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下冊》課后習題 3 鴻門宴_第1頁
高中語文《必修下冊》課后習題 3 鴻門宴_第2頁
高中語文《必修下冊》課后習題 3 鴻門宴_第3頁
高中語文《必修下冊》課后習題 3 鴻門宴_第4頁
高中語文《必修下冊》課后習題 3 鴻門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鴻門宴課后篇一起鞏固一、夯實基礎1.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①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亡:逃跑②君安與項伯有故 故:故意③籍吏民,封府庫 籍:登記④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謝:感謝⑤令將軍與臣有郤 郤:嫌怨⑥殺人如不能舉 舉:盡A.①③⑤ B.①④⑥C.②③⑥ D.②④⑤答案A解析②“故”,應為“交情”;④“謝”,應為“道歉”。2.下列加點詞的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①沛公軍霸上②范增數目項王③籍吏民,封府庫④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⑤項伯殺人,臣活之A.①/⑤/②③④B.①④/②③/⑤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②⑤/④答案C解析①②③為名詞用作動詞,④為名詞作狀語,⑤為使動用法。3.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A.①B.①C.①D.①答案C解析A項,“而”,①表修飾,不譯;②連詞,表轉折,卻。B項,“因”,①副詞,于是;②介詞,趁機。C項,“以”,連詞,表目的,用來。D項,“者”,①助詞,補足音節(jié);②代詞,……的人。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A.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B.沛公居山東時C.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D.財物無所取答案D解析A項,古義:意外的變故。今義:副詞,十分,極。B項,古義:崤山以東,泛指東方六國之地。今義:山東省。C項,古義:親家,有婚姻關系的親戚。今義:結婚的事或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關系。D項,古今義相同。5.下列與“因擊沛公于坐”句式不相同的一項是()A.具告以事 B.長于臣C.得復見將軍于此 D.大王來何操答案D解析D項,賓語前置句;其余三項與例句均為介詞結構后置句。6.下列對《鴻門宴》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軍門,指軍營的門,清代開始成為對提督的尊稱。B.西向,即面向西,其面對的是朝著東坐著的東道主。C.跽,是古代坐姿的一種,兩膝著地,以臀部放在腳跟上。與“跪”接近。D.參乘,即“驂乘”,古時站在車右陪乘或擔任警衛(wèi)的人。答案C解析C項,“與‘跪’接近”說法不當,“跪”是“以臀部放在腳跟上”;“跽”是長跪,挺直上身,兩膝著地。7.下列對《鴻門宴》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按劍而跽”這一微妙的動作,將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不由自主的震動、驚恐、警戒的心態(tài)泄露出來,寥寥幾個字,人物形象就呼之欲出,躍然紙上。B.“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人物動作、神態(tài)栩栩如生,勾勒出一個霸氣逼人的怒目金剛形象。C.樊噲闖宴后,形勢一觸即發(fā),但項羽不怒,稍有緩和。劉邦趁緩和之機,托詞離席,顯示了其機敏。D.樊噲指斥項羽,鋒芒畢露,使得“項王未有以應”,并賜“坐”。這一軟一硬形成了對比,也顯示了項羽的“為人不忍”。答案D解析D項,錯在“一軟一硬形成了對比”和“為人不忍”。這些行為沒有構成對比,“為人不忍”應為“理屈詞窮”。二、課外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沛公之從雒陽南出睘轅,良引兵從沛公。沛公欲以兵二萬人擊秦峣下軍,良說曰:“秦兵尚強,未可輕。臣聞其將屠者子,賈豎易動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秦將果畔,欲連和俱西襲咸陽,沛公欲聽之。良曰:“此獨其將欲叛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沛公乃引兵擊秦軍,大破之。漢元年正月,沛公為漢王,使請漢中地。項王乃許之。良因說漢王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乃使良還。行,燒絕棧道。項王以此無西憂漢心,而發(fā)兵北擊齊。良亡,間行歸漢王。至下邑,漢王下馬踞鞍而問曰:“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良進曰:“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郄;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漢四年,韓信破齊而欲自立為齊王,漢王怒。張良說漢王,漢王使良授齊王信印。其秋,漢王追楚至陽夏南,戰(zhàn)不利而壁固陵,諸侯期不至。良說漢王,漢王用其計,諸侯皆至。漢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乃封張良為留侯。留侯乃稱曰:“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于良足矣。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蹦藢W辟谷,道引輕身。會高帝崩,呂后德留侯,乃強食之,曰:“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強聽而食。(選自《史記·留侯世家》,有刪改)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B.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C.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D.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答案D解析“留”意思是“駐留”,“壁”是“營壘”,“留壁”的意思是“駐留營壘”,B項,“留壁”被斷開了,C項,“留壁”意思已經表達完,“使人”放在前一句多余,排除B、C兩項;“張旗幟”的地方是“諸山上”,“諸山上”是介詞結構后置,前面省略了介詞“于”,應為“張旗幟(于)諸山上”,A項,將句子的狀語拆到下一句中去了,故錯誤?!搬B食其”是人名,中間不能斷開。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賈豎,與“豎子”同為秦漢時罵人之語,是對商人的賤稱。B.子房,為張良之字,古時稱人,直接稱名不禮貌,即使貴為天子的劉邦,也稱張良的字。C.崩,指帝王之死,如《出師表》說劉備之死為“先帝崩殂”。D.《史記》開創(chuàng)紀傳體撰寫史書,一般帝王用本紀,項羽不是帝王,列入世家。答案D解析D項,項羽列入本紀。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張良忠君護主。沛公興兵他從之,出謀劃策,封功臣時不邀功自傲,自始至終追隨劉邦,護衛(wèi)大漢天下。B.張良為人精明。在峣山下的秦將上當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況下,考慮到士卒會不聽從,讓沛公帶兵攻擊秦軍,取得大勝。C.張良足智多謀。敗峣下軍,破項羽疑,薦舉良才,解除危難,促諸侯之會,為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D.張良急流勇退。高帝對他的才能極為賞識,讓他自己在齊地選擇三萬戶作為封地,張良委婉地拒絕了,于是被封為留侯。答案B解析B項,“讓沛公帶兵攻擊”不對,張良沒有這樣特別安排,只是提出了“趁敵方松懈而攻打”的建議。選項曲解文意。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此獨其將欲叛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2)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參考答案(1)這只是他們的將領想反叛罷了,恐怕士兵們不會聽從。如不聽從就一定會有危險,不如趁他們懈怠時去襲擊他們。(2)大王為什么不燒斷所經過的棧道,向天下人表示你沒有再東回的想法,用這個辦法來穩(wěn)住項王的心。解析第(1)句關鍵詞:“不從”“?!薄耙颉薄敖狻?第(2)句關鍵詞:“燒絕”“示”“還”“固”“意”。參考譯文留侯張良,他的祖先是韓國人。沛公從雒陽南穿過睘轅山時,張良率兵跟隨沛公。沛公打算率領兩萬人馬去攻擊峣關下的秦軍,張良勸說道:“秦軍還很強大,不可輕視。我聽說他們的將領是屠戶的兒子,買賣人容易用利益來動搖。希望沛公暫且駐留營壘,派人先出發(fā),給五萬人準備吃的東西,在周圍的山上多張掛旗幟,作為疑兵,然后派酈食其帶著貴重的財寶去收買秦將?!鼻剀姷膶㈩I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聯(lián)合一起向西襲擊咸陽,沛公想聽從他的意見。張良說:“這只是他們的將領想反叛罷了,恐怕士兵們不會聽從。如不聽從就一定會有危險,不如趁他們懈怠時去襲擊他們?!庇谑桥婀时u擊秦軍,把秦軍打得大敗。漢元年正月,沛公做了漢王,派人請領漢中地區(qū)。項王就答應了。張良趁機勸漢王說:“大王為什么不燒斷所經過的棧道,向天下人表示你沒有再東回的想法,用這個辦法來穩(wěn)住項王的心?!庇谑桥蓮埩蓟厝?。漢王前行,隨后燒毀斷絕所過的棧道。項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對漢王的憂心,而向北發(fā)兵去攻打齊王。張良逃跑,從小路西歸漢王。到了下邑,漢王下馬倚著馬鞍問:“我打算舍棄函谷關以東地區(qū)作為封賞,誰可以和我共建功業(yè)呢?”張良進言說:“九江王黥布是楚軍的猛將,他和項王有隔閡;彭越和齊王田榮在梁地反叛。這兩個人馬上就可以利用。而漢王的將領只有韓信可以委任大事,獨當一面。如果打算舍棄關東之地,就送給這三個人,楚軍就可以打敗了。”漢王四年,韓信打敗齊國以后想自立為齊王,漢王非常生氣。張良勸說漢王,漢王派張良前去授予韓信齊王的印信。這年秋天,漢王追擊楚軍到了陽夏的南面,因戰(zhàn)斗失利而堅守固陵的營壘,諸侯們到了約定的時間還沒到。張良勸說漢王,漢王采用了他的計謀,諸侯們都到來。漢六年正月,封賞有功之臣。高帝說:“運籌謀劃于帷帳之中,決戰(zhàn)取勝在千里之外,是子房的功勞。你自己在齊地選擇三萬戶作為封地吧?!睆埩颊f:“當初我在下邳起兵,與陛下在留地會合,這是上天把我交給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計策,幸而時常有效,我希望封在留縣就滿足了,不敢接受三萬戶的封地?!庇谑欠鈴埩紴榱艉?。留侯于是稱說:“我如今憑借三寸之舌成為皇帝的老師,封邑萬戶,位列侯,這是一個平民發(fā)跡到了頂點,我張良已經滿足了。愿意拋棄人間富貴,想跟隨赤松子去遨游?!庇谑菍W習道家的辟谷之術,靜居運氣,道引輕身。恰逢高帝駕崩,呂后感激留侯,就強迫他吃飯,說:“人生一世,如白駒過隙那樣短促,何必自找苦吃到如此地步呢!”留侯不得已,勉強聽從呂后的話而進食。三、語言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3題。已經決定,明天去天一閣。沒有想到,這天晚上,臺風襲來,暴雨如注,整個寧波城都在柔弱地顫抖。第二天上午來到天一閣時,只見大門內的前后天井、整個院子,全是一片汪洋。打落的樹葉在水面上翻卷,重重磚墻間透出濕冷冷的陰氣。我知道天一閣的分量,因此愿意接受上蒼的這種安排,剝除斯文,剝除悠閑,脫下鞋子,卑躬屈膝,哆哆嗦嗦,恭敬朝拜。作為一個藏書樓,天一閣的分量已經遠超過它的實際功能。它是一個象征,象征意義之大,不是幾句話所能說得清楚的。()如果沒有書籍,那么,我們祖先再杰出的智慧、再動聽的聲音,也早已隨風飄散,杳無蹤影。12.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A.文字,是人類成熟文明傳承的主要依靠。在書籍的形成中,文字的選擇和匯集至關重要。B.人類成熟文明的傳承,主要靠文字。文字的選擇和匯集,就成了書籍。C.文字,是人類成熟文明傳承的主要依靠。文字的選擇和匯集,就成了書籍。D.人類成熟文明的傳承,主要靠文字。在書籍的形成中,文字的選擇和匯集至關重要。答案B解析根據后文“如果沒有書籍”的內容,B、C兩項與后文銜接更好,排除A、D兩項;再比較B、C兩項,B項中前后兩個句子銜接更緊密,排除C項。13.下列各項中,和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A.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B.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C.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D.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答案C解析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A項,運用了比喻、對偶的修辭手法。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B項,運用了借代的手法,“眉”代指“頭”。C項,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無留意”是擬人;D項,運用了對偶的手法,“誦”對“歌”,“明月之詩”對“窈窕之章”。14.學習了《鴻門宴》這篇課文后,某班組織了一場辯題為“劉邦和項羽誰是真英雄”的辯論會。正方觀點是“劉邦是真英雄”,反方觀點是“項羽是真英雄”。下面是正方辯手的一段陳詞,請你作為反方辯手,也寫一段話。要求句式與正方辯手的陳詞大致相同。正方辯手:劉邦知人善任,機警果斷,這種將帥風范,豈是剛愎自用、優(yōu)柔寡斷的項羽所能企及的?反方辯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