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國 學,濟南市錦纏街小學 六年級綜合實踐 2012.3.14,學點文化系列,制作:趙永程,國學熱,北大碩士辦一耽學堂,傳授三字經(jīng)自稱要復興國學,圖為一耽學堂創(chuàng)辦人祭孔,“九雯學堂”師生穿長袍上課,齊魯晚報上一則私塾漫畫,你怎么看?,“國學熱”的原因,1、黨對文化越來越重視,強調(diào)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弘揚,激發(fā)“國學熱” 2、經(jīng)濟持續(xù)高速發(fā)展與道德滑坡、誠信缺失的矛盾,引發(fā)“國學熱” 3、亞洲“四小龍”經(jīng)濟的騰飛和與中國大陸傳統(tǒng)文化的交流,加速“國學熱” 4、學界與媒體聯(lián)手,以多種形式教學普及宣傳國學,助推“國學熱”,國學又稱“國故學”,指一國固有之學問。 國學作為近代意義上的概念,始于世紀初。 一
2、般認為,國學相對于新學,指舊學;相對于西學,指中學。引申而言,它即今人眼中的中國的傳統(tǒng)學術文化。,關于“國學”,學術界的種種說法: 章太炎:一國固有之學術 吳宓:中國學術的總體 張岱年:中國學術的簡稱 曹伯韓:指西學輸入以前中國原有的全部學術 國學是指一國特有的系統(tǒng)而專門的學問。,夫國學者,國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聞處競爭之世,徒恃國學固不足以立國矣。而吾未聞國學不興而能自立者也。吾聞有國亡而國學不亡者矣,而吾未聞國學先亡而國仍立者。 章太炎 “全盤西化”論者關注的是民族政權的存亡,“國學立本”論者更看重的是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存亡,具有強烈的愛國情結(jié)。,國學包括三個層面的內(nèi)容,它是一種知識體系,提
3、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知識 它是一種思維智慧和行為方式,形成中國人特有的思維和行為 它是一個價值系統(tǒng),提供根本的價值理念和核心價值觀,國 學 的 分 類,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叢書,編撰于乾隆年間,由當時的紀曉嵐、王念孫、戴震等等一流學者完成?!八膸臁敝附?jīng)、史、子、集四部,“全書”指所收都是全本。,小學:開啟中國文化之門的管鑰 經(jīng)學:中國人的道德精神與理想追求 史學:中國人的價值判斷與道德堅持 子學:中國人的思想與生存智慧 文學:中國人的人生情懷與詠嘆,1.重振國學對于傳承中華文明,實現(xiàn)文化認同與民族認同意義巨大,2.對于提升國人道德水準,維持良好的社會秩序意義重大。,3.對增強我國文化競爭力
4、,增強國際影響的意義重大。,4.對于促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鞏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指導地位有重要意義。,近代梁啟超先生曾將國學入門書目最低限度列為,四書五經(jīng)是四書和五經(jīng)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經(jīng)典的書籍。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jīng)指的是詩經(jīng)書經(jīng)禮經(jīng)易經(jīng)春秋經(jīng),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在之前,還有一本樂經(jīng),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本書也被稱做“六經(jīng)”,其中的樂經(jīng)后來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經(jīng)。四書五經(jīng)是南宋以后儒學的基本書目,儒生學子的必讀之書。,禮記,詩經(jīng),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該書編定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選編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禮記,
5、在后來的流傳過程中若斷若續(xù),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禮記,即我們今天見到的禮記。,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又稱詩三百。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民間歌謠(風) 士大夫作品(雅) 以及祭神的頌辭(頌),周易,尚書 尚書又稱書、書經(jīng),為一部多體裁文獻匯編,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史書。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戰(zhàn)國時期總稱書,漢代改稱尚書,即“上古之書”。,春秋左傳,論語,爾雅 爾雅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詞義系統(tǒng)和事物分類來編纂的詞典。作為書名,“爾”是
6、“近”的意思(后來寫作“邇”),“雅”是“正”的意思,在這里專指“雅言”,即在語音、詞匯和語法等方面都合乎規(guī)范的標準語。爾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釋古語詞、方言詞,使之近于規(guī)范。,孟子,史記,漢書,司馬遷,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后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編年體史書。是一個整體對紀年的統(tǒng)一的體裁,是一種形象化的歷史記錄方式。特點是以時間為
7、經(jīng)、以事件為緯來記載歷史事件。有利于讀者按照事件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了解歷史事件,便于了解歷史事件間的互相聯(lián)系,宋代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是我國現(xiàn)存編年體史書中影響最大的一部。,斷代史:主要特點是只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zhàn)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zhàn)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zhàn)國歷史的重要典籍。西漢末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宋時已有缺失,由曾鞏作了訂補。,老子像,墨子,莊子,韓非子,抱樸子,抱樸子總結(jié)了戰(zhàn)國以來神仙家的理論,從此確立了道教神仙理論體系;又繼承魏伯陽煉丹理論,集魏晉煉丹術之大成;它也是研究我國晉代以前
8、道教史及思想史的寶貴材料。東晉道家理論著作。東晉葛洪撰。,杜甫,杜工部集,杜工部集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的詩文集,杜甫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因而得名。現(xiàn)存詩余首,文余篇。在世界文學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杜甫與李白齊名,并稱為“李杜”。他的詩歌立足于忠厚,其風格雄渾高古,自成一家,被尊稱為“詩圣”。他的圣詩標志著中國古典詩歌現(xiàn)實主義的最高峰。,國學主干演進的歷程,先秦百家之學漢代經(jīng)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代理學明代心學清代樸學,子學:春秋戰(zhàn)國的百家之學,諸子百家出現(xiàn)在文化的“軸心時代”,是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種學術派別的總稱。最為流傳的是:儒家、道家、法家、陰陽家、名家、墨家、雜家、農(nóng)家、小說家
9、、縱橫家。,儒 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論語、孟子、荀子。 主要思想: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yǎng)。,道 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列子。作品:道德經(jīng)、莊子、列子。 主要思想: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zhì)、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法 家,代表人物:韓非、李斯、商鞅。作品:韓非子。 主要思想: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專制,仗勢用術,以嚴
10、刑峻法進行統(tǒng)治。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集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墨 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主要思想: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jīng)濟上主張強本節(jié)用。,陰 陽 家,代表人物:鄒衍 主要內(nèi)容: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并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鄒衍綜合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根據(jù)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解釋為五德,創(chuàng)五德終始說,并以之作為歷代王朝興廢的規(guī)律。,名 家,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和桓團。作品:公孫龍子。 主要內(nèi)容:因從事論辯名(名稱、概念)實(事實、實在)為主要學術活動而被后
11、人稱為名家。當時人則稱為辯者、察士或刑(形)名家。,縱 橫 家,代表人物:蘇秦、張儀。創(chuàng)始人:鬼谷子。主要言論傳于戰(zhàn)國策。 主要內(nèi)容:戰(zhàn)國時南與北合為“合縱”,西與東連為“連橫”,蘇秦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雜 家,代表人物:呂不韋、淮南王。作品:呂氏春秋 主要內(nèi)容: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無不貫綜而得名。博采眾議,形成一套思想上兼容并蓄的治國方針。雜家是戰(zhàn)國末期的綜合學派。,農(nóng) 家,代表人物:許行 。 主要內(nèi)容:因注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而得名。認為農(nóng)業(yè)是衣食之本,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許行提出賢者應與民并耕而食,饔饗而治,表現(xiàn)了農(nóng)家
12、的社會政治理想。此派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和經(jīng)驗也注意記錄和總結(jié)。,小 說 家,代表人物:虞初。作品有:虞初新志。 主要內(nèi)容:采集民間傳說議論,借以考察民情風俗。漢書藝文志云: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經(jīng)學:漢代經(jīng)學(儒學),四書五經(jīng)。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前134年)提出。武帝即位時,主張清靜無為的黃老思想已不能滿足其政治上的需要,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統(tǒng)思想顯然與武帝時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相適應。于是,在思想領域,儒家終于取代了道家,由此確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統(tǒng)與主導地位。,佛學:南北朝隋唐佛學,公歷紀元前后,佛教開始由印度傳入中國,經(jīng)長期傳播發(fā)展,而形成具
13、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佛教。由于傳入的時間、途徑、地區(qū)和民族文化、社會歷史背景的不同,中國佛教形成三大系: 漢傳佛教(漢語系) 藏傳佛教(藏語系) 云南地區(qū)小乘佛教(巴利語系),佛教的傳播和發(fā)展,漢地佛教于東漢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正式由官方傳入中國。 三國、魏、西晉時代,佛教活動主要以譯經(jīng)為主,竺法護為當時的代表。 東晉南北朝時期,各階層人普遍信佛教,梁武帝親自講經(jīng)說法,更使南朝佛教尤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唐朝是中國佛教發(fā)展鼎盛時期。主要宗派有天臺宗、華嚴宗、法相宗、凈土宗和禪宗。,佛教的基本教義,基本教義是“三法印”、“四圣諦”、“八正道”、“十二因緣”。 “三法印”是佛
14、教用以衡量天下事物是否合乎教義的三條準繩: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般寂靜”。 “四圣諦”是指苦、集、滅、道“四諦”?!翱嘀B”,說人生一切皆苦,苦海無邊;“集諦”,是說造成人們痛苦的種種原因;“滅諦”,說佛教引導人們最終達到理想境界(涅般);“道諦”,說抵達理想境界的種種手段和方法。 “八正道”提出達到理想境界的八種方法,即正見(正確的見解)、正思(正確的思考)、正語(正確的言論)、正業(yè)(正確的行動)、正命(正確的生活)、正精進(正確的努力)、正念(正確的意念)、正定(正確的自我精神集中) “十二因緣”為佛教“世輪回”的基本理論。它以“無明”作為過去世的原因,以“識、名、色、六入、觸、
15、受”作為現(xiàn)世的結(jié)果,以“愛、取、有”作為現(xiàn)世的原因,以“老、死”作為未來世的結(jié)果,這就是所謂的“三世兩重因果”說。,魏晉南北朝儒釋道三家互補,自魏晉南北朝開始,中國傳統(tǒng)文化已不再是純粹的儒家文化,而是儒釋道三家匯合而成的文化形態(tài)。其主要特點是:佛為“空”,道為“樸”,儒為“義”。 東晉南北朝以至隋唐宋元明清,歷代統(tǒng)治者一般都認為儒釋道三者在思想文化上對于治道起互相補充的作用,有所謂“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說法 。,道 教,道教東漢時形成,經(jīng)魏晉到南北朝時盛行起來。道教徒尊稱創(chuàng)立者之一張道陵為天師,因而又叫“天師道”。奉老子為教祖,尊為“太上老君”。 道教以道德經(jīng)(即老子)、正一經(jīng)和太
16、平洞經(jīng)為主要經(jīng)典。奉三清為最高的神。要人脫離現(xiàn)實,煉丹成仙。 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莊學說,或言內(nèi)外修煉,或言符箓方術,認為天地萬物都有“道”而派生,社會人生都應法“道”而行,最后回歸自然。具體而言,是從“天”、“地”、“人”、“鬼”四個方面展開的教義系統(tǒng)。,理學:宋明理學,宋明理學亦稱“道學”。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時代,占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思想體系。 理學實際創(chuàng)始人為周敦頤、邵雍、張載、二程兄弟(北宋五子),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提出“理”先于天地而存在,主張“即物而窮理”。 與朱熹對立的為陸九淵,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題。明代王守仁發(fā)展陸的學說,認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為學主“明
17、體心”、“致良知”。 北宋張載提出的氣一元論,與二程截然不同。明代王廷相以及清初的王夫之、顏元等,對程朱、陸王均持反對態(tài)度。至戴震提出“后儒以理殺人”,則更給予了理學以有力的批判。,理學的歷史地位,理學是儒學的一種歷史形態(tài),是繼魏晉把儒學玄學化改造之后,對儒學的佛(佛教)老(道教)化改造;宋明理學融合了儒釋道三家文明思想 ,是對隋唐以來逐漸走向沒落的儒學一種強有力的復興。 宋明理學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后期有思想有見識的中國人在思考和解決現(xiàn)實社會問題與文化問題中所生出來的哲學智慧,它深深影響了中國古代社會后半期的社會發(fā)展和文明走勢。,史學:歷代史學,瞿林東先生在中國史學史綱一書中說:“關于人類社會
18、歷史的認識、記載與撰述的綜合活動,這便是史學?!薄?吳澤先生在其主編的史學概論一書中認為, “史學是研究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過程及其規(guī)律的學問?!?中國古代史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學兼天人,會通古今 以古為鏡,經(jīng)世致用 求實直書,書法不隱 德識為先,才學并茂 史德:高尚的品德,尊重客觀歷史,不以主觀 好惡影響到對歷史的反映和評價 史識:史家明是非、別善惡、觀成敗的能力 史才:史家撰寫史著的表達能力 史學:史家掌握淵博的歷史知識和豐富的資料,正 史,正史是指史記、漢書等記傳史書。以帝王傳記為綱領并且由宮廷史官記錄的有別于民間野史的中國史書。 二十四史是一部規(guī)模巨大、卷帙浩繁的史學叢書,全書共計3249卷,40
19、00萬字,從第一部史記至最后一部明史,共耗時1800余年;記敘的時間,前后歷時4000多年,是世界圖書史上的巨著。,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史記(漢司馬遷) 漢書(漢班固) 后漢書(南朝宋范曄) 三國志(晉陳壽) 晉書(唐房玄齡等) 宋書(南朝梁沈約) 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 梁書(唐姚思廉) 陳書(唐姚思廉) 魏書(北齊魏收) 北齊書(唐李百藥) 周書(唐令狐德棻等),隋書(唐魏征等) 南史(唐李延壽) 北史(唐李延壽) 舊唐書(后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 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 宋史(元脫脫等) 遼史(元脫脫等) 金史(元脫脫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
20、張廷玉等),編 年 史,編年體史書。是一個整體對紀年的統(tǒng)一的體裁,是一種形象化的歷史記錄方式。特點是以時間為經(jīng)、以事件為緯來記載歷史事件。 宋代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是我國現(xiàn)存編年體史書中影響最大的一部。全書共294卷,約300多萬字,書中記載的歷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征淮南為止。是司馬光以為君親政,賢明之道為出發(fā)點所編寫成的一本巨著。宋神宗認為該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而欽賜此名。,別 史,別史是不屬于紀傳體、編年體,記載一代或歷代史實的史書。 宋 陳振孫 直齋書錄解題始有別史一目,收錄有 唐 高峻高氏小史、 宋 呂祖謙新唐書
21、略等。 明 黃虞稷千頃堂書目把編年體、紀傳體以外,雜記歷代或一代事實的史書,稱為“別史”。,雜史 野史 稗史,雜史:只記載一事之始末,一時之見聞或一家之私記,是帶有掌故性的史書。 野史:與“正史”相對而言,有別于官撰正史的民間編寫的史書。 稗史:通常指記載閭巷風俗,民間瑣事及舊聞之類的史籍,如清代人潘永因的宋稗類鈔,近代人徐珂的清稗類鈔。有時也用來泛指“野史”。,國學基本精神的主要內(nèi)容,天人合一的整體精神: 主張順天應物,天人協(xié)調(diào) 以人為本的人本精神: 強調(diào)人事為本,天道為末 貴和尚中的和諧精神: 推崇執(zhí)兩用中,以和為貴 剛健有為的進取精神: 要求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建設核心價值體系,構建原則
22、: 深刻、通俗、簡潔、隱蔽、穩(wěn)定 中國封建社會:“三綱五?!?資本主義社會:“自由、平等、博愛” 俄羅斯提出:“主權的民主、強大的經(jīng)濟、軍事的威懾,新加坡的共同價值觀,國家至上,社會為先; 家庭為根,社會為本; 社會關懷,尊重個人; 協(xié)調(diào)共識,避免沖突; 種族和諧,宗教寬容。,當代中國核心價值觀的表述,表述之一:愛國、重義、崇富、貴和(國為上、義為重、富為先、和為貴) 表述之二:富裕、民主、文明、和諧 表述之三:統(tǒng)一的思想、共同的目標、創(chuàng)新的精神、良好的道德,建設和諧文化的緊迫性,信念失守 道德失范 誠信失約 心理失衡 法治失真 權力失控,“失和文化”是指從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到社會影響均與和諧文化相背離的文化現(xiàn)象,它會嚴重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與和諧。,中國文化是和諧型文化,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國學的基本精神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石,鑒借儒家精神:如鑒借儒家剛健有為精神,來激勵我們發(fā)憤圖強;鑒借公忠為國精神,來培育愛國情懷;鑒借“以義制利”精神,來啟示我們正確對待物質(zhì)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福建三明五縣2024~2025學年高一下冊聯(lián)合質(zhì)檢考試期中數(shù)學試題
- 時間壓力管理策略考核試卷
- 2025年中國LED雙基色異步屏數(shù)據(jù)監(jiān)測報告
- 2025年中國EVA亮膠紙墊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ABS床頭帶輪鋼板條面單搖床數(shù)據(jù)監(jiān)測報告
- 2025年中國2-巰基吡啶氧化物鈉鹽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高速真空油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防腐管接件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鋼膠釘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超音波流量計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AQ 1066-2008 煤層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測定方法(正式版)
-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qū)部分校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冊期末練習卷科學試題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7月期末歷史試題(無答案)
- DL-T5344-2018電力光纖通信工程驗收規(guī)范
- 2023年檢驗檢測機構質(zhì)量手冊(依據(jù)2023年版評審準則編制)
- 2024年內(nèi)蒙古包頭市公安局留置看護警務輔助人員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專利權利轉(zhuǎn)讓協(xié)議書(2篇)
- 設計服務方案投標
- 陜西省安全生產(chǎn)條例
- 玻璃瓶裝飾行業(yè)前景分析
- 頸腰椎病預防及診治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