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新品種適應性篩選試驗及產量產值結果分析_第1頁
茶葉新品種適應性篩選試驗及產量產值結果分析_第2頁
茶葉新品種適應性篩選試驗及產量產值結果分析_第3頁
茶葉新品種適應性篩選試驗及產量產值結果分析_第4頁
茶葉新品種適應性篩選試驗及產量產值結果分析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為探索適宜在貴州省畢節(jié)市七星關區(qū)種植的優(yōu)質茶葉品種,加快七星關區(qū)茶葉新品種篩選及茶葉提檔升級,推動茶產業(yè)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比較不同茶葉品種的生長狀況,對5種不同茶葉品種進行適應性篩選試驗,綜合分析引進的各茶葉新品種適應性及產量產值表現(xiàn)。試驗結果表明:龍井43、安吉白茶、中黃3號植株生物性狀好、適應性好,在本區(qū)域較有推廣價值,奶白茶性狀表現(xiàn)差,黃金芽存活率為0,均不適宜在本區(qū)域推廣種植;龍井43、中黃3號、安吉白茶畝產量差異較小,龍井43為72.04kg,中黃3號為74.7kg,安吉白茶為82.71kg,奶白茶最低為50.69kg;產值表現(xiàn)最好的為中黃3號,其次為奶白茶,第三為安吉白茶,龍井43稍低,因處理4黃金芽無存活率,故不存在產量及產值表現(xiàn)。關鍵詞:茶葉;適應性;產量;畢節(jié)畢節(jié)市七星關區(qū)地處東經104°51′~105°55′,北緯27°03′~27°46′。東北與金沙縣接壤,東與大方縣相鄰,南與納雍縣連接,西南與赫章縣、西與云南省鎮(zhèn)雄縣毗鄰,北與四川省敘永、古藺縣隔赤水河相望。最高海拔2217m,最低海拔470.1m,平均海拔1511m。年均降雨量954mm,無霜期250d左右。在七星關區(qū)實施茶葉新品種適應性篩選試驗對發(fā)展該地區(qū)茶葉生產、促進當?shù)剞r民增產增收具有重要意義。為促進茶產業(yè)發(fā)展,篩選出更多適合七星關區(qū)自然氣候及栽培條件的優(yōu)質茶葉品種,為大面積示范推廣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jù),2021年3月畢節(jié)市七星關區(qū)農業(yè)農村局農業(yè)技術推廣站在七星關區(qū)何官屯鎮(zhèn)大坪子村創(chuàng)建“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茶葉綠色高效集成示范基地”,開展茶葉新品種適應性篩選試驗,初探適宜七星關區(qū)種植的茶葉品種及其產量產值表現(xiàn),為七星關區(qū)農業(yè)主推茶葉品種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jù)。1材料與方法1.1試驗地概況試驗地選在畢節(jié)市七星關區(qū)何官屯鎮(zhèn)大坪子村,該村的經度為105°,緯度為27°,試驗地塊海拔1850m,七星關區(qū)何官屯鎮(zhèn)大坪子村地勢西高東低,大坪子村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0.8~14.5℃,年降雨量1050mm,試驗區(qū)域土壤肥力均勻,土質疏松、土層深厚,無前茬作物,光照充足,適合茶葉生長發(fā)育。1.2供試品種龍井43、中黃3號、奶白茶、黃金芽、安吉白茶。1.3試驗設計在513m2(27m×19m)平整地塊中實施茶葉新品種適應性篩選試驗,共5個處理(表1),各個處理隨機重復3次,采用小區(qū)隨機區(qū)組設計,共15個小區(qū),具體田間試驗設計見表2。行距100cm,窩距25cm,雙株種植,種植密度為5300株/667m2。每個小區(qū)5行,每行長5m,每行雙溝種植,每溝20窩(每窩留苗2株),窩距25cm。各小區(qū)間不設走道,重復間設置1m過道。小區(qū)總行長為27m,總寬度為19m,總面積513m2(每個處理種植5行,面積均為25m2)。1.4試驗過程及栽培管理要點1.4.1整地種植之前進行開溝深墾,并且按照速成茶園要求施入大量有機肥料,并結合深墾分層施于種植溝中,然后根據(jù)試驗設計規(guī)定行距開種植溝。1.4.2移栽在2021年3月5日進行移栽時,在基肥上再覆一層表土,種植溝一般深33cm左右,移栽茶苗達到出圃要求,每叢種植2株,必須嚴格按照試驗設計進行種植,同時必須減少茶苗積壓的時間,出圃的茶苗要盡可能早地移栽,一般積壓時間不得超過3d。茶苗移入種植溝中,要維持原來根系狀態(tài),邊覆土邊踩緊,使根系與土壤緊密結合,防止上緊下松,同時結合澆水,必須完全澆透,然后再覆土,要高于其他地方5~7cm。茶苗怕干怕曬,適當進行除草保苗、淺耕保水、適時追肥、遮陰、灌溉等;同時也要適當注意防寒防凍;必須注意及時補苗,對出苗遲、生長差的進行記錄。1.4.3鋪草因試驗地塊海拔較高,茶苗種植后,茶行兩側、小行距內需要鋪草,厚度在10cm以上。這既能減少蒸發(fā),增加雨水滲透性,涵養(yǎng)土壤水分,又可抑制雜草滋生。另外,鋪草還有調節(jié)土壤溫度的作用,夏季能降溫抗旱,冬季則有增溫防凍效果,既可降低土面溫度,保持土壤濕度,抑制雜草生長,又能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理化性狀。1.4.4澆水抗旱保苗是提高茶苗成活率的關鍵。移栽茶苗根系損傷大,移栽后及時澆水,因海拔較高定植后注意覆蓋保暖,只澆水不施肥,確保其成活。根據(jù)天氣情況每隔3~10d澆一次水,保持土壤濕潤,如遇連續(xù)陰雨天氣,須及時做好茶園清溝排水工作。1.4.5清除雜草試驗地塊是新墾茶園,雜草種子、草根多,土壤疏松,雜草生長快,容易與茶樹爭水、爭肥、爭光,從而影響茶苗的正常生長和成活率。進入春旱以后,新植茶苗樹冠小而不能抑制雜草生長,且氣溫逐步升高而雜草生長快,這雖然對茶苗的光合作用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此時若組織清除雜草,容易造成土壤松動而損傷幼樹根系,或造成根系與土壤接觸不良而不利于抗旱;保留雜草還能為茶苗進行遮陰降溫、增加空氣濕度,提高茶苗抗旱能力。因此,茶苗種植帶內的雜草應在伏旱降雨后進行清除,減少雜草與茶苗爭肥現(xiàn)象的發(fā)生,茶苗附近的雜草要用手工拔除,在拔體積較大或根系旺盛的雜草時,要一手按住茶苗根部,一手拔草。走道內離茶苗10cm外的雜草可結合套種進行清除,或采用行間鋪草方式抑制雜草生長,所鋪草腐爛的情況下應及時添加草料,使之有一定的厚度。1.4.6施肥幼年期茶樹要適當補充養(yǎng)分才能促進其正常生長,并抑制早花現(xiàn)象,在茶園中盡量少使用化學合成肥料,強調重施有機肥。茶苗成活后(5~6月份),及時施肥,以稀薄人糞尿為好,每隔半到一個月澆施一次,同時噴施一些葉面營養(yǎng)肥,以促進茶苗早發(fā)快長,夏季噴施還有抗旱作用。茶苗種植后的第一個秋季(9~10月份)開始施基肥,施肥溝距茶樹20cm,深度在20cm以上,畝施茶樹專用肥25~30kg。施肥少量多次,在種植第二年開春后的2~3月份施肥,以復合肥為主,施肥量標準為5~7kg/畝;4月底至5月初、7月上旬各施肥一次,9月上中旬施冬肥,施肥量標準為有機肥100kg/畝+復合肥10~15kg/畝。1.4.7病蟲害防治主要以除草為主,預防為主,采取綜合防治、化學防治、物理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防止病蟲害蔓延和影響茶苗生長。及時采摘符合標準的芽葉,提高茶葉下樹率,隨芽梢?guī)ё叽罅肯x卵病葉以減少病蟲基數(shù)。1.4.8修剪第一次定型修剪:一般茶苗于栽植后進行,苗高達到20cm以上,離地5cm處莖粗超過0.3cm,并有1~2個分枝時即可開剪。對于生長良好,雖未達2足齡,但已達到上述要求的茶樹,也可進行修剪。對于正常出圃的無性系茶苗,第一次定型修剪可在移栽時進行,但對于生長較差的茶苗,移栽時打頂,定剪推遲到次年進行。定型修剪的高度以離地10~15cm為宜。修剪時,用整枝剪,只剪主枝,不剪側枝;剪口應向內側傾斜,盡量保留外側的腋芽,使發(fā)出的新枝向外側傾斜,剪口要光滑,以利愈合。修剪以春茶前進行為宜,剪后當年留養(yǎng)新梢。第二次定型修剪:一般在上次修剪一年后進行,修剪高度在上次剪口上提高10~15cm。若茶樹生長旺盛,樹高達到了55~60cm的修剪標準,也可提前進行。這次修剪可用籬剪按修剪高度剪平。修剪時間以春茶前進行為宜,但對土壤肥力較高、茶樹長勢旺盛的茶樹,也可在春茶適當打頂采后進行,以提高茶園的經濟效益。需要指出的是,春茶打頂和剪后的夏秋季打頂輕采均要采高養(yǎng)低,采頂留側,抑強扶弱,以進一步促進分枝,擴大樹冠,增加茶芽密度。第三次定型修剪:在第二次定型修剪一年后進行,若茶苗生長旺盛,同樣可提前進行。修剪高度在上次剪口基礎上再提高10~15cm,即離地40cm左右處用籬剪將蓬面剪平即可。一般要求在春茶前修剪。但對于樹勢旺盛、采摘名優(yōu)茶的地區(qū),可以采取春茶前期早采、嫩采名優(yōu)茶,20天后結束采摘,再進行第三次定型修剪,夏秋茶打頂養(yǎng)蓬。幼齡茶樹經過三次定型修剪后,樹冠迅速擴展,已具有堅強的骨架,第5~6年即可采取春茶前期多采名優(yōu)茶,中期提前結束采摘,在上次剪口上再提高5~10cm進行整形修剪,使樹冠略成弧形,即可正式投產。修剪注意事項:修剪工具要刀口鋒利,剪口要平整,盡量避免剪破枝梢,影響傷口愈合。2結果與分析2.1生長勢表現(xiàn)由表3可知,各處理間茶苗均在2021年3月5日統(tǒng)一移栽,茶苗新梢長度處理3奶白茶最長;處理2中黃3號、處理4黃金芽次之;處理1龍井43、處理5安吉白茶稍短。由表4可知,存活率最高的為處理1龍井34及處理5安吉白茶,其次為處理2中黃3號略低于處理1龍井34及處理5安吉白茶,處理3奶白茶存活率只有50%,處理4黃金芽在本區(qū)域適應性弱,存活率為0;處理2中黃3號和處理5安吉白茶植株最高,為80cm,其次為處理1龍井43,為75cm,處理3奶白茶略矮,為60cm;葉片最長為處理1龍井43,為8.2cm,其次為處理2中黃3號,為7.8cm,處理5安吉白茶稍短,為7.1cm,處理3奶白茶最短,為6.8cm;葉片最寬為處理5安吉白茶3.3cm,其次為處理1龍井43,為3.2cm,處理3奶白茶略短,為3cm,處理2中黃3號2.8cm最短;處理1~處理5百芽重分別為40g、38g、36g、0、55g,可看出處理5安吉白茶>處理1龍井43>處理2中黃3號>處理3奶白茶。因處理4黃金芽無存活植株,故無株高、葉片長寬、百芽重等數(shù)據(jù)記錄。2.2產量及產值表現(xiàn)對每個處理所在小區(qū)進行實收測量,計算出每個處理平均結果數(shù),以每畝667m2測算各個處理的畝產量。由表5可知,各處理間茶葉第一生長周期畝產量分別為72.04kg/667m2、74.7kg/667m2、50.69kg/667m2、0kg/667m2、82.71kg/667m2,最高為處理5安吉白茶的82.71kg/667m2,可看出處理5安吉白茶>處理2中黃3號>處理1龍井43>處理3奶白茶>處理4黃金芽,平均小區(qū)產量方面處理5安吉白茶、處理2中黃3號、處理1龍井43無較大差異。由表6可知,生產中投入包括土地流轉費、翻地、茶葉專用肥、小工費等,以2023年市場批發(fā)價格計算(龍井43800元/kg、中黃3號2000元/kg、奶白茶2000元/kg、安吉白茶1000元/kg)產值。5個處理中,處理2中黃3號的收入最高,為147100元/667m2,其他處理產值表現(xiàn)為處理3奶白茶>處理5安吉白茶>處理1龍井43,因處理4黃金芽無存活率,故不存在產量及產值表現(xiàn)。3小結在畢節(jié)市七星關區(qū)何官屯鎮(zhèn)大坪子村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茶葉綠色高效集成示范基地內進行茶葉新品種適應性篩選試驗發(fā)現(xiàn),處理1龍井43、處理5安吉白茶、處理2中黃3號適應性強,無較大差異,處理3奶白茶表現(xiàn)差,處理4黃金芽適應性最差,不適宜在本區(qū)域推廣種植;處理1龍井43、處理2中黃3號、處理5安吉白茶畝產量差異較小,處理1龍井43為72.04kg,處理2中黃3號為74.7kg,處理5安吉白茶為82.71kg,處理3奶白茶最低為50.69kg;產值表現(xiàn)最好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