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上冊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講義_第1頁
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上冊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講義_第2頁
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上冊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講義_第3頁
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上冊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講義_第4頁
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上冊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

知識點: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

一、牛頓第二定律的作用

牛頓第二定律確定了運動和力的關系:加速度的大小與物體所受合力的大小成正比,與物體

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與物體受到的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兩類基本問題

1.從受力確定運動情況

如果已知物體的受力情況,可以七牛頓第二定律求出物體的加速度,再通過運動學的規(guī)律確

定物體的運動情況.

2.從運動情況確定受力

如果已知物體的運動情況,根據(jù)運動學規(guī)律求出物體的加速度,結合受力分析,再根據(jù)

牛頓第二定律求出也

技巧點撥

一、從受力確定運動情況

1.從受力確定運動情況的基本思路

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求出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由牛頓第二定律求出物體的加速度;再由運

動學公式及物體運動的初始條件確定物體的運動情況.流程圖如下:

v=VQ+at

廣的+//2

匕知物體艾刀晴況|——1不得。|—{—一加2=2&J求得小如、「、[

2.從受力確定運動情況的解題步驟

⑴確定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并畫出物體的受力分析圖.

(2)根據(jù)力的合成與分解,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加速度.

(4)結合物體運動的初始條件,選擇運動學公式,求運動學量——任意時刻的位移和速度,

以及運動時間等.

二、從運動情況確定受力

1.從運動情況確定受力的基本思路

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由運動學公式求出物體的加速度,再由牛頓第二定律求出物體所受的

合外力;再分析物體的受力,求出物體受到的作用力.流程圖如下:

一知物體運動情猊]當整臺差公之后兩野尸“乙I確定物體受力

2.從運動情況確定受力的解題步驟

(1)確定研究對象,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和運動分析,并畫出物體的受力示意圖.

(2)選擇合適的運動學公式,求出物體的加速度.

(3)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體所受的合力.

(4)選擇合適的力的合成與分解的方法,由合力和已知力求出待求的力.

三、多過程問題分析

1.當題目給出的物理過程較復雜,由多個過程組成時,要明確整個過程由幾個子過程組成,

將過程合理分段,找到相鄰過程的聯(lián)系點并逐一分析每個過程.

聯(lián)系點:前一過程的末速度是后一過程的初速度,另外還有位移關系、時間關系等.

2.注意:由于不同過程中力發(fā)生了變化,所以加速度也會發(fā)生變化,所以對每一過程都要

分別進行受力分析,分別求加速度.

例題精練

1.(2021?長安區(qū)校級模擬)如圖所示,質量相同的木塊A、B用輕質彈簧連接,在平行于

斜面的力F作用下,A、B均靜止在足夠長的光滑斜面上?,F(xiàn)將F瞬間增大至某一恒力推

A,則從開始到彈簧第一次被壓縮到最短的過程中()

A.兩木塊速度相同時,加速度aA=aB

B.兩木塊速度相同時,加速度aA>aB

C.兩木塊加速度相同時,速度VA>VB

D.兩木塊加速度相同時,速度VAVVB

【分析】分別對A、B進行受力分析,可比較兩者加速度的大小,從而判斷相同時間的

速度變化量,由于初速度都為0,則兩者速度也可以比較得出。

【解答】解:CD、恒力F推木塊A,在彈簧第一次壓縮到最短的過程中,彈簧的彈力逐

漸增大,A受到的合力減小,B受到的合力增大,

則A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B做加速度逐漸增大的加速運動,

在aA=aB之前aA>aB,故經過相等的時間,A增加的速度大,B增加的速度小,

所以,在aA=aB時VA>VB,故C正確,D錯誤;

AB、當VA=VB時,彈簧的壓縮量最大,彈力最大,A在此之前一直做加速度逐漸減小

的加速運動,B做加速度逐漸增大的加速運動,

由于aA=aB時VA>VB,所以、A=VB時aA〈aB;故AB錯誤。

故選:Co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情況,要求學生結合牛頓運動定律定性分

析物體的運動情況。

隨堂練習

1.(2021?遼寧二模)如圖甲所示,一個質量不計的彈簧測力計,勁度系數(shù)為30N/m,下面

懸掛一個物塊A,此時彈簧測刀計示數(shù)為4No現(xiàn)將一個質量為0.5kg的木板B放在A下

面,在外力作用下托住木板B使物塊A向上運動一段距離,如圖乙所示,當系統(tǒng)靜止后,

如果突然撤去木板B的瞬間物塊A向下的加速度為2.5m/s2.若不撤去木板B,用外力控

制木板B使二者一起以加速度Im/sz向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至二者分離,彈簧測力計始

終未超量程,重力加速度g=10m/s2,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電B

甲乙

A.撤去木板B的瞬間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3.75N

B.勻加速運動階段起始時刻外力大小為8.1N

C.勻加速運動階段二者分離時外力的大小4.5N

D.AB分離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零

【分析】應用整體法和隔離法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彈簧的示數(shù)的變化、外力的變化、

AB之間的彈力的變化等,要注意牛頓第二定律的瞬時性和同一性。

【解答】解:A、對A分析:初始時刻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4N,有mAg=F^i,所以

mA=0.4kgv突然撤去木板B的瞬間物塊A向下的加速度為2.5m/$2,則有mAg-F畀2=

mAai,聯(lián)立,代入數(shù)值解得:F伸2=3N,故A錯誤;

B、若不撤去木板B用外力控制木板B使二者一起以加速度lm/s?向下做勻加速直線運

動,對AB整體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mA+mB)g-F外-F彈2=(mA+mB)a2?代入解

得F外=5.1N,故B錯誤;

CD、分離時,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對B:mBg-F/=mBa2,代入得F外'=4.5N。對A:

mAg-F舛3=mAa2,代入解得F舛3=3.6N,選項C正確,D錯誤。

故選:Co

【點評】本題是牛頓第二定律的綜合題,涉及到兩個過程,兩個物體以同一加速度運動,

關鍵是要分清物理過程,用整體法和隔離法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列式求未知數(shù)。還要注意

的是兩物體分離時,是它們之間的彈力為零。

2.(2021?江蘇模擬)如圖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有兩個滑塊A和B,其間用長為L=lm的細

線相連,細線可承受的最大張力為FTm=10N,現(xiàn)對滑塊A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i=24N,

作用1s后突然將外力變?yōu)镕2=32N,滑塊質量mA=4kg、mB=2kg,兩滑塊與平面間的

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卜=0.2,重力加速度g取lOm/s?,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A—

/////////

A.Is末滑塊B的速度為3m/s

B.1.5s末滑塊B的加速度大小為2m/s2

C.滑塊B剛靜止時滑塊A的速度為兇m/s

3

D.滑塊B剛靜止時兩滑塊間的距離為4m

【分析】先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整體法和隔離法判斷對滑塊A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i=

24N時細線是否斷裂,然后根據(jù)運動學公式求解Is末滑塊B的速度;

判斷對滑塊A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2=32N時細線是否斷裂,然后用牛頓第二定律分別

求出A和B的加速度,根據(jù)運動學規(guī)律求出速度和位移。

【解答】解:A、當滑塊A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i=24N時,整體法求加速度:Fi=(mA+mB)

ao,隔離B求細線的拉力:To=mBao,聯(lián)立解得:To=8N<FTn】=10N,故細線沒有斷裂,

A和B一起以ao=4m/s2勻加速直線運動。

1s末滑塊B的速度為vi=aoti=4Xlm/s=4m/s,故A錯誤;

B、Is后突然將外力變?yōu)镕2=32N,同理整體法和隔離法求得細線的拉力Ti=MN>FTm

3

=10N,即細線斷裂,對滑塊B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nmBg=mBai,解得1.5s末滑塊B

的加速度大小ai=2m/s2,故B正確;

C、滑塊B從1s末開始做初速度大小為vi=4m/s,加速度大小為ai=2m/s2的勻減速直

線運動,速度減為零,所需的時間t2=上=&=2s,這個過程中滑塊A做勻加速直線

a12

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a2=&-'mRg=32-0.2X4XI°m/s2=6m/s2,

mA4

則滑塊B剛靜止時滑塊A的速度為v2=vi+a2t2=4m/s+6m/s2X2s=16m/s,故C錯誤;

D、細線斷裂后直到滑塊B剛靜止過程中,

,Vo-v?1

滑塊A的運動位移:XA=-----------=--------------m=20m

2a22X6

2

v194/

滑塊B的運動位移:XB=n—=m=4m

Na1乙入乙

滑塊B剛靜止時兩滑塊間的距離為AX=XA?XB=20m-4m=16m,故D錯誤;

故選:Bo

【點評】本題考查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的綜合運用,綜合運用整體法和隔離法求

兩滑塊之間的細線的內力,也可以直接運用內力公式快速判斷細線是否斷裂,節(jié)省了選

擇題的解題時間。

3.(2020秋?廣東月考)如圖所示,滑塊A和足夠長的木板B疊放在水平地面上,A和B

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是B和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4倍,A和B的質量均為m?,F(xiàn)對A

施加一水平向右逐漸增大的力E當F增大到Fo時A開始運動,之后力F按圖乙所示的

規(guī)律繼續(xù)增大,圖乙中的x為A運動的位移,已知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對兩

物塊的運動過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當F>2Fo,木塊A和木板B開始相對滑動

B.當F>Fo,木塊A和木板B開始相對滑動

FnXn

C.自x=0至木板x=xo木板B對A做功大小為一--

4

D.x=xo時,木板B的速度大小為

【分析】本題為板塊模型,需通過最大靜摩擦力分析求出AB相對滑動、B與地相對滑

動的臨界條件,結合圖像可求出做功情況以及對應速度大小。

【解答】解:AB、設A、B之間的最大摩擦力為fm,B與地面之間的最大摩擦力為fm,,

由于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貝ijfm=4nmg>fm'=n*2mg=2nrng,

可知,當F增大到Fo,A開始運動時,B也和A一起滑動。則Fo=fm'=2umg,

當A、B發(fā)生相對滑動時,A、B之間的摩擦力達到最大靜摩擦力:

對A分析得F-fm=ma,

以AB為整體得F-fm'=2ma

聯(lián)立解得F=3Fo,故AB錯誤;

CD、木板自x=0至x=xo過程中,A、B沒有發(fā)生相對滑動,整體動能定理得

對A用動能定理,得

5Fx

00=JFQXQ。故c錯誤,D正確。

聯(lián)立解得W口二

D

4V2m

故選:Do

【點評】木題為板塊問題,考查學生受力分析能力,對學生綜合已學內容對問題進行分

析的能力有一定要求。

4.(2020?3月份模擬)如圖所示,一質量為m=4kg、傾角8=45°的斜面體C放在光滑水

平桌面上,斜面上疊放質量均為mo=1kg的物塊A和B,物塊B的下表面光滑,上表面

粗糙且與物塊A下表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u=0.5,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物塊

B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與物塊A和斜面體C一起恰好保持相對靜止地向右運動,取g=

lOm/s2,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物塊A受到摩擦力大小Fi=5N

B.斜面體的加速度大小為a=10m/s2

C.水平恒力大小F=15N

D.若水平恒力F作用在A上,A、B、C三物體仍然可以相對靜止

【分析】首先對物塊A、B整體受力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列式,再對A、B、C整體

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列式,最后聯(lián)立求解出加速度和水平推力;然后隔離物體A分

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列式求解靜摩擦力大??;當推力作用在物體A上時,先求解整體

加速度,再隔離A分析求解靜摩擦力,與最大靜摩擦力比較即可。

【解答】解:BC、首先對A、B整體分析,受推力、重力和支持力,如圖所示:

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水平方向,有:F-Nsin45°=(mo+mo)a

豎直方向,有:Ncos45°-(mo+mo)g=O

聯(lián)立解得:N=V2(mo+mo)g=2O&N,F=2O+2a

再對ABC整體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F=(m+mo+mo)a

聯(lián)立解得:a=5m/s2,F=3ON,故B錯誤,C錯誤;

A、再隔離物體A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靜摩擦力,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

Fi=moa=1X5N=5N,故A正確:

D、若水平恒力F作用在A上,先假設三者可以相對靜止;

對ABC整體,依然有:F=(m+mo+mo)a;

對AB整體依然是,水平方向,有:F-Nsin45°=(mo+mo)a,

豎直方向,有:Ncos450-(mo+mo)g=O?

聯(lián)立解得:a=5m/s2>F=3ON;

最后隔離物體A,受推力F、靜摩擦力f,重力和支持力,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F?f

=moa,

解得:f=F-moa=3ON-1X5N=25N;

而最大靜摩擦力fmax=rimog=0.5XlX10N=5NVf,故假設錯誤,即A、B、C三個物塊

不能保持相對靜止,故D錯誤;

故選:Ao

綜合練習

一.選擇題(共8小題)

I.(2021?歷下區(qū)校級模擬)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斜面體靜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一質

量為m的滑塊沿斜面勻加速下滑,斜面體對地面壓力為Fi;現(xiàn)施加一平行斜面向下的推

力F作用于滑塊,在物塊沿斜面下滑的過程中,斜面體對地面壓力為F2.則()

A.Fz>(M+m)g,F2>FIB.FZ>(M+m)g?F2=FI

C.Fz<(M+m)g,F2>FID.FZ<(M+m)g,F2=FI

【分析】先對m受力分析,得出加速度的表達式,再對整體受力分析,只研究豎直面上

的受力情況,由牛頓第二定律可求得豎直面上的加速度,根據(jù)超重和失重的知識求得壓

力。

【解答】解:當不受外力時,對m受力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mgsinO-f=mai;

將加速度向水平和豎直方向分解,則豎直方向加速度ay=aisin0;

則對整體豎直方向有:Mg+mg-Fi=mayi;

F)=Mg+mg-may=Mg+mg-(mgsinO-f)sin0:

當加推力F后,對m有F+mgsinG-f=ma2

加速度的豎直分量ay=a2sine

則對整體有Mg+mg+Fsin0-F2=may2?

解得F2=Mg+mg-(mgsin6-f)sin0

則可知Fi=F2V(M+m)g

故選:D。

【點評】本題如果還是按我們的常規(guī)思路,先求m對M的作用力再求壓力將是非常繁瑣

的一個過程;而本解法采用分解加速度的方式求解壓力,可簡化過程;故在解題中應靈

活:即使加速度不同,也可利用整體法求解.

2.(2020秋?吉州區(qū)校級期中)來到許愿樹下,許老師把許的心愿用綢帶系在兩個小球上并

拋到樹上,這一情景可以簡化為如圖所示,質量分別為M和m的物體A、B用細線連接,

懸掛在定滑輪上,定滑輪固定在天花板上。已知M>m,滑輪質量及摩擦均不計,重力

加速度為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細線上的拉力一定等于mg

B.細線上的拉力可能大于Mg

C.細線上的拉力等于西電g

2

D.天花板對滑輪的拉力等于T'=21=駟2

M+m

【分析】對整體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求出整體的加速度,再隔離分析,通過牛頓第

二定律求出繩子的拉力大??;對滑輪分析,根據(jù)共點力平衡求出天花板對定滑輪的拉力

大小。

【解答】解:A、因為M>m,m具有向上的加速度,設繩子的拉力為T,對物體A受力

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T-mg=ma,解得:T=mg+ma,所以細線上的拉力一定

大于mg,故A錯誤;

B-.M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對物體B受力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Mg-T=ma,解得:

T=Mg-ma,所以細線上的拉力一定小于Mg,故B錯誤;

MgmgWm

C、對整體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a="=-g,再對m,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

M-hnM-hn5

T-mg=ma,所以細線上的拉力為:T=mg+ma=2^Mg,故C錯誤;

M+m

D、對定滑輪,由平衡條件,可知天花板對繩子的拉力為;=2T=—故D正確。

1Z1M-hn§

故選:Do

【點評】解決本題的關鍵能夠正確地受力分析,運用牛頓第二定律進行求解,知道M和

m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掌握整體法和隔離法的運用。

3.(2020春?揚州月考)1966年科研人員曾在地球的上空完成了以牛頓第二定律為基礎的實

驗。實驗時,用雙子星號宇宙飛船去接觸正在軌道上運行的火箭組(可視為質點),接觸

后,開動飛船尾部的推進器,使飛船和火箭組共同加速,如圖所示。推進器的平均推力

為E開動時間△1,測出飛船和火箭的速度變化是Av,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火箭州宇宙飛船

A.推力F通過飛船傳遞給火箭,所以飛船對火箭的彈力大小應為F

B.宇宙飛船和火箭組的總質量應為華L

△v

C.推力F越大,金?就越大,且4與F成正比

△tAt

D.推力F減小,飛船與火箭組將分離

【分析】對飛船和火箭組組成的整體,分析受力,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再結合加

速度的定義,可求出整體的總質量;隔離分析火箭組的受力,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列式分

析飛船對火箭的彈力大小與F關系。推力F減小,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加速度的變化,

判斷速度的變化情況,確定飛船與火箭組能否分離。

【解答】解:A、對飛船和火笛組組成的整體,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mi+m2)a…

設飛船對火箭的彈力大小為N,對火箭組,由牛頓第二定律,有:N=m2a…②

可知NVF,故A錯誤;

B、由運動學公式,有:a=4?…③

△t

聯(lián)立①③可得:mi+m2=±£,(mi+m2)為火箭組和宇宙飛船的總質量,故B正確;

C、對整體F=(mi+m2)含,(mi+m2)為火箭組和宇宙飛船的總質量,由于整體的

總質量會不斷減小,則推力F越大,裝就越大,但冬工與F不成正比,故C錯誤;

△tAt

D、推力F減小,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知整體的加速度減小,速度仍增大,不過增加變慢,

所以飛船與火箭組不會分離,故D錯誤。

故選:Bo

【點評】本題屬于連接體問題.要抓住兩個物體的加速度相同,靈活選擇研究對象,一

般采取“先整體后隔離”的方法列式研究,比較簡潔。

4.(2020秋?武進區(qū)校級期中)如圖為蹦極運動的示意圖.彈件繩的一端固定在。點.另一

端和運動員相連。運動員從O點自由下落,至B點彈性繩自然伸直,經過合力為零的C

點到達最低點D,然后彈起。整個過程中忽略空氣阻力。分析這一過程,下列表述正確

的是()

T

c3i

J

A.從B點開始,運動員一直做減速運動到D點

B.從B點到D點,運動員先做加速運動再做減速運動

C.從B點到C點,運動員的加速度增大

D.從C點到D點,運動員的加速度不變

【分析】運動員從O點自由下落,到達B點時有豎直向下的速度,彈性繩伸直后運動員

受到重力和彈性繩的彈力兩個力作用,根據(jù)彈力與重力的大小關系,分析運動員的運動

情況,判斷其速度的變化,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加速度的變化。

【解答】解:AB、從0點到B點,運動員只受重力,做自由落體運動,運動員到達B

點后彈性繩伸直,隨著運動員向下運動彈性繩的彈力不斷增大;

在B到C過程:重力大于彈性繩的彈力,合力等于重力減去彈力,方向豎直向下,大小

不斷減小,運動員做加速度不斷減小的加速運動;

在C到D的過程:彈力逐漸增大,重力小于彈性繩的彈力,合力等于彈力減去重力,方

向豎直向上,運動員做加速度不斷變大的減速運動;

由以上分析可知:從B點到C點,運動員的速度增大,加速度減小,故A錯誤,B正確;

C、以上分析可知:從B點到C點,運動員的速度增大,加速度減小。故C錯誤

D、從C點到D點,運動員的速度減小,加速度增大,故D錯誤;

故選:Bo

【點評】本題與小球自由下落掉在輕彈簧上的類型相似,要抓住彈性的彈力隨形變量的

增大而增大,根據(jù)合力方向與速度方向的關系判斷運動員速度的變化和加速度的變化。

5.(2020?3月份模擬)如圖所示,一質量為m=4kg、傾角8=45°的斜面體C放在光滑水

平桌面上,斜面上疊放質量均為mo=1kg的物塊A和B,物塊B的下表面光滑,上表面

粗糙且與物塊A下表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四=0.5,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物塊

B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與物塊A和斜面體C一起恰好保持相對靜止地向右運動,取g=

10m/s2,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物塊A受到摩擦力大小Fi=5N

B.斜面體的加速度大小為a=10m/s2

C.水平恒力大小F=15N

D.若水平恒力F作用在A上,A、B、C三物體仍然可以相對靜止

【分析】首先對物塊A、B整體受力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列式,再對A、B、C整體

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列式,最后聯(lián)立求解出加速度和水平推力;然后隔離物體A分

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列式求解靜摩擦力大小;當推力作用在物體A上時,先求解整體

加速度,再隔離A分析求解靜摩擦力,與最大靜摩擦力比較即可。

【解答】解:BC、首先對A、B整體分析,受推力、重力和支持力,如圖所示:

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水平方向,有:F-Nsin45°=(mo+mo)a

豎直方向,有:Ncos45°-(mo+mo)g=O

聯(lián)立解得:N=V2(mo+mo)g=20,^N,F=2O+2a

再對ABC整休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F=(m+mo+mo)a

聯(lián)立解得:a=5m/s2,F=3ON,故B錯誤,C錯誤;

A、再隔離物體A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靜摩擦力,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

Fi=moa=lX5N=5N,故A正確;

D、若水平恒力F作用在A上,先假設三者可以相對靜止;

對ABC整體,依然有:F=(m+mo+mo)a:

對AB整體依然是,水平方向,有:F-Nsin450=(mo+mo)a,

豎直方向,有:Ncos450-(mo+mo)g=O,

聯(lián)立解得:a=5m/s2,F=3ON;

最后隔離物體A,受推力F、靜摩擦力f,重力和支持力,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F-f

=moa,

解得:f=F?moa=3ON-1X5N=25N;

而最大靜摩擦力fmax=nmog=0.5XlX10N=5NVf,故假設錯誤,即A、B、C三個物塊

不能保持相對靜止,故D錯誤;

【點評】本題是牛頓第二定律溶用中的連接體問題,關鍵是采用整體法和隔離法靈活選

擇研究對象,多次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列式聯(lián)立判斷,難度較大。

6.下列現(xiàn)象中,物體受到了滑動摩擦力的作用的是()

A.同學們在操場的跑道上跑步鍛煉身體時的腳

B.同學們在飲水機上接水時手拿著的水杯

C.慢慢行駛在校園內的汽車的輪胎

D.同學們考試過程中寫字時的鋼筆筆尖

【分析】物體受到滑動摩擦力的條件有:(1)物體相互接觸,接觸面粗糙;(2)有正壓

力;(3)有相對運動。

【解答】解:要使物體間有滑動摩擦力,則兩物體之間一定有相對滑動;

A、人跑步時腳與地面間是靜摩擦力,故A錯誤;

B、拿著水杯時,手和杯之間為靜摩擦力,故B錯誤;

C、汽車輪胎受到的是靜摩擦力,故C錯誤;

D、鋼筆筆尖是在紙面滑動,受到了滑動摩擦力;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要求明確滑動摩茶力、靜摩擦力以及滾動摩擦力的區(qū)別;把握好其本質才

能順利解題。

7.(2020秋?廣東月考)如圖所示,滑塊A和足夠長的木板B疊放在水平地面上,A和B

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是B和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4倍,A和B的質量均為m?,F(xiàn)對A

施加一水平向右逐漸增大的力F,當F增大到Fo時A開始運動,之后力F按圖乙所示的

規(guī)律繼續(xù)增大,圖乙中的x為A運動的位移,已知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對兩

物塊的運動過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當F>2Fo,木塊A和木板B開始相對滑動

B.當F>Fo,木塊A和木板B開始相對滑動

C.自x=0至木板x=xo木板B對A做功大小為一F^x--

4

D.x=xo時,木板B的速度大小為JFOX。

2m

【分析】本題為板塊模型,需通過最大靜摩擦力分析求出AB相對滑動、B與地相對滑

動的臨界條件,結合圖像可求出做功情況以及對應速度大小。

【解答】解:AB.設A,B之間的最大摩擦力為fm,B與地面之間的最大摩擦力為fml

由于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則fm=4pmg>fm'=n*2mg=2pmg,

可知,當F增大到Fo,A開始運動時,B也和A一起滑動。則Fo=fm'=2umg,

當A、B發(fā)生相對滑動時,A、B之間的摩擦力達到最大靜摩擦力:

對A分析得F-fm=ma,

以AB為整體得F-fm'=2ma

聯(lián)立解得F=3Fo,故AB錯誤;

CD、木板自x=0至x=xo過程中,A、B沒有發(fā)生相對滑動,整體動能定理得

(2F0+F0)12

----2-----?乂0-0,x0-y-2mv,

對A用動能定理,得

5FxITT

聯(lián)立解得WQ=一a,V=A0°o故c錯誤,D正確。

B4V2m

故選:Do

【點評】本題為板塊問題,考查學生受力分析能力,對學生綜合己學內容對問題進行分

析的能力有一定要求。

8.(2。21?江蘇模擬)如圖所示,粗槌水平面上將兩個滑塊A和B,其間用長為L=1m的細

線相連,細線可承受的最大張力為FTm=10N,現(xiàn)對滑塊A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i=24N,

作用1s后突然將外力變?yōu)镕2=32N,滑塊質量m‘\=4kg、mB=2kg,兩滑塊與平面間的

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11=0.2,重力加速度g取lOm/sz,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A-?尸

/////////

A.1s末滑塊B的速度為3m/s

B.1.5s末滑塊B的加速度大小為2m/s2

C.滑塊B剛靜止時滑塊A的速度為兇m/s

D.滑塊B剛靜止時兩滑塊間的距離為4m

【分析】先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整體法和隔離法判斷對滑塊A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i=

24N時細線是否斷裂,然后根據(jù)運動學公式求解1s末滑塊B的速度:

判斷對滑塊A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2=32N時細線是否斷裂,然后用牛頓第二定律分別

求出A和B的加速度,根據(jù)運動學規(guī)律求出速度和位移。

【解答】解:A、當滑塊A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i=24N時,整體法求加速度:Fi=(mA+mB)

ao,隔離B求細線的拉力:To=mBao,聯(lián)立解得:To=8N<FTm=10N,故細線沒有斷裂,

A和B一起以ao=4m/s2勻加速直線運動。

1s末滑塊B的速度為vi=aoti=4Xlm/s=4m/s,故A錯誤;

B、Is后突然將外力變?yōu)镕2=父N,同理整體法和隔離法求得細線的拉力Ti=^N>FTm

3

=10N,即細線斷裂,對滑塊B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nmBg=mBai,解得1.5s末滑塊B

的加速度大小ai=?m/s2,故R正確:

C、滑塊B從1s末開始做初速度大小為vi=4m/s,加速度大小為ai=2m/s2的勻減速直

線運動,速度減為零,所需的時間t2='L=&=2s,這個過程中滑塊A做勻加速直線

a12

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a2=———m4g=32-0.2X4X10m/s2=6m/s2,

mA4

則滑塊B剛靜止時滑塊A的速度為V2=v1+a2t2=4m/s+6m/s2X2s=16m/s,故C錯誤;

D、細線斷裂后直到滑塊B剛靜止過程中,

Vo-v?1a2_42

滑塊A的運動位移:XA=——=I?、/]mVOm

2a22X6

_v?42

滑塊B的運動位移:=--=———m=4m

XdB2al2X2

滑塊B剛靜止時兩滑塊間的距離為4X=XA-XB=20m-4m=16m,故D錯誤;

故選:Bo

【點評】本題考查牛頓第二定津和運動學公式的綜合運用,綜合運用整體法和隔離法求

兩滑塊之間的細線的內力,也可以直接運用內力公式快速判斷細線是否斷裂,節(jié)省了選

擇題的解題時間。

二.多選題(共19小題)

9.(2021春?昭通月考)如圖所示,質量為mi的木塊放在光滑水平面上,mi上放置?質量

m2的另一木塊,兩木塊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山先后分別用水平力拉mi和m2,使兩木

塊恰好不發(fā)生相對滑動.若兩次拉動木塊時,兩木塊間的摩擦力分別為fi和5則兩次

拉木塊一起運動時,拉力之比為(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分析】在圖甲中拉力F1作用在mi上,二者以相同的加速度一起加速運動,隔離m2

求出臨界狀態(tài)時的加速度,然后再整體求外力Fi:在圖乙中拉力F2作用在m2上,由于

二者加速度相同,先隔離mi求出臨界狀態(tài)時的加速度,然后再整體求外力F2即可。

【解答】解:AB、當拉力Fi作用在mi上,以m2為研究對象:其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

大小為fi的靜摩擦力,設加速度的大小為ai,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i=m2al①

再以mi和m2為整體,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i=(mi+m2)ai②

聯(lián)立①②得:F]=(m]+ni2)T■③

當拉力F2作用在m2上,先以叫為研究對象:其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大小為f2的靜摩擦

力,設加速度的大小為a2,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2=mia2④

再以mi和m2為整體,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2=(mi+m2)a2⑤

聯(lián)立④⑤得:F2=(m[+m2)T■⑥

聯(lián)立③⑥解得:故B正確,A錯誤;

F9m9f

CD、由于兩次拉力作用下,兩木塊恰好不發(fā)生相對滑動,故二者間靜摩擦力達到最大等

F1m1f1irii

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即fi=fz=nm2g,所以#=,故c錯誤,D正確。

故選:BDo

【點評】本題考查非平衡狀態(tài)下連接體的臨界問題,解決此類問題必須找出臨界狀態(tài),

例如木題就是二者間的摩擦力最大就是臨界狀態(tài),靈活運用整體法和隔離法寫出臨界方

程,考查了學科素養(yǎng)綜合運用能力。

10.(2021?廈門三模)如圖所示,5顆完全相同的象棋棋子整齊疊放在水平面上,第5顆棋

子最左端與水平面上的a點重合,所有接觸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相同,最大靜摩擦力等

于滑動摩擦力。現(xiàn)將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在第3顆棋子上,恒力作用一小段時間后,

五顆棋子的位置情況可能是()

【分析】F作用在棋子3上,在拉力作用下開始運動,分兩種情形:1、最上面三個棋子

保持相對靜止,一起向右加速;2、棋子3和最上面兩個棋子發(fā)生相對滑動,均向右加速。

由于棋子3對棋子4的最大靜摩擦力小于水平面對棋子5的最大靜摩擦力,可知最下面

兩個棋子保持靜止。

【解答】解:AB、設兩棋子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4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根據(jù)

牛頓第二定律可知,最上面兩個棋子與第三個棋子保持相對靜止時,最大加速度:

對最上面三個棋子研究,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Fi-N?3mg=3mam,最上面三個棋子不

發(fā)生相對滑動時最大拉力:Fi=6pmg,即當3〃mgVFW611mg時,最上面三個棋子保持

相對靜止一起勻加速直線運動,由于水平面對棋子5的最大靜摩擦力為印mg,棋子3對

棋子4的最大靜摩擦力為3pmg,可知最下面兩個棋子不動,故A正確,B錯誤;

CD、當F>6pmg時,最上面兩個棋子與棋子3發(fā)生相對滑動,上面兩個棋子以加速度

am=pg向右做加速,第三個棋子以大于陽的加速度向右加速,兩者發(fā)生相對位移,但

均向右運動,故C錯誤.

故選:ADo

【點評】本題考查了牛頓第二定律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知道棋子間發(fā)生相對滑動的臨

界條件,運用牛頓第二定律進行分析求解,難度中等。

11.(2021?鄭州三模)如圖所示,A是靜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長木板,質量為M=4.0kg,

長度為l=2.0m。B是一質量為m=1.0kg的小滑塊,現(xiàn)給它以初速度vo=2.Om/s,使它

從長木板的左端開始向右滑動。B與A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N=0.1,g取10m/s2,則()

11_L

A.滑塊B最終將以某一速度離開長木板A

B.滑塊B在減速階段的加速度大小為Im/s?

C.整個運動過程中,滑塊B對長木板A做了0.32J的功

D.滑行過程中系統(tǒng)損失的機械能為2.0J

【分析】分別隔離小滑塊和長木板,由牛頓第二定律求出二者相互滑動時各自的加速度,

分析小滑塊在長木板上的運動嚼況,然后結合動能定理得出滑塊對木板做功的大小,再

根據(jù)能量守恒定律得出系統(tǒng)損失的機械能。

【解答】解:AB、小滑塊長木板的左端開始向右滑動時,設小滑塊的加速度大小為al,

長木板的加速度大小為a2,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

對小滑塊:nmg=mai,解得ai=pg=Im/s2

對K木板:pmg=Ma2,解得a/N譬二0.1XJX10力S2=0,251nzs?

假設小滑塊沒沖出長木板,經過相同時間t二者達到共同運動的速度v,

由運動學公式得:v=vo-ait=a2t,解得t=1.6s

v+vv

設二者相對位移大小為△x=-n^—t-、vt=Unt=:L61c

由于相對位移大小4x=1.6mG于板長2m,所以假設正確,故B正確,A錯誤;

C、長木板的末速度為v,v=a2t=O.25X1.6m/s=0.4m/s

根據(jù)動能定理知滑塊B對長木板A做的功等于長木板動能的變化量,即w』My2=

2

—X4X0.42J=0-32J,故C正確;

2

D、在滑行的全過程中,系統(tǒng)損失的機械能等于系統(tǒng)減少的動能,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點)丫?,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E=1.6J,故D錯誤;

22

故選:BC.

【點評】本題考查了板塊模型,涉及動力學問題的分析、動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的運

用,體現(xiàn)了學科素養(yǎng)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12.(2021?德陽模擬)如圖所示,一輕彈簧下端固定在傾角為8=37°的固定斜面底端,彈

簧處于原長時上端位于斜面上的B點,可視為質點的物體質量為m,從A點由靜止釋放,

將彈簧壓縮到最短后恰好能被彈回到B點。已知A、B間的距離為L,物體與斜面間的

動摩擦因數(shù)為口=0.5,重力加速度為g,sin37°=0.6,cos37°=0.8,不計空氣阻力。

此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2mgL

5

B.輕彈簧的最大壓縮量為」"L

2

C.物體的最大速度等于2a

D.輕彈性勢能的最大值為』mgL

4

【分析】ABC選項分兩個過程,分別利用動能定理即可求解,D選項可以從最低點到B

過利用能量守恒定律求解。

【解答】解:AB.設彈簧最大壓縮量為x,第一次到B點再重新回到B點由動能定理得:

-|imgcos0*2x=O--i-mvB2>

從A點由靜止釋放第一次到B點過程中,由動能定理得:

mgsin8-L-nmgcos0*L=—mvB2,解得x=2L,

24

物體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Rngcos8(2x+L)=—mgL,故A正確,故B錯誤;

5

C.由AB項中表達式可解出VB=2時1,物塊經過B點會繼續(xù)加速,最大速度大于2亞,

故C錯誤:

D.由最低點到B過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p=pmgcosG?x+mgsin0?x,

解得輕彈性勢能的最大值Ep=[mgL,故D正確。

故選:ADo

【點評】本題考查動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解題關鍵在于選出合適的運動過程聯(lián)立進

行求解。

13.(2021春?龍華區(qū)校級月考)如圖甲所示,長木板A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另一質量為

2kg的物體B(可看作質點)以水平速度vo=3m/s滑上長木板A的表面。由于A、B間

存在摩擦,之后的運動過程中A、B的速度圖像如圖乙所示。g取lOm/s?,下列說法正確

的是()

A.長木板A、物體B所受的摩擦力均與運動方向相反

B.A、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以=0.2

C.長木板A的長度可能為L=0.8m

D.長木板A的質量是4kg

【分析】對A、B受力分析可知摩擦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的關系;由圖象求得B的加速

度大小,再對B由牛頓第二定律可求得A、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由圖象分別求解二者

的加速度大小,再由位移公式求解二者的位移,由位移關系可求得長木板A的最小長度;

分別對二者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可得出質量關系。

【解答】解:A、結合圖乙可知A、B均向右運動,但B的速度大于A,即B相對于A

向右運動,因此A所受的摩擦力向右,故A木板的運動方向與其摩擦力方向相同,故A

錯誤;

由圖象知B的加速度大小為aB=-^Zlm/s2=2m/s2

1

對B進行分析有:pmBg=mBaB,代入數(shù)據(jù),可解得:|1=0.2,故B正確;

C、由題意可知,木塊B尚未滑出木板A,則臨界條件為當AR具有共同速度時,B恰好

滑到A的右端,設A、B物體立移大小分別為SA、SB,加速度分別為aA、aB,由圖可知

aA=lm/s2,aB=2m/s2,設木板A的最小長度為1,

則有:SA=—aAt2,SB=VOt--aBt2,SB-SA=1?

22

聯(lián)立上式,可解得1=1.5m,則木板長L21.5m,故C錯誤;

D、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對木板A,有nmBg=mAaA,

對物體B,有pmBg=mBaB,聯(lián)立兩式可解得:—&=—2=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