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寧德市福鼎第十三中學2020年高二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福建省寧德市福鼎第十三中學2020年高二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福建省寧德市福鼎第十三中學2020年高二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福建省寧德市福鼎第十三中學2020年高二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福建省寧德市福鼎第十三中學2020年高二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福建省寧德市福鼎第十三中學2020年高二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中國茶史鄭培凱①上古時代,茶在中國的植物圖譜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是最早時,茶屬于藥品,或者屬于菜蔬,一直到了唐代,隨著茶葉的廣泛種植和行銷到了游牧民族地區(qū),茶才正式成為中國人的日常飲用之物。這時候,陸羽創(chuàng)立了完整的茶葉科學體系,規(guī)范了飲用方法,包括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觀念。根據(jù)一些古籍記載,戰(zhàn)國時候,四川一帶已經(jīng)有飲用茶的習慣,秦滅蜀后,將之帶出來,這里也是古茶樹的發(fā)源地之一,符合“南方有嘉木”的說法。②到了三國魏晉時代,浙江和江南普遍種茶,飲茶人也增加,不再屬于貴族專利,擴展到士大夫階層,用以待客。當時也做成餅,葉片大汁不能黏合的就用米湯去黏合,喝的時候先去研磨,然后用沸水沖泡,還沒有形成唐時那種復雜精美的飲用法。不過當時長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已經(jīng)很普及飲用茶了,包括對器物和水都有講究,但是飲用方式還比較古樸,茶處理如同蔬菜,放在水里煮喝,加各種香料與佐料,基本上就像蔬菜湯。屬于實用階段。唐之后,茶飲不再是實用主義,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領(lǐng)域,這就成就了“飲茶之道”。茶之流行,除了交通和社會原因,也包括禪教大興,在參禪過程中,為了提神不寐,也為了打坐,很多寺廟推廣喝茶。當時禪宗影響很大,又影響到了民間,滲透特別廣泛。③宋代茶書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宮廷,當時宮廷的飲茶習慣非常發(fā)達,制作茶的技術(shù)比之唐代還要復雜。先是龍鳳團,后來發(fā)展到石乳、白乳,再后來又有小龍團,以及各種密云龍、瑞云祥龍,越來越精細,層出不窮。當時的點茶手法是水和茶要用得恰當,比例均勻,否則就表面的沫餑不勻。還有斗茶法,沒有水痕的最佳。為了達到效果,建立了一套新的系統(tǒng),包括茶葉制作、茶葉擊拂、茶葉品飲、器物優(yōu)劣,都形成了儀式和系統(tǒng)。④明代的士大夫階層講究品茶,與品茗環(huán)境和制茶都有很大聯(lián)系,構(gòu)成了一種發(fā)達的品茗體系,所以明朝成為中國茶的復興時代。品茶的情趣方面,一是恢復了唐宋賞茗器的樂趣,對茶飲的程序和器物的雅潔再三致意,不因為明使用紫砂壺為主的相對簡單的品茗體系,就不欣賞器物了、不對茶器物有追求了。另一方面,著重性靈世界,追求品茶所帶來的心靈的修養(yǎng)的提升,期待有和諧之境界。⑤清代基本上延續(xù)了明朝的飲茶方式,有兩件事情值得一提。一是茶碗越來越少,到了最后就成了基本使用青花杯,或者白瓷杯,紫砂壺成了最主要的泡茶工具;二是福建工夫茶的出現(xiàn),導致了小紫砂壺的流行,這都是明清的茶事重點。但是隨著清中期后民生的凋敝,整個的品茗雅趣開始走向沒落,走了下坡路。尤其是1890年之后,基本上沒有人有心思提及品茗雅事了。這之后,戰(zhàn)亂頻繁,革命事起,品茗之趣長期無人提及,結(jié)果現(xiàn)在很多中國人覺得茶道是日本的國粹,與中國文化無關(guān),這也是歷史失落太久的緣故。大多數(shù)中國百姓用大杯沖泡茶,倒是也符合質(zhì)樸之道。(選自《醒獅國學》)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茶在上古時代的中國植物圖譜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古籍記載的戰(zhàn)國時期四川一帶已經(jīng)有了飲用茶的習慣等可以說明蜀地是古茶樹的發(fā)源地之一。B.三國魏晉時期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已經(jīng)普遍飲茶,隨著茶葉的廣泛種植以及行銷到游牧民族等,茶在唐朝時期真正成為國人日常飲用之物。C.宋代宮廷的點茶和斗茶是烹茶的方式,但因有著一定的系統(tǒng)和儀式而成為精神領(lǐng)域的享受,這說明整個宋代的茶書和茶人的世界在宮廷。D.清代中期后,民生凋敝,整個品茗雅趣走向沒落,基本沒人提及品茗雅趣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xiàn)在很多中國人認為茶道是日本的國粹。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在茶飲上升到精神領(lǐng)域陸羽有著重要的貢獻,他創(chuàng)立了完整的茶葉科學體系,規(guī)范了飲用的方法,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觀念。B.飲茶開始時是屬于貴族專利,后來飲茶擴展到士大夫階層,但飲用方式比較古樸,茶處理如同蔬菜,沒有唐代復雜精美的飲用法。C.唐代茶的流行除了社會原因和交通外,還與禪教的興盛有關(guān),很多寺院推廣喝茶來提神不寐,因禪宗的影響很大,最終就影響了民間。D.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中國百姓都是用大杯沖泡茶葉,這很符合古代的質(zhì)樸之道,但因歷史原因,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的茶道已與中國文化無關(guān)了。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茶最初被認為是菜蔬等,所以飲茶的方式與后來大不相同,十分有生活氣息,在三國魏晉時就是放在水里煮,再加香料和佐料。B.唐代的制茶技術(shù)沒有宋代復雜,到明代制茶技術(shù)有了更高的發(fā)展,構(gòu)成了一種發(fā)達的品茗體系,使明代成為中國茶的復興時期。C.明朝品茶的情趣不僅是品味茶葉香味,更重要的還有通過品茶帶來的心靈的修養(yǎng)的提升,當然在飲茶時還會像唐代一樣賞茶具。D.清代在品茶上有著自己的特點,如茶碗變得更加小,基本使用青花瓷、白瓷杯,紫砂壺成為主要泡茶工具,福建功夫茶出現(xiàn)等。參考答案:1.C2.D3.B1.本題考查理解文意,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項,“整個宋代的茶書和茶人的世界在宮廷”的表述錯誤,屬擴大范圍。文中有“宋代茶書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宮廷”,可以判斷出隨后的茶書、茶人的世界應該擴大到整個社會。2.本題考查理解文意,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將各選項的表述逐一與原文進行比對,選出不合文意的一項。D項,“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的茶道已與中國文化無關(guān)了”錯誤,屬胡亂聯(lián)系。原文說“現(xiàn)在很多中國人覺得茶道是日本的國粹,與中國文化無關(guān)”,意思是因為中國的茶道長期無人提及,造成一些人認為茶道就是日本的而不是中國的錯誤觀念。3.本題考查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進行推斷和想象的能力。B項,“明代制茶技術(shù)有了更高的發(fā)展”理解錯誤,屬于延伸過度。原文的意思是明代成為中國茶的復興時代,主要因為士大夫階層講究品茶,構(gòu)成了一種發(fā)達的品茗體系,而不是因為制茶技術(shù)的發(fā)展。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唐代大詩人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一“經(jīng)驗之談”因為符合人們的樸素、直觀的印象,所以歷來被奉為圭臬。然而這種看法正因為帶有樸素、直觀的性質(zhì),所以不完全符合思維科學。當然,要想寫出好文章,多多讀書以及在生活實踐中積累經(jīng)驗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也應該看到,為了進行新的工作,從事新的創(chuàng)造,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就只能作為原料來運用。任何書本知識都不能直接變?yōu)楹唸?、講稿、文藝創(chuàng)作或其他任何文章(除非抄襲),這就如同木料不會自動變?yōu)榧揖咭粯印T倬蛯I(yè)特殊能力的鍛煉來說,“讀書破萬卷”只是突出地鍛煉了記憶力,而并未強調(diào)對感受、聯(lián)想、想像、思維等能力的鍛煉,因此也就沒有準確而充分地揭示具有綜合性的專業(yè)特殊能力的養(yǎng)成途徑。在一般的讀書過程中,大腦各種功能的發(fā)動大都是無意的、自發(fā)的;只有在目標明確的專業(yè)創(chuàng)造和專業(yè)寫作過程中,為了有效地達到目的,這些功能才非擰成一股繩不可。所以,具有綜合性的創(chuàng)造能力主要是在創(chuàng)造的實踐中養(yǎng)成;具有綜合性的寫作能力也主要是在寫作實踐中養(yǎng)成。不經(jīng)過創(chuàng)造與寫作的直接實踐,而認為只要“讀書破萬卷”,就能“下筆如有神”,那是不可能的。杜甫七歲就寫了歌詠鳳凰的詩,直到晚年也還是“他鄉(xiāng)閱遲暮,不敢廢詩篇”,可見他主要是在作詩的實踐中成為大詩人的。他說“讀書破萬卷”,只是強調(diào)了一個“必要條件”,我們決不可以把任何一個“必要條件”當作“充分條件”來看。事實上,知識原料加文字表達還不能成為文章。因為任何一個原料要變?yōu)橐豁椞囟▽懽魅蝿罩械膶嶋H內(nèi)容,還需要經(jīng)過提煉加工。在任何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過程中,對各種客觀事物的反映(即知識經(jīng)驗)進行聯(lián)系與反聯(lián)系的能力總是要起極為重要的作用;前者主在立新,后者主在破舊,二者又總是難分難解地互相依存與制約。然而能夠結(jié)出創(chuàng)新之果的聯(lián)系與反聯(lián)系卻并不是一望而知、一思即悟的。就聯(lián)系而言,在寫作中,富于新意的內(nèi)容無不表現(xiàn)了知識經(jīng)驗之間的聯(lián)系。例如歸納論證需要舉例,有的人看別人的文章,總覺得其中所舉的例子是自己早已熟知的,可是在他自己寫作的時候,卻不善于在這些例子中歸納新意并加以論證。再說到反聯(lián)系,也同樣要對現(xiàn)成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深思熟慮,才能在早已被人公認的聯(lián)系中打進楔子,破除習以為常的誤解??傊?,現(xiàn)成的知識經(jīng)驗總要經(jīng)過種種分析綜合、提煉加工,才能被有效地應用于新的創(chuàng)造或新的寫作。一般的讀書雖然也要開動腦筋,但因為沒有明確的目的和任務的催逼,所以即使有一些新的想法也只是自然出現(xiàn),而不需要作更加自覺的努力,去擴大和加深新的想法,使之成為具有一定完整性的創(chuàng)造。而在明確的創(chuàng)造目的和艱難的寫作任務催逼下,開動腦筋才有一定的方向,腦力勞動才有深度和強度;而且在把思考的結(jié)果表現(xiàn)為文字時,還要求內(nèi)容更為精密,表達更為準確。這種鍛煉顯然不是看了書想一想所能夠比擬。所以光是一般地強調(diào)積累知識和開動腦筋,還不足以使創(chuàng)造能力、寫作能力得到實際的提高。(節(jié)選自金開誠《對寫作的幾種誤解》,有刪節(jié))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因為明顯具有樸素、直觀的性質(zhì),歷來被奉為圭臬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一經(jīng)驗之談,其實并不符合思維科學。B.多多讀書以及在生活實踐中積累經(jīng)驗對寫出好文章來都是非常必要的,這些知識與經(jīng)驗可以作為寫作的原料來運用。C.寫作能力具有綜合性,主要是在寫作實踐中養(yǎng)成。而“讀書破萬卷”只是突出地鍛煉了記憶力,并不是寫作的“充分條件”。D.讀書與寫作都需要開動腦筋,但一般的讀書沒有明確的目的和任務,所以即使讀書時有一些新的想法自然出現(xiàn),也不必成為具有一定完整性的創(chuàng)造。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專業(yè)寫作目標明確,大腦各種功能擰成一股繩,大腦的多種能力得到鍛煉,這個過程揭示了具有綜合性的專業(yè)特殊能力的養(yǎng)成途徑。B.文章以杜甫七歲寫詩,直到晚年還是“他鄉(xiāng)閱遲暮,不敢廢詩篇”的事例,旨在說明“讀書破萬卷”是“下筆如有神”的一個“必要條件”。C.有的文章在歸納論證時善于在人們早已熟知的例子中歸納出新意,這需要在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過程中對各種知識經(jīng)驗進行聯(lián)系的能力。D.在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過程中,對各種客觀事物的反映進行反聯(lián)系的能力,主在破舊,對現(xiàn)成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深思熟慮,破除習以為常的誤解。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反駁了“知識多了,自然能寫出好文章”的觀點,提出了閱讀積累與寫作能力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的觀點。B.就如同木料只有經(jīng)過加工才能變?yōu)榧揖咭粯?,任何書本知識要變?yōu)槲乃噭?chuàng)作或其他任何文章,還需要經(jīng)過文字的加工。C.現(xiàn)成的知識經(jīng)驗總要在能夠結(jié)出創(chuàng)新之果的聯(lián)系與反聯(lián)系的能力的作用下,經(jīng)過種種分析綜合、提煉加工,才能被有效地應用于新的創(chuàng)造或新的寫作。D.創(chuàng)造能力、寫作能力不能得到實際的提高,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缺少知識的積累,缺少明確的創(chuàng)造目的和艱難的寫作任務的催逼而沒有開動腦筋。參考答案:1.A

2.B

3.A【1題詳解】試題分析: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然后瀏覽選項,之后到文中找到選項所在的位置,并將選項與其進行比較;同時還要注意題干中的問題。A絕對化。注意原文“所以不完全符合思維科學”一句)。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等內(nèi)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看看有沒有偷換概念、范圍縮小、混淆關(guān)系、輕重范圍失當?shù)葐栴}。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說要抓住本質(zhì),將解釋的含義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指稱代詞與稱代內(nèi)容的聯(lián)系,將稱代的內(nèi)容代入原文理解,聯(lián)系全文的傾向性,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键c: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題詳解】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篩選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可根據(jù)對文意的理解,從文本中找到與選項相關(guān)的語段,然后將選項分別代入原文進行比較分析,B項,文章以杜甫例是為了說明“不經(jīng)過創(chuàng)造與寫作的直接實踐,而認為只要‘讀書破萬卷’,就能‘下筆如有神’,那是不可能的”??键c: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3題詳解】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分析和推斷的能力。解答此題,可從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guān)的語段,然后根據(jù)文段中作者的觀點,仔細辨識選項與原文作者觀點的細微差別,做出判斷取舍,A項,“提出閱讀積累與寫作能力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的觀點”無中生有??键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唐代外國人入華,有的在長安學習,參加科舉考試,有的留在中國做官,有的回國效命。他們精通漢文,擅長吟詩,在唐期間與中國朋友贈答酬唱,賦詩詠懷。因此這些人的詩歌活動可以分為詩歌創(chuàng)作和唐詩傳播兩個方面。當時入華學習的以新羅人和日本人最多,也以他們漢化最深,他們的詩歌創(chuàng)作豐富了長安詩苑。金云卿是新羅最早以賓貢身份中舉的,后在唐任兗州司馬?!度圃娨荨肪碇袖浧洹肚貥窍伞吩姎埦洌骸扒镌乱归g聞案曲,金風吹落玉簫聲?!睆脑婎}看當是在長安所作。來長安的日本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也取得不小成就。晁衡(一作朝衡),原名阿倍仲麻呂,16歲留學長安,在唐朝歷任校書、左補闕、秘書監(jiān)等職,與李白、王維、儲光羲等為友。其《思歸》詩云:“慕義名空在,輸忠孝不全。報恩無有日,歸國定何年?”他一直在長安為官,這首詩作于長安無疑??蘸T谔茖W法期間,有多首題寺和與唐僧贈答之作。如《青龍寺留別義操阇梨》:“同法同門喜遇深,空隨白霧忽歸岑。一生一別難再見,非夢思中數(shù)數(shù)尋?!北磉_了與中國同學依依惜別之情。從印度、西域入華的僧人也有從事詩歌創(chuàng)作的。唐志怪小說《東陽夜怪錄》刻畫了一位生在磧西,來中國的善詩的胡僧智高,正是胡僧善詩在小說中的反映。正像有學者指出的那樣,“唐代的印度入華詩僧和出身移民后裔的胡僧,都有人從事過詩歌創(chuàng)作,只是由于作品散佚,我們今天只能從散存的吉光片羽和文獻記載中來追尋他們的創(chuàng)作情況及成因”。絲綢之路既是商貿(mào)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從長安輸出的不僅有物質(zhì)文明,也有精神文明。唐詩作為唐人最重要的精神文明成果,也從長安走向域外。在這個過程中,從域外入華的各色人等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白居易說元稹的詩“自六宮兩都至南蠻東夷,皆寫傳之,每一章一句出,無脛而走,疾于珠玉?!痹≌f白居易的詩受到域外的欣賞和珍重,“雞林賈人求市頗切,自云:本國宰相以百金換一篇,其甚偽者,宰相輒能辨別之。自篇章以來未有流傳如是之廣者。”雞林國,唐時朝鮮別稱,即今朝鮮,其經(jīng)商者至唐朝購求白居易的詩攜回新羅。岑參詩“每一篇絕筆,則人人傳寫,雖閭里士庶,戎夷蠻貊,莫不諷誦吟習焉”。孟郊“詩隨過海船”,流傳到新羅和日本。白居易的詩淺切易曉,流播域外最廣。唐朝的強大和繁榮使當時的中國像一個巨大的磁石,吸引了無數(shù)域外人來到中國,而長安是外域人入唐的首選之地和最大聚集之地。外域人及其在長安的活動不僅成為唐詩的重要素材,他們的異域特征和別樣風情也是激發(fā)詩人詩興的重要媒介;活躍在長安的詩人才子是外域人喜歡交往的朋友,優(yōu)美的詩歌成為外域人仰慕和學習中國文化的動因之一,他們不僅學習唐詩寫作,還把唐詩作品帶到中國以外的世界,為世人所共享。唐詩走向世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寶庫的組成部分,他們功不可沒。(摘編自石云濤《唐詩中流寓和出入長安之外域人》)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唐代外國人入華,或參加科舉,或在中國做官,或回國效命,他們都精通詩歌創(chuàng)作。B.唐代入華學習的以新羅人和日本人為最,故其漢化最深,其詩歌創(chuàng)作豐富了長安詩苑。C.日本人晁衡的《思歸》一詩表達了他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也證明了他一直在長安為官。D.外域人仰慕和學習中國文化,喜歡結(jié)交長安的詩人才子,優(yōu)美的詩歌是其中的一個動因。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采用總分總的論述結(jié)構(gòu),詳細介紹了唐代外域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唐詩傳播的盛況,結(jié)尾指出了其現(xiàn)實意義。B.文章列舉空海詩歌創(chuàng)作的例子,旨在證明外域人當時已經(jīng)融入中國的文化氛圍中,詩歌成為他們交流的一種工具。C.文章第四段列舉翔實的事例,證明了唐詩在從長安走向域外的過程中,從域外入華的各色人等發(fā)揮了重要作用。D.文章第五段論述了外域人與唐詩的關(guān)系,他們不但是唐詩的素材,而且對于唐詩創(chuàng)作、傳播唐詩功不可沒。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中之所以說金云卿所作《秦樓仙》可能是在長安所作,是依據(jù)“秦樓仙”這個詩題推論出來的。B.志怪小說《東陽夜怪錄》中刻畫的善詩的胡僧智高,并不一定能證明外域人華僧人都有從事詩歌創(chuàng)作。C.白居易的詩作淺切易曉,在傳播過程中又融入了市場因素,所以當時他的作品在域外傳播最廣。D.強盛時期的唐朝吸引著無數(shù)外域人入華,而長安是他們?nèi)肴A的首選之地,這與長安是當時的文化中心相關(guān)。參考答案:1.D

2.B

3.C【1題詳解】本題考查信息篩選和整合能力。首先應迅速瀏覽,劃記關(guān)鍵詞;其次找到對應位置比對原文,最后做出判斷。比對時注意選項與原文是同義轉(zhuǎn)述還是改變了原文。同時要熟悉設(shè)誤的類型,如偷換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無中生有,強加因果,肯定否定不當、強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項,“他們都精通詩歌創(chuàng)作”偷換概念,原文第一段的表述是“他們精通漢文,擅長吟詩”,“漢文”并不等同于“詩歌創(chuàng)作”。B項,強加因果,由原文第二段可知,“以新羅人和日本人為最”與“其漢化最深”之間并無因果關(guān)系。C項,“證明了他一直在長安為官”表述有誤,根據(jù)原文第二段“他一直在長安為官,這首詩作于長安無疑”可知,并不是《思婦》一詩證明了他一直在長安為官,而是因為他一直在長安為官,所以這首詩作于長安。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的能力。解答此題考生需要劃記每段的中心論點,并明確論據(jù)以及論證方法、論據(jù)與論點的關(guān)系。一般考查論證方法,論據(jù)與觀點是否一致。B項,“旨在證明外域人當時已經(jīng)融入中國的文化氛圍中,詩歌成為他們交流的一種工具”理解錯誤,文章列舉空海詩歌創(chuàng)作的例子,旨在證明外域人——新羅人和日本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豐富了長安詩苑。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信息篩選和整合能力。首先應迅速瀏覽,劃記關(guān)鍵詞;其次找到對應位置比對原文,最后做出判斷。比對時注意選項與原文是同義轉(zhuǎn)述還是改變了原文。同時要熟悉設(shè)誤的類型,如偷換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無中生有,強加因果,肯定否定不當、強加因果,曲解原文等。C項,“又融入了市場因素”表述錯誤。文中只是說“經(jīng)商者至唐朝購求白居易的詩”,并沒有表達出把白居易的詩作為商品在外域傳播的意思。故選C。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題蓋勛字元固,后漢敦煌廣至人也。初舉孝廉,為漢陽長史。時武威太守倚恃權(quán)勢,恣行貪橫,從事蘇正和案致其罪。涼州刺史梁鵠畏懼貴戚,欲殺正和以免其負,乃訪之于勛。勛素與正和有仇,或勸勛可因此報隙。勛曰:“不可。謀事殺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蹦酥G鵠曰:“夫紲食鷹鳶欲其鷙,鷙而亨之,將何用哉?”鵠從其言。正和喜于得免,而詣勛求謝。勛不見,曰:“吾為梁使君謀,不為蘇正和也。”時,叛羌圍護羌校尉夏育于畜官,勛與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盤,為羌所破。勛收余眾百余人,為魚麗之陳。羌精騎夾攻之急,士卒多死。勛被三創(chuàng),堅不動,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句就種羌滇吾素為勛所厚,乃以兵捍眾曰:“蓋長史賢人,汝曹殺之者為負天?!眲籽隽R曰:“死反虜,汝何知?促來殺我!”眾相視而驚。滇吾下馬與勛,勛不肯上,遂為賊所執(zhí)。羌戎服其義勇,不敢加害,送還漢陽。后刺史楊雍即表勛領(lǐng)漢陽太守。時人饑,相漁食,勛調(diào)谷稟之,存活者千余人。拜京兆尹。時長安令楊黨,父為中常侍,恃勢貪放,勛案得其臟千余萬。貴戚咸為之請,勛不聽,具以事聞,并連黨父,有詔窮案,威震京師。時小黃門高望為尚藥監(jiān),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碩屬望子進為孝廉,勛不肯用?;蛟唬骸盎侍痈敝?,望其所愛,碩帝之寵臣,而子違之,所謂三怨成府者也?!眲自唬骸斑x賢所以報國也,非賢不舉,死亦何悔!”勛雖在外,每軍國密事,帝常手詔問之。數(shù)加賞賜,甚見親信。及帝崩,董卓廢少帝,殺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勛長揖爭禮,見者皆為失色。時,河南尹朱俊為卓陳軍事。卓斥俊曰:“我百戰(zhàn)百勝,決之于心,卿勿妄說,且污我刀?!眲自唬骸拔粑涠≈?,猶求箴諫,況如卿者,而欲杜人之口乎?”卓曰戲之耳勛曰不聞怒言可以為戲耳卓乃謝俊勛雖強直不屈而內(nèi)厭于卓不得意疽發(fā)背卒時年五十一

(《后漢書.蓋勛傳》有刪節(jié))注①句(gōu)就:羌別種也。②賽碩:人名。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句就種羌滇吾素為勛所厚

厚:厚道

B.促來殺我

促:趕快

C.勛案得其臟千余萬

案:報案

D.而欲杜人之日乎

杜:杜絕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

欲殺正和以免其負

B.

甚見親信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C.太子因賽碩屬望子進為孝廉

D.

且污我刀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不出,火且盡7.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蓋勛不畏權(quán)貴的一組是(

)(3分)

①吾為梁使君謀,不為蘇正和也

②死反虜,汝何知?促來殺我③具以事聞,并連黨父

④非賢不舉,死亦何悔⑤滇吾下馬與勛,勛不肯上

⑥莫不卑下于卓,唯勛長揖爭禮

A.①③⑤B.②④⑤C.③④⑥D(zhuǎn).④⑤⑥8.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蓋勛任漢陽長史時,涼州刺史畏懼權(quán)貴,想借機會殺害蘇正和,便詢問蓋勛。蓋勛沒有乘人之危,使蘇正和得以免罪。

B.蓋勛在羌族叛亂圍攻護羌校尉夏育時,率兵救助,卻被羌人精銳部隊夾擊,身受三處刀傷,仍然堅持不動。叛將深受感動,將自己的戰(zhàn)馬送給他,但遭到拒絕。

C.蓋勛剛直不阿,將長安令楊黨貪贓枉法的事實全部上報,皇上下詔要將案件追查到底。后來,蓋勛還斷然拒絕了他人想讓尚書監(jiān)高望之子成為孝廉的要求。

D.蓋勛只對董卓行一般禮節(jié),而當時公卿以下的百官都不敢這樣做。因此,蓋勛雖然聰明,剛直不屈,但被董卓厭惡,在朝廷不能得志。9.斷句和翻譯。(10分)

(1)用“/”給文言文閱讀材料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斷句。(4分)

卓曰戲之耳勛曰不聞怒言可以為戲耳卓乃謝俊勛雖強直不屈而內(nèi)厭于卓不得意疽發(fā)背卒時年五十一

(2)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勛被三創(chuàng),堅不動,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3分)

②時人饑,相漁食,勛調(diào)谷稟之,存活者千余人。(3分)參考答案:譯文:蓋勛字元固,敦煌郡廣至縣人。開始被推舉為孝廉,任漢陽長史。當時,武威太守倚恃權(quán)勢,貪污橫暴,無所顧忌,從事蘇正和查辦他的罪惡。涼州刺史梁鵠害怕貴戚,想殺了蘇正和以免掉自己的罪責,向蓋勛征求意見。蓋勛平日與蘇正和有仇,有人勸蓋勛可因此報復他。蓋勛說:“不行。謀劃殺害好人,不忠;乘別人在危難的時候,打擊他,不仁。”于是勸諫梁鵠說:“系食鷹鳶原來是想得到鷙,現(xiàn)在得鷙而烹殺它,那還有什么可用呢!”梁鵠采納了他的話。蘇正和高興自己免于被殺,跑到蓋勛那里感謝他。蓋勛不接見,說:“我是為梁使君獻謀,不是為蘇正和。”當時,叛羌在畜官包圍了護羌校尉夏育,蓋勛與州郡聯(lián)合出兵援救夏育,到了狐盤,被羌兵打敗。蓋勛收集敗兵百多人為魚麗之陣。羌人精銳的騎兵兩面夾攻,士卒死的很多。蓋勛三處受傷,堅守不動,指著旁邊的木牌說:“一定要將我的尸首放在這里。”句就種羌滇吾,平日受了蓋勛的恩情,于是用兵器攔著眾人說:“蓋長史是個賢人,你們殺他便是辜負上天。”蓋勛抬起頭來罵說:“死反虜,你知道什么?快來殺我!”眾兵你看我,我看你,驚呆了。滇吾跳下馬來,要蓋勛上馬,蓋勛不肯上,被賊兵捉了。羌戎佩服蓋勛大義凜然。勇冠三軍,不敢加害他,送回漢陽。后來刺史楊雍上表薦蓋勛兼任漢陽太守。當時鬧饑荒,人互相掠奪食物,蓋勛調(diào)撥糧食救濟百姓,救活饑民一千多人。蓋勛被任命為京兆尹。當時,長安令楊黨,父親是中常侍,仗著父親的權(quán)勢,貪污、胡作非為,蓋勛查實楊黨貪贓千多萬。貴戚都為他說情,蓋勛不聽,將全部事實上奏了皇上,并且牽涉到楊黨的父親,詔令嚴辦,蓋勛威震京師。當時小黃門高望為尚藥監(jiān),被皇太子寵愛,太子通過蹇碩囑托蓋勛,要蓋勛推舉高望的兒子高進為孝廉,蓋勛不答應。有人說:“皇太子是國家的副主,高望是皇太子所寵愛的人,蹇碩又是帝的寵臣,你卻違背他們的意愿,俗話說‘三怨成府’,這就是所謂的“三怨成府”啊?!鄙w勛說“:選舉賢能的人為孝廉是報效國家,不是賢能的人,就是不舉,死了也不后悔!”蓋勛雖在地方上作官,但有軍國密事,靈帝常常下手詔問他。屢加賞賜,很受皇帝親近信任。靈帝逝世,董卓廢少帝,殺何太后,自公卿以下百官,對董卓沒有不卑躬屈膝的,只有蓋勛行長揖而已,與之抗禮,在場的人都因此嚇得臉色變白了。當時,河南尹朱俊為董卓報告軍情。董卓斥責朱俊說:“我百戰(zhàn)百勝,一心主事。你不要胡說,將要玷污我的刀了?!鄙w勛說“:從前武丁那樣精明的皇帝,還求別人諫諍,何況像你這樣的人,而想堵塞別人的口嗎?”董卓說“:我這是開玩笑的?!鄙w勛說:“沒有聽說怒罵可以說是開玩笑?!倍坑谑窍蛑炜”硎厩敢狻Iw勛雖然正直剛強,不屈服于董卓,但實際上被董卓厭惡,在朝不得志,脊背發(fā)毒瘡而死。年五十一歲。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元載,鳳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自幼嗜學,好屬文,性敏惠,博覽子史。肅宗即位急于軍務諸道廉使隨才擢用入為度支郎中載智性敏悟善奏對肅宗嘉之委以國計俾充使江淮都領(lǐng)漕挽之任尋加御史中丞。載與幸臣李輔國善,輔國乃以載兼京兆尹。載意屬國柄,詣輔國懇辭京尹,輔國識其意,然之。代宗即位,輔國勢愈重,稱載于上前。載能伺上意,頗承恩遇,遷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集賢殿大學士,修國史。輔國死,載復結(jié)內(nèi)侍董秀,多與之金帛,潛通密旨。以是上有所屬,載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內(nèi)侍魚朝恩負恃權(quán)寵,不與載協(xié),載常憚之。乙酉年冬,乘間密奏朝恩專權(quán)不軌,請除之。明年三月,朝恩伏法。載謂己有除惡之功,是非前賢,以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城中開南北二甲第,室宇宏麗,冠絕當時。婢仆曳羅綺一百余人,恣為不法,侈僭無度。代宗盡察其跡,以載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載嘗獨見,上誡之,不悛。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載丑跡聞,載知之,奏于上前,少良等數(shù)人悉斃于公府。由是道路以目,不敢議載之短。代宗審其所由,凡累年,載長惡不悛,眾怒上聞。辯罪問端,伏罪。載長子伯和、次子仲武、次子季能并載妻王氏賜死。載在相位多年,權(quán)傾四海,外方珍異,皆集其門,資貨不可勝計,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輕浮之士,奔其門者,如恐不及。名姝異樂,禁中無者有之。兄弟各貯妓妾于室,倡優(yōu)猥褻之戲,略無愧恥。及得罪,行路無嗟惜者。

(選自《舊唐書》一一八卷,有刪節(jié))4.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肅宗即位急/于軍務諸道/廉使隨才擢用/入為度支郎中/載智性敏悟/善奏對肅宗/嘉之委以國計/俾充使江淮/都領(lǐng)漕挽之任/尋加御史中丞B.肅宗即位/急于軍務/諸道廉使隨才擢用/入為度支郎中/載智性敏悟/善奏對/肅宗嘉之/委以國計/俾充使江淮/都領(lǐng)漕挽之任/尋加御史中丞C.肅宗即位/急于軍務/諸道廉使隨才/擢用入為度支郎中/載智性敏悟善奏對/肅宗嘉之/委以國計/俾充使江淮/都領(lǐng)漕挽之任/尋加御史中丞D.肅宗即位急/于軍務諸道/廉使隨才擢用/入為度支郎中/載智性敏悟善奏對/肅宗嘉之/委以國計/俾充使江淮/都領(lǐng)漕挽之任/尋加御史中丞5.下列對文中的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古代圖書分為“經(jīng)史子集”四部,其中子部收錄諸子百家著作和類書,如《老子》《莊子》;史部收錄史書,包括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等,如《史記》《資治通鑒》。B.三省六部制是西漢以后長期發(fā)展形成的,正式確立于隋朝,唐朝進一步完善。至唐代,其中的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C.干支紀年法是我國古代傳統(tǒng)的紀年方式。干支紀年始于漢代,古人創(chuàng)設(sh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依次兩兩相配用于紀時,一百二為一循環(huán)。如甲午、戊戌、乙亥等。D.在古代,往往以伯(孟)、仲、叔、季來表示兄弟之間的排行順序,伯(孟)為老大,仲為老二,叔為老三,季排行最小。若某家只有兄弟三人,則以伯(孟)、仲、季來排行。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元載自幼十分聰慧,在官場上極善逢迎。在代宗即位后,由于好友李輔國的舉薦,加之他自身善于揣摩上意,元載官職一路升遷,仕途頗為順利。B.元載勾結(jié)內(nèi)臣,同時鏟除異己。由于與董秀結(jié)交,元載能夠提前了解皇帝的心思,也由此深得皇帝的信任,最后除掉了不與自己合作的魚朝恩。D.元載恃寵妄為,絲毫不知悔改。在魚朝恩伏法后,元載更加驕奢淫逸,不但大興土木為自己建造住所,而且即便皇帝訓誡提醒,也毫不收斂。D.元載雖權(quán)傾一時,終歸禍及妻小。元載被處死后,他的妻子兒女也被賜死。得勢時,輕浮之士咸集其門,財富不可勝記,失勢后,卻無人為他嘆惋。7.把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載謂己有除惡之功,是非前賢,以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2)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載丑跡聞,載知之,奏于上前,少良等數(shù)人悉斃于公府。參考答案:4.B5.C6.A7.(1)元載以為自己有清除惡人的功績,貶低前賢,認為文才武略沒有比得上他的。(2)上封人李少良秘密將元載的丑惡行跡奏上朝廷,元載知道后,面奏代宗,將李少良等數(shù)人全都在朝廷打死。4.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給文言文語段斷句,需要在通讀文意的基礎(chǔ)上,對不能斷開的字詞要研究前后語句的含義及聯(lián)系,看看斷在哪里語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聯(lián)系往往都有標志可尋,只要抓住了這些標志,就可以輕松斷句,同時,需要掌握語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這句話的意思是:肅宗即位后,急于處置軍務,(命令)各道觀察使根據(jù)才能提拔任用屬官。后入朝任度支郎中。元載智慧聰明有悟性,善于奏事對答。肅宗嘉許他,把有關(guān)國計民生的事務委任他辦理,讓他充任使節(jié)赴江淮,總領(lǐng)水運和陸運職務,不久加官御史中丞。考點: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5.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化常識的識記能力。答題時,應根據(jù)平時課內(nèi)對文化常識的知識積累與不斷復習,結(jié)合著具體語境分析,要仔細分辨選項,然后做出判斷。C項,十天干、十二地支;六十為一循環(huán)??键c: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6.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把握文章要點,篩選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nèi)容。此題的做法如下,先瀏覽選項,確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體將選項與文中原句進行比較以發(fā)現(xiàn)問題。此類題目的誤區(qū)有:事件張冠李戴、時間地點遷移、曲解實虛詞等。A項,“仕途頗為順利”有誤??键c: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7.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翻譯語句要準確翻譯關(guān)鍵詞語,如(1)句中,關(guān)鍵詞“若”譯為“比得上”、“謂”譯為“認為”、“是非”譯為“貶低”。(2)句中關(guān)鍵詞“聞”譯為“上報朝廷或使皇帝知道”、“悉”譯為“全”、“斃”譯為“被打死”。翻譯時,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键c: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參考譯文】

元載是鳳翔岐山人,家境本來寒微。元載自幼嗜好學習,喜歡寫文章,性情敏捷聰慧,博覽子部、史部書籍。肅宗即位后,急于處置軍務,(命令)各道觀察使根據(jù)才能提拔任用屬官。后入朝任度支郎中。元載智慧聰明有悟性,善于奏事對答。肅宗嘉許他,把有關(guān)國計民生的事務委任他辦理,讓他充任使節(jié)赴江淮,總領(lǐng)水運和陸運職務,不久加官御史中丞。元載與幸臣李輔國親善。于是李輔國讓元載兼京兆尹。元載意在宰相,面見李輔國懇切要辭去京兆尹。李輔國看出他的意愿,同意了。代宗即位,李輔國權(quán)勢更重,在皇上面前稱贊元載。元載能夠探察皇上意圖,因此很受恩寵,升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集賢殿大學士,修國史。李輔國死,元載又交結(jié)內(nèi)侍董秀,多給他金帛,讓暗自傳達密旨。因此皇上有所關(guān)注,元載必先知道。順承意愿、探究微義,言談中必定暗合,代宗因此更信任他。

內(nèi)侍魚朝恩依仗權(quán)勢、自負恩寵,不與元載合作。元載常常怕他。乙酉年冬,元載趁機密奏魚朝恩專權(quán),行為不軌,請將他除掉。第二年三月,魚朝恩伏法。元載認為自己有清除惡人的功績;褒貶前賢,認為文才武略沒有比得上他的。在城中建成南北二所豪華宅第,室宇恢宏壯麗,為當時第一。穿绔羅的婢女奴仆有一百余人,恣意放縱,犯法妄為;奢侈僭越,沒有限度。代宗詳盡地察覺到他們的行跡,但因為元載被任用多年,想(不殺他)使君臣的名分得以保全,于是在元載單獨晉見時,代宗勸誡他,但他并不悔改。上封人李少良秘密將元載的丑惡行跡奏上朝廷,元載知道后,面奏代宗,將李少良等數(shù)人全都在朝廷打死。于是道路行人以目示意,無人敢議論元載的劣跡。代宗明察元載的所作所為,已經(jīng)數(shù)年,但元載惡行長遠不加悔改,致使眾人的憤怒日有所聞。辨明罪行追問事端,元載伏罪。其長子伯和、次子伯武、次子季能和他妻子王氏都被賜死。

元載處在宰相職位多年,權(quán)傾四海。域外珍寶異物,都匯集在他的門內(nèi),資財不可勝數(shù),因此元伯和、元仲武等人得以任意妄為。奔向他門下的輕浮士人,唯恐奔走不及。名妓美女奇異音樂,宮中沒有的他有。兄弟各自在家中蓄養(yǎng)妓妾;倡優(yōu)表演的猥褻游戲,一點不覺羞愧可恥。到元載獲罪,路人沒有嗟嘆惋惜的。6.古詩文閱讀(共38分)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進士,授國史院編修官,改經(jīng)正監(jiān)經(jīng)歷?;礀|、西盜起,朝廷方用兵,普以將略稱,同僉樞密院事董鑰嘗薦其材,會丞相脫脫討徐州,以普從行。徐平錄功,遷兵部主事,尋升樞密院都事,從樞密院官守淮安。時張士誠據(jù)高郵,普詣丞相,面陳破賊之策,且曰:“高郵負重湖之險,地皆沮洳,騎兵卒莫能前,與普步兵三萬,保取之。高郵既平,則濠、泗易破,普請先驅(qū),為天下忠義倡?!必┫鄩阎鼨?quán)山東義兵萬戶府事,招民義萬人以行。而汝中柏者方用事,陰沮之,減其軍半。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聽淮南行省節(jié)制。普行次范水寨,日未夕,普令軍中具食,夜漏三刻,下令銜枚趨寶應,其營中更鼓如平時。抵縣,即登城,樹幟城上,賊大驚潰,因撫安其民。由是諸將疾普功。水陸進兵,乘勝拔十余寨,斬賊數(shù)百。將抵高郵城,分兵三隊:一趨城東,備水戰(zhàn);一為奪兵,虞后;一普自將,攻北門。遇賊與戰(zhàn),賊不能支,遁入城。普先士卒躡之縱火燒關(guān)門賊懼謀棄城走而援軍望之按不進且忌普成功總兵者遣蒙古軍千騎突出普軍前欲收先入之功。而賊以死捍,蒙古軍恇怯,即馳回,普止之不可,遂為賊所蹂踐,率墜水中。

普軍亂,賊乘之。普勒余兵,血戰(zhàn)良久,仗劍大呼曰:“大丈夫當為國死;有不進前者,斬!”奮擊,直入賊陣中,從者僅三十人。至日西,援絕,被創(chuàng)墮馬,復步戰(zhàn)數(shù)合。賊益至,賊指曰:“此必頭目,不可使逸,須生致之?!逼者吃唬骸八蕾\奴,我即石都事,何云頭目!”左脅為賊槍所中,猶手握其槍,斫賊死。賊眾攢槍以刺普,普與從者皆力戰(zhàn),俱死之。

——選自《元史·石普》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3分)A.

高郵負重湖之險

負:憑借B.

普詣丞相,面陳破賊之策

詣:到C.

高郵既平

既:既然

D.

由是諸將疾普功

疾:憎惡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普以將略稱

賊眾攢槍以刺普B.遇賊與戰(zhàn)

普與從者皆力戰(zhàn),俱死之C.為天下忠義倡

遂為賊所蹂踐

D.而汝中柏者方用事

而賊以死捍1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石普有“將略”的一組是

)(3分)①高郵負重湖之險,地皆沮洳,騎兵卒莫能前

②徐平錄功,遷兵部主事③下令銜枚趨寶應,其營中更鼓如平時

④樹幟城上,賊大驚潰

⑤將抵高郵城,分兵三隊

⑥奮擊,直入賊陣中,從者僅三十人A.④⑤⑥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①②④

1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在淮東、淮西盜賊興起之時,有大將謀略的石普得到董鑰的推薦,并且憑借平定高郵的戰(zhàn)功升任兵部主事。

B.張士誠占據(jù)高郵的時候,石普愿作討伐高士誠的先鋒,并向丞相請求給予步兵三萬用以破敵,丞相很賞識他。

C.石普以突襲的方式很快攻下寶應,可是在攻打高郵的時候,卻因為援兵不作為,致使石普功虧一簣。

D.在軍隊大亂之際,石普沒有退縮,仍舊血戰(zhàn)到底,在只有三十個士兵跟隨和援兵斷絕的情形下,英勇戰(zhàn)死。14.下列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普先士卒躡之/縱火燒關(guān)門賊/懼謀棄城走/而援軍望之/按不進/且忌普成功/總兵者遣蒙古軍千騎/突出普軍前/欲收先入之功。B.普先士卒躡之/縱火燒關(guān)門/賊懼/謀棄城/走而援軍望之/按不進/且忌普成功/總兵者遣蒙古軍千騎/突出普軍前/欲收先入之功。C.普先士卒躡之/縱火燒關(guān)門/賊懼/謀棄城走/而援軍望之/按不進/且忌普成功/總兵者遣蒙古軍千騎/突出普軍前/欲收先入之功。D.普先士卒躡之/縱火燒關(guān)門/賊懼/謀棄城走/而援軍望之/按不進/且忌普成功總兵者/遣蒙古軍千騎/突出普軍前/欲收先入之功。15.翻譯。(9分)

(1)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聽淮南行省節(jié)制。(5分)(2)死賊奴,我即石都事,何云頭目!

(4分)參考答案:10.A

(B拜見;C已經(jīng),……之后;D嫉妒)11.D(A介詞,憑借/連詞,來;B介詞,跟/連詞,和;C介詞,替/介詞,表被動;D項,連詞,表轉(zhuǎn)折)12.C(②寫的是石普因功受賞;④寫的是取得勝利的結(jié)果,并不是將略;⑥寫的是他的勇敢。)13.A(不是“高郵”,是“徐州”)14.C15.(1)一開始命令石普遇事斟酌情況(或:依據(jù)方便合適的情況)自行決定,等到出發(fā)了,又命令他聽從淮南行省節(jié)制。

(采分點:大意,便宜,行,聽)

(2)該死的賊奴,我就是石都事,說什么頭目?。ú煞贮c:大意,即,何云)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白居易是一位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調(diào)離九江不久,就有人在潯陽建亭紀念。白居易祠中有這樣一幅對聯(lián):楓葉四弦秋,根觸天涯遷嫡恨;潯陽千尺水,勾留江上別離情。上聯(lián)是《琵琶行》詩意的濃縮,下聯(lián)寫白居易離開九江時,九江人民對白居易的深情厚意。請你也擬寫一副對聯(lián),把你對《琵琶行》的理解和感悟表達出來。參考答案:參考示例:潯陽江上琵琶語;海角天涯淪落人。大弦嘈嘈,訴說天下悲憤事;小弦切切,傾吐四海哀傷情。8.材料概括分析題(15分)近年來,隨著網(wǎng)絡(luò)書店的迅猛發(fā)展及電子閱讀的日漸普及,很多實體書店都難逃關(guān)張歇業(yè)的命運,令很多對書店有濃厚情結(jié)的人們不禁哀嘆:難道實體書店有一天終會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成為歷史?面對實體書店日漸萎縮、舉步維艱的生存現(xiàn)狀,業(yè)內(nèi)、媒體以及廣大民眾頻頻發(fā)出“挽救實體書店”的呼聲。人們應該明確實體書店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書店,不僅僅是賣書的場所,還是城市文化的象征和重要組成部分。實體書店所擁有的獨特文化氛圍,是網(wǎng)上購書和電子閱讀無法比擬的。如果實體書店想要生存下去,不應僅僅把圖書作為產(chǎn)品,同樣需要把環(huán)境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