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粵教新版必修2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粵教新版必修2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粵教新版必修2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粵教新版必修2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粵教新版必修2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粵教新版必修2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王韜《瀛蠕雜志》中談道,清季上海服飾舊禮“己亡”,“衣服僭移,上下無別,而滬為尤甚,洋涇浜負販之學,猝有厚獲,即御狐貉,炫耀過市衙署隸役,不著黑衣,近直與縉紳交際恬不為怪”。說明此時A.上海地區(qū)社會風氣日趨奢靡B.上海服飾等級觀念逐步淡化C.戊戌變法推動服飾簡約文明D.辛亥革命促進社會移風易俗2、漢代財政年度是所謂“計斷九月”,取決于粟的成熟時間。唐代則是“歲終為斷”,收支結算則適應水稻的成熟時節(jié)。據此可知,唐代A.水稻開始成為主要糧食作物B.粟的生產趨于衰落C.區(qū)域經濟格局逐漸發(fā)生變化D.政府收入明顯增加3、曲轅犁(如下圖)是當時最先進的耕具。耕犁基本定型于。

A.春秋時期B.漢朝C.戰(zhàn)國時期D.唐朝4、有人統(tǒng)計過,在1872年到1913年之間,近代企業(yè)的創(chuàng)辦人中地主占55.9%,商人占18.3%,買辦占24.8%,而且“投資于近代企業(yè)的地主,大都有某種官僚身份,很多是二、三流的洋務派或洋務派的幕僚,絕少是大地主”。這對近代中國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產生的主要影響是()A.民族工業(yè)對封建政府保持妥協性B.民族工業(yè)的結構和地區(qū)分布不協調C.民族工業(yè)所需的市場得到了一定的保障D.民族工業(yè)得到封建政府的大力支持5、下列哪項不屬于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內容A.把大中企業(yè)全部收歸國有B.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民C.取消一切商品貿易D.生活必需品由國家集中分配6、由美英法等八國集團和中國巴西等十一個新興工業(yè)國家及歐盟于1999年6月成立以利于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的穩(wěn)定,二十國集團會議當時只是由各國財長或各國中央銀行行長參加,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開始舉行二十國集團首腦會議擴大各個國家的發(fā)言權,這反映了A.不平等的國際舊秩序仍然存在B.制度化體系化成為歷史潮流C.區(qū)域合作成為國際發(fā)展趨勢D.合作協商日益被國際社會重視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3題,共6分)7、請正確選擇對應的選項。

(1)青銅時代。A.戰(zhàn)國時期。

(2)鐵器時代B.商周時期。

(3)蒸汽時代C.第二次工業(yè)革命。

(4)電氣時代D.第一次工業(yè)革命。

(5)危機時代E.美國“大蕭條”8、古都長安是漢、唐陸上“絲綢之路”的東端,泉州則是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它們是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橋梁。右圖中長安和泉州的位置編號分別是___和_____。

9、1980年,_____________(何省何縣何公社)成為我國第一個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7題,共14分)10、經濟特區(qū)中“特”在于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方法,經濟特區(qū)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特別行政區(qū)實行資本主義制度。A.正確B.錯誤11、明清時期資本主義萌芽只是在江南等局部發(fā)達地區(qū)的一些生產部門中存在。A.正確B.錯誤12、明代松江地區(qū)棉紡織業(yè)興盛,鴉片戰(zhàn)爭以后走向衰落。衰落的主要原因是洋紗、洋布大量傾銷。A.正確B.錯誤13、商朝實行“工商食官”政策,將商人集中起來,驅使他們?yōu)檎?。A.正確B.錯誤14、1956年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是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中共八大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A.正確B.錯誤15、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變化。A.正確B.錯誤16、17世紀的荷蘭被稱為“海上馬車夫”。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題(共2題,共12分)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歷史是由人創(chuàng)造的;追尋歷史人物的蹤跡,有助于加深我們對歷史的理解。

人物:史學家司馬遷。

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寫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對于經濟活動;他認為“‘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泛指開發(fā)山澤資源的人)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薄肮蚀r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fā)征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各勸其業(yè),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p>

(1)根據材料;概括司馬遷的主要經濟觀點。(答題不得照抄原文)

(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司馬遷主要經濟觀點反映了西漢初年什么治國思想?該思想對社會發(fā)展有何影響?18、閱讀下列材料:

100多年來;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不斷演變。

請回答:

(1)19世紀下半葉;英鎊之所以在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其有利條件是什么?

(2)布雷頓森林體系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它的形成對世界經濟發(fā)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3)世界貨幣體系經歷了以英鎊為中心、以美元為主導以及歐元崛起的演變過程,這說明了什么?評卷人得分五、論述題(共4題,共36分)1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20世紀部分時期中外歷史大事年表。

。中國。

外國。

1915年;新文化運動興起。

1920年;中國百條空中航線開通,中國民航拉開了序幕。

1928年;首個國家級科研機構中央研究院成立,作為最高學術機構并規(guī)劃全國科學發(fā)展。

191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歷史上第二部《反托拉斯法》,更加嚴厲地禁止了幾種壟斷行為。

1918年;美國議會批準了婦女的選舉權。

1921年;愛因斯坦以光電效應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33年;國民政府施行新稅則,基本實現了關稅自主。

1935年底;國民政府推行“法幣”政策。

1936年;“國民經濟建設運動”開展。

1936年;中國工業(yè)總產值比1927年增長80%

1931年;英國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承認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自治領在內政外交上的獨立地位。

1933年;羅斯福開始推行新政。

——根據中國近代史、世界近代現代史等整理表格為20世紀部分時期的中外歷史事件簡表,從表中提取相互關的中外歷史信息,圍繞“國家經濟思想”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中外關聯,史論結合)20、材料:英國東印度公司興衰史。時間間發(fā)展概況1600年公司成立之初,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就給東印度公司頒發(fā)了一份皇家特許狀(壟斷貿易的經營許可證),給予東印度公司對東印度15年的貿易專利特權1647年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了23個工廠(即基地),有90名雇員17世紀五六十年代英荷戰(zhàn)爭荷蘭戰(zhàn)敗,英國為東印度公司的發(fā)展掃清了一大障礙1670年查理二世授予東印度公司自主占領地盤、鑄造貨幣、指令要塞和軍隊、結盟和宣戰(zhàn)、簽訂和平條約和在被占據地區(qū)就民事和刑事訴訟進行審判的權利。1689年東印度公司在中國廣東建立了一個貿易點來使用銀兩換取茶葉1720年英國15%的進口來自印度,幾乎所有進口通過東印度公司1760年除少數海岸貿易點外,法國已被逐出印度1763年打贏了7年戰(zhàn)爭的英國整個帝國1/10的財富,是從東印度公司壟斷的茶葉這個絲毫不起眼的商業(yè)貿易中獲利而來1773年國會通過了《茶葉法案》,給予東印度公司在與美洲貿易時更大的自主權。公司的壟斷行為導致了波士頓茶葉事件,引發(fā)美國獨立戰(zhàn)爭。1773年東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取得了鴉片貿易的獨占權。至1799年,公司走私到中國的鴉片,平均每年更高達900噸。1813年英國政府撤銷了東印度公司對英國和印度貿易的壟斷權。1858年特權公司已不適應資本主義進一步發(fā)發(fā)展的要求,東印度公司被英國政府正式取消。

請依據所提供的時間,結合所學知識對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興衰原因加以說明。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美國作家約翰·史坦貝克于193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憤怒的葡萄》,是一部偉大的美國社會紀實文學。小說梗概如下:1933年,從監(jiān)獄假釋回家的喬德和因對圣靈產生懷疑而不再做牧師的凱西結伴,回到了被壟斷資本與嚴重干旱吞噬了的家鄉(xiāng)。喬德一家變賣了所有的東西,換來一輛破舊卡車,一家人邀上凱西背井離鄉(xiāng),抱著美好的幻想橫越黃沙滾滾的沙漠,到加州尋找出路。一路上,他們受盡折磨與欺凌,有的死去,有的中途離散。當到達目的地時,喬德一家居住在貧困骯臟的胡佛村,發(fā)現掙得體面的工資根本不可能。因為工人太多,也沒有什么權益保障。種植園主們串通一氣,不斷壓低工資,壓榨農場工人,他們寧肯讓成熟的梨子、葡萄爛掉也不給饑餓的窮人吃。于是,人們開始覺醒,自發(fā)組織工會進行反抗。盡管斗爭失敗了,但“憤怒的葡萄在人們心靈里長得飽滿起來”。美國作家約翰·史坦貝克于193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憤怒的葡萄》,是一部偉大的美國社會紀實文學。小說梗概如下:1933年,從監(jiān)獄假釋回家的喬德和因對圣靈產生懷疑而不再做牧師的凱西結伴,回到了被壟斷資本與嚴重干旱吞噬了的家鄉(xiāng)。喬德一家變賣了所有的東西,換來一輛破舊卡車,一家人邀上凱西背井離鄉(xiāng),抱著美好的幻想橫越黃沙滾滾的沙漠,到加州尋找出路。一路上,他們受盡折磨與欺凌,有的死去,有的中途離散。當到達目的地時,喬德一家居住在貧困骯臟的胡佛村,發(fā)現掙得體面的工資根本不可能。因為工人太多,也沒有什么權益保障。種植園主們串通一氣,不斷壓低工資,壓榨農場工人,他們寧肯讓成熟的梨子、葡萄爛掉也不給饑餓的窮人吃。于是,人們開始覺醒,自發(fā)組織工會進行反抗。盡管斗爭失敗了,但“憤怒的葡萄在人們心靈里長得飽滿起來”。

結合世界近現代史的所學知識,從上述梗概中提取一個情節(jié),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歷史現象,并概述和評價該歷史現象。(要求:簡要寫出所提取的小說情節(jié)及歷史現象,對歷史現象的概述和評價準確全面。)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國成立初;黨報和中央領導人對蘇聯經濟模式反思中的許多細節(jié),反映了中;蘇許多的重大歷史現象。部分反思內容如下:1954年,《人民日報》反思道:“蘇聯迅速地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切燦爛的成就,給全人類指出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光明前途?!薄疤K聯過去所走的路,正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榜樣我國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正是依據蘇聯經驗從建立重工業(yè)開始。”1956年,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說:“蘇聯的辦法把農民挖得很苦,把農民生產的東西拿走太多,給的代價又極低。他們這樣來積累資金,使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害。”

結合所學知識,從上述反思中提取一個細節(jié),指出它所反映的中蘇重大歷史現象,并概述和評價該歷史現象。(要求:簡要寫出所提取的細節(jié)及其反映的歷史現象,對歷史現象的概述和評價準確全面)評卷人得分六、簡答題(共4題,共40分)23、歷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獨特印記。

1845-1848年;馬克思在布魯塞爾生活期間實現了向共產主義者的重變。1893年,列寧在圣彼得堡參加馬克思主義小組。1920年,毛澤東在北平開始轉變?yōu)楣伯a主義者;1922年,鄧小平在巴黎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

以下兩題任選一題作答。

①簡述列寧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對俄國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探索。

②結合中國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實踐,概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24、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綜合國力迅速增長。請你談談,中國進一步發(fā)展有哪些獨特的優(yōu)勢?25、隨著世界經濟的發(fā)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斷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為全球。

普遍關注的問題。

直到18世紀初;人類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這時英國一些冶鐵爐因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產。工業(yè)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為廉價,許多英國紡織廠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運輸成本較高,一些新工業(yè)企業(yè)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圖12英國煤產量增長圖。

(1)結合材料和所學,指出1830年后英國煤產量增長趨勢與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26、進入現代以來;世界處于不斷發(fā)展變革調整之中,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zhàn)。在應對挑戰(zhàn)中,大國承擔起了重要責任。

1947年;美國;中國等23個國家在日內瓦簽署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簡述《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簽署的歷史背景和意義。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B【分析】【分析】

【詳解】

由材料“衣服僭移,上下無別,而滬為尤甚”可知,上海服飾的等級觀念逐步淡化,人們穿著的衣服并無太大區(qū)別,故選B;穿著奢靡只是上海部分人士的行為,不代表整個上海地區(qū)的狀況,無法得出A項結論,排除;王韜是早期維新派的代表,其在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開始前就已去世,故其無法得知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是否對社會風俗的變化起到了推動作用,排除CD。2、C【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方以種植粟為主,南方以種植水稻為主,政府“財政年度是所謂‘計斷九月’,取決于粟的成熟時間”到“收支結算則適應水稻的成熟時節(jié)”的變化,說明南方的經濟影響力上升,傳統(tǒng)的區(qū)域經濟格局發(fā)生改變,所以C正確;“開始”的說法錯誤,所以A錯誤;材料不能得出“粟的生產趨于衰落”,所以B錯誤;材料沒有體現政府收入增加還是減少,所以D錯誤。3、D【分析】【詳解】

據所學可知,曲轅犁最早出現于唐朝時期江南水田,D符合題意;A、B、C均不符題意。4、A【分析】地主屬于封建勢力,與封建政府關系密切,他們創(chuàng)辦民族工業(yè)不可避免地對封建政府保持妥協性。故答案為A項。其他三項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CD項。5、B【分析】【詳解】

據所學可知,十月革命勝利后,蘇維埃政府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民,與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無關,B正確;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在工業(yè)方面把大中企業(yè)全部收歸國有,對小企業(yè)實行監(jiān)督,A錯誤;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在產品分配方面取消一切商品貿易,C錯誤;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在產品分配方面取消一切商品貿易,生活必需品由國家集中分配,D錯誤。6、D【分析】【分析】

【詳解】

依據材料“當時只是由各國財長或各國中央銀行行長參加”“二十國集團首腦會議擴大各個國家的發(fā)言權”來看;G20會議由各國財長參加到變成各國首腦參加,表明國際間的合作與協商加強,受重視程度也不斷提高。故答案為D項。A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B項制度化體系化成為歷史潮流是在二戰(zhàn)后開始的,排除;C項G20不屬于區(qū)域合作組織,排除。

【點睛】

20國集團(G20)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G20的成立為國際社會齊心協力應對經濟危機,推動全球治理機制改革帶來了新動力和新契機,全球治理開始從“西方治理”向“西方和非西方共同治理”轉變。二、填空題(共3題,共6分)7、略

【分析】【分析】

【詳解】

青銅時代是指商周時期,鐵器時代是指戰(zhàn)國時期,蒸汽時代是指第一次工業(yè)革命,電氣時代是指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危機時代是指美國“大蕭條”。【解析】(1)B(2)A(3)D(4)C(5)E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的是漢唐時期的絲綢之路,聯系地理知識,可以知道在①處是長安,在④處是泉州,要求學生能夠史地結合,有一定的難度?!窘馕觥竣?①②.④9、略

【分析】【分析】

【詳解】

試題分析: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1980年,四川省廣漢縣向陽公社在全國率先取消人民公社。

考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國有企業(yè)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析】四川廣漢縣向陽公社三、判斷題(共7題,共14分)10、A【分析】經濟特區(qū)與特別行政區(qū)都是劃出一定范圍的區(qū)域,并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統(tǒng)一管轄下設立,經濟特區(qū)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特別行政區(qū)適用“一國兩制”政策,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特別行政區(qū)是為加快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完成而設置,但經濟特區(qū),給予優(yōu)惠政策,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管理方法,以吸引和利用外資以及先進的管理經驗,是為了加快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并非為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而設置。故判斷為正確。11、A【分析】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區(qū)絲織業(yè)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廣大內陸地區(qū)仍然是小農經濟,本題正確。12、A【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明代松江地區(qū)棉紡織業(yè)興盛,鴉片戰(zhàn)爭以后走向衰落。衰落的主要原因是洋紗、洋布大量傾銷,即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故題干表述正確。13、B【分析】“工商食官”就是官府集中經營手工業(yè)和商業(yè),不是驅使他們?yōu)檎?,本題錯誤。14、B【分析】【詳解】

1956年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是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而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故本題錯誤,故本題判斷為錯誤。15、A【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可知,1956年召開的中共八大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yè)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yè)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之間的矛盾。黨和全國人民的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來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yè)國變?yōu)橄冗M的工業(yè)國。故選擇正確。16、A【分析】【分析】

【詳解】

17世紀荷蘭商船數超過歐洲其他國家總和,荷蘭人因此有“海上馬車夫”之稱。故本題說法正確。四、材料分析題(共2題,共12分)17、略

【分析】【詳解】

(1)根據材料“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可歸納出人都有追求財富利益的本性;根據“‘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泛指開發(fā)山澤資源的人)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笨蓺w納出農;工、商、虞都是人民的生活來源;根據“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各勸其業(yè),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笨蓺w納出發(fā)展經濟要順應自然。

(2)根據材料“故待農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fā)征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各勸其業(yè),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發(fā)展經濟要順應自然等觀點體現了黃老學說:清靜無為,順其自然等思想。積極影響:從促進農工商發(fā)展、緩和社會矛盾、鞏固新政權、為漢武盛世奠定基礎等方面回答。局限:從削弱中央集權、加劇土地兼并嚴重、商人壟斷國家經濟命脈、諸侯實力膨脹、社會風氣敗壞、加劇邊患等方面回答。【解析】(1)觀點:人都有追求財富利益的本性;農;工、商、虞都是人民的生活來源;發(fā)展經濟要順應自然。

(2)治國思想:黃老學說:清靜無為,順其自然。影響:積極:①休養(yǎng)生息,促進農工商的發(fā)展。②緩和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wěn)定、鞏固新政權。③為漢武帝盛世奠定良好基礎。局限:清靜無為的黃老學說削弱中央集權;經濟上自由放任政策,導致地主土地兼并嚴重;不法商人與地方官吏或諸侯勾結,或經營鹽鐵或冶銅鑄錢,壟斷國家經濟命脈;政治上,諸侯實力膨脹威脅中央集權;社會生活上,官商競相奢侈,敗壞風氣,惡化治安;民族關系上,匈奴邊患嚴重。18、略

【分析】(1)通過仔細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fā)現英鎊之所以在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有利條件要從經濟條件;政治條件分別敘述;例如,政治條件要從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完善等方面的史實進行分析。

(2)布雷頓森林體系形成的背景要多角度分析;例如。二戰(zhàn)后美國經濟實力的空前強大;英國經濟實力的大幅度下降等。它的形成對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影響主要突出積極方面的影響,例如,使世界經濟朝制度化、體系化方向發(fā)展、有利于世界經濟的發(fā)展等。

(3)本題是一道開放性問題可以進行開放性回答;例如,以英鎊為中心;以美元為主導以及歐元崛起說明了一個國家的貨幣的地位取決于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國家實力決定貨幣的地位、國際貨幣體系的建立有利于世界經濟的穩(wěn)定、促進世界經濟的發(fā)展等。

點睛:本大題屬于典型的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型材料解析題。此類試題往往材料主題只是一根引線,需要回答的內容從材料中難以歸納得出,主要是根據教材相關內容回答。這一類試題必須明確材料的指向,弄清材料主題指向教材的哪一部分內容,再看題目所問,然后根據教材相關內容回答。【解析】(1)英國率先建立和完善了資產階級代議制;成為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通過殖民擴張,成為最強大的殖民國家,擁有廣闊的市場。通過工業(yè)革命,成為世界工廠。

(2)歷史背景: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教訓;美同經濟實力膨脹;英國(或歐洲)經濟遭到戰(zhàn)爭破壞而相對衰落。

影響:確立了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霸主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穩(wěn)定了世界金融貨幣秩序;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fā)展,有利于世界經濟的發(fā)展。

(3)—個國家(或經濟體)的經濟實力決定其貨幣的國際地位;反映了經濟全球化和區(qū)域集團化的發(fā)展趨勢;國際貨幣體系的建立有利于世界經濟秩序的穩(wěn)定;加強國際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五、論述題(共4題,共36分)19、略

【分析】【詳解】

本題是開放性試題,可從多個角度進行理解。根據材料“1933年,羅斯福開始推行新政”“1936年,“國民經濟建設運動”開展1936年,中國工業(yè)總產值比1927年增長80%”等信息可概括得出觀點為凱恩斯主義的推行對于經濟的恢復起到了重要作用。論述時可從經濟危機的影響,羅斯福新政的推行、特點、同一時期中國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影響等角度進行概括。言之有理即可?!窘馕觥渴纠簞P恩斯主義的推行對于經濟的恢復起到了重要作用。論述:面對經濟危機的影響,美國羅斯福推行新政,運用凱恩斯主義,即國家干預經濟的模式應對經濟危機,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經濟危機。而當時的國民政府通過“國民經濟建設運動”開展,也采用國家干預的模式,使1936年,工業(yè)總產值比1927年增長80%,推動了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20、略

【分析】【詳解】

從1600年到1773年,英國資本主義發(fā)展處于工廠手工業(yè)時期,商業(yè)資本占主導,經濟發(fā)展需要資本積累。國家采用重商主義經濟政策,給予東印度公司貿易壟斷權,于是在政府保護和支持下,東印度公司趁勢發(fā)展壯大,為英國確立世界殖民霸主、開展工業(yè)革命提供了資金支持。從1813年到1858年,英國完成工業(yè)革命,生產手段的改進需要廣闊的市場和原料產地,迫切需要打破重商主義的限制,自主經營、自由貿易、自由競爭成為當時社會的呼聲。為此,英國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的貿易壟斷權,公司失去政府的保護,走向衰落。由此可以看出,東印度公司的發(fā)展帶有明顯的時代印記,它是英國走上工業(yè)化道路過程中特定的產物,隨著走上工業(yè)化道路而消失?!窘馕觥恳娊馕鏊?1、略

【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可提取一個情節(jié):喬德一家居住在貧困骯臟的胡佛村,發(fā)現掙得體面的工資根本不可能。

歷史現象:結合所學;這一情節(jié)反映出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遭遇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

概述和評價:結合所學,從經濟危機發(fā)生的原因、特點和影響進行闡述。原因方面應指出,其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日益激化,影響應從大危機加劇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矛盾、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和促進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政策的調整等角度總結?!窘馕觥渴纠楣?jié):喬德一家居住在貧困骯臟的胡佛村;發(fā)現掙得體面的工資根本不可能。

歷史現象:這一情節(jié)反映出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遭遇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

概述和評價:一戰(zhàn)后,美國迎來了“繁榮年代”。然而,繁榮背后隱藏著嚴重的危機,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終于釀成了1929-1933年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此次危機波及范圍廣、持續(xù)時間長、破壞性特別大。大危機導致銀行紛紛倒閉,企業(yè)大量破產,農民收入銳減,失此人數激增。這場危機不僅加深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危機,還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陀^上也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政策的調整埋下了伏筆。22、略

【分析】【詳解】

本題屬于開放試題;依據材料提取觀點,然后結合所學分析。本題依據材料從“蘇聯燦爛的成就給全人類指出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光明前途”或者從“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沖說:“蘇聯的辦法把農民挖得很苦?!鼻罢呓Y合所學從20世紀20年代斯大林模式特點以及對于中國工業(yè)化影響,后者從20世紀20年代后期開始的蘇聯工業(yè)化弊端以及中國20世紀50年代工業(yè)化存在問題回答。

【點睛】

開放式論述題確定論題至關重要,擬定論題的最基本的原則是要對所選論題非常熟悉,自己頭腦中要有充足的知識儲備來支撐自己所選論題。自己掌握的史實越多,論證起來就越容易、越充分,得分率也就越高?!窘馕觥渴纠?細節(jié):蘇聯燦爛的成就給全人類指出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光明前途。歷史現象:這一細節(jié)反映出蘇聯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取得了巨大成就。

概述和評價:蘇聯在20世紀20年代后期開始,采取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的戰(zhàn)略;通過五年計劃的實施和資金的國內積累;蘇聯只用了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就從一個落后的農業(yè)國變成了強大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國。工業(yè)化的成就鞏固了蘇聯政權,并為后來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蘇聯工業(yè)化取得的成就和光輝前景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特別是對毛澤東及中國共產黨人產生了極大的示范作用,學習;借鑒乃至模仿蘇聯工業(yè)化模式,就成了新中國制定工業(yè)化戰(zhàn)略的必然選擇。

示例二:

細節(jié):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沖說:“蘇聯的辦法把農民挖得很苦。”歷史現象:這一細節(jié)反映出中國開始破除對蘇聯經濟模式的迷信。

概述和評價:20世紀20年代后期開始的蘇聯工業(yè)化資金的積累主要依賴于農業(yè)和農民的犧牲,其結果使農民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害,不利于農業(yè)的發(fā)展;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的工業(yè)戰(zhàn)略,又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因循蘇聯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的道路.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許多弊端逐漸暴露出來,原材料緊張、商品奇缺,糧食出現危機,嚴峻的現實迫使中國開始反思因循蘇聯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的做法,并開始反思蘇聯工業(yè)化過分汲取農業(yè)的資金積累方式的弊端;總結反思蘇聯的經驗教訓,反映出中國開始破除對蘇聯經濟模式的迷信,成為中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工業(yè)化的開端。六、簡答題(共4題,共40分)23、略

【分析】【詳解】

①探索:需要結合十月革命的過程及革命勝利后的措施;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等方面進行分析。

②歷程:需要結合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設(三大政治制度)、新時期民主與法制建設的表現、社會主義建設的十年探索的表現、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對外開放的內容等方面進行分析?!窘馕觥窟x答①列寧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1917年,發(fā)表《四月提綱》,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俄國問題,領導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建立蘇維埃政權,頒布《土地法令》,實行土地國有制,將社會主義從理想變?yōu)楝F實。

1918年;實施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戰(zhàn)勝國內叛亂和國外武裝干涉,鞏固蘇維埃政權;1921年實行新經濟政策,通過商品經濟恢復和發(fā)展生產,探索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途徑。

選答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正確分析社會主要矛盾,積極探尋適合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道路,創(chuàng)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在此過程中豐富和發(fā)展了毛澤東思想。

進入新時期,中國共產黨解放思想,推進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綜合國力迅速提高。在此過程中探索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24、略

【分析】【詳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