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聯(lián)考高二(上)期末地理試卷_第1頁
2024-2025學年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聯(lián)考高二(上)期末地理試卷_第2頁
2024-2025學年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聯(lián)考高二(上)期末地理試卷_第3頁
2024-2025學年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聯(lián)考高二(上)期末地理試卷_第4頁
2024-2025學年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聯(lián)考高二(上)期末地理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4-2025學年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聯(lián)考高二(上)期末地理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題,每題3分,共48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2024年夏季奧運會開幕式于7月26日19時30分在巴黎(48°52′N)開始,表為乒乓球具體賽程表,據(jù)此完成1~2題。日期比賽時間(巴黎時間)項目7月29日13:00﹣15:00混雙半決賽7月29日目17:00﹣20:00男單比賽7月30目7:00﹣9:00女單比賽7月30目10:00﹣13:00混雙決蒸1.為了不影響工作和休息,寧德市乒乓球球迷選擇北京時間19時~22時觀看直播比賽,最適宜選擇的比賽項目()A.混雙半決賽 B.男單比賽 C.女單比賽 D.混雙決賽2.混雙決賽日,與合肥(31°52'N)相比,巴黎()A.縣夜變化幅度更小 B.經(jīng)歷的黑夜時間更長 C.日出方位更偏南 D.正午物體影于更長如圖為某地地質剖面示意圖,據(jù)此完成3~5題。3.關于圖示巖石的說法正確的是()A.1類巖石只能由巖漿轉化而來 B.Ⅱ類巖石均多氣孔構造 C.Ⅲ類巖石具有明顯的層理構造 D.三類巖石不可互相轉化4.圖中()A.褶皺形成于斷層之后 B.鐘乳石所在巖層形成最早 C.①地是良好的儲油區(qū) D.②地是水庫的最佳選址地5.圖中鐘乳石形成過程中經(jīng)歷的地質作用依次為()A.沉積作用—地殼抬升—流水溶蝕—流水沉積 B.地殼抬升—沉積作用—流水溶蝕—流水沉積 C.地殼下沉—沉積作用—地殼抬升—流水溶蝕 D.變質作用—地殼抬升—流水溶蝕—流水沉積“二月灰霾、三月風沙、四月柳絮、五月楊樹毛兒”是北京常見的地理現(xiàn)象。如圖為不同性質氣團相通運動模式圖,據(jù)此完成6~7題。6.圖示四種氣團運動情況中,最有可能引發(fā)北京三月風沙天氣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7.若出現(xiàn)圖中①所示情況,下列現(xiàn)象可能會出現(xiàn)的有()①大風雨雪天氣②微風晴朗天氣③冷鋒過境④暖鋒過境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024年3月31日3時,受下?lián)舯┝饔绊懀显酪恍^(qū)同一居民樓的11樓和20樓遭受到了防產(chǎn)損失,下岳暴流指一種雷暴云中局部性的強下沉氣流,到達地面后會產(chǎn)生一股直線型大風,越接近地面風速越大,最大風力可達15級,屬于突發(fā)性、局地性、強對流天氣,多出現(xiàn)于我國南方夏季,如圖為下岳暴流示意圖,據(jù)此完成8~9題。8.下?lián)舯┝鞯竭_地面后會產(chǎn)生一股直線型大風,主要是因為()A.氣流由四周向中心輻合 B.下沉氣流勢力強且速度快 C.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大 D.局地性氣流輻散范圍較大9.若南昌一小區(qū)恰好位于下?lián)舯┝鞯臇|側,則該小區(qū)此時最可能吹()A.西北風 B.東南風 C.東北風 D.西南風鄱陽湖地區(qū)夏季風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位置變化的影響。鄱陽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遼闊: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歸槽成為額江(如圖)。圖中的沙嶺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萬年前,由松散沙粒組成,沙山臨湖一側發(fā)育了一系列壟(脊)槽(谷)相間的地形,據(jù)此完成10~11題。10.鄱陽湖畔沙山的沙源主要來自()A.廬山風化的物質 B.長江攜帶的泥沙 C.枯水季節(jié)的湖灘 D.周邊地區(qū)的農(nóng)田11.沙山及沙山上壟槽相間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別是()A.風力堆積、風力侵蝕 B.流水堆積、風力侵蝕 C.風力堆積、流水侵蝕 D.流水堆積、流水侵蝕秘魯鯤是一種棲息于東南太平洋沿岸的小型中上層魚類,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區(qū)域為其提供了適宜的棲息環(huán)境,秘魯鯤主要被用來制作魚粉(一種蛋白飼料),如圖示意南美洲西岸某海域某時段表層海水溫度分布。當厄爾尼諾現(xiàn)象發(fā)生時,該海域水溫會有異常變化,據(jù)此完成12~14題。12.當厄爾尼諾現(xiàn)象發(fā)生時,下列現(xiàn)象可能發(fā)生的是()A.澳大利亞東部洪澇頻發(fā) B.食鳀類海鳥大量死亡 C.印度尼西亞降水增多 D.當?shù)貪O民漁獲量增加13.該時段,甲、乙、丙、丁四海域最有利于秘魯鯤棲息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4.當厄爾尼諾現(xiàn)象發(fā)生時,漁民捕撈秘魯鳀的海域可能會()A.向北偏移 B.向南偏移 C.向西偏移 D.原地不動如圖是我國干旱、半干旱區(qū)某座山峰的“陰陽臉”景觀,山坡林木蔥郁的一側為“陰臉”,山坡草地青奉的一側為“陽臉”,兩坡降水差異不大,據(jù)此完成15~16題。15.關于“陰陽臉”景觀的敘述,正確的是()A.“陽臉”降水多,熱量條件差 B.“陰臉”光照少,水分條件好 C.“陽臉”坡度陡,土層薄,適宜長草 D.“陰臉”氣溫高,適宜樹木生長16.“陰陽臉”景觀反映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是()A.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 B.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 C.由赤道到兩極地域分異規(guī)律 D.從沿海向大陸內部地域分異規(guī)律二、練合題(本大題共3題,共52分)17.(16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大約在1.4億年前,安第斯山脈還沒隆起。現(xiàn)在巴塔哥尼亞的干旱大草原,當時卻非常潮濕,常年薄霧籠罩,巨大的樹木直插云霄,高達100余米。安第斯山脈隆起后,火山爆發(fā)的火山灰和熔巖淹沒了這片森林,形成壯觀的森林化石群。圖中安第斯山脈西部和南部海岸線曲折,多峽灣。(1)從內、外力作用角度簡析圖中安第斯山脈西部、南部海岸線曲折的原因。材料二:圖為安第斯山脈某地的地質剖面示意圖,分布有花崗巖、斷層、煤層以及多種沉積巖。(2)指出圖示地質構造地貌類型并分析形成原因。(3)分析在該地質構造難以找到油氣資源的原因。18.(16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伴隨著古代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東西方交往不斷增加。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非洲國家中,馬拉維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該國氣候受某氣壓帶和某風帶交替控制。如圖1為馬拉維的地理位置示意圖,圖2為該國A地降水資料圖。(1)說出A地的氣候類型及氣候特征。(2)運用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規(guī)律,分析A地12月降水較多的原因。(3)根據(jù)A、B兩地的地理位置差異,推測兩地年降水量差異與雨季長短差異并分析原因。

2024-2025學年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聯(lián)考高二(上)期末地理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題,每題3分,共48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2024年夏季奧運會開幕式于7月26日19時30分在巴黎(48°52′N)開始,表為乒乓球具體賽程表,據(jù)此完成1~2題。日期比賽時間(巴黎時間)項目7月29日13:00﹣15:00混雙半決賽7月29日目17:00﹣20:00男單比賽7月30目7:00﹣9:00女單比賽7月30目10:00﹣13:00混雙決蒸1.為了不影響工作和休息,寧德市乒乓球球迷選擇北京時間19時~22時觀看直播比賽,最適宜選擇的比賽項目()A.混雙半決賽 B.男單比賽 C.女單比賽 D.混雙決賽【解答】解:北京時間是東八區(qū)的區(qū)時,巴黎的經(jīng)度是48°52'N,屬于東三區(qū),東三區(qū)比東八區(qū)晚5小時,兩地相差6小時,當北京時間是19時~22時觀看直播比賽,則巴黎的對應時間是前一日的13時~16時,此時間段對應的是混雙半決賽,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2.混雙決賽日,與合肥(31°52'N)相比,巴黎()A.縣夜變化幅度更小 B.經(jīng)歷的黑夜時間更長 C.日出方位更偏南 D.正午物體影于更長【解答】解:圖示混雙決賽日是7月30日,此時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巴黎緯度比合肥更高,所以晝夜變化幅度更大,A錯誤。巴黎緯度比合肥更高,晝長更長,則夜長更短,所以經(jīng)歷的黑夜時間更短,B錯誤。7月份太陽直射北半球,巴黎緯度比合肥更高,日出方位更偏北,C錯誤。巴黎緯度比合肥更高,正午太陽高度角更低,則正午物體影子更長,D正確。故選:D。如圖為某地地質剖面示意圖,據(jù)此完成3~5題。3.關于圖示巖石的說法正確的是()A.1類巖石只能由巖漿轉化而來 B.Ⅱ類巖石均多氣孔構造 C.Ⅲ類巖石具有明顯的層理構造 D.三類巖石不可互相轉化【解答】解:讀圖可知,Ⅰ、Ⅱ、Ⅲ三類巖石分別為變質巖、巖漿巖和沉積巖。變質巖是由已生成的各類巖石在一定的溫度、壓力等條件下性質發(fā)生變化而形成,A錯誤。噴出型巖漿巖多氣孔構造,侵入型巖漿巖無明顯氣孔構造,B錯誤。Ⅲ為沉積巖具有明顯的層理構造,可能含有化石,C正確。在一定的條件下,三類巖石之間可以相互轉化,D錯誤。故選:C。4.圖中()A.褶皺形成于斷層之后 B.鐘乳石所在巖層形成最早 C.①地是良好的儲油區(qū) D.②地是水庫的最佳選址地【解答】解:根據(jù)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褶皺被斷層打斷,說明褶皺形成于斷層之前,A錯誤。根據(jù)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鐘乳石所在的石灰?guī)r位于沉積巖的最上層,形成時間較晚,B錯誤。根據(jù)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①地巖層向上拱起,為背斜,是良好的儲油構造,C正確。②地有斷層發(fā)育,水分易下滲,不是良好的水庫選址地,D錯誤。故選:C。5.圖中鐘乳石形成過程中經(jīng)歷的地質作用依次為()A.沉積作用—地殼抬升—流水溶蝕—流水沉積 B.地殼抬升—沉積作用—流水溶蝕—流水沉積 C.地殼下沉—沉積作用—地殼抬升—流水溶蝕 D.變質作用—地殼抬升—流水溶蝕—流水沉積【解答】解:鐘乳石所在的巖層為石灰?guī)r,該地先是地殼下沉接受沉積形成石灰?guī)r,然后地殼抬升,石灰?guī)r經(jīng)過流水溶蝕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鐘乳石),所以其形成過程是地殼下沉—沉積作用—地殼抬升—流水溶蝕,C正確,ABD錯誤。故選:C?!岸禄姻病⑷嘛L沙、四月柳絮、五月楊樹毛兒”是北京常見的地理現(xiàn)象。如圖為不同性質氣團相通運動模式圖,據(jù)此完成6~7題。6.圖示四種氣團運動情況中,最有可能引發(fā)北京三月風沙天氣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解答】解:①是暖濕空氣,會有降水,不易發(fā)生風沙天氣,A錯;②都是干空氣,風力強勁,沒有降水,容易出現(xiàn)風沙天氣,B對;③有暖濕空氣,有降水,所以C錯;④弱冷空氣,不容易形成大風,所以D錯。故選:B。7.若出現(xiàn)圖中①所示情況,下列現(xiàn)象可能會出現(xiàn)的有()①大風雨雪天氣②微風晴朗天氣③冷鋒過境④暖鋒過境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解答】解:①時強冷空氣與暖濕空氣相遇時,由于強冷空氣勢力強,會主動向暖濕空氣運動而形成冷鋒,冷鋒過境常出現(xiàn)大風、降溫、雨雪等天氣,①③正確,②④錯誤。故選:C。2024年3月31日3時,受下?lián)舯┝饔绊?,南岳一小區(qū)同一居民樓的11樓和20樓遭受到了防產(chǎn)損失,下岳暴流指一種雷暴云中局部性的強下沉氣流,到達地面后會產(chǎn)生一股直線型大風,越接近地面風速越大,最大風力可達15級,屬于突發(fā)性、局地性、強對流天氣,多出現(xiàn)于我國南方夏季,如圖為下岳暴流示意圖,據(jù)此完成8~9題。8.下?lián)舯┝鞯竭_地面后會產(chǎn)生一股直線型大風,主要是因為()A.氣流由四周向中心輻合 B.下沉氣流勢力強且速度快 C.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大 D.局地性氣流輻散范圍較大【解答】解:下?lián)舯┝鞔怪狈较蛏蠟橄鲁翚饬?,到達地面后氣流由中心向四周輻散,A錯誤。下?lián)舯┝鲗儆趶妼α魈鞖?,突發(fā)性強,下沉氣流勢力強且速度快,到達地面后氣流由中心向四周輻散,形成直線型大風,B正確。氣流運動速度快,影響范圍小,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小,C錯誤。局地性氣流輻散范圍較小,D錯誤。故選:B。9.若南昌一小區(qū)恰好位于下?lián)舯┝鞯臇|側,則該小區(qū)此時最可能吹()A.西北風 B.東南風 C.東北風 D.西南風【解答】解:下?lián)舯┝鹘孛鏆饬飨蛩闹芰鲃?,位于下?lián)舯┝鳀|側的南昌一小區(qū)內,空氣受氣壓梯度力的影響由中心向四周流,東側的小區(qū)風由西側吹來,受地轉偏向力、摩擦力的影響,風向逐漸右偏為西北風,A正確,BCD錯誤。故選:A。鄱陽湖地區(qū)夏季風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位置變化的影響。鄱陽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遼闊: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歸槽成為額江(如圖)。圖中的沙嶺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萬年前,由松散沙粒組成,沙山臨湖一側發(fā)育了一系列壟(脊)槽(谷)相間的地形,據(jù)此完成10~11題。10.鄱陽湖畔沙山的沙源主要來自()A.廬山風化的物質 B.長江攜帶的泥沙 C.枯水季節(jié)的湖灘 D.周邊地區(qū)的農(nóng)田【解答】解:讀圖可知,注入郡陽湖的河流每年攜帶大量泥沙沉積,枯水期水位下降,附近沙洲和河漫灘出露地表,該地盛行東北風,風力大,裸露的泥沙被東北風搬離地面,受地形、植被阻擋,風力減弱,攜帶的泥沙沉積形成沙山,C正確。讀圖可知,周邊地區(qū)農(nóng)田較少,D錯誤。廬山風化的物質顆粒大,不是鄱陽湖畔沙山的主要沙源,長江攜帶的泥沙多會堆積到下游區(qū)域,故不是鄱陽湖畔沙山的主要沙源,AB錯誤。故選:C。11.沙山及沙山上壟槽相間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別是()A.風力堆積、風力侵蝕 B.流水堆積、風力侵蝕 C.風力堆積、流水侵蝕 D.流水堆積、流水侵蝕【解答】解:根據(jù)材料沙山是由松散沙粒組成,所以判斷是長江流水的堆積作用形成的,由于長江的流水堆積作用,在凸岸堆積形成沙山,后又受風力的侵蝕作用,在沙山上形成壟槽相間地形,故B正確。故選:B。秘魯鯤是一種棲息于東南太平洋沿岸的小型中上層魚類,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區(qū)域為其提供了適宜的棲息環(huán)境,秘魯鯤主要被用來制作魚粉(一種蛋白飼料),如圖示意南美洲西岸某海域某時段表層海水溫度分布。當厄爾尼諾現(xiàn)象發(fā)生時,該海域水溫會有異常變化,據(jù)此完成12~14題。12.當厄爾尼諾現(xiàn)象發(fā)生時,下列現(xiàn)象可能發(fā)生的是()A.澳大利亞東部洪澇頻發(fā) B.食鳀類海鳥大量死亡 C.印度尼西亞降水增多 D.當?shù)貪O民漁獲量增加【解答】解:當厄爾尼諾現(xiàn)象發(fā)生時,該海域水溫會有異常升高的變化,會造成秘魯鳀的生存環(huán)境變化,導致其大量死亡,B正確,D錯誤。當厄爾尼諾現(xiàn)象發(fā)生時,澳大利亞東部氣溫降低,降水減少,不會洪澇頻發(fā),A錯誤。厄爾尼諾使原本給太平洋西岸帶來大量降水的自西向東的赤道暖流的運動受到影響,所以導致印度尼西亞降水減少,C錯誤。故選:B。13.該時段,甲、乙、丙、丁四海域最有利于秘魯鯤棲息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答】解:由材料“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區(qū)域為其提供了適宜的棲息環(huán)境”可知圖中溫度最低處最適合其棲息。甲、乙兩處溫度介于19﹣20℃,丙處溫度介于18﹣19℃,丁處溫度低于18℃。故選:D。14.當厄爾尼諾現(xiàn)象發(fā)生時,漁民捕撈秘魯鳀的海域可能會()A.向北偏移 B.向南偏移 C.向西偏移 D.原地不動【解答】解:讀圖可知,甲、乙都在19℃﹣20℃之間,丙在18℃﹣19℃之間,丁位于18℃以下,是四地的冷水區(qū)域。當厄爾尼諾現(xiàn)象發(fā)生時,該處水溫升高,魚群會向水溫更低的高緯地區(qū)移動,為了能捕到魚,漁民應該向南追捕,B正確。故選:B。如圖是我國干旱、半干旱區(qū)某座山峰的“陰陽臉”景觀,山坡林木蔥郁的一側為“陰臉”,山坡草地青奉的一側為“陽臉”,兩坡降水差異不大,據(jù)此完成15~16題。15.關于“陰陽臉”景觀的敘述,正確的是()A.“陽臉”降水多,熱量條件差 B.“陰臉”光照少,水分條件好 C.“陽臉”坡度陡,土層薄,適宜長草 D.“陰臉”氣溫高,適宜樹木生長【解答】解:我國干旱、半干旱區(qū)位于西北地區(qū),受西風帶或來自北冰洋的水汽影響,西北坡是迎風坡,降水多?!瓣庩柲槨本坝^中,“陽臉”位于陽坡,降水少,熱量條件好,A錯誤?!瓣幠槨惫庹丈?,水分條件好,B正確?!瓣柲槨闭舭l(fā)量大,水分條件差,宜長草,C錯誤。“陰臉”水分條件好,適宜樹木生長,D錯誤。故選:B。16.“陰陽臉”景觀反映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是()A.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 B.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 C.由赤道到兩極地域分異規(guī)律 D.從沿海向大陸內部地域分異規(guī)律【解答】解:“陰陽臉”景觀反映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是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B正確。沒有反映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ACD錯誤。故選:B。二、練合題(本大題共3題,共52分)17.(16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大約在1.4億年前,安第斯山脈還沒隆起。現(xiàn)在巴塔哥尼亞的干旱大草原,當時卻非常潮濕,常年薄霧籠罩,巨大的樹木直插云霄,高達100余米。安第斯山脈隆起后,火山爆發(fā)的火山灰和熔巖淹沒了這片森林,形成壯觀的森林化石群。圖中安第斯山脈西部和南部海岸線曲折,多峽灣。(1)從內、外力作用角度簡析圖中安第斯山脈西部、南部海岸線曲折的原因。材料二:圖為安第斯山脈某地的地質剖面示意圖,分布有花崗巖、斷層、煤層以及多種沉積巖。(2)指出圖示地質構造地貌類型并分析形成原因。(3)分析在該地質構造難以找到油氣資源的原因。【解答】解:(1)內力:位于美洲板塊與南極洲板塊的消亡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巖石破碎;外力:緯度較高,且多高海拔山地,有冰川活動,冰川侵蝕作用強;位于盛行西風迎風坡,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豐富,流水侵蝕作用強;地處盛行西風帶,沿岸摩擦力小,風浪大,海水侵蝕作用強。(2)由圖可知,該地質構造巖層向上彎曲為背斜構造,且中間凹陷,為谷地,說明是背斜谷。沉積巖層受地殼運動強大擠壓力作用,巖層發(fā)生拱起變形,形成背斜;背斜頂部因受張力產(chǎn)生裂隙,巖層破碎,容易被侵蝕,形成谷地。(3)由圖可知,背斜軸部為花崗巖,巖性致密,直接侵入沉積巖底層,缺乏油氣資源的存儲空間;背斜頂部巖層被侵蝕,兩翼沉積巖缺少封閉蓋層,封閉性差,油氣資源易發(fā)生逸散。故答案為:(1)內力:位于美洲板塊與南極洲板塊交界處,巖石破碎;外力:緯度高且多高海拔山地,冰川侵蝕作用強;西風迎風坡,降水豐富,流水侵蝕作用強;地處西風帶,沿岸風浪大,海水侵蝕作用強。(2)背斜谷。受地殼運動強大擠壓力作用,巖層發(fā)生拱起變形,形成背斜;背斜頂部因受張力產(chǎn)生裂隙,容易被侵蝕,形成谷地。(3)背斜軸部為花崗巖,巖性致密,缺少油氣資源的存儲空間;背斜頂部巖層被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