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中語文復習試題:文言文閱讀(含答案)_第1頁
2025高中語文復習試題:文言文閱讀(含答案)_第2頁
2025高中語文復習試題:文言文閱讀(含答案)_第3頁
2025高中語文復習試題:文言文閱讀(含答案)_第4頁
2025高中語文復習試題:文言文閱讀(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高中語文復習試題含答案專題三文言文閱讀

五年高考

題組一新課標(新高考)i卷

一、(2024新課標I)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22分)

材料一;

李廣有孫陵,為侍中,善騎射。帝以為有廣之風,使教射酒泉、張掖以備胡。及貳師擊匈奴㈤,陵叩頭自

請目:“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

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鄙蠜_而許之。陵至?;剑c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陵搏戰(zhàn)攻

之,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shù)千人。單于大驚,召八萬余騎攻陵。陵軍步斗樹木間,復殺數(shù)千人。陵居谷中,

虜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目:“無面目報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

以問太史令司馬遷,遷盛言:“陵事本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土之風。且

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蹂戎馬之地,抑數(shù)萬之師。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冬不死,宜欲得當

以報漢也?!鄙弦赃w為誣罔,下遷腐刑。久之,上悔陵無救。上遣(公孫)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軍無功還,因

日:''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上于是族陵家。既而聞之,乃漢將降匈奴者李緒,非陵也。

陵使人刺殺緒,大閔氏欲殺陵,單于匿之北方。大閔氏死,乃還。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wèi)律皆貴用事。

衛(wèi)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擊匈奴。匈奴使大

將與李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zhuǎn)戰(zhàn)九日。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

材料二:

李陵之降也,罪較著而不可掩。如謂其孤軍支虜而無援,則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

不獲辭也。陵之族也,則嫁其禍于李緒;迨其后李廣利征匈奴,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zhuǎn)戰(zhàn)九日,亦將委罪于緒

乎?如日陵受單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轉(zhuǎn)戰(zhàn)者,匈奴豈伊無可信之人?令陵有兩袒之心,單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

重兵,使深入而與漢將相持乎!遷之為陵文過若不及,而抑稱道李廣于不絕,以獎其世業(yè)。為授面,除.隆面.為之

效死以戰(zhàn)雖欲浣滌其污而已緇之素不可復白。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李陵日“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

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

[注]貳師,指漢代貳師將軍李廣利。

1.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

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為將而降回降而為之目效死日以戰(zhàn)回雖欲浣同滌其污目而已國緇之素不可復白。

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壯,認為……豪壯,意動用法,與《老子》“不貴難得之貨”的“貴”用法相同。

B.親,父母,可偏指父或母,與《孔雀東南飛》“我有親父兄”的“親”意思不相同。

C.“彼之不死”與《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

D.迨,等至小與《項脊軒志》“迨諸父異爨”的“迨”字意思相同。

3.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陵擅長騎馬射箭,受命在酒泉、張掖訓練軍隊。李廣利出擊匈奴時,李陵請求以少擊眾,率五千步卒深入

單于王庭,王夫之認為這是“自炫其勇”。

B.李陵遭遇單于三萬人馬,奮力作戰(zhàn),單于震恐,召八萬人圍攻李陵,李陵率軍殺敵數(shù)千。對于李陵的戰(zhàn)功,

司馬遷稱贊他雖敗猶榮,而王夫之則未置一詞。

C.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馬遷竭力替李陵辯白。王夫之認為,司馬遷這樣做的原因,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

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

D.武帝誤信李陵幫助匈奴訓練軍隊,誅殺李陵家族,其實幫助匈奴的是李緒。王夫之認為,即便滅族之禍可以

歸罪于李緒,李陵的罪責也無可推卸。

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⑴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

⑵李陵日“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

5.王夫之強調(diào)李陵“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實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觀點?請簡要概括。(5

分)

參考答案

1.ADF2.C3.C

4.(1)(我)希望能夠自己率領一隊,前往蘭干山以南地區(qū)去分散單于的兵力,不要讓匈奴全力對抗貳師將軍

的軍隊。(“當”“分”“鄉(xiāng)”各1分,大意1分)

⑵李陵說“想找到一個適當?shù)臋C會來報答漢朝”,不過是見到蘇武感到慚愧而給此事找個借口罷了。

(“當”“愧”“為”各1分,大意1分)

5.①李陵打仗失敗后即投降匈奴;②李陵與降將衛(wèi)律一道成為單于的左膀右臂;③李陵率領大軍追擊漢軍。

二、(2023新課標I)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20分)

材料一:

襄子曰于晉陽中?,出圍,賞有功者五人,高赫為賞首。張孟談目:“晉陽之事,赫無大功,今為賞首,何也?”

襄子目:“晉陽之事,寡人國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p>

仲尼聞之,目:“善賞哉,襄子!賞一人而天下為人臣者莫敢失禮矣?!被蛉眨褐倌岵恢瀑p矣。夫善賞罰者,

百官不敢侵職,群臣不敢失禮。上設其法,而下無奸詐之心。如此,則可謂善賞罰矣。襄子有君臣親之澤,操

令行禁止之法,而猶有驕侮之臣,是襄子失罰也。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則賞。今赫僅不驕侮,而襄子賞之,

是失賞也。故日:仲尼不知善賞。

(節(jié)選自《韓非子?難一》)

材料二:

陳人有武臣,謂子射日“韓子立法,其所以異夫子之論者紛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歷遠,遏

奸敵善,韓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韓非者,亦當世之圣人也?!弊遇捘浚骸敖袷廊擞醒愿哒弑匾詷O天為

稱,言下者必以深淵為名。好事而穿鑿者,必言經(jīng)以自輔,援圣以自賢,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說也。若諸子

之書,其義皆然。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蔽涑既眨骸爸Z?!弊遇捒冢骸澳苏呲w、韓共并知氏,趙襄

子之行賞,先加毛耳而后有功。塾韭若及夫子差之引必要至然后地工者直丕似我?然實詐也。何以明其然?

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瑤與韓、趙、魏伐鄭,遇陳恒而還,是時夫子卒已十一

年矣,而晉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遠,而韓非公稱之,曾無作意。是則世多好事之

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測淵,嚎大道而不悟,

信號限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節(jié)選自《孔叢子?答問》)

[注]①襄子:趙襄子。春秋末年,知、趙、韓、魏四家把持晉國國政,稱“晉四卿”。晉陽之戰(zhàn),知氏(荀瑤)

聯(lián)合韓、魏攻趙,反被趙襄子聯(lián)合韓、魏滅殺。②子鮑:孔船,孔子八世孫。

1.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

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韓非書時云夫子回善之間引回以張本典然同后難之口豈有聞不似哉?

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圍,指被圍困,“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的“舉”表示被選拔,兩者用法相同。

B.勸,指鼓勵、勸勉,與《兼愛》“不可以不勸愛人”中的“勸”詞義不相同。

C.具臣,文中與“有功”相對,是指沒有功勞的一般人臣,具體就是指高赫。

D.誣說,指沒有事實依據(jù)的胡說妄言,與現(xiàn)在所說的“誣蔑之辭”并不一樣。

3.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主上設置有關(guān)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職侵權(quán),也沒有了奸詐之心,他們履職行事,有了功勞就能得到

賞賜,韓非認為這樣才叫“善賞罰”。

B.在武臣看來,韓非與孔子觀點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勸善等方面,韓非不一定就不對,孔子也不一定就合

理,韓非也可以稱得上是當世圣人。

C.世人說到高必定會以上天作比,說到低必定會以深淵作比,他們常通過引經(jīng)據(jù)典、援用圣賢來成就自己,

使自己更加賢能,以爭取民眾的信任。

D.子舶對韓非之類的諸子學說閉口不言,充耳不聞,而武臣卻深信不疑,進而懷疑圣人,子船對此深感失望,

認為武臣是見識短淺,不明大道。

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⑴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

(2)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

5.子酎用以批駁韓非的事實依據(jù)是什么?(3分)

答案

1.CEG2.B3.C

4.(1)我的群臣沒有不對我有驕傲輕慢之意的,只有高赫沒有失去君臣間的禮節(jié),因此把他放在前面。(大意

2分,“驕侮”“先”各1分)

⑵請允許我大體說說一隅之見,先生您細察一下它是否真實。(大意2分,“請”“審”各1分)

5.趙襄子獎賞群臣時,孔子已經(jīng)去世許多年,不可能對此表達意見。(共3分;只抄原文,且找準位置,即可以

認為考生理解考題,給2分;只寫年代有差別但不具體的,給2分;意思對即可)

三、(2022新高考I)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20分)

秦將伐魏,魏王聞之,夜見孟嘗君,告之日:“秦且攻魏,子為騫入謀,奈何?”孟嘗君日:“有諸侯之救,

則國可存也?!蓖跞眨骸肮讶嗽又幸?!”重為之約車百棗。孟嘗君之趙,謂趙王日:“文愿借兵以救魏!”

趙王目:“寡人不能?!泵蠂L君日:“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日:“可得聞乎?”孟嘗君日:“夫趙之兵

非能強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趙也。然而趙之地不歲危而民不歲死,而魏之地歲危而民歲死者,何也?以

其西方愁敢也。仝趙丕救疆邈款里■于秦夏趙與強秦為界也也亦縣歲庶民亦旦歲更矣此文之所必忠于太主也”

趙王許諾,為起兵十萬、車三百乘。又北見燕王日:“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日:“吾歲不熟二年

矣,今又行數(shù)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日:“夫行數(shù)千里而救人者,此國之利也。今魏王出即]而望見軍,

雖欲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許也。田文日:“臣效便計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計,文請行矣??痔?/p>

下之將有大變也。"王日:“大變可得聞乎?”目:“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秦

已去魏,魏王悉韓、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趙之眾,以四國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

門而望見軍乎?則道里近而輸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日:“子行矣,寡人聽子?!蹦藶橹鸨巳f、車二百

乘,以從田文。魏王大說目:“君得燕、趙之兵甚眾且亟矣?!鼻赝醮罂?,割地請講于魏。因歸燕、趙之兵,

而封田文。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三》)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今趙不救魏/魏獻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今趙不救魏/魏獻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今趙不救魏/魏獻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今趙不救魏/魏獻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寡人意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稱,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君主常如此謙稱自己。

B.百乘即一百輛兵車,“乘”指四馬一車?!鞍俪恕薄扒С恕背S米鞅Φ拇Q。

C.為趙蔽的“蔽”指屏障,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國門,文中是實指,指魏國國都的城門;現(xiàn)在則用來指一個國家的邊境。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魏王受到強秦武力威脅之際,連夜向孟嘗君問計,孟嘗君表示有了諸侯的幫助,國家就可以存續(xù)下來,并表

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諸侯,搬取救兵。

B.孟嘗君見趙王不愿出兵,勸說趙王,指出魏國每年地危民死,而趙國土地與民眾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趙

國將面臨危險,趙王這才同意出兵。

C.孟嘗君請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猶豫不決,孟嘗君指出魏國倘若聯(lián)合他國合力攻打燕國,將會對燕國十分不

利。燕王聽從了建議,出兵救助魏國。

D.孟嘗君計謀得以實現(xiàn),魏王非常高興,夸獎他短時間內(nèi)搬來很多援軍。秦王非??只?割地給魏國,魏王于

是讓燕、趙援軍返國,封賞孟嘗君。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shù)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⑵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

5.孟嘗君前往趙國、燕國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說策略有什么不同?請簡要概括。(3分)

答案

1.C2.C3.A

4.(1)我國收成不好已經(jīng)兩年了,如今又要行軍數(shù)千里去援助魏國,將怎么辦呢?(譯出大意2分,“歲不

熟”“且”各1分)

⑵如果燕國不救援魏國,魏王就會屈己下人割讓土地,以魏國的一半送給秦國,秦國一定會撤兵離開。(譯出

大意2分,“折節(jié)”“去”各1分)

5.①對待趙國:分析利弊。②對待燕國:威脅恐嚇。

四、(2021新高考I)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20分)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ff,太宗即皇帝位于東宮顯德殿。初上皇欲強宗室必鎮(zhèn)木下故呈直叢三■久弟及一

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對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

筆,自兩漢以來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給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鄙夏浚骸叭?。朕為天子,所以

養(yǎng)百姓也,豈可勞百姓以養(yǎng)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為縣公,惟有功者數(shù)人不降。上與群臣

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日:“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

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浮內(nèi)升平,路

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上聞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名,召見,問以政道。對目:“隋主好自專底皆,不

任群臣,群臣恐懼,唯知稟受奉行而已,莫之敢違。以一人之智決天下之務,借使得失相半,乖謬已多,下諛上

蔽,不亡何待!陛下誠能謹擇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敗,以施刑賞,何憂不治!”上善其言,擢為

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賊,密使左右試賂之。有司門令史受絹一匹,上欲殺之,民部尚書裴矩諫目:“為吏受賂,

罪誠當死。但陛下使人遺之而受,乃陷入于法也,恐非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鄙蠍?,召文武五品已

上告之日:“裴矩能當官力爭,不為面從,儻每事皆然,何憂不治?”

臣光目: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迸峋刎谒宥矣谔?,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

聞直言則佞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隨矣。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

L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

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

宗子/于天下利乎/

C.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

宗子于天下/利乎/

D.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

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甲子,甲為天干首位,子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紀年月日,文中是紀日。

B.宗室,是古代社會中對與君主同一宗族血親的稱謂,歷代皇族例稱為宗室。

C.海內(nèi),即國內(nèi),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繞著大海,故稱國境之內(nèi)為海內(nèi)。

D.庶務,指國家的各種政務,后來專指朝堂之上跟軍國大事相關(guān)的各種急務。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唐太宗贊同封德彝的意見,認為天子應該養(yǎng)育百姓,不應辛勞百姓以養(yǎng)活自己宗族,于是將有功者之外的

宗室郡王全都降格為縣公。

B.在討論制止偷盜一事時,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認為應減輕賦稅,選用清官,使百姓衣食無憂,嚴刑

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C.唐太宗向張玄素詢問政事,張說隋亡在于君王專權(quán),以致下諛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賢能之臣,考核成敗,賞

罰分明,一定能夠大治。

D.裴矩是隋朝的舊臣,進入唐朝后,忠于國事,不做面從之臣,敢于進言,對唐太宗的不當行為諫諄,受到唐太

宗的認可和當眾表揚。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上患吏多受贖,密使左右試賂之。

(2)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

5.文末《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評價說“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說的是什么道理?他這樣說的目的

是什么?(3分)

答案

1.B2.D3.B

4.(1)皇上擔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賄賂的,暗地里叫身邊人賄賂官員進行試探。(譯出大意1分,“患”“受

財”“左右”各1分)

⑵君主厭惡聽到自己的過錯,忠臣就會變?yōu)樨?君主喜愛聽到正直的言論,佞臣就會變成忠臣。(譯出大意

1分,“惡”“過”“則……則……”各1分)

5.第一問: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隨著君主的好惡而行動。

第二問:告誡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第一問2分,第二問1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五、(2020新高考I)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20分)

左光斗,字遺直,桐城人。萬歷三十五年進士。除中書舍人。選授御史,巡視中城。捕治吏部豪惡吏,獲

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革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條上三因十四議,詔悉允行。水利大興,北人始知藝稻。

鄒元標嘗日:“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種水田利也?!遍幦藙⒊Q去彎令旨,索戚唉廢莊。

光斗不啟封還之,目:“尺土皆擘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遍幦藨嵍?。楊漣劾魏忠賢,光斗與其謀,又與攀龍

共發(fā)崔呈秀贓私,忠賢暨其黨咸怒。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

二斬罪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忠賢胴知,先二日假會推事與漣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復構(gòu)文言獄,

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擁馬首號哭,聲震原野,堤騎亦為雪涕。至則下詔獄酷訊。許顯純誣以受楊鎬、

熊廷弼賄,漣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為酷刑所斃,冀下法司,得少緩死為后圖。諸人俱自誣服,光斗坐贓二萬。

忠賢乃矯旨,仍令顯純五日一追出,不下法司,諸人始悔失計。容城孫奇逢者,節(jié)俠士也,與定興鹿正以光斗有

德于畿輔,倡議醵金,諸生爭應之。得金數(shù)千,謀代輸,緩其獄,而光斗與漣已同日為獄卒所斃,時五年七月二

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贓猶未竟。忠賢令撫按嚴追,系其群從十四人。長兄光霽坐累死,母以哭

子死。都御史周應秋猶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諸人家族盡破。忠賢既誅,贈光斗右都御史,錄其一子。

已,再贈太子少保。福王時,追謚忠毅。

(節(jié)選自《明史?左光斗傳》)

L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擬十一月二日上

之/先遣妻子南還/

B.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擬十一月二日上

之/先遣妻子南還/

C.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擬十一月二日/

上之先遣妻子南還/

D.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擬十一月二日/上

之先遣妻子南還/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輦下,又稱為輦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車駕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稱。

B.東宮是古代皇家宮殿的稱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宮,文中用來借指太子。

C.殿下是古代對太子、諸王、丞相的敬稱,禮尊意味次于敬稱皇帝的陛下。

D.追比指舊時地方官吏嚴逼限期辦事,逾期以杖責等表示警懲,繼續(xù)追逼。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左光斗為人剛直,大力整肅吏治。他的字為遺直,正與他的性格相符;他擔任御史時,捕治吏部惡吏,起獲假

E兒揭露假官,引起極大震驚。

B.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對無理要求。他的建議得以施行,水利大興,百姓得利;劉朝以東宮名義索取戚嘛廢莊,

他將信件原封返還,堅決拒絕。

C.左光斗揭露贓私,受到小人陷害。他與人彈劾魏忠賢、揭發(fā)崔呈秀,引起魏忠賢及其黨羽的憤恨,魏以先發(fā)

制人的手段,繞過法司,害死光斗。

D.左光斗飽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連,母親、兄長以及同宗群從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

賢被誅,他才受到追贈,謚為忠毅。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⑴漣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為酷刑所斃,冀下法司,得少緩死為后圖。

(2)都御史周應秋猶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諸人家族盡破。

5.孫奇逢等為什么倡議湊集金錢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沒有?請簡要說明。(3分)

答案

1.B2.C3.D

4.(1)楊漣等起初不招認,隨后擔心不招認會被酷刑斃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緩死,日后再做謀劃。(譯

出大意1分,“承”“被動句”“冀”各1分)

⑵都御史周應秋還認為主管官員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譯出大意

1分,“所司”“承追”“趣”各1分)

5.第一間:左光斗對京都附近地區(qū)有恩德。

第二問:沒有成功,在救助過程中左光斗被害。

題組二新課標(新高考)n卷

一、(2024新課標n)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20分)

材料一:

文侯受子夏經(jīng)藝,客段干木過其閭,未嘗不軾也。秦嘗欲伐魏,或目:“魏益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

合未可圖也?!蔽暮钣纱说米u于諸侯。

(節(jié)選自《史記?魏世家》)

材料二:

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呂后恐,乃使建成侯呂澤劫留侯。強要目:“為我畫計?!绷艉?/p>

日:''顧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

上知此四人賢,則一助也?!睗h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承,置酒,太子侍。四人從

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上悻之,問日:“彼何為者?”四人前對,各言名姓。上乃大驚,

日:“吾求公數(shù)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目:“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

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鄙峡冢骸盁┕易湔{(diào)護太子。

四人為本已畢,趨去。上起去,罷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節(jié)選自《史記?留侯世家》)

材料三:

論者或日:“魏文不段干木之閭,秦兵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雖全國有益,非所貴也?!狈蚍ǘ戎φ?,

謂何等也?養(yǎng)三軍之士,明賞罰之命,嚴刑峻法,富國強兵,此法度也。六國之亡,皆滅于秦兵。六國之兵非不

銳,士眾之力非不勁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強弱不敵,眾寡不同,雖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變孟賁之意巴孟

賁怒之,童子操刃與孟賁戰(zhàn),童子必不勝,力不如也。孟賁怒,而童子修禮盡敬,孟賁不忍犯也。秦之與魏,孟

賁之與童子也。夫力少則修德,兵強則奮威。秦以兵強,威無不勝。卻軍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

文之禮也。高皇帝議欲廢太子,呂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禮之,太子遂安。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

帝之議,猶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也。

(節(jié)選自王充《論衡?非韓》)

[注]①段干木:戰(zhàn)國初魏國名士。②孟賁:戰(zhàn)國時勇士。

1.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

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魏君賢時人同是禮日國人恒稱仁同上下同和回合同未可圖也。

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燕,同“宴”,指宴飲,成語有“新婚燕爾”,其中的“燕”字意思與此相同。

B.怪,以……為怪,意動用法,與《師說》中“不恥相師”的“恥”用法相同。

C.為壽,向尊長敬酒并祝長壽,《鴻門宴》“沛公奉卮酒為壽”的禮儀與此相同。

D.式,同“軾”,指扶軾,與《周亞夫軍細柳》“改容式車”的“式”意思相同。

3.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魏文侯曾經(jīng)師從子夏學習儒家經(jīng)藝,他崇禮敬賢,在諸侯之中享有美譽。每次乘車經(jīng)過名士段干木居住的

里巷時,他一定會行禮致意。

B.漢高祖想廢掉太子,改立趙王如意,呂后為此十分恐慌,派人強行要留侯出主意,留侯認為如請到漢高祖景

仰已久的四位賢人,將會對太子有利。

C.四位賢人表示太子仁孝愛士,漢高祖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希望他們好好輔助太子;四人本是留侯親自招

來的,這也是沒有另立太子的一個因素。

D.王充認為,假如有兒童持刀與孟賁相斗,兒童肯定不能取勝;如果兒童對孟賁恭敬有加,孟賁就不忍心傷害,

魏國與秦國的情況正與此相類似。

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吾求公數(shù)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

(2)卻軍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

5.王充認為,“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議”猶如“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請根據(jù)材料分析二

者的相似之處。(3分)

參考答案

1.CEH2.A3.C

4.(1)我找你們好幾年,你們躲著不見我,現(xiàn)在你們?yōu)槭裁磥砀覂鹤咏煌??(“辟”“游”?分;大意2

分)

(2)(秦國)退兵還師,不進犯魏國邊境的原因,是看重段干木的操守,推崇魏文侯的重禮。(“卻”“操”各1

分;大意2分)

5.①魏國、漢太子均因力弱而面臨險境;②魏文侯、漢太子均通過修德敬賢避開了風險。

二、(2023新課標n)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20分)

材料一:

凡戰(zhàn),若我眾敵寡,不可戰(zhàn)于險阻之間,須要十號寬廣之地。聞鼓則進,里考則以無有不勝。法口:“用

眾進止?!睍x太元時,秦苻堅進屯壽陽,列陣流水,與晉將謝玄相拒。玄使謂苻堅目:“君遠涉吾境,而臨水為

陣,是不欲速戰(zhàn)。請君少卻,令將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轡而觀之,不亦樂乎!”堅眾皆目:“宜阻北水,莫令得

上。我眾彼寡,勢必萬全?!眻钥冢骸暗珔s軍,令得過,而我以鐵騎數(shù)十萬向水,逼而殺之?!比谝嘁詾槿?。遂

麾兵卻,眾因亂而不能止。于是,玄與謝琰、桓伊等,以精銳八千渡測水。玄、琰進兵大戰(zhàn)北水南,堅眾大潰。

(節(jié)選自《百戰(zhàn)奇略》)

材料二:

太宗日:“古人臨陣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變之法乎?”靖㈤日:“前代戰(zhàn)斗,多是以小術(shù)而勝無術(shù),以

芍善而勝無善,斯安足以論兵法也?若謝玄之破苻堅,非謝玄之善也,蓋苻堅之不善也?!碧陬櫴坛紮z《謝

玄傳》閱之,目:“苻堅甚處是不善?”靖日:“臣觀《苻堅載記》日:'秦諸軍皆潰敗,唯慕容垂一軍獨全。

堅以千余騎赴之,垂子寶勸垂殺堅,不界。'此有以見秦師之亂。慕容垂獨全,蓋堅為垂所陷明矣。未為.人所

.陷而欲勝敵丕亦難乎臣.故目無術(shù)費荷堅之美愚也。"太宗口:“兵有分聚,各貴適宜。前代事跡,孰為善此者?”

靖日:“苻堅總百萬之眾而敗于泥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吳漢討公孫述,與副將劉尚分屯,相去二十

里,述來攻漢,尚出合擊,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口:“然。得失事跡,足為萬代鑒?!?/p>

(節(jié)選自《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

[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將,封衛(wèi)國公,世稱李衛(wèi)公。

1.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

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夫為人對所同陷日而欲勝同敵同不亦難乎同臣故曰無術(shù)焉目苻堅之類日是也。

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溫和。

B.聞金則止,金指敲擊刁斗發(fā)出的聲音,古代軍隊行動中聽到鳴金信號就停止前進。

C.片善,文中指微小長處,其中的“片”與成語“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

D.果,指實現(xiàn)、成為事實,與《桃花源記》中“未果,尋病終”的“果”意思相同。

3.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苻堅與謝玄隔泥水列陣,苻堅的部下認為,應當在泗水阻擊,不讓晉軍渡河,苻堅則想讓晉軍先渡河上岸,

再以鐵騎逼殺晉軍。

B.苻堅的大軍在后撤過程中發(fā)生了混亂,不受控制,謝玄等人乘機率八千精兵渡河,兩軍大戰(zhàn)于泗水之南,苻

堅的部隊潰敗。

C.苻堅全軍大敗,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隊得到保全,苻堅帶領殘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兒子慕容寶

勸他乘機殺掉苻堅。

D.李靖認為,吳漢善于用兵,在討伐公孫述的戰(zhàn)斗中,分兵合擊,最終取得了勝利;唐太宗認為,吳漢戰(zhàn)例的得

失可以作為萬代借鑒。

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⑴請君少卻,令將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轡而觀之,不亦樂乎!

⑵古人臨陣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變之法乎?

5.材料二中,李靖認為潮水之戰(zhàn)苻堅失敗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案

1.EFG2.B3.D

4.(1)請您稍稍后退,讓將士們得以展開戰(zhàn)斗,我與各位騎馬慢行觀戰(zhàn),不是很愉快嗎?。ā皡s”“得”“不

亦……乎”各1分,句意1分)

⑵古人臨陣時出奇兵,攻擊敵人意想不到之處,這是變化的方法嗎?(“出奇”“不意”“斯”各1分,句意

1分)

5.①為慕容垂所陷害;②用兵能合不能分。

三、(2022新高考n)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20分)

吳漢,字子顏,南陽人。韓鴻為使者,使持節(jié),降河北,人為言:“吳子顏,奇士也,可與計事?!眳菨h為人

質(zhì)厚少文造次丕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南四人漸親之上既

破邯鄲,誅王郎,召鄧禹宿,夜語日:"吾欲北發(fā)幽州突騎,諸將誰可使者?”禹日:“吳漢可。禹數(shù)與語,其人

勇鴦有智謀,諸將鮮能及者?!鄙嫌谑且詽h為大將軍。漢遂斬幽州牧苗曾,上以禹為知人。吳漢與蘇茂、周

建戰(zhàn),漢躬被甲持戟,告令諸部將口:“聞鼓聲皆大呼俱進,后至者斬?!彼旃亩M,賊兵大破。北擊清河長垣

及平原五里賊,皆平之。

吳漢伐蜀,分營于水南水北,北營戰(zhàn)不利,乃存替引兵往合水南營,大破公孫述。吳漢兵守成都,公孫述將

延岑遣奇兵出吳漢兵后,襲擊破漢,漢墮水,緣馬尾得出。吳漢性忠厚,篤于事上,自初從征伐,常在左右,上未

安,則側(cè)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兵有不利,軍營不完,漢常獨繕集其弓戟,閱其兵馬,激揚吏士。上時令人視

吳公何為,還言方作戰(zhàn)攻具,上常日:“吳公姜擘△莒,隱若一敵國矣?!狈鉂h廣平侯。吳漢嘗出征,妻子在后

買田業(yè)。漢還,讓之日:“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

遂盡以分與昆弟外家。吳漢爵位奉賜最尋喜然但治宅,不起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墳,不作祠堂,恭儉如此。

疾篤,手寫親臨,問所欲言。對目:“臣愚無所識知,唯愿慎無赦而已?!辈∞?,奏謚目:“有司議宜以為武?!?/p>

詔特賜日忠侯。

(節(jié)選自《東觀漢記》卷十)

L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吳漢為人質(zhì)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

南陽人/漸親之/

B.吳漢為人質(zhì)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

南陽人/漸親之/

C.吳漢為人質(zhì)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

南陽人/漸親之/

D.吳漢為人質(zhì)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

南陽人/漸親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銜枚指在口中橫銜著枚,枚的形狀像筷子,是古代行軍時用以禁止喧嘩的器具。

B.差強人意,文中指表現(xiàn)較差、不能令人滿意,后來的意思轉(zhuǎn)變?yōu)槊銖娏钊藵M意。

C.尊重,文中是尊貴、顯要的意思,現(xiàn)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視,二者的意思不同。

D.車駕,文中以帝王所乘車馬代指帝王,與古詩文中“絲竹”代指音樂用法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鄧禹向皇上推薦吳漢承擔調(diào)發(fā)幽州軍隊的任務,皇上命吳漢為大將軍,吳漢斬幽州牧苗曾,完成使命,皇上

贊賞鄧禹有知人之明。

B.吳漢伐蜀,在水南水北分設大營,北營不利,合兵南營,大破公孫述,但后來被延岑襲擊后方,吳漢落水,拉

著馬尾才得以脫險。

C.吳漢為人質(zhì)樸,忠心耿耿,深得皇上的信任。他跟著皇上征伐四方時,常常隨從左右,小心侍衛(wèi),總是等到皇

上安歇后才退出去。

D.吳漢處世儉樸,恭敬謹慎,不置田產(chǎn),不起巷第。他出征在外時,家人曾置買一些田產(chǎn)宅業(yè),他歸來后全部都

分送給了故舊部屬。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⑴禹曰:“吳漢可。禹數(shù)與語,其人勇鷲有智謀,諸將鮮能及者?!?/p>

(2)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

5.《后漢書?吳漢傳論》用孔子的“剛毅木訥近仁”一語來贊譽吳漢,請簡要概述吳漢的剛毅與木訥之處。

(3分)

答案

1.C2.B3.D

4.(1)鄧禹說:“吳漢可以,我屢次與他交談,那人勇猛而有智謀,眾將少有能趕得上的?!保ㄗg出大意2

分,“數(shù)”“鮮,,各1分)

⑵吳漢回來,責備他們說:“軍隊出征在外,官兵們用度不足,為什么多買田地房產(chǎn)呢?”(譯出大意2

分,“讓”“何……乎”各1分)

5.剛毅之處:①作戰(zhàn)勇猛,連克強敵;②敗而不餒,激揚士氣。

木訥之處:缺乏文采,不善言辭。

四、(2021新高考n)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20分)

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鬧雞鳴蹴琨覺曰此一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

睿以為軍造祭酒。逖居亭?,糾合驍健,言于??冢骸皶x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quán),自相魚肉,

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遹鳥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tǒng)之以復中原,郡國豪杰

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腹,布三千元_,不給鎧仗,使自召

募。秋八月,逖將其可四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目:“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

起冶鑄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進。逖既入譙城,石勒遣石虎圍譙,桓宣救之,虎解去。晉王,梭天下,稱:“石

虎敢?guī)熑?,渡河縱毒,今遣九軍,銳卒三萬,水陸四道,徑造賊場,受祖逖節(jié)度?!贝笈d三年,逖鎮(zhèn)雍丘,數(shù)遣

兵邀擊后趙兵,后趙鎮(zhèn)戍歸逖者甚多,境土漸蹙。秋七月,詔加逖鎮(zhèn)西將軍。逖在軍,與將士同甘苦,約己務施,

勸課農(nóng)桑,撫納新附,雖疏賤者皆結(jié)以恩禮。逖練兵積谷,為取河北之計。后趙王勒患之,乃下幽州為逖修祖、

父墓,置守冢二家。因與逖書,求通使及互市。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諸將不使侵暴后趙之民。

邊境之間,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書仆射戴淵為征西將軍,鎮(zhèn)合肥。逖以已翦荊棘收河南地,而淵一旦

來統(tǒng)之,意甚怏怏。又聞王敦與劉、刁構(gòu)隙,將有內(nèi)難。知大功不遂,感激發(fā)病。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士女

若喪父母,譙、梁間皆為立祠。祖逖既卒,后趙屢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圍譙。豫州刺史祖約不能御,退屯壽

春,后趙遂取陳留。梁、鄭之間復騷然矣。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祖逖北伐》)

L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B.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C.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D.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是古代長江下游軍事重鎮(zhèn),為兵家所重。

B.遺民,指改朝換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淪陷區(qū)的人民,文中指后者。

C.部曲,原指古代豪門大族和將領招募的私人軍,文中是指部隊的編制單位。

D.傳檄,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曉諭、聲討的文書,傳檄即傳布檄文。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祖逖力請北伐,時任左丞相的司馬睿雖無北伐之志,但仍然盡力支持,這堅定了祖逖的斗志,祖逖指江發(fā)誓:

若不能收復中原,就不再渡江返回江南。

B.祖逖北伐,先在譙城遭石虎圍攻,幸得桓宣解救;后鎮(zhèn)雍丘,屢次派兵邀擊后趙軍隊,使后趙疆土日益縮??;

又為攻取河北練兵積谷,與后趙相持。

C.大興三年秋,朝廷任命祖逖為鎮(zhèn)西將軍。祖逖與將士同甘共苦,嚴于律己廣施恩惠,勉勵督促農(nóng)桑,安撫接

納新來歸附的人,不論貴賤都加以禮遇。

D.祖逖死后,后趙頻頻侵犯河南地區(qū),攻陷襄城、城父,包圍譙城,豫州刺史祖約抵擋不住,退駐壽春,后趙攻

取陳留,梁、鄭之間又重新陷入了騷亂。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

⑵知大功不遂,感激發(fā)病。

5.文中說到“邊境之間,稍得休息”,具體原因是什么?請簡要說明。(3分)

答案

1.C2.C3.A

4.(1)祖逖不回信,但聽任雙方互通貿(mào)易,獲取十倍的利益。(“報”“聽”“互市”各1分,句意1分)

⑵知道大功不能完成,感慨激憤而生病。(“知”“遂”“感激”各1分,句意1分)

5.后趙王石勒主動向祖逖示好,(1分)祖逖允許雙方貿(mào)易,(1分)并禁止諸將侵暴后趙百姓。(1分)

五、(2020新高考n)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20分)

海瑞,字汝賢,瓊山人。舉鄉(xiāng)歲署南平教諭,遷淳安知縣。布袍脫粟,令老仆藝蔬自給??偠胶趹棁L

、語人日昨聞海令為母壽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過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車馬懋卿恚甚然素聞瑞名.

為斂威去久之,陸光祖為文選,擢瑞戶部主事。時世宗享國日久,不視朝,深居西苑,專意齋醮。督撫大吏爭上

符瑞,禮官輒表賀,瑞獨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顧左右口:“趣執(zhí)之,無使得遁!”竄彎黃錦在側(cè)目:“此

人素有癡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钡勰?/p>

然。少頃復取讀之,日再三,為感動太息,留中者數(shù)月。遂逮瑞下詔獄,究主使者。帝初崩,外庭多未知。提牢

主事聞狀,以瑞且見用,設酒饌款之。瑞自疑當赴西市,恣飲啖,不顧。主事因附耳語:“宮車適當篆先生今

即出大用矣。”即大慟,隕絕于地。既釋,復故官。帝屢欲召用瑞,執(zhí)政陰沮之,乃以為南京右都御史。遺包.

素偷情,瑞以身矯之。有御史偶陳戲樂,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提學御史房寰恐見糾槌,

欲先發(fā),給事中鐘宇淳復慫恿,寰再上疏丑詆。瑞亦屢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瑞無子。卒時,僉都

御史王用汲入視,葛幃敝篇,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為斂。小民罷市。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

酹而哭者百里不絕。瑞生平為學,以剛為主,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