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三上學期期末校際聯(lián)合考試
語文試題
2024.01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
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jié)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中國儒家文化有“樂學”的傳統(tǒng)。《論語》開篇就講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明確指出
了“學”與“悅”之間的關(guān)系。孔子還談到學習的三重境界——知之、好之、樂之,在他看來,“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中國文化史上備受尊崇的“孔顏之樂”,就是儒家“樂學”理念的
生動實踐,明代大儒王艮(字汝止,號心齋,陽明后學的集大成者,泰州學派創(chuàng)始人)有一首《樂學歌》
流傳于世,這首詩就集中體現(xiàn)了儒家的“樂學”理念。
“人心本自樂,自將私欲縛。”在儒家看來,樂乃是心之本體。明代大儒、王艮之子王東壓也指出:
“樂者,心之本體也。有不樂焉,非心之初也。吾求以復其初而已矣?!笨鞓纺耸切牡谋緛頎顟B(tài),如果有
煩惱出現(xiàn),那就是離開了心的最初狀態(tài)。讀書人通過修身養(yǎng)性,就是要恢復心的最初狀態(tài)。在現(xiàn)實生活中,
苦樂摻雜,悲喜交替,乃是人生常態(tài),“不樂”與“樂”如同攣生兄弟,它們往往結(jié)伴而來。在王艮看來,
真正的“樂”,不依賴于外在的條件,也不受外境的干擾,它不是一個人能夠獲得的某種外在之物,而是
他存在的本來狀態(tài),真正的“樂”并非是欣喜若狂或興高采烈,而是內(nèi)心寧靜、無有憂愁。剛出生的嬰兒,
既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他只是處在一種簡單自然、自在自適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也可以看作一種“樂”。
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人的頭腦開始發(fā)育,欲望逐漸萌生:正是頭腦所制造的私欲,把“心之本體”給蒙
蔽、束縛了。一旦陷入欲望的泥潭,必然患得患失,煩惱也將如影隨形。
“私欲一萌時,良知還自覺。一覺便消除,人心依舊樂?!碑斠粋€人私欲萌發(fā),即刻就會被自己的良
知覺察到。私欲一旦被良知覺察,自然而然地就被消除了,作為本體之真樂將會重新顯露出來。所謂良知,
就是本來的“知”,亦即“嬰兒意識”,或者說純凈的意識。良知的功能就是知道、感知。所謂“致良知”,
簡單來說就是始終保持警覺,覺知當下的一切。這是陽明心學的重要修養(yǎng)功夫。良知與私欲,如同光明與
黑暗,當光明進來的時候,黑暗將自然消退,正如王陽明所說:“有如烈火之燎毛,太陽一出,而翹翹潛
消也?!?/p>
“樂是樂此學,學是學此樂。不樂不是學,不學不是樂?!痹谕豸蘅磥恚嬲摹皩W”就是致良知。
真正的“樂”,就是通過致良知,發(fā)現(xiàn)自己的本體之樂。如果在致良知的過程中體會不到“樂”,那就偏
離了圣賢之學的宗旨,也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致良知。當然,如果不去學習和踐行致良知,也難以體會到
這個本體之樂。這意味著,當我們處在放松而警覺的狀態(tài),內(nèi)心寧靜、無有思慮,那就是在“學”(致良
知);當我們處在緊張和焦慮的狀態(tài),內(nèi)心躁動、思緒紛雜,那就不是在“學”(致良知)。在王陽明看來,
“??旎畋闶枪Ψ颉保识?,要體會到真正的“樂”,不僅要研讀圣賢之書,而且需要恰當?shù)挠柧毣蛲ㄟ^
一定的方式,把情緒的垃圾丟出去,“心之本體”才有可能顯露出來,當一個人的內(nèi)心越來越寧靜,越來
越平和,越來越喜樂,就意味著這個“學”是卓有成效的,那是處在正確的學習方向;如果內(nèi)心越來越糾
結(jié),越來越疲憊,越來越痛苦,那就意味著它是不自然的,很有可能偏離了圣人之學的方向。
“樂便然后學,學便然后樂。樂是學,學是樂。”王艮提出,要在樂中求學,當我們的心處在寧靜愉
悅的狀態(tài),學習圣賢之學(致良知)將會更有效率,如果心中感覺到不樂。那還不如停下來歇息。與此同
時,學中也有樂,在學習圣賢之學(致良知)的過程中,將自然而然地體會到那個本體之樂。在儒家看來,
“樂”就是“學”,“學”就是“樂”?!皩W”與“樂”在本質(zhì)上是統(tǒng)一的,一旦把它們割裂開來,也就
步入歧途了。這意味著,真正的“學”并不是拿起書本來讀的那個狀態(tài),而是保持覺知,安住當下。通過
這個“學”所帶來的放松和開心,也遠遠比記住那些具體的知識更為重要。
“天下之樂,何如此學!天下之學,何如此樂!”王艮感慨“天下之樂,何如此學”,世間各種欲望
之樂,猶如過客一般轉(zhuǎn)瞬即逝,絲毫不值得貪戀,而致良知所帶來的精神之樂,是長久的樂、最大的樂。
倘若讀書只是增加了我們對于知識的執(zhí)著,甚至帶來諸多的負累和煩惱,那么就應該去反思學習的方向和
方式。若是出現(xiàn)了偏差,只要及時加以調(diào)整,我們的心將重新回歸平靜與喜樂。
在現(xiàn)代社會。有的人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只關(guān)注知識的累積、技能的培養(yǎng),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道德的
涵養(yǎng),智慧的提升,學習變得趨向功利化、技術(shù)化,陷入所謂的“學習焦慮”。今天,重溫王艮的《樂學
歌》,無疑有助于我們明晰學習的動機,真正通過學習來滋養(yǎng)心靈、噢醒智慧,進而增益人生的幸福。
(摘編自謝青松《“樂是樂此學,學是學此樂”——王艮(樂學歌)解讀》)
1.下列對原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以《論語》的“學”“悅”關(guān)系和孔子倡導的學習以樂之為上的理念導入,為進一步論證中心
觀點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chǔ)。
B.王艮父子對心的本來狀態(tài)的認識一致,都認為快樂是心的本體,而煩惱不是心的最初狀態(tài),違背了讀書
人對修身養(yǎng)性的終極追求。
C.致良知和體會本體之樂之間有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人們通過致良知,能夠發(fā)現(xiàn)本體之樂:處于本體之樂中
的學,才是真正的致良知。
D.王艮感慨“天下之樂,何如此學”,在作者看來,王艮的這句話表達了對致良知帶來的精神之樂的極大
肯定和對欲望之樂的否定。
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苦樂摻雜,悲喜交替,乃是人生常態(tài)”,可見要體會到真正的“樂”是不可能的。
B.文章告訴我們,成人應尋找像初生嬰兒那樣簡單自然、自在自適的“樂”的狀態(tài)。
C.即使學習很刻苦,但如果偏離圣賢之學的方向,人們也可能會感覺疲憊,成效不高。
D.從文中我們得到啟示:拿起書來讀不是真學習,學習狀態(tài)比學到具體的知識更重要。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第四段觀點的一項是()
A.“天下之學……若費些子氣力,便不是圣人之學,便不樂?!?/p>
B.“讀書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
C.“良知昏迷,眾欲亂行:良知精明,眾欲消化,亦猶是也。”
D.“圣賢只是為己之學,重功夫不重效驗?!?/p>
4.王陽明說:“良知猶主人翁,私欲猶豪奴悍婢?!闭埥Y(jié)合文本分析其中蘊含的良知與私欲的關(guān)系。
5.高三學習生活緊張,有的同學難免存在“學習焦慮”情緒。請根據(jù)對文本的理解,為同學提供三條有益
建議。
【答案】LB2.C
3.A4.①良知為主,私欲為奴仆,良知可以管控私欲;
②私欲強悍,常有萌發(fā),任其蔓延會蒙蔽良知;良知要保持警醒,及時清除私欲。
5.①“學”“樂”結(jié)合,保持“樂”的狀態(tài)。不被私欲蒙蔽,不要受外境干擾,保持內(nèi)心寧靜喜樂。
②若有焦慮,及時調(diào)整??赏O聛硇?,可通過一定的方式排解,可反思學習的方向方式等。
③正確看待學習。不要讓學習變得功利化、技術(shù)化,除了關(guān)注知識累積、技能培養(yǎng),更要涵養(yǎng)道德、提升
智慧。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違背了讀書人對修身養(yǎng)性的終極追求”錯誤,偷換概念。由原文第二段“讀書人通過修身養(yǎng)性,就是
要恢復心的最初狀態(tài)”“如果有煩惱出現(xiàn),那就是離開了心的最初狀態(tài)”可知,“心的最初狀態(tài)”并不是
“修身養(yǎng)性的終極追求”。
故選B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度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進行分析推斷的能力。
A.“不可能的”錯誤,由原文第四段”在王陽明看來,'??旎畋闶枪Ψ颉识w會到真正的“樂”,
不僅要研讀圣賢之書,而且需要恰當?shù)挠柧毣蛲ㄟ^一定的方式,把情緒的垃圾丟出去”可知,通過恰當方
法有可能體會到真正的“樂”。
B.”成人應尋找像初生嬰兒那樣”錯誤,由原文第二段“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人的頭腦開始發(fā)育,欲望
逐漸萌生……一旦陷入欲望的泥潭,必然患得患失,煩惱也將如影隨形”可知,成人尋找的樂的狀態(tài)是消
除煩惱之后的樂,與嬰兒的不一樣。
C.正確,由原文“當一個人的內(nèi)心越來越寧靜,……那是處在正確的學習方向;如果內(nèi)心越來越糾結(jié),越
來越疲憊,越來越痛苦,那就意味著它是不自然的,很有可能偏離了圣人之學的方向”可知。
D.“學習狀態(tài)比學到具體的知識更重要”錯誤,由原文第五段“真正的'學'并不是拿起書本來讀的那個
狀態(tài),而是保持覺知,安住當下。通過這個'學'所帶來的放松和開心,也遠遠比記住那些具體的知識更
為重要”可知,通過這個“學”所帶來的“放松和開心”,也遠遠比記住那些具體的知識更為重要。
故選C。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第四段的論點是真正的“樂”,就是通過致良知,發(fā)現(xiàn)自己的本體之樂。
A.“不是圣人之學,便不樂”符合第四段觀點。
B.“讀書作文安能累人”可論證第五段觀點:學中也有樂,在學習圣賢之學(致良知)的過程中,將自然
而然地體會到那個本體之樂
C.“良知昏迷,眾欲亂行”可論證第三段觀點:良知和私欲的關(guān)系。
D.“為己之學”與本文觀點無關(guān)。
故選Ao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主人翁”與“豪奴悍婢”的比喻,揭示了良知和私欲是主仆關(guān)系,是掌控和被掌控關(guān)系。
具體情況,可由原文第三段“當一個人私欲萌發(fā),即刻就會被自己的良知覺察到。私欲一旦被良知覺察,
自然而然地就被消除了”“簡單來說就是始終保持警覺,覺知當下的一切”,可以概括:良知應該時時覺
察、消除私欲。
由“良知與私欲,如同光明與黑暗,當光明進來的時候,黑暗將自然消退”可知,私欲如黑夜,時常出現(xiàn),
良知如同光明,“太陽一出,而胭胭潛消也”,沒有良知會造成私欲橫行的危險局面。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針對“學習焦慮”提建議,可從“學”“樂”的關(guān)系出發(fā)去談。
從第四段“樂是樂此學”的角度,根據(jù)原文“不僅要研讀圣賢之書,而且需要恰當?shù)挠柧毣蛲ㄟ^一定的方
式,把情緒的垃圾丟出去,‘心之本體’才有可能顯露出來,當一個人的內(nèi)心越來越寧靜,越來越平和,
越來越喜樂,就意味著這個‘學'是卓有成效的,那是處在正確的學習方向”,可以談學習的方向、排遣
情緒垃圾的方式。
從第五段的“樂便然后學”的角度,根據(jù)原文“當我們的心處在寧靜愉悅的狀態(tài),學習圣賢之學(致良知)
將會更有效率”“這個'學'所帶來的放松和開心,也遠遠比記住那些具體的知識更為重要”,可以談涵
養(yǎng)品德,修身養(yǎng)性。
從第二段“人心本自樂”角度,根據(jù)原文“真正的‘樂',不依賴于外在的條件,也不受外境的干擾,它
不是一個人能夠獲得的某種外在之物,而是他存在的本來狀態(tài)”“一旦陷入欲望的泥潭,必然患得患失,
煩惱也將如影隨形”,談放下私欲,使自己處在一種簡單自然、自在自適的狀態(tài),使心靈回歸自然狀態(tài)。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瞳孔里的古城
王鼎鈞
我并沒有失去我的故鄉(xiāng)。當年離家時,我把那塊根生土長的地方藏在瞳孔里,走到天涯,帶到天涯。
只要一寸土,只要找到一床干凈土,我就可以把故鄉(xiāng)擺在上面,仔細看,看每一道褶皺每一個孔竅,看上
面的銹痕和光澤。
故鄉(xiāng)是一座小城,建筑在一片平原沃野間隆起的高地上。我看見水面露出的龜背,會想起它:我看見
博物館里陳列在天鵝絨上的皇冠,會想起它,想起那樣寬厚、那樣方整的城墻。
城墻比河堤更高,把八百戶人家嚴密地藏在里面;從外面仰望,看不見一角樓,看不見一根樹梢,只
見一個長方形的盒子,在陽光下金色燦爛。對這個矩形的圖案,我是多么熟悉??!春天,學校遠足,從一
片翻滾的麥浪上看它的南面,把它想像成一艘巨艦。夏天,從外婆家回家,繞過一座屏風似的小山看它的
東西,它像一座世外桃源。秋天,我到西村去借書,穿過蕭蕭的桃林、柳林,回頭看它,像讀一首詩。冬
天,雪滿城頭,城內(nèi)各處炊煙裊裊,這古老的城鎮(zhèn),多么像一個在廢墟中剛剛蘇醒的靈魂。
①故鄉(xiāng)是一個人童年的搖籃,壯年的撲滿,晚年的古玩。
據(jù)說,我的祖先,從很遠的地方遷移來此。祖先們本來住在低洼近水的地方,那里盛產(chǎn)又甜又大的桃
子。那時,他們家家正在桃林里摘桃子。不知怎么,他們的鞋子濕了。不知怎么,有些人的腳踝浸在水里
了。一只黃狗從村中竄出來,游入桃林,望著樹上的主人狂吠。有一個人,大概是祖先里面最果敢的人物
吧,他高喊一聲“快逃命啊!
祖先們把舊家園拋在腦后,邁開沉重的腳步,踢起一片黃塵。
在那座小城里面,靠近南墻的一隅,有我的第一母校,一所小學。一年一度的畢業(yè)典禮是地方上的大
事,老族長親自來看新生的一代,銀發(fā)飄擺,滿座肅然。典禮完畢以后,有一個固定的節(jié)目是老族長帶著
畢業(yè)生由東走到西,由南走到北,在每個有故事的地方停下來,述說先人的嘉言懿行?!疤旖岛樗钡膫?/p>
說,就是從他老人家那里聽來的。
我小學畢業(yè)的那一年,老族長已經(jīng)相當衰老,但仍堅持那一年一度“畢業(yè)旅行”,他說,他要讓這些
即將長大成人并且可能離鄉(xiāng)背井的孩子,對自己的“根”有清楚深刻的記憶。他一息尚存,必定親臨。
他叮嚀校長:即使他一病不起,這個節(jié)目仍然要由活著的人年年舉行,不可簡化或免除,校長只好派
人去找一轎子,我們跟在轎子后面出發(fā),望著起伏跳動的轎頂蜿蜒而行。坦白地說,我們那時都沒有多少
歷史感,我們愛東張西望,愛交頭接耳,愛擰別人的耳朵,愛走出隊伍去無緣無故猛敲人家的大門。
老族長的聲音喑啞微弱,他的精神已經(jīng)不能貫注我們?nèi)w,所以我們是散漫的、不經(jīng)心的。老族長說
些什么,我大半沒有聽,不過有一件事我永遠不忘記:他帶我們?nèi)タ醋嫦韧诔傻牡谝豢诰?/p>
好久好久以前,祖先們以劫后余身,漂流曠野,尋找一塊合適的地方安身立命。終于來到這塊高地。
祖先們先挖一口井,看看能不能挖出水來,如果有水,那就是天意。
破土之前,他們有一個簡單的儀式。當開井的人全身濕淋淋地爬出井口,大叫“有水、水很甜”時,
四周有幾百人同時誦念叩拜。
井水上升,水中出現(xiàn)了一組又一組人影。從那時起,一代又一代的影子輪流倒映在井水里。
但是,我們來時,井水已涸,只有井旁一棵老槐樹依然枝葉繁茂,亭亭如蓋。那天天氣炎熱,我們都
往樹蔭里擠,都站在井旁,看清楚了荒草間有一個黑黝黝的破洞。我也看清楚老族長一臉的虔誠。
古井雖涸,祖宗英靈不昧,當初憔悴襤褸的先人如今已繁衍成衣冠楚楚的大族,荒涼的土丘經(jīng)營成堅
固安全的城堡。站在寬可馳馬的城墻上內(nèi)望,望不盡鱗次櫛比的瓦脊檐,望不盡結(jié)滿知了麻雀的槐柳。那
飄著歌聲的地方是我們的學校,年年有人在這兒長大,年年有人從這兒跟著族長繞行全鎮(zhèn),認識自己的歷
史,走在街心,吸兩旁門窗散發(fā)出來的氣味。
烤紅薯的香味:
腌肉的香味:
青菜的香味;
陳年老酒的香味。
倘若命運的輪盤就此停住,我們贏定了。②可是輪盤要命地轉(zhuǎn)著,轉(zhuǎn)出一個久久不雨的夏季來。
這時,我在故鄉(xiāng)三千里外,道路多坐,親朋無字,早突的消息是得自零碎模糊的傳聞。我聽說整個夏
季,③故鄉(xiāng)的天氣異常晴朗,晴朗得可以敲出聲音來。我聽說池塘干涸了.所有的井也都干了,家家到西
郊的小河里挑水。我聽說在這要命的時刻,族人瘋狂地挖井,挖出來的只是飛塵。當初祖先們驚魂甫定,
滿腦子都是水災的恐怖,沒料到后世子孫受這般無情的煎熬。
他們中間有一個人,經(jīng)過祖先留下的那口廢井旁邊,又看見那棵槐樹。古槐已經(jīng)枯死,那時,城墻里
面所有的樹都成枯枝。這人大概是族人中間視力最好的一個,他看出老槐似乎又帶幾分綠意,他用指甲去
挖樹干,挖掉表皮,里面滑溜溜,黏答答,藏著生命的訊息。
他大叫一聲,飛馳而去,完全不顧他要損失多少水分。他說服了那些奄奄一息的壯男來淘這口溜井。
他相信井下有水。大家忍死工作,驚恨地說,倘若徒勞無功,他們要殺死提議淘井的人。
這口古井是一個奇跡,它果然冒出水來,復活的泉,大自然的秘密精力,放活了老槐樹,救活了全城
全族。忽然看見水,人們多么瘋狂,多么滿足!婦女們把水桶裝滿,手浸在里面,把嬰兒浸在里面,④先
是嘻嘻地笑,后來嗚嗚地哭。
我想,這次大旱,一定給故鄉(xiāng)留下許多烙痕,等著我去憑吊、撫摩。可是我不能,我在三千里外,只
能捕捉一些道路傳聞。
故鄉(xiāng),對于我,又進入傳說的時代!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故鄉(xiāng)小城建在平原沃野間隆起的高地上,從外面仰望是看不到城里的樓和樹的,但是一年四季都能引發(fā)
“我”美好的聯(lián)想。
B.“我”的祖先因為居住的地方低洼近水,遭遇洪災,不得不舍棄舊家園,以劫后余身源流曠野,艱苦跋
涉,尋找安身之地。
C.畢業(yè)典禮后,老族長帶領(lǐng)學生們“畢業(yè)旅行”,講述先人的嘉言懿行,但孩子們對老族長的鄉(xiāng)土觀念和
陳舊思想不感興趣。
D.在旱災肆虐的時候,有個族人從古槐的綠意中推斷出廢井可能有水,他們淘出的井水救活了全族,給故
鄉(xiāng)增添了神奇色彩。
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緊承上文內(nèi)容,是作者對故鄉(xiāng)的形象表達,而且單獨成段,表達情感強烈。
B.句子②“要命地轉(zhuǎn)著”意在突出時序更替、季節(jié)變換,自然引出下文對旱災的敘述。
C.句子③運用頂真和通感的手法,突出故鄉(xiāng)那年夏季異常晴朗、干旱無雨的天氣特點。
D.句子④用“嘻嘻”“嗚嗚”兩個擬聲詞,生動形象寫出人們找到水后情緒波動之大。
8.作者回憶故鄉(xiāng)時,花費大量筆墨寫井,對此你如何理解?
9.有評論說,這篇文章營造了一種“時空的距離感”,請結(jié)合文本分析這種文學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答案】6.C7.B
8.①井承載著故鄉(xiāng)的歷史變遷,與族人的命運息息相關(guān)。
②井顯現(xiàn)出祖先的智慧和毅力,寄寓著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懷念和贊美。
9.①以回憶的視角來描寫故鄉(xiāng)的景物和童年的生活。
②通過想象來描述祖先們遷徙定居的過程。
③使用“據(jù)說”“傳說”“傳聞”“很久很久以前”“三千里外”等詞語,給人一種親近卻遙遠的心理距
離。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陳舊思想”錯誤,于文無據(jù)。述說賢人的嘉言懿行,是讓孩子們記住先人遷移此地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保持
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故選C。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能力。
B.“意在突出時序更替、季節(jié)變換”錯誤,上文說輪盤是“命運的輪盤”,不是時間的輪盤。
故選B。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章藝術(shù)形象作用的能力。
“井”作為文章的重要物象,也是敘事和抒情的一個線索。
井是祖先們漂流到此地后挖的,從“井水上升,水中出現(xiàn)了一組又一組人影。從那時起,一代又一代的影
子輪流倒映在井水里”“我們來時,井水已涸”“族人瘋狂地挖井”“這口古井是一個奇跡,它果然冒出
水來”,可以看到故鄉(xiāng)的變化,古井對鄉(xiāng)人的救助之恩。
“古井雖涸,祖宗英靈不昧”,在古井身上寄托著我的思鄉(xiāng)之情。“經(jīng)過祖先留下的那口廢井旁邊,又看
見那棵槐樹”一段,可以看出祖先們打井選擇的地方水源深,可使后世子孫免受干旱煎熬。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敘事技巧的能力。
“時空的距離感”從敘事語言上看,這種時間久遠、路途遙遠到模糊得沒有具體數(shù)字,表現(xiàn)這種特點的語
句有“據(jù)說,我的祖先,從很遠的地方遷移來此”“我在三千里外,只能捕捉一些道路傳聞”等等。
敘事手法上用回憶和想象,拉長時間的縱深感:回到歷史的畫面,看到先人遭遇洪水、背井離鄉(xiāng)、定居與
此、打井留給后人;回到我的童年,看到那個古老的城鎮(zhèn)的城墻、學校,聽到老族長的族史的宣講。
提煉關(guān)鍵詞進行概括,結(jié)合文章舉出事例即可。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哀公問于孔子日:“當今之君,孰為最賢?”孔子對日:“丘未之見也,如有衛(wèi)靈公乎?”公曰:“吾
聞其閨門之內(nèi)無別,而子次之賢,何也?”孔子曰:“臣語其朝廷行事,不論其私家之際也?!惫眨骸捌?/p>
事何如?“孔子對日:“靈公之弟日公子渠牟其智足以治千乘其信足以守之靈公愛而任之。又有士林國者.
見賢必進之,而退與分其祿,是以靈公無游放之士,靈公算而尊之,又有士目慶足者,衛(wèi)國有大事,則必
起而治之;國無事,則退而容賢,靈公悅而敬之。又有大夫史鰭,以道去衛(wèi),而靈公郊舍三日,琴瑟不御,
必待史鰭之入而后敢入。臣以此取之,雖次之賢,不亦可乎?”
子路問于孔子曰:“賢君治國,所先者何?”孔子曰:“在于尊賢而賤不肖?!弊勇啡眨骸坝陕剷x中
行氏尊賢而賤不肖矣,其亡何也?”孔子曰:“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賤不肖而不能去。賢者知其不用而
懲之,不肖者知其必己賤而仇之。怨仇并存于國,鄰敵構(gòu)兵于郊,中行氏雖欲無亡,豈可得乎?”
(節(jié)選自《孔子家語》)
材料二:
子貢問孔子曰:“今之人臣孰為賢?”子曰:“吾未識也。往者,齊有鮑叔,鄭有子皮,賢者也。”
子貢日:“然則齊無管仲,鄭無子產(chǎn)乎?”子曰:“賜,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汝聞進賢為賢耶,用力
為賢耶?”子貢日:“進賢為賢?!弊釉唬骸叭弧N崧匁U叔之進管仲也,聞子皮之進子產(chǎn)也,未聞管仲、
子產(chǎn)有所進也。”
人臣之術(shù),順從而復命,無所敢專;義不茍全,位不茍尊,必有益于國,必有補于君,故其身尊而子
孫保之。子路為蒲令,備水災,與民本修溝瀆,為人煩苦,故予人一簞食、一壺漿。孔子聞之,使子貢零
之。子路忿然不悅,往見夫子曰:“由也以暴雨將至,恐有水災,故與人修溝瀆以備之,而民多匱于食,
故與人一簞食、一壺漿。而夫子使賜止之,何也?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仁也,由也
不受?!弊釉唬?爾以民餓,何不告于君,發(fā)倉縻以給食之,而以爾食私饋之。是汝不明君之惠.見汝之
德義也。速已則可矣,否則爾之受罪不久矣?!弊勇沸姆艘?。
(節(jié)選自《說苑》)
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正確答案序號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
靈公之弟曰公子①渠牟②其智足③以治千乘④其信足⑤以守之⑥靈公⑦愛而任之。
II.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抑,指或者,與《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抑本其成敗之跡”的“抑”詞義相同。
B.賢,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與《蘇武傳》中“單于壯其節(jié)”的“壯”用法相同。
C.春,名詞用作狀語,與《過秦論》中“天下云集響應”的“響”字用法不相同。
D.覆,文中指倒出,與《六國論》”至于顛覆,理固宜然”的“覆”詞義不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魯哀公認為衛(wèi)靈公連家事都處理不好,不理解孔子為什么把他列為賢君;孔子說他是依據(jù)衛(wèi)靈公處理政
治事務的能力做出的判斷。
B.衛(wèi)國大夫史鰭曾因理念不合而離開衛(wèi)國,衛(wèi)靈公知道后,就在城郊住下,并多日不近聲樂,一定要等到
史鰭回衛(wèi)國以后才敢回宮。
C.孔子面對子貢“當今誰是賢臣”的詢問,并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以從前的鮑叔和子皮是賢人為例來
說明自己判斷賢臣的標準。
D.當百姓修筑溝渠煩苦時,子路用簞食壺漿慰勞他們。孔子認為他這種行為會招致禍患,盡管子路內(nèi)心不
認可,但還是停止了給食。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怨仇并存于國,鄰敵構(gòu)兵于郊,中行氏雖欲無亡,豈可得乎?
(2)爾以民餓,何不告于君,發(fā)倉縻以給食之,而以爾食私饋之。
14.孔子認為,若要稱“賢”,君和臣應如何對待彼此?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概括。
【答案】10.②④⑥
II.C12.D
13.(1)在國內(nèi)埋怨和仇恨一并存在,在城郊與鄰近的敵人交戰(zhàn),中行氏即使不想敗亡,又怎么可能呢?
(2)你認為百姓在挨餓,為何不向國君稟告,打開糧倉來發(fā)給他們糧食吃,卻用你自己的食物私自饋贈他
們。
14.①賢君應尊重并任用賢臣,輕視遠離不賢之臣。
②賢臣應向君主推薦賢士,彰明君主德行。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靈公的弟弟叫公子渠牟,他的智慧足以用來治理一個諸侯大國,他的誠信足以用來守住該國,靈公
因此非常喜愛他并委以重任。
“公子渠牟”是人名,中間不可斷開,“靈公之弟曰公子渠牟”是主謂句,故在②處斷開。
“其智足以治千乘”是主謂句,“足以”是固定短語,中間不可斷開,故在④處斷開。
“靈公愛而任之”是主謂句,“其智足以治千乘”“其信足以守之”結(jié)構(gòu)上照應,故在⑥處斷開。
故選②④⑥。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言文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
A.正確?;蛘摺>湟猓夯蛘咝l(wèi)靈公算一個吧!/或者說推究他成功與失敗的事跡。
B.正確。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句意:靈公認為林國是賢士并且非常尊敬他。/單于欽佩蘇武的節(jié)操。
C.錯誤。都是名詞用作狀語,在春季;像回聲一樣。句意:讓百姓在春季修整溝渠。/天下人像云一樣地聚
集起來,像回聲一樣地應和著他。
D.正確。倒出/覆滅。句意:叫子貢前去倒掉那些飲食。/到了覆滅的地步,道理本來就是這樣子的。
故選C。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內(nèi)心不認可”錯,原文說“子路心服而退也”。子路最初不認可,所以去質(zhì)問孔子,孔子解釋原因后,
子路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內(nèi)心認可、佩服孔子。
故選D。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構(gòu)兵”,交戰(zhàn);“雖”,即使;“得”,可能,能夠。
(2)第一個“以”,認為;“發(fā)”,打開;第一個“食”,給吃,喂養(yǎng)。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根據(jù)題干要求“君和臣應如何對待彼此”,圍繞“賢”作答。
先從賢君的角度回答,由材料一孔子的話“尊賢而賤不肖”及舉的事例“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賤不肖而
不能去。賢者知其不用而懲之,不肖者知其必己賤而仇之”可知,賢君不但要尊賢而且要用賢,不但要賤
不肖而且要去之,否則就會像中行氏一樣敗亡。
再從賢臣的角度回答,由材料二孔子和子貢的對話得出的結(jié)論“進賢為賢”可知,向國君舉薦賢才才可以
稱得上賢臣。以及《說苑》作者的議論“人臣之術(shù),順從而復命,無所敢專;義不茍全,位不茍尊,必有
益于國,必有補于君”可知,賢臣要對君主有補益。子路最初的做法只是彰顯自己的美德,卻陷國君于不
義,這樣的子路不是賢臣。
參考譯文:
材料一:
魯哀公問孔子:“當今的君主,誰最賢能呢?”孔子回答說:“孔丘我未曾見過最賢能的君主,或者
衛(wèi)靈公算一個吧!”哀公說:“我聽說他連自己家庭內(nèi)部的事情都處理不好,而您卻將他列入賢君行列,
為什么呢?”孔子說:“臣下我是就他在朝廷上的行為處事來評論的,對他在家庭內(nèi)部的私事不作評議?!?/p>
哀公問道:“他在朝廷上處事如何?”孔子回答說:“靈公的弟弟叫公子渠牟,他的智慧足以用來治理一
個諸侯大國,他的誠信足以用來守住該國,靈公因此非常喜愛他并委以重任。又有個叫林國的士人,發(fā)現(xiàn)
有才能的人必定要推薦他做官,而如果得不到重用或先是受到重用后來又被挨退的,林國又將自己的俸祿
拿出來與他分享,因而靈公那里沒有游蕩放縱的士人,靈公認為林國是賢士并且非常尊敬他。又有一個叫
慶足的士人,衛(wèi)國出現(xiàn)大事的時候,就必定會被薦舉出來處理事務,國家平安無事時他就退隱下去,讓其
他賢能的人被容納于朝廷,靈公因而喜歡他并且非常敬重他。又有一個叫史鰭的大夫,因理念不合而離開
衛(wèi)國,靈公就在城郊住了多天,不近聲樂,一定要等到史⑥首回國之后才敢回宮。臣下我就是根據(jù)這些情況
來選取衛(wèi)靈公的,把他列為賢君,難道不可以嗎?”
子路問孔子:“賢君治理國家,首要的事情是什么呢?”孔子說:“在于尊重賢人而輕視不賢的人?!?/p>
子路說:“我聽說晉國的中行氏尊重賢人而輕視不賢的人,那他為什么會敗亡呢?”孔子說:“中行氏尊
重賢人卻不能加以任用,較視不賢的人卻不能罷退。賢能的人知道自己不能被任用而埋怨他,不賢的人知
道自己必定會被輕視而仇恨他。在國內(nèi)埋怨和仇恨一并存在,在城郊與鄰近的敵人交戰(zhàn),中行氏即使不想
敗亡,又怎么可能呢?”
(節(jié)選自《孔子家語》)
材料二:
子貢問孔子說:“如今的臣子中誰是賢人?”孔子說:“我不知道。從前,齊國有鮑叔牙,鄭國有子
皮,他倆是賢人?!弊迂曊f:“那么齊國就不算管仲,鄭國就不算子產(chǎn)嗎?”孔子說:“賜啊,你只知其
一,不知其二。你聽說是引進賢人的為賢呢,還是出力的為賢呢?”子貢說:“引進賢人的為賢?!笨鬃?/p>
說:“對。我聽說鮑叔牙舉薦了管仲,子皮舉薦了子產(chǎn),沒有聽說管仲、子產(chǎn)舉薦過什么賢人?!?/p>
做人臣的道義:要順從君主并及時回報,什么都不能專斷,堅持原則而不茍且保全自己;在上位不妄
自尊大,一定要對國家有好處,對君主有補益,這樣不僅自身尊貴而且子孫也能保住地位。子路做了蒲邑
令,為防備水災,讓百姓在春季修整溝渠,因為百姓煩擾勞苦,就發(fā)給每人一筐飯、一壺湯??鬃勇犝f這
件事,便叫子貢前去倒掉那些飲食。子路氣憤而且不高興,前去拜見孔子說:“我因為暴雨將要來到,恐
怕有水災,所以讓百姓修整溝渠以備災,但百姓大多缺乏食物,所以才每人給他一筐飯、一壺湯。然而先
生卻讓子貢來制止這件事,是為什么?先生您是制止我行仁政啊。先生用仁愛教導我們,卻禁止我行仁政,
我不能接受?!笨鬃诱f:“你認為百姓在挨餓,為何不向國君稟告,打開糧倉來發(fā)給他們糧食吃,卻用你
自己的食物私自饋贈他們。這是你不彰明君主的恩惠,卻顯現(xiàn)你自己的恩德仁義。趕快停止還可以,不然
的話,你領(lǐng)受罪罰的日子就不遠了。”子路心悅誠服地告退了。
(節(jié)選自《說苑》)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次韻元翁從王夔玉借書
黃庭堅
為吏三年弄文墨,草萊心徑失耕鋤。
常思天下無雙祖儂\得讀人間未見書。
公子藏山真富有,小儒捫腹正空虛。
何時管鑰入吾手,為理簽題撲蠹魚。
【注】無雙祖:禪師名,詩人曾隨其學佛。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隨好友元翁拜訪高士王夔玉,并依元翁所作之詩的韻和用韻次序?qū)懴铝舜嗽姟?/p>
B.在第一句中,詩人自言為官多年,忙于處理公務,暗含了對官場生活的厭惡之情。
C.詩人說自己無暇讀書,心徑長滿荒草,為寫羨慕王家藏書豐富、渴望借書做鋪墊。
D.詩人用“常思”“得讀”二詞,表達了自己對無雙祖和曾經(jīng)讀書生活的深切懷念。
16.詩人是如何表達自己讀書、借書的渴望的?請結(jié)合最后兩聯(lián)簡要分析。
【答案】15.B16.①運用對比手法表達對讀書的渴望。贊美對方雖隱于山中,但因書多而為富有公子,
自己身在仕途,是腹內(nèi)空虛的小儒。兩者對比,表達了對讀書的渴望。
②用謙虛的口吻、幽默的語言,委婉表達借書的渴望。詩人說可以為對方掌管藏書樓的鑰匙,整理簽題、
清掃蠹蟲,謙虛幽默,表達委婉。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
B.“暗含了對官場生活的厭惡之情”錯,于文無據(jù)。這句介紹了自己的處境,自從入仕之后,詩人勤政愛
民,任勞任怨,付出了很多辛勤的汗水,更耽誤了寶貴時間,所以無暇進行讀書和創(chuàng)作。
故選B。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nèi)容、寫法和作者情感的能力。
解答本題時,先答手法和語言,再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情感。
首聯(lián)形容自己的''心徑"長滿了荒草,卻懶于耕鋤。言下之意,山谷覺得自己心田荒蕪,心性疏懶,與年
少時的自己相比,簡直判若兩人。實際上也是借“失耕鋤”的比喻表達了對讀書的渴望。
頷聯(lián)直抒胸臆,緊承“失耕鋤”三字,抒寫了作者渴望讀書的心情,“常思天下無雙祖,得讀人間未見書。”
這一次他在王家看見了很多以前從未讀過的書,除了經(jīng)史子集、神怪傳奇,還有佛家經(jīng)典、禪宗理論,不
禁勾起他的美好記憶?!俺K肌⒌米x”,表達了作者渴望回到過往輕松的生活中,又覺得自己孤陋寡聞的
心境。
頸聯(lián)采用對比手法,展現(xiàn)出詩人精于造句的能力,“公子藏山真富有,小儒捫腹正空虛。”詩人贊美王才
子不慕名利,隱居林泉,雖然物質(zhì)條件難比那些王公大臣,可是由于藏書豐富,卻顯得腹有詩書氣自華。詩
人又稱呼自己為小儒,雖然讀了不少書,也在仕途中摸爬滾打了三年,卻蹉詫了歲月,空虛了心靈,甚至
就像一具行尸走肉,實在是羞愧難當?!皰懈埂倍?,描寫生動,將詩人的失落感描寫得極其形象。
尾聯(lián)詩人又詼諧地說:“何時管鑰入吾手,為理簽題撲蠹魚?!痹娙藢ν醪抛颖磉_了自己非??释磿?/p>
心情,他甚至希望自己可以為他掌管藏書樓的鑰匙,然后不辭勞苦地為對方整理簽題、清掃蠹蟲。簽題,
指各種文件和讀書心得等等;蠹魚,指書中的蛀蟲形如小魚。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劉克莊《賀新郎?國脈微如縷》中“”一句強調(diào)賢能的人對守衛(wèi)國家的重要作用,
“”一句提倡任用人才應當不拘一格。
(2)《種樹郭橐駝傳》中“,”兩句表明郭橐駝并沒有使樹木長高長大的秘
訣,只是不妨礙樹木生長罷了,這對我們育人也很有啟迪。
(3)“碣石”,山名,也象征北方荒寒之地,常作為意象被寫進唐詩之中,如“,
【答案】①.自古一賢能制難②.誰與寬些尺度③.故吾不害其長而已④.非有能碩茂之
也⑤.斜月沉沉藏海霧⑥.
碣石瀟湘無限路(摧金伐鼓下榆關(guān),旌旅逶迤碣石間)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字:碩、推、旌旅、逶迤。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4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正式宣布以“龍行蠹醯,欣欣家國”為主題,主標
識“醯”也同時發(fā)布。“蠹”出自第一部楷書字典《玉篇》,音同“沓(da)”?!绑弧弊纸Y(jié)構(gòu)獨特,從
字形上看,A,形容龍騰飛的樣子,而“蠹醯”就形似六條巨龍一起凌空,昂揚而熱烈。
①春晚主標識“?!闭w設(shè)計中正勻稱,②是流行于宋代的“國朝官印”的九疊篆為靈感來源,③由
設(shè)計者在傳統(tǒng)書法基礎(chǔ)上進行了富有現(xiàn)代氣息的“再加工”,④散發(fā)出大氣雄健的文化氣象。⑤這是央視
首次春晚使用漢字作為Logo,⑥體現(xiàn)的是中國漢字文化的魅力,⑦更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象征。
“蠡”字成為春晚主標識,Bo有人表示認可,認為這次標識的設(shè)計有了質(zhì)的提升,且寓意不錯,
還認識了一個生僻字;但也有人認為這個標識不接地氣,春晚既然是給老百姓看的,標識為什么不能設(shè)計
得簡單易懂呢?而筆者認為,“趣”這一生僻字能作為春晚的標識,既有其藝術(shù)特色,同時也寓意深遠。
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
個字。
19.文中第二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
【答案】18.A三青I相疊B引發(fā)了人們的熱烈討論
19.②是以流行于宋代的“國朝官印”的九疊篆為靈感來源⑤這是央視春晚首次使用漢字作為Log。⑥
是中國漢字文化的魅力的體現(xiàn)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A本處是說從字形上看“疆”字,這個字字形上是由三條“青旨”疊加而成,可填“三熊相疊”。
B根據(jù)后文“有人表示認可……有人認為這個標識不接地氣……”可知,“疆”字成為春晚主標識引起了
很多人的議論,可填“引發(fā)了人們的熱烈討論”。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缺少和“為靈感來源”相搭配的介詞,可在“是”后面加上“以”。
⑤“央視首次春晚使用"語序不當,“首次”修飾的應是“使用”,所以應將“首次”放到“使用”前面。
⑥和⑦句的結(jié)構(gòu)要保持一致,所以要改為“是……的體現(xiàn)”。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這是風來了。我從未經(jīng)歷過如此劇烈的風,沒有什么可以阻攔住它的橫沖直撞,也沒有什么能夠稍微
稀釋掉一點它的野性。這場風,如脫韁之馬,如暴烈之牛,輕易就跨過了石墻,沖到了我們家的院子里。
院子里先是雞飛狗跳,后來便闋然無聲了——雞慌張地飛了半天,終于飛回了雞舍;狗慌張地跳了一會兒,
終于竄進了狗窩。然而其他的聲音卻開始響起來,鐵盆在地上滾動,發(fā)出尖厲的聲響。天空中的麥秸稈,
如亂糟糟的箭雨。嗖嗖穿過天空,釘進院子里。不知是不是幻覺,某一刻,我竟同時聽見至少三片灰瓦墜
地的破碎聲。
而在此之前,在風的張力尚未拉滿之時,因為父親的缺席,我曾恐懼萬分——無論我愿不愿意,只要
風使勁一吹,我就會騰空而去了。如果是那樣,我該怎么回家呢?但我忽然想到因為逃學,父親昨日曾狠
狠地將我修理了一番,又覺得,若真能騰空而去,似乎也是一件快樂的事。
20.詞語的意義包括基本義、引申義、比喻義,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語和例句中加點的詞語,用法不相同的
一項是()
例句:父親昨日曾狠狠地將我修理了一番
A.妄圖征服大自然的人,最后逃不過大自然的懲罰。
B.這一仗,宣告了一年來蔣介石“追剿計劃”的徹底破產(chǎn)。
C.報告文學《包身工》寫出了帝國主義及其幫兇對工人的野蠻岳磴和殘酷迫害。
D.小說細致入微地描繪了香雪等幾位姑娘的心理變化與情感波瀾,圻射出山村生活的新變化。
2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為“天空中的麥秸稈,嗖嗖穿過天空,落進院子里”,從語義上看兩者基本
相同,但原句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
2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多個關(guān)聯(lián)詞,請分析“如果”“但”“又”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答案】20.A21.①原句運用比喻,將麥秸稈比喻成亂糟糟的箭雨,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麥秸稈在狂風中
雜亂飛舞的狀態(tài),表現(xiàn)了風力之大。
②“釘”字更能表現(xiàn)狂風下的麥秸稈尖銳有力,與“箭雨”相呼應。
22.①“如果”表假設(shè),表達怕被風吹走無法回家的擔心;
②“但”語意轉(zhuǎn)折,表現(xiàn)出他心里還有被父親修理的恐懼;
③“又”表現(xiàn)心理轉(zhuǎn)變,體現(xiàn)出為了避開父親不怕被風吹走的心理。
【解析】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理解詞義的能力。
例句中“修理”是比喻義,
A.“征服”用的是基本義。即人類用暴力、武力、強力或勞動手段制服對象,使其接受、服從、順從。
B.“破產(chǎn)”用的是比喻義。比喻事情失?。ǘ嗪H義)。
C.“壓榨”用的是比喻義。比喻剝削或搜刮。
D.“折射”用的是比喻義。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qū)嵸|(zhì)表現(xiàn)出來。
故選Ao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語句的表達效果的能力。
原句“天空中的麥秸稈,如亂糟糟的骨雨”運用比喻修辭手法,“麥秸稈”是本體,“骨雨”是喻體,將
天空中的麥秸稈比喻成亂糟糟的箭雨,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麥秸稈在狂風中雜亂飛舞的狀態(tài),表現(xiàn)了風力之
大。
“嗖嗖穿過天空,釘進院子里”中,“釘”字更能表現(xiàn)狂風下的麥秸稈尖銳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三班會演講稿
- 4 公民的基本權(quán)利和義務(教學設(shè)計)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冊
- logo購買合同范本
- 100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二)-不退位減(教學設(shè)計)-2024-2025學年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人教版
- 食品運送合同范本
- 12急行跳遠教學設(shè)計8-八年級體育與健康
- Module 3 Unit1 Point to the door(教學設(shè)計)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三起)英語三年級上冊
- 研學活動合同范本
- 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牛津譯林版英語Unit 5 Reading 教學設(shè)計
- 2023初一暑假前教育家長會演講稿
- 集成電路研究報告-集成電路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24年
- 2024年湖南生物機電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驗歷年參考題庫(頻考版)含答案解析
- 樁基承載力自平衡法檢測方案資料
- 2025云南昆明空港投資開發(fā)集團招聘7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簡單的路線圖(說課稿)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西師大版
- 成都市2024-2025學年度上期期末高一期末語文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教育局財務工作計劃
- 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shè)方案
- 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清單安全管理措施
- 高壓輸電線路質(zhì)量、檢查、驗收培訓課件
- 混合型頸椎病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