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派高中語文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模擬測試語文試題講評目錄現(xiàn)代文閱讀01古詩文閱讀02語言文字運用03作
文04現(xiàn)代文閱讀Ⅰ蘇派高中語文壹現(xiàn)代文閱讀Ⅰ【試題整體分析】材料一:摘選自盧梭《憐憫是人的天性》》(統(tǒng)編教材選必中第4課第二篇)材料二:摘選自節(jié)選自《孟子·公孫丑上》(統(tǒng)編教材選必上第5課第三篇)材料三:摘選自武云《憐憫之心與理想政治—盧梭“憐憫心”與孟子“惻隱之心”之比較》,《馬克思主義美學》2014.1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3.下列說法中,最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三所論孟子“惻隱之心”的政治意義的一項是(3分)4.盧梭“憐憫之心”和孟子“惻隱之心”有許多相似之處,請結合材料一、二,分點概括。(4分)5.孟子和盧梭關于惻隱(憐憫)情感的政治哲學,對于當下調節(jié)人際關系,構建和諧社會依然可資借鑒。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6分)文
本解
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材料一:
人天生就有一種不愿意看見自己同類受苦的厭惡心理,使他不至于過于為了謀求自己的幸福而損害他人,因而可以在某種情況下克制他的強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產生之前克制他的自愛心。(1A)我認為這是人類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憐憫心是我們這樣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難折磨的人最應具備的稟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類在開始運用頭腦思考以前就有憐憫心了(1A);它是那樣地合乎自然,甚至動物有時候也有明顯的憐憫之心的表現(xiàn)。且不說母獸對幼獸的溫情和在危險時刻不惜犧牲性命保護它們,我們經常看到,就連馬也是不愿意踩著一個活著的生物的身體跑過去的。我們很欣慰地看到《蜜蜂的寓言》的作者已不得不承認人是一個有感情和同情心的生物。他以平淡和細致的筆調描述了一個動人的事例:一個被囚禁的人看見一頭猛獸從一個母親的懷抱里搶走了她的孩子,用尖銳的牙齒咬孩子的肢體,用爪子掏取他還在跳動的內臟。他看到的這件事情雖與他個人無關,但他心中的感受是何等悲傷??;(2A)目睹這種情景,而自己卻不能對暈過去的母親和垂死的孩子一伸援手,他難道不難過嗎?……1A.因為憐憫心往往先于人的自尊心和自愛心產生,所以能克制人們不至于過于為了謀求個人幸福而損害他人。2A.盧梭所舉孩子被猛獸搶走傷害與孟子“孺子入井”的故事,情境構造有相似之處,都強化了讀者對“憐憫心”的想象和體驗。文
本解
讀現(xiàn)代文閱讀Ⅰ
可以肯定的是,憐憫心是一種自然的感情,它能緩和每一個人只知道顧自己的自愛心,從而有助于整個人類的互相保存。它使我們在看見別人受難時毫不猶豫地去幫助他。在自然狀態(tài)下,憐憫心不僅可以代替法律、良風美俗和道德,而且還有這樣一個優(yōu)點:它能讓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對它溫柔的聲音充耳不聞。(1B)它能使每一個身強力壯的野蠻人寧可到別處去尋找食物,也不去搶奪身體柔弱的孩子或老人費了許多辛苦才獲得的東西。在訓導人們方面,它摒棄了“你們愿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這樣一句富于理性和符合公正原則的精辟格言,而采用“在謀求你的利益時,要盡可能不損害他人”這樣一句出自善良天性的格言,盡管這句格言沒有前一句格言完善,但也許更有用處。(2B)總而言之一句話,我們不應當在高深的理論中而應當在這種自然的感情中去尋找人即使沒有受過教育的熏陶也不愿意做惡事的原因。
(摘編自盧梭《憐憫是人的天性》)1B.盧梭認為憐憫心能直接代替法律、良風美俗和道德,這也是即使沒有受過教育熏陶的野蠻人也不愿作惡的原因。2B.盧梭認為“在謀求你的利益時,要盡可能不損害他人”之所以更有用處,是因為其更強調人憐憫的善良天性而非自私自愛。文
本解
讀現(xiàn)代文閱讀Ⅰ
材料二: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2A)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節(jié)選自《孟子·公孫丑上》)2A.盧梭所舉孩子被猛獸搶走傷害與孟子“孺子入井”的故事,情境構造有相似之處,都強化了讀者對“憐憫心”的想象和體驗。文
本解
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材料三:
孟子十分強調惻隱之心的政治意義,甚至從作為人性善端的“不忍人之心”中直接推導出了“不忍人之政”。這可以理解為,他將理想政治建立在惻隱之心這種自然情感之上,在他這里,政治情感與自然情感表現(xiàn)出一種天然的同構性,政治情感是人對自身天然具有的情感的回歸、發(fā)掘和充實。(1C)統(tǒng)治者不斷“反身而誠”,回歸到自己的本心,基于天然地為他人的痛苦感到痛苦的情感,就會不忍心看到百姓受苦,其政令便有一個良善的出發(fā)點。孟子相信,基于不忍人之心這種良善情感和動機的政治具有巨大的感召力,能使施政者和人民結成一個從上至下、同時由下而上基于情感意愿的情感共同體,從而成就理想政治——“王道”。
但是,如果將以上分析視為孟子關于理想政治的全部圖景則是對孟子的過度簡化。在他看來,惻隱之心作為一種基本的道德敏感性,確實是面向所有可能的對象的,但這并不表明人的情感對于所有對象是同等無差的。他以“愛有差等”這一命題作為重要補充,將情感根本上落實于家庭這一具體語境中,從而主張通過對家庭情感的“推恩”來成就理想政治。孟子認為人的道德敏感性應在具體、特殊的家庭關系語境中具體地得到培育和擴充,主張人通過體會對家庭成員的情感感受,從而將心比心,推恩于家庭關系外的人。(2C)他相信,當家庭情感得以良好培育的時候,人的道德敏感性會相應得到發(fā)展,行為也會得到相應的規(guī)范,所謂“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1C.孟子認為政治情感與自然情感兩者本質上是同構的,而后者往往就是前者在不同領域的回歸、擴充與深化。2C.孟子所謂“愛有差等”是指人的情感會由于對象不同而產生差異,將情感由家庭向外擴展“推恩”是實現(xiàn)“王道”的途徑。文
本解
讀現(xiàn)代文閱讀Ⅰ
盧梭政治哲學所彰顯的精神則與儒家的仁政情感主義形成了鮮明對照。雖然在極度強調理性精神的西方政治哲學傳統(tǒng)中,盧梭可被列為為數不多的重視情感的大師之一,這從其關于憐憫心之道德意義的深度挖掘剖析可見一斑;但較諸情感,其政治哲學依然更突出地映射出契約理性精神的烙印。在肯定憐憫心可能具有的道德意義的同時,他反思了包括憐憫心在內的自然情感的不穩(wěn)定性,甚至認為它可能與正義相沖突,因而在他看來情感——至少自然情感——無論如何不足以作為政治制度之根基。(1D)在他看來,通過遵守契約,人們做判斷和行動時訴諸的是理性,而不再是內心本能性的情感沖動,從而正義才得以取代了本能。在這種理想政治中,契約不僅具有非情感所能取代的地位,而且最值得推崇的情感恰是那種基于契約、由契約塑造的情感。在此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他與柏拉圖的遙遠呼應,激情、情感被視為善變、不穩(wěn)定的,惟有理性才是不變、恒定的,“理想國”中正義的根基在于理性。(2D)盧梭的社會契約本質上正是這種理性精神的體現(xiàn)。(摘編自武云《憐憫之心與理想政治—盧梭“憐憫心”與孟子“惻隱之心”之比較》)1D.在盧梭的理想政治中,比起善變、不穩(wěn)定的自然情感,基于契約的理性精神,更適合作為政治制度的根基。2D.在盧梭的理想政治中,比起善變、不穩(wěn)定的自然情感,基于契約的理性精神,更適合作為政治制度的根基。選擇題試題分析【考查目標】
本題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內容【解題思路】
A.“因為憐憫心往往先于人的自尊心和自愛心產生,所以能克制人們不至于過于為了謀求個人幸福而損害他人”說法不當。原文為“人天生就有一種不愿意看見自己同類受苦的厭惡心理,使他不至于過于為了謀求自己的幸福而損害他人,因而可以在某種情況下克制他的強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產生之前克制他的自愛心”,可知“憐憫心往往先于人的自尊心和自愛心產生”錯誤,選項的因果關系也錯誤。B.“盧梭認為憐憫心能直接代替法律、良風美俗和道德”錯誤,非“直接”,且選項缺少原文的“在自然狀態(tài)下”這一條件。C.“而后者往往就是前者在不同領域的回歸、擴充與深化”錯誤,選項中“前者”——政治情感,“后者”——自然情感,而原文“政治情感是人對自身天然具有的情感的回歸、發(fā)掘和充實”,可見“前者”與“后者”應互換位置?!緟⒖即鸢浮?/p>
D現(xiàn)代文閱讀Ⅰ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因為憐憫心往往先于人的自尊心和自愛心產生,所以能克制人們不至于過于為了謀求個人幸福而損害他人。B.盧梭認為憐憫心能直接代替法律、良風美俗和道德,這也是即使沒有受過教育熏陶的野蠻人也不愿作惡的原因。C.孟子認為政治情感與自然情感兩者本質上是同構的,而后者往往就是前者在不同領域的回歸、擴充與深化。D.在盧梭的理想政治中,比起善變、不穩(wěn)定的自然情感,基于契約的理性精神,更適合作為政治制度的根基。選擇題試題分析【考查目標】
本題考查根據文本信息進行推斷【解題思路】
D.“在對情感和理性關系的認識上,盧梭明顯受到柏拉圖的影響,兩人都肯定理性對于正義的價值,而否認了情感的地位”錯誤,原文“在此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他與柏拉圖的遙遠呼應,激情、情感被視為善變、不穩(wěn)定的,惟有理性才是不變、恒定的”,可見盧梭只是與柏拉圖“遙相呼應”,并未談到“盧梭明顯受到柏拉圖的影響”;且盧梭只是認為理性比之情感更穩(wěn)定,而并未“否認了情感的地位”?!緟⒖即鸢浮?/p>
D現(xiàn)代文閱讀Ⅰ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盧梭所舉孩子被猛獸搶走傷害與孟子“孺子入井”的故事,情境構造有相似之處,都強化了讀者對“憐憫心”的想象和體驗。B.盧梭認為“在謀求你的利益時,要盡可能不損害他人”之所以更有用處,是因為其更強調人憐憫的善良天性而非自私自愛。C.孟子所謂“愛有差等”是指人的情感會由于對象不同而產生差異,將情感由家庭向外擴展“推恩”是實現(xiàn)“王道”的途徑。D.在對情感和理性關系的認識上,盧梭明顯受到柏拉圖的影響,兩人都肯定理性對于正義的價值,而否認了情感的地位。選擇題試題分析【考查目標】
本題考查論點與論據的一致性?!窘忸}思路】“惻隱之心”的政治意義:孟子相信,基于不忍人之心這種良善情感和動機的政治具有巨大的感召力,能使施政者和人民結成一個從上至下、同時由下而上基于情感意愿的情感共同體,從而成就理想政治——“王道”。他以“愛有差等”這一命題作為重要補充,將情感根本上落實于家庭這一具體語境中,從而主張通過對家庭情感的“推恩”來成就理想政治。
A.出自《韓非子·有度》,屬于法家思想。意思是“法律不偏袒有權有勢的人,墨線不向彎曲的地方傾斜”?!緟⒖即鸢浮?/p>
A
現(xiàn)代文閱讀Ⅰ3.下列說法中,最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三所論孟子“惻隱之心”的政治意義的一項是(3分)A.法不阿貴,繩不撓曲。(《韓非子》)B.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D.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孟子》)主觀題試題分析【考查目標】
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概括與整合【解題思路】
材料一第一段“人天生就有一種不愿意看見自己同類受苦的厭惡心理”,材料二第一段“孟子認為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可知盧梭的“憐憫之心”與孟子的“惻隱之心”都認為憐憫或惻隱是每個人都具有的。
材料一第三段“憐憫心是一種自然的感情”,材料二第一段“人突然見到孩童將掉入井中,都會心生怵惕惻隱?!笨芍獞z憫或惻隱是人自然而然產生的一種心理。
材料一最后一段“可以肯定的是,憐憫心是一種自然的感情,它能緩和每一個人只知道顧自己的自愛心,從而有助于整個人類的互相保存”,材料二“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可知都是脫離特殊性關系和自利的功利動機。
材料一最后一段“它能緩和每一個人只知道顧自己的自愛心,從而有助于整個人類的互相保存。它使我們在看見別人受難時毫不猶豫地去幫助他”,材料二見到童子入井一事,產生惻隱心??芍颊J為有助于促使人們對那些遭受苦痛的人采取幫助的行動?!緟⒖即鸢浮?/p>
①是每個人都具有的。②是人自然而然產生的一種心理。③都是脫離特殊性關系和自利的功利動機。④都有助于促使人們對那些遭受苦痛的人采取幫助的行動?,F(xiàn)代文閱讀Ⅰ4.盧梭“憐憫之心”和孟子“惻隱之心”有許多相似之處,請結合材料一、二,分點概括。(4分)主觀題試題分析【考查目標】
考查篩選整合文本信息+探究文本啟示。【解題思路】
材料一“人天生就有一種不愿意看見自己同類受苦的厭惡心理,使他不至于過于為了謀求自己的幸福而損害他人,因而可以在某種情況下克制他的強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產生之前克制他的自愛心”“可以肯定的是,憐憫心是一種自然的感情,它能緩和每一個人只知道顧自己的自愛心,從而有助于整個人類的互相保存”可得出:人天生就有憐憫之心,因而不至于為了謀求自己的幸福而損害他人,從而可以和諧人際關系,有助于整個人類的互相保存;
材料三“孟子認為人的道德敏感性應在具體、特殊的家庭關系語境中具體地得到培育和擴充,主張人通過體會對家庭成員的情感感受,從而將心比心,推恩于家庭關系外的人。他相信,當家庭情感得以良好培育的時候,人的道德敏感性會相應得到發(fā)展,行為也會得到相應的規(guī)范”可推知第二點;
材料三“孟子相信,基于不忍人之心這種良善情感和動機的政治具有巨大的感召力,能使施政者和人民結成一個從上至下、同時由下而上基于情感意愿的情感共同體,從而成就理想政治——‘王道’”可得出:如果施政者和人民都能夠將“不忍人之心”推己及人,就可能會結成一個從上至下、同時由下而上基于情感意愿的情感共同體,構建和諧社會?!緟⒖即鸢浮?/p>
①人天生就有憐憫之心,因而不至于為了謀求自己的幸福而損害他人,從而可以和諧人際關系,有助于整個人類的互相保存;②“不忍人之心”可先在家庭中得到培育,繼而應用于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可以很好地和諧人際關系;③如果施政者和人民都能夠將“不忍人之心”推己及人,就可能會結成一個從上至下、同時由下而上基于情感意愿的情感共同體,構建和諧社會。(每點2分,答對三點可得滿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能形成自己的邏輯體系,有層次感,可酌情給分。)
現(xiàn)代文閱讀Ⅰ5.孟子和盧梭關于惻隱(憐憫)情感的政治哲學,對于當下調節(jié)人際關系,構建和諧社會依然可資借鑒。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6分)知識鏈接現(xiàn)代文閱讀Ⅰ“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是《考試說明》中現(xiàn)代文閱讀部分“分析綜合”的第一條要求,層級C。重點考查辨別、篩選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觀點,以及最能表達文章主旨和作者寫作意圖的語句等。所謂“篩選信息”,是從紛繁的語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篩掉次要信息。所謂“整合信息”,是根據試題的要求,對篩選出來的信息源進行分類集中,重新組合。一、答題方法對于篩選與整合信息要特別注意(1)篩選信息要有目標意識。目標意識是指在讀文章時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思路。答題的目標意識就是始終抓住題干,特別是分析選項時,不要忘記題干要求。(2)整合信息,要特別注意以下幾種情況:同一信息:文章往往在表述同一內容時會變換不同的說法,但這些不同說法體現(xiàn)的信息是一樣的;或者命題人在設置選項時故意變換一種說法,其實這種說法和文本中的說法是一個意思。判斷信息是否同一是整合信息的一個難點。遙遠信息:在一篇文章中,解說同一觀點的材料可能不集中在同一段落或相鄰的段落,可能相距較遠;或能支持某觀點的句子、名言、例子相距較遠,這些信息不聚在一起,但解說的是同一觀點。閱讀時要善于尋找遙遠的信息,并把它們拉近,使其聚在一起。尋找遙遠信息是閱讀文章,特別是閱讀論述類文本經常遇到的問題和難點,也是考查篩選、整合信息的重點之一。知識鏈接現(xiàn)代文閱讀Ⅰ
潛在信息:“潛在”或是言在此意在彼,或是有隱含的話,亦即話外之音。如果離開具體的語境,該句就不再是這個意思了。分散信息:有些重要的信息不一定集中在一個段落中,常常分散在文章的各個部分。這些分散的信息組合在一起,恰恰說明某一個問題;或者某幾句組合起來,說明的是一個問題,另幾個句子組合起來,說明的又是另一個問題。
二、設誤的常用六種方法:
1.刪:刪減。刪除句子而改變句意。最常見的是刪減定語、狀語,修飾成分的刪減就意味著語義的改變,有可能是內容的擴大,也有可能是對內容的曲解。2.添:添加定語或狀語,造成對內容的曲解。3.調:調換。調換詞語或句子順序,從而改變句意。4.改:改變說法,或換用別的的詞語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顛倒、主客體顛倒、部分涵蓋全體、整體替代局部、現(xiàn)實代替猜測……5.漏:遺漏??此剖潜A粼脑~句,但結合題干來看只是強調了問題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這種選項有很大迷惑性,須多加留意。6.湊:拼湊。將意義有關或無關的幾個詞語(句子)雜糅湊合而造成錯誤,或者將望文生義的幾個義項強加進去,干擾判斷。
現(xiàn)代文閱讀Ⅱ壹蘇派高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Ⅱ【試題整體分析】《雪地獵狍》節(jié)選自梁曉聲同名作品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8.結合文中三處畫線語句,簡要分析概括魏校長對狍子的認知和情感發(fā)生的變化。(4分)9.故事精彩才能打動人心,優(yōu)秀的作家一定是會講故事的人。這篇小說在故事的講述上有哪些特點?(6分)文
本解
讀現(xiàn)代文閱讀Ⅰ雪地獵狍梁曉聲
當年我是知青,在一師一團,地處最北邊陲。鄂倫春族獵人常經過我們連,冬季上山,春季下山。連里的老職工、老戰(zhàn)士,向鄂倫春族學習,成為出色獵人的不少。(7A)
北大荒的野生動物中,野雉多,狍子也多。所以有“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雉飛到飯鍋里”的夸張說法。
狍天生就是那種反應不夠靈敏的動物,故人們叫它們“傻狍子”。人如覺得別人傻,在當地會這么說:“瞧他吧,傻狍子似的?!?/p>
狍的確傻。可再傻,它見了人還能不跑嗎?當然也跑。但它沒跑出去多遠,就會站住,還會扭頭望望,仿佛在想——我跑個什么勁兒呢,那人不一定打算傷害我吧?往往就在它望著人發(fā)愣之際,獵槍響了……狍真的很傻,很少見那么傻的野生動物。
一輛汽車在公路或山路上開著,而一只狍要過路。車燈照住狍,狍就站在路中央不動了。它似乎想弄明白怎么回事,為什么那么亮的光會照住它?司機一提速,狍被撞死了。
我在北大荒當知青的六年間,每年都聽說汽車撞死狍的事。不但汽車撞死過狍,而且連拖拉機也撞死過狍。當年,團里有一批“東方紅”履帶式拖拉機,即使掛到最高擋的5擋,又能快到哪兒去呢?但架不住傻狍子愣是站在燈光中不跑啊。
狍的樣子其實一點兒都不傻,長得還很秀氣。狍的耳朵比鹿長一些,眼睛比鹿的眼睛還大。公狍也生角,卻不會長到鹿角那么高,也不會分出鹿角那么多的叉兒,一般只分兩個叉兒。狍不會碎步跑,只會奔躍,但絕不會像鹿奔跑得那么快,也不會像鹿躍得那么遠。狍雖是野生動物,但又顯然太缺乏“野外運動”的鍛煉。7A.小說開篇便營造出了濃郁的狩獵氣息,為后文寫我和魏校長的狩獵做了鋪墊,也暗暗點出魏老師出色的槍法。文
本解
讀現(xiàn)代文閱讀Ⅰ
狍,傻在它那一雙大眼睛。
狍的眼中,尤其母狍的眼中,總有那么一種猶猶豫豫、懵懂不知所措的意味。(6A)我這里將狍的眼神比作仿佛到了該論婚嫁的年齡,但仍然缺乏待人接物的經驗,因而每每陷于窘狀的大姑娘的眼神。這樣的大姑娘從前是很有一些的,但現(xiàn)在不多了。狍發(fā)現(xiàn)了人,并不立即逃跑,而是引頸昂頭,凝視著人。也許凝視幾秒鐘,也許凝視半分鐘甚至一分鐘之久。要看它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現(xiàn)了人以及什么樣的人,人在干什么。狍對老人、小孩兒和女人,戒心尤其不足。
我在連隊當小學老師的兩年,小學的校長是轉業(yè)兵,姓魏,待我如親兄弟。他是連隊出色的獵手之一。冬季的一天,我隨他進山打獵。我們在雪地上發(fā)現(xiàn)了兩行狍的蹄印。他俯身仔細看了片刻,很有把握地說,肯定是一大一小。我們循蹤追去,果然看到一大一小兩只狍。體型小些的狍,在我們的追趕下顯得格外靈巧。它分明是想把我們的視線吸引到自己身上。雪深,人追不快,狍也跑不快。看那只大狍跑不動了,我們也終于追到獵槍的射程以內,魏校長的獵槍也舉平瞄準了。那體型小些的狍,便用身體將大狍撞開,然后,它在大狍的身體前跑來跑去,使魏老師的獵槍無法瞄準大狍,連開了三槍也沒擊中。魏校長生氣地說:“我的目標明明不在它身上,可它怎么偏偏想找死呢。”(6B)(8①)
傻狍畢竟斗不過好獵手。終于,它們被我們逼上了山頂,旁邊是懸崖,它們無路可逃了。
在距離它們只有十幾步遠處,魏校長站住了,激動地說:“我本來只想打那只大的,這下,兩只都別想活了?;厝r,我扛大的,你扛小的?!?6B)(8②)6A.狍的眼中“總有那么一種猶猶豫豫、懵懂不知所措的意味”,猶豫、懵懂的眼神讓狍看起來顯得有點傻,而這種傻主要表現(xiàn)為其對人類的戒心不足。6B.狩獵時魏老師開了三槍也沒擊中大狍,是因為他在瞄準時受到了體型小的狍子的干擾,而他也誤認為這是一只未成年的狍子,不想獵殺它。文
本解
讀現(xiàn)代文閱讀Ⅰ
他說罷,舉槍瞄準。狍不像鹿或其他動物,它們被迫到絕處,并不自殺,相反,那時它們或目不轉睛地望著獵人,或凝視槍口,一副從容就義的樣子。那種從容,簡直沒法細說。那時它們的眼神,就像參加奧運會的體操選手,連出差池,遭到淘汰已成定局,厄運如此,只好聽天由命。某些運動員在那種情況下,目光不是也要望向記分牌嗎?那是運動員顯示最后自尊的意識本能。狍凝視槍口的眼神,似乎是要向人證明——它們雖是動物,被人叫作傻狍子,卻可以死得如人一樣有自尊,甚至比人死得還要有自尊。(6C)(7B)(7C)懸崖邊上,兩只狍一前一后,身體貼著身體,體型小些的在前,體型大些的在后。(7C)在前的分明想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子彈,眼神中有一種無悔的義不容辭的意味,似乎還有一種僥幸——或許獵人的槍里只剩一顆子彈呢!它們的腹部都因剛才的奔逃而劇烈起伏。它們的頭都高昂著,眼睛無比鎮(zhèn)定地望著我們。體型小些的狍終于不望我們,將頭轉向大狍,仰望大狍。大狍則俯下頭,用自己的頭親昵地蹭對方的背和頸,接著,兩只狍的臉偎在一起。(6D)(7B)(7C)我心中頓生惻隱,正奇怪魏校長為什么還沒開槍,向他瞥去,卻見他不知何時已將槍放下了。(6C)他說:“它們不是一大一小,而是夫妻啊?!蔽也恢f什么好。他又說:“看,我們以為是小狍的那一只,其實并不算小,它是公的??闯鰜頉]有?那只母的懷孕了,所以顯得大……”我仍不知該怎么表態(tài)。6C.小說通過一次奇特的狩獵經歷的描寫,表達了對動物的憐惜,更揭示了動物生命中的愛和自尊,表達了對弱小者生命的敬意。6D.小說中最重要的形象是公狍。公狍保護母狍、坦然面對死亡的表現(xiàn),讓“我”和“老魏”對自己、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有了新的認知。7B.在刻畫被追趕的狍時,重點描寫公狍,突出其在生命受到威脅時對母狍保護的情形。這樣處理,既繁簡各宜,也重點突出。文
本解
讀現(xiàn)代文閱讀Ⅰ
“我現(xiàn)在終于明白了,鄂倫春人不向懷孕的母獸開槍是有道理的??此鼈兊难劬?,人在這種情況下打死它們,是要遭天譴的呀!”魏校長說著,干脆將槍背在肩上。(8③)
后來,他盤腿坐在雪地上,吸著煙,望著兩只狍。我也盤腿坐下,陪他吸煙,陪他望著那兩只狍。
我和魏校長在山林中追趕了三個多小時,魏校長可以易如反掌地射殺它們,甚至可以來個“串糖葫蘆”,一槍擊倒兩只,但他決定不那樣做了。
那一刻,夕陽橘紅色的余暉漫上山頭,將雪地染得像罩了紅紗,兩只狍在懸崖邊相依相偎(7C),身體緊貼著身體,眷眷情深,根本不理睬我們兩個人的存在。(7D)
(有刪改)7C.小說充分運用了神態(tài)、動作、心理和細節(jié)描寫等手法,將狍子的形象塑造得生動逼真,增強了小說的感染力。7D.夕陽橘紅色的余暉染紅了雪地,懸崖邊兩只狍眷眷相依,盤著腿靜靜坐在雪地上的“我們”……小說最后的描寫渲染出神圣莊嚴的氛圍,有力地烘托了小說主題。選擇題試題分析【考查目標】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題思路】
【參考答案】
D現(xiàn)代文閱讀Ⅱ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狍的眼中“總有那么一種猶猶豫豫、懵懂不知所措的意味”,猶豫、懵懂的眼神讓狍看起來顯得有點傻,而這種傻主要表現(xiàn)為其對人類的戒心不足。B.狩獵時魏老師開了三槍也沒擊中大狍,是因為他在瞄準時受到了體型小的狍子的干擾,而他也誤認為這是一只未成年的狍子,不想獵殺它。C.小說通過一次奇特的狩獵經歷的描寫,表達了對動物的憐惜,更揭示了動物生命中的愛和自尊,表達了對弱小者生命的敬意。D.小說中最重要的形象是公狍。公狍保護母狍、坦然面對死亡的表現(xiàn),讓“我”和“老魏”對自己、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有了新的認知?!白钪匾男蜗笫枪蟆卞e,最重要的形象還有老魏,另外,“對自己、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有了新的認知”也表述不當。長期以來,人們對狍子的認知就是“傻”,而老魏對狍子從窮追到放棄,是因為他對狍子有了新的認知。兩只狍子被追殺時互相掩護救助的表現(xiàn)引發(fā)了魏校長和我的憐憫同情,小說不只是表達了對動物的憐惜,更揭示了動物生命中的愛和自尊,表達了對弱小者生命的敬意。選擇題試題分析【考查目標】
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分析鑒賞的能力【解題思路】
(沒有運用“心理”描寫。在刻畫狍子主要是神態(tài)和動作等細節(jié)描寫)【參考答案】
C現(xiàn)代文閱讀Ⅱ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開篇便營造出了濃郁的狩獵氣息,為后文寫我和魏校長的狩獵做了鋪墊,也暗暗點出魏老師出色的槍法。B.在刻畫被追趕的狍時,重點描寫公狍,突出其在生命受到威脅時對母狍保護的情形。這樣處理,既繁簡各宜,也重點突出。C.小說充分運用了神態(tài)、動作、心理和細節(jié)描寫等手法,將狍子的形象塑造得生動逼真,增強了小說的感染力。D.夕陽橘紅色的余暉染紅了雪地,懸崖邊兩只狍眷眷相依,盤著腿靜靜坐在雪地上的“我們”……小說最后的描寫渲染出神圣莊嚴的氛圍,有力地烘托了小說主題。主觀題試題分析【考查目標】
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人物心理變化的能力?!窘忸}思路】
【參考答案】
當魏校長向母狍開槍時,公狍撞開母狍,在母狍前跑來跑去,魏校長很疑惑,以為它找死,很生氣;當兩只狍子被逼上山頂,無路可逃時,魏校長很激動,決心把兩只一起射殺;當公狍用身體擋住母狍,兩只狍子互相凝視,互相偎依,從容就死時,魏校長放下了獵槍,他被感動了。現(xiàn)代文閱讀Ⅱ8.結合文中三處畫線語句,簡要分析概括魏校長對狍子的認知和情感發(fā)生的變化。(4分)①魏校長生氣地說:“我的目標明明不在它身上,可它怎么偏偏想找死呢?!雹谖盒iL站住了,激動地說:“我本來只想打那只大的,這下,兩只都別想活了?;厝r,我扛大的,你扛小的。”③“我現(xiàn)在終于明白了,鄂倫春人不向懷孕的母獸開槍是有道理的??此鼈兊难劬?,人在這種情況下打死它們,是要遭天譴的呀!”魏校長說著,干脆將槍背在肩上。(感動)主觀題試題分析【考查目標】
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敘事藝術鑒賞的能力【解題思路】
首先小說采用了“我"的視角。這是因為“我”親歷了狩獵的過程,近距離地觀察過兩只狍和魏校長,用心感知過這一切,“我"最方便把讀者帶進故事。其次作者在描寫被逼上懸崖面對死亡的兩只孢子時,都很細致入微地描寫它們的眼神,這樣的描寫讓“我們"體察到了此刻它們的寶貴美好的內心,增強了感染力。最后小說在講述“這次”獵狍的經過之前,用了大量的篇幅來絮談狍子的“傻”,與后文中公狍子面臨死亡時保護母狍、坦然面對死亡的表現(xiàn)形成反差,使情節(jié)曲折有致,很好地凸顯了主題?!緟⒖即鸢浮浚?)小說采用了“我”的視角。這是因為“我”親歷了狩獵的過程,近距離地觀察過兩只狍和魏校長,用心感知過這一切,“我”最方便把讀者帶進故事。(真實,強烈的帶入感)(2)第一人稱(“我”)敘事,敘事明確,情節(jié)緊湊。(3)欲揚先抑。前面在描寫狩獵時狍子面臨死亡時彼此舍身相護、從容就義捍衛(wèi)自尊之前,先極力描寫狍子的傻,前后之間出現(xiàn)強烈的反差,不僅情節(jié)曲折,也更好地彰顯了主題。(4)場景描寫細膩(細致)生動。如懸崖邊兩只狍子面對死亡時的精彩表現(xiàn),小說作了細致生動的描寫,這些描寫更好地刻畫出狍子寶貴美好的品質,增強了小說的感染力。(任意三點即可,如有其他分析,合情合理即可。)現(xiàn)代文閱讀Ⅱ9.故事精彩才能打動人心,優(yōu)秀的作家一定是會講故事的人。這篇小說在故事的講述上有哪些特點?(6分)知識鏈接現(xiàn)代文閱讀Ⅱ蘇派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貳【試題整體分析】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材料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甲】段為課內選段(部編版選必中第三單元第9課),【乙】段為課外節(jié)選。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屈原、賈誼兩個人的傳記,他們雖然不是同時代人,但是二人的遭遇有不少共同之處。他們都是才高氣盛,又都是因忠被貶,在政治上都不得志,在文學上又都成就卓著。所以,司馬遷才把他們同列于一篇。
試題隨文而設,綜合考查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包括在情境中判斷分析文言語句的能力,識記并理解傳統(tǒng)文化常識內容與含義的能力,獲取信息、歸納理解、分析比對文言文本的能力,文言翻譯能力,整合文本信息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見B.徒C.博士D.以為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4.史公把屈原和賈誼兩人的列傳合二為一的原因。(3分)文
本注
釋文言文閱讀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頃襄王】:名熊橫,公元前298至前262年在位?!玖钜浚撼淖罡咝姓L官?!揪獭浚汗肿铮煿??!炯怠浚汉??!炯叫摇浚合M??!疽弧浚和耆??!舅住浚菏浪?。【存】:思念。一說,保全。【反覆】:回歸?!救轮尽浚涸偃磉_(這種)意愿?!咀洹浚鹤罱K。
懷王的長子頃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蘭為令尹。楚國人都怪罪子蘭勸懷王入秦而致其未能回來。屈原痛恨子蘭,雖然被流放,仍然眷戀楚國,掛念懷王,念念不忘想要返回朝廷,盼望國君能徹底悔悟,風俗能完全改變。屈原思念君王、振興國家而想要使楚國回歸富強局面的意愿,在一篇作品中再三表達出來。然而終于無可奈何,所以不能夠返回朝廷。終于由此看出懷王終究沒有醒悟?!g
文文
本注
釋譯
文文言文閱讀
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薄臼埂浚号??!径獭浚涸g毀?!具w】:放逐。【至于】:走到。【被】:pī,披散頭發(fā)?!拘幸鳚膳稀浚骸埃ㄓ冢膳闲幸鳌?。澤畔,水邊?!绢伾浚耗樕!拘稳荨浚和饷?,模樣。形,身形。容,面容?!救偞蠓颉浚汗倜G饲霸未寺?。【舉】:全,整個?!臼且浴浚阂虼恕!疽姟浚罕?。令尹子蘭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憤怒,終于指使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詆毀屈原,頃襄王發(fā)怒,就放逐了屈原。屈原到了江邊,披散頭發(fā),在水邊一面走一面吟詠著,臉色憔悴,外貌像干枯的樹木一樣。有個漁翁看見他,問他說:“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來到這兒?”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是污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昏醉了,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蔽?/p>
本注
釋文言文閱讀
漁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圣人】:這里指聰明通達的人。【不凝滯于物】:不為外物所拘束。凝滯,拘泥、執(zhí)著。【與世推移】:隨世道變化而變化?!倦S其流而揚其波】:指隨從世俗,與之同流?!攫J其糟而啜其醨】:吃眾人的酒糟,喝眾人的薄酒。意思是與眾人同醉。餔,吃。啜,喝。醨,薄酒?!緫谚砧ぁ浚罕扔鞅3指邼嵜篮玫墓?jié)操志向。瑾、瑜,都是美玉。漁翁說:“聰明通達的人,不被外物所拘束,而能夠隨世道變化而變化。整個世界都是污濁的,為什么不隨從世俗,與之同流?眾人都昏醉了,為什么不吃眾人的酒糟,喝眾人的薄酒(與眾人同醉)?為什么要懷抱美玉一般高潔美好的志向節(jié)操,而使自己被放逐呢?”譯
文文
本注
釋文言文閱讀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13(1)】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谑菓咽熳酝躲枇_以死?!俱濉浚合搭^。【彈冠】:彈去帽子上的灰塵。【浴】:洗澡?!菊瘛浚憾秳印!静觳臁浚簼崈舻臉幼?。【汶汶】:mén,渾濁的樣子?!境A鳌浚杭础伴L流”,指江水?!緯墪壷住浚罕扔髌返碌母呱屑儩?。晧,hào,同“皓”。晧晧,皎潔的樣子?!緶伢丁浚篽uò,塵垢?!緫选浚簯驯??!俱枇_】:江名,在湖南東北部。
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剛洗過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服上的塵土。作為一個人,又有誰愿意讓自己的清白,蒙受外物的玷污呢?我寧可投入江水,葬身于魚腹中,又哪能拿自己高潔的品質,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他就寫了《懷沙》賦?!谑潜е^,自投汨羅江而死。譯
文文
本注
釋文言文閱讀
【12A】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后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12C】自屈原沉汨羅后百有余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局健浚哼@一類人?!窘炭笺暯印俊瓨芬阒酵ㄆ湟狻?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巨o】:文辭,這里指文學。【見】:被?!咀妗浚盒Х?,繼承。【從容】:委婉得體。【日】:一天天地?!窘炭笺暯印咳障髟赂?,以趨于亡。(《六國論》)【竟】:最終?!窘炭笺暯印坑兄菊呤戮钩??!緸椤浚罕?。【過】:路過?!镜酢浚簯{吊。
屈原死后,楚國有宋玉、唐勒、景差這一班人,都愛好文學,而以善于作賦被稱贊;但他們都繼承屈原文辭委婉得體的一面,始終不敢像屈原那樣直言進諫。此后楚國領土一天天縮小,幾十年后,終于被秦國滅掉。自從屈原自沉汨羅江后一百多年,漢代有個賈誼,擔任長沙王的太傅。路過湘水時,寫了文章來憑吊屈原。譯
文文
本注
釋文言文閱讀
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事焉,乃征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旧浚喝迳?,讀書人的通稱。【以】:因為。【屬書】:寫文章?!窘炭笺暯印壳綄俨莞逦炊?,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原列傳》)【秀才】:美才,才德優(yōu)異?!境趿ⅰ浚簞倓偧次?。【教考銜接】且鞮侯單于初立。(《蘇武傳》)【治平】:政績?!竟省浚阂郧啊!就亍浚和l(xiāng)。【?!浚和ā皣L”,曾經?!菊鳌浚赫髡?,特指君召臣?!绢H通】:非常精通。賈生名誼,是洛陽人。十八歲時,因為博通詩書會寫文章而在郡中聞名。吳廷尉做河南太守時,聽說他才學優(yōu)異,就召請他到自己的門下,非常寵幸喜愛(他)。孝文皇帝剛剛即位時,聽說河南太守吳公的政績是天下第一,以前還和李斯是同鄉(xiāng),并曾經向李斯學習,就調任他做廷尉。廷尉于是(向文帝推薦賈生)說賈生年紀很輕,但對諸子百家的典籍非常精通。譯
文文
本注
釋文言文閱讀
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静┦俊浚汗倜G貪h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后成為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臼菚r】:此時,當時。【詔令】:文體名。古代帝王、太后、皇后所發(fā)公文的總稱。【議】:文體的一種,上給皇帝議論得失的奏表?!居谑恰浚涸谶@時?!疽詾椤浚赫J為?!炯啊浚罕鹊蒙??!菊f】:喜歡?!境w】:越級提拔?!疽粴q】:一年。
孝文帝征召賈生為博士。當時賈生年僅二十多歲,是博士中最年輕的。每當詔令交下來討論時,各位老先生都不能說什么,賈生卻一一對答,每個人都感到他說出了他們想說的話。博士們在這時才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賈生。孝文帝很喜歡他,越級提拔,一年之內(賈生)就做到了太中大夫。譯
文文
本注
釋文言文閱讀
【12B】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疽詾椤浚赫J為?!九d】:建立?!竞颓ⅰ浚汉推饺谇ⅰ!菊贰浚簹v法?!疽住浚焊淖?。【法】:制定?!静菥摺浚撼醪街朴?、草擬?!旧小浚鹤鸪?;崇尚;愛好?!窘炭笺暯印啃麻g,宮中尚促織之戲。(《促織》)【悉】:全,都?!靖浚焊淖?。
賈生認為從漢朝建立到孝文帝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和平融洽,就應該改定歷法,改變車馬服飾的顏色,制定法令制度,確立官職名稱,振興禮樂,于是詳細起草準備上述各項儀式法度的草案,色彩崇尚黃色,官印字數采用五,確定官職名稱,全都改變了秦朝的舊制。譯
文文
本注
釋文言文閱讀
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13(2)】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fā)之。
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庇谑翘熳雍笠嗍柚?,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疚村亍浚簺]有時間顧及,來不及?!靖ā浚盒薷膶彾?。【就】:接近;靠近;到……去?!菊f】:主張?!竟洹浚喝徘涞暮喎Q,泛指高官。【之屬】:這一類人?!窘炭笺暯印俊藕罩畬贋橹\。(《過秦論》)【害】:忌恨?!径獭浚涸g毀?!境鯇W】:學問造詣尚淺?!旧脵唷浚邯殧埓髾??!炯妬y】:雜亂,混雜。此為使動用法?!居谩浚翰捎?。
孝文帝剛剛即位,謙虛禮讓,沒來得及實行。各項法令修改審定,讓列候都住到自己的封國去,這些主張都是由賈生提出來的。因此天子提議想讓賈生任公卿的職位。絳、灌、東陽侯、馮敬等人都忌恨他,于是毀謗賈誼道:“洛陽之人,年輕學淺,一味想獨攬大權,使事情變得復雜混亂。”因此天子后來也疏遠了他,不采用他的建議,便任命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譯
文文
本注
釋文言文閱讀
賈生既辭往行,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鰲,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往行】:前往,出發(fā)。【及】:等到?!疽浴浚罕砟康?,來?!镜酢浚旱磕睿瑧{吊?!緸椤浚簱??!菊饕姟浚赫鳎髡?;見,拜見。【方】:正。【受鰲】:漢代祭天地時,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國祭祀后,把剩余的肉送回皇上,以示受福?!靖小浚簩Α懈杏|?!揪摺浚和陚洌敿毜??!窘炭笺暯印克揭姀埩?具告以事。(《鴻門宴》)【既】:已經,……后。【過】:超過。
賈生便辭別京城前往長沙,等到渡過湘江時,寫了一篇賦來悼念屈原。任長沙王太傅三年。一年多以后,賈生被皇帝召見。孝文帝正在接受神的賜福,坐在宣室里(接見賈生)。孝文帝因為對鬼神的事有所感觸,就(向賈生)詢問鬼神的原本。賈生因此詳細說明了這里面的道理。一直談到深夜,孝文帝(聽得入神)移坐向前。接見之后,(文帝)說:“我很久沒有見到賈生了,自以為超過了他,現(xiàn)在(才知道)還是不如他?!弊g
文文
本注
釋文言文閱讀
居頃之,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12D】文帝復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賈生諫,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賈生數上疏,言諸侯或連數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居數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頃之】:一會兒,不久,過些時候?!景荨浚喝蚊??!緪邸浚菏軐檺?。【傅】:做……老師。【或】:有的?!旧浴浚褐饾u。【教考銜接】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屈原列傳》)【自傷】:感傷自己?!緹o狀】:不稱職。
過了不久,任命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是孝文帝的小兒子,很受寵愛,又喜歡讀書,所以(孝文帝)讓賈生做他的老師。孝文帝又封淮南厲王的四個兒子都為列侯。賈生進諫,認為國家禍患的興起從此時開始。賈生屢次上奏,說諸侯封地有的接連數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漸削減其封地。文帝沒有聽從。過了幾年,懷王騎馬,從馬上掉下來摔死了,沒有后代。賈生感傷自己做太傅不稱職,哭了一年多,也死了。譯
文文言文閱讀文
本解
讀【甲】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钜犹m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睗O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鋪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谑菓咽?,遂自投汨羅以死。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后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自屈原沉汨羅后百有余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
本篇先寫頃襄王昏憤,屈原見“遷”,突出屈原遭放逐后還“眷顧楚國,系心懷王”,又一次為屈原作不平之鳴。
再寫屈原自沉泊羅的經過。這部分著重記敘了屈原與漁父的兩次對話。第一次對話揭示出屈原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芭e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清”者“醒”者必然是厄運。第二次對話突出屈原的高貴品質:寧愿葬身魚腹,也不同流合污茍且偷生。這部分形為記敘,實為議論,以轉述人物對話代議論,既評屈原之志,也抒司馬遷之情.從不同意見的爭論中,突出屈原的觀點。
接著,寫屈原死后的影響。一是屈原創(chuàng)造的楚辭一體,作者后繼有人,但都不能像屈原那樣直速;一是屈原死后,楚為秦所滅。文言文閱讀文
本解
讀
【乙】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事焉,乃征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fā)之。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庇谑翘熳雍笠嗍柚挥闷渥h,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辭往行,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鰲,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本禹曋葙Z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文帝復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賈生諫,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賈生數上疏,言諸侯或連數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居數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
本篇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曾被選入2019年高考語文全國一卷。
對于賈誼,太史公也先寫了他的過人的才華。漢文帝非常的欣賞賈誼,一年時間,便破格提拔他為太中大夫。接著,賈誼又提出了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行禮樂等革新主張。不過,這些主張均遭到了周勃等老臣的反對,他們攻擊賈誼“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因為漢文帝是由這班老臣所擁立的,且登位不久、權力未穩(wěn),所以只得把賈誼貶到長沙,任長沙王太傅。
賈誼到長沙之后,司馬遷借賈誼自己的辭賦,重點寫了他的郁郁不快的情懷,比如說,其所著的《吊屈原賦》云:“斡棄周鼎兮寶康瓠,騰駕罷牛兮驂蹇驢,驥垂兩耳兮服鹽車。章甫薦屨兮,漸不可久。嗟苦先生兮,獨離此咎!”在這里,賈誼不僅是在紀念屈原,更是在表達自己的心境。選擇題試題分析【參考答案】
CEH
文言文閱讀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吳廷尉[A]為河南[B]守[C]聞其秀[D]才[E]召置[F]門[G]下[H]甚幸愛?【考查目標】
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尤其是文言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的能力。【解題思路】
“吳廷尉”作“為河南守”的主語,中間不斷開,應與后面斷開;“聞其秀才”作“吳廷尉”的謂語,中間不斷開,應與后文斷開;“門下”作“召置”的賓語,中間不斷開,應與后面斷開。每處1分選擇題試題分析【參考答案】
D
文言文閱讀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是以見放”與“吾久不見賈生”兩句中的“見”含義不同。B.“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與“郯子之徒”(《師說》)兩句中的“徒”含義相同。C.博士,文中指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現(xiàn)在一般指學位名,二者的意思不同。D.“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與“以為桂林、象郡”(《過秦論》)兩句中的“以為”含義相同?!窘忸}思路】
“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中的“以為”是“認為”的意思;“以為桂林、象郡”中的“以為”是“把……設為”的意思?!究疾槟繕恕?/p>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選擇題試題分析【參考答案】
A
文言文閱讀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屈原對后世的影響,包括文學和政治兩個方面。他自沉之后,“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繼承了他的文學主張創(chuàng)作辭賦,同時也繼承了他的高潔志向和政治主張。B.賈誼熱心政事,遭到權要忌恨。他認為漢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應當全盤改變秦朝法令,因此觸及權貴利益,受到詆毀,文帝后來也疏遠了他。C.屈原自沉汨羅江后一百多年,賈誼去擔任長沙王太傅時,路過汨羅江,寫下了《吊屈原賦》,以表達對屈原的崇敬。這一年,賈誼還不到三十歲。D.賈誼勸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納。文帝封淮南厲王四個兒子為侯,賈誼認為禍患將自此興起;數年之后,梁懷王墮馬死,賈誼覺得未能盡責,悲泣而死。【解題思路】
屈原自沉之后,“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繼承了他的文學主張創(chuàng)作辭賦,但無人繼承他的高潔志向和政治主張,無人敢于直言勸諫,也就無人能挽狂瀾于既倒?!究疾槟繕恕?/p>
本題考查考生對閱讀材料相關內容分析綜合的能力,重點考查篩選文中的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主觀題試題分析【考查目標】
本題考查考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譯的能力。【解題思路】
理解是文言文翻譯的基礎,而對文意的理解取決于對文中關鍵詞語的理解。
第(1)題的關鍵詞語有“常流”,江水;“安”,怎么、哪;“溫蠖”,塵垢。
第(1)題的關鍵詞語有“更定”,修改審定;“就”,到、往;“發(fā)”,提出。【參考答案】(1)我寧可投入江水,葬身于江中的魚腹,又哪能拿自己高潔的品德,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常流”,江水;“安”,怎么、哪;“溫蠖”,塵垢各1分;句意1分)(2)各項法令修改審定,讓列侯都住到自己的封國去,這些主張都是由賈生提出來的。(“更定”,修改審定;“就”,到、往;“發(fā)”,提出各1分;句意1分)
文言文閱讀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4分)(2)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fā)之。(4分)主觀題試題分析【考查目標】
本題考查考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分析綜合的能力,重點在于篩選文本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窘忸}思路】
他們雖然不是同時代人,但是二人的遭遇有不少共同之處。他們都是才高氣盛,又都是因忠被貶,在政治上都不得志,在文學上又都成就卓著。所以,司馬遷才把他們同列于一篇。【參考答案】①因為屈賈二人都為人正直,不與世俗同流合污;②因為屈賈二人都懷才不遇,才華橫溢卻被權貴排擠;③因為屈賈二人都憂國憂民,忠君愛國。(每點1分)文言文閱讀14.史公把屈原和賈誼兩人的列傳合二為一的原因。(3分)高考鏈接·2019新課標Ⅰ卷《史記·賈生列傳》文言文閱讀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B.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C.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D.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參考答案】
C
高考鏈接·2019新課標Ⅰ卷《史記·賈生列傳》文言文閱讀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諸子百家是先秦至漢初學術派別的總稱,其中又以道、法、農三家影響最深遠。B.詔令作為古代的文體名稱,是以皇帝的名義所發(fā)布的各種命令、文告的總稱。C.禮樂指禮制和音樂,古代帝王常常用興禮樂作為手段,以維護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D.就國,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獲得領地后,受封者前往領地居住并進行統(tǒng)治管理?!緟⒖即鸢浮?/p>
A“諸子百家是對先秦時期各學術派別的總稱”,“農家”不是影響最深遠的。
高考鏈接·2019新課標Ⅰ卷《史記·賈生列傳》文言文閱讀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賈誼初入仕途,展現(xiàn)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薦而入仕,當時年僅二十余歲,卻讓諸生自覺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級提拔,一年之間就當上太中大夫。B.賈誼熱心政事,遭到權要忌恨。他認為漢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應當全盤改變秦朝法令,因此觸及權貴利益,受到詆毀,文帝后來也疏遠了他。C.賈誼答復詢問,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詢問鬼神之事,對賈誼的回答很滿意,于是任命他為自己鐘愛的小兒子梁懷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賈誼。D.賈誼勸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納。文帝封淮南厲王四個兒子為侯,賈誼認為禍患將自此興起;數年之后,梁懷王墮馬死,賈誼覺得未能盡責,悲泣而死?!緟⒖即鸢浮?/p>
CC項,“重新得到重用”原文沒有提及,只是“征見”,“任命他為自己鐘愛的小兒子梁懷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賈誼”順序不當,應該是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賈誼”,然后才“任命他為自己鐘愛的小兒子梁懷王的太傅”。
高考鏈接·2019新課標Ⅰ卷《史記·賈生列傳》文言文閱讀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保?)賈生數上疏,言諸侯或連數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緟⒖即鸢浮?/p>
(1)便在皇帝面前詆毀賈誼說:“這個洛陽人,年輕沒有經驗,專想攬權,把許多事情都搞亂了。”(短,詆毀;擅權,攬權;紛亂,使……變得混亂。)(2))賈誼又多次上疏皇帝,說有的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達幾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應該逐漸削弱他們的勢力。(數,屢次;言,說,指出;或,有的;削,削弱。)蘇派高中語文貳古代詩歌閱讀【試題整體分析】古代詩歌閱讀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進士。曾任地方官和國史編修官。在黨爭中,以修《神宗實錄》不實罪名被貶。最后死于西南貶所。
黃庭堅以詩文受知于蘇軾,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其詩宗法杜甫,并有“奪胎換骨”“點石成金”“無一字無來處”之論,風格奇硬拗澀。他開創(chuàng)了江西詩派,在兩宋詩壇影響很大。詞與秦觀齊名,少年時多做艷詞,晚年詞風接近蘇軾。有《山谷集》,自選其詩文名《山谷精華錄》,詞集名《山谷琴趣外篇》(即《山谷詞》)。又擅長行,草書,為“宋四家”之一,書跡有《華嚴疏》《松風閣詩》及《廉頗藺相如傳》等。詩歌簡介:《過洞庭青草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
這首詩詞描繪了黃庭堅越過洞庭湖,渡過青草湖的情景。他在詩中表達了自己貧困的境遇,但仍然堅持追求自由和高尚的心靈境界。詩人回憶起過去在岳陽的經歷,他曾經一飯從人討,生活艱辛,但他并不畏懼困難,繼續(xù)前行,追求理想和自由。文
本注
釋譯
文古代詩歌閱讀過洞庭青草湖①黃庭堅乙丑越洞庭,丙寅渡青草。似為神所憐,雪上日杲杲②。我雖貧至骨,猶勝杜陵老。憶昔上岳陽,一飯③從人討。行矣勿遲留,蕉林追獦獠④?!咀ⅰ竣俅嗽妼懹邳S庭堅貶官之后。②杲杲:明亮貌。③一飯:一餐飯。唐·杜甫《解悶》:“一飯未曾留俗客,數篇今見古人詩?!币惨灾魑⑿〉睦婊蚨骰?。④獦獠,嶺南地區(qū)的少數民族。1.杜陵老:指唐杜甫。宋戴復古《論詩七絕》“飄零憂國杜陵老,感寓傷時陳子昂?!?.遲留:停留;逗留。乙丑越過洞庭,丙寅越過青草。似乎是神的憐憫,雪上日光明亮。我雖然窮到骨,還是勝過杜甫?;貞浺郧敖涍^岳陽,一頓飯也要從別人處討要。行動起來不要延遲,追求自由,去蕉林追獦獠。文
本鑒
賞古代詩歌閱讀過洞庭青草湖①黃庭堅乙丑越洞庭,丙寅渡青草。似為神所憐,雪上日杲杲②。我雖貧至骨,猶勝杜陵老。憶昔上岳陽,一飯③從人討。行矣勿遲留,蕉林追獦獠④?!咀ⅰ竣俅嗽妼懹邳S庭堅貶官之后。②杲杲:明亮貌。③一飯:一餐飯。唐·杜甫《解悶》:“一飯未曾留俗客,數篇今見古人詩?!币惨灾魑⑿〉睦婊蚨骰荨"塥樷?,嶺南地區(qū)的少數民族。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對自由的追求。
首兩聯(lián)描述了越過洞庭湖和渡過青草湖的情景,通過描繪雪上日光明媚的景象,展現(xiàn)了自然的美麗和宏偉。
接著,詩人以自身貧困的境遇來對比杜陵老人(指杜甫)的境況,表達了自己雖然貧窮但仍然勝過那些名利之人的理念。這種對貧困的堅守和追求高尚的態(tài)度,展現(xiàn)了黃庭堅的人格力量和崇高情操。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行動決心,他告誡自己不要遲延,希望能在蕉林中追逐野獸,尋求自由和理想的歸宿。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展現(xiàn)了詩人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和追求自由的心境,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選擇題試題分析【考查目標】
客觀題考查考生綜合運用關鍵信息和知識積累理解詩歌內容、賞析古代詩歌的能力?!窘忸}思路】C.“因此而由衷感到高興”分析錯誤?!蔼q勝杜陵老”僅僅是一種戲謔和苦中作樂,并非“由衷感到高興”。
【參考答案】
古代詩歌閱讀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第一句用“乙丑”“丙寅”這二個相鄰的日子,突出行程之緊迫快速。B.第二句說一路上白雪漫漫但冬陽和暖,表面上是寫神明垂憐,實際上是詩人自憐。C.第三句詩人表示自己雖然十分貧窮,但境況要比杜甫好,因此由衷感到高興。D.本詩與辛棄疾的《京口北固亭懷古》都運用了典故,體現(xiàn)了作者善用典故的創(chuàng)作風格。選C主觀題試題分析【考查目標】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語言風格和思想情感的能力?!窘忸}思路】首先準確理解“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含意:“平淡”應是指語言風格質樸無華,“山高水深”應是在樸實文字中,委婉含蓄的表達強烈的情感。(1)“行矣勿遲留,蕉林追獦獠”意思是不要停留,快快趕路,要到芭蕉林中與獦獠為伍,寫了面對嶺南的蠻荒和苦楚,他也要繼續(xù)前進不能停留,語言直白、樸實無華,使讀者通俗易懂;(2)兩個意象“蕉林”、“獦獠”是邊遠山區(qū)的典型事物,概括了嶺南的蠻荒和苦楚,暗示所貶之地的荒遠蠻昧,從而間接的表達了作者被貶的無奈與失意,條件的艱苦和內心的憂愁;(3)但作者他“行矣勿遲留”,急于到芭蕉林與古樸純真的獦獠為伍,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勢利炎涼社會的鄙棄,表現(xiàn)出一種堅定正視和不屈服的態(tài)度。
古代詩歌閱讀文
本過洞庭青草湖①黃庭堅乙丑越洞庭,丙寅渡青草。似為神所憐,雪上日杲杲②。我雖貧至骨,猶勝杜陵老。憶昔上岳陽,一飯③從人討。行矣勿遲留,蕉林追獦獠④?!咀ⅰ竣俅嗽妼懹邳S庭堅貶官之后。②杲杲:明亮貌。③一飯:一餐飯。唐·杜甫《解悶》:“一飯未曾留俗客,數篇今見古人詩?!币惨灾魑⑿〉睦婊蚨骰荨"塥樷?,嶺南地區(qū)的少數民族。16.黃庭堅寫詩主張“平淡而山高水深”,這一主張在尾聯(lián)如何體現(xiàn)?請結合內容具體分析。(6分)主觀題試題分析【參考答案】①尾聯(lián)說不要停留,快快趕路,要到芭蕉林中與獦獠為伍,語言平淡,直白淺近。②“蕉林”、“獦獠”暗示所貶之地的荒遠蠻昧,傳達出作者被貶的無奈與失意。③作者急于到這個地方去,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勢利炎涼社會的鄙棄。
古代詩歌閱讀文
本過洞庭青草湖①黃庭堅乙丑越洞庭,丙寅渡青草。似為神所憐,雪上日杲杲②。我雖貧至骨,猶勝杜陵老。憶昔上岳陽,一飯③從人討。行矣勿遲留,蕉林追獦獠④。【注】①此詩寫于黃庭堅貶官之后。②杲杲:明亮貌。③一飯:一餐飯。唐·杜甫《解悶》:“一飯未曾留俗客,數篇今見古人詩?!币惨灾魑⑿〉睦婊蚨骰?。④獦獠,嶺南地區(qū)的少數民族。16.黃庭堅寫詩主張“平淡而山高水深”,這一主張在尾聯(lián)如何體現(xiàn)?請結合內容具體分析。(6分)評分建議:
每答對一點得2分;
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賦分。例題古代詩歌閱讀春日臨池南北朝溫子昇光風①動春樹,丹霞起暮陰。嵯峨映連璧,飄飖下散金。徒自臨濠渚,空復撫鳴琴。莫知流水曲,誰辯游魚心。注:①光風:謂雨已日出而風,草木有光也?!旧綎|名??荚嚶?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三年級上學期期中檢測語文試題】16.王暉業(yè)嘗云:“江左文人,宋有顏延之、謝靈運,梁有沈約、任昉。我子昇足以陵顏轢謝,含任吐沈?!贝苏Z極言溫子昇的藝術才華,本詩作為其代表作,寫景抒情頗有特色,請結合相關詩何簡要分析。(6分)例題及解析【參考答案】①詩歌前四句寫景,構思奇巧。三、四兩句運用比喻,寫出了云霞映照在碧玉似的池水中,猶如山峰的倒影崢嶸多姿;云霞四散開去,池中倒影似片片碎金閃爍不定。②以臨池所見丹霞映照的獨特景觀,將天上地下變幻不定的景象融為一體,寫得極為壯觀而出色,充分顯示了詩人的藝術才華。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爾夫球場會員卡銷售合同
- 二零二五年限KTV電子票務系統(tǒng)開發(fā)與運營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橙子果品市場信息咨詢服務合同4篇
- 二零二四年農產品加工設備買賣合同匯編3篇
- 二零二四年度企業(yè)客戶關系管理優(yōu)化咨詢合同3篇
- 2025年度印刷廣告與新媒體互動營銷合同
- 2025年度戶外婚禮場地租賃合同標準范本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fā)合作開發(fā)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智能安防系統(tǒng)設計與施工合同協(xié)議管理規(guī)定
- 2025年度環(huán)保型黃砂及碎石買賣合同協(xié)議書
- 河南省鄭州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數學試題(無答案)
- 七年級數學垂線1
- JTG C10-2007 公路勘測規(guī)范
-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護理查房演示課件
- 重大危險源的風險評估模型
- 采購支出管理制度
- 湖北十堰燃氣爆炸事故案例
- 混凝土試件臺賬
- 人機料法環(huán)測檢查表
- 中國數字貨運發(fā)展報告
- 使用AVF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查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