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積累運用之文學文化常識(含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38/29/wKhkGWelgICAdxhhAAI1pUHvyrk959.jpg)
![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積累運用之文學文化常識(含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38/29/wKhkGWelgICAdxhhAAI1pUHvyrk9592.jpg)
![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積累運用之文學文化常識(含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38/29/wKhkGWelgICAdxhhAAI1pUHvyrk9593.jpg)
![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積累運用之文學文化常識(含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38/29/wKhkGWelgICAdxhhAAI1pUHvyrk9594.jpg)
![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積累運用之文學文化常識(含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38/29/wKhkGWelgICAdxhhAAI1pUHvyrk959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14文學文化常識(解析版)
【考點解讀】
對近幾年中考試卷分析,文學常識和文化常識常以二者兼而有之的綜合方式進行考查,且占比例最大。
單純考查文學常識或文化知識的試題所占比例極小。具體考查點歸納如下:
1.文學常識主要考查點包括:(1)識記教材中涉及的主要作品的作家名(字、號)、稱謂、生活時代(國
籍)、所屬流派、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或成就)以及主要代表性作品名及其體裁;(2)識記教材中涉及的文
體知識。(3)能夠在具體語境中運用常見的文體知識。
2.文化常識主要考查點包括:(1)能夠識記常見的對聯(lián)、節(jié)日習俗、官職名稱、天文歷法、紀年紀時、
風俗禮儀、地理山川、河流湖泊、交通橋梁、建筑宮室、漢字書法、文房四寶、琴棋書畫、服飾器物、音
樂戲曲、武術(shù)兵器、飲食起居、科舉常識、典章制度、文化典籍等文化常識知識等;(2)能夠在具體語境
中運用常見的文化常識知識。
【考點點撥】
專題:文學常識
文體知識
1.詩:又稱詩歌,是一種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地表達作者豐富的思想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并具
有一定節(jié)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起源于先秦,興盛于唐??煞譃閮深悾阂皇枪朋w詩——楚辭(《離騷》”
樂府(雙璧:《木蘭詩》《孔雀東南飛》);二是近體詩(唐代形成的格律詩)——絕句、律詩。
2.詞:又稱“長短句”,句式長短不一,講究韻律,能自由表達思想感情。它根據(jù)字數(shù)不同可分為長調(diào)(91
字以上,如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調(diào)(59?90字,如范仲淹《漁家傲?秋思》)、小令(58
字以內(nèi))。詞有詞牌名和題目,如《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破陣子”是詞牌名,“為陳同
甫賦壯詞以寄之”是題目。
3.曲:盛行于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元雜劇和散曲。元雜劇內(nèi)容上吸收了在民間傳唱已久的故
事,廣泛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是廣大人民群眾最喜愛的文藝形式之一。元散曲以小令、套數(shù)為主。
我們學過的散曲有《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山坡羊”是曲牌名,“潼關(guān)懷古”是題目。
小令是元散曲的一種,基本形式是單支曲,每支小令只有一個曲牌,一韻到底。我們學過小令《天
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疤靸羯场笔乔泼?,“秋思”是題目。
4.歌行體:古代漢族詩歌體裁之一,由漢魏六朝樂府詩發(fā)展而來,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采用五言、
七言、雜言,形式富于變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登幽州臺歌》《雁門太守
行》等)
5.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一般都用韻,形式短小,
文字簡潔,內(nèi)容多含頌揚、鑒誡之意。(《陋室銘》)
6.說:古代一種議論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xiàn)象抒發(fā)作者的感想。(《馬說》《愛蓮說》)
7.序:一種文體,一般用以陳述文章的創(chuàng)作主旨、創(chuàng)作經(jīng)過等,有書序和贈序之分。贈序,即臨別贈言,
內(nèi)容多為勉勵、稱許之辭,如《送東陽馬生序》。
8.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言辭往往恭敬、懇切。主要作用就是表達臣子對君主的
忠誠和希望,“動之以情”是這種文體的基本特征。(《出師表》)
9.記:古代的一種散文。這類文章內(nèi)容大多是游記,用來記敘旅途見聞和某地政治生活、社會面貌、風土
人情、山川景物及名勝古跡等。也有普通的敘事性散文或者“雜記”。
“記”的分類:碑記、游記、雜記、傳記。我們學過的記有:《桃花源記》《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
記》。
10.書: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信札”,是一種應(yīng)用性文體,多用來記事陳情。[《答(與)|謝
中書書》]
11.小品文:小品,散文的形式之一。題材的包容和體裁的自由,可以說是小品文的主要特點。尺牘、游
記、日記、序、跋、小說等文體都可以是小品文。(《三峽》《記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
12.寓言:一般比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動植物或其他事物。
13.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與個人生活的一種文學體
裁。必須具備三個要素:生動的人物形象(主要要素)、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包括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jié)局)和人
物活動的具體環(huán)境(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故鄉(xiāng)》)
各時期文學形式:
神話傳說(上古時期)-*詩歌、散文(先秦時期)漢樂府、漢賦、五言詩、樂府、古體詩(兩漢、魏晉南北朝時
期)一唐詩、唐傳奇、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唐、宋、元、明、清時期)
14.新聞:廣義包括消息、通訊、新聞特寫等,狹義專指消息。基本原則是“用事實說話”。“何時”“何
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被稱為新聞“六要素”。其特點是內(nèi)容真實、迅速及時、語
言簡明。
15.戲?。簯騽∈且环N融文學、音樂、舞蹈、美術(shù)等于一體的綜合藝術(shù)。按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可以分為話劇、
歌劇、舞劇、戲曲等;按篇幅長短分為獨幕劇、多幕劇和小品;從內(nèi)容、性質(zhì)及美學范疇分為悲劇、
喜劇、正劇等。供戲劇演出和影視拍攝用的文字依據(jù)就是劇本。
16.童話:兒童文學的一種。這種作品通過豐富的想象、夸張和象征手法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
進行思想教育。語言通俗生動,情節(jié)離奇曲折。(《皇帝的新裝》)
作家作品
一、古代重要作家
1.曹操:字孟德,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著稱。(《觀滄?!罚?/p>
2.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出師表》)
3.陶淵明:字元亮,名潛,號五柳先生,東晉詩人。其詩文多描繪田園風光及其隱逸生活的情景。[《桃
花源記》《飲酒(其五)》]
4.陶弘景: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南朝齊梁時思想家。著有《陶隱居集》。(《答(與/謝中書書》)
5.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所撰《水經(jīng)注》,名為注釋《水經(jīng)》,實則以《水經(jīng)》為綱,廣為補充發(fā)展,自
成巨著。全書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guān)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地
理名著,并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三峽》)
6.王勃:字子安,唐代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四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川川》]
7.陳子昂:字伯玉,唐代詩人。(《登幽州臺歌》)
8.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代山水田園詩人。蘇軾稱贊其詩和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保ā妒怪?/p>
塞上》)
9.崔景頁:唐代詩人,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黃鶴樓》)
10.常建:唐代詩人。(《題破山寺后禪院》)
11.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被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他的詩大多飄逸
灑脫,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行路難(其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2.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在總體
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變化過程,被稱為“詩史”。(《望岳》《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3.岑參: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高適并稱“高岑”。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
色彩瑰麗,熱情奔放。(《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4.韓愈:字退之,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唐代古文運動的倡
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馬
說》)
I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前兩個為唐朝,后六個
i為宋朝)
15.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唐代詩人。其詩語言通俗易懂,相傳老嫗也能聽懂。著有《白氏
長慶集》。(《錢塘湖春行》《賣炭翁》)
16.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作品有《劉夢得文集》。(《陋室銘》《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7.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稱“柳河東”。(《小石潭記》)
18.李賀:字長吉,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有“詩鬼”之稱,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雁門太
守行》)
19.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唐代文學家。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泊秦淮》《赤壁》)
20.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又號樊南生,唐代詩人。其作品構(gòu)思精密,情致溫婉曲折,風格獨特。(《無
題》)
21.范仲淹:字希文,謚號“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有《范文正公集》傳世。(《岳陽樓記》《漁家
傲?秋思》)
22.晏殊: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婉約派代表詞人之一,著有《珠玉詞》。:《浣溪沙(一曲新詞酒
一杯)》]
23.歐陽修:字永叔,自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醉翁亭記》)
24.周敦頤:北宋哲學家,謚號“元公”。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愛蓮說》)
25.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唐宋
八大家”之一。(《登飛來峰》)
26.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豪放派代表詞人之一。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
蘇洵被稱為“老蘇”,蘇軾被稱為“大蘇”,蘇轍被稱為“小蘇”,三人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蘇軾的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又與陸游并稱“蘇陸”;詞與辛棄疾
并稱“蘇辛”。:《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記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獵》]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南宋女詞人。婉約派代表詞人之一。[《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
28.陸游:字務(wù)觀,號放翁,南宋文學家、史學家、詩人。與王安石、蘇軾、黃庭堅并稱“宋代四大詩人”,
又與楊萬里、范成大、尤袤合稱“南宋四大家”。(《游山西村》)
29.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并稱“蘇辛”,與李清照
并稱“濟南二安”。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健。(《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南鄉(xiāng)
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30.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南宋政治家、文學家。(《過零丁洋》)
31.馬致遠:號東籬,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與白樸、關(guān)漢卿、王實甫合稱“元雜劇四大家”。馬致遠
的小令《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32.張養(yǎng)浩:字希孟,號云莊,元代文學家,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稱。(《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
33.宋濂:字景濂,號潛溪,元末明初文學家。(《送東陽馬生序》)
34.張岱:字宗子,號陶庵,明末清初文學家。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湖心亭看雪》)
35.蒲松齡:字留仙,世稱“聊齋先生”,別號柳泉居士,清代文學家。著有文言小說集《聊齋志異》等。
36.紀日勻:字曉嵐,清代學者、文學家。代表作《閱微草堂筆記》,原名《閱微筆記》,是以筆記形式所編
寫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說,主要講述各種狐鬼怪談、奇聞逸事,其中有不少都包含著作者的寄托和感
慨。(《河中石獸》)
37.龔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學家,是近代啟蒙思想的先驅(qū)?!都汉ルs詩》共315首,多是詠懷和諷喻之作,
寫于己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己亥雜詩(其五)》]
古代文人作品集命名方式:
⑴以地名命名。如《柳河東集》,作者柳宗元,河東人,世稱柳河東;《昌黎先生集》,作者韓愈,祖籍昌
黎,世稱“韓昌黎”。
⑵以作者寄寓的情志命名。如《指南錄》,作者文天祥,他將逃離元營南歸途中所寫詩集命名為《指南錄》,
喻示他的愛國之心永遠忠于南宋朝廷。
⑶以作者的“書齋名”命名。如《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聊齋”是其書齋名。(4)以作者的“謚號”
命名。如《歐陽文忠公文集》,作者歐陽修,謚號“文忠”;《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謚號“文正”。
⑷以作者的“謚號”命名。如《歐陽文忠公文集》,作者歐陽修,謚號文忠;《范正公集》,作者范仲淹,
謚號文正。
⑸以作者的“名號”命名。如《稼軒長短句》,作者辛棄疾,號稼軒。
⑹以作者的“字”命名。如《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
⑺以作者的“官職”命名。如《杜工部集》,作者杜甫,官至檢校工部員外郎。
(8)以“帝王年號”命名。如《白氏長慶集》,作者白居易,此集為唐穆宗長慶年間編輯。
二、古代重要作品
1.《詩經(jīng)》:先秦時叫作《詩》或《詩三百》,到了漢代被奉為經(jīng)典,尊稱為《詩經(jīng)》,列為“五經(jīng)”之一。
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也是我國詩歌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源頭,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
歌305篇,形式以四言為主,運用賦、比、興手法,隔句用韻。《詩經(jīng)》中的詩當初都是配樂的歌詞,按所
配樂曲的性質(zhì)分為風、雅、頌三類?!帮L",又叫“國風”,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雅”是正統(tǒng)的宮廷
樂歌,用于宴會的典禮;“頌”是祭祀樂歌,用于宮廷宗廟祭祀。(《關(guān)雎》《聚葭》)
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2.《論語》:儒家經(jīng)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東漢列為“七經(jīng)”之一,宋代
把它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四書”。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后人尊稱為“圣人”“至
圣先師”。
3.《孟子》:是記錄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認為是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共同編著的。[《生
于憂患,死于安樂》(天降大任于是人也)『《魚我所欲也》]
孟子:名軻,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是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與孔子并稱為“孔孟”,他被尊稱為“亞圣”。
4.《莊子》:莊子及其后學的著作,現(xiàn)存33篇,包括內(nèi)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
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期哲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5.《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左氏春秋》,它是一部史學和文學名著。舊傳為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
近人認為是戰(zhàn)國時人所編。它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
一部編年體史書。(《曹劌論戰(zhàn)》)
6.《列子》:舊題為列御寇著,是道家重要典籍。據(jù)后人考證,可能是晉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內(nèi)容多
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
列御寇:相傳是戰(zhàn)國時的道家人物。
7.《禮記》:儒家經(jīng)典之一,戰(zhàn)國至秦漢間儒家論著的匯編,相傳為西漢戴圣編纂,《雖有嘉肴》[語:《教
學相長》、蘇:《禮記(一則)》]節(jié)選自《學記》?!秾W記》是《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篇系
統(tǒng)性的教育學論文。
8.《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后世的傳記文學有深遠的影響。它記述了從
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書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
七十列傳。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歷史學家,被稱為“史圣”。
9.《戰(zhàn)國策》:西漢末年劉向根據(jù)戰(zhàn)國史書整理編輯,是一部記錄戰(zhàn)國時期一些謀臣策士的言論和謀略的
書籍。共三十三卷,分為十二策,是國別體史書代表作。(《鄒忌諷齊王納諫》)
10.《樂府詩集》:北宋郭茂倩編。樂府原是漢代朝廷中管理音樂的機構(gòu),負責采集民間的詩歌,后來把樂
府采集的詩歌也叫作樂府?!赌咎m詩》是南北朝時期的一首北方民歌,和《孔雀東南飛》并稱“樂府雙
璧”。(《木蘭詩》《十五從軍征》)
11.《儒林外史》:我國清代的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共五十六回,主要描寫明清時期科舉制度下讀書人及官
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作者吳敬梓,清代小說家。(《范進中舉》)
三、近現(xiàn)當代重要作家
1.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思想家、學者,近代維新派領(lǐng)袖。著作大多收入《飲冰室
合集》。
2.秋瑾:字培卿,號競雄,別署鑒湖女俠,中國民主革命烈士。[《滿江紅(小住京華)》]
3.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被譽為“民族魂”。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
《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且介亭雜
文》等。中國現(xiàn)代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是魯迅寫的《狂人日記》?!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
夕拾》,《故鄉(xiāng)》《孔乙己》選自《吶喊》。
4.郭沫若:原名郭開貞,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代表作有詩集《女神》《星空》,歷史劇《屈
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天上的街市》)
5.毛澤東:字潤之。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紀念白求恩》《沁園春?雪》)
:《沁園春?雪》上闋描寫北國壯麗的雪景,縱橫千萬里,展示了大氣磅礴、曠達豪邁的意境,抒發(fā)i
!了詞人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下闋議論抒情,重點評論歷史人物,歌頌當代英雄,抒發(fā)無產(chǎn)i
!階級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壯志。;
6.葉圣陶:原名葉紹鈞。作家、編輯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等。(《蘇
中國古典園林:興起于秦漢,繁榮于唐宋,全盛于明清,是一種獨具中國特色的建筑形式,也是人1
1類文明的寶貴財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州園林》)
7.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作家、社會活動家,茅盾是他的筆名。代表作有小說《蝕》三部曲、《子
夜》《林家鋪子》《春蠶》等。(《白楊禮贊》)
f----------------------------------------------------------------------------------------------------------------------------------------------------------------------------------------------------------------------------------------------------------------------------------------------------------------------------------------------------------------1
《白楊禮贊》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借贊美“西北極普通的”白楊樹,謳歌了西北軍民團!
|結(jié)抗戰(zhàn)的偉大精神和意志。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8.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詩人、學者。著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等。
(《春》《背影》)
9.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作家,被授予“人民藝術(shù)家”的稱號。主要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四
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須溝》等。(《濟南的冬天》)
10.冰心:原名謝婉瑩,現(xiàn)代散文家、小說家、詩人、兒童文學作家。著有詩集《繁星》《春水》,散文集
《寄小讀者》《櫻花贊》等。主張愛的哲學,歌頌大自然,歌頌童真,歌頌?zāi)笎?,是冰心?chuàng)作的永恒主
題。
11.艾青:原名蔣正涵,號海澄,現(xiàn)代詩人。代表作有《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光的贊歌》《向太陽》等。
12.汪曾祺:小說家、散文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紀事》等。
13.余光中:生于江蘇南京,臺灣詩人、散文家。(《鄉(xiāng)愁》)
14.安徒生:丹麥作家。他創(chuàng)作的童話有160余篇,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丑小鴨》
等。(《皇帝的新裝》)
15.都德:法國小說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小東西》、短篇小說集《星期一故事集》等。(《最后一課》)
16.莫泊桑:法國作家,被譽為“短篇小說巨匠”,代表作有《項鏈》《羊脂球》等。與契訶夫、歐?亨利并
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我的叔叔于勒》)
17.泰戈爾:印度作家、詩人。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作品有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飛鳥集》
《園丁集》和長篇小說《沉船》等。
18.高爾基:蘇聯(lián)作家,主要作品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長篇小說《母親》和劇
本《小市民》。
19.雨果:法國作家、小說家、詩人、劇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詩
歌《懲罰集》《沉思集》,劇本《克倫威爾》等。[《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語、蘇:
《給巴特勒的信》)]
史書體例
L編年體
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guān)歷史事件,如《春秋左氏傳》。我們學過的有《曹劌論戰(zhàn)》。
2.紀傳體
通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如《史記》。我們學過的有《陳涉世家》。
3.國別體
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的歷史,如《戰(zhàn)國策》。我們學過的有《鄒忌諷齊王納諫》。
4.語錄體
常用于門人弟子記錄導師的言行,有時也用于佛門的傳教記錄。偏重于只言片語的記錄,不重文采,不講
篇章結(jié)構(gòu)等。如《論語》《孟子》。
5.通史與斷代史
不間斷地記敘自古及今的歷史事件,如《史記》。與之相對的是斷代史,往往記錄某一朝代的歷史,如《宋
史》。我們學過的文章分別有《陳涉世家》《趙普》。
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專有名詞
“三皇”:傳說之一是“伏羲、女蝸、神農(nóng)”
“三山”:相傳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萊、方丈、瀛洲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為前四史;《宗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為后四史。
“四庫”:經(jīng)、史、子、集。
“四大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白蛇傳》《孟姜女》。
“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
“五帝”:據(jù)《史記》載為:黃帝、顓頊(zhuanxti)、帝善(ku),唐堯、虞舜。
“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五谷”:上古對糧食作物的統(tǒng)稱。(即稻、黍、稷、麥、菽)
“五味”:指酸、甜、苦、辣、咸
“五聲”:五個音級,也成“五音”,即我國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羽
“六藝”:也稱六經(jīng),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
《詩經(jīng)》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漢字六書”:象形、會意、指事、形聲、轉(zhuǎn)注、假借
“六畜”:六種家畜,即馬、牛、羊、豬、狗、雞
“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qū)劃,后成為中國的別稱
“海內(nèi)”: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故稱國境之內(nèi)為海內(nèi)。(另“四?!保褐柑煜?、全國、、“六合”、“八
荒”:都泛指天下。)
“江河”:古代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
“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陰
“歲寒三友”:松、竹、梅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三元”:凡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連續(xù)獲得第一名的,即連中解元、會元、狀元。
“及第”:指科舉考試中選,應(yīng)試未中叫落第、下第
“童生試”:也叫“童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
府、州、縣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應(yīng)試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鄉(xiāng)試”:(稱秋闈或大比)每三年在省舉行一次,秀才才有資格參加,考中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會試”:在鄉(xiāng)試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禮部舉行(稱春闈或禮闈),參加者必須是舉人,考中稱貢士。第一
名稱會兀。
“殿試”:由皇帝主持,貢士才有資格參加,考中稱進士。第一名是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
合稱三甲鼎。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次序。
“五更”:我國古代把夜晚分為五個時段,用敲打更報時,也稱“五鼓”或稱五夜。一更19—21點,二更
21—23點,三更23—1點,四更1一3點,五更3一5點。
“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為春季,分別稱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
六月為夏季,分別稱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類推。
“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
家、雜家、農(nóng)家。舊指宗教或?qū)W術(shù)界的各種流派,也只社會上各行各業(yè)的人?!叭叹帕鳌倍嗪H義。
“無事不登三寶殿":俗語,即沒有重要的事不敢來麻煩的意思?!叭龑殹保鸾堂~,指佛、法、僧。
“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習慣把社稷作為國家的象征。
古代別稱
桑梓:家鄉(xiāng)巾幗:婦女須眉:男子
寒窗、雞窗:學校社稷:國家汗青:史冊
三尺:法律廟堂:朝廷絲竹:音樂
桃李:學生南冠:囚犯烽煙:戰(zhàn)爭
嬋娟、嫦娥:月亮手足:兄弟伉儷:夫妻
同窗:同學白丁、布衣:百姓低僂、黃發(fā):老人
提攜、垂髯:小孩桑麻:農(nóng)事函、簡、箋、鴻雁、札:書信
專題:文化常識
古代常用代稱
一、年齡稱謂
1.襁褓(qiMngb苴o):未滿周歲的嬰兒。
2.孩提:二至三歲的兒童。
3.垂髯:三四歲至七八歲的兒童,泛指幼年。如《桃花源記》中的“黃發(fā)垂髯”。
4.總角: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泛指童年。
5.豆蔻:女子十三四歲。
6.及笄:女子十五歲。
7.束發(fā):男子十五歲,泛指青少年。
8.加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束發(fā)戴帽)儀式,表示已經(jīng)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
二十。如《送東陽馬生序》中的“既加冠”的“加冠”。
9.而立:三十歲。如《論語》中的“三十而立”。
10.不惑:四十歲。如《論語》中的“四十而不惑”。
11.知命:五十歲。如《論語》中的“五十而知天命”。
12.花甲、耳順:六十歲。如《論語》中的“六十而耳順”。
13.古?。浩呤畾q。
14.耄耋(mAodi6):八九十歲,指高壽,老年。
15.期頤(qlyi):一百歲。
二、常用代稱
稱謂指代舉例
舊說是長壽的象征。如《桃花源記》中“蓑岑垂
黃發(fā)老人
髯”
垂髯小孩垂下的頭發(fā)。如《桃花源記》中“黃發(fā)事半”
匹夫平民百姓如《論語》中“『去不可奪志也”
布衣平民百姓如《出師表》中“臣本布冬”
白丁沒有功名的人如《陋室銘》中“往來無烏丁”
鴻儒博學的人如《陋室銘》中“談笑有停隼”
蛾眉女子如《滿江紅(小住京華)》中“苦將儂強派作承苕”
廟堂朝廷如《岳陽樓記》中“居四掌之高則憂其民”
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如《春望》中“凈木連三
烽火戰(zhàn)事
月”
干戈戰(zhàn)爭如《過零丁洋》中“于為寥落四周星”
兜整士兵如《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年少萬粵拳”
金經(jīng)佛經(jīng)如《陋室銘》中“可以調(diào)素琴,閱拿學”
騷人文人如《岳陽樓記》中“遷客嬖4”
風騷文學才華如《沁園春?雪》中“稍遜見嬖”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川)|》中“城闕輔二秦”
三秦關(guān)中地區(qū)
岱宗泰山如《望岳》中“合字夫如何”
嬋娟月亮如《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千里共呼州”
古時住宅旁常栽桑樹、梓樹,后人就用“桑梓”
桑梓家鄉(xiāng)
指代家鄉(xiāng)。如《范進中舉》中“世先生同在參芍”
鴻雁信使如《次北固山下》中“用摩洛陽邊”
青鳥信使如《無題》中“聲?殷勤為探看”
征蓬遠行之人如《使至塞上》中“伊事出漢塞”
古代在竹簡上寫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蟲蛀。
)干青史冊因竹片水分蒸發(fā)如汗,所以稱之為“汗青”。如《過
零丁洋》中“留取丹心照歲營”
三、字、號、稱謂
一般情況:“姓氏十名”。文人或有身份地位的人還有字、號等,有“稱己用名,稱人以字”的說法。
如《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兼懷子由”中“子由”就是蘇轍的字。
號有以下幾種:①別號:文人或有身份地位的人以住地或室名為自己取的別稱。如李白稱“青蓮居士”,
杜甫稱“少陵野老”,蘇軾稱“東坡居士”等。別號中常見的“居士”“山人”等表明使用者鄙視功名利
祿的志趣。也有人以號明志,如周敦頤號“濂溪先生”。②尊號:死后由門人、后人稱呼,如陶淵明被稱
“靖節(jié)先生”。③謚號:死后由皇帝頒發(fā)的榮稱,如“文正”是范仲淹的謚號。
稱籍貫:出生地。如稱柳宗元為“柳河東”。
稱官名:如稱杜甫為“杜工部
稱官地:如“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龍標”指王昌齡。
諱:舊時為了對某人表示尊敬,不直呼其名,叫作“避諱”。諱某,意思是某字本應(yīng)避去。
四、尊稱、謙稱
1.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如《論語》中的“于日”。
2.君子:指有才德的人。如《論語》中的“不亦有于乎”,《愛蓮說》中的“花之有于者也”。
3.世先生、世兄弟:對有世交的平輩的敬稱。如《范進中舉》中的“聿生與同在桑梓”。
4.相公:舊時對士人的尊稱。如《湖心亭看雪》中的“莫說旭公癡”。
5.陛下:對君主的尊稱。如《出師表》中的“欲報之于哆丁也。”
6.在下:對自己的謙稱。如《范進中舉》中的“薦下倒有一個主意”。
7.晚生:后進的人在前輩面前謙稱自己。如《范進中舉》中的“哆生久仰老先生”。
8.愚:我,謙稱。如《出師表》中的“電、以為營中之事”。
謙稱:
①自稱:愚、鄙、敝、卑、竊、臣、仆
②帝王自稱:孤、寡、不谷
③讀書人自稱:小生、晚生、晚學
④其他: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納等
敬稱:
①稱帝王:萬歲、圣上、圣駕、天子、陛下等
②稱太子、王公:殿下
③稱將軍:麾下
④稱對方或者對方親屬:有令、尊、賢、仁。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稱呼對方親屬。
如令尊(對方的父親),令堂(對方的母親),令畫(對方的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
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尊,用來稱對方有關(guān)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
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的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尊命(對方的囑咐),尊意
(對方的意見);賢,用于稱平輩或晚輩。如賢家(稱對方),賢郎(稱對方的兒子),賢弟(稱對方的弟弟)。
仁,表示愛重,應(yīng)用范圍較廣。如稱同輩友人中長于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等。
⑤稱年老的為:丈、丈人(后來指妻父)又稱“泰山”,妻母稱丈母,“泰水”。
⑥稱謂前加“先”,表示已死。
⑦對尊長者和同于朋輩間的稱謂有: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五、其他特定稱謂
1.齋公:指長年吃齋的人。如《范進中舉》中的“我聽得希公們說”。
2.郎中:對醫(yī)生或治病兼賣藥的人的稱呼。如《范進中舉》中的“借廟門口一個外科甲中‘跳駝子'板凳
上坐著”。
3.司業(yè)、博士:古代學官名。如《送東陽馬生序》中的“有可土、懵古為之師”。
4.宿儒:書念得很多的老學者。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對壽鏡吾介紹:“因為他是淵博的宿修?!?/p>
不同的朋友關(guān)系之間的稱謂:
貧賤之交:賤而地位低下時結(jié)交的朋友。
金蘭之交: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
刎頸之交: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忘年之交:輩分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
竹馬之交:從小一塊長大的異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交往的朋友。
患難之交:在遇難磨難時結(jié)交的朋友。
信尾問“安"十種:
給父母及長輩的信稱:金安、鈞安、崇安、頤安。
給夫婦的信稱:雙安。
給女親戚的信稱:坤安、壺安。
給病人的信稱:痊安。
給旅人的信稱:旅安。
給士人的信稱:道安、文安、善安、撰安。
給教師的信稱:鐸安。
給商人的信稱:籌安、財安。
給朋友的信稱:(隨時令變化)春安、夏安、秋安、暑安、大安、時安、遷安、臺安、爐安。
官場問信彼此稱:升安、勛安、覲安、輅安。
十四種“言”:
名人說過的話-一名言;含有教益的話--格言;告誡規(guī)勸的話--箴言;預見未來的話--預言;臨走留下
的話--留言;誠懇勸告的話--忠言;應(yīng)允別人的話--諾言;開玩笑的話~一戲言;抱怨別人的話--怨言;
虛假不實的話-一謊言;無中生有的話--謠言;動聽騙人的話--甜言;魯莽粗野的話一-粗言;挑撥離間
的話一-讒言。
告“別”有十五種:分手辭行曰:“告別”;握手告辭曰:“握別”;拱手辭別曰:“揖別”;揮手告辭曰:“揮
別”;叩拜辭行曰:“拜別”;設(shè)宴送行曰:“餞別”;致謝告辭曰:“謝別”;臨別贈禮曰:“贈別”;前往送行
H:“送別”;離別留言曰:“留別”;丟開離去曰:“拋別”;不愿分別曰:“惜別”;長久分別曰:“闊別”
六、古代紀年/紀月/紀日法
【紀年法】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
(1)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數(shù)來紀年。如《左傳。骰之戰(zhàn)》:“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
指魯僖公三十三年?!读H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2)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后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號紀年。如《岳陽樓記》
“慶歷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禪山記》“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鐘山記》“元豐七年”、《梅
花嶺記》“順治二年"、《〈</span>指南錄〉后序》“德祐二年”、《雁蕩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
符”的簡稱,宋真宗年號)等。
(3)干支紀年法。如《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
《〈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辛亥”指公
元1911年;《與妻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應(yīng)為辛亥。近世還常用干支紀年來表示重大歷史事
件,如“甲午戰(zhàn)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丑條約”、“辛亥革命”。
(4)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后。如《揚州慢》''淳熙丙申",“淳熙”為南宋孝
宗趙音(shen)年號,“丙申”是干支紀年;《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天啟”是明熹宗朱由校年號,“壬
戌”是干支紀年;《祭妹文曠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丁亥”是干支紀年;《梅
花嶺記》“順治二年乙酉四月”,“順治”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年號,“乙酉”是干支紀年。
【紀月法】我國古代紀月法主要有三種:
(1)序數(shù)紀月法。如《采草藥》:“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薄丁粗改箱洝岛笮颉贰暗蚂锒甓?/p>
月”,“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蹲T嗣同》今年四月,定國是之詔既下",“八月初一日,上召見袁世凱”,
“以八月十三日斬于市
(2)地支紀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稱十二個月,每個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
即事》詩:“荒村建子月,獨樹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紀月法指農(nóng)歷十一月。庾信《哀江南賦》:“以戊
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即農(nóng)歷十月。
(3)時節(jié)紀月法。如《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薄懊隙贝r(nóng)歷十月;陶淵明《擬古
詩九首》“仲春逼時雨”,“仲春”代農(nóng)歷二月。
【紀日法】我國古代紀日法主要有四種:
(1)序數(shù)紀日法。如《梅花嶺記》:“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項脊軒志》:“三五之夜,明月
半墻?!?三五”指農(nóng)歷十五日?!丁袋S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
兩廣督署之役為最。”
(2)干支紀日法。如《骰之戰(zhàn)》:“夏四月辛巳,敗秦軍于骰。'“四月辛巳”指農(nóng)歷四月十三日;《石鐘
山記》“元豐七年六月丁丑”,即農(nóng)歷六月九日;《登泰山記》“是月丁未”,指這個月的十八日。古人還單用
天干或地支來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禮記檀弓》“子卯不樂”,“子卯”,代指惡日或忌日。
(3)月相紀日法。指用“朔、月出(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稱來紀日。每月第一天叫朔,
每月初三叫月出,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
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記》“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與妻書》
“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后”。
(4)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記》:“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
【紀時法】我國古代紀時法主要有兩種:
(1)天色紀時法。古人最初是根據(jù)天色的變化將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它們的名稱是: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冊第4章聲現(xiàn)象單元雙基雙測A卷基礎(chǔ)篇含解析北師大版
- 2024-2025學年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6變色龍教案設(shè)計蘇教版
- HR個人年終總結(jié)
- 英語教學研修計劃
- 數(shù)學連環(huán)畫 畫出你的數(shù)學故事(說課稿)-2024-2025學年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蘇教版
- 車輛租賃協(xié)議范本
- 會議服務(wù)協(xié)議書范本
- 滄州房屋出租協(xié)議書范本
- 超市入駐合作經(jīng)營合同范本
- 合作成立洗滌租賃公司合同范本
- 賬期協(xié)議書賬期合同書
- 信息技術(shù)課程標準2023版:義務(wù)教育小學階段
- 2024年興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校園招聘考試試題參考答案
- 2024年常德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yīng)性測試題庫完整
- 天津市河東區(qū)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數(shù)學試題
- 工程防滲漏培訓課件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2024年數(shù)學八年級下冊期末經(jīng)典試題含解析
- 克羅恩病的外科治療
- 牛津3000核心詞匯表注釋加音標1-4 完整版
- 高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策略與實踐研究課件
- 金屬表面處理中的冷噴涂技術(sh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