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之古代詩歌中的五類意象_第1頁
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之古代詩歌中的五類意象_第2頁
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之古代詩歌中的五類意象_第3頁
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之古代詩歌中的五類意象_第4頁
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之古代詩歌中的五類意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一、植物類(14個)

植物詩詞中表達的意象

柳惜別、留戀、祝愿。

松柏孤直,頑強,高潔

梧桐凄涼,悲傷。

以草木的萌芽、生長、茂盛來表現(xiàn)生命力、生機美好

「J

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發(fā)盛衰興亡之嘆

蓬漂泊無定

綠葉生命,希望;

黃葉凋零,荒涼

春暖花開象征生機,希望、美好

花謝花落象征凋零、失意、挫折、惜春以及對時光或美好事物的留戀和追懷。

梅花高潔的人格

菊花高尚,純潔,高潔,堅貞,堅強,頑強

1、柳:惜別、留戀、祝愿。

它源于《詩經(jīng)?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楊柳的

依依之態(tài)和惜別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與"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

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以至許多文人用它來傳達怨別、懷遠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鈴》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等。

古代折柳送別,古詩中也常用柳來表達離別之情。原因有以下幾種:

1、腱柔弱而搖擺丕定的形體,能夠傳達出親友離別時那種依依不舍之情;

2、”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

3、柳樹易適,寄托了送行人對離人的美好祝愿,期望他到了異地后,能夠隨遇而安,

很快地融入當?shù)氐娜巳褐?,一切順遂?/p>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

2、松柏:孤直,頑強,高潔

《論語?子罕》中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世詩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

耐寒的品格。

《論語?子罕》中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贊揚松柏的耐寒,來歌

頌堅貞不屈的人格,形象鮮明,意境高遠,啟迪了后世文人無盡的詩情畫意。

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松

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zhì)。

唐人李白《贈書侍御黃裳》:“愿君學(xué)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quán)貴,

李白寫詩規(guī)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

唐人劉禹錫《將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辭李相公》詩中的“后來富貴已零落,歲寒松

柏猶依然",也以松柏來象征孤直堅強的品格。

劉楨《贈從弟(其二)》:"豈不罹(li)凝寒?松柏有本性。"

3、梧桐:凄涼,悲傷。

中國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結(jié),四季之中,秋天萬物凋零,最易觸發(fā)人的悲涼情緒,

而梧桐樹是典型的落葉喬木,"望秋先殞",所謂"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所以用擅

桐來抒發(fā)凄涼、悲傷的情感,就成為古人常用的手法。

梧桐。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梧桐是凄涼悲傷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聲聲慢》:“梧

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元代徐再思《(雙調(diào))水仙子?夜雨》:”一聲

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倍家晕嗤┤~落來寫凄苦愁思。

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4草:生命力、生機,希望,美好;荒涼,偏僻高恨,漂泊無依

以草木的萌芽、生長、茂盛來表現(xiàn)生命力、生機美好

曹操《觀滄海》:"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歐陽修(采桑子》:“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發(fā)盛衰興亡之嘆

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張養(yǎng)浩《山坡羊?麗山懷古》:"只見草蕭疏,水縈纖。

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fā)盛衰興亡的感慨。

古代詩歌中,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fā)盛衰興亡的感慨。如:姜夔的《揚州慢》:

"過春風(fēng)十里,盡養(yǎng)麥青青。"春風(fēng)十里,十分繁華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養(yǎng)麥,

一片荒涼了。杜甫的《蜀相》:"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鵡空好音?!币淮t相及

其業(yè)績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綠石階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黃鵬白

白發(fā)出這婉轉(zhuǎn)美妙的叫聲,詩人慨嘆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鵬空好音。

——杜甫《蜀相》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一—劉禹錫《烏衣巷》

過春風(fēng)十里,盡棄麥青青。

——姜夔《揚州慢》

5、蓬:漂泊無定

"蓬"是一種很小很輕的草,枯后往往在近根處被風(fēng)折斷,隨風(fēng)四處飄轉(zhuǎn)。游子離開

家鄉(xiāng),客居外地,恰似蓬草斷根;游子行無定點,居無定處,又如同蓬草般漂泊無依。

所以,一般來說,當詩人孤身在外,或送別友人,感嘆自己或友人身世飄零的時候,

便用征蓬來寄托思鄉(xiāng)思友的心曲。

王維《使至塞上》"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李白《送友人》:"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6、綠葉:生命,希望;

綠葉可以代表生命力、希望、活力。

《庭中有奇樹》:“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

7、黃葉:凋零,荒涼

黃葉、落葉象征凋零、衰敗,渲染蕭瑟的氛圍。

溫庭筠《商山早行》:"橢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許渾《咸陽城東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8、春暖花開:象征生機,希望、美好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p>

秦觀《行香子》:“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9、花謝花落:象征凋零、失意、挫折、惜春以及對時光或美好事物的留戀和追懷。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10、梅花:高潔的人格

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爛漫的百花,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

敬仰與贊頌。到了唐宋時期,梅花已成為一種高潔人格的象征。

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堅強、不屈

不撓的品格,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

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痹娙俗プ∶坊ㄗ钕乳_放的特點,

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zhì),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fēng)香遠,又

含蓄地表現(xiàn)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shù)效果。

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

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

來寫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質(zhì),言淺而意深。

陸游《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fēng)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爐。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11、菊花:高尚,純潔,高潔,堅貞,堅強,頑強

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媲美,也不能與身價高昂的蘭花并論,但作為傲霜之花,

它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zhì),都借

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zhì),這里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人格的一種寫照。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zhì)。屈

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寄托他那玉

潔冰清、超凡脫俗的品質(zhì)。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寫了很多詠菊詩,將菊花素雅、淡泊

的形象與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聯(lián)系在一起,

如《飲酒》中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宋人鄭思肖《寒菊》中"寧可枝頭抱

香死,何曾吹落北風(fēng)中",宋人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中“寂寞東籬濕露華,

依前金唇照泥沙”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zhì)。毛澤東《采桑子?重陽》

里有"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個戰(zhàn)爭環(huán)境,"分外香"三個字凸顯了

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陶淵明《飲酒(其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12、芭蕉。在詩文中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lián)系。

宋詞有李清照的《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

心,舒卷有馀情。"把傷心、愁悶一股腦兒傾吐出來。

13、竹子。象征人高潔的品格,不畏風(fēng)霜、孤高剛勁的君子風(fēng)范。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的品格,贏得古今詩人

的喜愛和稱頌。

白居易《養(yǎng)竹記》中,以竹喻人生,曉以樹德修身處世之道:"竹似賢,何哉?竹本

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

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yīng)用虛者。竹節(jié)貞,貞以立志;

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為庭實焉。"張九

齡的《和黃門盧侍御詠竹》詩言簡意賅地贊美道:"高節(jié)人相重,虛心世所知。"蘇

軾的《于潛僧綠筠軒》有詠竹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

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將竹視為名士風(fēng)度的最高標識。

鄭板橋一生詠竹畫竹,留下了很多詠竹佳句,如《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

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辟澝懒肆⒂趲r石之中的翠竹堅定

頑強、不屈不撓的風(fēng)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稟性。

14、黍離。"黍離"常用來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

典出《詩經(jīng)?王風(fēng)?黍離》。舊說周平王東遷以后,周大夫經(jīng)過西周古都,悲嘆宮廷宗

廟毀壞,長滿禾黍,就作了《黍離》這首詩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離"之思表達昔

盛今衰等亡國之悲。如姜夔的《揚州慢》中有:"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二、動物類(8個)

動物詩詞中表達的意象

思鄉(xiāng)懷親,羈旅傷感,孤獨;

書信,音信。

燕子美好春光;時光易逝,世事變遷

青鳥信使

寒蟬(秋蟬)悲涼凄切

杜鵑(子規(guī))悲苦,哀怨,凄涼,思鄉(xiāng)望歸

烏鴉衰敗,荒涼

飛鳥寧靜,和諧

1、雁:思鄉(xiāng)懷親,羈旅傷感,孤獨;書信,音信。

雁是候鳥,秋去春歸??吹酱笱悖丛谕鉄o法回家的游子往往會產(chǎn)生思鄉(xiāng)懷親和羈

旅傷感之情,因此在詩詞中,雁成了思鄉(xiāng)懷親的情感寄托。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奮力飛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和羈旅傷感

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元

代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中崔鶯鶯長亭送別時唱的“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

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絕唱。

王維《使至塞上》:“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杜甫《月夜憶舍弟》:“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溫庭筠《商山早行》:"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以鴻雁指代書信和傳遞書信的人。

據(jù)《漢書?蘇武傳》載,匈奴單于欺騙漢使,稱蘇武已死,而漢使故意說天子打獵時

射下一只北方飛來的鴻雁,腳上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于只好放了蘇武。后來就用

“鴻雁""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音訊。

王灣《次北固山下》:"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2、燕子:美好春光;時光易逝,世事變遷

3、燕子屬候鳥,隨季節(jié)變化而遷,喜歡成雙成對,出入在人家屋內(nèi)或屋檐下,因此

為古人所青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古詩詞中。古人往往用其來表達惜春傷秋之感,或用

其來渲染離愁,寄托相思,感傷時事。

表現(xiàn)春光的美好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秦觀《行香子》:"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表現(xiàn)春光易逝,表達對時光流逝、世事變遷的感慨

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3、青鳥:信使

傳說西王母有三只青鳥,一只選為信使,前來給漢武帝報信另外兩只隨西王母而來,

并服侍在她身旁。所以,青鳥在詩歌中象征信使。

李商隱《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股勤為探看。"

4、寒蟬(秋蟬):悲涼凄切

秋后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蟬兒便只剩下幾聲若斷若續(xù)的哀鳴了,命

在旦夕。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

許渾《咸陽城東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古人以為蟬餐風(fēng)飲露,是高潔的象征,所以常以蟬的高潔表示品行的高潔。

《唐詩別裁》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fēng)。

——虞世南《蟬》

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

——王沂孫《齊天樂?蟬》

5、杜鵑(子規(guī)):悲苦,哀怨,凄涼,思鄉(xiāng)望歸

中國古代有“望帝啼鵑”的神話傳說。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國的君主,名叫杜

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魂化為鳥,暮春啼哭,

以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名為杜鵑。于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

凄涼、哀傷的象征了。

古代神話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

后靈魂化為杜鵑鳥,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于是古詩

中的杜鵑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

唐代李白的《蜀道難》:“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p>

白居易的《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宋代秦觀的《踏莎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钡鹊龋家远霹N鳥

的哀鳴來表達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6、烏鴉:衰敗,荒涼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

7、飛鳥:寧靜,和諧

陶淵明《飲酒(其五)》:"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p>

8、猿猴。古詩詞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達一種悲傷的感情。

如北魏地理學(xué)家、散文家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三峽》中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

猿鳴三聲淚沾裳。"唐代杜甫的《登高》:“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趙嘏的《憶山陽》:"可憐時節(jié)堪歸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其他詩詞中表達的意象

(包括:落日、日暮)失落,消沉;

夕陽美好而短暫的人生或事物;

營造雄渾、蒼涼的意境。

月亮思鄉(xiāng)思親,離愁別緒;閑適,靜謐

笛聲(包括:羌笛、羌管、蘆管)游子、征人思鄉(xiāng)懷人

冰雪困難,環(huán)境艱苦惡劣

歡悅,得意

失意,愁苦

漂泊

舟自由閑適

理想志向

三、其他事物類(7個)

1、夕陽(落日、日暮):失落,消沉;美好而短暫的人生或事物;營造雄渾、蒼涼

的意境。

斜陽(夕陽、落日)也多傳達凄涼失落、蒼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隱的《樂游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王維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p>

宋代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fēng),酒旗斜矗?!?/p>

失落,消沉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崔穎《黃鶴樓》:"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美好而短暫的人生或事物。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營造雄渾、蒼涼的意境。

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許渾《咸陽城東樓》:"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p>

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p>

朱敦儒《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納蘭性德《浣溪沙》:“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關(guān)城。"

2、月亮:思鄉(xiāng)思親,離愁別緒;閑適,靜謐

在交通工具、通信手段落后的古代,親人故友的分離往往意味著生離死別,這種時間

上和空間上的隔離使他們在情感上苦不堪言。而月亮這一自然風(fēng)物便成了他們緩解痛

苦的唯一媒介,相隔兩地的摯友親朋共對一輪明月表明心跡,托月亮將美好的祝愿送

給另一方,表達思鄉(xiāng)懷人等情思。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入水流。”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白《渡荊門送別》"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溫庭筠《商山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渲染閑適、靜謐的意境

陸游《游山西村》"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王維《竹里館》:"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笛聲(羌笛、羌管、蘆管):游子、征人思鄉(xiāng)懷人

在萬俱寂的夜里,夜風(fēng)送來了凄涼幽怨的笛聲,更容易喚起游子、征人的思鄉(xiāng)懷人之

情。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4冰雪:困難,環(huán)境艱苦惡劣。

古代詩歌中,常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

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以"冰心在玉壺”比喻個人光明磊

落的心性。再如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中的名句:"應(yīng)念嶺表經(jīng)年,孤光自照,

肝膽皆冰雪?!北砻髯约旱慕髴烟拱缀凸饷骼诼?。

劉楨《贈從弟(其二)》"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李白《行路難(其一)》:"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p>

韓愈《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p>

5、酒:歡悅,得意,失意,愁苦、離別祝福

在古代文人日常生活及創(chuàng)作過程中,酒是不可缺少的物品,從意氣風(fēng)發(fā)的青春少年到

窮途末路的白頭老翁,從禮法森嚴的廟堂深宅到簡陋破舊的酒肆野舍,從

久別重逢的欣喜到生死茫茫的送別,從觥籌交錯的宴請到清冷孤寂的獨酌,一杯淺淺

的酒,承載了多少人生的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

元代楊載說:”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寫一時之景以興懷,寓相勉之詞以致意?!本?/p>

在排解愁緒之外,還飽含著深深的祝福。將美酒和離情聯(lián)系在一起的詩詞多不勝舉,

如王維《渭城曲》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

的"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寫別離之情。

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p>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辛棄疾《太常弓I?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把問姮(h6ng)娥:被白發(fā),欺人奈

何?

陸游《游山西村》:"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p>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p>

6、舟:漂泊、自由閑適、理想志向

舟承載了五味人生,盡顯眾生百態(tài),舟中的所見幾乎就是世上風(fēng)風(fēng)雨雨的一個縮影。

舟是人生不稱意的仕子遨游江湖,遠離喧器紅塵的最終寄托;同時,舟也給

詩人帶來成功到達彼岸的希望。逆水行舟的勞累與艱辛,順流而下的輕松與自由,徜

水面時的寧靜與安然,都給人一種啟示和愉悅。因此,舟也沉淀為一種美學(xué)意

象。譬如客帆遠水、秋月釣船、野渡舟橫等,這些以舟為中心的審美意象,歷來都是

古典詩歌藝術(shù)中的典型象征。在千百年的反復(fù)歌吟中,舟也成了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

詩學(xué)語詞。

漂泊

王灣《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p>

李白《渡荊門送別(其一)》:"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閑適自由

歐陽修《采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

李清照《如夢令》:“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表達理想與志向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李白《行路難(其一)》:"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

7、流水。水在我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思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

的感傷與哀愁。

如唐代李白的《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劉禹錫的《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蜀

江春水拍山流?;t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李煜的《浪淘沙令》:“流水

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崩铎系摹队菝廊恕罚?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東流。”宋代歐陽修的《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