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學案】201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一單元第一課 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及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課時訓練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頁
【金版學案】201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一單元第一課 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及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課時訓練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頁
【金版學案】201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一單元第一課 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及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課時訓練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第1課時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及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題號123456789101112答案1.(2013汕頭期末質檢)禮記曲理下:“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這種規(guī)定的不同反映的是()a宗法等級制 b皇權專制c中央集權制 d分封制解析:本題考查歷史識記和再現能力。宗法制實施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奴隸社會的有序統(tǒng)治、等級差別,根據材料用詞“崩、薨、卒、死”,體現死者社會地位逐級下降,故選a項。答案:a2(2013深圳第一次調研)王國維說:“兄弟之親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間常不免有爭位之事”,“大舍弟而傳子者,所以息爭也”。請判斷他是在論

2、述下列哪一制度的由來()a以舉薦賢能為核心的禪讓制b以嫡長子繼承為核心的宗法制c“兄終弟及”的王位繼承制d以同姓親族為主體的分封制解析:本題考查材料解讀與知識運用能力。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王國維認為兄弟之間的血緣沒有父子近以致兄弟之間出現爭位之事,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人們多把位置傳給兒子。由此判斷,這是關于宗法制的描述,故選b項。答案:b3(2013中山期末統(tǒng)考)周朝規(guī)定同姓不婚。貴族們力圖通過婚姻關系的血緣紐帶,與異姓貴族建立宗法倫理關系。這樣做,從政治角度看()a有利于監(jiān)督周王的權力 b有利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c奠定了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 d維護了嫡長子繼承制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宗法制以血緣關系為紐

3、帶,它和分封制互為表里,起到了維護統(tǒng)治的作用。故選b項。答案:b4(2013揭陽一模)歷史的推論離不開對史料的正確解讀。下列對材料的解讀符合史實的是()選項史料解讀a“天子有田以處其子孫,諸侯有國以處其子孫”天子授民授疆土,諸侯將土地的所有權轉交給子孫后代b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宗法制的具體內容,封國不是完全獨立的,必須承擔一定的義務c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分封制的目的是將邦國作為保護周王室的屏障d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諸侯必須定時朝覲,進貢出兵勞役等解析:本題考查材料解讀和推斷能力。結合所學可知為了鞏固統(tǒng)治,西周統(tǒng)治者封建親戚,故c項正確。a、d兩項與分封制的特點相反,b項材料反映的

4、是分封制下的等級秩序,故結論錯誤。答案:c5.(2014珠海摸底)學習英語時,老師會介紹西方姓氏的特點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中國人的姓總是位于個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樣,位于個人的名字之后?!敝袊藦娬{姓所反映的實質是()a男尊女卑思想嚴重b個人觀念淡漠c家族宗法觀念濃厚d專制王權強大解析:本題考查知識遷移和材料解讀能力。姓氏代表的是血緣,“姓總是位于個人的名字之前”說明強調的是家族血緣關系。宗法制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因此c項正確。答案:c6(2014嘉興基礎測試)清代有學者說:“天子建國,則諸侯于國為大宗,對天子而言則為小宗?!苯Y合所學知識判斷,這一觀點說明了()

5、a清王朝繼續(xù)推行宗法制b天子行使大小宗雙重權力c宗法制以分封制為基礎d宗法制和分封制相輔相成解析:本題考查材料解讀能力。依據材料“天子建國”說明實行分封制;“大宗”“小宗”說明的是宗法制。a項材料無法體現。依據所學可知:天子是天下共主,是大宗,b項表述錯誤;分封制以宗法制為基礎,二者相輔相成,故d項正確,c項錯誤。答案:d7(2014湛江調研)從“周制微弱”到天下“統(tǒng)于秦”,反映出()a皇帝制的建立 b分封制的衰落c郡縣制的推行 d宗法制的瓦解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爸苤莆⑷酢本褪俏髦芊址庵频闹饾u崩潰,而天下“統(tǒng)于秦”則是秦滅六國,實現大一統(tǒng),這是西周以來分封制的衰落,故選b項?;实壑频?/p>

6、建立和郡縣制的推行均為秦統(tǒng)一后的措施;秦統(tǒng)一后宗法制并未瓦解。答案:b8(2014邯鄲模擬)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寫道“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并且秦滅六國之后,繼續(xù)實行移民措施,將六國富豪遷往蜀地。秦統(tǒng)一六國后這樣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a滿足皇帝的私欲 b加強對六國故地的控制c強化君主的權力 d彰顯皇帝的權威解析:本題考查材料解讀和遷移運用能力。秦遷六國貴族、富豪,實際上是為了削弱六國的經濟實力,以此來加強對六國故地的控制,故選b項。答案:b9(2014臨沂期中考)史記載:“始皇起諸侯,并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幸。博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丞相諸大臣皆

7、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边@表明()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政權系統(tǒng),尚不完備c皇權至上,大權獨攬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解析:本題考查材料信息獲取和知識再現能力。根據關鍵信息“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可知c項正確。a項概括不全面;秦朝中央集權已經有中央與地方行政系統(tǒng),b項說法錯誤;材料并沒有反映相權與君權的矛盾,故d項錯誤。答案:c10(2013廣州海珠區(qū)綜合測試)史學家指出,中國歷史上某一時期“有極關重要者四事”:一為中國版圖之確立,二為中國民族之摶成,三為中國政治制度之創(chuàng)建,四為中國學術思想之奠定。這應是指哪一時期()a春秋戰(zhàn)國時期 b秦漢時期c隋唐時期 d明清時期解析:

8、本題考查理解能力。根據所學秦漢時期中國政治出現第一次大一統(tǒng);多民族國家正式形成;中央集權制度建立和形成;儒家思想開始成為中國思想的主流。故選b項。答案:b11(2013潮州期末考)“從理論上講,秦漢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獨主,是國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睂Σ牧侠斫庹_的是()a共主說明周王實現了高度集權b獨主是指皇帝實行地方長官任命制c本質上都以血緣親疏分配權力d兩者在統(tǒng)治方式上并無實質性區(qū)別解析:本題考查比較分析能力。先秦政治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緣親疏分配權力,實質上是貴族政治,而秦漢后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天下成為君主的私產,皇帝通過

9、任命官吏來建立對全國的有效統(tǒng)治。答案:b12(2014揚州期中考)臺灣學者許悼云在描述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時說:“帝國時代延續(xù)兩千年的奧秘即在于,君主專制的剛性與官僚高度流動的柔性相結合?!边@一論斷說明了中國封建時代政治制度的特點是()a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相結合b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相結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結合d“家天下”與“公天下”共存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結合所學可知:君主專制下,君主是世襲、終身;官僚政治,中央與地方官員概由皇帝任免,而封建社會是家國同構的,故d項正確。答案:d13(2013東北三校一模)宗族是指由父系血緣關系連接而成的群體,宗族制度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最重要的基層管理模式。閱讀

10、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明中葉到清中葉,是徽州宗族對鄉(xiāng)村的統(tǒng)治不斷加強的時期。宗族通過修譜、建祠、祭祀、團拜活動,從思想上、組織上加強了統(tǒng)治,又通過制定族規(guī)家法,把族人的言行限制在宗族規(guī)定的范圍內。宗祠往往置有義倉、義宅,使貧乏的族人不至于餓死,在鄉(xiāng)村修橋、修路、修筑水利設施等項工程上,宗族承擔起了組織者的責任,在解決水利設施的糾紛等事務中,宗族的權威和作用實際上要大于保甲。摘編自明清時期徽州的宗族制度材料二儒家思想中的一大部分是這種宗族制度的理性論證,也就是它的理論表現。經濟環(huán)境成為這種社會制度的基礎,儒家思想反映了它的理論價值。正是因此,儒家思想成為中國正統(tǒng)的哲學,一直保持到近代歐洲和北

11、美工業(yè)化的潮流侵入中國,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經濟基礎為止。摘自中國哲學簡史材料三近代宗族組織的原則發(fā)生了某些變化。上海王、朱兩氏將祠堂族長制改為族會制,“從事家族立憲”。1918年該族增訂族會章程,1924年修改,其中規(guī)定:族人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宗族首領由選舉產生,不再由輩分、年齡等因素決定近代族學的教育對象從男子變?yōu)榘ㄅ?;生源從族人子弟擴大到外姓子弟;教學內容從單一讀舊書變?yōu)檎劯裎镏畬W,族學從宗族制度中脫離開來。摘編自中國族譜之研究戴氏修譜族約材料四建國初期宗族制度開始衰退,其主要原因是土地改革取消了族田,“耕者有其田”的實行使農民的生存有了基本保障,對家族依附的必要性大大減弱,宗族制度的

12、衰落成為一種必然。1958年農民回歸向宗主尋求生存保障,使宗族制度獲得增強。1978年后人們對宗族制度的依附減弱。摘編自功能轉換與當代中國農村宗族制度演化問題:(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從政治和經濟角度分析宗族制度存在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宗族制度反映了哪些儒家思想?(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內、外因角度闡述近代宗族制度出現變化的原因。(4)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四中的宗族作用在1958年后增強和1978年后減弱的經濟原因各是什么?解析:本題考查宗法制的演變、發(fā)展,把歷史與現實有機銜接。旨在考查材料解讀和綜合分析、運用能力。第(1)問要提煉材料信息“宗族對鄉(xiāng)村的

13、統(tǒng)治不斷加強”“解決水利設施的糾紛等事務”,并聯(lián)系古代中國經濟、政治基本特點歸納。第(2)問要比較歸納儒家思想的主要觀點和宗法制內容的相似點。第(3)問要根據信息“格物之學”并結合影響社會生活變遷的內外因素分析。第(4)問根據材料中的農村經濟變遷這一信息剖析。答案:(1)經濟:小農經濟的脆弱性。政治:起到穩(wěn)定社會秩序,鞏固專制統(tǒng)治的作用。(2)慈、義、孝、悌等倫理思想,仁、禮、忠、恕、信等綱常禮教思想。(答出仁義忠孝等酌情給分;答出倫理、綱常、禮教同等給分)(3)外因:侵略戰(zhàn)爭打開國門;經濟侵略;西方資本主義文化傳入。內因:民主運動的推動;自然經濟逐漸瓦解;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反封建思想

14、的傳播(自由平等思想的傳入)。(4)增強原因:人民公社化運動和三年經濟困難使農業(yè)生產下降,農民生活困難。衰退原因: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提高農業(yè)發(fā)展水平。14(2014豫東豫北十校聯(lián)考)秦漢時期是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薄熬?、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禮記曲禮)家國同構可以看做父親為一家之君,君為國父,君與父互為表里,國與家是彼此溝通的。故,中國古語有“欲治其國,必先齊其家”(禮記雜記)的說法。材料二秦以后,中國就開始有一個統(tǒng)一的政府,其政治領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襲的。封建(指封邦建國)制度早已推翻。但只

15、皇帝一家是世襲的,這已是中國政治上一項絕大進步。組織政府的是一個一個人,不再是一個一個家。皇帝和政府是分開的,皇帝是國家的唯一領袖、是國家元首、象征國家統(tǒng)一;宰相是政府領袖,負政治上一切實際的責任。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材料三“開阡陌,置郡縣,此等皆是應運豪杰、因時大臣。圣人復起,不能易也。(李斯建議焚書的上書)”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當戰(zhàn)國橫議之后,勢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李贄史綱評要卷四問題:(1)根據材料一說說“禮”在古代中國社會起到了哪些作用。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秦漢時期“政治制度上一項絕大進步”指的是什么。這是否意味著“家天下”制度的結束?

16、說明理由。(2)材料三中李贄從哪些方面評價了秦朝的制度與政策?(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先秦、秦漢時期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fā)展演變的認識。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第(1)問的第一小問可以從材料一中概括,如“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治國”等。第二小問結合材料二中的說法“封建制度早已推翻”,說明廢除了分封制,結束了血緣政治。第三小問屬于開放性題目,可結合政治制度的發(fā)展來說,也可結合皇位繼承來說。第(2)問從“開阡陌,置郡縣”分析是從政治上和經濟上進行評價?!胺贂笔菑奈幕戏治?。第(3)問要從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具體政治制度發(fā)展演變等角度談談你對政治制度演變趨勢的認識。答案:(1)作用:區(qū)別血緣關系親疏,確定社會等級關系;維護家國一體的政治體制。進步:推翻封建制(分封制);結束世卿世祿制度;宗法制不再是新制度的核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