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2025屆高三二模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2025屆高三二模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2025屆高三二模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2025屆高三二模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2025屆高三二模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題PAGEPAGE1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2025屆高三二模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春季嘗新,在古代特別看重櫻桃與春筍,有的地方因此有了雅宴“櫻筍廚”。唐代《秦中歲時記》記載“四月十五日,自堂廚至百司廚,通謂之櫻筍廚”。在南方,立夏日是一個專門嘗新的節(jié)候,這一天可以品嘗到一年中最早的收獲物,如李子、櫻桃、香梅、蠶豆、新茶等。粥作為節(jié)日食品,用得比較多,值得提到的還有祭灶日的口數(shù)粥。宋代《乾淳歲時記》說,十二月“二十四日謂之交年,祀灶用花餳米餌,及作糖豆粥,謂之‘口數(shù)’”。范成大為此還作詩《口數(shù)粥行》,這粥無論老少人人都要吃,貓犬都不例外,因此名為口數(shù)粥??跀?shù)粥也是赤小豆粥,同冬至粥一樣,主要也是為了防瘟病。除夕之夜,人們通宵不寐,等待新年的到來,稱為守歲。晉朝周處《風土記》說,除夕“各相饋贈,稱曰饋歲;酒食相邀,稱曰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曰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守歲限一個家庭之內(nèi)的成員,守于室內(nèi),等待新年的到來,所以又稱為合家歡。除夕合家歡家宴稱年夜飯或年飯,各地年飯并不相同?!毒┒硷L物志》說,除夕“人家盛新飯于盆鍋中以儲之,謂之年飯。上簽柏枝、柿餅、龍眼、荔枝、棗栗,謂之年飯果,配金箔元寶以飾之。家庭舉宴,少長歡喜”。有些地方的年飯是吃火鍋,《清嘉錄》提到分歲宴用暖鍋(邊爐),雜投食物于銅錫之鍋,爐而烹之。古時有“百家飯”的風俗,這是夏至日的食俗,《歲時雜記》記載:“京輔舊俗,皆謂夏至日食百家飯則耐夏。然百家飯難集,相傳于姓柏人家求飯以當之。”集成百家飯的過程,就是親近鄰里的過程,你到我家集,我到你家集,集飯的時候很自然地拉近了彼此的關系。當然“百家”只是一個概數(shù),實為多家,也許是越多越佳。江西建昌地區(qū)在佛節(jié)還有一種百和菜,家家用百果做百和菜,親鄰互相饋送,年年如此。在四月八日這個佛節(jié)的食品中,有一種結(jié)緣豆很有特色?!堆嗑q時記》說:“四月八日,都人好善者,取青黃豆數(shù)升,宣佛號拈之,拈畢煮熟,散之市人,謂之結(jié)緣豆,預結(jié)來世緣也。”在上海崇明地區(qū),人們在四月八日要走街串巷送糖豆,專為小兒種痘,這實際也是一種結(jié)緣豆。這是與佛教教義相關的食俗。在七巧節(jié),南方地區(qū)有的也以熟豆互饋,也名之為結(jié)緣;有的則制作一種果茶,家家戶戶用桃仁雜果點茶,相互遞飲,與結(jié)緣豆同義。(摘編自王仁湘《歲時飲食中的人文情懷》)材料二:中華傳統(tǒng)文化特別強調(diào)動態(tài)穩(wěn)定的整體統(tǒng)一觀,這種觀念使中國人能夠以變化的眼光、中和的態(tài)度,較全面地看待周圍事物,并善于處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視域中,世界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在這種整體思維模式之下,中華文化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恢宏廣大、生生不息、不斷流變的宇宙圖景,中國人就是在這樣一個宇宙圖景下健動不已?;菔┱f:“至大無外,謂之大一?!标懢艤Y說:“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庇钪鎻V大無邊,在空間上無邊無際,在時間上無始無終。宇宙萬物變動不居,生生不息。中國古代哲學曾用“道”“一”“太極”來表征宇宙的整體性存在狀態(tài)。在這樣的宇宙觀念之下,局部性的存在都與整體宇宙相聯(lián)結(jié),也只有放在天地宇宙的整體視域中把握才能透顯其真相。同理,局部性的問題也必須具有整體性的思維才能真正解決。所以,中國哲學強調(diào),要培養(yǎng)從局部洞悉整體的能力和從整體鳥瞰局部的能力,只有達到“一是即皆是,一明即皆明”(《陸九淵集》)的狀態(tài),才能真正地切入整體世界。這就是中國智慧的特征。在整體統(tǒng)一的思維模式下,中華傳統(tǒng)文化既強調(diào)以人為本,又追求天人和諧。中華文化以人本主義為特征,這與西方文化存在著非常大的區(qū)別。西方文化以“二希文化”為源頭,所謂“二希文化”指的是希伯來文化和古希臘羅馬文化。希伯來文化給西方帶來了宗教信仰的神學維度,它強調(diào)神的存在和神的創(chuàng)化作用,認為經(jīng)由虔誠的信仰能夠觸摸世界的真相。古希臘羅馬文化給西方帶來了科學理性主義傳統(tǒng),它重視對自然世界的探究,經(jīng)由人類的理性,把握外部世界的規(guī)律。中華文化既不單純關注外部客觀世界,也與西方文化的神本主義傳統(tǒng)相區(qū)分,它以人為中心建立自己的理論。中華文化的人本主義確立了人在天地自然之間的中心地位,認為人是萬物之靈,天地之間人為貴,“人事為本,天道為末”(東漢·仲長統(tǒng)《昌言》),強調(diào)人要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和諧狀態(tài)的追求是中華文化的另一特色,這同樣與西方文化形成鮮明的對比。西方文化注重對立與斗爭,而中華文化更注重協(xié)調(diào)與統(tǒng)一。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對和諧的追求總的來說包括兩個層面的含義:既追求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又追求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前者主要體現(xiàn)在“天人合一”的命題之中,講求天與人之間、天的運行規(guī)則與人的行為規(guī)范之間、主觀精神世界與客觀世界之間的契合與溝通。而后者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則是在“中庸”理念的指導下,以“禮”為規(guī)范性要求,以“萬物并育而不相害”(《禮記·中庸》)的理想和諧境界為追求目標。(摘編自高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氣神》)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立夏日嘗新,這一天人們能品嘗到如李子、蠶豆、新茶等收獲物,有的地方特別看重櫻桃與春筍。B.根據(jù)周處的文章可知當時除夕夜的習俗較為豐富,其中“守歲”為迎新,蘊含著人們對未來的期待。C.“百家飯”是夏至日的食俗,吃了“百家飯”就不怕夏天的炎熱了,不過“百家”只是個概數(shù)。D.為了與他人結(jié)緣,人們會給他人送“結(jié)緣豆”,如熟豆、糖豆、果茶等,物雖有別,但情意相同。2.根據(jù)材料二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世界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的思維模式下,中國古人認識到,局部性的存在都與整體宇宙相聯(lián)結(jié)。B.根據(jù)中國哲學,我們要真正地切入整體世界,只要達到“一是即皆是,一明即皆明”的狀態(tài)即可。C.與中華文化的人本主義不同,西方文化除了強調(diào)神的存在和神的創(chuàng)化作用,也重視探究自然世界。D.受到“天人合一”“中庸”等思想的影響,中華文化更注重協(xié)調(diào)與統(tǒng)一,與西方文化形成鮮明對比。3.下列對兩則材料論述和說明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援引《京都風物志》中關于年飯的描寫,可見當時京都年飯的地方特色。B.材料二運用了作對比的論證方法,分析了中、西方文化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別。C.材料一引用文獻資料,材料二則引用名人言論,都是為了補充說明并豐富內(nèi)容。D.材料一中七巧節(jié)的有關習俗可以佐證材料二中“中華傳統(tǒng)文化追求和諧”的觀點。4.材料一介紹了中國古時歲時飲食傳統(tǒng)中的一些活動。請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分析其中蘊含了古人的哪些人文情懷。5.通過材料二,讀者對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氣神可以獲得哪些具體的認識?請根據(jù)材料分析概括?!敬鸢浮?.B2.B3.C4.①享受自然的恩賜,品嘗新收獲的果實;②強健體魄,預防疾病,健康養(yǎng)生;③注重親情,增進家庭和睦團圓;④相信“遠親不如近鄰”,注重和睦鄰里關系。5.①充滿智慧:能夠以變化的眼光、中和的態(tài)度較全面地看待周圍事物,妥善處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②以人為本:人處于天地的中心位置,強調(diào)人要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③追求和諧:注重協(xié)調(diào)與統(tǒng)一,既追求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又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窘馕觥俊緦дZ】這兩篇材料從不同維度展現(xiàn)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材料一以歲時飲食為切入點,通過“櫻筍廚”“口數(shù)粥”“百家飯”等民俗細節(jié),生動呈現(xiàn)了古代飲食文化中蘊含的時令意識、鄰里溫情與宗教情懷。材料二則從哲學高度剖析中華文化的整體觀、人本主義與和諧理念,與西方文化形成鮮明對比。兩文互為補充,前者以具象習俗體現(xiàn)人文關懷,后者以抽象思維揭示文化特質(zhì),共同勾勒出中華文化“道器合一”的獨特氣質(zhì)?!?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有的地方特別看重櫻桃與春筍”錯,據(jù)原文“春季嘗新,在古代特別看重櫻桃與春筍,有的地方因此有了雅宴‘櫻筍廚’”,可知是“特別看重櫻桃與春筍”是“春季嘗新”時的習俗,而不是“立夏日嘗新”時的習俗。C.“吃了‘百家飯’就不怕夏天的炎熱了”錯,據(jù)原文“京輔舊俗,皆謂夏至曰食百家飯則耐夏”,可知“吃‘百家飯’耐夏”只是人們的一種主觀意愿,而不是事實。D.“為了與他人結(jié)緣”錯,因為“這是與佛教教義相關的食俗”,送“結(jié)緣豆”也是為了和睦關系。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進行分析、概括和推斷的能力。B.“我們要真正地切入整體世界,只要達到‘一是即皆是,一明即皆明’的狀態(tài)即可”錯。原文說“中國哲學強調(diào),要培養(yǎng)從局部洞悉整體的能力和從整體鳥瞰局部的能力,只有達到‘一是即皆是,一明即皆明’(《陸九淵集》)的狀態(tài),才能真正地切入整體世界”,可知“達到‘一是即皆是,一明即皆明’的狀態(tài)”是“真正地切入整體世界”的必要條件,而選項中的“只要達到‘一是即皆是,一明即皆明’的狀態(tài)即可”只是“真正地切入整體世界”的充分條件。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C.“都是為了補充說明并豐富內(nèi)容”錯,材料一引用是為了補充說明某種習俗,材料二引用是為了支撐某種觀點。故選C。【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①從“春季嘗新看重櫻桃與春筍,有‘櫻筍廚’”以及“立夏日可品嘗李子、櫻桃等最早收獲物”可知,古人在特定時節(jié)專門安排嘗新活動,重視新收獲的果實,體現(xiàn)出對自然恩賜的享受。②依據(jù)“祭灶日口數(shù)粥,無論老少、貓犬都吃,且同冬至粥一樣主要為防瘟病”,表明古人通過食用口數(shù)粥這類特定食物預防疾病,追求強健體魄、健康養(yǎng)生。③由“除夕守歲是家庭內(nèi)部成員活動,大家相互饋贈、聚飲,還有年夜飯,家庭舉宴少長歡喜”可見,古人在除夕的系列活動,體現(xiàn)了對親情的重視,能增進家庭和睦團圓。④根據(jù)“夏至日吃百家飯需鄰里相互走動提供食物,佛節(jié)親鄰互相饋送百和菜”可知,古人通過食物分享交流拉近鄰里關系,體現(xiàn)對和睦鄰里關系的注重。【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①從“中華傳統(tǒng)文化特別強調(diào)動態(tài)穩(wěn)定的整體統(tǒng)一觀,使中國人能以變化眼光、中和態(tài)度全面看待事物,處理部分與整體關系”以及“局部性存在與整體宇宙相聯(lián)結(jié),需具整體性思維解決局部問題,達‘一是即皆是,一明即皆明’才能切入整體世界”可知,在該觀念影響下,中國人懂得從整體和局部思考,體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充滿智慧。②“以人為本:人處于天地的中心位置,強調(diào)人要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由“中華文化以人為中心建立理論,確立人在天地自然間中心地位,認為‘人事為本,天道為末’,強調(diào)人要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可知,中華文化與西方不同,不重神本與單純客觀世界,而是以人為本,充分體現(xiàn)其以人為本特點。③根據(jù)“西方文化重對立斗爭,中華文化更重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對和諧追求含人與自然、人與人兩層”,在人與自然上體現(xiàn)為“天人合一”,追求多方面契合;人與人方面,在“中庸”理念下以“禮”規(guī)范,以“萬物并育而不相害”為目標,表明中華傳統(tǒng)文化追求和諧。(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寶水喬葉第一次發(fā)現(xiàn)自己能在鄉(xiāng)下睡好,是在去年初夏。住在豫東一個縣城邊兒的酒店,和一個村莊毗鄰著,①雞犬相聞。入住時是半下午,離晚飯時間還早,我便出去散步。正值麥收時節(jié),家家農(nóng)戶的平房頂上都曬著麥子,麥香氤氳浮起?;旌现溝愕倪€有一種味道,就是臭。這里的廁所都在大門口右側(cè),臨著街。有的人家把糞淘了出來,就攤在那里,雖然上面或多或少都有些干草,卻是更臭,臭得我都想要掩鼻而逃。可是,說來奇怪,我分明該遠離,卻又不由自主地在附近逡巡,仿佛那攤糞里有什么東西吸引著我。——還是氣味。是臭,很臭。可當你聞久了,你就會覺得它絕不是單一的臭。②這臭里似乎還有一點兒很淡的酸,一點兒很烈的苦,一點兒很粗的咸,一點兒很細的辣……是的,我還要說,它還有一點兒很幽的香?;蛟S是陽光照著它的緣故,或許是干草的緣故,這種接近于酒意的發(fā)酵的香,幽著幽著就深了,深著深著,就讓我都有些微醺。那天晚上,關了空調(diào),錯開一條窗縫,在鄉(xiāng)村的氣息里,我睡得很好。這讓我推測:鄉(xiāng)下或許能治我這失眠?后來又有過幾次,使得推測升級成了定論。前提自然是福田莊除外??啥ㄕ撚帜茉鯓幽兀课乙膊豢赡芴焯烊ムl(xiāng)下,依然得在床上烙餅。等到九月郝地出國之后,便按照人事政策跟領導提出了病退申請。辦好了手續(xù),便讓老原給我找合適的村子。還有比福田莊更合適的村子?多現(xiàn)成。我笑。沒有比它更不合適的村子了——福田莊已經(jīng)快拆沒了。哦。他恍然大悟狀。問我什么樣的村子才行。我說,雖然不知道什么村子行,卻知道什么村子不行。那種沒有一點兒熱乎氣兒的荒涼破敗的村子不行,我圖的不是那份安靜;那些成了旅游景點的村子也不行,沒了原本的鄉(xiāng)村味兒;離城市太遠的也不能去,中老年身體不爭氣,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有病啊痛的。老原邊聽邊罵我矯情,說,要不去我老家吧?你這要求寶水村可巧還都符合。我正尋思著把老宅弄成一個民宿,等拾掇好了,你盡管去住,順便幫我照管一下。你需要找個地方睡覺,我需要找個人看店。豈不是正合適?認識了二十來年,老原提到寶水村的次數(shù)在記憶里屈指可數(shù),因此他說在老家做民宿讓我頗為意外,說,沒想到你對老家還挺有感情的。他嗤笑一聲,你沒想到的事兒多著呢。我說我沒有任何經(jīng)驗,應該找個專業(yè)的人。我這事兒簡單,在那里租間房就行。老原說,我可沒法子收你的房租。又說,小山村里幾間房,什么專業(yè)不專業(yè)的,我看你就行。我怎么就行了?他眼神上下刷了我一遍,你是農(nóng)村出身。那些酒店管理專業(yè)的人,有幾個懂農(nóng)村的?在老家開店,不懂點兒農(nóng)村的事兒,那怎么行?我說,這倒是。那就這么定了。(有刪改)文本二:融入野地張煒城市是一片被肆意修飾過的野地,我最終將告別它。我想尋找一個原來,一個真實。這純稚的想念如同一首熱烈的歌謠,在那兒引誘我。市聲如潮,淹沒了一切,我想浮出來看一眼原野、山巒,看一眼叢林、青紗帳。我尋找了,看到了,挽回的只是沒完沒了的默想。遼闊的大地,大地邊緣是海洋。無數(shù)的生命在騰躍、繁衍生長,升起的太陽一次次把它們照亮……當我在某一瞬間睜大了雙目時,突然看到了眼前的一切都變得簇新。我極想抓住那個“瞬間感受”,心頭充溢著陣陣狂喜。我在其中領悟:萬物都在急劇循環(huán),生生滅滅,長久與暫時都是相對而言的;但在這紛紜無緒中的確有什么永恒的東西。我在捕捉和追逐,而它又絕不可能屬于我。這是一個悲劇,又是一個喜劇。暫且抑制了一個城市人的傷感,面向曠野追問一句:為什么會是這樣?這些又到底來自何方?已經(jīng)存在的一切是如此完美,完美得讓人不可思議;它又是如此地殘缺,殘缺得令人痛心疾首。我們面對的不僅是一個熟知的世界,還有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原來那種悲劇感或是喜劇感都來自一種無可奈何。心弦緊繃,強抑下無盡的感慨。生活的浪涌照例撲面而來,讓人一拍三搖。做夢都想像一棵樹那樣抓牢一小片泥土。我拒絕這種無根無定的生活,我想追求的不過是一個簡單、真實和落定。這永遠只能停留在愿望里。尋找一個去處成了大問題,安慰自己這顆成年人的心也成了大問題。默默捱蹭,一個人總是先學會承受,再設法拒絕。承受,一直承受,承受你的自尊所無法容許的混濁一團。也就在這無邊的踟躕中,真正的拒絕開始了。當我還一時無法表述“野地”這個概念時,我就想到了融入。因為我單憑直覺就知道,只有在真正的野地里,人可以漠視平凡,發(fā)現(xiàn)舞蹈的仙鶴。泥土滋生一切;在那兒,人將得到所需的全部,特別是百求不得的那個安慰。我沿一條小路走去。小路上腳印稀罕,不聞人語,它直通故地。③誰沒有故地?故地連接了人的血脈,人在故地上長出第一綹根須??墒钦l又會一直心系故地?直到今天我才發(fā)現(xiàn),一個人長大了,走向遠方,投入鬧市,足跡印上大洋彼岸,他還會固執(zhí)地指認:故地處于大地的中央。他的整個世界都是那一小片土地生長延伸出來的。④我又看到了山巒、平原,一望無邊的大海。泥沼的氣息如此濃烈,土地的呼吸分明可辨。稼禾、草、叢林;人、小蟻、駿馬;主人、同類、寄生者……攪纏共生于一體。我漸漸靠近了一個巨大的身影……故地指向野地的邊緣,這兒有一把鑰匙。這里是一個入口,一個門。滿地藤蔓纏住了手足,叢叢灌木擋住了去路,它們挽留的是一個過客,還是一個歸來的生命?我伏下來,傾聽,貼緊,感知脈動和體溫。此刻我才放松下來,因為我獲得了真正的寬容。(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一敘述一次偶然之行讓“我”認定“鄉(xiāng)下或許能治我這失眠”,就申請病退,決定到鄉(xiāng)下去療養(yǎng),這或許暗含著故地情結(jié)。B.文本一幾乎用一半的篇幅寫“我”為找合適的村子與老原的對話,一方面體現(xiàn)了“我”對此事的慎重,另一方面說明此事的確難辦。C.文本二中,“我”在尋找“野地”,但在尋找之前,“我”有過“默想”“捱蹭”“踟躕”“拒絕”,可見兩個文本中的“我”性格相似。D.兩個文本都以記敘為主,但語言上的差異比較明顯:文本一語言直白,比較感性;文本二則略顯深奧,較為理性,需要讀者深入體味、揣摩。7.對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句子①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想起那個祥和安寧、民風淳樸的世外桃源,這為“我”尋找村子埋下了伏筆。B.句子②連用四個“一點兒”,突出酸苦咸辣很淡,可是“臭”里是不會蘊含這些味道的,這或許可以讓讀者想起生活,啥滋味都有一點。C.句子③中的兩個反問句引人深思,前一個反問句強調(diào)了每個人都有故地,后一個反問句則表達作者對忘記故地之人的強烈不滿之情。D.句子④中“又看到”既說明“我”曾看到過,但因某些原因好久沒看到了,又照應了文本二首段“我想浮出來看一眼原野、山巒”。8.“我”為什么覺得福田莊“更不合適”?請結(jié)合文本二內(nèi)容簡要分析。9.文本二最后說“此刻我才放松下來,因為我獲得了真正的寬容”,請談一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敬鸢浮?.D7.C8.①福田莊已經(jīng)快拆沒了,成了被肆意修飾過的野地。②福田莊是“我”的故地,但是“我”尋找的不是故地,而是“野地”。9.①“我”融入了真正的“野地”,找到了“原來”和“真實”。②“我”放下了執(zhí)念,認識到人、故地都不是“大地的中央”,都只是自然的一部分。③“我”領悟了生命和萬物都是暫時,萬物在急劇循環(huán)中形成了自然的永恒。④“我”改變了思想,知道是泥土孕育一切,草、人、小蟻、寄生者等都共生于泥土?!窘馕觥俊緦дZ】本文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對鄉(xiāng)村生活的復雜情感。文本一以失眠者的視角,細膩描繪了鄉(xiāng)村氣味的矛盾魅力,從生理需求上升到精神療愈;文本二則以哲思筆觸探討“野地”對城市人的精神救贖意義。兩文都觸及了城鄉(xiāng)二元對立下的身份焦慮,但表現(xiàn)方式各異:前者以生活化敘事展現(xiàn)具體選擇,后者用詩性語言進行形而上思考?!?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及藝術(shù)特色的理解和分析鑒賞能力。A.“文本一敘述一次偶然之行讓‘我’認定‘鄉(xiāng)下或許能治我這失眠’”錯誤。原文說“這讓我推測:鄉(xiāng)下或許能治我這失眠?后來又有過幾次,使得推測升級成了定論”,可見當時“我”只是“推測”,“幾次”之后才“認定”。B.“另一方面說明此事的確難辦”錯誤。原文說“還有比福田莊更合適的村子”“要不去我老家吧”“那就這么定了”,先否定福田莊,在明確要求后就商量寶水村,然后就確定了,可見此事并不難。C.“可見兩個文本中的‘我’性格相似”錯誤。文本一中的“我”“認定”鄉(xiāng)下可以治失眠后,就申請病退,并尋找合適的村莊;文本二中的“我”經(jīng)過一系列思想斗爭之后才決定尋找“野地”,可見二者性格并不相似。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重要句子的表達效果的能力。C.“后一個反問句則表達作者對忘記故地之人的強烈不滿之情”錯誤。此反問句的下文說“直到今天我才發(fā)現(xiàn),一個人長大了,走向遠方,投入鬧市,足跡印上大洋彼岸,他還會固執(zhí)地指認:故地處于大地的中央”,可見“大家”并沒有“忘記故地”,而是“固執(zhí)地指認:故地處于大地的中央”,因此沒有表達作者的“強烈不滿之情”。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本內(nèi)容,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①文本一中說“前提自然是福田莊除外”“還有比福田莊更合適的村子?多現(xiàn)成”“沒有比它更不合適的村子了——福田莊已經(jīng)快拆沒了”,可知福田莊是“我”的老家,但鄉(xiāng)村建設已經(jīng)將它快拆沒了,如今已面目全非,失去了應有的鄉(xiāng)村氣息;而文本二說“城市是一片被肆意修飾過的野地,我最終將告別它”,可知福田莊也成了被肆意修飾過的野地,是需要告別的地方,因此福田莊“更不合適”。②文本二中提到的“我”不再執(zhí)著于過去熟悉的、具有特定情感和記憶的故地,而是將目光投向了具有野趣、未經(jīng)過多雕琢的野地;而福田莊是“我”的故地,但是“我”尋找的是“野地”,“尋找一個原來,一個真實”,只有在真正的野地里,人可以漠視平凡,發(fā)現(xiàn)舞蹈的仙鶴,將得到所需的全部;而福田莊的現(xiàn)狀無法滿足“我”的追求,非常“不合適”?!?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shù)的能力。①“我”融入了真正的“野地”,獲得了一種對事物本真狀態(tài)的認知。通過融入野地,“我”擺脫了故地原有記憶和人為修飾的干擾,接觸到了最純粹、最原始的自然,從而找到了內(nèi)心深處所追尋的真實和事物的本來面目。②“我”放下了執(zhí)念,不再將人或故地視為世界的中心,認識到人、故地都不是“大地的中央”,一切都只是自然的一部分,這種觀念的轉(zhuǎn)變使“我”能夠以更謙遜、更敬畏自然的態(tài)度看待萬物,放下了之前可能存在的對故地或自我的過度執(zhí)著。③“我”領悟了生命和萬物都是暫時的,認識到生命的短暫和萬物的循環(huán),讓“我”明白雖然個體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整個自然卻在這種循環(huán)中實現(xiàn)了永恒。這種領悟使“我”對生命和自然有了更深刻的敬畏之情,也讓“我”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看待世間萬物的存在和變化。④“我”改變了思想,知道了是泥土孕育一切,強調(diào)了“我”對生命起源和萬物共生關系的認識。泥土作為孕育萬物的基礎,將所有生命形式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無論是草、人還是其他微小的生物,都在泥土這個共同的基礎上生存和繁衍,進一步強化了“我”對自然整體的尊重和對生命平等的理解。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漢武召陵欲為貳師將輜重也,而陵惡于屬人,自以所將皆荊楚勇士、奇才、劍客,愿得自當一隊,以步卒五千涉單于庭,而無所事騎也。夫所謂騎者,匈奴之勝兵長技也。廣澤平野奔突馳踐出沒千里非中國步兵所能敵也。以匈奴之強,兵騎之眾,居安待佚,為制敵之主。而吾欲以五千之士,擐甲負糧,徒步深入,策勞麾憊,為赴敵之客。是陵輕委其身以予敵矣。而漢武不之禁也,乃甚壯之,而聽其行。上無統(tǒng)帥,而旁無援師,使之窮數(shù)十日之力,涉數(shù)千里之地,以與敵角而冀其成功。卒以眾寡不敵,身為降虜,辱國敗家,為天下笑者,是漢武以陵與敵也。法曰:“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绷晏嵛迩е浚萝姫毘?,當單于十萬之師,轉(zhuǎn)斗萬里,安得不為其所擒也?夫李廣、李陵皆山西之英將也,材武善戰(zhàn),能得士死力。然輕暴易敵,可以屬人,難以專將。世主者茍能因其材而任之,使奮勵氣節(jié),霆擊鷙搏,則前無堅敵,而功烈可期矣。漢武皆乖其所任,二人者終僨蹶而不濟,身辱名敗,可不惜哉?。ü?jié)選自何去非《何博士備論·李陵論》)材料二:《論》曰:“忠、孝、智、勇四者,為臣、為子之大寶也。”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茍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漢李陵策名上將,出討匈奴,竊謂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虜非勇,棄前功非智,召后禍非孝,四者無一可,而遂亡其宗,哀哉!予覽《史記》《漢書》,皆無明譏,竊甚惑之。司馬遷雖以陵獲罪,而無譏,可乎?班固亦從而無譏,又可乎?按《禮》云:“謀人之軍師,敗則死之?!惫蕯《勒撸瞧渌?。而陵獲所不死,得無譏焉?觀其始以步卒,深入虜庭,而能以寡擊眾,以勞破逸,再接再捷,功孰大焉。及乎兵盡力殫,摧鋒敗績,不能死戰(zhàn),卒就生降。(節(jié)選自白居易《李陵論》)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廣澤平A野B奔突C馳踐D出沒E千里F非中國G步兵H所能敵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之,代詞,他,與《燭之武退秦師》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思不同。B.敗,使……敗,使動用法,與《六國論》中“李牧連卻之”的“卻”用法不同。C.君子,指才德出眾的人,與《勸學》中“君子曰”的“君子”所指基本相同。D.“是其所也”與《師說》中“師道之不傳也久矣”的“也”用法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陵不愿意受別人管束,他認為自己所率領的人馬都是荊楚勇士、奇才、劍客,希望能單獨帶一支隊伍,帶領五千步兵直搗單于王庭,而不用騎兵。B.何去非認為,李陵率領孤軍深入敵境,去抵擋單于的十萬大軍,輾轉(zhuǎn)戰(zhàn)斗于萬里之地,就一定會被敵人活捉,此例可證明“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C.李廣、李陵都有才能,有勇氣,善于作戰(zhàn),能得到士兵們的拼死效力,然而他們性格輕率暴躁,容易輕視敵人,他們?nèi)绻氉越y(tǒng)領軍隊,就會戰(zhàn)敗。D.對李陵投降一事,《史記》《漢書》都沒有明確的批評,白居易對此感到疑惑,并認為司馬遷、班固應該批評李陵,因為“謀人之軍師,敗則死之”。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擐甲負糧,徒步深入,策勞麾憊,為赴敵之客。(2)及乎兵盡力殫,摧鋒敗績,不能死戰(zhàn),卒就生降。14.兩則材料都評論了李陵,但因為評論角度不同,觀點也就不一樣了。請指出并簡要概括?!敬鸢浮?0.BDF11.B12.C13.(1)穿著鎧甲背著糧食,徒步深入敵境,驅(qū)趕勞累的人馬,指揮疲憊的軍隊,成為奔赴敵陣的客軍。(2)等到士兵用盡、力量衰竭,被挫敗銳氣軍隊潰敗時,他不能夠拼死一戰(zhàn),最終被活捉而投降了。14.①材料一從分析失敗原因角度評論李陵,認為君王用人不當而導致李陵兵敗。②材料二從君子角度評論李陵,認為李陵沒有把握君子應堅守的忠、孝、智、勇?!窘馕觥俊緦дZ】本文通過兩則材料對李陵事件展開評論。材料一從軍事戰(zhàn)略角度批評李陵輕敵冒進、漢武帝用人不當,認為其“小敵之堅,大敵之擒”;材料二從儒家倫理出發(fā),指責李陵“忠孝智勇”盡失。兩文形成鮮明對比:前者重戰(zhàn)術(shù)分析,后者重道德評判;展現(xiàn)了歷史人物評價的多維性,體現(xiàn)了古代史論“以史為鑒”的特點。【1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在廣闊的水澤和平坦的原野上,(他們)奔馳沖突,往來踐踏,在千里之地出現(xiàn)和隱沒,不是中原地區(qū)的步兵所能抵擋的。“廣澤”“平野”結(jié)構(gòu)一致,意思相近,強調(diào)環(huán)境特點,可單獨成句,故在B處斷開;“奔突”和“馳踐”前省略主語“匈奴軍”,兩個詞語結(jié)構(gòu)一致,并列作謂語,主謂結(jié)構(gòu)完整,故在D處斷開;“出沒”承接上文主語,“千里”是“出沒”的后置狀語,結(jié)構(gòu)完整;而下文“非……也”是完整判斷句,故在兩句間F處斷開。故選BDF?!?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以及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的能力。A.正確。代詞,他/結(jié)構(gòu)助詞,的。句意:然而漢武帝沒有制止他。/假如沒有那人的力量,我就不會達到今天的地步。B.錯誤。用法相同,都是使動用法,使……敗/使……退卻。句意:使國家蒙羞,使家庭敗落。/李牧接連使秦國軍隊退卻。C.正確。句意:所以古代的君子。/君子說。D.正確。表判斷/句中語氣詞,表停頓。句意:這是死得其所啊。/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jīng)很久了。故選B?!?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他們?nèi)绻氉越y(tǒng)領軍隊,就會戰(zhàn)敗”錯誤。原文“然輕暴易敵,可以屬人,難以專將”,這句話的意思是,然而性格輕率暴躁輕視敵人,可以歸屬某個人,但難以獨自統(tǒng)率軍隊。也就是說李廣、李陵可以擔任副將,難以獨自統(tǒng)率軍隊,但并沒有說獨自統(tǒng)領軍隊就一定會戰(zhàn)敗。故選C。【1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擐”,穿;“負”,背;“勞”、“憊”,形容詞用作名詞,勞累的人馬,疲憊的軍隊。(2)“及”,等到;“摧鋒敗績”,被動句,被挫敗銳氣軍隊潰敗;“死戰(zhàn)”,拼死作戰(zhàn);“生降”,投降?!?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探究文中思想觀點的能力。①材料一從分析失敗原因角度評論李陵。從原文“上無統(tǒng)帥,而旁無援師,使之窮數(shù)十日之力,涉數(shù)千里之地,以與敵角而冀其成功。卒以眾寡不敵,身為降虜,辱國敗家,為天下笑者,是漢武以陵與敵也”“漢武皆乖其所任,二人者終僨蹶而不濟,身辱名敗,可不惜哉”等可知,何去非認為李陵率領步兵深入敵境,與匈奴騎兵對抗,是輕視自己的生命,把自己輕易地交給敵人,而漢武帝不僅沒有禁止他,還鼓勵他,導致李陵最終戰(zhàn)敗投降,辱國敗家,這是君王用人不當而導致李陵兵敗。②材料二從君子角度評論李陵。從原文“漢李陵策名上將,出討匈奴,竊謂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虜非勇,棄前功非智,召后禍非孝,四者無一可,而遂亡其宗,哀哉”可知,白居易認為李陵作為將領,不能為國家大事而死,是不忠;向敵人投降,是不勇;放棄以前的功勞,是不智;給家族招來災禍,是不孝。從儒家的忠、孝、智、勇道德標準出發(fā),李陵的行為是不可取的,應該受到批評。參考譯文:材料一:漢武帝召見李陵,想要讓他為貳師將軍李廣利運送糧草物資,但李陵不愿意受別人管束,他認為自己率領的都是荊楚勇士、奇才、劍客,希望能單獨帶一支隊伍,帶領五千步兵直搗單于王庭,而不必使用騎兵。所謂的騎兵,是匈奴軍隊的精銳和特長。在廣闊的水澤和平坦的原野上,(他們)奔馳沖突,往來踐踏,在千里之地出現(xiàn)和隱沒,不是中原地區(qū)的步兵所能抵擋的。因為匈奴強勁,騎兵眾多,他們處于安寧環(huán)境,等待奔逸的敵人,成為制服敵人的主軍??墒俏曳较胍獛ьI五千士兵,穿著鎧甲背著糧食,徒步深入敵境,驅(qū)趕勞累的人馬,指揮疲憊的軍隊,成為奔赴敵陣的客軍。這是李陵輕率地把自己的生命交給敵人??墒菨h武帝沒有制止他,反而認為他的勇氣很豪壯,就任憑他行動。上面沒有統(tǒng)帥,旁邊也沒有支援的部隊,讓士兵們耗費幾十天的體力,跋涉數(shù)千里的土地,去與敵人較量并期望取得勝利。最終因為兵力懸殊沒有戰(zhàn)勝敵人,李陵被俘投降,使國家蒙羞家庭敗落,被天下人恥笑,這是漢武帝讓李陵孤軍深入敵境的結(jié)果。《孫子兵法》說:“弱小一方如果死拼固守,那就會成為強大敵人的俘虜?!崩盍陰ьI五千士兵,孤軍深入敵境,去抵擋單于的十萬大軍,輾轉(zhuǎn)戰(zhàn)斗于萬里之地,怎么可能不被敵人俘虜呢?李廣、李陵都是太行山以西的英才將領,有才能,有勇氣,善于作戰(zhàn),能夠得到士兵們的拼死效力。然而性格輕率暴躁輕視敵人,可以歸屬某個人,但難以獨自統(tǒng)率軍隊。君主如果能夠根據(jù)他們的才能來任用他們,讓他們振奮精神,磨礪氣節(jié),像雷霆一樣攻擊,像猛禽一樣搏擊敵人,那么前方就沒有堅固的敵人了,而建立功業(yè)也是可以期待的了。漢武帝都違背了他們所能承擔的職責,二人最終遭受挫折而失敗,自己受辱名聲敗壞,怎能不讓人惋惜呢?材料二:《論》說:“忠、孝、智、勇這四個方面,是做臣子、做兒子最珍貴的東西?!彼怨糯木?,奉行并不斷追尋著這四個方面,如果一旦失去了它們,就不配做君王的臣子、父母的兒子了。漢代的李陵出任上將,出兵征討匈奴,我私下認為,他不為國家的事業(yè)而犧牲是不忠,活著投降匈奴是不勇,放棄先前的功績是不智,招致家族后來的禍患是不孝,四個方面沒有一個是可以的,因而使自己的宗族滅亡了,可悲?。∥易x《史記》《漢書》,發(fā)現(xiàn)它們對李陵都沒有明確的批評,私下為此感到很是疑惑。司馬遷雖然是因為李陵而遭受罪責的,然而對李陵沒有批評,是應該的嗎?班固也跟著司馬遷而沒有批評李陵,又應該嗎?按照《禮記》上說:“為軍隊謀劃的人,失敗就要死去?!彼允《?,這是死得其所啊。然而李陵該死時卻不死,能不得到批評嗎?我看他最初帶領步兵,深入到匈奴的領地,能用少數(shù)軍隊攻擊眾多敵人,用辛勞的軍隊擊敗準備充分、養(yǎng)精蓄銳的敵人,一再打仗一再勝利,沒有誰能比他的功勞大的。等到士兵用盡、力量衰竭,被挫敗銳氣、軍隊潰敗的時候,他不能夠拼死一戰(zhàn),最終被活捉而投降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次韻宏父①喜雨沈與求黃壟初看卷麥禾,老農(nóng)還復厭晴多。四郊戽②尾開新瀆,一雨苗根長舊科③。已發(fā)政聲歸召杜④,更驚詩律斗陰何⑤。王孫欲識田家樂,水亂溝塍涉可過。〖備注〗①宏父:古官名,即司空。②戽:用戽斗汲水。③科:植物的根莖。④召杜:指西漢召信臣和東漢杜詩,二人先后任南陽太守,行善政,簡稱“召杜”;后為頌揚地方官政績的套語。⑤陰何:南朝陳詩人陰鏗和梁詩人何遜的并稱,以詩聞名。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題目與杜甫的《春夜喜雨》相似,直抒胸臆,用一個“喜”字關聯(lián)全詩。B.黃土地上的麥苗都已經(jīng)卷起來了,可知久晴未雨,難怪老農(nóng)“厭晴多”。C.頷聯(lián)先寫雨后農(nóng)民忙碌的情景,后寫麥苗恢復生機,真是“喜”意四溢。D.“詩律”代宏父的才華,“更”字凸顯詩人的驚訝,不信他超過“陰何”。16.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答案】15.D16.①關心老百姓的生活,關注百姓的憂和喜;②因長期干旱而突然下雨所帶來的高興、喜悅之情;③贊美地方官員宏父的政績和他的文學才華,希望社會和諧;④反諷與勸誡“王孫”,期待他們能夠去感受“田家樂”,了解農(nóng)民的生活?!窘馕觥俊緦дZ】這首《次韻宏父喜雨》以農(nóng)事入詩,通過“黃壟卷禾”“老農(nóng)厭晴”的旱情鋪墊,以“四郊戽水”“苗根長科”的雨后生機形成強烈對比。尾聯(lián)用召杜政聲、陰何詩才雙重典故,既贊友人治政之能,又暗含文人相惜之意。全詩將農(nóng)事喜悅與文人雅趣巧妙融合,體現(xiàn)宋代士大夫關懷民生的精神境界?!?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D.“‘更’字凸顯詩人的驚訝,不信他超過‘陰何’”錯誤。“驚”是驚嘆、驚喜,用“更”字強化詩人對宏父才華的夸贊之情,而不是“不信他超過‘陰何’”。故選D。【1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①依據(jù)原文“黃壟初看卷麥禾,老農(nóng)還復厭晴多”,詩人將視角聚焦于農(nóng)田和老農(nóng)。黃土地上麥苗因干旱卷曲,老農(nóng)厭煩晴天,這種對農(nóng)事和農(nóng)民情緒的描寫,直接反映出詩人對百姓生活的關心,關注著他們因天氣干旱所面臨的困境和內(nèi)心的憂愁。②“四郊戽尾開新瀆,一雨苗根長舊科”,詩中描述了雨后農(nóng)民忙著用戽斗汲水灌溉新開的溝渠,雨水滋潤下麥苗的根莖開始茁壯成長。這種雨后生機的描繪,與前文的干旱形成鮮明對比,生動展現(xiàn)出詩人因這場及時雨而產(chǎn)生的高興、喜悅之情。③“已發(fā)政聲歸召杜”,詩人把宏父比作歷史上行善政的召信臣和杜詩,借典故直接稱贊宏父的政績;“更驚詩律斗陰何”,用陰鏗和何遜來類比宏父的詩才,凸顯對其文學才華的欣賞。這不僅表達了對宏父個人的贊美,更體現(xiàn)出詩人希望社會在這樣有能力、有才華的官員治理下和諧發(fā)展的美好愿景。④尾聯(lián)“王孫欲識田家樂,水亂溝塍涉可過”,詩人針對“王孫”提出,如果想要了解田家的快樂,那就得親自趟過雨后雜亂的田間溝渠去體驗。這看似簡單的建議,實則委婉地暗示王孫們平時不了解農(nóng)民生活,通過這種方式反諷他們對農(nóng)事的陌生,同時也飽含勸誡之意,期望他們能去感受農(nóng)民的生活。(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賈誼在《過秦論》中提到,秦始皇在一統(tǒng)天下之后,為鞏固秦王朝的統(tǒng)治,在軍事、思想等方面采取了一些特別的手段和方式,如以“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來愚化百姓。(2)黃庭堅《登快閣》中“________,________”兩句,通過遠山天空、江水明月描繪出詩人登上快閣時所見到的勝景。(3)名詞和名詞性短語在句子中表現(xiàn)力不及動詞、形容詞,但經(jīng)過詩人選擇并進行巧妙的排列組合,也可能營造出特別的意境,如“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浚?)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2)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3)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楊柳岸,曉風殘月/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夜歸人/駿馬秋風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我國建筑的屋頂形式豐富多彩,僅故宮屋頂就有10種以上。故宮建筑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主要宮殿以黃色為主;綠色用于皇子居住區(qū)建筑;藍、紫、黑色等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影璧上。太和殿屋頂正脊的兩段各有黃色琉璃吻獸,穩(wěn)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獸造形優(yōu)美,既是構(gòu)件又是裝飾物。世間顏色五彩繽紛,但是探根尋源的科學構(gòu)成,除了我們常說的紅、黃、藍三原色,還有一類叫作消色——黑、白、灰、金、銀、金色,無論是其顏色本身,還是質(zhì)地工藝,都為故宮的“A”帶來了點晴功效;白色,最典型的是三大殿的白玉基座,還有欄板望柱、金水橋、樓臺亭閣上的白色,既賞心悅目,又調(diào)和融洽大面積強烈色塊對比帶來的躁動;灰色,①無論是故宮的城墻、地面的鋪磚,②還是精致的各個小院,③都以和諧舒適的灰色作為主色調(diào),④使得故宮的整體色相色調(diào)既主題鮮明,⑤更舒適宜人。此外,故宮的顏色還與四季變化B。春天故宮的海棠梨花,嬌艷動人;夏天故宮的紅墻綠樹、黃瓦藍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秋天宮殿內(nèi)丹楓點點,銀杏輝煌,富有詩意;冬季雪花飛揚,銀蛇獻舞。18.文中第一段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兩處并加以改正。19.下列選項中的破折號與文中的破折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B.放炮了——C.燈光,不管是哪個人的家的燈光,都可以給行人——甚至像我這樣的一個異鄉(xiāng)人——指路。D.魯大海,你現(xiàn)在沒有資格跟我說話——礦上已經(jīng)把你開除了。20.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21.文中第二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標出原句序號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語句與上下文的銜接流暢自然。22.請結(jié)合畫波浪線的語句,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描繪故宮一年四季的景色。要求信息準確、語言流暢,不超過90個字?!敬鸢浮?8.“璧”改為“壁”;“段”改為“端”;“形”改為“型”。19.D20.A.金碧輝煌(富麗堂皇/美輪美奐)B.相映成趣(相映生輝)21.語句②,修改為:還是各個精致的小院。語句⑤,修改為:又舒適宜人22.春天來了,故宮的海棠梨花開了,嬌艷動人;夏天到了,故宮到處是紅墻綠樹、黃瓦藍天;秋天來了,宮殿內(nèi)紅色的楓葉、金黃色的銀杏隨風起舞,像一幅畫;冬天到了,雪花飛揚,像銀色的蛇在舞動。【解析】【18題解析】本題考查識記并正確書寫現(xiàn)代常用規(guī)范漢字的能力。①原文語境中“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影璧上”,琉璃影壁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用于遮擋視線的墻壁,與玉無關,應把“璧”改為“壁”。璧:與玉器相關。壁:與土石建筑相關。②原文語境“太和殿屋頂正脊的兩段各有黃色琉璃吻獸”,屋頂正脊的兩端是指通常相向口吞正脊的裝飾物,起到裝飾和保護作用?,強調(diào)正脊的開始部分,應把“段”改為“端”。段:與分割相關。端:與開始相關。③原文語境“吻獸造形優(yōu)美”,強調(diào)吻獸的形狀美麗,與類別、模型等無關,應把“形”改為“型”。形:強調(diào)事物的具體形狀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