤的河段是()A.甲 B.丙 C.丁 D.乙1.D圖示分析可知:侵蝕力強的河流襲奪分水嶺另一側的河流;河谷地勢較低的河流襲奪河谷地勢高的河流;而與流量的大小和河道形狀關系不大。故選D。2.B丙地有水源流入,地勢較低,但是河流被襲奪,經(jīng)較長時間積水,有可能形成湖泊或沼澤;而甲丁位于坡地上,不易積水,乙地為河谷。故選B。自然界中,相鄰河系在內(nèi)外因素的共同影響下,由于分水嶺被破壞或遷移造成的河流襲奪,最終會有一個河系發(fā)展成為主河系。圖2是圖1中方框處的分水嶺遷移圖,分水嶺從I經(jīng)Ⅱ演化到Ⅲ,分水嶺最終被切穿,發(fā)生河流襲奪現(xiàn)象。讀圖完成3~4題。3.圖1中最終河流流量減少的河段是()A.a(chǎn)B.bC.cD.d4.圖2中導致分水嶺遷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風化作用B.風力侵蝕C.流水侵蝕D.流水沉積3.A根據(jù)圖2可知,分水嶺西高東低,所以ab流向cd而發(fā)生河流襲奪現(xiàn)象,導致ab下游的a段水量減少。4.C該區(qū)域河網(wǎng)密集,流水作用明顯,分水嶺從I經(jīng)Ⅱ演化到Ⅲ,最終被切穿,是流水的侵蝕作用造成的。河流切穿分水嶺,把分水嶺另一側河流搶奪過來,使原河流改向的現(xiàn)象叫河流襲奪。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邊緣的青衣江歷史上就發(fā)生過,最終整體上由原來的縱向水系演化成現(xiàn)今的橫向水系,如下圖所示。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5.導致青衣江水系切穿兩處背斜山地的過程為()A.地殼抬升、河流侵蝕,逐步將山脈切開B.側蝕導致河流改道,由與山脈平行改為穿行C.河流侵蝕、地殼下沉,內(nèi)外力共同作用D.褶皺導致山脈斷裂,背斜斷裂處形成河流6.有利于青衣江縱向河被橫向河襲奪的自然條件是()A.橫向河的流量較大 B.縱向河流量較大C.縱向河侵蝕力較強 D.橫向河區(qū)域侵蝕嚴重7.圖中最終可能發(fā)育成為湖泊或者是沼澤的河段是()A.縱向河上游 B.縱向河下游 C.橫向河上游 D.橫向河下游5.A由圖可知圖中山脈為褶皺山,青衣江水系要想切穿兩處背斜山地,就必須發(fā)生侵蝕作用。該地在地殼抬升下,河流下切侵蝕作用增強,逐步將山脈切開,由此而發(fā)生河流襲奪,A正確。故選A。6.D河流流量與河流襲奪沒有關系,A、B錯誤??v向河侵蝕力強,會導致縱向河河床變深,縱向河河水不易流入橫向河,不利于縱向河被橫向河襲奪,C錯誤。橫向河區(qū)域侵蝕嚴重,將加速切穿分水嶺,有利于縱向河被橫向河襲奪,D正確。故選D。7.B縱向河被橫向河襲奪之后,河流流向發(fā)生變化,縱向河上游河水流入橫向河,原河道下游的水則與河流斷開了連接,容易發(fā)育成湖泊或沼澤,B正確。故選B。相鄰的兩條河流,在發(fā)育的過程中,低位河若具有較強的侵蝕力,河谷上源不斷加長,致其與高位河相遇,進而襲奪其河水的現(xiàn)象稱為河流襲奪。下圖為河流襲奪前后的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8.關于甲、乙兩河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河地勢低襲奪乙河 B.甲河侵蝕力大襲奪乙河C.乙河流量大襲奪甲河 D.乙河侵蝕力大襲奪甲河9.圖中M處后期泥沙堆積較強的原因是()A.河道變窄泥沙堆積嚴重 B.河道兩側巖體崩塌泥沙堆積嚴重C.上游水量減少,泥沙堆積嚴重 D.風力沉積加重致其堆積嚴重8.D根據(jù)材料及圖示分析可知。箭頭示意水流,甲河的水從圖示中部河段,流入乙河,說明乙河地勢低,侵蝕力大,襲奪甲河,D項正確,A錯。在發(fā)育的過程中,是低位河流具有較強的侵蝕力,襲奪高位河流,甲河地勢高,不能襲奪乙河,B錯。乙河流量不一定大于甲河,C錯。故選D。9.C結合上題分析,M處泥沙堆積較強的原因是河流襲奪,甲河部分河流流入乙河,導致上游水量減少,水流減慢,泥沙堆積嚴重,C項正確。河道兩側巖體崩塌,與水量減少,泥沙堆積嚴重無關,B錯。泥沙堆積易導致河道變淺,水量小,河道變窄,A項錯。風力不是堆積嚴重的原因,D錯。故選C。處于分水嶺兩側的河流,由于侵蝕速度差異較大,其中侵蝕力強的河流能夠切穿分水嶺,襲奪侵蝕力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這種水系演變現(xiàn)象稱為河流襲奪。下圖為某地區(qū)河流襲奪過程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0.河流襲奪發(fā)生后,河水流向出現(xiàn)倒轉的河段是()A.a(chǎn)b段 B.bc段 C.cd段 D.ef段11.河流襲奪發(fā)生后()A.a(chǎn)b河段流速變慢 B.cd河段徑流量增多C.ef河段水流變細 D.cg河段含沙量減少12.有利于該區(qū)域河流襲奪發(fā)生的自然條件是()A.地殼出現(xiàn)沉降運動 B.流域內(nèi)降水量明顯減少C.被襲奪河流速大 D.cg河段的巖體較破碎10.C河流襲奪前,被襲奪河流向東北方向,襲奪發(fā)生后,襲奪河水位低,河水流向襲奪河。出現(xiàn)倒轉的河段是cd段,C對。ab段、bc段沒有改變流向,依然流向東北方向,A、B錯。ef段沒有發(fā)生轉變,依然與被襲奪河流流向一致,D錯。故選C。11.C河流襲奪發(fā)生后,被襲奪河流有部分水量匯入到襲奪河內(nèi),對于襲奪河的水量會增加,原襲奪部位以上河段補給沒有變化,流量不會發(fā)生變化,但是被襲奪河段的下游ef段水量變小,C對。ab段落差沒有發(fā)生變化,流速不會發(fā)生變化,A錯。cd段流向發(fā)生變化,在c流向襲奪河流,會導致cd流量變小,B錯。cg段水量較襲奪前大增,含沙量增加,D錯。故選C。12.D有利于沂河上源被東周河襲奪的自然條件是cg河段附近的巖體較破碎,易被侵蝕,D對。該區(qū)域沒有地殼沉降運動,A錯。流城內(nèi)降水量沒有明顯變化,B錯。襲奪河流流速大,侵蝕強烈,容易發(fā)生襲奪現(xiàn)象,C錯。故選D。處于分水嶺兩側的河流,由于侵蝕速度存在差異,侵蝕力強的河流切穿分水嶺,搶奪侵蝕力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這種河系變的現(xiàn)象,稱為河流襲奪。下圖為山東省某區(qū)城等高線分布略圖,該地東周河襲奪了沂河上源。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3.沂河上源被襲奪后()A.a(chǎn)b河段流速降低 B.a(chǎn)c河段流量增加 C.a(chǎn)d河段流向倒轉 D.ef河段含沙量增加14.導致沂河上源被東周河襲奪的最主要因素是()A.海拔 B.坡向 C.植被 D.降水量13.C讀圖可知,沂河上源被襲奪后,ab河段地形坡度并沒有明顯變化,因此流速并不會降低,A錯誤;沂河上源被襲奪后,ac河段的流域面積及降水量沒有明顯變化,因此流量不會增加,B錯誤;沂河上源被襲奪前,ad河段流向為由a流向d,沂河上源被襲奪后,ad河段河水流入ab段,因此流向由d流向a,流向發(fā)生了倒轉,C正確;沂河上源被襲奪后,原來e以上的河水泥沙不再進入ef河段,因此含沙量可能減少,D錯誤。故選C。14.A讀圖可知,沂河ef河段海拔明顯高于東周河ab河段,使得東周河落差更大,流速更快,流水侵蝕力更強,東周河切穿分水嶺,搶奪侵蝕力較弱的沂河上游河段,從而形成河流襲奪,因此導致沂河上源被東周河襲奪的最主要因素是海拔,與坡向關系不大,兩河流流域的植被、降水量差異不大,不是河流襲奪的主要影響因素,A符合題意,排除BCD。故選A。M河不斷向河源地侵蝕,最后切穿M、N兩河的分水嶺,導致N河上游徑流注入M河,稱為河流襲奪,下圖為我國山東丘陵某河流襲奪處附近示意圖。讀圖完成問題。15.發(fā)生襲奪前,M河的上游段是()A.① B.② C.③ D.④16.襲奪后,兩河山區(qū)段發(fā)生的變化是()A.M河河床侵蝕加強 B.M河汛期提前C.N河水位變化加大 D.N河階地發(fā)育停止15.C從圖可知,①應為N河被襲奪前的河流階地,因N河被襲奪成為斷頭河,不會是M河的源頭,A錯誤。②為M河的支流,通過溯源侵蝕襲奪N河,B錯誤。③溯源侵蝕N河,故應為M河的源頭,C正確。④應為N河的源頭,D錯誤。故選C。16.A襲奪后,匯入M河的水量增加,M河床侵蝕加強,A正確。汛期受當?shù)氐慕邓竟?jié)影響,與襲奪無關,B錯誤。N河由于水源大部分流向M河,水量減少,水位變化減小,C錯誤。N河水流雖發(fā)生改道,但河流階地會繼續(xù)發(fā)育,D錯誤。故選A。處于分水嶺兩側的河流,由于侵蝕速度差異較大,其中侵蝕力強的河流能夠切穿分水嶺,搶奪侵蝕力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這種水系演變的現(xiàn)象稱為河流襲奪。下圖為我國東南丘陵某區(qū)域地形及河流略圖,不久后該區(qū)域發(fā)生了襲奪現(xiàn)象,襲奪點在甲地。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7.①、②兩河段匯合處有三角洲形成,是因為②河段()A.流速快 B.流速慢 C.流量大 D.流量小18.襲奪發(fā)生后流量減小的河段是()A.① B.② C.③ D.④19.襲奪發(fā)生后乙河段比襲奪前()A.流速加快 B.流速減慢 C.流量加大 D.流量減小17.B三角洲的形成,是流水堆積作用的結果,兩河交匯處能形成三角洲,離不開流水堆積作用。發(fā)生的條件:流速減慢,這就要求河段②流速慢,從等高線看,河段②比降較小,B正確,ACD錯誤,故選B。18.D從圖中等高線可知,③河為“侵蝕力強的河流”。襲奪發(fā)生后,③河搶奪了④河段的上游,流量增加,而④河段因失去襲奪點上游來水而流量減??;其他①、②兩河段均在襲奪點上游,流量不受發(fā)奪影響。D正確,ABC錯誤,故選D。19.A乙河段為④河段支流。根據(jù)上題結論,襲奪發(fā)生后,④河段流量減小,水位下降,從而加大了乙河段到交匯處的水位落差,使乙河段流速加快。A正確,BCD錯誤,故選A。下圖示意某地的等高線分布,從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層均由老到新。讀圖完成20~21題。20.圖中X地的地質構造地貌最可能為()A.背斜谷B.背斜山C.向斜谷D.向斜山21.若a、c兩河的支流相連,則流量顯著增大的地點是()A.①B.②C.③D.④20.A由于從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層均由老到新,即中間巖層老、兩翼巖層新,故X地的地質構造為背斜;從地形上看,X地屬于河谷地帶,故該地地質構造地貌最可能為背斜谷,A選項正確。21.B①③兩地位于河流的上游,故支流相連后,河水流量不會發(fā)生改變;從圖中等高線的分布特點可以看出,c河河床地勢高于a河河床,故a、c兩河的支流相連后,c河支流上游的河水將流向a河支流,則②地河水流量顯著增大。河流襲奪是河流水系演變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讀河流襲奪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22.河流襲奪過程①襲奪河向下和向源頭侵蝕分水嶺②伴隨著峽谷地貌的形成③襲奪河最終歸屬于其他水系④襲奪河的流域面積不變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3.結合下圖,若長江在歷史時期發(fā)生過河流襲奪現(xiàn)象,最有可能發(fā)生在干流的A.重慶至宜昌段B.宜昌至武漢段C.武漢至湖口段D.湖口以下河段22.A讀圖和根據(jù)所學知,河流襲奪過程,襲奪河向下和向源頭侵蝕分水嶺,伴隨著形成峽谷地貌。襲奪河和被奪河最終歸屬于同一水系,襲奪河的流域面積會變大。故選A。23.A襲奪現(xiàn)象易發(fā)生在流水侵蝕作用比較強烈的地區(qū),一般河流靠近上游,流速較快,侵蝕作用比較強烈。故選A。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處于分水嶺兩側的河流,由于侵蝕速度存在差異,侵蝕力強的河流切穿分水嶺,搶奪侵蝕力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這種河系演變的現(xiàn)象,稱為河流襲奪。距今8萬年前,沂河和柴汶河分別是源頭獨立的河流(下圖左),距今約3.7萬年,柴汶河溯源頭侵蝕,襲奪了沂河,改變了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下圖右)。(1)從地形角度推斷古柴汶河襲奪古沂河所需的條件。(2)指出襲奪發(fā)生之后,柴汶河與沂河流速、流量發(fā)生的變化。(3)襲奪發(fā)生后,距離大拐彎點約1.4公里處形成了瀑布。分析該瀑布的形成過程。24.【分析】(1)題意表明,古柴汶河襲奪古沂河所需的條件從地形角度推斷。材料信息表明,處于分水嶺兩側的河流,由于侵蝕速度存在差異,侵蝕力強的河流切穿分水嶺,搶奪侵蝕力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古柴汶河襲奪古沂河,表明古沂河流速慢,落差小,因此當?shù)睾哟埠0屋^高,地勢較平坦,而古柴汶河河床海拔較低,河流比降大,地勢陡峻,流速快。(2)古柴汶河襲奪古沂河之后,柴汶河的源頭向上擴展很多,落差變大,流域面積也明顯增大,因此柴汶河流速加快,流量加大;而古柴汶河襲奪古沂河之后,沂河流程變短,源頭下移,因此落差變小,流域面積明顯縮小,因此流速、流量變小。(3)襲奪發(fā)生后,距離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