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生理解剖-功能_第1頁
腎臟生理解剖-功能_第2頁
腎臟生理解剖-功能_第3頁
腎臟生理解剖-功能_第4頁
腎臟生理解剖-功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位置 形態(tài) 腎外三層膜 分層結構 腎臟組織學 腎單位 腎小體 血管球 系膜 腎小管 集合管 腎小管 腎小球旁器 球旁細胞 致密斑 球外系膜細胞 極周細胞 腎間質,腎臟的位置,位于腰部脊柱兩側,左右各一,貼腹后壁位于腹膜后面左腎上脊平第11胸椎,其后方有第11、12肋斜行跨過,下端與第2腰椎齊平。右腎上方與肝相鄰,位置比左腎低半個到1個椎體,右腎上脊第12胸椎,下脊平第3腰椎,第12肋斜行跨過其后方。 腎活體組織最佳穿刺點是位于距中線6.5-7.0cm第2腰椎棘突水平,第12肋下0.5-1.0cm。,腎臟的形態(tài),腎臟的外形似蠶豆,分為上下兩端、內外兩側緣和前后兩面。腎臟的內側緣中部凹陷,有輸尿

2、管、腎血管、神經及淋巴管出入,稱為腎門。腎門向腎內延續(xù)為由腎實質圍成的腎竇,竇內含有腎動脈及腎靜脈的主要分支、腎小盞、腎大盞、腎盂和脂肪組織等。從腎臟的冠狀切面看,腎臟的表面有被膜包繞,下層為腎實質。,在腎內側為出入腎的血管神經及輸尿管形成的腎蒂 renal pedicle,與腎共同包被于脂肪囊及腎筋膜內,其排列關系:由前向后分別為,腎靜脈、腎動脈和腎盂;由上向下分別為,腎動脈、腎靜脈和腎盂。,腎三層被膜 是腎最表面與其關系最密切的層次包被關系,共三層,即纖維囊、脂肪囊和腎筋膜。 纖維囊 fibrous capsule: 為腎固有膜,被覆于腎表面。 脂肪囊 adipose capsule: 位

3、于纖維囊周圍,脂肪組織豐富發(fā)達。 腎筋膜 renal fascia: 位于脂肪囊周圍,起固定作用。,腎臟的分層結構,腎為實質器官。外層為皮質,厚度為1cm,該層富有血管和腎小球,顏色較髓質深,為紅褐色。皮質的深層為髓質,占整個腎實質的2/3,該層血管較少,致密而有條紋。髓質是由818個腎錐體組成,伸向腎竇部分稱為腎乳頭,腎乳頭上有1025個小孔,開口于腎小盞。腎錐體另一側向皮質伸出許多放射狀條紋,稱髓放線。皮質嵌入錐體之間部分為腎柱。每12個腎乳頭被一個漏斗狀的腎小盞包繞,23個腎小盞合成腎盂,腎盂向下逐漸縮小,連續(xù)于輸尿管。,腎臟組織學,每個腎約100-200萬個腎單位。據(jù)腎小體在皮之內的位

4、置,分為皮質淺表腎單位(位于皮質外層、數(shù)量多、體積?。⑵べ|中層腎單位、髓旁腎單位(位于靠近錐體的皮質內,數(shù)目少、體積大)。,腎 內 部 結 構,腎小球過濾,流經腎小球毛細血管的血液在壓力作用下濾入腎小囊。該濾過液中含有水、鉀、碳酸氫鹽、鈉、葡萄糖、氨基酸以及尿素和尿酸等。像血細胞這類大分子物質仍留在毛細血管內,腎小體,2、 腎小球(renal corpuscle)結構:(圖2) (1)血管球:入球小動脈從血管極進入腎球囊,經過多級分支形成約20-40個毛細血管絆。 (2)腎球囊(鮑曼囊,Bowmens capsule):腎小球臟層上皮細胞及壁層上皮細胞間的空隙。 (3)血管系膜:毛細血管間的

5、間質成分,包括系膜細胞及基質,有支持、收縮、吞噬等功能(圖3)。7_232159_1.jpg,腎小球呈圓形,由腎球囊和血管球組成,因此腎小球有兩個極。腎球囊與近端小管連接的一端為尿極;腎球囊杯口處血管進出的一端為血管極。 一條入球小動脈在血管極處進入進入腎球囊,然后每條經過3-5各分支,最后在血管極處匯合成一條出球小動脈。入球小動脈較出球小動脈粗,故血管球內的血壓較一般出球小動脈血壓高,使血液內大量水和小分子物質外滲。,腎球囊為為兩層上皮組成的杯行小囊,壁層(外層)為單層扁平上皮;在腎小球尿極處與近端小管上皮相續(xù),在血管極處向內返折為臟層(內層),它緊包在毛細血管襻的外面,由形態(tài)結構特殊的足細

6、胞組成。在血管內皮細胞與足細胞之間有一層后約0.3um的基膜。腎球囊內外兩層之間為囊腔與腎小管相通。,在血管球毛細血管之間,入球和出球小動脈之間還有一些間質成分,稱為血管系膜,它們由系膜細胞和基質組成,對毛細血管起支撐作用,使毛細血管收縮、舒張,調節(jié)血管球血流量。系膜細胞還能合成基膜的組織成份,吞噬基膜內的免疫復合物,參與基膜的更新和修復。還可能分泌腎素等活性物質。在腎小球炎癥病變時系膜細胞會分裂增生。,濾過膜結構(圖4) 內皮細胞:切面不連續(xù),有70-100nm的窗孔 基 底 膜:內、外兩側是疏松層,中間為致密層 上皮細胞:胞體形成足突,其間有20-30nm濾過隙,3、 腎小球的功能: (1)濾過作用 產生原尿。 (2)內分泌作用 分泌腎素和促紅細胞生成素等。 4、 腎小管的功能:重吸收;調節(jié)酸堿平衡。,集合管 參與碳酸根的重吸收 流經腎小管各段及集合管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