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難題解析-物體的平衡、直線運動_第1頁
高中物理難題解析-物體的平衡、直線運動_第2頁
高中物理難題解析-物體的平衡、直線運動_第3頁
高中物理難題解析-物體的平衡、直線運動_第4頁
高中物理難題解析-物體的平衡、直線運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第一章 力力 物體的平衡物體的平衡 力的概念和物體受力分析力的概念和物體受力分析 (P4) *13如圖 1-1(原圖 1-12)所示,C 是水平地面,A、B 是兩個長 方形物塊,F(xiàn) 是作用在物塊 B 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體 A 和 B 以相同 的速度作勻速直線運動由此可知,A、B 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1和 B、C 間的滑動摩擦系數(shù) 2有可能是( ) 。 (1994 年全國高考卷) 3 (A)10,20; (B)10,20; (C)10,20; (D)10,20 解答 由 A、B 以相同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可知:A 在水平方向受力應為零,即 A、B 之 間無摩擦力,所以 A、B 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2、 1可以為 0 也可以不為 0。以 B 為研究對象,在 水平方向受 F 作用,一定還受到大小與 F 相等,方向與 F 相反的摩擦力作用。所以 B、C 之間一定有摩擦力作用,即 20。 本題的正確選項為(B) (D) 。 (P5) *14如圖 1-2(原圖 113)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木塊,用從零 開始逐漸增大的水平拉力 F 拉著木塊沿桌面運動,則木塊所受到的摩擦 力 f 隨拉力 F 變化的圖像正確的是( ) 。 3 解答 當 F 從零開始逐漸增大時,一開始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 F 與摩擦力平衡, 即 F=f,且 f 隨 F 的增大而增大,直到 f 達到最大靜摩擦力。此后再增大 F,物體將被

3、拉動, 此時的滑動摩擦力 f=N=mg,不再隨 F 而變化且略小于最大靜摩擦力。 本題的正確選項為(D) 。 (P5) *15如圖 1-3(原圖 1-14)所示,有一等邊三角形 ABC,在 B、C 兩點各放一個質(zhì)量為 m 的小球,在 A 處放一個質(zhì)量為 2m 的 小球,則這個球組的重心在何處4 解答 可先求 B 球與 C 球的重心,由于 B、C 球質(zhì)量相等,所 以它們的重心在 BC 的中點處。再求 A 球與這個等效小球(質(zhì)量為 2m,位置在 BC 中點)的重心,由于質(zhì)量均為 2m,故它們的重心 圖 1-1 圖 1-2 (A) (B) (C) (D) B mC m A 2m 圖 1-3 在此兩球

4、的中點。 所以這個球組的重心應在 BC 邊中線的中點處。 (P5) *18運輸貨車的制造標準是:當汽車側(cè)立在傾角為 30的 斜坡上時,如圖 1-4(原圖 1-17)所示,仍不致于翻倒,也就 是說,貨車受的重力的作用線仍落在貨車的支持面(以車輪為 頂點構(gòu)成的平面范圍)以內(nèi)如果車輪間的距離為 2.0m,車身 的重心離支持面不超過多少?(設車的重心在如圖所示的中軸 線上)6 解答 設 O 為車廂的重心,過 O 作兩車輪連線的垂線, 交點為 A,如圖 1-5 所示,過 O 作重力作用線,此線不能超 過 B 車輪,否則車將翻轉(zhuǎn)。取臨界點 B,在直角三角形 OAB 中,由幾何關系可知 AOB=30,AB=

5、BC=1m, OA=AB=1.73m。 2 1 3 所以車身的重心離開支持面不超過 1.73m。 共點力的合成與分解共點力的合成與分解 (P6) *6如圖 1-6(原圖 1-20)所示,一個半徑為 r,重為 G 的圓球,被長為 r 的細繩掛在豎直的光滑的墻壁上,繩與墻所成的角為 30,則繩子的拉力 T 和墻壁的彈力 N 分別是( ) 。3 (A), (B),GT 2 G N GT2GN (C), (D),GT3GN 2 3 GT 3 32 GN 3 3 解答 圓球的受力分析如圖 1-7 所示,根據(jù)平衡條件得 T=G, cos30 G 3 2 3 N=Gtan30=G, 3 3 O 30 圖 1

6、-4 r 圖 1-6 圖 1-7 T N G O 30 圖 1-5 A B C 本題的正確選項為(D) 。 (P6) *7某壓榨機的結(jié)構(gòu)如圖 1-8(原圖 1-21)所示其中 B 為固定 絞鏈,C 為質(zhì)量可忽略不計的滑塊,通過滑輪可沿光滑壁移動,D 為被壓榨的物體當在鉸鏈 A 處作用一垂直于壁的壓力 F 時,物 體 D 所受的壓力等于_ _3 解答 以鉸鏈 A 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AB 桿和 BC 桿受 力大小相等,設受到的力為大小 F1,有 , 1 2cosFF 可得 , 1 2cos F F 對 C 進行受力分析,如圖 1-9 所示,在豎直方向上有 , 1sin tan 2 F NF

7、根據(jù)幾何關系得 tan=10,代入上式得 N=5F。N 為 D 對 C 的支持力,所以物體 D 所受的 壓力也等于 5F。 本題的正確答案為“5F” 。 (P7) *11作用在同一質(zhì)點的兩個力的合力 F 隨兩個分力夾角大小變化 情況如圖 1-10(原圖 1-22)所示,則兩力的大小分別是_N 和 _N3 解答 從圖中可以看出,當兩力夾角為 90時,合力大小為 50N,當兩力夾角為 180時,合力大小為 10N,假設兩力分別為 F1、F2 ,則 , 22 12 50FF |F1F2 |=10 , 由式和式得 F1=30N,F(xiàn)2=40N 或 F1=40N,F(xiàn)2=30N。 本題的正確答案為“30N,

8、40N” 。 (P7) *12從正六邊形 ABCDEF 的一個頂點 A 向其余五個頂點 作用著五個力 F1、F2、F3、F4、F5,如圖 1-11(原圖 1-23) , 已知 F1=f,且各個力的大小跟對應的邊長成正比,這五個力 的合力大小為_,方向_4 解答 根據(jù)正六邊形的幾何特點,連接 BD,四邊形 ABDE 為矩形,連接 FD,四邊形 ACDF 也為矩形,而 F3 恰 圖 1-8 圖 1-10 圖 1-11 F2 F1圖 1-9 C N 好為這兩個矩形的對角線,所以 F1、F2、F3、F4、F5這五個力的合力大小為 3F3 ,方向沿 AD 方向。又因 F1與 F3 的關系:F3=2F1,

9、所以合力為 3F3=6F1=6f。 本題的正確答案為“6f,沿 AD 方向”。 (P7) *16如圖 1-12(原圖 1-26)所示,用繩 AC 和 BC 吊起一 個物體,繩 AC 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 60,能承受的最大拉 力為 100N,繩 BC 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 30能承受的最大拉 力為 150N欲使兩繩都不斷,物體的重力不應超過多少?5 解答 C 點受力分析如圖 1-13 所示,TA與 TB關系為 , 3 tg30 3 ABB TTT 由于 TA=100N,TB=150N,要使兩繩子都不斷,由上式可知, 應以 TB的最大拉力為限,此時物體的重力 。100 3N cos30 B T G

10、所以物體的重力不應超過 173N。 共點力作用下的物體的平衡共點力作用下的物體的平衡 (P8) *10如圖 1-14(原圖 1-30)所示,用兩根長度相等的輕繩,下 端懸掛一個質(zhì)量 為 m 的物體,上端分別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的 M、N 點,MN 間距為 s,已知兩繩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 T,則每 根繩的長度不得短于_4 解答 假設兩繩的拉力都為 T,受力分析如圖 1- 15 所示。設 繩與天花板的夾角為,根據(jù)平衡條件得 mg=2Tsin, 設繩子長為 L,根據(jù)幾何關系可得 , cos 2 s L 根據(jù)式得 L=。 22 4() Ts Tmg 本題的正確答案為“” 。 22 4() Ts Tmg

11、 (P9) AB C 圖 1-12 60 30 MN s 圖 1-14 TA TB G 60 30 圖 1-13 T T G 圖 1-15 *12如圖 1-16(原圖 1-32)所示,A、B 兩均勻直桿上端分別 用細線懸掛于天花板上,下端擱在水平地面上,處于靜止狀態(tài), 懸掛 A 桿的繩傾斜,懸掛 B 桿的繩恰好豎直則關于兩桿的受力 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4 (A)A、B 都受三個力作用 (B)A、B 都受四個力作用 (C)A 受三個力,B 受四個力 (D)A 受四個力,B 受三個力 解答 對 A、B 桿進行受力分析可知,它們都受到重力、彈力和繩子拉力的作用。對 B 來說這三個力都是

12、在豎直方向上,所以能保持平衡,地面沒有摩擦力作用。對 A 來說重力 和彈力在豎直方向上,而繩子拉力是傾斜的,它有水平分量,要使 A 也能平衡,地面對 A 一定有摩擦力的作用,因此 A 受四個力。 本題的正確選項為(D) 。 (P9) *13如圖 1-17(原圖 1-33)所示,質(zhì)量為 M 的大圓環(huán),用輕繩 懸掛于天花板上,兩個質(zhì)量均為 m 的小環(huán)同時從等高處由靜止滑下, 當兩小圓環(huán)滑至與圓心等高時所受到的摩擦力均為 f,則此時大環(huán)對 繩的拉力大小是( ) 。4 (A)Mg (B)(M2m)g (C)Mg2f (D)(M2m)g2f 解答 大圓環(huán)的受力分析如圖 1- 18 所示,根據(jù)平衡條件可

13、得 TMg+2f , 本題的正確選項為(C) 。 (P10) *14如圖 1-19(原圖 1-34)所示,A、B 兩物體用細繩相連跨 過光滑輕小滑輪懸掛起來,B 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A、B 兩物體 均靜止,現(xiàn)將 B 物體稍向左移一點,A、B 兩物體仍靜止,則此時 與原來相比( ) 。4 (A)繩子拉力變大 (B)地面對物體 B 的支持力變大 (C)地面對物體 B 的摩擦力變大 (D)物體 B 受的合力變大 解答 由于 A 始終處于平衡狀態(tài),所以繩子拉力 T 不變,始終為 GA。B 物體的受力如 圖 1-20 所示,根據(jù)平衡條件可得 , sin B TNG 圖 1-17 A B 圖 1-19 圖

14、 1-18 Mg f f T f A B 圖 1-20 N T GB A B 圖 1-16 , cosTf 由題意 變小,由式可得 N 變大,由式可知 f 變大。 本題的正確選項為(B) (C) 。 (P10) *15如圖 1-21(原圖 1-35)所示,斜面的傾角37,斜面 上的物體 A 重 10N物體 A 和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為 使物體 A 在斜面上做勻速運動,定滑輪所吊的物體 B 的重力大小 應為多大?5 解答 由于 A 物體的運動方向不知道,所以應分情況討論: (1)當 A 物體沿斜面向上勻速運動時,受力分析如圖 1- 22 所示,根據(jù)平衡條件可得 T=f +GAsin ,

15、N= GAcos , f =N , T = GB , 由以上式可解得。cossin7.6N BA GG (2)當 A 物體沿斜面向下勻速運動時,同理可得 T+f=GAsin , N= GAcos , f=N , T = GB , 由式可得 。sincos4.4N B A GG 所以物體 B 的重力大小應為 7.6N 或 4.4N。 (P10) *17如圖 1-23(原圖 1-37)所示,A、B 兩長方體木塊放在水平面上,它們高度相等, 長木板 C 放在它們上面,用水平力 F 拉木塊 A,使 A、B、C 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勻速運動,則( ) 。4 (A)A 對 C 的摩擦力向右 (B)C 對 A

16、的摩擦力向右 (C)B 對 C 的摩擦力向右 (D)C 對 B 的摩擦力向右 解答 由于 C 靠 A 對它的摩擦力作用使其向右運動,所以 A 對 C 摩擦力向右。同理 B 靠 C 對它的摩擦力作為動力使其向右運動,所以 C 對 B 的摩擦力也向右,C 對 A 和 B 對 C 的摩擦力方向可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得到。 本題的正確選項為(A) (D) 。 A B 圖 1-21 AB C F 圖 1-23 A B 圖 1-22 N T f GA (P10) *18如圖 1-24(原圖 1-38)所示,質(zhì)量為 m5kg 的物 體,置于傾角為30的粗糙斜面塊上,用一平行于斜面 的大小為 30N 的力推物體,

17、使其沿斜面向上勻速運動求 地面對斜面塊 M 的靜摩擦力是多少?8 解答 把 M、m 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受力分析,如圖 1- 25 所示,根據(jù)水平方向的平衡條件可得 f=Fcos, 其中 F=30N,=30,代入可得 f=15N。 3 所以地面對斜面 M 的靜摩擦力為 15N。 3 (P11) *19如圖 1-26(原圖 1-39)所示,物體 A、B 疊放在傾角為 37的斜面上,并通過細線跨過光滑滑輪相連,細線與斜 面平行,兩物體質(zhì)量分別為 mA5kg,mB10kg,A、B 間動 摩擦因數(shù)為0.1,B 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20.2,現(xiàn)對 A 施一平行于斜面向下的拉力 F,使 A 平行于斜面向下勻

18、速運 動,求 F 的大小。10 解答 A、B 的受力分析如圖 1- 27 所示,對于 A 根據(jù)平衡 條件可得 F+ mAgsinaT+ f1 , N1=mAgcosa , f1=1N1 , 對于 B 有 f1 + f2 + mBgsina=T , N2= N1 + mBgcosa , f2=2 N2 , 由以上各式可解得 , 12 2coscossin AABBA Fm gmmgmmg 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 F=62N。 所以沿斜面向下拉力 F 的大小為 62N。 (P11) *20如圖 1-28(原圖 1-40)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兩個質(zhì)量分別為 m1和 m2的木 塊 1 和 2,中間用一原長為

19、 、勁度系數(shù)為 k 的輕彈簧連接起來,木塊與地面間的滑動摩擦l 因數(shù)為現(xiàn)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塊 2,當兩木塊一起勻速運動時兩木塊之間的距離是( F m M 圖 1-24 B A F 圖 1-26 f 圖 1-25 F m M (M+m)g N F N1 mAg f1 T A f1 N1 N2 f2 mBg T 圖 1-27 B ) 。 (2001 年全國高考卷理綜)5 (A) (B) gm k l 1 gmm k l) 21 ( (C) (D) gm k l 2 g mm mm k l)( 21 21 解答 對木塊 1 進行受力分析,它在水平方向受彈簧拉力和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這兩 力平衡有 ,

20、1 k xm g 可得 , 1 xm g k 所以此時彈簧的總長度為。gm k l 1 本題的正確選項為(A) 。 (P11) *21S1和 S2表示勁度系數(shù)分別為和的兩根彈簧,;和表 1 k 2 k 1 k 2 kab 示質(zhì)量分別為和的兩個小物體,將彈簧與物塊按圖 1- a m b m a m b m 29(原圖 1-41)方式懸掛起來,現(xiàn)要求兩根彈簧的總長度最大,則應使( )。 (2000 年廣東卷)4 (A)S1在上,在上a (B)S1在上,在上b (C)S2在上,在上a (D)S2在上,在上b 解答 先討論 a、b 的懸掛位置。對于上面彈簧而言,無論 a、b 怎么放,它的伸長量 不變。

21、對于下面彈簧,下面所掛物體越重,其伸長量越大。所以應該重一點的物體在下面, 即 b 在上、a 在下。 再討論兩根彈簧的位置,可比較兩種情況的伸長量 若 S1在上: , 1 12 aba m gm gm g x kk 若 S2在上: 。 2 21 aba m gm gm g x kk 由于,所以 x1x2,應選擇 S2在上。 1 k 2 k 21 圖 1-28 圖 1-29 本題的正確選項為(D) 。 (P11) *22如圖 1-30(原圖 1-42)所示,物體 G 用兩根繩子懸掛, 開始時繩 OA 水平,現(xiàn)將兩繩同時順時針轉(zhuǎn)過 90,且保持兩繩 之間的夾角不變(90) ,物體保持靜止狀態(tài),在旋

22、轉(zhuǎn)過程中, 設繩 OA 的拉力為 T1,繩 OB 的拉力為 T2,則( ) 。5 (A)T1先減小后增大 (B)T1先增大后減小 (C)T2逐漸減小 (D)T2最終變?yōu)榱?解答 剛開始時 O 點受到繩 OA、OB 的作用力如圖 1- 31 實線所示,假設轉(zhuǎn)過角度的受力如圖中虛線所示, 當轉(zhuǎn)過 90時,T1=mg, T2=0。 經(jīng)過比較可得:T1先增大后減小,T2逐漸減小。 本題的正確選項為(B) (C) (D) 。 (P12) *24質(zhì)量為 0.8kg 的物塊靜止在傾角為 30的斜面上,若 用平行于斜面沿水平方向大小等于 3N 的力推物塊,物塊仍保 持靜止,如圖 1-32(原圖 1-44)所示

23、,則物塊所受的摩擦力大 小等于( )。5 (A)5N (B)4N (C)3N (D)N33 解答 在斜面平面內(nèi)物體的受力分析如圖 1-33 所示,根據(jù)平 衡條件得 , 2 2 sinfFmg 其中 F3N,m0.8kg, =30,代入得 f=5N。 本題的正確選項為(A) 。 (P12) *25如圖 1-34(原圖 1-45)所示,水平放置的兩固定光 滑硬桿 OA、OB 成角,在兩桿上各套一輕環(huán) P、Q,兩環(huán)用 細繩相連,現(xiàn)用一大小為 F 的恒力沿 OB 方向拉圓環(huán) Q, 當兩環(huán)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繩子的拉力大小為 _ 。4 A B O G 圖 1-30 F 圖 1-32 A B P Q O 圖

24、1-34 f F mgsin 圖 1-33 T2 T2 T1 T1 圖 1-31 A B P O 圖 1-35 N F T 解答 當兩環(huán)平衡時,如圖 1- 35 所示,P 所受彈力方向必垂直 OA,否則 P 無法平衡。 Q 受三力作用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平衡條件得 ,sinTF 得 。 sin F T 本題的正確答案為“” 。 sin F (P12) *26如圖 1-36(原圖 1-46)所示,相距 4m 的兩根柱子上拴著一根 5m 長的細繩,細繩 上有一光滑的小滑輪,吊著 180N 的重物,靜止時 AO,BO 繩所受的 拉力各是多少?7 解答 同一條繩子拉力處處相等,所以 T1=T2=T,且與豎

25、直線夾角 均為,如圖 1- 37 所示,根據(jù)平衡條件得 , 2cosTmg 延長 BO 至墻于 C 點,過 C 作水平線交右墻于 D 點,根據(jù)幾何關 系得 AO=OC,而 AO+BO=5m,所以 BC=OB+OC=5m,在 BCD 中, 有 , 3 cos 5 由式得, 5 150N 6 Tmg 所以靜止時 AO、BO 繩子所受拉力各是“150N,150N” 。 (P12) *27如圖 1-38(原圖 1-47)所示,A、B 兩小球固定在水平 放置的細桿上,相距為 l,兩小球各用一根長也是 l 的細繩連接 小球 C,三個小球的質(zhì)量都是 m求桿對小球 A 的作用力的大小 和方向10 解答 C 球

26、受力如圖 1- 39 所示,根據(jù)平衡條件有 ,2 cos30Tmg 得 T=mg, 3 3 A 球受力如圖 1- 40 所示,根據(jù)平衡條件有 , sin60TmgN B A O 圖 1-36 AB C 圖 1-38 A T mg f N 圖 1-40 B A O 圖 1-37 DC mg T T C 圖 1-39 , cos60Tf 由可得 N=mg, f=mg。 2 3 6 3 因此桿對小球 A 的作用力 F=,代入可得 F=mg, 與豎直方向成 a 角, 22 fN 3 7 tan =。 N f 9 3 所以桿對小球 A 的作用力大小為mg,,方向為豎直向上偏左 a 角,其中 = arct

27、an 3 7 。 9 3 (P12) *28如圖 1-41(原圖 1-48)所示,兩個重都為 G,半徑都為 r 的光滑均勻小圓柱,靠放在半徑為 R(R2r)的弧形凹面內(nèi),處于靜止狀態(tài),試求凹 面對小圓柱的彈力及小圓柱相互間的彈力大小10 解答 設大圓弧圓心為 O1,兩小圓柱的圓心分 別為 O2、O3,連接 O2 O3,連線必定經(jīng)過兩圓柱的 切點,設切點為 A,連接 OA,令O2O1A 為,根 據(jù)幾何關系得 , 。 2 2 2 cos RrrRr R RrRr tg = 2 r Rr R 左邊圓柱的受力如圖 1- 42 所示,根據(jù)平衡條件得 , 1cos NG , 12 sinNN 由得 , 1

28、 cos 2 Rr GG N Rr R r R 圖 1-41 O3 圖 1-42 O1 A N2 N1 G O2 。 2 2 rG N Rr R 所以凹面對小圓柱的彈力為 ,小圓柱相互間的彈力大小為。 RrR GrR )2( )( RrR rG )2( (P.12) *29如圖 1-43(原圖 1-49) ,跨過兩個定滑輪的輕繩上系著兩 個質(zhì)量分別為 m1 、m2 和 M 的重物,兩滑輪的懸掛點在同一高度, 不計摩擦求當整個系統(tǒng)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三個重物質(zhì)量之間的關 系15 解答 各物體的受力如圖 1- 44 所示,由平衡條件可得 , 11 Tm g 22 Tm g 對于 M 受三力作用平衡,則

29、三力構(gòu)成一個封閉的三角形,如 圖 1-45 所示,由三角形知識可得 , 222 12 1 1 sin 2 Mmm Mm 222 21 2 2 sin 2 Mmm Mm 。 對于此系統(tǒng),必須滿足:,。 1 0 2 2 0 2 可解得三個重物質(zhì)量之間應滿足的關系為,且 12 Mmm 。 222 12 Mmm (P.12) *30如圖 1-46(原圖 1-50)所示,質(zhì)量為 m 的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物體與地面間的 動摩擦因數(shù)為,想用大小為 F 的力推動物體沿水平地面滑動,推力方向與水平面的夾角 3 3 在什么范圍內(nèi)都是可能的?15 解答 當物體在地面上滑動時,受力如圖 1-47 所示,物體在豎直方

30、向 平衡,則 。sinNmgF m F 圖 1-46 m2 M 圖 1-43 m1m2 M 圖 1-44 T1 T1 T2 T2 m1g m2g Mg Mg T2 T1 圖 1-45 要使物體在水平地面上滑動,必須滿足如下條件 ,cosFf 而 。 fN 由三式可得 ,cossin mg F 所以,代入可得推力方向與水平面的夾角的 2 1 sin(),tan 1 mg F 其中 范圍為。arcsin0 2 mg F 3 (P.13) *31壓延機由兩輪構(gòu)成,兩輪直徑各為 d50 cm, 輪間的間隙為 a0.5 cm,兩輪按反方向轉(zhuǎn)動,如圖 1- 48(原圖 1-51)上箭頭所示已知燒紅的鐵板與

31、鑄鐵輪 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0.1問能壓延的鐵板厚度是多少? 25 解答 以鐵板為研究對象,鐵板受到鑄鐵輪的作用力 如圖 1- 49 所示。壓延機要正常工作,則鐵板所受的作 用力的合力須向右,即 ,cossin0 AA fN 而 , AA fN 所以,。0tancos 2 1 1 1+ 由幾何關系可得,代入數(shù)據(jù)2 (1 cos )bRa 可得能壓延的鐵板厚度為 0.5cmb0.75cm。 力矩力矩 有固定轉(zhuǎn)動軸物體的平衡有固定轉(zhuǎn)動軸物體的平衡 m F 圖 1-47 mg N f A fA NA O1 B fB NB O2 圖 1-49 圖 1-48 (P14) *7如圖 1-50(原圖 1-54)所

32、示是單臂斜拉橋的示意圖,均 勻橋板 ao 重為 G,三根平行鋼索與橋面成 30,間距 ab=bc=cd=do,若每根鋼索受力相同,左側(cè)橋墩對橋板無作用 力,則每根鋼索的拉力大小是( ) 。3 (A)G (B)G6 3 (C)G3 (D)2G3 解答 設 aO 長為 4L,每根鋼索受力為 T,以 O 點為轉(zhuǎn)軸,由力矩平衡條件得 ,23 sin302 sin30sin30GLTLTLTL 解得 。 2 3 TG 本題的正確選項為(D) 。 (P14) *8圖 1-51(原圖 1-55)為人手臂骨骼與肌肉的生理結(jié)構(gòu)示意圖,手上托著重量為 G 的 物體, (1)在方框中畫出前臂受力示意圖(手、手腕、尺

33、骨和撓骨看成一個整體,所受重 力不計,圖中 O 點看作固定轉(zhuǎn)動軸,O 點受力可以不畫) (2)根據(jù)圖中標尺估算出二頭肌 此時的收縮力約為 (2000 年上海卷)5 解答 前臂的受力如圖 1-52 所示,以 O 點為轉(zhuǎn)軸,由力矩平 衡條件得 ,18FN 其中 N=G,可得 F=8G。 本題的正確答案為“8G” 。 (P14) *9如圖 1-53(原圖 1-56)所示,直桿 OA 可繞 O 軸 轉(zhuǎn)動,圖中虛線與桿平行桿的 A 端分別受到 圖 1-50 圖 1-51 F1 F2 F3 F4 O A 圖 1-53 圖 1- 52 F1、F2、F3、F4四個力作用,它們與 OA 桿在同一豎直平面內(nèi),則它

34、們對 O 點的力矩 M1、M2、M3、M4的大小關系是( ) 。4 (A)M1M2M3M4 (B)M1M2M3M4 (C)M2M1M3M4 (D)M1M2M3M4 解答 把四個力都分解為垂直于 OA 方向和沿 OA 方向的兩個分力,其中沿 OA 方向的 力對 O 點的力矩都為零,而垂直于 OA 方向的力臂都相等,所以四個力的力矩比較等效為 垂直方向的力的比較。從圖中不難看出力大小關系為 F2F1=F3F4,所以力矩大小關 系為 M2M1=M3M4。 本題的正確選項為(C) 。 (P14) *10如圖 1-54(原圖 1-57)所示的桿秤,O 為提扭,A 為刻度的起點,B 為秤鉤,P 為 秤砣,

35、關于桿秤的性能,下述說法中正確的是( ) 。 4 (A)不稱物時,秤砣移至 A 處,桿秤平衡 (B)不稱物時,秤砣移至 B 處,桿秤平衡 (C)稱物時,OP 的距離與被測物的質(zhì)量成正比 (D)稱物時,AP 的距離與被測物的質(zhì)量成正比 解答 當不稱物體時,秤砣應在零刻度線,即在 A 點, 此時對 O 點的力矩平衡,設桿秤本身的重為 G0,重 心離開 O 點距離為 OC,根據(jù)力矩平衡條件得 , 0 PAOGOC 當稱物體為 G 時,設秤砣在 D 點時桿秤平衡,如圖 1- 55 所示,根據(jù)力矩平衡條件有 , 0 G OBGOCP OD 由式得 。G OBPAOODPAD 本題的正確選項為(A) (D

36、) 。 (P15) *11如圖 1-56(原圖 1-58)所示,A、B 是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 BA O P 圖 1-54 圖 1-56 BA O P 圖 1-55 D G 形木塊,長為 ,疊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端面與桌邊平行A 木塊放在 B 上,右端l 有伸出,為保證兩塊不翻倒,木塊 B 伸出桌邊的長度不能超過( ) 。4 4 l (A) /2 (B)3 /8 ll (C) /4 (D) /8ll 解答 把 A、B 當作一個整體,其重心位置在兩個木塊的中點,根據(jù)幾何關系可知在距 B 右邊處。為了不翻倒,它們的重心不能超過桌邊,即 B 伸出桌邊長度不超過。 3 8 l 3 8 l 本題的正

37、確選項為(B) 。 (P15) *13如圖 1-57(原圖 1-60)所示,將粗細均勻、直徑相同 的均勻棒 A 和 B 粘合在一起,并在粘合處用繩懸掛起來,恰好 處于水平位置而平衡,如果 A 的密度是 B 的兩倍,那么 A 的 重力大小是 B 的_倍5 解答 假設 A 的長度為 x,B 的長度為 y,橫截面積為 S,B 的密度為,則 A 的密度為 2,有 , ,2 A GxSg B GySg 根據(jù)力矩平衡條件得 , 22 AB xy GG 代入得 , 1 2 x y 所以 。 22 2 A B GxSgx GySgy 本題的正確答案為“” 。2 (P15) *14如圖 1-58(原圖 1-61

38、)所示,一個質(zhì)量為 m、半徑為 R 的球,用長為 R 的繩懸掛在 L 形的直角支架上,支架的重力 不計,AB 長為 2R,BC 長為,為使支架不會在水平桌R32 面上繞 B 點翻倒,應在 A 端至少加多大的力?6 解答 要使加在 A 端的力最小,力臂應最大,即為 AB 的長 AB 圖 1-57 BA C 圖 1-58 度。以球和直角支架整體作為研究對象,球所受重力和 A 端所受作用力對 B 點力矩平衡, 有 ,2mgRFR 可得 F=mg , 2 1 所以應在 A 端至少加mg 的力作用。 2 1 (P15) *15如圖 1-59(原圖 1-62)所示,重為 600N 的均勻木板擱在相 距為

39、2.0m 的兩堵豎直墻之間,一個重為 800N 的人站在離左墻 0.5m 處,求左、右兩堵墻對木板的支持力大小7 解答 木板的受力分析如圖 1-60 所示,以左邊墻的交點 為支點,根據(jù)力矩平衡條件得 , 13 0.512NGN 以右邊墻的交點為支點,根據(jù)力矩平衡條件得 , 21 21.51NNG 其中 N1=G人=800N,G=600N,代入式得 N2=900N,N3=500N。 所以左、右兩堵墻對木板的支持力大小分別為 900N、500N。 (P16) *16棒 AB 的一端 A 固定于地面,可繞 A 點無摩擦地轉(zhuǎn)動,B 端靠 在物 C 上,物 C 靠在光滑的豎直墻上,如圖 1-61(原圖

40、1-63)所示.若 在 C 物上再放上一個小物體,整個裝置仍保持平衡,則 B 端與 C 物之間 的彈力大小將( ) 。4 (A)變大 (B)變小 (C)不變 (D)無法確定 解答 AB 棒及 C 物體在豎直方向的受力分析如圖 1- 62 所示,對于 C 物體,由平衡條 件得 f=GC , 對于 AB 棒,根據(jù)力矩平衡條件得 , GfN MMM 在 C 上加一小物體后,GC增加,由式可知 f 也將增大,則 Mf增 大。由式可知 MN隨之增大,則 N 也增大。 圖 1-59 圖 1-61 N1 G 圖 1-60 N3 N2 圖 1-62 N f f GC G 本題的正確選項為(A) 。 (P16)

41、 *17如圖 1-63(原圖 1-64)所示,質(zhì)量為 m 的運動員站 在質(zhì)量為 m 的均勻長板 AB 的中點,板位于水平地面上,可 繞通過 A 點的水平軸無摩擦轉(zhuǎn)動,板的 B 端系有輕繩,輕繩 的另一端繞過兩個定滑輪后,握在運動員的手中,當運動員 用力拉繩子時,滑輪的兩側(cè)的繩子都保持在豎直方向,則要 使板的 B 端離開地面,運動員作用于繩的最小拉力是 _5 解答 設板長為 2L,對板進行受力分析如圖 1- 64 所示,以 A 為轉(zhuǎn)軸,根據(jù)力矩平衡 條件得 MN+MG=MT , 即 , 2NLmgLTL 以人為研究對象,有 T+N=mg , 由式得 T=mg , 3 2 本題的正確答案為“mg”

42、 。 3 2 (P16) *18如圖 1-65(原圖 1-65)所示,半徑是 0.1m,重為 N 的均勻小球,放在光滑的豎直墻和長為 1m 的光滑木板310 (不計重力)OA 之間,木板可繞軸 O 轉(zhuǎn)動,木板和豎直墻的夾角 為=60,求墻對球的彈力和水平繩對木板的拉力5 解答 對木板 OA 受力分析如圖 1- 66 所示,由力矩平衡條件得 , 1 ctgcos 2 NRTL 對球受力分析如圖 1- 67 所示,根據(jù)平衡條件得 , 1sin NG 12 cosNN O A 圖 1-65 A B 圖 1-63 N2 N1 G 圖 1-67 A B T N mg圖 1- 64 T O A /2圖 1

43、-66 N1 由式得 , 2 sincos GRctg T L 其中 G=N,R=0.1m,=60,L=1m,代入可得 T=N=6.93N。由式可31034 得 N2=10N。 所以墻對球的彈力為 10N,水平繩對木板的拉力為 6.93N。 (P16) *19如圖 1-68(原圖 1-66)所示,均勻桿 AB 每 米重為 30N,將 A 端支起,在離 A 端 0.2m 的 C 處掛 一重 300N 的物體,在 B 端施一豎直向上的拉力 F, 使桿保持水平方向平衡,求桿長為多少時,所需的拉 力 F 最小,最小值為多少?6 解答 設桿長為 x m,則重為 30 x N,由力矩平衡 條件得 ,300

44、 0.230 2 x xFx 即 , 2 15600 xFx 要使方程有解,則 ,即 F 60N, 2 4 15 600F 取 F=60N,代入式可得 x = 2 m。 所以桿長為 2 m 時,所需的拉力 F 最小,最小值為 60N。 P. .16 *21兩個所受重力大小分別為 GA和 GB的小球 A 和 B,用細桿連接起來,放置在光滑 的半球形碗內(nèi)小球 A、B 與球心 O 在同一豎直 平面內(nèi),如圖 1-69(原圖 1-68)所示若碗的半 徑為 R,細桿的長度為,GAGB ,則連接R2 兩小球的 AB 細桿靜止時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多 大? 10 解答 以 A、B 整體為研究對象,A、B 物體所

45、受的支持力通過球心,所以以 O 為轉(zhuǎn)動軸, 只有 A 和 B 的重力矩如圖 1-70 所示,由力矩平衡條件可得 A B C F 圖 168 O R A B 圖 1-69 , sinsin AB GRGR 由幾何關系知: 0 90 解式得 ,arctan B A G G 所以細桿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arctan 4 B A G G P. .16 *22如圖 1-71(原圖 1-69)所示,重為 G 的一根 均勻硬棒 AB,桿的 A 端被細繩吊起,在桿的另一端 B 作用一水平力 F,把桿拉向右邊,整個系統(tǒng)平衡后,細 線、棒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分別為、求證: tg=2tg15 證明 硬棒受到三個力作用平

46、衡,則三個力的作用線 必交于一點,如圖 1- 72 所示。AB 為一根質(zhì)量均勻的硬 棒,所以 O 為 AB 的中點,則由幾何關系可得 C 為 BD 的中點,而 , ,tan BD AD tan CD AD 所以。tan2tan P. .17 *23半徑為 R、質(zhì)量為 M1的均勻圓球與一質(zhì)量為 M2的重物分別用 細繩 AD 和 ACE 懸掛于同一點 A,并處于平衡,如圖 1-73(原圖 1-70) 所示已知懸點 A 到球心 O 的距離為 L,不考慮繩的質(zhì)量和繩與球的摩 擦,試求懸掛圓球的繩 AD 與豎直方向 AB 的夾角 (第十屆全國中學 生物理競賽預賽)15 解答 如圖 1- 74 所示,以球

47、為研究對象,球受到重力、繩子 ACE 對 球的壓力及 AD 繩的拉力作用,因為不考慮繩對球的摩擦,則繩對球的 壓力 N 必然通過球心,球是均勻的,重心必在球心,所以第三個力 AD 繩的拉力必過球心,即 O、A、D 三點在同一直線上。以球、重物和繩作 為一個系統(tǒng),以 A 為轉(zhuǎn)動軸,由力矩平衡條件可得 圖 1-70 圖 1-73 O A B GA GB 45 45 F 圖 1-72 A B T mg O C D F 圖 1-71 A B 12 0M g OBM g BC 而,代入上式可得懸掛圓球的sin ,sinOBLBCRL 繩 AD 與豎直方向 AB 的夾角。 LMM RM )( arcsin

48、 21 2 P. .17 *24、在一些重型機械和起重設備上,常用雙塊式電磁制動器,它的簡化示意圖如圖 1- 75(原圖 1-71)所示,O1和 O2為固定鉸鏈在電源接通時,A 桿被往下壓,通過鉸鏈 C1、C2、C3使彈簧 S 被拉伸,制動塊 B1、B2與制動輪 D 脫離接觸, 機械得以正常運轉(zhuǎn)當電源被切斷后,A 桿不再有向下的壓力(A 桿 及圖中所有連桿及制動塊所受重力皆忽略不計),于是彈簧回縮,使 制動塊產(chǎn)生制動效果此時 O1C1和 O2C2處于豎直位置已知欲使正 在勻速轉(zhuǎn)動的 D 輪減速從而實現(xiàn)制動,至少需要 M=1100Nm 的制 動力矩,制動塊與制動輪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 0.40,彈簧不

49、發(fā)生形 變時的長度為 L=0.300m,制動輪直徑 d=0.400m,圖示尺寸 a=0.065m,h1=0.245m,h2=0.340m,試求選用彈簧的倔強系數(shù) k 最 小要多大(第十三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 預賽)15 解答 如圖 1-76 所示,制動時制動塊 B1、B2對 D 的正壓力分別 為 N1和 N2,滑動摩擦力分別為N1和N2。則制動力矩 12 22 dd MNN 以左、右兩桿為研究對象,由力矩平衡條件可得 121 11 ()F hhN hN a 2 1122 ()N hF hhN a 而 F 為彈簧的彈力,由胡克定律可得 (2)Fk daL N M1g M2g 圖 1-74 N1

50、N1 N1 N2 N2 N1 N1 N1 N1 N2 N2 N1 FF 圖 1-76 圖 1-75 由四式可得。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 222 1 112 () ()(2) haM k hd hhdaL 4 1.24 10 N/mk 所以選用彈簧的倔強系數(shù) k 最小值為。 4 1.24 10 N/m P. .18 *25如圖 1-77(原圖 1-72)所示,在豎直墻上有兩根 相距為 2a 的水平木樁 A 和 B,有一細棒置于 A 上、B 下與 水平方向成角,細棒與木樁之間的靜摩擦因數(shù)為,求要 使細棒靜止,其重心與木樁 A 之間距離應滿足的條件。25 解答 設細棒的重心在距離 A 木樁 x 處,其受力如

51、圖 1- 78 所示,分別對于 O、A 點,由力矩平衡條件可得 ,(2)0 AB NxNax ,cos20 B G xNa 由力平衡條件可得 ,sin AB ffG 而 。() ABAB ffNN 由四式可得,由可知 x0,所以本式僅對適用。(tan) a x tan 若,設想 x=0,此時細棒與木樁 B 無作用力,但由于足夠大,fA就能維持細棒平tan 衡;當 x0 時,細棒與木樁 B 產(chǎn)生彈力,細棒更加不會下滑。 所以要使細棒靜止,其重心與木樁 A 之間的距離應滿足的條件為 。 (tan) tan 0 tan a x A B 圖 1-77 A B 圖 1-78 G NA NB fA fB O 第二章第二章 直線運動直線運動 運動學基本概念運動學基本概念 變速直線運動變速直線運動 (P21) *12甲、乙、丙三輛汽車以相同的速度經(jīng)過某一路標,以后甲車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 乙車先加速后減速運動,丙車先減速后加速運動,它們經(jīng)過下一路標時的速度又相同,則 ( ) 。2 ()甲車先通過下一個路標 ()乙車先通過下一個路標 ()丙車先通過下一個路標 ()三車同時到達下一個路標 解答 由題知,三車經(jīng)過二路標過程中,位移相同,又由題分析知,三車的平均速度 之間存在: ,所以三車經(jīng)過二路標過程中,乙車所需時間最短。 丙 v 丙 v 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