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心得)之淺談語文教學的“殘缺”之美_第1頁
語文(心得)之淺談語文教學的“殘缺”之美_第2頁
語文(心得)之淺談語文教學的“殘缺”之美_第3頁
語文(心得)之淺談語文教學的“殘缺”之美_第4頁
語文(心得)之淺談語文教學的“殘缺”之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文論文之淺談語文教學的“殘缺”之美 追求完美是藝術亙古不變的主題,但任何一件藝術作品幾乎都無法達到完美。因為藝術的魅力就在于它是一種遺憾的美,一種殘缺的美。古希臘著名雕塑作品“斷臂維納斯”的不可超越的美就來自于它的斷臂,來自于它的殘缺。據(jù)說一位著名雕塑家化了很大心血為維納斯續(xù)上手臂,可結果卻似狗尾續(xù)貂,原來的令人目眩的美蕩然無存。教學作為一門藝術,同樣不可能達到完美。在語文教學中,“殘缺”之美能使課堂教學五彩斑斕,生機勃勃,活力無限。一、別有天地的生成呈現(xiàn)“殘缺”美(教師之憾)“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活動,它需要教師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出詳盡的計劃,做好充分的準備,很難想像

2、“腳踩西瓜皮”式的教學會產生美。預設是教師心中完美的藍圖。但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它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因此我們應當從關注生命的高度,用變化、動態(tài)的生成的而非靜止的、僵化的觀點來看待課堂教學,應依據(jù)學生學習中的實際情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的、情感的、知識的需要隨時作出富有創(chuàng)意的調整,它不可能近乎完美、滴水不漏,應當允許偏差的存在,允許與預設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況的發(fā)生。而這一切,又都應當成為一種新的可供開發(fā)的教育資源。1、 影響教學任務完成之憾學生是閱讀的主人,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當學生在學習上產生矛盾時,教師著眼于動態(tài)生成的觀點,抓住有利于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素材性

3、資源組織教學,課堂將呈現(xiàn)出一種無法預約的精彩。學習秦始皇兵馬俑一課時,學生對“背負箭囊”的“背”到底該怎么讀舉棋不定,等待我裁決之時,我卻把“繡球”拋給學生。他們有的讀課文,有的查字典,有的相互討論。一會兒,一生首先站起來發(fā)表意見:“我認為該讀bi。字典中說,背作名詞時讀bi ,作動詞時讀bi 。而背負是一個動詞,它是由一組近義詞組成的。”另一學生馬上反駁:“XX同學說的很有道理,但我們讀讀句子,身穿鎧甲,手持弓弩,背負箭囊根據(jù)前面句子的結構,背作名詞讀bi 更合理,讀起來更有節(jié)奏感?!贝蠹壹娂婞c頭同意,有的同學還情不自禁地拍起手來。我想學生最后得到的不單是“背”的讀音,更重要的是得到了正確的

4、讀書方法。最后這節(jié)課沒有完成預設的教學任務,但這種“遺憾”卻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 2、 與教師、教材的意圖相左之憾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學習萬里長城一課接近尾聲,師生對“萬里長城的偉大,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贊嘆不已,教學將畫上圓滿的句號時,一女生提出了這么一種觀點:“為了修筑萬里長城,有多少勞動人民付出了寶貴的生命。這太不值得了!”大家都被這一石破天驚的觀點驚呆了,一個個張大嘴巴,繼而若有所思,接著交頭接耳議論起來。我抓住這一教學契機,組織學生進行正反方辯論。學生思維活躍,情緒高漲,紛紛發(fā)表自

5、己的意見。正方從長城的作用及給后人帶來的財富來論證修筑長城的必要性,而反方則從生命的寶貴來說明修筑長城的不值得。直到下課還是各執(zhí)己見。我趁機要求學生以此話題寫一篇日記,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長期以來,受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擁有對教材的絕對解釋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被限制在教師的理解范疇之內。于是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被扼殺殆盡。萬里長城一課,一直圍繞著“長城的偉大,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來組織教學,學生的閱讀理解也在此框框內打轉。上例中,當學生從人文角度提出“修筑長城不值得”時,教師鼓勵學生充分表述自己的觀點。最后,完美的結局顯得“殘缺”,但這種“殘缺”之美卻比預設的“完美”更符合新課程的理念。二、

6、意猶未盡的結課蘊含“殘缺”美(學生之憾)有人曾說過,中國教育與歐美教育最大的不同是:中國教育把不懂的學生教成懂,歐美教育則是把懂的學生教成不懂。雖然這種說法有失偏頗,但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教育的現(xiàn)狀。君不見,課堂上教師精心設計提問激發(fā)興趣,大量運用感情朗讀體驗情感,適時進行語言渲染烘托氣氛,適當借助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最后在學生疑慮冰釋的狀態(tài)下結束教學,師生皆大歡喜。這種僅僅停留在教師教學形式變化,學生也往往停留在淺層次的“要我學”的狀態(tài)下的教學,使學生缺乏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后勁。成功的課堂教學不應該是句號,而應像省略號,使學生意猶未盡、欲罷不能。它能點燃學生“我要學”的火把,成為學生下一輪學習的助推器

7、。1、 讓疑慮成為激發(fā)學生閱讀的催化劑“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笔钦Z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念。如何激發(fā)學生讀書的熱情,促使學生自覺自愿地遨游書海呢?學習少年閏土一課,學生對少年閏土的活潑可愛、聰明能干、見多識廣有了深刻印象后,我出示了描寫中年閏土的一段話:“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圓臉,已經(jīng)變得灰黃,而且加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四周腫得通紅那手也不是我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干裂,多是松樹皮了”學生讀后自然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會有如此巨大的變化呢?”我就提示學生去看故鄉(xiāng)。學生心中的“遺憾”激發(fā)了他們閱讀故鄉(xiāng)的強烈愿望。后來大多

8、數(shù)學生都興致盎然地看完了故鄉(xiāng),還紛紛和我交流讀后的感受。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在教學臥薪嘗膽一課即將結束時,出示了這樣一副對聯(lián):“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教師說:“上聯(lián)講的故事我們已經(jīng)懂了,而下聯(lián)同樣講的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睂W生要求講講故事。薛老師鼓勵學生去圖書館找資料,上網(wǎng)查閱給學生留下了一份“遺憾”,一份“殘缺”。我想,此類意猶未盡的結課能使學生從“要我學”的牢籠飛向“我要學”的自由天空,從而真正“享受語文,快樂成長”。 2、 讓問題成為開啟學生思考之門的鑰匙“我思故我在”。法國哲學家帕斯卡在風中的蘆葦在思索中說:“思想形成人的偉大,一個人不過是自然界里一

9、株最脆弱的蘆葦,但它是一株會思考的蘆葦?!泵鎸π抡n程,教師必須是一個會思考、善于思考的人,同時也要教會學生做一株會思考的蘆葦。這是語文教學追求的重要目標。特級教師竇桂梅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是這樣結課的:“如果歷史可以改寫,回到144年以前,假如你是皇帝,是大臣,是守護的士兵,是普通的百姓,面對英法聯(lián)軍的暴行,你會怎么想,怎么做?(當學生從資料中獲知有一種傳說火燒圓明園的帶路人竟是著名詩人龔自珍的兒子龔橙時。)再讀圓明園這三字,難道你心中僅僅是自豪和憤怒嗎?”最后,教師又說:“圓明園的大火早已熄滅,可是我們思考的腳步不能停止,有著五千年文明的中國為什么會被幾千個強盜殺到京城?圓明園燒掉的究竟是什么?毀滅的究竟是什么?永遠也毀滅不了的又是什么?”教師的一連串問題,激起了學生思想海洋的驚濤駭浪,學生將會帶著自省,帶著沉甸甸的思考走出課堂,走向未來的人生。語文教學的“殘缺”之美是藝術的特性使然,而不是刻意的追求。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