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與腧穴》課件-足太陰脾經_第1頁
《經絡與腧穴》課件-足太陰脾經_第2頁
《經絡與腧穴》課件-足太陰脾經_第3頁
《經絡與腧穴》課件-足太陰脾經_第4頁
《經絡與腧穴》課件-足太陰脾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經絡與腧穴足太陰脾經概述引入脾位于中焦,在左膈之下脾在五行中屬土,脾與胃相表里。開竅于口,其華在唇,主肌肉、四肢,其液為涎,其志為思。脾的生理連屬:引入脾在五行中屬土,脾與胃相表里。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運化:指脾具有把水谷化為精微,并轉輸至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的作用。脾主運化包括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液兩個方面。01.主升清:1.脾能升清,則水谷精微能夠正常吸收和輸布。2.脾氣升舉有力,內臟保持位置相對恒定。02.引入脾在五行中屬土,脾與胃相表里。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統(tǒng)血是通過氣的攝血來實現的。脾氣充盛,不僅使氣血生化有源,且能約束血液使之行于脈管之內。03.

中醫(yī)學常把脾胃同稱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脾胃稱為“倉廩之官”之稱。引入脾在五行中屬土,脾與胃相表里。

中醫(yī)學中的脾已經不是簡單的解剖形態(tài)學方面的脾,而是對消化系統(tǒng)的總的概括。01足太陰脾經經脈循行02足太陰脾經經脈病候03足太陰脾經經主治概要經脈循行01PART脾足太陰之脈,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后,上內踝前廉,上踹內,循脛骨后,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靈樞·經脈》原文:一、經脈循行第1跖骨基底部音“揣”,小腿肚,腓長肌部兼指食管舌根部一、經脈循行語譯起于足大趾末端(隱白),沿著大趾內側赤白肉際,經過大趾本節(jié)后的第一跖趾關節(jié)后面,上行至內踝前面,再上腿肚,沿著脛骨后面,交出足厥陰經的前面,經膝股部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屬于脾臟,聯絡胃,通過橫膈上行,挾咽部兩旁,連系舌根,分散于舌下;

胃部支脈:向上通過橫膈,流注于心中,與手少陰心經相接。一、經脈循行體表經脈走向:從足走腹胸。內踝上8寸以下,行于下肢內側中間,內踝上8寸以上,行于下肢內側前緣。在腹部旁開6寸,胸部旁開4寸。聯系臟腑器官臟腑銜接經脈:上接于足陽明胃經,下傳手少陰心經器官脾胃心臟舌咽臟腑當值,氣血流注時辰:巳時(9點到11點)經脈病候02PART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后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體不能動搖,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閉,黃疸,不能臥,強立,股膝內腫厥,足大指不用?!捌⒅蠼j......實則身盡痛,虛則百節(jié)皆縱。二、經脈病候《靈樞.經脈》原文后指的是大便。氣,就是指矢氣;得后與氣,指排出了大便或矢氣感到病情松解溏:是指大便稀?。火褐父共繒r聚時散的痞塊。泄:指水泄。指小便不通等癥勉強站立本經發(fā)生異常變化則表現為下列病癥:出現舌根強直,食則嘔吐,胃脘疼痛,并腹部脹滿,時時噯氣等癥狀;在排出大便或矢氣后,就會感到脘腹輕快,就好像病已祛除了一樣。此外,還會出現全身上下均感沉重等病象。二、經脈病候語譯本經的腧穴主治脾臟所發(fā)生的疾?。荷喔弁?,身體不能活動,食物不能下咽,心中煩躁,心下牽引作痛,大便溏薄,痢疾,水閉于內以致小便不通,面目皮膚發(fā)黃之黃疸,不能安靜睡臥等不適。這類病人勉強站立時,往往都會出現股膝內側經脈所過之處腫脹而厥冷的病象。此外,還有足大趾不能活動等癥狀。脾大絡病證:實證,渾身酸痛;虛證,百節(jié)松弛軟弱。二、經脈病候語譯主治概要03PART三、主治概要1.脾胃?。菏秤徽?、胃痛、嘔吐、水腫、腹脹、腹痛、便秘、瀉泄等。2.婦科?。涸陆洸徽{、崩漏等。3.前陰病:陰挺、不孕、遺精、陽痿等。4.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下肢痿痹、胸脅痛等。課堂小結01足太陰脾經脈循行02足太陰脾經脈病候03足太陰脾經主治概要脾胃病婦科病前陰病經脈循行部位病證重點掌握重點掌握課后練習01.請敘述足太陰脾經的經脈循行。02.足太陰脾經主治哪些病癥?經絡與腧穴足太陰脾經重點腧穴本經腧穴本經1名2穴,左右各21個穴位。首穴隱白,末穴大包:隱白、大都、太白、公孫、商丘、三陰交、漏谷、地機、陰陵泉、血海、箕門、沖門、府舍、腹結、大橫、腹哀、食竇、天溪、胸鄉(xiāng)、周榮、大包。主治概要1.脾胃?。菏秤徽?、胃痛、嘔吐、水腫、腹脹、腹痛、便秘、瀉泄等。2、婦科?。涸陆洸徽{、崩漏等。3、前陰?。宏幫Α⒉辉?、遺精、陽痿等。4、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下肢痿痹、胸脅痛。01隱白03公孫05陰陵泉06血海02太白04三陰交定位主治操作臨床應用隱白01PART足大拇趾內側,趾甲角旁約0.1寸。一、隱白—井穴定位作用:健脾安神,調經統(tǒng)血主治1.便血,腹?jié)M,暴泄;2.血尿,月經過多,崩漏;3.癲狂,多夢,昏厥,驚風。配伍應用本穴常用于脾不統(tǒng)血所致的崩漏、便血、血尿,尤其是崩漏,重灸本穴效果更佳,常配大敦。配三陰交、關元、血海、天樞,治月經過多、月經不調;

配脾俞、胃俞、足三里、天樞,治腹脹、腹瀉;刺灸法:淺刺0.1寸;可灸。一、隱白—井穴太白02PART1.胃痛,腹脹,腸鳴,泄瀉,便秘,痔漏;

2.腳氣,體重節(jié)痛。(一)定位二、太白—腧穴、原穴第一跖骨小頭后緣,赤白肉際處。(二)主治二、太白—腧穴、原穴配伍應用:本穴是治療脾胃病的常用穴。配太沖、三陰交、足三里、天樞、中脘、內關治腹脹、腹痛配豐隆治身重倦怠、面黃舌強而痛、善饑而不欲食配天樞、足三里、大腸俞治痢疾、泄瀉、便秘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公孫03PART作用:健脾化濕,和胃行氣。1.胃痛,嘔吐,飲食不化,腹脹腸鳴,腹痛,水腫,泄瀉,痢疾;2.心煩失眠,發(fā)狂,嗜臥腳氣。(一)定位三、公孫—絡穴、八脈交會穴—通于沖脈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緣,赤白肉際處。(二)主治(三)配伍應用三、公孫—絡穴、八脈交會穴—通于沖脈本穴為治療胃痛、腹脹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常用效穴。主治心、胸、胃部疾病配內關治足趾麻痛配束骨、八風對消化性潰瘍病人進行X線胃腸檢查時,觀察到針刺內關、足三里對胃蠕動多有增強作用,尤以足三里為明顯,而針刺公孫、內關、梁丘等穴有抑制胃酸的分泌作用。治療食滯中脘所致的胃病、嘔吐。配中脘、足三里、梁門治胸脅痛配支溝、章門、陽陵泉刺灸法:直刺0.6~1.2寸;可灸。三陰交04PART定位: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面后緣。四、三陰交

1.腸鳴,腹脹,食不化,泄瀉等脾胃虛弱諸證;

2.月經不調,帶下,陰挺,不孕,滯產,遺精,陽痿,遺尿,疝氣等泌尿生殖系統(tǒng)病證3.下肢痿痹,腳氣;4.心悸,失眠,高血壓。5.陰虛諸證主治作用:健脾化濕,疏肝補腎配天樞、合谷,治急性腸炎;配照海、氣海、關元、支溝,治月經不調、痛經;配歸來、太沖,治疝氣;配腎俞、膀胱俞、關元,治遺尿、癃閉、陽痿;配伍應用四、三陰交本穴是治療生殖、泌尿、失眠及下肢疾患的常用穴。刺灸法:直刺1~1.5寸,孕婦禁針;可灸。配中脘、內關、足三里,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陰陵泉05PART取法:沿小腿內側后緣由下往上推,至脛骨向內上彎曲之處后下方凹陷處。作用:健脾化濕,利尿消腫。(一)定位五、陰陵泉—合穴脛骨內側髁下緣凹陷處。主治1.腹脹,泄瀉,黃疸2.水腫,淋證,癃閉,遺尿,遺精3.膝痛。腹瀉配脾俞。水腫配水分?!栋侔Y賦》配伍應用五、陰陵泉—合穴本穴是治療水腫、泄瀉、痢疾、黃疸、小便不利或失禁的常用穴。刺灸法:直刺1~2寸;可灸。膝痛配足三里、血海、梁丘。癃閉、腹水配水分、中極、足三里、三陰交。黃疸配三陰交、日月、至陽、膽俞、陽綱。血海06PART六、血海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隆起處。取法:屈膝,醫(yī)生以左手掌心置于患者右側髕骨上緣,食指至小指向上伸直,拇指與食指呈45°角,拇指尖為穴。定位1.月經不調,崩漏,痛經,閉經等婦科疾病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