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詩專項講解_第1頁
托物言志詩專項講解_第2頁
托物言志詩專項講解_第3頁
托物言志詩專項講解_第4頁
托物言志詩專項講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托物言志詩,1.概念: 托物言志詩是一種以客觀世界中的具體事物如景物、器物、動物或植物等為描寫對象,抒發(fā)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懷抱負等為主要內(nèi)容的詩歌。它將作者的寫作目的以及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寫中。,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詠物不是寫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愛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贊美、快樂、悲傷等感情。,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2.特點:

2、內(nèi)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態(tài)、色澤、所處環(huán)境等)著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zhèn)?不即不離。 情感或發(fā)其志士之悲、君國之憂,或?qū)懫鋺巡挪挥龅母惺堋?常用表現(xiàn)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擬人、對比、比興、聯(lián)想和想像等。,乍一看,這首詩寫的是石灰從采掘、冶煉到被使用的整個過程。再細細體會,詩中每一句既是在寫“物(石灰)”,實際上也是在寫人,寫作者自己不怕“千錘 萬鑿”、“烈火焚燒”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氣概。詩中流露出的凜然正氣和豪邁

3、情懷,不知鼓舞和激勵了多少后人為真理和正義事業(yè)奮斗不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一幅傲然挺立、堅貞不屈的勁竹形象浮現(xiàn)在我們的腦海中。立根破巖,咬定青山,千磨萬擊,屹立挺然。這副錚錚傲骨也正是詩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種堅定的意志、頑強的精神和不向邪惡勢力屈服的氣節(jié)通過這首詩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1).詠物詩,要實寫物的聲音、形態(tài)、色澤等相應的外部特征,有時還要寫出其所處環(huán)境的特點,求其“形似”。曲盡其妙 (2).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滯于物 (3).從整體構(gòu)思看,托物言志,從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擬人、對比、象征等手法。 (4).從描寫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寫之外,還常用側(cè)面烘

4、托的手法。,詠物詩鑒賞方法,(1).“讀清”全詩。 (2).提煉所寫物象描寫特征的詞語,分析所詠之物的外在特征、環(huán)境特點,挖掘物象內(nèi)在品格和精神,抓住“物”與“志”的契合點。 (3).聯(lián)系詩人自身經(jīng)歷和所處社會環(huán)境,揣摩詩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詩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詠之物的突出特點之中,“志”就在物的特點與詩人的情和志的相通之處。) (4).體會詩人手法的高妙分析詠物詩的寫作技巧(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擬人、比喻、烘托、比興等),詠梅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 1.分析一下這首詩的形象特點 2.這

5、首詩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形象: 環(huán)境特點:斷橋黃昏,風雨交加,寒泠荒涼。 自身特點:不與群芳爭春,雖然粉身碎骨而芳香如故。) (志:以物喻人,隱喻了作者雖遭不幸,前途坎坷,但決不同流合污的高尚節(jié)操以雖使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爭精神。),。毛澤東于1961年12作的詩詞所據(jù)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詠梅與陸游所寫大相徑庭。陸游寫梅花的寂寞高潔,孤芳自賞,?引來群花的羨慕與嫉妒。而主席這首詩卻是寫梅花的美麗、積極、堅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時代革命者的操守與傲骨。,結(jié)合毛澤東這首詞的寫字背景看,詞人如此地刻畫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當時正值中國遭受三年自然災害,原

6、蘇聯(lián)領導人有挑起中蘇論戰(zhàn),對中國施加政治上的、經(jīng)濟上的、軍事上的壓力,內(nèi)憂外困,共和國受到了嚴峻的考驗?!耙咽菓已掳僬杀闭钱敃r政治環(huán)境的象征。毛澤東寫這首詞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國人民的決心,在險惡的環(huán)境下決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戰(zhàn),直到取得最后勝利。雖然“已是懸崖百丈冰”,但“猶有花枝俏”中國人民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俏麗的“花枝”。,試分析兩首詩的表現(xiàn)手法和思想感情。,柳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詠柳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李詩運用對比手法。前兩句寫春日之柳追逐東風,在繁花似錦的春日,在熱鬧非凡的樂游苑的舞筵上,與舞女翩翩起舞;后兩句寫秋日之柳,清秋斜陽,秋蟬哀鳴,何等蕭條凄涼。春柳的繁盛反襯出秋柳的衰落,表現(xiàn)出對秋日之柳的悲嘆。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