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與生活 中華文化 -試題答案_第1頁
化學與生活 中華文化 -試題答案_第2頁
化學與生活 中華文化 -試題答案_第3頁
化學與生活 中華文化 -試題答案_第4頁
化學與生活 中華文化 -試題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化學與生活 中華文化1古代造紙工藝中使用的某種物質(zhì)存在副作用,它易導致紙張發(fā)生酸性腐蝕,使紙張變脆,易破損。該物質(zhì)是()A生石灰B草木灰C明礬 D漂白粉解析:選C該物質(zhì)易導致紙張發(fā)生酸性腐蝕,說明該物質(zhì)的水溶液呈酸性,生石灰溶于水得到氫氧化鈣溶液,溶液呈堿性;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為K2CO3,漂白粉的主要成分為Ca(ClO)2,二者均為強堿弱酸鹽,故草木灰、漂白粉溶于水得到的溶液均呈堿性;明礬溶于水,由于Al3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故該物質(zhì)為明礬,C項正確。7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在浩瀚的歷史文明中有許多關(guān)于化學的記載,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選項古代文獻記載內(nèi)容涉及原理A淮南萬畢術(shù)“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活

2、潑金屬置換不活潑金屬B鶴林玉露一錢斬吏“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不涉及化學變化C天工開物“凡火藥,硫為純陽,硝為純陰”純陰指化合價降低,利用硝酸鉀的氧化性D肘后備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利用物理方法提取青蒿素解析:選B選項A,“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描述的是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鐵的活潑性強于銅,正確;選項B,“水滴石穿”是石灰石和水、二氧化碳反應生成Ca(HCO3)2的過程,反應方程式為CaCO3CO2H2O=Ca(HCO3)2,屬于化學變化,錯誤;選項C,硝酸鉀、硫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正確;選項D,利用物理方法提取青蒿素,正確。溶于水,由于Al3

3、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故該物質(zhì)為明礬,C項正確。7下表中解決相對應的環(huán)境問題所采取的措施不科學的是()選項環(huán)境問題措施A臭氧空洞限制氟氯代烴類物質(zhì)的生產(chǎn)量和消耗量B酸雨改變能源結(jié)構(gòu),減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C白色污染回收利用廢舊塑料,開發(fā)可降解塑料D水體富營養(yǎng)化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及施用氮肥解析:選D氟氯代烴類物質(zhì)是造成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有利于控制酸雨的產(chǎn)生;對廢舊塑料回收利用及開發(fā)可降解塑料制品均有利于減少白色污染;禁止施用氮肥不符合農(nóng)業(yè)現(xiàn)狀,故D項不科學。7化學與生產(chǎn)、生活、社會密切相關(guān)。下列有關(guān)說法中正確的是()A在日常生活中,化學腐蝕是造成鋼鐵腐蝕的主要

4、原因B明礬水解時產(chǎn)生具有吸附性的膠體粒子,可以用于飲用水的殺菌消毒CSO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紙漿,也可以大量用于漂白食品D純堿可用于生產(chǎn)普通玻璃,日常生活中也可用純堿溶液來除去物品表面的油污解析:選D在日常生活中,金屬的腐蝕以電化學腐蝕為主,電化學腐蝕是造成鋼鐵腐蝕的主要原因,故A錯誤;明礬在溶液中電離出鋁離子,鋁離子水解生成氫氧化鋁膠體和氫離子,氫氧化鋁膠體具有吸附性,所以能凈水,但不能殺菌消毒,故B錯誤;SO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紙漿,但是有毒,不可以用于漂白食品,故C錯誤;純堿可用于生產(chǎn)普通玻璃,純堿水解顯堿性,能使油脂水解,故日常生活中也可用純堿溶液來除去物品表面的油污,故D正確

5、。7清代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中關(guān)于“鼻沖水”的記載明確指出:“鼻沖水,出西洋,貯以玻璃瓶,緊塞其口,勿使泄氣,則藥力不減惟以此水瓶口對鼻吸其氣,即遍身麻顫出汗而愈。虛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這里的“鼻沖水”是稀硫酸、氫氟酸溶液、氨水、醋酸溶液中的一種。下列有關(guān)“鼻沖水”的推斷正確的是()A“鼻沖水”滴入酚酞溶液中,溶液不變色B“鼻沖水”中含有5種粒子C“鼻沖水”是弱電解質(zhì)D“鼻沖水”不能使二氧化硅溶解解析:選D“鼻沖水”易揮發(fā)、不可服用、可貯存在玻璃瓶中,故“鼻沖水”為氨水,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NH3H2ONHOH,H2OHOH,溶液呈堿性,能使酚酞溶液變紅色,A項錯誤;氨水中存在粒子

6、:NH3、H2O、NH3H2O、H、NH、OH,B項錯誤;氨水是混合物,NH3H2O是弱電解質(zhì),C項錯誤;氨水不能使二氧化硅溶解,D項正確。7很多成語、諺語都蘊含著很多科學知識,下列對成語、諺語的解釋正確的是()A“水滴石穿”說明水在重力的作用下穿透石塊,只涉及物理變化B“玉不琢不成器”“百煉方能成鋼”發(fā)生的均為化學變化C“甘之如飴”說明糖類均有甜味D“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說明相同質(zhì)量和溫度的冰和水,水的能量高解析:選D水和空氣中二氧化碳生成碳酸,再和碳酸鈣反應生成可溶性碳酸氫鈣,化學變化,A錯誤。玉石雕刻為物理變化,B錯誤。不是所有的糖類都有甜味,如淀粉、纖維素,C錯誤。冰轉(zhuǎn)化為水的過程吸

7、熱,因此相同質(zhì)量和溫度的水和冰,水能量高,D正確。7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guān)。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用含增塑劑的聚氯乙烯薄膜作食品包裝材料B用浸泡過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的硅藻土保鮮水果C次氯酸鈉溶液可用于環(huán)境的消毒殺菌D中國古代利用明礬溶液的酸性清洗銅鏡表面的銅銹解析:選A增塑劑是用來提高聚合物的可塑性和塑料制品的柔韌性而加入的有機化合物,在塑料的使用過程中,增塑劑可能會混入食品,從而被人體吸收,增塑劑有毒,對人體有害,如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可引起中毒性腎炎、神經(jīng)炎等,A錯誤;水果成熟的過程中會釋放出有催熟作用的乙烯,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可氧化乙烯,減緩水果成熟的速率,B正確;次氯酸鈉具有強氧化性,能使蛋白

8、質(zhì)變性,可用于環(huán)境的消毒殺菌,C正確;明礬溶于水電離出的Al3可水解產(chǎn)生H,使溶液顯弱酸性,故可用于溶解銅銹,D正確。7化學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guān)。對下列現(xiàn)象或事實的解釋正確的是()選項現(xiàn)象或事實解釋A無色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和CCl4,振蕩、靜置,下層顯紫色原溶液中含有IB用Na2S除去廢水中的Cu2和Hg2Na2S具有強還原性C用氧化鐵制作紅色涂料氧化鐵能與酸反應DSO2通入Ba(NO3)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復分解反應發(fā)生條件解析:選A發(fā)生Fe3和I反應生成I2,故萃取后成紫色,A項正確;利用S2能與Cu2和Hg2形成難溶物CuS和HgS來除去廢水中的Cu2和Hg2,與Na2S的

9、還原性無關(guān),B項錯誤;用氧化鐵制作紅色涂料是利用其呈紅色的性質(zhì),與其是否能與酸反應無關(guān),C項錯誤;SO2與Ba(NO3)2溶液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BaSO4白色沉淀,D項錯誤。7化學與生產(chǎn)、生活、環(huán)境密切相關(guān)。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手機外殼上貼的碳纖維外膜是一種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B汽車尾氣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燒造成的C明礬凈水的原理和漂白粉等氯系消毒劑的消毒原理相同DPM2.5(顆粒直徑接近2.5106 m)分散在空氣中形成膠體解析:選A汽車尾氣中含有的CO是汽油不完全燃燒造成的,氮氧化物是由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在高溫或電火花條件下反應產(chǎn)生的,B錯誤;明礬凈水是因為Al3水解生成的A

10、l(OH)3膠體具有吸附性,漂白粉等氯系消毒劑消毒殺菌的原理是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C錯誤;膠體中分散質(zhì)的微粒直徑在109107 m之間,PM2.5的顆粒物直徑不在此范圍內(nèi),分散在空氣中不能形成膠體,D錯誤。7中國絲綢有五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古代染坊常用某種“堿劑”來制絲綢,該“堿劑”的主要成分是一種鹽,能促進蠶絲表層的絲膠蛋白雜質(zhì)水解而除去,使絲綢顏色潔白、質(zhì)感柔軟、色澤光亮。這種“堿劑”可能是()A食鹽B火堿C草木灰 D膽礬解析:選C由題意可知,該物質(zhì)是一種鹽,水溶液呈堿性,為強堿弱酸鹽;食鹽中氯化鈉為強酸強堿鹽,A錯誤;火堿是氫氧化鈉,屬于堿,B錯誤;草木灰中碳酸鉀為強堿弱酸鹽,C正確;膽礬

11、是硫酸銅晶體,是強酸弱堿鹽,D錯誤。7化學與生產(chǎn)、生活密切相關(guā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煤的干餾可得到煤油、石蠟和瀝青B氧化鋁可用來制造耐高溫的容器C自來水廠可用明礬對水進行殺菌消毒D裝有硅膠的透氣袋可防止富含油脂的月餅被氧化解析:選B煤的干餾可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爐氣、粗氨水、粗苯等,石油分餾可得到煤油、石蠟和瀝青等,A項錯誤;氧化鋁的熔點較高,可用來制造耐高溫的容器,B項正確;明礬可凈化自來水,但不能對自來水進行殺菌消毒,C項錯誤;裝有硅膠的透氣袋可防止富含油脂的月餅受潮,D項錯誤。7我們學習化學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下列家庭小實驗不合理的是()A用灼燒并聞氣味的方法檢驗

12、真皮衣料B用淀粉和水檢驗食鹽中的碘元素C用食用堿(Na2CO3)溶液洗滌餐具上的油污D用食醋除去熱水壺中的水垢解析:選B食鹽中的碘是以離子的形式存在的,不與淀粉發(fā)生反應,不能檢驗碘元素的存在。7下列對古文獻記載內(nèi)容理解錯誤的是()A天工開物記載:“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擇取無沙粘土而為之”。“瓦”,傳統(tǒng)無機非金屬材料,主要成分為硅酸鹽B本草綱目“燒酒”條目下寫道:“自元時始創(chuàng)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餾C本草經(jīng)集注中關(guān)于鑒別硝石(KNO3)和樸硝(Na2SO4)的記載:“以火燒之,紫青煙起,乃真硝石也”,該方法應用了焰色反應D抱樸子金

13、丹篇中記載:“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該過程未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解析:選D瓦由無沙粘土制成,其主要成分為硅酸鹽,屬于傳統(tǒng)無機非金屬材料,A項正確;根據(jù)“蒸令氣上”知所用的“法”是指蒸餾,B項正確;硝石(KNO3)灼燒時火焰為紫色,樸硝(Na2SO4)灼燒時火焰為黃色,該方法利用了焰色反應,C項正確;該過程發(fā)生反應:HgSHgS、HgS=HgS,上述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D項錯誤。7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guān),下列有關(guān)說法錯誤的是()A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與使用,有助于減少光化學煙霧的產(chǎn)生B氯氣泄漏時,可用蘸有肥皂水的濕毛巾捂住口鼻疏散到安全區(qū)域C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放置,易發(fā)生化學腐蝕而生銹D地球上9

14、9%的溴元素以Br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溴化鈉和溴化鉀在醫(yī)藥上常用作鎮(zhèn)靜劑解析:選C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使用,能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助于減少光化學煙霧的產(chǎn)生,A項正確;氯氣能與堿溶液反應,故氯氣泄漏時,用蘸有肥皂水的濕毛巾捂住口鼻,能有效減少氯氣的吸入,B項正確;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放置,易發(fā)生電化學腐蝕而生銹,C項錯誤;地球上99%的溴元素以Br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NaBr、KBr常用作鎮(zhèn)靜劑,D項正確。7.化學與生活、社會密切相關(guān)。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右圖是紀念發(fā)現(xiàn)奎寧150周年郵票,郵票中的儀器有容量瓶和研缽B為防止電池中的重金屬等污染土壤和水體,應積極開發(fā)廢電池的綜合利用技術(shù)C利用可降解

15、的生物質(zhì)材料“玉米塑料”(主要成分為聚乳酸)替代一次性飯盒,可減少白色污染的產(chǎn)生D棉布、羊毛和滌綸燃燒后都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解析:選DA項,根據(jù)容量瓶和研缽的構(gòu)造判斷,郵票中的儀器有容量瓶和研缽,正確;B項,為防止電池中的重金屬等污染土壤和水體,應積極開發(fā)廢電池的綜合利用技術(shù),正確;C項,“玉米塑料”(主要成分為聚乳酸)為聚酯類高分子化合物,易降解,可減少白色污染的產(chǎn)生,正確;D項,棉布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燃燒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羊毛中含有氮元素,燃燒產(chǎn)物除二氧化碳和水外還有含氮物質(zhì),錯誤。7化學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guā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體積分數(shù)為95%的酒精通常作為醫(yī)用酒精B石油的分餾

16、、煤的氣化、海水提鎂都包含化學變化C綠色化學的核心是應用化學原理對環(huán)境污染進行治理D利用高純度硅制造的太陽能電池板可將光能直接轉(zhuǎn)化為電能解析:選D醫(yī)用酒精的體積分數(shù)通常是75%,故A錯誤;石油的分餾是根據(jù)石油中各成分的沸點不同,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誤;綠色化學的核心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yè)生產(chǎn)對環(huán)境的污染,故C錯誤。7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guān)。下列有關(guān)說法錯誤的是()A食鹽、糖及醋都既可以做調(diào)味劑也可以做防腐劑B紅色油漆和涂料中添加了氧化鐵C高鐵酸鹽具有強氧化性,可用于水的消毒D人們一般用濃硫酸來蝕刻玻璃制作工藝品解析:選D蝕刻玻璃用的是氫氟酸,D錯誤。7生活中處處有化學,下列說法錯誤的

17、是()A考古挖掘出的陶瓷類文物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B用加熱法可確定某“金條”可能是黃銅合金而不是單質(zhì)金C將水壩的鋼鐵閘門與直流電源正極相連可以防止閘門腐蝕D古代人常用明礬溶液清洗銅鏡表面的銅銹解析:選C傳統(tǒng)的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鹽,A項正確;加熱條件下單質(zhì)金與氧氣不反應,但黃銅會反應導致表面變黑,B項正確;閘門只有與電源負極相連才能受到保護,C項錯誤;明礬水解導致其溶液顯酸性,銅銹(主要成分為堿式碳酸銅)可與H反應而銅不能,D項正確。7化學與人類社會的生產(chǎn)、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75%乙醇、1%NaClO溶液及過氧乙酸均可用于全球蔓延的寨卡病毒的殺菌消毒B浙大研制用石墨烯彈性

18、氣凝膠制成的輕質(zhì)“碳海綿”可用作處理海上原油泄漏的吸油材料C搭載“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長征二號FT2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火箭發(fā)射的動力主要來源于化學能D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在平面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該電池可實現(xiàn)化學能轉(zhuǎn)化為電能解析:選D75%乙醇、1%NaClO溶液及過氧乙酸都能使寨卡病毒體內(nèi)蛋白質(zhì)發(fā)生變性,從而起到殺菌消毒作用,A正確。用石墨烯彈性氣凝膠制成的輕質(zhì)“碳海綿”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較強的吸附性,可用作處理海上原油泄漏的吸油材料,B正確。火箭發(fā)射時,助推劑發(fā)生化學反應,將化學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熱能等,推動火箭升空,C正確。平面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工作時,能將太陽能轉(zhuǎn)化為電能,D錯誤。7化學與人類生產(chǎn)、生活、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密切相關(guā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減少CO2的排放,可以減少酸雨的產(chǎn)生B減少SO2的排放,可以從根本上消除霧霾C新材料碳纖維,是一種新型有機高分子材料D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以實現(xiàn)“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