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移植導則_第1頁
大樹移植導則_第2頁
大樹移植導則_第3頁
大樹移植導則_第4頁
大樹移植導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錄前言1.總則1.1 編制目的1.2 編制依據(jù)1.3 實施范圍1.4 大樹移植應遵循的原則2.大樹移植相關技術規(guī)范及措施3.移植大樹生長環(huán)境因子的技術改良措施4.開發(fā)區(qū)大樹樹種的選擇5.行道樹6.結語參考文獻附錄一大樹移植基本原理附錄二開發(fā)區(qū)氣候、土壤因子的研究前言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迅速發(fā)展,青島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尤其在城市綠化方面,結合道路、河流、海濱、山體、公園、居住區(qū)的建設改造,運用先進的設計理念和綠化手段,營造出怡人的城市環(huán)境。其中,大規(guī)格樹木的配置為綠化環(huán)境整體品質增色不少,在大樹移植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因此尚需提高研究的深度及廣度。大樹移

2、植技術是城市綠化建設中的一種重要技術手段,為了統(tǒng)一技術標準,提高施工質量,使移植大樹工程納入科學化、規(guī)范化管理,本次技術研究結合相關規(guī)范,針對開發(fā)區(qū)的實際情況,擬制定一套科學性強、通俗易懂的大樹移植技術要求。青島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大樹移植技術導則是一種指導性的技術文件,便于指導我區(qū)大樹移植技術的實施。本導則由青島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城市建設局組織編制,青島環(huán)境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編制,并已通過了專家組的評審和復核。我區(qū)將根據(jù)青島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大樹移植技術導則的執(zhí)行情況,適時組織修訂和完善,各部門、單位對青島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大樹移植技術導則的建議,可以向開發(fā)區(qū)城市建設局進行反饋。參編人員:黃俊衡、李彩民、黃青

3、、董凱、韓春艷、郭昕田、王英、楊慧忠、吳楠1 總則1.1 編制目的本導則是為了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fā)展,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通過對青島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大樹移植技術的規(guī)范,提高全區(qū)整體綠化風貌。旨在指導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監(jiān)理單位的相關技術人員正確掌握大樹移植技術的理念、原則和方法。1.2 編制依據(jù)青島市城市綠化條例青島市大樹移植技術規(guī)程青島市行道樹栽植及修剪技術規(guī)程D B 3 7 0 2 / T 0 6 9 2 0 0 5青島市古樹名木管理技術規(guī)范建設工程安全生產(chǎn)管理條例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條例1.3 實施范圍本導則適用于本區(qū)新建、擴建、改建的公共綠地、居住區(qū)綠地、單位附屬綠地、城市風景

4、林地、道路綠化中的大樹移植工作。1.4 大樹移植應遵循以下原則1.4.1 生態(tài)性原則應盡量保護現(xiàn)存的大樹景觀,避免盲目移植和開發(fā)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的破壞,提倡將先進的生態(tài)技術運用到大樹移植技術中,利于開發(fā)區(qū)景觀建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1.4.2 地域性原則大樹移植應體現(xiàn)所在地域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創(chuàng)造出具有開發(fā)區(qū)特色和地域特征的城市景觀,優(yōu)先選擇鄉(xiāng)土樹種。1.4.3 經(jīng)濟性原則以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為目標,順應市場發(fā)展需求及本區(qū)經(jīng)濟狀況,注重節(jié)能、節(jié)水、節(jié)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資源及植物資源。提倡樸實簡約,反對浮華鋪張,并盡可能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達到優(yōu)良的性價比。1.4.4 社會性原則通過對重要

5、景觀節(jié)點配置大樹的設計手法,賦予環(huán)境景觀親切宜人的藝術感召力,促進精神文明建設;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優(yōu)化植物資源配置,從而取得良好的環(huán)境、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1.4.5 歷史性原則要尊重歷史,保護和利用歷史性景觀。大樹移植不僅是樹體的移植,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移植,移植時要注重目標樹體與周邊環(huán)境整體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2 大樹移植相關技術規(guī)范及措施2.1 大樹移植時間的選擇一年的不同時期樹木的生長狀態(tài)不同,選擇最佳的時間移植不僅可以提高移植成活率,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移植成本,方便日后的養(yǎng)護管理。青島地區(qū)一般以春季樹木萌芽前或秋季樹木落葉后移植大樹,秋后移植為最佳時機。2 . 1 . 1

6、 春季移植:早春時大樹葉芽才剛剛萌動,根系還處于休眠狀態(tài),此時移植大樹,在移植過程中損傷的根系容易愈合和再生,移植后隨著氣溫逐漸上升,新芽在移植之后萌動,根系在移植之后再生新根,都可以提高移植的成活率。移植時要選陰而無雨、晴而無風的天氣,最好選擇在傍晚或夜晚移植,因為在白天移植時,加速根生長的根際微生物易受陽光輻射的傷害,甚至死亡。2 . 1 . 2 秋冬移植:進入秋冬季節(jié),樹體雖處于休眠,但地下部分尚未完全停止生理活動,此時移植樹木時被切斷的根系能夠愈合恢復,并且可以保證樹木全冠移植,為來年春季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景觀。但要注意移植后樹木的防害工作,加強保護,避免凍害發(fā)生。實踐證明,部分樹種如水杉、

7、白玉蘭、鵝掌楸等秋冬移植的成活率明顯低于早春移栽。2 . 1 . 3 夏季移植:根據(jù)大樹收支平衡原理,夏季移植應選擇陰雨時節(jié)為佳,盡量避免高溫移植對樹體的傷害。夏季天氣炎熱,溫度高,樹體的蒸騰量較大,一般來說不利于大樹移植,但在特殊情況下必須進行移植時,可采取加大土球、加強修剪、樹體遮陽、噴灑抗蒸騰劑等措施盡量降低樹體的蒸騰,也可以保證樹木的成活并獲得很好的效果,夏季中陰雨天氣是大樹移栽的最佳時期。夏季移植大樹關鍵技術要點:2 . 1 . 3 . 1 縮短起挖栽植時間,盡量當天挖掘當天栽植。2 . 1 . 3 . 2 起挖前3-4天向樹體澆一次水,補足樹體養(yǎng)分和水分,也利于起挖出完整的土球,盡

8、量保持土球大,少傷根。2 . 1 . 3 . 3 修剪量適當加大,并將切口盡快涂抹愈傷涂膜劑。2.1.3.4 修剪后盡快噴施蒸騰抑制劑,并在運輸途中和移栽過程中及時對樹體及葉片噴水(以霧狀為佳)以保證樹體收支平衡。2 . 1 . 3 . 5 土球起挖后和移栽時向土球周圍均勻噴施生根粉及根部保護劑。2 . 1 . 3 . 6 夏季應防止土壤過濕和積水,造成燒根和影響根呼吸,并采取保濕遮蔭措施,可加強向樹體噴水保濕;澆水噴水要避開中午高溫時間段;2.1.3.7 采取新的移植措施,如板箱移植和容器移植、超大土球移植等方法。2 . 2 大樹移植前期準備工作2 . 2 . 1 操作人員要求:必須具備一名

9、園藝工程師和一名七級以上的綠化工或樹木工,才能承擔大樹移植工程。2 . 2 . 2 基礎資料及移植方案2 . 2 . 2 . 1 應逐步建立大樹終生檔案,尤其是較大規(guī)格的特選樹(如胸徑30cm以上的大樹)。其中:(1)建設單位應加強管理,提高相關政策的可實施性。(2)養(yǎng)護管理部門應做好對大樹水分、養(yǎng)分及病蟲害等的綜合管理。(3)施工單位應按時記錄大樹生長情況,并在竣工驗收時提交大樹終生檔案。2 . 2 . 2 . 2 應掌握樹木情況:品種、規(guī)格、定植時間、歷年養(yǎng)護管理情況、目前生長情況、發(fā)枝能力、病蟲害情況、根部生長情況(對不易掌握的要作探根處理)。2 . 2 . 2 . 3 樹木生長和種植地

10、環(huán)境必須掌握下列資料:a . 樹木與建筑物、架空線,共生樹木等間距,必須具備施工、起吊、運輸?shù)臈l件。b.種植地的土質、地下水位、地下管線等環(huán)境條件必須適宜移植樹木的生長。c.對土壤含水量、pH、理化性狀進行分析:土壤濕度高,可在根系范圍外開溝排水,晾土,情況嚴重的可在四角挖1m以下深洞,抽排滲透出來的地下水;含雜質受污染的土質必須更換種植土。d.根據(jù)a中闡述的資料制訂移植方案其主要項目為:種植季節(jié);起挖(切根處理、修剪方法、修剪量等);運輸;種植(材料機具準備、支撐與固定);養(yǎng)護管理(應急搶救及安全措施等)。2 . 3 移植前準備2 . 3 . 1 斷根(1)五年內未作過移植或切根處理的大樹,

11、必須在移植前12年進行切根處理。(2)切根應分期交錯進行,其范圍宜比挖掘范圍小10cm左右。(如圖1)(3)切根時間,可在立春天氣剛轉暖到萌芽前,秋季落葉前進行。2.3.2 修剪方法及修剪量修剪方法及修剪量應根據(jù)樹木品種、樹冠生長情況、移植季節(jié)、挖掘方式、運輸條件、種植地條件等因素來確定。(1)落葉樹可抽稀后進行強截,多留生長枝和萌生的強枝,修剪量可達6/109/10。(2)常綠闊葉樹,采取收縮樹冠的方法,截去外圍的枝條適當疏稀樹冠內部不必要的弱枝,多留生長勢強的萌生枝,修剪量可達1/33/5;雪松、龍柏等不宜大動。(3)針葉樹以疏枝為主,修剪量可達1/52/5;雪松、龍柏等不宜大動。(4)對

12、易揮發(fā)芳香油和樹脂的針葉樹應在移植前一周進行修剪,凡10cm以上的大傷口應光滑平整,消毒,并涂保護劑。2 . 3 . 3 定方位、扎冠(1)根據(jù)樹冠形態(tài)和種植后造景的要求,應對樹木作好定方位的記號。(2)樹干、主枝用草繩或草片進行包扎后應在樹上拉好防風繩。(3)收扎樹冠時應由上至下,由內至外,依次向內收緊,大枝扎縛處要墊橡皮墊等軟物,不應挫傷樹木。2 . 4 帶土球移植技術及處理2 . 4 . 1 起挖大樹前的準備(1)主要工具:a.鏟子和鏟刀b.鋤頭或鎬c.草繩、拉繩、吊繩d.樹桿護板,軟木支墊e.手鋸(2)車輛準備:a.吊車b.運輸車(3)如果條件允許,對于冠形過大的大樹可先進行適當修剪,

13、主要剪去內膛枝、病蟲枝和不需要的老枝、弱枝。以減少樹冠量便于吊裝運輸,減少養(yǎng)分的消耗。2 . 4 . 2 大樹起挖施工過程2 . 4 . 2 . 1 大樹起挖的技術要點(1)起挖時以樹干為中心,比計算出的土球大3-5cm畫圓。(2)順著所畫圓向外開溝挖土,溝寬60-80cm。(3)土球大小為樹木胸徑的810倍。(4)土球高度一般為土球直徑的60-80%,一般為70cm120cm。(5)對于細根可用利鏟或鏟刀直接鏟斷。(6)粗大根必須用手鋸鋸斷,切忌用其他工具硬性弄斷撕裂。(7)土球基本成形后將土球修整光滑,以利包扎。(8)土球修整到1/2時逐漸向里收底,收到1/3時,在底部修一平底,整個土球呈

14、倒圓臺形。 a、起挖前可根據(jù)情況進行拉繩或吊縛,以保證安全 b、土球直徑一般為大樹胸徑的8-10倍 c、開溝.溝寬一般為60-80cm d、土球厚度一般為土球直徑的4/5 e、細根可用利鏟或鏟刀直接鏟斷,注意不破傷裂根 f、對高大樹的粗根,待吊車吊縛后再鋸斷 g.對土球進行修“毛邊”利于包扎 h.修好后的“倒圓臺”型土球2.4.2.2 土球修正技術要點(1)盡量保持土球的完整性,不松散。(2)修到土球一半高度時,向里收至直徑的1/3。(3)削平土球邊緣,使之平滑,便于捆扎草繩。(4)最終整個土球應呈“倒圓臺”型。2.4.2.3 方箱移植技術要點根據(jù)市政規(guī)劃需要移動一些規(guī)格較大的樹木來滿足建設需

15、要,為了確保這些具有文化和歷史意義的大樹100%成活,在移植大樹時,若根部帶土球重量較大,為確保移植過程土球的完好,可以采取用方箱包裝移植,步驟如下:(1)掘樹:樹體根部土臺大小的確定是以樹冠正投影為標準,取方形(也有按樹干胸徑的8-10倍確定)。以樹干為中心,比應留土臺放大10cm畫一正方形。鏟去表土,在四周挖寬60-80厘米的溝,溝深與留土臺高度相等(一般為80-100cm),土臺下部尺寸比上部尺寸小5-10cm,土臺側壁略向外突,以便裝箱板將土臺緊緊卡住。土臺挖好后,先上四周側箱板,然后上底板。土臺表面比箱板高出2-5cm,以便起吊時下沉,固定好方形箱板,用鋼繩將樹體固定,防止樹體偏斜和

16、土球松動,然后起吊、裝車、外運(若距離近,地勢平,也可采用底部鋼管滾動式平移,用卷揚機拉,用推土機或挖掘機在后面推)。(2)栽植:栽植穴每側距木箱20-30cm、穴底比木箱深20-25cm,穴底放腐熟有機肥、填種植土,厚約20cm,中央凸起呈饅頭狀。樹體吊入栽植穴后,扶正樹體并用支架支撐。若箱土緊實,可先拆除中間一塊底板。入穴后拆底板和下部的四周箱板,填土至1/3深時,拆除上板和上部四周的箱板,填土至滿。填土時每填20-30cm即壓實一次,直至夯實填平。2.4.2.4 根部處理技術要點(1)剪平土球外延伸出較多的根。(2)沿土球最外側整體均勻噴施ABT生根粉50ppm,能誘導大樹快速生根。(3

17、)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如“根靈”600倍液)噴施土球,消毒防止根部腐爛。圖2:方箱移植(4)可用一些促進根系生長的植物激素,如奈乙酸(NAA)50-100mg/L,吲哚乙酸(IAA)100-200mg/L或ABT生根粉等促根的激素和藥劑,對土球的外圍和整個土球進行噴灑處理,以促進不定根的生長,使根系能以較快的速度恢復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的功能。2.4.2.5 捆扎土球技術要點(1)樹基部扎草繩釘護板以保護樹干。(2)“打腰箍”,一般扎8-10圈草繩。(3)草繩捆扎要求松緊適度,均勻。 2.4.2.6 起吊大樹技術要點(1)起吊操作必須遵循建設工程安全生產(chǎn)管理條例、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條例及其它相關行業(yè)規(guī)范

18、。(2)切斷粗大根,在斷根前必須先用吊車扶定。(3)起吊時應先進行試吊,在吊臂范圍內不允許施工作業(yè)。(4)確定起吊部位:根據(jù)樹冠和土球重量確定起吊部位,應使大樹的重心在起吊部位下方。(5)起吊部位防破損處理: 在起吊部位扎60-70cm的草繩 在草繩上釘同樣高度均勻分布的木板保護樹干(6)起吊:將鋼繩的掛鉤或軟帶緊緊地套牢在木板上(注意:在吊樹時防止鋼繩斷裂),在起吊高度在8m以上(含8m)的大樹時應設置不少于3根的防風繩,便于調整樹向。2.4.2.7 裝車運輸技術要點(1)吊裝時應盡量避免損樹傷樹皮和碰傷土球。(2)裝車時應用軟繩(如圖示),保護樹皮。(3)土球裝車時要小心輕放,且在土球的下

19、方墊軟如原生土或草繩,以防弄散土球。(4)樹干與后車板接觸處必須由軟木支撐。(5)車箱中土球兩側用軟木或沙袋支墊。(6)冬季運輸時應注意樹體的防凍保護;夏季運輸時應注意施用蒸騰抑制劑,防止樹體過度蒸騰。(7)運輸途中樹冠應高于地面,防止枝冠損傷,并注意運輸中樹枝傷人損物;長距離運輸,應不斷噴水和插上樹動力瓶輸液,補充養(yǎng)分和水分(8)路況不好,應緩慢小心行駛。2.4.2.8 移栽定植及處理技術要點(1)在樹干上打孔必須交叉錯開,且要求孔口平滑損傷小。(2)藥液注完后,需要給樹體補充水分的應立即加水。注完后,應立即拔下針頭,不能長時間掛空袋或空瓶。(3)對孔口必須及時用“愈傷涂膜劑”進行涂刷,殺菌

20、消毒加速孔口愈合和防止空氣進入樹體。(4)如需再吊注應重新打孔。(5)大樹移栽后一定要將土壤分層夯實,疏松表土,秋季栽植大樹應覆地膜,保墑土壤,促進根系傷口愈合,以保證翌年根系正常生長。(6)新生不定根是大樹移植?;畹母荆髽浣?jīng)斷根后會促使不定根生長,但有些樹種在切根后易形成“傷流”(如核桃、柿樹),應將側根粗的部分用噴燈燒干,如不對其做及時適當處理,根部則會因傷流嚴重而致使植株樹勢逐漸衰弱直至死亡。2.5 大樹移植的后期養(yǎng)護管理2.5.1 樹冠處理起苗前沒有及時噴蒸騰抑制劑的,栽植后根據(jù)樹種、規(guī)格及時向樹冠(主要是葉背面,由于氣孔只分布在葉背面)噴稀釋10-20倍蒸騰抑制劑,均勻噴施于植物

21、表面,以不滴為宜。若就地栽植則不提倡保留全冠,應基本剪掉內膛枝的2/3;外形樹冠基本保留,頂尖部分基本剪掉。2.5.2 支撐四角杉木樁扶架,扶架干的支撐點應在樹干的2/3處,在樹穴四周地面的支撐處應該放置高30cm的樁,將扶架干的地面支撐點支撐在樁上用鐵繩固定,可以避免人為的破壞。扶架時考慮到歪、倒、斜方向的支撐要承受較大的力,所以要選擇粗壯的扶架桿(小頭直徑不小于6cm)來做支撐,對于歪斜較嚴重的樹木,除四角樁支撐外,在承受力大的一側可多加一個支撐,并在支撐點處頂上一塊適當?shù)哪景?,用來分散力傳送方向,避免對樹皮造成損傷。發(fā)現(xiàn)土面下沉,必須及時調整支撐部位,防止吊樁。2.5.3 裹干為防止樹體

22、水分蒸騰過大,可用草繩等軟材將樹干全部包裹至一級分枝,在冬季裹干也可以防止樹體發(fā)生凍害。2.5.4 搭棚遮陽大樹移栽初期或高溫干燥季節(jié),尤其是樹木要求全冠移植時,要搭制蔭棚遮陽,減少樹體水分蒸發(fā),防止樹體灼傷。2.5.5 地面防護大樹移植后,澆完第三次水后,即可撤除澆水圍堰,并將土壤堆積到樹下成小丘狀,以免根際積水,并經(jīng)常疏松樹盤土壤,改善土壤的通透性。2.5.6 樹體防護新移植的大樹的枝梢、根系萌發(fā)遲,年生長周期短,養(yǎng)分積累少,組織發(fā)育不充實,易受低溫危害,應做好防凍保溫工作。水肥管理上,入秋后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并逐步撤除遮蔭棚,延長光照時間,提高光照強度,以提高枝干的木質化程度,增強

23、樹體自身的抗寒能力。2.5.7 病蟲害防治移植后的樹木一旦發(fā)現(xiàn)蟲害可采用捕殺、誘殺、化學施藥法等進行處理,發(fā)現(xiàn)病害一般采用人丁清除、化學施藥進行防治。移植樹木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具體需根據(jù)樹木病理情況確定。2.5.7.1 大樹易感病蟲害分析及防治措施由林業(yè)有害生物引發(fā)的森林生物災害被稱為“不冒煙的森林火災”,它不像火災、水災、地震等災害發(fā)生的那樣突然,對人們的感官刺激和心理沖擊也沒有那樣劇烈,往往容易被人忽視。但是,它也和其他災害一樣能夠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也會危害人類健康,甚至會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極大的破壞。根據(jù)林業(yè)有害生物防治歷,結合對青島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多年實踐,對青島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植物易感病

24、蟲害做如下分析并對其防治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議。開發(fā)區(qū)有害生物發(fā)生危害的特點:(1)外來林業(yè)有害生物入侵不斷加?。喝纾毡舅筛沈?、美國白蛾。(2)本土重大有害生物發(fā)生危害依然嚴重:如,松毛蟲、蚧殼蟲。(3)突發(fā)性食葉害蟲種類增多,次要害蟲上升為主要害蟲:如,春尺蠖、舟蛾類。2.5.7.2 開發(fā)區(qū)大樹病蟲害防治技術(1)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及其產(chǎn)物控制有害生物種群數(shù)量的一種防治技術。(2)物理防治:利用各種物理因子、人工和機械等防治有害生物的措施。(3)化學防治:利用化學藥劑防治有害生物的一種防治技術。2.5.7.3 開發(fā)區(qū)主要易染病蟲害樹種及防治措施3 移植大樹生長環(huán)境因子的技術改良措施在對近年

25、來開發(fā)區(qū)大樹移栽總體情況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即使在大樹的移栽過程中嚴格按照相應措施執(zhí)行,仍然存在大樹死亡或后期生長不良的情況,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對全區(qū)土壤類型特點了解不透,盲目套用施工技術措施,缺乏相應對策。第二,不能有效地滿足樹木生長所需的水肥條件。第三,對樹種習性了解不透,造成所選樹種水土不服。因此,有必要從植物生長的基本條件入手,對全區(qū)的土肥水條件進行分析,從而總結對大樹生長的影響,針對不同情形提出詳細的技術措施,同時結合大樹的生長習性進行配置,從而保證大樹的良好生長。3.1 土壤改良及施肥根據(jù)1981年黃島區(qū)土壤普查報告,結合多年工程實踐,對開發(fā)區(qū)不同地區(qū)土壤理化性狀及改良方

26、法如下表所示:根據(jù)上表數(shù)據(jù)分析,結合多年工程實踐,還可采用其它技術措施:3.1.1 深翻熟化:深翻可改善土壤結構和理化性質,促使土壤團粒結構形成,增加孔隙度。因而,深翻后土壤含水量大為增加,土壤的水分和空氣條件得到改善,使土壤微生物活動加強,可加速土壤熟化,使難溶性營養(yǎng)物質轉化為可溶性養(yǎng)分,相應地提高了土壤肥力。3.1.2 培土:這種改良方法具有增厚土層,保護根系,增加營養(yǎng),改良土壤結構等作用。壓土厚度要適宜,過薄起不到壓土的作用,過厚對樹木生長不利,“沙壓粘”或“粘壓沙”時要薄一些,一般厚度為5-10cm;壓半風化石塊可厚些,但不要超過15cm。連續(xù)多年壓土,土層過厚會抑制樹木根系呼吸,從而

27、影響樹木的生長和發(fā)育,造成根莖腐爛,樹勢衰弱。3.1.3 施肥:3.1.3.1 有機肥是指天然有機質經(jīng)微生物分解或發(fā)酵而成的一類肥料,又稱農家肥。常用的自然肥料品種有綠肥、人糞尿、廄肥、堆肥、漚肥、沼氣肥和廢棄物肥料等。其特點有:第一,原料來源廣,數(shù)量大;第二,養(yǎng)分全,含量低;第三,肥效遲而長,須經(jīng)微生物分解轉化后才能為植物所吸收;第四,改土培肥效果好。3.1.3.2 復合肥是指含有氮磷鉀三種植物必需的大量營養(yǎng)元素中兩種以上肥料的統(tǒng)稱,也叫作多元肥料。常見的復合肥料有磷酸一銨、磷酸二銨、過磷酸鈣、磷酸二氫鉀、氯化鉀等。3.1.3.3 肥料的施用原則(1)因土施肥:應根據(jù)開發(fā)區(qū)土壤普查和測定資料

28、,針對不同地區(qū)土壤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為大樹生長提供所缺元素的肥料。砂質土供肥能力強,保肥能力差,一次施肥不宜太多,粘質土與之正好相反,兩合土介于兩者之間。砂質土施肥宜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則,即將所需肥料分次施用;粘質土則可采取重基肥、輕追肥的施肥法,兩合土應該施基肥追肥并重;在堿性旱地土壤上,應注意銨態(tài)氮肥(碳銨、硫胺)施用的揮發(fā)損失。(2)因植物種類施肥:要根據(jù)植物的生理學特性施肥。如豆科植物,國槐、刺槐、紫荊、胡枝子等喜磷植物,為使其樹形婆娑應保證磷肥的供應;對于槭樹科植物,如元寶楓、雞爪槭等應注意施用鉀肥;同時還要根據(jù)植物在不同生育階段的需肥量施肥,如植物在苗期需肥量較少,但進入花期需

29、肥量急劇增加,此時應考慮追肥,同一植物不同品種之間對肥料的要求也不同,應區(qū)別對待。(3)因肥施肥:根據(jù)肥料的特性及其在土壤中的轉化特點施肥,如鉀肥、氮肥一般要施入10cm以下的土層中;碳銨應深施并及時覆土;鈣鎂磷肥可分層施用;過磷酸鈣、磷酸銨應集中施用,以減少磷的固定,提高肥效;尿素做追肥時,應避免施用后澆大水或在降大雨前施用,否則尿素很容易隨水流失;銨態(tài)氮肥勿與堿性肥料混施,如草木灰、石灰、窯灰鉀肥等堿性肥料不可與硫酸銨、氯化銨、液氨等銨態(tài)氮肥混合施用,避免混合后造成氮的揮發(fā)損失,降低肥效。(4)肥料配合施肥:任何一種肥料單一使用都不能完全滿足植物需要,只有不同養(yǎng)分的肥料配合施用才能達到預期

30、目的,應根據(jù)不同植物的需肥規(guī)律、土壤測試結果以及肥料的利用率,調整氮、磷、鉀和中、微量元素的合理用量和比例,做到科學合理配方施肥,使植物得到全面合理的養(yǎng)分供應。(5)施肥應以環(huán)保生態(tài)為前提:施用農家肥應注意與化肥配合以減少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過量施用氮肥,將使土壤中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增強,增加氧化亞氮的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氧化亞氮是重要的引起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氮肥施用,在土壤中轉化為硝態(tài)氮,硝態(tài)氮不易被土壤吸附,很容易在土壤中移動,隨降水或灌溉移動,如其進入水源,含量超過允許標準(一般為10毫克/升硝態(tài)氮)后會對人體產(chǎn)生危害;水體中氮磷養(yǎng)分含量過高,容易引起水體富營養(yǎng)化。(6)應選天氣晴朗

31、、土壤干燥時施肥;施肥的最佳時機是秋季、秋末冬初及已進入休眠期的大樹,觀葉類大樹也可考慮春季施肥,到秋季生長時施用復合肥,剛移栽的大樹施肥后最好不澆水。(7)有機肥料要充足發(fā)酵、腐熟,切忌用生糞,且濃度宜?。换时仨毻耆鬯槌煞蹱?,不宜成塊施用。(8)根外追肥(葉面肥):要嚴格掌握濃度,以免燒傷葉片,最好在陰天或上午10時以前和下午4時以后噴施;應遵循“幼葉先,老葉后”的原則,其葉片的正反面都要均勻噴灑。3.1.4 大樹移植后施肥的方式方法3.1.4.1 樹穴施肥:方法一:施入遲效肥料(如充分腐熟的干雞糞),一般來說施用量7-8噸/畝,具體用量依工程實際情況而定;大樹施用時應控制用量,避免用量

32、過多造成植物徒長。堆肥需過12mm的篩,除去大塊的磚塊瓦礫,堆肥產(chǎn)品中的雜物(包括塑料、玻璃、金屬、橡膠等)不得超過3%,控制pH值宜在6.58.5,水分含量宜在25%35%。方法二:挖好樹穴后,每穴內直立埋入一直徑20-30cm,長30-40cm的草把。草把用玉米桿、麥秸、雜草等捆扎而成。并用水、腐熟糞尿混合成10%尿素液浸泡1-2天,使其充分吸收肥水。草把上端比地面低約10cm,在草把四周用混有少量氮磷鉀肥(每穴用過磷酸鈣、硫酸鉀各50-100g、尿素50g)的土壤埋好,踏實。草把上端覆少量土,再施入尿素50-100g或以氮、磷、有機肥比例為1:2:50的混合肥料與土壤拌勻后回填于草把周圍

33、空隙中,踏實,使穴項比周圍地面略低,呈漏斗狀,以利積水。最后每穴再澆水7-10kg,然后將樹盤地面修平,以樹干為中心覆以地膜,貼于地面,四面用土壓好封嚴,并在穴的中心最佳處扎一孔,孔上壓一石塊,以利保墑。覆膜面積依被移植大樹的樹冠大小、貯肥穴的數(shù)量而定,一般來說成年大樹為6。(如圖4) 3.1.4.2“環(huán)狀與放射狀溝施”法:環(huán)狀施肥是在樹冠投影外緣的地面上挖一個環(huán)狀溝,深度、寬度依施肥量多少而定,一般寬30-50cm,深50-60cm。施肥后埋土填平踏實。放射狀溝施肥是在樹冠投影線內,以樹干為中心向外圍挖4-8條放射狀的直溝,溝長依樹冠大小而定溝寬30 - 5 0 c m 內淺外深一般為30

34、- 5 0 c m 肥料施于溝內覆土填平踏實,翌年再與上年施肥溝交錯的位置挖溝施肥。3.2 合理澆灌水分是大樹成活及生長的重要因素,應根據(jù)大樹的種類、季節(jié)和立地條件進行適時適量的澆水,宜多則多,宜少則少。3.2.1 澆灌原則(1)澆水應遵循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杜絕“大水漫灌”。(2)對新栽植的大樹要注意定根水、扶水的澆灌,根據(jù)工程實際情況在一定時期內勤灌。(3)干旱季節(jié)宜多灌,雨季少灌或不灌;發(fā)芽生長期可多灌;休眠期前適當控制水量。(4)澆水前應進行圍堰,防止水外流,澆水圍堰應規(guī)整,密實不透水。圍堰直徑視栽植大樹的胸徑冠幅大小而定。(5) 必須澆返青水,春季(2月5月初)氣候相對干燥,澆

35、水次數(shù)每月以不少于2次為佳。(6) 應及時排除樹穴內的積水,對不耐水濕的大樹(如雪松、白樺等)應在12小時內排除積水。(7) 大樹隨樹齡的增長水量可逐年減少,具體應根據(jù)不同樹種的樹勢及立地條件而定。(8) 應避免草坪地因澆水對針葉樹類造成的危害,澆灌設施應完好,如發(fā)生滴、漏等現(xiàn)象,需及時補救。3.2.2 澆灌時間樹木定植后必須連續(xù)澆灌三次水,以后視情況而定。第一次水應于定植后24h之內澆水,水量不宜過大,侵入坑土30cm上下即可,主要目的是通過灌水使土壤縫隙填實,保證樹根與土壤緊密結合;在第一次灌水后,檢查一次,若發(fā)現(xiàn)樹木傾斜應及時扶正,第一次澆水3-4天后進行第二次澆水;第三次澆水離第二次7

36、-10天后澆水,要澆透灌足,即水分浸透整個樹穴內土壤和樹穴周圍土壤。3.2.3 澆灌要點:(1)大樹栽植后應在略大于種植穴直徑的周圍,筑成高15-20cm的灌水圍堰、堰應筑實,不得漏水。(2)灌水滲下后,應及時用圍堰土封穴以后,根據(jù)開發(fā)區(qū)氣候特點,土壤保水、大樹需水、根系喜氣等具體情況,適時適量進行澆水,促其生根和生長。(3)灌水前應先檢查土壤含水量,再筑堰時不得損傷根系,堰高度不低于10cm,樹堰直徑以樹干胸徑10倍左右,樹冠垂直投影1/2為準。并保證不跑水,不漏水。3.3 客土換填考慮到開發(fā)區(qū)土層瘠薄,部分地區(qū)現(xiàn)狀土層厚度難以滿足大樹生長要求,根據(jù)工程實際情況應適當回填換填客土種植土,增加

37、土層厚度,滿足大樹根系生長的需求。根據(jù)研究表明,滿足大樹生長的側根分布深度一般在060cm,不同植物的根系性質及有效土層厚度見下表:通過分析可得:深根性喬木的有效土層一般在2m或2m以上,如:白皮松、油松、銀杏等;淺根性喬木的有效土層一般在1.5m或1.5m以上,如:雪松、云杉、構樹等;淺根性灌木/亞喬木(R2.5m)的有效土層一般在1.2m或1.2m以上,如:紫薇、石楠等。3.3.1 樹穴要求樹穴寬度以大于深度為宜,一般要求:(1)常綠喬木、落葉喬木、有特殊要求的特選大樹及造型樹換土方式為樹穴換土:長2m寬2m深2m(其中表層為1m的耕植土,其它為1m的雜填土)(2)花喬木換土:長1.6m寬

38、1.6m深1.6m(其中表層為0.8m的耕植土,其它0.8m的雜填土)種植穴應比土球直徑大30-40cm,比方箱尺寸大50-60cm,深度應比土球或方箱高度深20-30cm。(如圖5)在樹穴底部鋪15cm礫石并敷設排水管以利于樹穴排水,礫石層上鋪15cm玻璃纖維墊層,樹穴邊緣應與土球間距30cm。(如圖6)3.3.2 土質要求(1)耕植土耕植土要求使用富含有機質(有機質含量1%),團粒結構完好的壤土,保證種植土具有較好的通氣、透水和保肥能力,含沙量10%-12%,沙粒粒徑1mm。土壤酸堿度(PH值)應在6-7之間。干燥土密度應小于1200千克/立方米,種植土中不允許含有粘土或似粘土的物質,不允

39、許含有粗砂、石頭、土塊、雜草、有害種子及其他物件,保證種植土的整體成分與結構的一致。(2)雜填土為中等密度的粘性土或黃土,通氣空隙度5%,土壤酸堿度(PH值)6.0-7.5之間,石灰反應50克/千克,礫石含量10%,粒徑5cm,嚴禁含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及對植物生長有害的成分,以保證植物正常生長。3.4 排水及排鹽堿處理3.4.1 排水處理植物根系正常生長的有效土層分布在2m以上,開發(fā)區(qū)地下多數(shù)為石環(huán)境,有效土層平均分布在100-150cm,有可能致使大樹處于“石盆”中,根系透水不暢,導致其生長勢削弱甚至死亡,因而必需做好濾水層(排水層)。土壤濕度高,可在根范圍外開溝排水,晾土,情況嚴重的可在

40、四角挖1m以下深洞,抽排滲透出來的地下水。樹穴要排水良好,在樹坑的底部鋪設一層厚15cm的礫石層,上鋪一層泥炭,在重黏土地段,可將樹坑底部同集水坑或主要排水管相連。砂質土壤地下水位位于樹穴底部或底部以下時則不需考慮排水問題。在地勢低洼、積水較重或地下水位較高地段實施綠化工程時,應按照水的流向鋪置排水設施,并適當填土提高樹穴的標高方可施工。尤其是雪松、廣玉蘭、梅花等不耐水濕的樹種還要填土抬高種植,以利排水和根系伸展。在雨季排水對于新植大樹很重要,積水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可采用開溝、埋管、打孔等排水設施及時排澇,防止大樹因澇致死。3.4.2 排鹽堿處理鹽土綠化需做隔鹽處理后在隔鹽層上換填好土后再

41、進行大樹移植,主要技術要點:(1)隔鹽層處理其主要原理為阻斷鹽土層的毛細現(xiàn)象,同時不妨礙根部的透氣性;排鹽層的深度結合地下水位確定,確保隔鹽層不被地下水侵襲。隔鹽層做法:綠化帶排鹽堿層做到滿足種植要求的土層以下,底部需按要求分層碾實后滿鋪300mm厚的碎石屑作為隔鹽堿層,上覆土工布防止土壤滲入碎石層,在綠地與道路的交界處設防水塑料薄膜阻斷鹽堿滲入。(2)排鹽管鋪設隔鹽堿層應做成斜坡狀,在底部設排鹽堿盲溝并敷設盲管。排鹽管的鋪設要以排水要求為準,不宜設置過密。(如圖7)(3)淤泥土處理底層鹽土為淤泥質土的,需對淤泥質土進行處理。A、處理原則a.減少對淤泥層擾動的原則:由于淤泥質土主要為淤泥質中細

42、砂、淤泥質粉質粘土,因此不宜置于地表,同時也缺少堆放地點,因此,綠化設計本著盡量少的擾動淤泥層為原則,盡量向上做地形進行處理。b.因地制宜的原則:由于底層淤泥呈現(xiàn)的狀態(tài)一般多樣復雜,因此應本著經(jīng)濟性的原則,因地制宜采取方案,對軟基基礎進行處理。c.隔鹽層不被地下水侵襲:排鹽層的深度結合現(xiàn)狀高程及區(qū)域的水位適當調整,確保隔鹽層不被地下水侵襲。B、處理措施a.淤泥質土分布較淺,無法作業(yè)區(qū)域:采用拋石擠淤的方法形成穩(wěn)定的基礎持力層后進行作業(yè),考慮到工程造價控制,下層盡量采用建筑垃圾或粒徑為60cm至80cm開山石回填擠淤,上層再采用30cm至60cm小粒徑的開山石壓實處理,壓實系數(shù)不小于90%。由于

43、淤泥分布一般深淺不一,因此在作業(yè)過程中,應結合淤泥實際深度,確定拋石用量。b.上層素填土較厚,淤泥層較深區(qū)域:結合隔鹽層設計清理至設計標高后換填石渣(粒徑5-20cm),達到穩(wěn)定持力層后再做排鹽層。4 開發(fā)區(qū)大樹樹種的選擇4.1 大樹選擇原則(1)“適地適樹”原則樹種的選擇需以掌握其生態(tài)習性、原生地及移植地土壤條件為前提,從而保證大樹的適應性,提高成活率。(2)“樹形完整”原則根據(jù)開發(fā)區(qū)景觀設計要求,大樹選擇要求保證樹形骨架完整,應保留大樹主要側枝,通過梳枝、修剪手段進行處理,禁止截冠樹木直接用于綠化工程。其它要求應遵循青島市大樹移植規(guī)范中的規(guī)定。(3)“就近選擇”原則以選擇鄉(xiāng)土樹種為主、外來

44、樹種為輔,堅持就近選擇為先的原則,盡量避免遠距離調運大樹,使其在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中發(fā)揮最大優(yōu)勢。(4)“科學配置”原則選擇的植物種類要有地域代表性;把握好本土樹種的使用量及本土樹種與外來樹種的比例;所選樹種應結合地形,配置要與建筑相協(xié)調,自然錯落有致。4.2 樹種總結4.2.1 適宜移栽的樹種:雪松、黑松、油松、水杉、構樹、垂柳、國槐、刺槐、榆樹、麻櫟、法桐、白蠟、小葉樸、櫸樹、黃連木、臭椿、杏樹、梨樹、柿樹、楓香、烏桕、石榴等。4.2.2 不同樹種的壽命(1)壽命可達百年至千年的樹種:銀杏、小葉樸、國槐、雪松、皂角、蒙古櫟、栓皮櫟等。(2)中等壽命(50年以上)的樹種:法桐、榆樹、黃山欒、櫸樹

45、等。(3)壽命較短的樹種:苦楝、泡桐、楊樹等。4.3 樹種規(guī)劃4.3.1 常綠喬木雪松Cedrus deodora 喜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在弱酸性、中性、弱石灰性土壤宜可。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 適于海岸生長,極耐海風,對土壤要求不嚴。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弱酸性中性及弱石灰性土壤皆可。白皮松(白骨松)Pinus bungeana 對土壤要求不嚴,喜鈣質土,深根性,較耐干旱。云杉Picea asperata 淺根性,要求排水良好,喜微酸性土壤。龍柏Sabina chinensis cv.Kaizuca對土壤要求不嚴,對土壤之干旱、潮濕均有一定

46、的抗性。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喜鈣質土,中性土上生長好。在含鹽0.2%的土壤上亦能生存。圓柏Sabina chinensis 在酸性、中性、白灰性土壤中均能生長,但以微酸性或中性的深厚土壤中生長最好。廣玉蘭Magnolia grandiflora 喜深厚肥沃土壤。4.3.2 落葉喬木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宜土層深厚、肥沃及排水良好的土壤,耐水濕,耐輕鹽堿,土壤干燥或排水不良均生長差。檉柳Tamarix chinensis 適于海邊、鹽堿地生長,耐砂荒、低濕地,也有一定的抗旱能力。七葉樹Aesculus chinensis 不擇

47、土壤,但不耐瘠薄和水澇,深根性,宜在土層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小葉楊Populus simonii 要求濕潤土壤,稍耐瘠薄,不適碴礫質土,在河岸濕地生長最佳。毛白楊Poplus tomentosa 在土壤pH值88.5時能夠生長,在土層深厚、濕潤肥沃的土壤中生長良好、迅速。銀白楊Populus alba 耐旱,適應性強,耐鹽堿。小葉樸Celtis bungeana 喜深厚、濕潤的中性粘質土壤。山楂Crateegus pinnnatifida Bunge 耐旱,在深厚肥沃的土壤中生長更佳。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要求土壤排水良好,不耐低濕和鹽堿。元寶楓Ac

48、er truncatum 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在酸性、中性、鈣質土上均能生長良好。有一定的耐旱能力,但不耐澇。烏桕Sapium sebiferum 好生于土壤深厚、肥沃、濕潤之地,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及間斷性水淹地均能生長。具有一定的耐鹽性,在含鹽量0.25%以下的鹽堿地均能適應。對堅實土壤較敏感。梧桐Firmiana simplex 深根性,對土壤選擇不嚴,喜鈣,但在酸性土、中性土上亦能生長。忌積水。欒樹Koelreuteria paniculata 對土壤要求不嚴,石灰性及弱酸性土壤皆可。較耐干燥瘠薄,耐土壤踏實。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在土層深厚的中性砂壤土

49、中生長最佳。玉蘭Magnolia denudata 喜排水良好的中性砂壤土,在pH值58之間的土壤上均能生長。肉質根,怕積水。石榴Punica granatum 喜濕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石灰質砂壤土,喜肥,稍耐鹽堿。白蠟Fraxinus chinensis 喜濕潤肥沃的鈣質土或砂壤土,在酸性、中性及輕鹽堿土上均能生長。紅葉李Prunus cerasifera 喜濕潤肥沃的粘質土壤。燈臺樹Cornus controversa 喜濕潤肥沃土壤。杜仲Eucommia ulmoides 在深厚肥沃的微酸、中性或微堿性鈣質土壤中均能生長良好。旱柳Salix matsudana 在干瘠砂土、低濕河灘、弱

50、鹽堿地均能生長。刺槐(洋槐) Robinia pseudoacacia 在酸性土、中性土、輕鹽堿及石灰性土壤中均能生長,在沿海地區(qū)可耐0.2%0.3%的土壤含鹽量。棗Zizyphus jujuba 在酸性土、鈣質土及輕鹽堿土上均能生長,耐干燥瘠薄,也能在河邊及低濕地生長。楓楊Pterocarya stenoptera 對土壤要求不嚴,在酸性及微堿性土壤上均能生長。耐水濕,但不耐積水。楓香Liqiudambra formosana 喜生于濕潤肥沃土壤。構樹Broussonetia papyrifera 喜鈣質土,亦可生于酸性及中性土壤上。垂柳Salix babylonica 多生于水邊或濕潤之地

51、,對土壤酸度不敏感,在石灰性土壤上亦能。皂莢Gleditsia sinensis 不擇土壤,能耐鹽堿及石灰性土。泡桐Paulownia fortunei 喜肥沃濕潤砂壤土,對粘重和瘠薄土壤的適應性較強,稍耐鹽堿。核桃Juglans regia Linn. 喜深厚肥沃的中性及鈣質土壤,在瘠薄、鹽堿、酸性較強及地下水過高處均生長不良。拓樹(拓刺) Cudrania tricuspidata 喜鈣質土。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壤為好,抗?jié)承圆?。喜微酸或中性土壤。柿Diospyros kaki 對土壤要求不嚴,不耐鹽堿。香椿Toona sinensis 在鈣

52、質土、中性土、酸性土上均生長良好,在深厚肥沃濕潤的砂壤土中生長最好。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能耐中度鹽堿。栓皮櫟Quercus variabilis 對土壤適應力強,酸性、中性及石灰質土壤均能生長,但以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上生長最佳。海棠Malus spectabilis 耐旱,但不耐水濕。幾乎可植于從粘重到疏松的各類土壤,對土壤酸堿度適應范圍也較廣,對鹽堿土有一定的適應能力,但在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pH值5.57)土壤中生長最好。紫玉蘭Magnolia lilifrola 適宜在排水良好的酸性或中性砂壤土中,不耐堿性土壤,要求土壤pH值在5.56.

53、5;喜肥。櫻花Prunus serrulata 適于在排水良好、肥沃、深厚、酸性或中性偏酸的土壤中生長,不耐鹽堿土和濕澇。桑樹Morus alba 耐干旱又耐水濕,耐瘠薄在微酸性、中性、石灰質及輕度鹽堿(含鹽量0.2%以下)土上均能生長,但以深厚、肥沃的砂壤土上生長最佳。耐煙塵。黃櫨Cotinus coggygria 對土壤要求不嚴,中性、酸性、石灰性土壤均能生長,耐干燥貧瘠。黃連木Pistacia chinensis 耐干旱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微酸性、中性、和微堿性的砂質、粘質土均能適應;在濕潤肥沃土壤上生長最好。三球懸鈴木(法桐) Platanus orientalis Linn. 在深

54、厚肥沃的土壤中生長迅速。對土壤要求不嚴,輕度鹽化土壤亦可。雜交鵝掌楸Iiriodendron chinense 要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銀杏Gingo biloba 稍耐旱,不適于碴礫性土壤。在酸性土(pH4.5)、石灰性土壤(pH8.0)中均可生長良好。在土層深厚、濕潤肥沃、排水良好之地生長最佳。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對土壤要求不嚴,耐干旱,在深厚、肥沃、濕潤土壤上生長最好。碧桃Prunus persica 耐旱,但不耐水濕。要求土壤為肥沃、排水良好、中性或中性偏堿的砂壤土。忌在低洼積水處栽培??嚅琈elia azedarach 對土壤要求不嚴,在酸性土、中性土、鈣質土、石灰?guī)r山地及含鹽量在0.35%以下的鹽堿土地方均能生長。耐干燥瘠薄。櫸樹Zelkova schneideriana 在酸性、中性及鈣質土上均能生長,忌水濕。楸樹Catalpa bungei 要求深厚、肥沃、濕潤的土壤,耐輕鹽堿土,不耐瘠薄。榆樹(白榆、榆、家榆)Ulmus pumila 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濕,耐鹽堿,在含鹽0.3%的鹽堿土上尚能生長。但以在土壤濕潤、深厚、肥沃處生長快。4.3.3 常綠灌木(冠幅3m以上)大葉黃楊Euonymus japonicus Thunb. 喜深厚肥沃之酸性土壤,深根性。紅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