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總復習 附錄4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頁
高三歷史總復習 附錄4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頁
高三歷史總復習 附錄4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頁
高三歷史總復習 附錄4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頁
高三歷史總復習 附錄4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湖南省2012年普通高考文科綜合能力測試試卷與考生答題評析(歷史)“湖南省2012年普通高考文科綜合能力測試試卷與考生答題評析”寫作組2012年湖南省文科考生為人,比2011年減少9868人,6月9日至17日,文綜試卷評卷人員對2012年普通高考文科綜合能力測試試卷進行了網(wǎng)上評閱。在評卷將近結(jié)束時,我們采集了分析樣本,并召開評卷骨干教師座談會,對2012年的試題及考生的答卷情況進行了討論與研究,形成了本試卷與考生答題評析。一、文綜試卷結(jié)構(gòu)與考生得分(一)文綜試卷結(jié)構(gòu)題型、分數(shù)分布比例:選擇題140分,約占47;非選擇題160分,約占53。內(nèi)容、分數(shù)分布比例:政治、歷史、地理三科比例為1:1:1

2、,各占100分。組卷:試卷按題型、內(nèi)容等進行排列,同一題型中同一學科的試題相對集中,為典型的拼盤模式。題量:2012年文綜試卷共48題,客觀題、主觀題數(shù)量與2011年相同。表1 試卷結(jié)構(gòu)學科政治歷史地理選擇題12、13、14、15、i6、17、18、 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1、2、3、4、5、6、7、 8、9、10、1l非選擇題(必答)38、3940、4136、37非選擇題(選答) 45、46.、47、48 (四選一)42、43、44 (三選一)(二)考生得分文科綜合選擇題平均得分80.2分,比2011年增加11.42

3、分;非選擇題平均得分99.40分,比2011年增加1.96分。文綜平均總得分179.60,比2011年增加13.38分。二、歷史試題與考生答題評析 (一)歷史試題評析1試題的優(yōu)點 2012年高考文綜試卷歷史試題是在經(jīng)歷之前兩年新課程試題命題范式的創(chuàng)新和探索之后,充分吸取經(jīng)驗和教訓命制出來的,是一套科學、規(guī)范的試題。它兼顧了歷史學科的學術(shù)性和中學教育的普及性,既照顧了中學歷史教學的現(xiàn)狀,又略高于中學歷史教學的實際水平,在確保高考選拔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礎上,為中學歷史教學改革起到指導性作用。本試題體現(xiàn)了如下的特點:(1)考點向教材回歸最初幾年的高考歷史試題存在的一個共同缺點是:部分試題所選用的材

4、料和考查的知識點,與中學教材沒有聯(lián)系,考生只能憑課外知識或答題技巧應付。這類試題一味迎合最新的學術(shù)研究熱點,脫離中學教學實際,給高中教學帶來很大的困擾。從選拔考試的角度來看,因為過于陌生的知識點,使得歷史素養(yǎng)較好的學生和歷史素養(yǎng)一般的學生都只能靠猜測答題,測試的可信度不高。2011年高考試題開始向教材回歸, 2012年的試題這種傾向更加明顯:選擇題涉及的知識點如漢武帝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宋代市民文學的價值取向、明代后期社會結(jié)構(gòu)的變動、王陽明的心學理論、專制主義的政治、實業(yè)救國潮流、市場經(jīng)濟改革等,大多是中學師生耳熟能詳?shù)膬?nèi)容。這使得2012年的試題,更能夠體現(xiàn)學生的整體歷史功力,考查學生是否擁

5、有完善的歷史知識結(jié)構(gòu),測試的區(qū)分度和可信度大大提升。(2)選材向社會生活傾斜關注社會生活,重視社會發(fā)展史,是2012年高考試題的又一特點。最近半個世紀以來,歷史學科發(fā)展的一大特點就是,從宏觀走向微觀,從重大歷史事件、歷史大趨勢轉(zhuǎn)向不同時期人類的社會生活。新教材的編寫就吸取了這一學術(shù)成果,對物質(zhì)文化生活、社會風俗的變遷開辟了專門的章節(jié),而2012年的高考試題也體現(xiàn)了這一變化,25分的壓軸大題第40題,通過城市交通信號燈的發(fā)展,考查學生是否掌握了關于科技進步對人類生活影響的知識,而這一方面的知識是中學歷史教學中不被重視的。這提醒我們注意,歷史并不只是一系列的戰(zhàn)爭和變革,也不只是冷冰冰的經(jīng)濟資料,人

6、類社會生活的變遷也應當是歷史的重大主題。(3)材料的選擇更加平易2012年高考歷史試題題干所選取的歷史材料大多淺近和平實。沒有使用詰屈聱牙的文言文和清末民初硬譯的生澀難懂的譯文。如選做題45題考查王莽改革,材料選自現(xiàn)代人白壽彝的中國通史,而沒有采用古人的漢書王莽傳。選擇題27題考查王陽明的心學,沒有選用王陽明那些十分難讀懂的玄而又玄的哲學論述,轉(zhuǎn)而選擇了王陽明對士農(nóng)工商問題的論述。選擇題26題、選做題48題雖然題干是文言文,但前者是明代文人的筆記,后者是清代政府的公文,都是淺近的文言。由此可見,2012年試題使考生可以擺脫文字理解的干擾,專注于歷史知識的運用,增強了試題的科學選拔功能。(4)將

7、舊材料翻出新花樣2012年許多考生在拿到試題的第一反應就是,許多試題“似曾相識”,因為試題中的許多材料,在平時的學習中或者練習中,已多次見過。如24題漢武帝抑制豪強,28題清代官僚的“依樣葫蘆”,30題的張謇投身實業(yè),31題毛澤東的書信,都是常見的材料。但如果依賴思維定勢去答題,就很可能落入陷阱。因為這些材料雖然都是常見的,甚至老舊的,但在試卷中已經(jīng)重新組合運用,變成了一個全新的試題。如28題依樣葫蘆,在平日是用來形容清代專制主義的強化,而在本題中卻是用來形容清代的官僚主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學歷史教師對這則材料一直以訛傳訛,當作對清代軍機處的描述,而高考題對此進行了糾正,這段材料描述的是清

8、代內(nèi)閣)。31題中毛澤東的書信,經(jīng)常是用來論證早年毛澤東思想的轉(zhuǎn)變,而在本題中卻是用來說明俄國式道路的勢在必行。因此,對考生來說,2012年的試題可算是“熟悉的陌生人”,今后的中學歷史教學應當注意這一點。(5)近代化史觀在試題中的地位進一步強化最初幾年的高考試題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直接考查史學理論和歷史觀念的試題,最近兩年已取消,但對歷史方法和歷史理論的考查并未中止,而是滲透進了每一道試題。歷史觀念中,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最熱門的近代化史觀,就特別為命題人重視。最近三年的小論文題,實際上考查的都是近代化問題。2010年的資本主義歷史前提,2011年的西方崛起,和2012年的沖擊反應模式,前兩年考查的是西方的

9、近代化,2012年考查的則是中國的近代化。這一道開放性的試題,要求學生運用史料,中西對比,寫一篇小論文對題設課題進行研究,實際上就是全面考查學生對史學理論的掌握、對歷史觀念的理解及對史學方法的運用。僅僅掌握一些答題套路,或者對歷史只有一些零碎的印象,不具備整體觀念,沒有掌握先進史學理論的考生,是無法順利完成這套試題的。這就提醒我們注意,盡管沒有直接考查史學理論的試題了,但這方面的教學決不能放松。 2試題的缺陷(1)個別試題不能正確反映考生的歷史素養(yǎng)如選擇題第27題,四個選項的區(qū)分度不大,模糊一點看,似乎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越是深入思考,就越容易被迷惑而不容易選出正確答案。而許多思維“單線條

10、”的考生,卻很容易作答:王陽明在教材中提到的重點是“心學”,只有選項D提及心學,所以毫無疑問答案選D。像這樣的試題,就不能正確反映考生的歷史素養(yǎng),往往掌握的背景知識越多,越深入思考問題,就越容易做錯。(2)試題的難度分布不均衡從湖南省目前閱卷的情況和考生的回饋來看,2012年的試題,選擇題難度較大,難度與前幾年基本相當,非選擇題的難度則大幅度下降了。這種難易取舍,并不合理。非選擇題因為其開放性,更容易考查考生的功底和素養(yǎng),加大難度,更有利于拉開考生的區(qū)分度。而“最佳選擇題”本來就存在一個“見仁見智”的可能,許多答案可能發(fā)生爭議,而且“唯一選項”這種思維模式本來就遭到詬病,在這部分試題加大難度,

11、并不科學。此外,選做題的難度也不均衡。選做題45題,所摘錄的材料,并不是原始材料,而是一段論述,它不是對歷史事件的簡單描述,除去對事實的描述外,已經(jīng)加上了學者對這一問題的分析和總結(jié),因此,考生并不需要自己對歷史事實做研究和歸納,直接摘抄材料即可,完全是一道“送分題”。而46題和47題則是給出原始材料,考生需要自己研讀、分析、總結(jié),難度就要大得多。從測試的角度來看,這種安排也不合理。(3)出現(xiàn)了重復性考點選做題46題,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連續(xù)兩年(2011和2012)在同一位置、同一試題位置考查南京國民政府的訓政。從命題的角度來說,這種考點的復現(xiàn)并不合理。另外, 46題是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

12、與實踐,而不是近代社會的獨裁思想與實踐。從新課標的角度來說,應該考查的是民主爭取的正面例證,而不是考查民主的反例。我們教學和考查的要點,應該是近代社會,人們?nèi)绾螤幦『徒⒚裰鳎皇侨パ芯磕暇﹪裾绾巫冎ㄗ訉崿F(xiàn)獨裁。 (二)考生答題評析表3 歷史非選擇題平均分與難度值 題號40(1)(2)40(3)41四選一45464748應得分169121552平均分8.383.525.538.375.047.497.2525.1難度值0.520.390.460.560.340.500.480.48樣本數(shù)91282147651819955520注:以上數(shù)據(jù)為抽樣數(shù)據(jù)2失分原因分析(1)審題出現(xiàn)偏差考生

13、在答40題(2)問時,題目問的內(nèi)容是“影響20世紀交通信號燈重大改進的主要科技成果”,答成三次工業(yè)革命的音響;明確指出時間范圍是20世紀,那么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成果就不能答;同時與交通信號燈無關的科技就與本題無關。但許多考生把諸如蒸汽機等作為答案,就是因為審題不當所致。再如47題(1)2問,題目要求考生指出在德國問題上凱恩斯的主張和凡爾賽和約規(guī)定的不同,大多數(shù)考生只答和約中的瓜分領土和削弱德國等內(nèi)容。如48題,考生基本不清楚從性質(zhì)、作用、評述等角度對道光皇帝進行評價,導致一個比較簡單的人物題,也難獲得理想的分數(shù)。(2)材料處理能力有待提高做40題時,多數(shù)考生沒有將材料按時間段進行分類,形成要點;

14、做選做題時,一些考生出項不加選擇地抄材料的現(xiàn)象。這些老生常談的問題,充分說明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堅持材料教學的前提下,更要提高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3)答題邏輯關系出現(xiàn)混亂如40題(1)問答“背景”,(2)問答科技成果,約10%的考生把“背景”答成“成果”,甚至部分考生分不清哪些是“背景”內(nèi)容,哪些是“成果”內(nèi)容,干脆把自己所知道的內(nèi)容答兩遍。在邏輯問題上,小論文題尤為突出。在表明觀點時,考生觀點前后矛盾:開始可能贊成“沖擊-反應”模式,在論述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既贊成又反對的表述,最后可能出現(xiàn)反對的結(jié)論??忌撟C過程中的邏輯層次方面也不嚴密。有的考生把西方對中國的沖擊羅列一起,把中國對西方的反應也羅列一起,結(jié)果出現(xiàn)層次不清,思維紊亂的情形。其實,最理想的論述模式是把沖擊-反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