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浙江省高一年級上冊期中聯考歷史檢測試題_第1頁
2024-2025學年浙江省高一年級上冊期中聯考歷史檢測試題_第2頁
2024-2025學年浙江省高一年級上冊期中聯考歷史檢測試題_第3頁
2024-2025學年浙江省高一年級上冊期中聯考歷史檢測試題_第4頁
2024-2025學年浙江省高一年級上冊期中聯考歷史檢測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浙江省高一上學期期中聯考歷史檢測試題

考生須知:

1.本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2.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qū)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并填涂相應數字。

3.所必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紙。

選擇題部分

一、選擇題I(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

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紅山文化發(fā)源于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一帶,起始于距今約五千年前的農業(yè)文明,階級

分化明顯,是華夏文明較早的文化痕跡之一、也是中華文明“五千多年脈路”的直接證據。

下述文化與紅山文化屬于同時期的是()

A.河姆渡文化B.良渚文化C.二里頭文化D.大汶口文

2.《左傳》記載:“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

皆舉親也。”關于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說法正確的是()

A.該制度出現在商朝的政治體制中B.該制度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C.該制度削弱了周天子對地方的控制D.該制度與宗法制相互補充

3.如圖是某一歷史時期中國經濟領域出現的新現象,在該現象影響下,中國社會發(fā)生了巨大

變革。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國家的初始形態(tài)出現B.世襲制產生C.青銅文化燦爛D.階級關系

出現變化

4.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墨、道、法等學派思想家為宣傳學說紛紛聚徒講學,企圖以自己的學說

統(tǒng)一天下。據此可知,此時思想文化領域的主要變化是()

A.文化繁榮B.私學衰微C.國家統(tǒng)一D.民族融合

5.公元前221年作為一個重要歷史坐標,聚焦了中華文明演進史上的關鍵節(jié)點。此節(jié)點為(

A.商鞅變法圖強B.秦統(tǒng)一六國C.儒學立為正統(tǒng)D.曹丕稱帝

建魏

6.如圖是中國古代某一時期行政制度的結構圖,這一制度設計意在()

A.實現分權制衡B.降低行政效率C.杜絕決策失誤D.防止地方

割據

7.概念學習法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一位同學在筆記本中梳理并解讀了以下概念:推恩令、

中朝、刺史、鑄幣權、鹽鐵官營、尊崇儒術。據此推斷,該同學學習的內容可能是()

A.中央集權B.春秋爭霸C.華夏認同D.變法改革

8.關于某一時期,史書中諸如“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亂江左(指江南)者十

六七”的記載頗多。這一時期,既有居住在邊地的少數民族向中原流徙,也有中原地區(qū)的漢

族人口大量外遷。材料所述的歷史時期是()

A.春秋戰(zhàn)國B.魏晉南北朝C.隋唐D.五代十國

9.《唐摭言》:“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其推重謂之'白衣公卿',又曰

“一品白衫'。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其有老死于文場者,亦所無恨。

”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A.唐太宗時始建進士科B.進士考錄易引發(fā)黨爭

C.進士科深受學子推崇D.一舉中進士并非難事

10.歐陽修《歸田錄》有載:宋時為加強中央集權,設置了“嘗與知州爭權”、“與長吏同簽

文書者”。這一官職在下述北宋的行政結構示意圖中位于()

A.①B.②C.③D.@

11.有學者提出,“持續(xù)約四個世紀的“燕云十六州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晚唐、五代、

北宋、遼、金諸政權時期政治格局的發(fā)展。”北宋曾兩次向契丹政權發(fā)起奪回燕云的北伐,均

告失敗,進而加重了自身的財政危機。下述協議內容,與之直接相關的是()

A.宋每年給西夏錢物,稱“歲賜”B.宋每年給遼一筆錢物,稱“歲幣”

C.宋每年向金繳納錢物,稱“歲貢”D.宋金在東起淮水、西至大散關一線

劃界

12.元朝不僅版圖遼闊,且對邊疆實施了長時間和比較穩(wěn)定的統(tǒng)治?!罢茋鼊?,統(tǒng)郡縣,鎮(zhèn)

邊鄙,與都省為表里”的地方行政設置,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上述制度指的是()

A郡縣制B.行省制C.內閣制D,三公九卿

13.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仿宋制,置華蓋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而此時的大學士僅

“侍左右,備顧問而已這說明,明朝內閣的性質為()

A.決策機構B.監(jiān)察機構C.秘書機構D.文教機構

14.雍正元年(1723年),川陜總督年羹堯在奏折中寫道:“臣等請嗣后凡有緊要事情,先具

奏稿密呈睿覽……既經圣慮,自有乾斷……而軍務大事可避免錯誤矣?!睋丝芍嗾壑贫?/p>

()

①有利于進一步加強君主專制②利于緊急機密之事的高效處置

③僅是為邊疆的軍務需要而設④利于皇帝更加直接地獲取信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5.明清時期,中國農耕文明發(fā)展到一個高峰,并分離出一些迥異于傳統(tǒng)經濟模式的新變異,

這些變異帶有向近代社會演進的趨向。此時的趨向主要表現為()

A.發(fā)展出面向大眾的基層市場B.形成實力雄厚的商人群體

C.美洲等地的白銀大量流入D.出現自由雇傭勞動關系

二、選擇題n(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

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6.“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

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

無不治材料反映的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張()

A.孔子B.老子C.荀子D,墨子

17.“賦役之法:每丁歲入租粟二石。調則隨鄉(xiāng)土所產,綾絹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輸綾絹

者,兼調綿三兩;輸布者,麻三斤。凡丁,歲役二旬。若不役,則收其傭,每日三尺?!辈牧?/p>

描述之賦役制度的基礎是()

A.均田制B.租調制C.兩稅法D,三省制

18.在編撰遼、夏、金三國史書時,“先是諸儒議論三國正統(tǒng),久不決。至是脫脫獨斷日:

“三國各與正統(tǒng),各系其年號',議者遂息。"丞相脫脫能夠說服諸儒的主要原因是()

A.各少數民族政權在國家治理的政策上無任何差異

B.蒙古統(tǒng)治者始終奉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政策

C.儒學士大夫們在元朝的政治統(tǒng)治中沒有話語權

D.各政權都為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19.如表是某小組在進行項目化學習時搜集的史料集合,其學習主題最有可能是

項目主題:

史料出處

宋代擇偶不像以前那樣重門閥,而看重金榜題名之人;比較計較婚姻關系的物

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

質財富,富商娶宗室女的現象司空見慣。

宋朝的商品經濟非常繁榮。新興經濟作物如茶葉、甘蔗之類絕大部分進入市場。

張帆《中國古代簡史》

市場形成城市、鎮(zhèn)市、草市三級金字塔型結構。

宋儒既講“禮”,又講“理”,主要講“理二中國由唐代的“詩性王國”進入到劉夢溪《為生民立命:“橫

宋代的“理性王國”。渠四句教”的文化理想》

A.宋代工商業(yè)經濟之繁榮B.宋代儒學的新發(fā)展

C.宋代經濟社會與文化變遷D.宋代思想觀念的變化

20.關于清初是否需要修繕北部長城的問題,康熙帝談到:“秦筑長城以來,漢、唐、宋亦

常修理,其時豈無邊患?”為此,清朝在蒙古族地區(qū)采取不同于前代的統(tǒng)治舉措是()

A.設盟、旗兩級單位,任命蒙古王公為盟長、旗長

B.設立伊犁將軍,總攬蒙古地區(qū)的軍政事務

C.政府冊封佛教領袖“達賴”、“班禪”

D.改土歸流,任命有任期、可調動的流官治理

21.學者趙鼎新在《儒法國家》一書中提出:當下的社會科學研究可找到三種典型的敘述策

略:第一種是以邏輯結構為基礎的“社會學家”;第二種是以時間和事件為基礎的“歷史學家”

;第三種是旨在理解某種社會行動意義所在的“人類學家”,三者各有長短。由此可見,更加

科學的社會科學研究路徑應該()

A.僅著眼于宏觀的大歷史、大概念,勾勒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整體脈絡

B.專注于研究微小的歷史事件,在情境化敘事中真實還原史事過程

C.在長時段歷史圖景中聚焦史事、梳理結構,解釋歷史演進的內在邏輯

D.搭建史事的時空框架,必須在差異性的歷史現象中找到趨同性的規(guī)律

非選擇題部分

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2題18分,第23題6分,第24題28分,共52

分)

22.有唐一朝,民族融合與友好開放久謂佳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唐朝政府與邊疆地區(qū)的()、回紇、()、南詔、渤海等地方政權都保持著良好

關系,唐蕃之間不僅和親,還數次會盟,唐朝封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封大祚榮為渤??ね?。

唐朝的邊疆管理機構主要是大都護府、都督府、羈縻州,都督府都督、羈縻州刺史由各民族

首領擔任,由大都護府直接管轄,上統(tǒng)于中央政府。

——摘編自馬大正《中國古代的邊疆政策與邊疆治理》

材料二在中國歷史上,唐朝是一個少有的既善于繼承,又能夠兼收并蓄的朝代。人們

注意到唐朝因多種文化匯聚而導致的文化昌盛情況,認為唐朝之所以朝氣蓬勃、富有生機,

一是因為唐朝的社會和文化能條貫、折中此前數百年的遺產,二是因為唐朝能兼容并包地攝

取其他民族甚至外來的各種文化營養(yǎng)。通過西域傳來的印度、中亞、西亞文明和通過南海傳

來的南亞文明,它們對唐朝的影響則主要表現在信仰、藝術、實用器物等方面。

——摘編自王小甫《邊塞內外》

(1)閱讀材料一、完成括號中的內容填寫。結合所學,闡述唐朝處理與西北少數民族關系所

帶來的積極影響。

(2)根據材料二、概括“唐朝之所以朝氣蓬勃、富有生機”的原因。結合相關史實說明唐朝

中外文化的開放互鑒。

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明清之際,以黃宗羲為代表的思想家開創(chuàng)了“新民本”思想的體系。傳統(tǒng)民本主義多是

批判暴君,而黃宗羲從制度上分析批判;在國家治理中,他認為君與臣“名異而實同”,職責

都是為萬民服務;在經濟政策上,黃宗羲認為古圣王的崇本息末,是崇尚禮治而禁絕佛事、

倡優(yōu)等不切民用的末業(yè)。黃宗羲從“天下為公”的責任意識出發(fā),將中國民本思想推向了一

個新的高峰。有學者認為,他的思想若能貫徹下去,結論應為民主共和。

——摘編自焦園慶《黃宗羲民本思想及當代啟示》

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簡要評析黃宗羲的民本思想。

24.歷代學者對于王安石變法及北宋社會之認識不盡相同。史學觀察的不同視角,可窺見不

同維度的歷史真實。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熙寧七年(1074)春,天下久旱。汴京城的安上門監(jiān)(京城看門小吏)鄭

俠繪制《流民圖》,并進言:“竊聞南征北伐者(用兵河涅,對峙西夏),皆以其勝捷之勢、

山川之形,為圖來獻。料無一人以天下之民質妻鬻子……遑遑不給之狀上聞者。臣謹以逐日

所見,繪成一圖……如陛下行臣之言(停止熙寧變法),十日不雨,即乞斬臣宣德門外,以正

欺君之罪。”

——整理自《宋史?鄭俠傳》

材料二“時王荊公安石日益信用,(程穎)先生每進見,必為神宗陳君道以至誠仁愛

為本,未嘗及功利……(變法施行后)興利之臣日進,尚德之風浸衰等十余事?!?/p>

“新政之改,亦是吾黨(保守派)爭之有太過,成就今日之事,涂炭天下,亦須兩分其

罪可也?!?/p>

——摘編自程潁、程頤《二程集》

材料三由于改革派多來自當時已進入貨幣經濟運作的南方社會,將勞役改為納錢,借

貸融資給農民和中小商人,甚至由政府直接參與商業(yè)活動的構想與做法,都是因應這種新經

濟情勢而起。但是南北經濟的發(fā)展并不平均,華北農民與市場關系不深……而且偏重開源的

做法的確幾近為政府斂財,在實際執(zhí)行上又不能完全禁絕官吏舞弊……再加上官僚為求業(yè)績

表現,強迫不想貸款者貸款。遂使得行政技術上的問題,也成了新法擾民的口實。

——陶晉生、黃寬重、劉靜貞編著《宋史》

(1)根據材料一、概述鄭俠繪制《流民圖》的時局背景。結合所學,指出鄭俠獻圖進言的皇

帝。

(2)根據材料二、簡析程穎批評王安石變法的思想依據。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概述

變法的“興利”手段并簡析變法失敗的原因。

(3)與鄭俠的《流民圖》不同的是,此后張擇端所繪的《清明上河圖》展現了北宋汴京城社

會經濟的繁盛圖景。請從《清明上河圖》的圖景出發(fā),結合所學內容,圍繞“北宋經濟社會”,

自擬題目,寫一則歷史小短文。(要求:角度明確,史論結合,持論有據,邏輯清晰,表述成

文)

參考答案

1.【正確答案】B

2.

【正確答案】D

3.

【正確答案】D

4.

【正確答案】A

5.

【正確答案】B

6.

【正確答案】D

7.

【正確答案】A

8.

【正確答案】B

9.

【正確答案】C

10.

【正確答案】C

II.

【正確答案】B

12.

【正確答案】B

13.

【正確答案】C

14.

【正確答案】B

15.

【正確答案】D

二、選擇題n(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

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6.

【正確答案】B

17.

【正確答案】A

18.

【正確答案】D

19.

【正確答案】D

20.

【正確答案】A

21.

【正確答案】C

非選擇題部分

三、非選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