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語文文言文習(xí)題及答案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下)語文文言文習(xí)題及答案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下)語文文言文習(xí)題及答案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下)語文文言文習(xí)題及答案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下)語文文言文習(xí)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1、《與朱元思書》練習(xí)題一、[基礎(chǔ)知識訓(xùn)練](一)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①.水皆縹碧,千丈見底。()②.泉水激石,泠泠作響。()③.好鳥相鳴,嚶嚶成韻。()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二)、解釋加點的詞語從流飄蕩: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負(fù)勢競上:蟬則千轉(zhuǎn)不窮: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互相軒邈猛浪若奔:任意東西:(三)1.寫登舟縱目總體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江上放舟自由情態(tài)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贊嘆富春江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寫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江流氣勢磅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寫聽覺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翻譯句子。1.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夾岸高山,皆生寒樹。4.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5.橫柯上蔽,在晝猶昏。6.疏條交映,有時見日。7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8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五)指出下列各組中的加點詞的不同用法。蟬則千轉(zhuǎn)不窮。()①.欲窮其林。()猿則百叫無絕()②.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③.果如鶴唳云端。()(六).這篇文章從文體上看,應(yīng)是一篇介紹了優(yōu)美的景色。描繪異水時,抓住了的特點,在描繪奇山時,緊扣的特征。二、閱讀理解。閱讀語段,答文后題。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1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B.奇山異水,天下獨絕。C.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D.疏條交映,有時見日。2下列句子不是駢句的一項是()A.從流飄蕩,任意東西。B.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C.夾岸高山,皆生寒樹。D.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3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活用特點。①風(fēng)煙俱凈:________________②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從聽覺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體語句_____________________5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的實際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樣的處世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文中找出從視覺和聽覺方面描寫景物的對偶句各一句,并說說它們的表達(dá)效果。視覺:____________聽覺:____________表達(dá)效果:____________7本文總領(lǐng)全文的句子是:8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寫水流勢湍急,《三峽》一文中的哪句話與它有異曲同工之妙?9、文中“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一句表達(dá)了作者怎么樣的思想感情?10、請找出文章里具體描繪富春江的“異水”“奇山”的句子11、從聽覺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體語句12、鳶飛戾天者息心和經(jīng)綸世務(wù)者忘反的原因分別是什么?21課參考答案:(一)略(二)略(三)1.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漂蕩,任意東西。奇山異水,天下獨絕。2.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苦奔。3.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不絕。(四)1.風(fēng)塵和霧氣全部消散一片明凈,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現(xiàn)同樣青色。2.飛騰的急流,比箭更快;洶涌的浪滔,與快馬無異。3.緊貼兩岸的山上,長滿了常青(陰森森)的樹木。4.當(dāng)人們仰望盤旋峰頂?shù)睦销?,就自然而然平息了追求名利的欲望?.橫斜的大樹枝遮蔽著天空,即使白天與黃昏無異。6.稀疏的小樹枝交織的地方,或許還可以漏出點陽光。(五)①盡,完走完②停止消失③至叫(六)山水小品“千丈見底”“直視無礙”“爭高直指,千百成峰”二、1.C2.B3.①形容詞作動詞消失②使動用法使……平息4.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5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對朋友婉言相勸,希望他早日離開官場過隱居生活。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6、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表達(dá)效果: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對比立意,相映成趣。71奇山異水,天下獨絕。8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9表達(dá)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贊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10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11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12望峰窺谷一、按要求寫出句子。1.寫登舟縱目總體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五柳先生傳》練習(xí)題一、[基礎(chǔ)知識訓(xùn)練]1、給下列加點的注音①造飲輒盡()②簞瓢屢空()③短褐穿結(jié)()④銜觴賦詩()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①每有會意:②造飲輒盡:③環(huán)堵蕭然:④晏如也:⑤不戚戚于貧賤:⑥不汲汲于富貴:3、翻譯:好讀書,不求甚解4、本文是一篇,作者,(朝代)著名詩人,我們在上學(xué)期曾學(xué)過他的散文《》。閱讀語段,答文后題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逼溲?,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5、結(jié)合語境,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①造飲輒盡_________②銜觴賦詩____________________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章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個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贊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8、“不求甚解”一詞按現(xiàn)在的理解帶有貶義,為什么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飲酒》一詩所表達(dá)的志趣與本文有相同之處,請對其中的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作簡單賞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閱讀課文選段,完成后面的題目。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揭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⑴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會意:⑵造飲輒盡,期在必醉造:期:⑶簞瓢屢空,晏如也宴如:⑷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蕭然:2、填空?!段辶壬鷤鳌返淖髡呤莀_______,他是________代大詩人,我們學(xué)過他的一篇文章《__________》,其中描繪了一個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關(guān)他不阿諛權(quán)貴的“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也廣為流傳。3、翻譯下列短語或句子:⑴曾不吝情去留譯文:⑵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譯文:4、選段中的一個成語是________________。5、文中“不慕榮利”與下文“贊語”中的哪句相照應(yīng)?答:6、用“____________”劃出文段中寫“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7、從表達(dá)方式看,文段主要用了________的表達(dá)方式,這部分內(nèi)容與下文的“贊”語的關(guān)系是________________?!段辶壬鷤鳌肪毩?xí)一、自主練習(xí)⒈給加橫線的字注音。①性嗜酒而家貧()②造飲輒盡()③曾不吝情去留()④短褐穿結(jié)()⑤簞瓢屢空,晏如也()()()()⑥頗示己志()⑦其言茲若人之儔乎()⑧銜觴賦詩()⑨無懷氏之民歟()2、選出加黑字拼音有誤的一項()A.欣然xīn吝情lìn蕭然xiāoB.嗜酒shì短褐hè儔chóuC.輒zhá屢空lǚ銜觴shāngD.好讀書hào宅邊zhái以樂其志1è3.解釋詞語:①先生不知何許人也許:②不戚戚于貧賤戚戚:③不汲汲于富貴汲汲:④其言茲若人之儔乎儔:⑤銜觴賦詩銜觴:⑥亦不詳其姓字。詳:⑦親舊知其如此。舊:⑧或置酒而招之?;颍篲_______置:___________⑨頗示己志。頗:______________⑩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蕭然:________________4.說法有誤的一項是()A.本文是作者以史傳的手法所寫的一篇自傳。B.這篇自傳是用第一人稱敘說的。C.這篇自傳使我們了解陶淵明具有甘守貧賤、不慕榮利、恬淡寧靜的高潔品質(zhì)。D.這篇文章簡練而生動,富有幽默情趣,給我們塑造了一個淡泊自得的隱士形象。5.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A.茲若人之儔乎?B.或置酒而招之。C.無懷氏之民歟?D.葛天氏之民歟?6.填空。①陶潛,時期的文學(xué)家和。字,號,世稱靖節(jié)先生,有《》傳世。②黔婁之妻有言:“,。”其言乎?,。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7.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②其言茲若人之詩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8.找出文中表現(xiàn)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語句。①性格:②生活:③志趣:二、閱讀延伸: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逼溲云澣羧酥畠壓??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9.結(jié)合語境,解釋文中加橫線詞的意思。①造飲輒盡()②銜觴賦詩()10.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11.“贊”語中哪句話和傳文中“不慕榮利”一句相照應(yīng)?12.文章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個的形象,贊美了他的精神。13.“不求甚解”一詞按現(xiàn)在的理解帶有貶義,為什么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14.文中有“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的句子,請你結(jié)合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記》說說他的志是什么?參考答案22、《五柳先生傳》一、基礎(chǔ)知識訓(xùn)練1、略2、①對書的旨意有獨到的體會②就③冷清的樣子④安然自若的樣子⑤憂愁的樣子⑥心情急切的樣子3、喜歡讀書,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4、傳記陶淵明東晉《桃花源記》5、①往、到②酒杯6、不為貧賤而憂慮,不熱中于發(fā)財做官。7、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或隱士)8、因為五柳先生讀書只求領(lǐng)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這與他“不慕榮利”的追求有關(guān),讀書是為求知的滿足,精神的享受。9、這兩句形象地描寫出詩人恬淡、閑適、寧靜自得的生活態(tài)度;句中“悠然”“見”用得好,體現(xiàn)出詩人和大自然融為一體的自由而平靜的心境;二、閱讀課文選段,完成后面的題目【參考答案】1、⑴指對書中的意旨有獨到的體會。⑵往,到;希望、愿望。⑶安然自若的樣子。⑷冷冷清清的樣子。2、陶淵明東晉桃花源記不為五斗米折腰3、⑴態(tài)度率直,說來就來,說走就走。⑵簡陋的居室冷冷清清,遮不住風(fēng)和陽光。4、不求甚解5、不汲汲于富貴。6、“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揭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記敘傳贊一體,互為補(bǔ)充,使人物個性更為鮮明《五柳先生》答案⒈略⒉C3①處,地方②憂愁的樣子③心情急切的樣子④朋友,伴侶⑤口觸酒杯,指飲酒①詳細(xì)地知道②舊交,舊友。③備辦,置辦④很⑤冷清4.B(是用第三人稱敘說的)5.B6①東晉詩人淵明五柳先生陶淵明集②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茲若人之儔銜觴賦詩以樂其志7.略8.①閑靜少言,不慕榮利②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③忘懷得失,以此自終。9.①往,到②酒杯10.不為貧賤而憂慮,不熱衷于發(fā)財做官。11.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12.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安貧樂道13.因為五柳先生讀書只求領(lǐng)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這與他“不慕榮利”的追求有關(guān),讀書是為求知的滿足,精神的享受。14.淡泊名利,潔身自好?!恶R說》練習(xí)1、給下列加點的注音①祗辱()②駢死()③槽櫪()④一食或盡粟一石()⑤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①或盡粟一石:②雖有千里之能:③才美不外見:④且欲與常馬:3、翻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4、《馬說》是一篇,作者(朝代)(姓名)。文章短小精悍,通篇運用手法。閱讀語段,答文后題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5、下列加[]字的含義不同,請加以分辨。

①[食]之不能盡其材()一[食]或盡粟一石()

②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

③[策]之不以其道()[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qiáng)()

6、“以”字的意思和用法與“不以千里稱也”一句相同的一項是()A、策之不以其道B、以叢草為林C、以至鳥獸木石D、不以善小而不為7、用“/”標(biāo)出下列句子的停頓。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8、文章借有關(guān)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封建統(tǒng)治者比作“”,將人才比做“”,而伯樂喻指,集中抨擊的社會現(xiàn)象是。9、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作者借此表達(dá)了的心情。10、對文章的中心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A天下無馬。B.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C.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D.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11、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擊統(tǒng)治者的錯誤行為。但作者沒有正面闡明該怎么做。參照最后一節(jié),你認(rèn)為他主張怎樣對待“千里馬”那樣的人才?訓(xùn)練21.下列句子中無通假字的一項是()A.食之不能盡其材B.才美不外見C.其真無馬邪D.安求其能千里也2.下面句中“之”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鳴之而不能通其意A.祇辱于奴隸人之手B.執(zhí)策而臨之C.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D.駢死于槽櫪之間3.下列說法不符合文義的一項是()A.“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用來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馬說》以伯樂和千里馬為喻,對在位者的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表達(dá)強(qiáng)烈的憤慨。B.《馬說》圍繞著“不知馬”這一中心逐層展開論述。開頭說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中間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最后總結(jié)全文。C.《馬說》第二自然段中四個“不”有力地譴責(zé)“喂馬人”的無知。D.“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4.第一句“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5.因為沒有伯樂,千里馬往往遭受到“”的命運。6.怎樣才能使千里馬充分發(fā)揮其日行千里的才能?(整理文中有關(guān)句子回答)7.由本文內(nèi)容引申開去,簡要談?wù)勀銓Α叭吮M其才”的看法。訓(xùn)練3⒈給加點字注音。

駢死(

)

槽櫪(

)(

)

粟(

外見(

)

食馬(

)

祗(

)

⒉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①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

②駢死于槽櫪之間(

)(

)

③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⒊本文中韓愈說明庸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xiàn)的句子是:

,

。⒋本文中有五個"也"字,請對其所表達(dá)的語氣分別作出解說。

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④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⑤不以千里稱也

⒌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①一食或盡粟一石(

)

②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③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⒍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寫出它的本字和意義。

①才美不外見

含義:

②食之不能盡其材

含義:

含義:

③其真無馬邪

含義:

⒎翻譯下面的句子。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安求其能千里也?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無馬邪?⒏給下列句中加點的"食"字注音并釋義。

①一食或盡粟一石(

)(

)

②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

)

③食不飽,力不足。(

)(

)

④食之不能盡其材。(

)(

)

⒐歸納第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⒑第二段文字中運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⒒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說說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3*馬說(參考答案)45、對對聯(lián)。上聯(lián):無才難做千里馬下聯(lián):有志可成萬里駒你也寫個對聯(lián):,。18.分別概括123的層次:第一層(第1段)說明伯樂對手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第二層(第2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第三層(第3段)總結(jié)全文。表現(xiàn)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慨之情。19.“策之”“食之”“鳴之”是什么句式?排比句式。總括不識馬者不按照千里馬的特性來對待它。20.你是怎么理解“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的?表現(xiàn)了作者對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的不滿和憤慨。21.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是什么?千里馬寓人才,伯樂寓能發(fā)現(xiàn)賞識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樂,而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要發(fā)現(xiàn)人才,愛護(hù)人才,否則,人才就會被埋沒,有人才也等于沒有人才。在韓愈看來,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所以說課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懷才不遇之情和對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憤懣和控訴。一、1.piáncáolìsùxiànsìzhǐ2.①只是②并列而死喂牲口用的食器③可是3.①退之唐文學(xué)昌黎先生集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4.①表示肯定語氣,肯定“食馬者”的無知。②表示句中停頓,提醒讀者注意“食馬者”的無知給千里馬帶來的嚴(yán)重危害。③表示反詰語氣,凝聚著作者憤慨之情。④表示感嘆語氣,其間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對“食馬者”的辛辣嘲諷。⑤表陳述語氣,但流露出無限痛惜之情。二、(一)5.①有時②它,代千里馬③等同,一樣6.①見現(xiàn)顯露(或表現(xiàn))②材才才能食飼喂③邪耶嗎,表疑問7.①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jù)它日行千里的本領(lǐng)來喂養(yǎng)它。②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③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④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8.①shí吃②sì喂sì喂③shí吃④sì喂9.指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作論證的反面論據(jù)。10.排比、引用、設(shè)問將“食馬者”的愚妄寫得淋漓盡致,點明全文主旨:其真不知馬也。11.其真不知馬也。對統(tǒng)治者有眼不識英雄和摧殘人才的現(xiàn)象進(jìn)行猛烈地抨擊,表達(dá)了作者強(qiáng)烈的憤慨之情。參考答案:1、①材cái:同“才”②石:dàn十斗為一石;③見:xiàn同“現(xiàn)”;④稱:chēng稱號⑤邪:yé同“耶”;⑥祗:zhǐ同“只”;⑦駢:pián兩馬并駕,2、①或:有時②等:等同,一樣③道:方法④安:怎么3、《昌黎先生集》唐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軾、蘇洵、蘇轍、曾鞏4、記敘議論說明一個道理5、其真不知馬6、D7、B8、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馬也)9、日行千里的良馬,一頓或許能吃下一石糧食。10、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盡其材11、①此、這②同“飼”,喂養(yǎng)③鞭打(驅(qū)使)④有時12、C13、能識別人才的人食馬者14、能從訴說自己的懷才不遇,譴責(zé)趕車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開合理想像均可。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2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祗辱有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3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4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5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xiàn)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6對“食馬者”的無知發(fā)出強(qiáng)烈的譴責(zé)的語句是: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表現(xiàn)“食馬者”以“知馬者”身份嘆息的語句是: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9有一位名人曾說過:“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庇纱宋覀兛上氲健恶R說》的一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10表明千里馬和伯樂關(guān)系的語句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11能夠表現(xiàn)統(tǒng)治者平庸淺薄,愚妄無知的語句是: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12領(lǐng)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13表明愚妄無知,平庸淺薄的統(tǒng)治者對千里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14表明作者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感嘆的句子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15能表明千里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16寫千里馬有異于常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盡粟一石。17運用設(shè)問句表達(dá)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當(dāng)中,有時我們?yōu)榱丝桃獾淖非笸昝?,往往忽略了身邊的美,使其遭受不?yīng)有的遭遇,使我們?yōu)橹z憾痛心,這種遭遇與〈〈馬說〉〉中千里馬的遭遇相似,相應(yīng)的句子是:祗辱有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19點明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決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5.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本文的“千里馬”、“伯樂”、“食馬者”各有喻指“千里馬”指人才;“伯樂”指善于識別人才的統(tǒng)治者;“食馬者”愚妄無知,平庸淺薄封建的統(tǒng)治者。6.第—段文字說明了什么?伯樂對千里馬的決定作用。7.是不是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呢?是,強(qiáng)調(diào)伯樂能識馬,如果不被伯樂識別,千里馬就會被埋沒。8.第二段說明了什么?分析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進(jìn)一步說明,千里馬沒有遇到伯樂,無法施展才華。9.文中哪些句子可以體現(xiàn)千里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10.第三段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不是天下無千里馬,而是不識馬。11.第三段中通過哪些語言來體現(xiàn)食馬者的淺薄愚妄?“策之不以其道……天下無馬”12.第三段中哪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其真不知馬也”這個結(jié)句,點明了中心。13.本文通篇不離千里馬,難道只是說“馬”嗎?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對埋沒人才的現(xiàn)狀作了揭露。14.本文通過描寫千里馬的遭遇,表達(dá)韓愈怎樣的思想?表達(dá)作者懷才不遇,有志難酬的憤懣心情。15.本文中“伯樂”“千里馬”各比喻了什么樣的人?伯樂即善于識別人才的統(tǒng)治者。千里馬即人才。16.作者以千里馬喻人才,從文中千里馬的遭遇來看,人才展現(xiàn)才華最需要的是什么?在講究“素質(zhì)”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馬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中,適應(yīng)環(huán)境,發(fā)揮潛能是最重要的.沒有遇到伯樂,怎樣才能避免”駢死于槽櫪之間”,最終能以”千里稱也”?首先,馬必須調(diào)節(jié)自身的盡是與跑步情況的比例,盡可能在吃不飽的情況下,跑出與常馬等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勝一籌的速度。千里馬最終成功了.顯然,策不以道,食不盡材,鳴不通意的境況,才是真正考驗千里馬的素質(zhì)。24、《送東陽馬生序》習(xí)題精選《送東陽馬生序》閱讀閱讀第一段,回答問題。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dá)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dá)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蛴銎溥尺?,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fù)。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dāng)余之從師也,負(fù)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fēng),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勤且艱若此。1.本文作者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浙江金華人。明初散文家,本文是一篇贈序,贈序是指臨別送別性質(zhì)的文字,內(nèi)容多是勉勵,推崇,贊許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1)余幼時即嗜學(xué)(愛好,喜愛)(2)無從致書以觀(取得,買到)(3)每假借于藏書之家(借)(4)弗之怠(懈怠,放松)(5)走送之(跑)(6)不敢稍逾約(超過)(7)既加冠(指成人)(8)無碩師名人與游(才學(xué)淵博的老師)(9)嘗趨百里外(快步走)(10)門人弟子填其室(充滿)(11)未嘗稍將辭色(語言和臉色)(12)援疑質(zhì)理(提出;詢問)(13)或遇其叱咄(訓(xùn)斥,呵責(zé))(14)俟其欣悅(等到)(15)負(fù)篋曳屣(書箱;鞋)(16)持湯沃灌(熱水)(17)以衾擁覆(被子)(18)寓逆旅主人(旅社)(19)腰白玉之環(huán)(掛在腰間)(20)燁然若神人(光彩照耀)(21)緼袍敝衣(舊絮;破)(22)略無慕艷意(羨慕;欣賞)3,找出本文中的兩個通假字:○1四支僵勁不能動通“肢”肢體○2同舍生皆被綺繡通“披”,穿著4.根據(jù)要求默寫:○1揭示作者小時侯學(xué)習(xí)就很勤奮的句子是:余幼時即嗜學(xué)○2最能表現(xiàn)作者抄書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曲伸○3表明作者嘗趨百里外求學(xué)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4對太學(xué)生中的其他人“燁然若神人”作者卻“略無慕艷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5.第一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敘述自己青少年時期的求學(xué)之難和用心之艱。6.文中從哪些方面敘述作者青少年時期求學(xué)的艱難?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幼時求學(xué)的艱難;成年后求師的叩問之難,旅途之艱,生活之苦?;蛩膫€方面:家境貧寒,無書可讀;無師求教難;遠(yuǎn)道求學(xué),備受艱苦;艱苦的求學(xué)生活。或讀書難,要借書,抄書;拜師難,冒嚴(yán)寒頂風(fēng)雪,到外地尋師;求教難,常遭“叱咄”;生活難,“日再食,”穿“緼袍敝衣”。7.作者寫自己求學(xué)經(jīng)歷艱難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勸勉馬生不要辜負(fù)良好的學(xué)習(xí)條件,要刻苦讀書,以期有所成就。8.文章開頭的“嗜學(xué)”一詞,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統(tǒng)領(lǐng)全文,為全文定下基調(diào)。9.作者幼時借書抄書來讀,其原因是“嗜學(xué)”與“家貧”之間的矛盾來決定的。10.“加冠”一詞是什么意思?你還能從古代漢語中找出類似的用法嗎?試舉一例?!?古時男子20歲時行冠禮,戴上成人帽子,后來常已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及笄”女子滿15歲把頭發(fā)綰起來,戴上簪子,表示已成年。11.本文通過典型事例全面的敘述了作者艱苦勤奮的學(xué)習(xí)生活,這與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關(guān)系?從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勤奮艱苦的學(xué)習(xí)生活,正是以一種堅忍不拔的毅力,為求知而甘愿付出一切,不斷的克服重重障礙,最后才功成名就的。12.從文中找出幾處形象描寫的例句,并寫出從什么角度寫的?叩問之難:“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蛴銎溥尺?,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fù)。”旅途之艱:“負(fù)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fēng),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鄙钪?,與同舍生的對比:“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3.作者成人后求師的艱難,包括哪三種情況?(高度概括回答即可)叩問之難;旅途之艱;生活之苦。14.作者“雖愚,卒獲有所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有強(qiáng)烈的求知欲,為獲得知識,學(xué)問,他不辭辛苦,不怕困難,非常虛心虔誠的求教。15.“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作者真的愚笨嗎?他為什么這樣說?此處和文中哪句話照應(yīng)?不愚笨,是作者自謙的說法;旨在說明,即使愚笨,努力學(xué)習(xí)也是會有收獲的。和“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毕嗾諔?yīng)16.作者“緼袍敝衣”處在“披綺繡……燁然若神人”的同學(xué)之間,卻“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對此你有何評價?他以學(xué)得知識,獲得學(xué)問為樂,不羨慕別人的衣食之憂,專心向?qū)W,實在是難能可貴的。17.作者在敘述青年求學(xué)經(jīng)歷時插入同舍生優(yōu)越的條件有何用意?從中你得到哪些啟示?與同舍生對比,表現(xiàn)自己并不羨慕別人的優(yōu)越條件,而是以學(xué)得知識,獲得學(xué)問為樂,這種刻苦學(xué)習(xí),專心向?qū)W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永遠(yuǎn)學(xué)習(xí)的。18.作者寫此文,意在勉勵馬生刻苦學(xué)習(xí)。在《三國演義》中有那么一段,孫權(quán)通過自身體會勸說手下一員大將讀書的故事,后來這員大將設(shè)奇計襲荊州,大敗關(guān)羽為東吳建下奇功。那么這員大將叫什么名字?從他身上你能獲得哪些啟示?呂蒙;啟示:后天學(xué)習(xí)很重要;勤能補(bǔ)拙,學(xué)能治愚;士別三日,當(dāng)刮目相看。19.作者并不因衣食住行的條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見其內(nèi)心充實,志存高遠(yuǎn)。請結(jié)合他的生活補(bǔ)充出所缺下聯(lián)。負(fù)篋曳屣求師苦;俯身傾耳讀書勤。送東陽馬生序》中考試題集錦一、(2007年福建省寧德市)(四)閱讀文言文,完成18—22題。(17分)[甲]余幼時即嗜學(xué)?!w余之勤且艱若此。[乙]溥幼嗜學(xué),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shù)次,后名讀書之齋曰:“七錄”1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1)弗之?。ǎ?)負(fù)篋曳屣()(3)四支僵勁不能動()(4)溥幼嗜學(xué)()19、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2)如是者六七始已。20、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2分)余因得遍觀群書21、比較[甲][乙]兩文,具體說說文中主人公在學(xué)習(xí)上的共同點。(4分)22、讀了[甲][乙]兩文后,你有什么收獲。(3分)二、(鄂州市2007){甲}余幼時即嗜學(xué)?!视嚯m愚,卒獲有所聞。{乙}匡衡①勤學(xué)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識④,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⑤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敝魅烁袊@,資⑥給以書,遂成大學(xué)⑦。{注釋}①匡衡:漢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燭光透不過來。逮,及、到。③大姓:大戶人家。④文不識:人名,姓文名不識。⑤傭作:做工辛勤勞作。⑥資:借。⑦大學(xué):大學(xué)問家。20、解釋下面加點的字。(2分)①每假借于藏書之家②禮愈至③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④主人怪問衡21、下列加點的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A門人弟子填其室B弗之怠或遇其叱咄從鄉(xiāng)之先達(dá)執(zhí)經(jīng)叩問C鄰舍有燭而不逮D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2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①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xué)。23、甲、乙兩個文段分別寫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甲文乙文24、甲、乙兩個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謂都取得了成功。請從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談?wù)勀銖闹械玫搅嗽鯓拥膯⑹?。?分)三、(2007年臨沂市)文言文閱讀(共12分)[甲]余幼時即嗜學(xué)?!视嚯m愚,卒獲有所聞。[乙]時河南程顥與弟頤講孔、孟絕學(xué)于熙、元之際,河、洛之士翕然師之。時調(diào)官不赴,以師禮見顥于潁昌,相得甚歡。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彼哪甓椝?,時聞之,設(shè)位哭寢門,而以書赴告同學(xué)者。至是,又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一尺矣1.解釋下面語句中加點字的意義(2分)1無從致書以觀2從鄉(xiāng)之先達(dá)執(zhí)經(jīng)叩問3而以書赴告同學(xué)者4頤既覺2.翻譯下面的文言語句(2分)(1)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2)以師禮見顥于穎昌,相得甚歡。3.甲乙兩文有寫作內(nèi)容和表達(dá)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處?(4分)內(nèi)容:感情:4.甲乙兩都寫了天氣的寒冷,其寫作目的是否相同?為什么?(4分)四、(05安徽省)閱讀下面文言文《送東陽馬生序》,回答問題。17.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3分).(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假:(2)以衾擁覆,久而乃和以:(3)腰白玉之環(huán)腰:18.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1)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2>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19.文中哪些詞句說明作者不辭艱辛、求師勤學(xué)的原因?(3分)20.對文中畫線句子,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勀愕母惺芑蝮w會。(3分)五、(2007年內(nèi)蒙古赤峰市)甲:余幼時即嗜學(xué)。……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乙: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奮苦讀,或夜昏?。?),輒以水沃面(2);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3),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dāng)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弊⑨?、昏怠:昏沉困倦。2、輒:就。沃:澆。這里是“洗”的意思。3、食不重肉:不多吃肉。22、解釋加點的詞。(4分)(1)余幼時即嗜學(xué)()(2)錄畢,走送之()(3)益慕圣賢之道()(4)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23、下邊加點詞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組是()(3分)A、以是人多以書假余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B、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重巖疊嶂,隱天蔽日C、從鄉(xiāng)之先達(dá)執(zhí)經(jīng)叩問肉食者謀之24、翻譯句子(6分)(1)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2)士當(dāng)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25、甲、乙語段中的人物幼年時人生經(jīng)歷有哪兩個主要共同點?(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甲段中寫人物讀書刻苦的語句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甲文中“人多以書假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范仲淹“被讒受貶”的原因是:___________(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六、(2008年懷化市)閱讀文言文答題。(甲)余幼時即嗜學(xué)……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乙)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憤苦讀,或夜昏?。á伲?,輒(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dāng)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弊ⅲ孩倩璧。夯璩晾Ь搿"谳m:就。③沃:澆。文中有“洗”之意。④重:兼有兩種(事物)。16.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的詞語。(4分)①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假:③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謫:②錄畢,走送之走:④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妻子:17.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乙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2分)答:18.甲乙語段中的人物幼年時人生經(jīng)歷有哪兩個主要共同點?(2分)答:七、(2008年泉港區(qū)),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坝嘤讜r即嗜學(xué)?!w余之勤且艱若此?!?、下列各組中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組是。()(2分)A、無從致書以觀言行一致B、益慕圣賢之道益多弊少C、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患得患失D、未嘗稍降辭色婉言辭謝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與例句中加點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書假余?!盇、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C、賓客無不伸頸,側(cè)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①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dá)執(zhí)經(jīng)叩問。②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8、作者幼時借書抄書來讀,其原因是由“”與“”之間的矛盾決定的。(摘錄原文回答)(2分)9、文章從四個方面敘述了作者青少年時期求學(xué)的艱難,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4分)答:八、閱讀《送東陽馬生序》一文選段,完成5—9題。(15分)當(dāng)余之從師也,負(fù)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fēng),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5.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項的一項是()(2分)A.足膚皸裂而不知B.執(zhí)策而臨之C.學(xué)而不思則罔D.出淤泥而不染6.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2分)A.燁然若神人B.腰白玉之環(huán)C右備容臭D.主人日再食判若兩人腰纏萬貫臭氣相投再接再厲7.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6分)①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②蓋余之勤且艱若此。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A.“略無慕艷意”、“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表現(xiàn)作者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一心向?qū)W的精神。B.描寫富家子弟的豪華,是為了突出對自己窮酸生活的遺憾。C.作者以“勤且艱”的求學(xué)經(jīng)歷,勉勵馬生勤奮學(xué)習(xí)。D.文段內(nèi)容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夠戰(zhàn)勝物質(zhì)上的貧困。9.請從語文積累中找出表現(xiàn)古人“好學(xué)”的兩個成語:①②(2分)九、(2008年安徽省)余幼時即嗜學(xué)。……蓋余之勤且艱若此。(節(jié)選自《送東陽馬生序》)14.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3分)(1)余幼時即嗜學(xué)(2)錄畢,走送之(3)媵人持湯沃灌15.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2)蓋余之勤且艱若此。16.作者對“同舍生”的豪華生活毫不羨慕的原因是什么?(2分)17.作者從哪三個方面寫了自己學(xué)習(xí)的經(jīng)歷?(3分)18.讀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啟示?(答出兩點即可)(3分)十、(2008年南寧市文言文閱讀(18分)余幼時即嗜學(xué)?!w余之勤且艱若此。6.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2分)A.錄畢,走送之走:跑B.從鄉(xiāng)之先達(dá)執(zhí)經(jīng)叩問叩:敲門C.媵人持湯沃灌湯:熱水D.同舍生皆被綺繡。被:通“披”,穿7.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含義相同的一組。()(2分)A或遇其叱咄B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或王命急宣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C蓋余之勤且艱若此D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若為傭耕,何富貴也8.請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9.思索作者的求學(xué)經(jīng)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點,談?wù)勊@得的啟示。(3分)十一、(2008年泉港區(qū))讀文言文,完成5—10題。余幼時即嗜學(xué)?!w余之勤且艱若此。5、下列各組中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組是。()(2分)A、無從致書以觀言行一致B、益慕圣賢之道益多弊少C、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患得患失D、未嘗稍降辭色婉言辭謝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與例句中加點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書假余?!盇、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C、賓客無不伸頸,側(cè)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①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dá)執(zhí)經(jīng)叩問。②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8、作者幼時借書抄書來讀,其原因是由“”與“”之間的矛盾決定的。(摘錄原文回答)(2分)9、文章從四個方面敘述了作者青少年時期求學(xué)的艱難,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4分)答:十二、(2008年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附屬高中招生)[甲]既加冠,……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乙]人之為學(xué),不日進(jìn)則日退。獨學(xué)無友,則孤陋①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xí)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②,猶當(dāng)博學(xué)審③問,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墻之士,雖有子羔、原憲⑥之賢,終無濟(jì)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xué)也。”夫以孔子之圣,猶須好學(xué),今人可不勉⑥乎?[注解]①[孤陋]片面、淺陋。②[資]盤纏。③[審]詳細(xì)。④[庶幾]差不多。⑤[子羔、原憲]孔子的弟子。⑥[勉]勤勉,努力。8、以下4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2分)A.既加冠若既不出戶B.故余雖愚雖有子羔、原憲之賢C.俯身傾耳以請夫以孔子之圣,D.益慕圣賢之道曾益其所不能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A.或遇其叱咄B.不幸而在窮僻之域C.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D.若既不出戶10、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從以下兩題中任選一題)(2分)(1)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dá)執(zhí)經(jīng)叩問(2)人之為學(xué),不日進(jìn)則日退。11、甲乙兩段文字所談的都是為學(xué)之道,這兩段文字所說的道理,其共同之處有哪些?不同之處有哪些?(2分)十三、.(2008湖北省咸寧市)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余幼時即嗜學(xué)……蓋余之勤且艱若此。2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①錄畢,走送之()②俟其欣悅,則又請焉()③媵人持湯沃灌()④左佩刀,右備容臭()23、下列加點的詞意思完全相同一項是【】(2分)A、既加冠宋既成列B、益慕圣賢之道殺數(shù)人,胡虜益解C、足膚皸裂而不知久而乃和D、卒獲有所聞士卒不盡飲24、翻譯下面句子。(2分)①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譯:②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譯:25、結(jié)合全文,說說作者最終能夠?qū)W業(yè)有成的三條理由(各用四個字概括)。(3分)①②③26、本文與《黃生借書說》雖然著眼點不同,但兩文某些觀點仍有其共同之處,請概述。(3分)答:(十四)(2008年湖南常德市中考試題)閱讀下面甲、乙兩文,完成1~4題。【甲】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今諸生學(xué)于太學(xué),……余故道為學(xué)之難以告之。【乙】黃生借書說(節(jié)選)清•袁枚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作者)授以書而告之曰:“……予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做官)后,俸去書來,落落(堆積)大滿,素蟫(書中蠹蟲)灰絲,時蒙卷軸,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苯顸S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為一說,使與書俱。1.解釋下列語句中劃線的詞語。A.縣官日有廩稍之供B.撰長書以為贄C.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D.其借書亦類予2.甲文中哪一語句的“諸”字與乙文中“歸而形諸夢”的“諸”字的意義、用法相同?答:這一語句是“?!?.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予幼好書,家貧難致。(2)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4.綜合與延伸。(1)甲文作者借到書“手錄”,乙文作者借不到書“形諸夢”,這表現(xiàn)了他們怎樣的共同心態(tài)?兩文寫作意圖的共同點是什么?(2)假如你是馬生或黃生,讀到前輩的贈文,你心中會涌起哪些感想?(十五)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完成1~5題。【甲】既加冠,……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疽摇克五L與客飲,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偵視。翼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遍g召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帝問其故,對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1)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2)禮愈至((3)濂具以實對(4)間召問群臣臧否2.把下面兩句話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2)誠然,卿不朕欺。3.宋濂對鄉(xiāng)之先達(dá)持怎樣的態(tài)度?你怎樣評價這種師生關(guān)系?4.甲、乙兩段文字分別寫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樣的品質(zhì)?5.選擇一個角度,談?wù)勀阕x了甲文或乙文后獲得的啟示。答案:一、18、懈怠,放松;背;同肢,肢體;愛好19、能譯出主要意思,語言通順即可。20、余/因得/遍觀群書。21、(1)學(xué)習(xí)勤奮,他們都是親自手抄筆錄。(2)不畏艱辛,克服困難,即使手足皸裂,仍不輟學(xué)習(xí)。22、能圍繞“勤奮”、“學(xué)習(xí)環(huán)境”、“學(xué)習(xí)條件”中的一點談感觸即可。(二、)20、①借②周到③報酬④感到奇怪21、D22、①我站在他旁邊侍侯著,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下身子,側(cè)著耳朵向他請教。②主人被感動了,贊嘆他的精神,把書借給他,后來,他就成為大學(xué)問家。23、甲文:①“余”憑誠信借書苦讀。②“余”畢恭畢敬請教老師。乙文:①匡衡鑿壁借光讀書。②匡衡勞作不求報酬借書。24、一個人要在學(xué)習(xí)上有所成就,就應(yīng)該:①刻苦勤奮②博覽群書③虛心請教。三、6.⑴引來,得到;⑵詢問,請教;⑶書信;⑷醒,睡醒。7.⑴抄寫完畢,趕快把書送還,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⑵以拜師的禮節(jié)到穎昌拜程頤為師,師生之間相處十分融洽。8.⑴都寫到“求師”這一內(nèi)容(1分);⑵都體現(xiàn)出求師的誠懇和老師的尊重。(2分)9.不相同(1分)。甲寫天氣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學(xué)習(xí)的刻苦,其目的是為了鼓勵馬生刻苦努力學(xué)習(xí)(1分);乙文從側(cè)面寫天氣寒冷,意在突出楊時對教師的虔誠、恭敬(或尊重)的態(tài)度,表達(dá)尊師重的思想(2分)。四、(15分)17.(3分)(1)借(2)用(3)掛在腰間18.(6分)(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賢的學(xué)說。(2)所以,我雖然愚笨,但終于能夠有所收獲。19.(3分)余幼時即嗜學(xué)慕圣賢之道以中有足樂者20.(3分)要點:①排除不利于學(xué)習(xí)的環(huán)境的干擾;②在物質(zhì)上不盲目攀比;③堅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奮學(xué)習(xí)。五、(五)閱讀下邊兩個語段(17分)22、(1)愛好、特別喜歡(2)跑(3)更加(4)妻子和兒女23、A24、(1)我雖然愚笨,但終于還是獲得了學(xué)問。(2)讀書的人(賢德的人)應(yīng)當(dāng)憂在天下人之前,樂在天下人之后。25、家境貧寒與刻苦讀書。26、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7、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六、16.①假:借;②走:跑;③謫:降職遠(yuǎn)調(diào);④妻子:妻子和兒女。17.讀書的人(賢德的人)應(yīng)當(dāng)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18.家境貧寒;刻苦讀書。(每點1分,共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