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復位手法_第1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18/4c348cdc-5846-4210-8ac4-991910971788/4c348cdc-5846-4210-8ac4-9919109717881.gif)
![脊柱復位手法_第2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18/4c348cdc-5846-4210-8ac4-991910971788/4c348cdc-5846-4210-8ac4-9919109717882.gif)
![脊柱復位手法_第3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18/4c348cdc-5846-4210-8ac4-991910971788/4c348cdc-5846-4210-8ac4-9919109717883.gif)
![脊柱復位手法_第4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18/4c348cdc-5846-4210-8ac4-991910971788/4c348cdc-5846-4210-8ac4-9919109717884.gif)
![脊柱復位手法_第5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18/4c348cdc-5846-4210-8ac4-991910971788/4c348cdc-5846-4210-8ac4-991910971788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頸 胸 腰椎 骶髂關節(jié)手法復位總覽頸椎復位手法 一臥位成角定點復位法(一)人員:1人即可,不需助手(二)優(yōu)點: 1.患者平臥,心理平靜,有安全感; 2.頸部伸肌及屈肌均完全放松。(坐位時總有部分肌肉不能完全放松) 3.由于床面限制,旋轉角度最大不會超過45,不易失手,不易導致醫(yī)源性損傷。(三)程序:手力牽引一成角調節(jié)-旋轉復位1手力牽引方法:雙手頜一枕牽引,持續(xù)數分鐘。 (利用患者體重作反牽引力)目的:(1) 頸肌屬橫紋肌(隨意肌),特點是可隨意支配而自由收縮,但易于疲勞。手力持續(xù)牽引之目的是使頸肌產生疲勞,以消除病理性痙攣,使其失去抵抗,以利頸椎復位。(2) 持續(xù)牽引,使頸部兩側肌肉均保持在
2、均衡的被動拉伸狀態(tài),整個頸椎各椎體猶如被“肌性小夾板”保護固定,小關節(jié)處于閉鎖穩(wěn)定狀態(tài),不致因復位手法而任意移位。2成角調節(jié):成角: 上段 (C1-2): 略低頭(0-15度) 中段(C3-5):輕度屈頸(15-35度)(3)下段(C6_7):中度屈頸(35-50度)3復位手法:令患者輕輕自動側向轉頭至最大限度。術者一手手掌托住枕部,拇指輕輕定位于患椎橫突部(勿須用力按壓或推頂!)另一手扶持下頜,雙手協(xié)調調整屈頸度數,使成角落于患椎(指下會感到受力支點),再將下頜繼續(xù)向一側輕巧用力,頓挫旋轉,并向后上方輕輕提拉-下,即可聞及“咔嚓”聲響(拇指下可同時有關節(jié)滑動到位之感覺),復位即告成功。其余患
3、椎可按同法逐-復位矯正。(四)機理:1由于低頭或屈頸,使相應頸椎節(jié)段曲折成角,該部頸肌松馳,失去拉伸力,相應椎體暫時失去保護而處于失穩(wěn)狀態(tài),給該部手法復位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其他不需復位之椎體仍在牽引保護之下,仍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2根據患椎所處位置高低,由低頭及屈頸之度數來決定成角落點部位, (椎體高位一低位,屈頸度數小一大),醫(yī)者可根據需要靈活調整選擇。 (五)體會: 1患者仰臥,平靜放松,有安全感,能較好配合。 2頸肌放松,術者不需用過大暴力去克服因某些部位肌肉緊張而產生的抵抗,因而患者無痛苦。 3屈頸成角于患椎,目的是使該椎體各關節(jié)處于失穩(wěn)狀態(tài),因而只需輕輕旋轉提拉,即可復位,符合生物力學要求
4、且能事半而功倍。 4其他體位下(如坐位),某些節(jié)段(如中段)復位較易成功,而某些節(jié)段(如枕一C1-2,C6-7 T1)則復位往往較難。若欲達完全復位,則常常需用較大力量,并需輔以拇指食指等用力頂推患椎,患者既感疼痛不適,術者也易因用力過猛而失手,若旋轉過度,則可造成損傷,安全系數相對較小。 5某些坐位復位手法,有時需使頭頸部處于后仰狀態(tài),但若遇有頸椎間盤突出尤其是有脊髓一硬膜囊受壓的患者,此種體位下再旋轉頸椎,因椎體后緣剪力過大,??稍斐芍卮笠馔?,危險性較大。故應視為禁忌體位、禁忌手法。 6本法自始至終均使頸椎處于牽引狀態(tài)下,有利于減輕神經根之壓迫,操作中不會加重癥狀,比較安全。 7臥位成角定
5、點復位法可根據需要自上而下,對任何-個(或-組)患椎進行準確定位,復位成功率高,患者-般無痛苦,也不易造成意外傷害。 8一般情況下,患側在下,先行復位,然后健側同法調整,以求兩側平衡。 9在進行手法復位時,應把頸椎當作一個整體來調整,而不應僅局限于某一兩個椎體單純進行復位。另外,整個脊柱也應該看成是一個整體,而不應把眼光僅僅局限于頸椎、胸椎或腰椎某一局部節(jié)段來看待。(附:順便介紹幾種比較流行的手法供參考)二拇指推壓旋轉復位法:(以棘突左偏為例) (一)體位:患者坐位,醫(yī)者站立于患者身后,胸部抵住并固定患者背部,勿使其傾斜移動。 (二)手法:醫(yī)者左手拇指抵住左偏之棘突部位。其余四指向上扶住患者枕
6、后頭部,右手掌托住患者下頜部,令患者低頭45,再將頭向左側傾斜45,此時右手順勢將患者下頜部轉向右側,待頭部轉動至最大限度時,醫(yī)者兩手協(xié)調用力,右手向右上方以輕巧之力頓挫旋轉提拉,左手拇指同時稍用力將左偏之棘突向對側推壓,此時即可聞及復位聲響,術畢。 三肘抱下頜旋轉復位法:(以棘突左偏為例) (一)體位:患者坐位,醫(yī)者站立于患者身后,胸部抵住患者背部,勿使傾斜。 (二)手法:醫(yī)者拇指抵住左偏之患椎棘突,然后令患者低頭30,醫(yī)者右手肘部自患者前方托住其下頜,手掌伸向左耳后部抱住患者枕后部,并徐徐將患者下頜轉向右側,當達到最大限度時,再以一輕巧之力繼續(xù)向右上方頓挫提旋,左手拇指同時將左偏之棘突向對
7、側推壓,此時即可聞復位聲響,術畢。 四推頭拉頸側扳法 體位:患者坐位,醫(yī)者站于患者一側。 手法:醫(yī)者一手掌抱扶于患者對側頸椎,另一手掌壓住患者近側耳顳部,兩手協(xié)調用力,反向頓挫推-拉(提),聞及響聲,復位成功。 注意:此法對老幼體弱及骨質疏松者不宜采用。五臥位搖正法: (一)體位:分仰臥位、俯臥位、側臥位三種,根據患椎偏移方向,決定取何種臥姿。 (二)手法:醫(yī)者坐于床頭,兩手協(xié)調進行側方或前、后方向擺動頭頸部,完成復位 胸椎復位手法 由于胸廓結構特殊,胸椎后方除了有一對后小關節(jié)外,還有肋椎關節(jié),肋橫突關節(jié)等,加上肋骨的支撐作用及胸骨的固定作用,使胸椎的穩(wěn)定性大大增強,但各關節(jié)的活動度則較頸、腰
8、椎明顯減小(屬微動關節(jié)),因此由于外傷勞損、風寒濕邪致軟組織炎癥、粘連及體位不良等,一旦導致胸椎椎體偏歪錯位,其復位矯正的難度亦較頸、腰椎要大得多。另一方面,胸段脊神經及脊柱前方之交感神經鏈(叢)分布范圍廣泛,不但包括軀干,而且大部分胸腹腔臟器均受其支配,因此,胸椎不同節(jié)段病變還可造成呼吸、消化、循環(huán)等多系統(tǒng)、多臟器的復雜病變,形成所謂“脊柱相關疾病”,容易給臨床診斷工作帶來復雜性和增加治療上的難度。由此,我們認為,胸椎(及其他節(jié)段椎體)的整脊復位手法乃成為治療許多脊柱相關內臟疾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胸椎屬微動關節(jié),復位難度較大,因此,臨床上,我們常常聯(lián)合采用兩種以上手法,以達到完全復位之目的。
9、在許多情況下,還首先要對明顯疤痕、粘連的組織進行必要的針刀松解,在此基礎上再施以手法復位,兩者相互配合,相輔相成,則可明顯縮短療程,提高療效。 下面介紹作者常用的些手法:一俯臥疊掌推按法:(一)體位:采用頭端挖有窗洞之治療床(洞徑150mm),患者俯臥位,口鼻置于洞中,以利呼吸。胸下可墊薄枕,兩臂平放于身體兩側,可使全身肌肉放松。醫(yī)者站于患者頭端(順式),或尾端一側(逆式)。(二)手法:醫(yī)者雙掌重疊,掌根置于胸椎棘突上,與皮膚成60角,先令患者吸氣,然后屏住氣,醫(yī)者趁機短促用力,頓挫地向前下方推按,并沿脊柱有節(jié)奏地自上而下(順式),或自下而上(逆式)地邊推按邊移動手掌。對偏歪錯位之椎體則應作重
10、點按壓。 說明:1、一些流行手法多令患者吸氣后再呼氣,或吸氣后突然咳嗽呼氣,當呼氣盡時醫(yī)者突然用力向下按壓。作者經研究后對此加以改進。即令患者吸氣后憋住氣,再按壓。理由是:我們認為,肺吸足氣后憋住,猶如輪胎打足了氣,才能經受得住外力按壓,且內外反向作用力恰好交匯于背部胸壁(猶輪胎壁),才能達到使胸椎復位之目的。如果呼氣盡再用力按壓,則此時肺被相對壓縮變實,醫(yī)者按壓之外力將很容易沿背部胸壁傳導到胸膜及被壓縮變實之肺臟,反易造成胸膜肺心等內臟損傷,安全系數較小。2、掌根與皮膚成60角時推按較90垂直下壓復位效果要好,因胸椎后關節(jié)之關節(jié)面呈冠狀面,前后重疊排列,且棘突向尾端傾斜互呈疊瓦狀覆蓋,若垂直
11、下壓,反使錯位之胸椎小關節(jié)面互相緊貼,不利于復位成功。3、如有牽引床或助手協(xié)助,使椎體關節(jié)處于拉伸展開狀態(tài),則復位效果更好。二俯臥反向推按法:(一)體位:俯臥,雙臂置于體側,醫(yī)者站于床旁一側。(二)手法:1醫(yī)者雙掌根分別置于錯位胸椎兩側相當于小關節(jié)之部位,指尖分別指向頭端與尾端。令患者深吸氣后憋住,醫(yī)者雙掌根與皮膚成60角,瞬間用力向(頭側)上方及(尾側)下方反向頓挫按壓,此時可聞后小關節(jié)(也包括胸肋關節(jié)與肋椎關節(jié))復位響聲,術畢。2按照上述手法,自胸椎上端依次有節(jié)奏地向下端按壓,或自下向上逆向按壓。三仰臥對沖法(一)體位:患者仰臥,雙手交叉用力抱住雙肩或上臂(起固定肩關節(jié)及保護胸廓的作用)。
12、(二)手法:醫(yī)者立于患者一側,近患者頭端之手手握空拳,掌心向上,墊于患者背后需復位之椎體棘突之下;前胸頂住患者肘部,另一手抱握住患者對側肩部,上身前傾,將體重通過前胸及上肢壓于患者肘臂之上。令患者深吸一口氣,然后憋住氣,醫(yī)者通過患者肘臂用力向下彈壓,并與墊于患者背部之手,形成雙手瞬間對沖復位力量,此時即可聞及復位響聲,手下亦有椎體復位之滑動感,手法即告成功。也可按上法沿整個胸椎自上而下有節(jié)奏地邊對沖彈壓復位,邊移動背后之空拳,使整個胸椎得到整體調蹩。(三)說明:1。此法主要借助于醫(yī)者上身體重及在上之手用巧力彈壓,通過患者上肢的杠桿作用,將下壓力量對稱地由患者雙肘部上臂肩胛骨背部胸壁錯位椎體,進
13、行鏈式傳導。而墊于患者背部之手作為支點,并形成反作用力,兩手之作用力瞬間交匯于錯位之椎體,即可達到復位之目的。2、令患者雙手用力抱肩,其目的有二:一是為了固定肩關節(jié),不讓其滑動,使自由上肢與上肢帶形成一個杠桿整體,便于力之有效傳導,以達到椎體;二是依靠患者雙手用力自我保護,防止醫(yī)者用力下壓時損傷肩關節(jié)而引起疼痛。 3、此法醫(yī)者勞動強度大,比較辛苦,但復位效果確實可靠(較其他方法成功率更高)。無論對于何種類型、何種方向的移位均有效。(以不變應萬變也)四坐位扳肩法 體位:患者坐于凳子前緣(或騎跨于窄條凳上),醫(yī)者站于患者前面,兩腿夾住患者雙膝,以固定患者骨盆。(二)手法:醫(yī)者兩手掌分別置于患者兩肩
14、之前方及后方,所需復位之患椎,由低頭彎腰的角度來定點,患者采取自然呼吸,然后,醫(yī)者雙手協(xié)調一致地順時針方向轉動患者肩部,待身體旋轉達最大限度時,再用力瞬間頓挫扳旋一下,即可聽到錯位關節(jié)復位聲響,同樣手法再反方向扳推一下,手法即告成功。 說明:1病變胸椎復位時的定點可由低頭及彎腰度數來決定。一般規(guī)律是:位置越高,彎腰低頭度數越??;位置越低,彎腰度數越大,并可以肉眼觀察軀體旋轉螺紋與正中線交叉處來定點,同時以拇指觸摸棘上韌帶張力變化來判斷定點。 2、此法方便易行,只需1人操作,不需助手,且不受場地條件限制。3、若患者體胖,或醫(yī)者力量較小,可將患者一肩頂于醫(yī)者胸前作為支點,兩手合抱于另一肩腋下作為力
15、點,進行反向扳旋復位。五 改良膝頂法 體位:患者取坐位。背向醫(yī)者。手法:醫(yī)者立于患者身后,雙手分別穿過患者兩腋下,手掌鉤抱于兩肩前,患者雙 臂自然下垂,或兩手輕輕對握于胸前,上身后仰60,醫(yī)者右膝頂住患椎棘突,令患者深吸氣后屏住氣,醫(yī)者兩手將患者雙肩及胸廓向后上方呈60提拉,同時右膝稍用力向前方頂壓,??陕劶绊懧暎瑥臀怀晒?。 (三)說明: “膝頂法”早已在臨床廣泛使用,但實踐中尚存在某些不足,因此作者對其進行了一定改進,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1流行手法多采患者雙手十指交叉于頸后,醫(yī)者將患者雙肘部垂直后拉之方法。本人將其改為患者雙上肢下垂或兩手交叉于胸前,術者穿過腋下抱住肩前部再向后上方呈60角提
16、拉。前者的弊端是,當雙手置頸后時,上肢處于后伸狀態(tài),兩肩胛骨處于內收內旋位而互相靠攏,脊柱中央將形成一條“背溝”,加上背肌處于緊張收縮狀態(tài),此時胸椎被掩蓋和保護于溝中,膝蓋難以直接接觸移位椎體,復位不易成功;而且向后拉伸上肢,易損傷肩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患者往往易感到疼痛。經改良后,患者背肌放松,胸椎暴露充分,直接與醫(yī)者膝部接觸。復位易于成功,且患者不會感到肩部疼痛。 2患者上身后仰60靠于醫(yī)者膝部,醫(yī)者再向后上方呈60角提拉雙肩和胸廓,這樣使患部胸椎小關節(jié)處于拉伸展開和一定程度失穩(wěn)狀態(tài),符合力學方向,復位易于成功。 3令患者吸氣及憋氣,目的為不傷及胸膜及肺部,理由已如前述。六槌擊法對于有明顯側方
17、移位之個別胸椎,而應用上述幾種手法仍未能復位時,可用槌擊法進一步補充矯正。 方法:以左手拇指指腹抵住側凸方之棘突側板,右手以橡皮叩診縋輕輕敲擊拇指指甲,指下可感到棘突滑動,或以特別圓頭小棒代替拇指,置于棘突側方,再以小縋敲擊木棒另一端,使椎體偏歪得以糾正。 腰椎復位手法 腰椎復位手法有數十種,各具特色,且均有效。但作者認為手法應力求精煉準確、高效輕巧,務求實用,而不宜過于繁雜,更不必擺花架子。盡可能不依賴助手或牽引器械等特殊設備。在這一原則指導下本人經長期實踐摸索改進,提出以下幾種實用方法供參考。 一側臥斜扳法:(最常用)(一)體位:患側在上,上半身側臥,雙下肢伸直,臀部以下前傾呈俯臥狀,腹部
18、貼于床面,醫(yī)者立于床邊。面向患者。 手法:醫(yī)者左手從患者腋下穿過,前臂抵于胸大肌肌腱部,手掌抵于背部作為支點以固定上身。(為防止患者肩關節(jié)疼痛,還可令患者雙手抱住醫(yī)者上臂)。醫(yī)者右手前臂平放置于患者臀部,上身前傾,將體重通過上肢壓于其上;左手引患者上半身略后仰,右手將臀部向下按壓,使患者整個身體呈“麻花狀”縱向旋擰,當達到最大限度時,醫(yī)者雙臂借助于杠桿作用同時反向用力,頓挫按壓,此時即可聞腰椎復位響聲,手法成功。 說明: 1此法可借助腰部屈曲程度來決定需要復位腰推節(jié)段之高低,高位者腰部基本仰直,向下逐步加大屈曲弧度,即可定位。2有明顯隱性脊柱裂及嚴重腰椎滑脫者,禁用扭腰斜扳手法。3手法熟練后則
19、不必拘泥于節(jié)段定位,無論上下段均可一次成功。4健側需同法調整,以達到雙側力學平衡。5針刀松解后再手法復位,效果會更好。 二抱腋轉腰法 (一)體位:患者坐位,助手在前扶住患者兩側髂前上棘或大腿外側根部以固定骨盆。 (二)手法:醫(yī)者從后方穿過腋下抱住雙肩,令患者上身后仰,醫(yī)者在拉伸牽引狀態(tài)下,以腰椎為樞鈕,將患者上半身向患側旋轉,至最大限度時,再用力頓挫旋扭一下,可聞及復拉聲響;同法再向對側旋扭一下,術畢。(三)說明:以上兩法適用于急性腰扭傷,小關節(jié)交鎖,腰肌勞損,腰間盤突出等所致之疼痛及腰椎偏歪錯位,腰椎側彎等癥。前一種方法更常用,也更方便。 三仰臥屈膝壓腹法(一)體位:患者仰臥,臀部(骶部)墊
20、枕,枕頭上緣與病變腰椎之下一椎體上緣平齊,患者屈髖屈膝,兩踝關節(jié)交叉,雙手重疊,置于腹部。 (二)手法:醫(yī)者站立床旁,一手扶住患者雙膝,一手扶住踝部,令患者深吸氣后憋住,醫(yī)者用力將患者雙膝向腹部彈壓3次,術畢。 四俯臥壓骶法(一)體位:患者俯臥,雙臂置于體側,腹部墊枕,使枕頭下緣與病椎下緣平齊。(二)手法:患者深吸氣后憋住,醫(yī)者雙前臂置于骶骨部,先震動顫壓數次,然后借助上身體重,向下用力彈壓3次,術畢。(三)說明: 以上四、五兩法,適用于I一腰椎向前滑脫(滑移)而無椎弓根崩裂者(X線斜位片,“狗頸”無斷裂)。2、患者深吸氣后屏氣,腹壓增大(猶如“皮球”充足氣,可以耐受高壓),當醫(yī)者瞬間用力下壓
21、時,此壓力可通過患者雙手傳導至膚壁,再通過腹腔內高壓而傳遞至所需復位之患椎,但不會傷及腹腔及盆腔臟器,原理同前述胸椎復位手法。 3,無論仰臥位或俯臥位,手法復位后應即予以腰圍固定2周以上。4、腰椎I一滑脫者,椎體一般多無骨折,只是前后縱韌帶、關節(jié)囊及周圍軟組織損傷、松馳,致使椎體由于前凸剪力而向前滑移(如肥胖者重心前移,腰凸加大,剪力隨之增大),因此手法復位之后,應絕對臥床休息34周(后期可在床上功能鍛煉),使損傷的韌帶及軟組織得以修復,以鞏固腰骶椎的復位狀態(tài)。5、若腰椎滑脫超過以上,則多有椎弓根崩裂,宜行手術矯正,復位往往是徒勞的,且易造成骨折部位新的損傷,當屬禁忌。6、復位后的臥姿:如患者
22、習慣仰臥位,則應取雙下肢屈曲位,雙足可平放于床面。臀骶部墊一薄枕或棉墊。切忌下肢伸直仰臥,以防加大腰部前凸的剪力。如患者喜歡側臥,則應屈髖屈膝,避免伸腿挺腹。 7復位后之床上功能鍛煉法:“不倒翁”翻滾操(自取名) 手法復位后臥床體息2周后,可在床上進行滾動式功能鍛煉,具體方法是:仰臥低頭,下肢屈曲,雙手抱于月國窩上方之大腿下端,使整個身體呈蜷曲狀或半球狀,并以臀部為支點,當屈膝一仰頭時,身體向頭端滾動;反之,當低頭收腹起坐時,利用雙足跟下蹬之力帶動整個身體向足端滾動。如此,每天鍛煉2次,每次翻滾2030次。 切記:無論向上或向下滾動時,雙手均應始終抱住膝關節(jié)后方,只是抱膝之力度、松緊應隨身軀滾動而有所變化。 若雙手抱住膝蓋前下方之脛骨上端,則患者無法實現(xiàn)“自我滾動”,達不到鍛煉目的。 骶髂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高科技園區(qū)建設監(jiān)理委托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人工智能項目借款合同范本:智能科技研發(fā)融資協(xié)議(2024版)
- 2025年度人工智能應用平臺股權投資轉讓合同模板
- 2025年度企業(yè)合同管理績效評估與改進合同
- 2025年度新型環(huán)保建材購銷合同范本
- 2025年石油煉油助劑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2025年度建筑消防工程消防設施設備研發(fā)、生產與銷售合同
- 2025年中國醫(yī)院連鎖經營產業(yè)園區(qū)市場前景預測及投資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5年度酒店客房智能化改造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新型城鎮(zhèn)化建筑工程合作意向書
- 2025年度有限責任公司拆伙協(xié)議書范本4篇
- 七年級數學新北師大版(2024)下冊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單元檢測習題(含簡單答案)
- 2024年財政部會計法律法規(guī)答題活動題目及答案一
- 定向鉆出入土點平面布置圖(可編輯)
- 高考日語基礎歸納總結與練習(一輪復習)
- 居民自建房經營業(yè)態(tài)不超過三種承諾書
- 河南省陜州區(qū)王家后鄉(xiāng)滹沱鋁土礦礦產資源開采與生態(tài)修復方案
- 中國高血壓臨床實踐指南(2022版)解讀
- 最常用漢字5000個
- 《了凡四訓》課件
- 醫(yī)院住院病人健康教育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