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設計學 11第十一章 基于片段的藥物分子設計_第1頁
藥物設計學 11第十一章 基于片段的藥物分子設計_第2頁
藥物設計學 11第十一章 基于片段的藥物分子設計_第3頁
藥物設計學 11第十一章 基于片段的藥物分子設計_第4頁
藥物設計學 11第十一章 基于片段的藥物分子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一章 基于片段的藥物分子設計 Fragment-Based Drug Design,2,內(nèi)容提要,第一節(jié) 基于片段的分子設計原理 第二節(jié) 活性片段的檢測技術 磁共振技術 質(zhì)譜技術 X-射線單晶衍射技術 第三節(jié) 從片段到先導化合物,3,基于片段的藥物設計 Fragment-Based Drug Design FBDD,是一種將隨機篩選和基于結構的藥物設計結合的藥物發(fā)現(xiàn)新方法。 首先篩選得到低分子量和低親和力的片段,然后基于藥靶結構信息將片段進行優(yōu)化或連接,得到與藥靶親和力高且類藥性強的新分子。,4,1.發(fā)展背景高通量篩選的缺陷 盲目性大,命中率很低。理論計算,含有30個重原子的化合物有106

2、0種,而高通量篩選的化合物數(shù)即使以百萬計(106),篩選也只占很少部分。 對于部分藥物靶點很難篩選得到理想的化合物,命中化合物的類藥性較差。化合物分子量比較大,親脂性強,優(yōu)化成藥的難度大。,一、發(fā)展歷程和基本理論,第一節(jié) 基于片段的分子設計原理,5,許多藥靶的活性位點是由多個口袋組成。高通量篩選的化合物過于“成熟”,通常不能與靶蛋白很好地結合,而對于其中單個片段的優(yōu)化往往會影響整個分子,甚至導致結合位置的改變。,6,苗頭化合物(hit)多以活性強度為衡量標準。hit-to-lead和先導物優(yōu)化,大都加入或變換基團,以增加與靶標結合的機會和強度。一般“不敢”輕易去除基團或片斷,以免丟失參與結合的

3、原子或基團(即藥效團)。 公司之間的化合物的結構類型相似,篩選靶標相同,易有知識產(chǎn)權糾葛。,7,設計理念 藥靶的活性位點是由多個口袋組成; 尋找能與藥靶各個口袋特異性結合的片段; 將上述各個片段用合適的連接子連接起來,組成高活性的化合物。將片段連接后會引起結合自由能跳躍式下降,從而導致親和力大幅度提高。,2. 應對策略基于片段的藥物設計,8,基于片段的藥物設計分為三個階段 片段篩選。采用靈敏的檢測技術篩選片段庫,發(fā)現(xiàn)能與藥靶結合的片段。結合力較弱,一般為mM級。 確定片段與藥靶結合的結構信息??疾炱闻c藥靶結合區(qū)域以及如何相互作用。 根據(jù)片段與藥靶相互作用的結構信息來指導對片段進行優(yōu)化或衍生化

4、,或?qū)⒆饔糜诓煌诖钠芜B接,構建新分子。,二、研究方法,9,片段庫的建立 片段庫三因素 庫容量(100010000)、化學結構多樣性、類藥性 片段類藥性三原則(RO3) 分子量300(160250)、氫鍵供體或受體數(shù)目3、脂水分配系數(shù)log P 3 避免具有不合理的基團且易于衍生化 片段庫的篩選 生物化學檢測、磁共振、質(zhì)譜、X-射線單晶衍射,二、研究方法,10,結構信息的確定 確定片段與藥靶結合的結構信息對于指導片段轉(zhuǎn)化為先導化合物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磁共振、質(zhì)譜、X-射線單晶衍射 基于片段構建新分子 基于片段藥物設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發(fā)現(xiàn)先導化合物甚至是候選藥物。 利用藥靶活性位點與片段相

5、互作用的結構信息,在片段基礎上進一步設計新的分子。,二、研究方法,11,化學結構多樣、命中率高 高通量篩選106 /1060 VS 片段篩選104 /107 化學結構多樣,二、基于片段分子設計的優(yōu)點,12,發(fā)現(xiàn)新藥可行性高 將高通量篩選得到的先導物優(yōu)化為候選藥物,既要使活性有較大幅度提高,又要保持分子量基本不變,難度較大。 而從片段優(yōu)化至候選藥物,分子量和活性同步增長,更加符合新藥發(fā)現(xiàn)的一般規(guī)律,可行性更強。,二、基于片段分子設計的優(yōu)點,13,二、基于片段分子設計的優(yōu)點,14,基本原理 配體與生物大分子結合后,許多NMR參數(shù)(化學位移)會發(fā)生改變,通過檢測并分析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來判定配體是否與受

6、體結合、結合的強弱以及結合模式。 分類 檢測配體的篩選 LDBS 檢測受體的篩選 TDBS,一、磁共振技術,第二節(jié) 活性片段的檢測技術,15,檢測配體的篩選 LDBS 1.1 原理 弛豫時間長短與分子大小成反比,小分子化合物的弛豫時間長,大分子靶蛋白的弛豫時間短。 當藥物與靶蛋白結合后就變成大分子,弛豫時間變短。 只要適度延遲回復能量檢測時間,就可以做到只檢測到游離小分子藥物,而檢測不到大分子靶蛋白及其與小分子化合物的復合物。,16,檢測配體的篩選 LDBS 1.2 操作步驟 普通條件測定小分子化合物的NMR譜; 向小分子中加入靶蛋白; 向磁共振儀引入一個適當?shù)难訒r使靶蛋白分子檢測不到,再測一

7、次。 譜圖不變未結合; 譜圖改變結合,計算結合率。,17,檢測配體的篩選 LDBS 1.3 優(yōu)點 不僅可檢測純化合物,也可篩選混合物。因此對天然產(chǎn)物的研究和組合化學研究特別方便。 速度快,可直接確定與靶蛋白結合的片段。 靈敏度高,弱結合也能檢測到。 對靶蛋白要求低,無需確定結構,無需進行放射性核素標記,避開對靶蛋白分子量的限制。,18,檢測配體的篩選 LDBS 1.3 缺點 不能獲得靶蛋白結合位點的信息以及片段在結合位點的取向。 受配體溶解性限制,存在非特異性結合的假陽性問題。,19,檢測配體的篩選 LDBS 1.4 修正報告配體篩選方法 操作 在篩選樣品中加入一個已知能與藥靶某一區(qū)域具有弱結

8、合的分子,稱為報告配體或者探針。 片段分子可競爭性地與報告配體結合藥靶,親和力高于報告配體的片段分子被檢測出來。 這種方法得到片段與報告配體結合到藥靶相同區(qū)域,避免檢測到與藥靶非功能區(qū)域結合的片段,有效降低假陽性。,20,檢測受體的篩選 TDBS 2.1 先決條件 已知靶蛋白的結構 對靶蛋白進行15N標記 2.2 原理 當小分子與靶蛋白結合后,會改變結合位點局部的化學環(huán)境,通過15N標記蛋白的二維15N-HSQC譜圖,可以找到各酰胺信號15N或1H的化學位移變化。,21,檢測受體的篩選 TDBS 2.3 優(yōu)點 不僅可以檢測是否結合,還可以檢測結合位點。 準確度高,特異性強。 2.4 缺點 僅適

9、于分子量小于40000的靶蛋白; 需進行15N標記,而且能制備200 mg以上的量 。,22,磁共振構效關系研究法 SAR-by-NMR 3.1 原理 通過二維15N-HSQC譜中15N或1H的化學位移變化來檢測是否有小分子與靶蛋白結合。 配體和蛋白結合常數(shù)可通過化學位移的變化和配體濃度關系測得。 篩選得到結合于靶分子活性位點亞區(qū)域的低親和性配體,將這些配體連接可以得到具有較高親和力的配體。,23,磁共振構效關系研究法 SAR-by-NMR 3.2 實例Stuker發(fā)現(xiàn)FK506蛋白抑制劑,24,非共價結合電噴霧質(zhì)譜 ESI 1.1 原理 將片段與靶蛋白配成混合液,設定合適的離子化條件,將片段

10、-靶蛋白復合物由液相轉(zhuǎn)化為氣相,測定荷質(zhì)比(m/z),從而得到結合片段的分子量,進而確定是哪一個片段與藥靶結合。 繼續(xù)運用色譜技術分離得到片段-靶蛋白復合物,并將片段解離,通過測定濃度,計算得到親和力。,二、質(zhì)譜技術,25,非共價結合電噴霧質(zhì)譜 ESI 1.2 實例發(fā)現(xiàn)細菌U1061A功能域配體,26,共價結合Tether方法 2.1 原理 靶蛋白的半胱氨酸殘基巰基與連有二硫鍵側鏈片段形成新的二硫鍵。 含二硫鍵片段組成:片段母體、連接基團、離去基團(2-巰基乙胺)。,二、質(zhì)譜技術,27,共價結合Tether方法 2.2 操作 考察靶蛋白活性口袋附近是否含有內(nèi)源性半胱氨酸殘基,如果沒有,則采用定

11、點突變引入半胱氨酸殘基。 將片段庫中的片段都連上相同的巰基側鏈,將靶蛋白置入片段的高濃度溶液中。在溶液中片段和靶蛋白的二硫鍵的形成和解離達到動態(tài)平衡。 片段和靶蛋白結合不僅能形成二硫鍵,而且片段還會與附近的活性口袋結合,從而形成更穩(wěn)定的片段-靶蛋白共價復合物。,28,共價結合Tether方法 2.2 操作 溶液中活性片段-靶蛋白復合物的濃度遠高于其他復合物,在質(zhì)譜圖上可以輕易識別出活性片段。根據(jù)插入半胱氨酸殘基位置的不同,還可以判斷結合位置。 通過二次Tether技術可以篩選得到相鄰位點的活性片段。然后將兩個片段以合適的連接子連接,得到高活性化合物。,29,共價結合Tether方法 2.3 優(yōu)

12、點 片段和藥靶之間形成了穩(wěn)定并且可逆的二硫鍵。用質(zhì)譜快速檢測得到與藥靶具有較好契合的片段,降低假陽性率。 可精確定位片段在藥靶活性位點的位置。 2.4 缺點 需要采用定點突變技術在藥靶活性位點引入半胱氨酸殘基。 片段庫中,商業(yè)化的二硫鍵片段很少,需自行合成,增加了實驗的難度。,30,共價結合Tether方法 2.5 二次Tether技術 原理 用一個已知活性片段對靶蛋白進行共價修飾,然后將片段潛在的另一個巰基游離出來,用Tether方法去結合新的片段。 已知活性片段 具有親電的特征(例如含有易離去基團); 含有一個潛在的巰基(如硫酯),31,2.6 實例采用二次Tether方法發(fā)現(xiàn)高效casp

13、ase-3抑制劑,32,X-射線單晶衍射技術是研究分子結構最有效和最精確的方法。 結晶篩選 通過共結晶和結晶浸潤技術,靶蛋白可以快速識別并結合活性片段形成復合物,后者的三維結構可通過高通量X-射線衍射技術快速測定。 技術原理 片段庫含溴片段(利于測定、易于衍生化) 篩選過程靶蛋白晶體結構的測定、建立結晶篩選技術平臺、片段庫的結晶篩選、結果分析和片段優(yōu)化。,三、X-射線單晶衍射技術,實例SGX發(fā)現(xiàn)Syk抑制劑,34,發(fā)現(xiàn)活性片段僅僅是研究的第一步,將活性片段轉(zhuǎn)化變?yōu)橄葘Щ衔锷踔潦呛蜻x藥物才是基于片段藥物設計的最終目的。 從片段到先導化合物的設計方法 片段生長 fragment growth 片段連接與融合 fragment linking & fusion 片段自組裝 fragment self-assembly,第三節(jié) 從片段到先導化合物,35,1.1 基本原理 以受體結合的第一個片斷為核心,經(jīng)過理性設計,在鄰近處逐漸生長成活性強的較大分子,一、片段生長法,36,1.2 實例Plexxikon發(fā)現(xiàn)PPAR激動劑indeglitazar,Dean R. Artis, 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2009, 106(1): 262-7.,37,1.1 基本原理 連接 與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