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七講 技術哲學,科學、技術、工程的區(qū)分,科學: 自然過程、事件、物質與生命的研究 技術: 用于提供人類生存與發(fā)展所必需的物品的手段的整體 工程: 對影響人類條件的問題的解決方案的發(fā)明 科學的目的是解釋,技術/工程的目的是創(chuàng)造人工制品。,3,4,技術是中立的工具嗎? 技術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 技術是自主的還是受控于社會的?,為什么會產生技術哲學?,當代技術哲學的崛起直接導源于其實用主義的需要 我們生活在一個技術環(huán)境(technosphere)中,尤如魚之于水,對此我們通常不會感覺到絲毫的驚異,除非這個環(huán)境出了問題。但現(xiàn)在,真的出問題了,這便導致了對技術的反思。 Frederick Ferre,
2、技術哲學的體制化,1960年代,技術哲學開始了其體制化的進程,建立了自己的學術共同體,完善了自己的學術建制,初步形成了自己所獨有的研究風格。其關鍵性的因素有: 1960-70年代的反文化運動。使技術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 1966年技術與文化出版“走向技術哲學”專輯, 1976年(美國)哲學與技術學會的建立, 1978年哲學與技術研究(Research in Philosophy and Technology)與隨后的哲學與技術(Philosophy and Technology)、印地安那技術哲學叢書(Indiana Series in the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3、)等系列性著作的出版,以及Techn電子期刊的創(chuàng)辦。,寂靜的春天,技術哲學的三大主題,規(guī)范性主題 關注與強調那些技術使用后果的哲學與倫理問題,并致力于技術的人道化 批判性主題 沒有對技術的批判,哪來的規(guī)范。其興起的基本前題是,技術已由非反省性與例行性的事務而躍居為人類生活的先決條件。 描述性主題 對技術本身的解析,就是對技術制品的設計、發(fā)展、生產、維修的最一般的詢問,就是技術的本體論與認識論問題。 這是技術哲學的基礎。,對于“技術”的傳統(tǒng)認識,技術哲學產生之前,代達羅斯與伊卡洛斯,代達羅斯擁有一種既大膽但又不甚安分甚至是非道德性的機械技藝。他由于謀害侄子而被逐出雅典。當他逃到克里特島國后,他制
4、造的許多精巧玩偶迷住了王宮貴族。然而,他卻最終失寵于米諾斯王,而被囚禁于迷宮之中。不過,聰明的代達羅斯利用攜帶絲線的蜘蛛很快地逃出了迷宮,并決定用蠟和羽毛制作翅膀,以便與兒子伊卡洛斯一同飛離克里特島國。但粗心大意的伊卡洛斯因為沒有聽從父親不要飛得太高和過低的忠告,在越飛越高中讓太陽烤溶了翅膀上的蠟,終于喪命于大海之中。 伊卡洛斯的錯誤:特殊的?還是一個把自己全部交付于追求技術進步的整個文明的結果?,普羅米修斯,柏拉圖(約公元前428-前348),追求理念的知識是第一位的,而具體事物只能是對理念的模仿,從而成為第二位的東西。 人類的技術創(chuàng)造行為或人工自然的創(chuàng)造居于次要地位。 自然的床,由上帝制造
5、的床是第一現(xiàn)實;技工模仿制造出的許許多多的床,是第二現(xiàn)實;而藝術家所畫的床的圖片是第三現(xiàn)實。因此,在第二或第三現(xiàn)實的意義上技術才具有創(chuàng)造性所以現(xiàn)實應服從于道德的和形而上學的指導。 “它一點點地滲透,悄悄地流入人的性格和習慣,再以漸大的力量由此流入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再由人與人的關系肆無忌憚地流向法律和政治制度,它終于破壞了公私方面的一切。”,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技術乃非自然之物,自身不具有目的性,因而技術只能作為目的手段,其自身并無善惡之分。(技術價值中立說),基督教對技藝的神圣核準,“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 上帝把所有的勞動都看作神圣的,而不管這些勞動是否由奴隸完成或由自由民
6、來完成;物質的東西并不比非物質的東西低一等,它們同為上帝的創(chuàng)造物,從事物質性的職業(yè)不應該被看作不名譽的。 手工者受到尊敬,手工勞動也同樣受到尊敬;自然并不居于人類的技術之上,因為兩者都是上帝之造物。 崇尚理性;知識性、宗教性的職業(yè)優(yōu)越于手工業(yè);勞動階級負有養(yǎng)活他人職責。,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所能給予人類的一切利益之中最偉大的莫過于發(fā)現(xiàn)新的技術、新的才能和以改善人類生活為目的的物品。”,1,人類改造自然的技術活動是上帝的啟示,“因為并不是亞當給他的創(chuàng)造物起名字時出于平和而使用的純潔的、未受腐蝕的知識導致人的墮落。正是因為有了希望得到辨別善與惡的道德知識的野心而自負的欲望,人最終
7、叛逆了上帝,并把這些意志強加給了自己,這就是誘惑的形式或方式。” 科學技術的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知識就是力量”。 只要追求技術活動總體上是正確的,就沒有必要考慮看似危險的后果。,2,技術責任,技術具有生存責任:在公正地尊重偉大的智慧天才所帶來的啟迪的同時,社會也不要貶低為之服務的手工勞動,因為沒有技術人當然不能生存。 技術具有國家責任: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的發(fā)明對人類所作的益處比歷史上所有的哲學爭論和政治改革都要大?!岸f到人類要對萬物建立自己的帝國,那就全靠技術和科學了?!?技術具有科學責任:“赤手做功,不能產生多大效果;理解力如聽其自理,也是一樣。事功是要靠工具和助力來做出
8、的,這對于理解力和對于手是同樣的需要?!?霍布斯(Thomas Hobbes, 1588-1679),機械是技術活動的依據(jù)?!胺纸饨M合法”鐘表的拆卸與組裝。 哲學的目標是改造自然。“人類的最大利益,就是各種技術?!?自然和人工自然沒有區(qū)別。不要把自然只看作由神的藝術所造就的東西,而是把它本身看作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用來治理世界的藝術”。 技術是人的本性?!案居袆e于所有的自然事物的,與其說是那些人工制品,不如說是作為人類活動的生產本身,也就是人,即人作為一種本質上是生產性的存在;特別是作為這樣一種存在,即他憑借他的技藝,從他的本性著手,塑造出公民或者國家?!?笛卡爾(1596-1650),知識應該用
9、來為所有人謀福利。“全部哲學體系就如一棵樹似的,其中形而上學是根,物理學就是干,別的一切科學就是干上分出來的枝我們不是從樹根樹干,而是從其枝梢采集果實的,因此哲學的主要功能乃是在于其部分的分別功用,而這種功用,我們是最后才能學到的?!?上帝是技術活動的依據(jù)。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引導觀念的不斷完善。不完善觀念向完善觀念的轉變導致技術的進步。 自然高于人工自然。運用人類技術所造出的機器,“所用的零件,比起每個動物體中大量的骨骼、肌肉、神經、動脈以及其他一切部分來,只是很少的一點,因此便把這個身體看作一架機器,這架機器是由上帝的雙手造出來的,所以安排得比人所發(fā)明的任何機器不知精致多少倍,其中所包含的運
10、動也奇妙得多”。,斯賓諾莎(B. de Spinoza, 1632-1677),技術是追求人生最高境界的手段。技術本身對于各種需要來講總是不完善的,它需要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新、提高和改進,這在客觀上也成了技術發(fā)展的一個動力。對于實現(xiàn)“最高的人生圓滿境界”是有用的。 技術應當有所節(jié)制,技術對自然不能無限地利用?!叭耸且粋€有限之物,在實際的事務中,他的行動應有以保持他自己,以期在盡可能大的程序上和宇宙接觸?!币虼藢ψ匀徊荒苓^度開采,不能無限制地利用,以保持自然、實體或神的完善性。,伏爾泰(Voltaire, 1694-1778),技術的意志。上帝創(chuàng)世就像鐘表匠一樣,一勞永逸地創(chuàng)造了宇宙萬事萬物,為它們制
11、定了規(guī)律,但放手讓它們永恒地運行,而人類就可以模仿自然進行創(chuàng)造。技術的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出于生存的本能,并且是偶然的。 技藝造福人民,理論要和實際應用相結合?!捌椒驳募妓噭?chuàng)造,科學家的發(fā)明,文學的高貴造詣,這一切的總和都是用來改善人類的生活和提供豐富而柔軟的、適合我們消化能力的食糧。” 理論研究的限度應以實用為界限。“物理學家們和幾何學家們盡可能地把實際應用和純理論的思考聯(lián)系起來,這會有好處的?!?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法國啟蒙運動領導人之一 論科學與藝術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懺悔錄,科學技術壓制人性,原始的自然狀態(tài):“那時我們的風尚雖然是粗樸
12、的,然而卻是自然的,從舉止的不同,一眼就可以看出性格的不同?!?而此時的世界,“我們的風尚流行著一種邪惡而虛偽的一致性,每個人的精神仿佛都是同一個模子里鑄出來的。”在文明的字眼下,人們不遵循自己的天性,不敢表現(xiàn)真正的自我。 “科學、文學和藝術,由于它們不那么專制因而也許更有力量,就把花冠點綴在束縛著人們的枷鎖之上,它們窒息著人們那種天生的自由情操?!?科學技術影響道德,“當生活日益舒適、工藝日臻完美、奢侈之風開始流行的時候,真正的勇士就會削弱,尚武的德行就會消失;而這些還是科學和種種藝術在室外內暗中起作用的結果?!?在文明的國家,“漂亮的文章就有千百種獎賞,美好的行為則一種獎賞都沒有。” 人的
13、價值不在于他有知識,有智慧,而在于他有道德,有情操。使人完善的是道德、情操而不是知識與智慧。,科學技術促進人類不平等的產生,自然狀態(tài):“只要他們只做單獨一個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只從事不需要許多人手合力進行的勞動,他們就能過著他們本性所能作到的自由、健康、誠實、幸福的生活,繼續(xù)享受不受束縛的交往所帶來的樂趣?!?“從人需要別人幫助之時起,平等就消失了,財產就產生了,勞動就變得必不可少了。廣袤的大森林變成秀麗的田野,要用人們的汗水來澆灌,而且不久就看到,奴役和苦難也隨著地里的莊稼一起發(fā)芽、生長?!?回到自然,斯巴達的名播遐邇就是因它那幸福的無知以及它那法律的賢明。因此斯巴達把藝術和藝術家,科學和科學
14、家一齊趕出城垣是值得稱贊的。 人類應該擯棄科學技術,返回自然純樸的原始生活。,狄德羅(Denis Diderot, 1713-1784),技術理論應與技術實踐相結合。 機械藝術優(yōu)于自由藝術。像那些在英國發(fā)明了織襪機,在熱那亞發(fā)明了織絲絨機,在威尼斯發(fā)明了制玻璃機的人,他們對于比其他人功勞更大。 技術以自然的機械性質為基礎,以創(chuàng)造出人工自然為目標。 技藝是對大自然的模仿。軟弱的。 技術應由哲學智慧引導,實現(xiàn)與自然的內在統(tǒng)一。,機械論哲學與技術樂觀主義,機械論哲學的本義是,視自然如一部巨大的、精密的,并且按精確規(guī)律運轉的機械。機械論哲學的出現(xiàn)標志著那種人工低于自然的古老概念的徹底打破。 但現(xiàn)在,自
15、然等于人工,那種有機論的,充滿活力的自然界被降格為被創(chuàng)造物的機械,具有精確的數(shù)學結構。因此,它可以被分析、測量與認識,這是近代科學發(fā)展的普遍的觀念基礎。 從本質上說,機械論哲學顯然是一種技術哲學,其要點是: 人工等于自然。 技術能夠制造自然。 盧梭例外,是技術悲觀主義的最早提出者之一。,馬克思主義技術哲學,機器本身對于把工人從生活資料中游離出來是沒有責任的,因為它不是從機器本身產生的,而是從機器的資本主義應用產生的。 科學技術不僅“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而且是“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 資本主義條件下的技術發(fā)展導致勞動異化。,恩格斯:自然辯證法,技術在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生
16、產勞動中起著根基性的作用。“真正的勞動”是從“制造工具開始的”。 由于自然規(guī)律的作用和人類認識等方面的限制,技術的負面效應或技術的報復不可避免的?!拔覀儾灰^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技術異化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不合理的資本主義制度。因為單單“認清我們的生產活動的間接的、比較遠的社會影響”,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去支配和調節(jié)這種影響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我們現(xiàn)有的生產方式,以及和這種生產方式連在一起的我們今天的整個社會制度實行完全的變革”。,33,定義技術的基本方式,從技術與人的關系出發(fā) 從技術與生產、經濟的關系出發(fā) 從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出發(fā) 把技術當作一個
17、認識論的問題 從哲學與形而上學的層面出發(fā),34,從技術與人的關系出發(fā),聯(lián)系人性來考察技術。 Ernst Kapp:技術的體外器官理論(The exosomatic organ theory of technology)。,卡普(Ernst Kapp 1808 1896),德國哲學家 19世紀40年代末,移民德克薩斯做農民 南北戰(zhàn)爭后回到歐洲從事寫作 技術哲學綱要文化發(fā)生史的新視野(1877) 最早提出“技術哲學”的概念,按照這種理論,器具是人的體外器官,它們是人的自然器官的模仿與延伸。如,衣服是體外皮膚,是皮膚在體外的延伸。這種理論有重要的影響,因為它把技術與生物與生命聯(lián)系在一起。,38,人類
18、的文明就是能夠在體外完成一些僅憑他的自身器官所不能完成的任務。今天,人類已經建立起一個相當完備的人造體外器官。 爐子是外部的胃,烹飪是一種預先消化的方式,使食物易于消化,甚至使不能吃的堅固纖維也能消化得掉。 圖書館是外部記憶銀行,它們存儲著比人腦能夠管理的更多信息。 計算機是外部心靈,他們計算得更快,思維更敏捷。汽車與飛機是外部的肌肉,提供比肢體更為有效的外部運動。 望遠鏡與顯微鏡是外部的眼睛,它們顯著地延伸了人的視力。,在工具和器官之間所呈現(xiàn)的那種內在的關系,以及一種將要提示和強調的關系盡管較之于有意識的發(fā)明而言,它更多地是一種無意識的發(fā)現(xiàn)就是人通過工具不斷地創(chuàng)造自己。因為其效用和力量日益增
19、長的器官是控制的因素,所以一種工具的合適形式只能起源于那種器官。 這樣,大量的精神創(chuàng)造物突然從手、臂和牙齒中涌現(xiàn)出來。彎曲的手指變成了一只鉤子,手的凹陷成為一只碗;人們從刀、矛、槳、鏟、耙、犁和鍬中看到了臂、手和手指的各種各樣的姿勢,很顯然,它們適合于打獵,捕魚,從事園藝,以及耕作。,40,格倫(Gehlen):技術是客觀化了的人類器官 技術補償人體器官的缺陷。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人體器官的配備是相當不足的,不足以使人能夠在既成的環(huán)境中獲生下來。他沒有角、銳利的牙齒與爪。但他發(fā)明了武器與工具來補償他器官的缺陷。 技術加強已有的器官,一把錘子或斧頭加強了人手。顯微鏡與望遠鏡加強了人的眼鏡。 技術
20、替代器官。輪子是這種技術的例子,他替代了我們的腿。,41,從技術與生產、經濟的關系出發(fā),在經濟學與管理學的視野中,是一個企業(yè)乃至于地區(qū)與國家的戰(zhàn)略性資源,可以改變競爭優(yōu)勢與產業(yè)結構,是競爭戰(zhàn)略中最重要的一種力量。 在這里,技術或者被理解為生產過程中的勞動手段,或者被理解為體現(xiàn)在工藝制造程序和產品設計上的專有知識與信息。,42,D. H. Rosenbloom:技術是企業(yè)發(fā)展、生產、傳達其產品和服務的知識、訣竅、技藝的理論與實務和總和。技術可被具體化在人、原料、設備、程序、物理過程上,而關鍵技術卻往往以隱含的型式存在,也即技術中最重要的部份(技術人力與經驗)常不易以手冊或規(guī)則程序等方式展現(xiàn)。,4
21、4,從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出發(fā),這種方法是一種依據(jù)技術與社會的關系來定義技術的方法。 社會批判主義研究綱領 這種方式有兩極,一極是自主技術論或技術決定論,另一極是社會決定論,以及技術的社會建構理論,45,自主技術論或技術決定論。 把技術視作社會中的決定性因素。在這種觀點看來,技術一方面超越于社會,是一種自主性的存在,超越道德與人類抉擇的竟技場,另一方面則是人類社會生活的根底、基礎與前提,以及我們未來生活的最終決定者。,48,社會決定論,以及技術的社會建構理論 把技術視作是社會價值的體現(xiàn),是一個社會建構。在這種觀點看來,技術的產生、發(fā)展都受到社會的制約,是社會價值最終決定了技術的發(fā)展方向與路徑。,4
22、9,把技術當做一個認識論問題,這種方式認為,技術哲學主要關心的應該是,對技術的認識論狀況的分析,應該把技術同人類的另一些知識形態(tài)如科學聯(lián)系起來加以考察。但技術盡管與科學的關系極為密切,但技術活動本身卻具有不同于科學的結構。,50,Fiebleman 如果說,純粹科學是指向知識的理論結構,應用科學是指向實踐的理論結構,那么,技術則是科學的具體運用。它是一種操作法,或者說技術是操作的技能。,51,Henryk Skolimowski: 技術追求的不是知識,而是生產給定種類產品的有效性。然而,盡管所有技術活動的一般目標是有效性,但在不同的技術中,導致有效性的思維結構是不同的。測量所追求的有效性是量度
23、的精確性;在土木工程中,決定性的因素是結構的耐用性。每一種技術都有它自己的有效性的基本原則。,52,從形而上學的層面出發(fā),現(xiàn)象學與存在主義,海德格爾(Heidegger 1889-1976),德國哲學家 存在與時間 關于技術的追問(1977),技術是展現(xiàn),對技術的本質的詢問需要從形而上學的層面上回答。技術不是手段也不是所謂的人類活動,而是一種展現(xiàn)(事物的出場與呈現(xiàn)),一種與自然(如樹的成長)而不同的非自然的展現(xiàn)(床的制作)。在現(xiàn)時代,整個自然,甚至包括人自己,都成了技術的原材料。,人類理解存在(事物是其所是)的六種方式,自然(Physis) 詩(poeisis)或培育( nurturing)
24、完成的作品(finished works) 造物(creatures) 現(xiàn)代性的理解 我們現(xiàn)在正在進入最后的一種方式:對存在的技術理解,對技術的反思,限定:限定某物意味著從某一方向去取用某物,從某種有用性或功能去評價和定位某物,而事物的豐富多樣的其它屬性及意義已蕩然無存;限定人,本來具有多元價值取向的人,在技術社會中則變成了只從技術(獲得金錢的有效手段)的狹窄視野考慮問題的人一種技術動物。 強求:向自然提出過分的要求,干擾、阻止事物順其自然、按其本性的展現(xiàn)方式。 八個環(huán)節(jié):物質化,齊一化,功能化,主客兩極化,謀算,貫徹和統(tǒng)治,生產和加工,耗盡和替代,思(人類體察存在、追隨天命的途徑),在現(xiàn)代技
25、術社會,人們并不思。相反,人們陷入了形而上學的主、客體思維方式而不能自拔;他們忘記了存在,粘滯于存在者,沉溺于現(xiàn)代技術的控制?,F(xiàn)時代是一個不思的時代,人忘卻了存在,認識不到他自己的本質,認識不到他屬人的天命,因此世界已沉入黃昏、趨近午夜。然而,一旦身處黑暗中的人意識到自己的這一悲劇性的命運,就會發(fā)出“克服形而上學”的呼吁,就會讓思挺身而出,思入存在本身。從此,世界恬然澄明,亮光朗照,人將追隨天命而行。正是在現(xiàn)代技術的虛無主義發(fā)展所導致的危機的最后時刻,人類最終走出危機的希望也應運而生。這種希望就蟄伏在思中,蟄伏在對現(xiàn)代技術的根源與本質的追問之中。,代表性技術哲學家的思想,芒福德 埃呂爾 哈貝馬
26、斯 弗洛姆,芒福德(L. Mumford 1895 1955),美國建筑評論家、城市規(guī)畫設計師和歷史學家 技術與文明(1934) 機器的神話(1967,1970) 綜合技術與單一技術 巨機器,俄耳浦斯vs普羅米修斯,反對“人是工具制造的動物”的人性理論:高估了古人類求生石器的意義;把現(xiàn)代人自己對工具、機器和技術工具的過分興趣賦予史前時代;技術并不是人類所特有的東西。 由于人的過度發(fā)展的、無限積極的大腦,人所擁有的精神能量遠遠超出他在動物意義上求生的需要。因此在疏導這些超額能量的過程中,人并不只是將它導入到食物獲取與再生產之中,而且將這種能量轉化為適當?shù)奈幕募捶柕男问健R虼?,張揚生命的文化勞
27、動比功利主義的體力勞動具有更優(yōu)先的地位。 柏拉圖把人的起源歸因于俄耳浦斯而不是普羅米修斯。,巨機器,綜合技術或生物技術:與生活的多種需要和愿意一致的技術; 單一技術或權力主義的技術:基于科學智力和大量生產,目的主要在于經濟擴張、物質豐盈和軍事優(yōu)勢。 巨機器(megamachine):金字塔、航天,走向生活指向的技術,核時代關于絕對權力、不斷計算機化的智能、無限制擴張的生產力的概念是與青銅時代關于神圣王權的概念相對應的。這樣的權力必然要摧毀所有那些對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起著本質作用共存協(xié)作關系??梢哉f,科學技術作為一種手段本身是理性的,但它的結果卻是瘋狂的。 以生活為中心的技術最有益的貢獻就是使人完
28、全在自愿的基礎上從事有教育意義的、自我實現(xiàn)的勞動,從而使人從勞動中解放出來。這將會是對普遍自動化不可或缺的一種平衡:部分地通過建設性的刺激、有意義的行動,使工人從令人厭煩、絕望以致只能求助麻醉劑、鎮(zhèn)靜劑來放松的勞動中解脫出來。,埃呂爾(Jacques Ellul 1912 1994),技術本世紀的賭注,技術現(xiàn)象的特點論(characterology):合理性、人造性、自動性、自強性、不可分性、普遍性、自主性。 技術是一場賭博:技術正在發(fā)生的事不是對自然的某種徹底征服,而是用技術背景代替自然背景。這樣的一種賭博在任何意義上都不是一種確定的東西技術峭壁(technological bluff)。,
29、哈貝馬斯(J. Habermas, 1929-),技術與科學成為意識形態(tài),既然晚期資本主義社會把保持經濟增長當作社會進步的唯一目標,而技術與科學又是保持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力量,那么它必須用科學技術的合理性來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合理性辯護,從而技術與科學也必然成為證明現(xiàn)存政治秩序和政治統(tǒng)治合理性的意識形態(tài)。技治主義。其三大特點: 更具操縱性:其功能已滲透于每一個方面,任何人、任何領域都不能擺脫它的控制。 較少意識形態(tài)性:向人們提供了一個和諧美滿的社會幻想。 更具辯護性:對人的統(tǒng)治極有“說明性”,容不得人們作出反思。,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德國心理學家、哲學家 法蘭克福學
30、派的重要成員,試圖綜合馬克思與弗洛伊德 愛的藝術逃避自由生存還是占有,技術系統(tǒng)的兩大原則,“凡技術上能夠做的都應該做”。如果能夠造出原子彈,我們就應該造出原子彈,即使它可能毀滅我們自己。 “最大效率和產出原則”。人性體現(xiàn)在一張打孔卡片上;一個國家或公司的成功可以由它的總量生產的提高來測量。,技術的人道化,一般的前提。“這就是說,是人,而不是技術,必須成為價值的最終根源;是人的最優(yōu)發(fā)展,而不是生產的最大化,成為所有計劃的標準。” 激活個體。人必須是積極地、建設性地運用他所有的能力。人的“被動性”部分來源于企業(yè)或單位中“異化的官僚主義的”方法。 人道化的消費。保障每個人的物質生活都不致于陷入困境,
31、則人的自由的領域必定會得到大幅度的擴張。曾在經濟上依賴于他人的人就不會因害怕忍饑挨餓而不得不受他人的壓榨。 心理更新。確立新的人文主義科學的目的,不是去尋求人對自然界的統(tǒng)治,而是尋求人對技術、對非理性的社會力量和制度的統(tǒng)治,因為正這些東西威脅著我們人類的生存。,70,技術是中立的工具嗎? 技術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 技術是自主的還是受控于社會的?,71,技術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技術的自然屬性是技術在人與自然界之間的物質變換的自然過程中體現(xiàn)的性質或特征。 主要表現(xiàn): 技術產品的效用性 技術原理的科學性、 技術操作的規(guī)范性、 技術存在的客觀物質性 以及技術后果的兩重性等特性;,72,技術的社會屬性
32、是技術在與社會之間的作用關系過程中所體現(xiàn)的性質或特征。 主要表現(xiàn): 技術的社會制約性(技術的產生與發(fā)展皆受社會影響)、經濟性(技術活動要符合高效率、低成本等原則)、革命性(技術在社會變革中的作用)、歷史性(技術產生與發(fā)展有一個歷史過程)、民族性(技術在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等特性。,73,技術的工具性與價值負載性,技術的工具性指的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體系,具有其作為達到人類目的的手段的作用。 對技術的工具性的強調,導致一種技術中性論的觀點,這就是簡單地是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體系,每一種技術都被用來解決特殊的問題或服務于人類特定的目的; 只是那些創(chuàng)造和使用技術的人使得技術成為一種善的或
33、惡的力量。,74,前哈佛大學技術與社會研究項目主任梅塞納(E. Mesthene)就是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他曾這樣說道,“技術為人類的選擇與行動創(chuàng)造了新的可能性,但也使得對這些可能性的處置處于一種不確定的狀態(tài)。技術產生什么影響、服務于什么目的,這些都不是技術本身所固有的,而取決于人用技術來做什么。因此,在他看來,技術可能比樸素工具論者所預測的更具不可預見性和開放性,但他對我們管理和調控技術以實現(xiàn)其社會利益的能力確信不疑。因此,技術或多或少是與進步同義的。,75,從技術中性論出發(fā),技術不會產生什么特殊的倫理與政治問題,因為技術僅僅是實現(xiàn)價值的手段,而價值卻另有其它的基礎。,76,技術更具有價值負載性的特性。 首先,技術不只是解決問題的手段,而且也是倫理、政治與文化價值的體現(xiàn)。技術不僅體現(xiàn)了技術判斷而且也體現(xiàn)了更廣泛的社會價值和那些設計和使用它的人的利益。,77,如斯塔迪梅爾(J. Staudenmaier)所說的,“脫離了它的人類背景,技術就不可能得到完整意義上的理解。人類社會并不是一個裝著文化上中性的人造物的包裹。那些設計、接收和維持技術的人的價值與世界觀、聰明與愚蠢、傾向與既得利益必將體現(xiàn)在技術的身上。”的確,技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營養(yǎng)障礙性疾病診療與護理考核試題及答案
- 油漆工安全操作規(guī)程
- 英語閱讀訓練調查及分析
- 優(yōu)化有限空間作業(yè)的專項計劃
- 智能交通行業(yè)中小企業(yè)勞動合同規(guī)范
- 電子商務平臺保證金合同
- 草牧場承包權流轉與農業(yè)現(xiàn)代化實施合同
- 出租自住合并方案
- 高速公路草料運輸通行費優(yōu)惠政策合同
- 消系統(tǒng)施工方案
- 腦卒中溶栓護理課件
- 2025年城建技師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5年中國LTCC技術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前景分析研究報告(智研咨詢發(fā)布)
- 租賃住房培訓課件下載
- 房管員試題資料
- 2025至2030中國扭蛋機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現(xiàn)狀及商業(yè)模式與投融資戰(zhàn)略報告
- 2024年蘇州昆山國創(chuàng)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 商場吸煙區(qū)管理制度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地理真題(原卷版)
- 糖尿病足截肢術后護理
- 廣東省東莞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物理試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