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調節(jié)計算的案例》2600字_第1頁
《洪水調節(jié)計算的案例》2600字_第2頁
《洪水調節(jié)計算的案例》2600字_第3頁
《洪水調節(jié)計算的案例》2600字_第4頁
《洪水調節(jié)計算的案例》2600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洪水調節(jié)計算的案例綜述目錄TOC\o"1-2"\h\u22270洪水調節(jié)計算的案例綜述 1325551.1洪水調洪計算 1431.1.1洪水調洪演算原理 137181.1.2調洪演算的方法 2300971.2洪水標準分析(洪峰流量) 2306031.3泄水建筑物的型式選澤 2164941.4調洪演算過程及泄水建筑物尺寸的確定 3232771.1.1調洪演算過程 3318641.1.3計算公式 390711.1.5方案選擇 4122101.1.6確定壩頂高程 41.1洪水調洪計算1.1.1洪水調洪演算原理洪水流經水庫的情況下,很多因素都在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例如:水庫沿程的過水斷面、流量、水位高度、流速等,根據(jù)洪水的流態(tài)狀態(tài)判定他屬于明渠非恒定流。非恒定流基本方程為:連續(xù)性方程:?ω?t+?Qω:表示流水過水的斷面面積S:距離Q:流量t;時間運動方程:?z?sZ:水位高度V:斷面的平均流速K:流量的系數(shù)為了使計算更加的簡便,把式(4-1)簡化得到了實用公式:Q?q=式(4-3)表示的是水庫水量平衡方程,水庫的存水量減去下泄水量就是水庫的蓄水量在一定時間內的變化值。顯而易見,該公式只是近似得到的,并不能反映出水庫從蓄水到泄水的情況變化。因為水庫的入庫洪水線已知,Q1和Q2均己知,q1和q2為計算期初的初始條件。因此,方程式(4,3)中只剩下V2,q2和V2作為未知數(shù)。q2計算后,其值在后期變?yōu)閂1和q1語,以便逐步連續(xù)進行計算。僅用一個方程解V2和Q2是不可能的。只有當存在另一個方程(V2)和方程(4,3)時,才能同時求解V2和Q2的確定值。假設暫時忽略水庫盈利部門的下游流量,這么流量Q是泄水建設物水頭h的函數(shù),且在確認泄水建設物的類別和規(guī)模:q=fH=AHBH與Q的關系曲線可以利用水力學公式得到。根據(jù)H與q的所確定的關系曲線就能夠得到z與q的關系曲線q,f(z),由水庫水位z和水庫庫容特征曲線V,f(z)能得出相應的水庫庫容V,用流量Q與庫容V的關系曲線,即Q,f(V)代替方程(4,4),用方程(4,3)聯(lián)立方程組解V2和Q2。當水庫要為下游提供防洪保障時,規(guī)定Q不允許大于最大下泄流量Qmax,這種要求下得到的基本公式與上述的方法時一致的。該水利樞紐采用的泄水建筑物是正槽溢洪道。當用閘門全開的方法進行泄洪時,它的下泄流量可以表示為q=AH3/2,水庫水位與堰頂高程的高差用H表示。利用水庫的調洪演算可以確定出本次設計設計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及其它兩各自對應的下泄流量。1.1.2調洪演算的方法對于水庫的調洪演算來說方法有很多,本次設計采用的是列表試算法。1.2洪水標準分析(洪峰流量)在設計工況下時,設計采用五十年一遇的洪水標準,此時對應的洪峰流量為361.5m3/s,洪量總量為965*104m3。在校核工況時,設計采用千年一遇的洪水標準。此時對應的洪峰流量為551.5m3/s,洪量總量為1569萬m3。1.3泄水建筑物的型式選澤溢洪道的平面布置應該遵循下述原則:地質條件好,路線短,水流順暢,與本工程其他建筑物無不良相互作用。結合本次設計的工程地質條件及其他因素,對3種泄水建筑物進行比較選擇。因為這次設計采用的壩型為復合土工膜防滲堆石壩,因此不能把溢洪道布置在河床上。所以這次工程采用河岸溢洪道。側槽溢洪道中水流的狀態(tài)很復雜考慮到本工程的地質條件因素,建造側槽溢洪道會對其他結構造成威脅,使威脅性加大。雖然正槽溢洪道相對于側槽溢洪道的開挖量大,但是考慮到該水利樞紐本身的壩體不是很正,開挖量也不會增加很多。綜上所述,并且結合此次設計的工程地質條件,結構安全性考慮,正槽溢洪道優(yōu)于側槽溢洪道,所以泄水建筑物采用布置于左岸與壩體相連的正槽溢洪道。1.4調洪演算過程及泄水建筑物尺寸的確定1.1.1調洪演算過程此次設計的設計情況下和校核情況下的洪水過程線已經根據(jù)以往的洪水資料定;首先根據(jù)自己假定的不同的堰頂高程和堰寬確定起調流量,然后根據(jù)不同的下泄流量查洪水過程線從而得到了對應的水庫庫容,再由給定的水庫庫容水位關系曲線確定對應的水位H。對于假設的每一種情況都可以得到相應的Q-H曲線。在根據(jù)式(4-5)又可以做出另外一條Q~H曲線與之前的Q-H曲線相交,根據(jù)他們的交點就可以的到每一種情況下對應的Q和H值大小。1.1.3計算公式Q=εmB方案堰頂高程(m)堰寬(m)設計工況校核工況特征水位最大流量特征水位最大流量1271.57278.03221.91279.86313.332271.58277.74246.02279.34336.923271.59277.47263.75278.91357.144271.510277.26281.47278.5369.985272.57278.40195.96279.73261.646272.58278.28211.30279.41289.647272.59278.07239.32279.13311.018272.510277.75246.83278.9331.269273.57279177.97280.20239.0210273.58278.76191.07280.12268.0611273.59278.5205.52279.87287.0812273.510278.43225.70279.57301.71.1.5方案選擇此次設計規(guī)定了最大下泄流量為245m3/s,所以應該根據(jù)每種方案的下泄流量在滿足最大下泄流量的要求下選擇流量較大的方案,綜合比較可得出方案9最符合。方案9的設計洪水位為279m,對應的下泄流量為177.97m3/s;校核洪水位為280.23m,與其對應的下泄流量為239.02m3/s.1.1.6確定壩頂高程1.1.6.1工程級別及建筑物級別和洪水標準的確定根據(jù)校核工況下水位對應的庫容關系,在參照《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對應的標準,本次的工程等別確定為Ⅲ等相應其主要建筑物級別為Ⅲ級,次要建筑物的Ⅳ級。1.1.6.2波浪要素計算本次設計為位于丘陵地區(qū),采用鶴地水庫公式計算相關的波浪要素:g?gLLm:表示平均波長h2%:表示累計頻率為2%的波浪高度V0表示的式水庫水面10m以上的風速,在不同情況下有著不同的取值。當大壩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時,V0取1.5倍的多年平均最大風速;當大壩在非正常工作狀態(tài)時,V0取多年平均最大風速。表4-2不同累積頻率下的波高與平均波高比值(hp/hm)hm/Hmp0.010.101.02.01.05.010.011.020.050.090.0<0.13.422.972.422.232.021.951.711.61.430.940.370.1~0.23.252.822.32.131.931.871.641.541.380.950.43波浪中心線高出計算靜水位hz按下式計算:?zH:表示水深H1%:表示為累計頻率為1%的波浪高度計算結果為:表4-3計算結果h2%hmh1%Lmhz正常水位下1.310.5871.49.3170.679設計水位下1.310.5871.49.3170.679校核水位下0.710.3180.776.2110.31.1.6.3L型擋墻的頂高程的確定按照有關要求對L型擋墻在水庫靜水位以上高度要求用下式進行確定:y=R+e+A(4-9)A:表示的是大壩的安全超高e:風雍水面的高度R:波浪爬高表4-4土壩壩頂安全超高值(m)運用情況壩的級別=1\*ROMANI=2\*ROMANII=3\*ROMANIII=4\*ROMANIV、=5\*ROMANV正常1.51.00.70.5非常0.70.50.40.3L型防浪墻高程=設計工況的高程+安全超高(4-10)y設計=y正常=2.638m,y校核=1.47m則設計洪水位+y設計=27校核洪水位+y校核=280.2正常蓄水位+y正常=276.5+∴防浪墻頂高程D=281.7。在施工過程中應考慮到預留沉陷量,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