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區(qū)1500地形測量工作技術設計書_第1頁
中心城區(qū)1500地形測量工作技術設計書_第2頁
中心城區(qū)1500地形測量工作技術設計書_第3頁
中心城區(qū)1500地形測量工作技術設計書_第4頁
中心城區(qū)1500地形測量工作技術設計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中心城區(qū) 1:500地形測量工作技術設計書 一 、 一般要求 (一)目的及測區(qū)范圍 設、管理的需要,受花都市規(guī)劃局的委托,廣東省地質測繪院工程測繪公司在花都市中心城區(qū)開展 1/500地形圖測量工作。 07國道,東至 106國道,南起青石河,北至三東大道。即 x: 2591.0 y: 積約 中修測面積約 997年 9月進場,在 1998年 8月前提交全部測繪資料。 根據花都市規(guī)劃局的安排,測區(qū)計劃分三期完成 :第一期 1: 測圖 求在 1997年 12月完成交付使用;第二期 1:500測圖 求在 1998年 2月前完成交付使用;第三期 1: 500測 求在 1998年 8月前完成交付使用。 (二)測區(qū)地理概況 呈北高南低的趨勢。全測區(qū)只有田美、公益兩村附近有小山包,山上多樹。東北面占有一定比 例的稻田 (修測范圍 ),其余多為建筑區(qū)。 別是在 1985年后得到迅猛發(fā)展,城區(qū)面積擴大了幾十倍。城區(qū)成塊狀規(guī)劃,街道寬廣流暢,街道兩邊建筑除有幾座 20層左右的建筑外,其余多為 8層以下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城區(qū)范圍內尚有新街、橫潭、田美、蓮塘、三東、法仔莊、公益、三華、五華等農村居民地。農村居民地早年建筑多為散列式平房,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fā)展,農村也進行重新規(guī)劃,建起大片 2層以上混凝土樓房,且規(guī)劃整齊。三東、五華等村還建有大片的別墅區(qū)。 有 107國道、廣 花高速公路、京廣鐵路貫通南北;東有 106國道,區(qū)內有工業(yè)大道、商業(yè)大道、秀全大道、云山大道、寶華大道、龍珠大道 、新都大道、三東大道、新街大道、建設路、茶元路、公益路、天貴路、鳳凰路等縱橫成棋盤式布局 。但建設中路、建設南路,商業(yè)大道 (西段 ),在白天及深夜 1時以前,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對外業(yè)測 2 量,特別是一、二級導線測量會有極大的影響。作業(yè)小組應尋找機會,開展測量工作。 (三)作業(yè)依據 1.城市測量規(guī)范 (85)。 2.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圖式 ( 87)。 心城區(qū)測量技術要求。 (四)測區(qū)已有資料的利用 ,屬 1954年北京生標系,1956年黃海高程系,精度尚好,可作設計選點用,但由于現狀變化大,使用效果會不理想。 ,現勢性比較強,可作為一、二級導線設計、 選點用。 ,可作為測區(qū)分幅計劃使用。 1995年由廣東省地礦局測繪研究院作業(yè)的廣東省花都市 等水準點成果表,屬1954年北京生標系, 1956年黃海高程系,精度也完全符合有關規(guī)范的要求,可作為本測區(qū)的坐標和高程的起算數據。 水準點 :測繪院、公路局、龍口三點,屬 1956年黃海高程系,精度符合要求,可作為本區(qū)的起算數據。 993年前后組織施測的 1/500地形測量 225幅圖及其控制作為本次 1/500圖修測的主要資料。 下單位作業(yè)的資料不予采用 : (1) 1956年廣州市城建局勘測大隊 布設的一等三角鎖、二等三角網、二等水準; (2) 1956年水電部勘測設計院布設的三等三角網; (3) 1969年省 205煤田地質隊布設的三、四等三角網。 、 1/1000地形圖縮編的 1/4000地形圖,屬1954年北京生標系, 1956年黃海高程系,可作為本區(qū)圖根控制布設選點用。 二 控制測量 3 (一)一 . 二級導線測量 (1)在 級導線。全測區(qū) (含修測范圍 )擬布設一級導線 22條。 (其中符合導線 16條,結點網 6條 ),全長約 60公里,計約 97點,最長邊約 870m,最短邊約 220m,平均邊長約 400m。擬布設二級導線 12條,全長 17公里,計 58點,最長邊約 500m,最短邊約 200m,平均邊長約300m。根據估算最弱點位中誤差為 (2)993年后組織布設的一級導線 7條, 23點,與這次新測的一級導線連網統(tǒng)一平差。 (3)級導線布設情況詳見一、二級導線布網設計圖。 (1)3點 (即 行找點,對毀壞的要進行補點。 (2)沿街道布設的一、二級導線點,必須選在綠化帶中間或人行道上,盡量避開車行道和房頂,以便于通視、利用和保存。在其他地方布設的一、二級導線,應盡量選在道路和其他土質堅硬,便于保存、利用和發(fā)展的地方。 (3)級導線編號從 24開始,前冠“ 。編號原則上按“布網設計圖”設計的順序進行。 (4) (1) (2)行道,其他土質的地方埋設標石規(guī)格如圖所示 : (標石面整飾格式 ) ( 圖 1) ( 圖 2) 埋在綠化帶和其他土質的點,標石面露出地面 3不得超過 54 并用混凝土加固。埋在街道人行道上的點,撬開一塊方磚,用鐵鍬挖洞,按上述規(guī)格進行埋設或現場澆灌混凝土,標石面與周圍的方磚面同高,四周與方磚用混凝土灌實,抹平。注記字體用統(tǒng)一做好的壓模。字體壓印應清楚,并用紅油漆填寫。 (3)直接在路面上刻 2020間打洞嵌入生鐵標志,標志面與地面平。標石面四周邊線、“花規(guī)”以及點號注記均要實刻,深度在 3用紅油漆填寫,保證標石面美觀清楚和長久辨認。 級導線觀測 (1)級導線的邊長均用測距精度不低于級的全站儀或紅外測距儀測定,單向觀測兩測回。每測回讀記三次,一測回讀數較差不得超過10回間較差不得超過 15 (2)采用級精度的全站儀或 級導線水平角按方向觀測法兩測回,二級導線水平角用 限差為光學測微器兩次讀數較 差 3,半測回歸零差 8,一測回內 2同一方向測回較差 9。用于邊長改平的垂直角,其觀測測回數與相應等級的水平角觀測測回數相同,指標差之差、垂直角互差均為 15。 (3)高誤差,提高測量速度,應采用三聯腳架法測量。觀測時應打傘,以保證觀測的穩(wěn)定。 (4)級導線起閉點均需聯測兩個高級方向,其固定角誤差不應大于 11(一級 )和 17(二級 )。 級導線平差計算 (1)平地上的導線邊用高差改平,其計算公式為 : D=(其中 鏡站的高差 )。 未測水準的邊長用垂直角改平,其式為 : D=D a+f) 其中 : a=(-( D f=(1 D 2上式中 :本區(qū) 6363615m, k= 測角儀高, I 測距儀高, L 測角覘高, L 測距覘高。 測邊改平應經加、乘常數,氣象改正后進行。加、乘常數應 在觀測手薄中反映出來。 (2)級導線平距高程歸化到參考橢球面上,其式 : 5 S=D 1-( 邊長改化到高斯平面,其式 : S。 =S (1 ) 上式中 區(qū)采用 長投影變形本區(qū)已大大超過規(guī)范的規(guī)定,必須認真計算此項改正。 (3)500或 國家優(yōu)秀程序進行嚴密平差。平差前要計算導線網的方位角閉合差,其限差為 10 n(一級 ), 16n(二級 ),觀測角中誤差,其限差為 5(一級 ), 8(二級 )。平差后最弱點點位中誤差不得超過 5線全長相對閉合差級不得大過1/14000,級不得大于 1/10000。 (二)四等水準測量 為避免觀測的 995年所測的 形難看,且原測 得規(guī)劃局同意 : 1995年所測的 應充分利用二、三等點作為起算,發(fā)展有困難時才利用四等點。本區(qū)原有的水準點如下 :測繪院、公路局、龍口、 利用上述二、三、四等水準點為起閉點,分片、分塊布設聯測平地上的所有一、二級導線點,組成四等水準網或附合路線,但路線不得交叉布設。附合路線長度不得超過 15則應組成結點網,結點間或結點與高級點間路線長度不得超過 10測區(qū)擬布設 0 (1)尺應特別注意每米真長的測定,并在高差中加以改正。每天測前應檢查 記錄在相應觀測手薄的前面, 20。 (2)3水準儀和雙面木質標尺進行觀測。觀 測采用單程后后前前中絲法進行。觀測時測線高度應保證三絲能讀數,標尺每米真長未檢測的部位不能讀數,視距長度不得大于 80m,前后視距差不大于 5m,前后視距累積差不大于 10m,測站觀測限差應符合規(guī)范表 (3)差中數取至 (1)00檢查 (手記 )。檢查時應按規(guī)定進行每頁小結、段結和路線總結。手薄中各項填寫應齊全,填寫的字體不得潦 6 草。 (2)500或 差前應分別檢查附合 路線、閉合環(huán)線閉合差,其閉合差不得超過 20m L (足 1,并按公式計算每 1/N( ) 式中: W 為路線閉合差 L 為路線長度,以 N 為路線環(huán)線 )數 (三)圖根控制 開闊地每幅圖不少于 6點,建筑區(qū)每幅圖不少于 10點,并根據易難程度適當增加,以保證測圖質量。 新測區(qū)每幅圖 2個埋石點 (含 高級點 ),修測圖不考慮。埋石點必須選埋在一級圖根點上,支導線 (極坐標點 )不得埋石。標石規(guī)格 :(1)水泥地面的點,刻 1010打入有十字標志的螺帽釘,方框南邊寫號,都應用紅油漆填清楚。 (2)泥地上則澆灌混凝土標石,其規(guī)格 :101035間嵌入螺帽釘為中心標志,點號寫在南邊。 在一、二級導線點下發(fā)展光電測距圖根導線。路線長度不得超過 1000m,一般發(fā)展兩次,在通視困難地方可發(fā)展到三次,測距支導線 (極坐標點 )的數量不得超過 1/3。圖根點的高程可用圖根水準,也可用測距高程導線代替圖根水準 。 用 型經緯儀配級測距儀或全站儀觀測。水平角方向觀測法一測回,垂直角中絲法一測回,測邊一測回三次讀數。水平方向按半測回計算比較,其較差限值 24,測邊三次讀數較差限值 10直角觀測指標差變化不大于 25。為保證觀測精度和提高速度,應盡量采用三聯腳架法。支導線轉角測左右角,其左右角之和與 360 之差不得超過40,垂直角往返觀測 (極坐標點照準兩次不同高度觀測二個垂直角。 (1)00檢查,并對測距儀加、乘常數進 行改正,計錄在觀測手薄中。 (2)計算公式按一、二級導線,用垂直角改平公式。 (3)500或 算結果必須有 : 7 方位角閉合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其限差 : 00位角閉合差 60 n,路線全長相對閉合差 1/2000; 00位角閉合差 40 n,路線全長相對閉合差 1/3000; 50位角閉合差 40 n,路線閉合差絕對值不得大于 線閉合差限差為 40L。每邊往返測高差較差不得大于 4中 足 1 (四)觀測和計算取位 直角讀數、記錄、計算中數均取至 1。 錄、計算中數均取至 1 得涂改。 差中數計算 程計算至 1 級導線計算和成果表均取至 1根控制計算至 1果表取至 1高程 )。 三 1: 500地形測圖 (一)一般規(guī)定 050幅編號以西南圖廓坐標除以圖廓坐標差的流水編號,并加注圖名。詳細見圖幅分幅圖。 圖式。 0、 2、 4、 6、 8. 主要地物點的點位中誤差不應超過圖上 鄰地物點間距中誤差不應超過圖上 要地物點以及施測困難的舊街坊內部,農村內部零亂復雜的建筑物點位中誤差不應超過圖上 鄰地物點間距中誤差 不應超過圖上 蔭蔽地帶上述相應要求放寬 鋪裝地面高程注記點高程中誤差不應大于 般地面高程注記點高程中誤差不應大于 高線插求點的高程中誤差坡度 20以內不超過 8 20 60坡度不超過 點前必須對方格網線進行檢查,對方格網線粗大于 格網實際長度與名義長度之差大于 點誤差不應大于 做到 100自檢,保證展點準確無誤。 每幅圖應測 出圖外 5電線路、通訊線路通出自由圖邊時如不能用桿 (架 )連線通出,也應投影打點連線通出。圖邊接邊誤差不應大于 2 2 M(程點的中誤差 ),在限差內時合理配賦接邊,超過限差時,野外實測檢查處理,嚴禁強行接邊。 0m,地形點不得超過 70m,并保證標尺豎直。位于街邊的地物不得用付站施測。 5 別困難地方可用視距支導線補充一個點,視距長度不超過 40m,距離用鋼尺丈量,高 程均應往返測。距離較差不應大于 1/150,高差較差不應大于 合要求時取中數使用。 (1)“花都市規(guī)劃局”,其他按圖式說明。 (2)程取注到 程注記點注記到 每 100注 10點以上,并注在地物和地形特征點上。 距常數應保持在 100m 5過的應在施測時加以改正,垂直度盤指標差不應大于 2,否則應加改正。 (二)各地形元素的測繪及表示方法 (1)房屋建筑均以墻角為準,各種房屋均注建筑材料性質以示區(qū)分,并調注層數 : 以鋼筋混凝土為主要建筑材料的注“砼” ; 以磚、石、瓦為主要建筑材料的注“磚”或“石”; 農村中有些為泥磚瓦頂的注“土”; 以木、竹、土坯、油毛氈等為主要材料的按簡單房屋表示; 有頂無墻或兩邊以上無墻或有簡陋墻壁的建筑物用棚房表示; 未封頂在建的房屋注“建”。 (2)篷、架空房 屋、廊房 (飄樓 )。 陽臺用( 圖 3) 表示,寬度 1 飄篷用( 圖 4)表示,寬度 1 9 (圖 3) (圖 4) (圖 5) (圖 6) (圖 7) 屋檐、窗檐不表示, 架空房 屋用( 圖 5) 表示 , 廊房用( 圖 6) 或( 圖 7) 表示。 門廊按圖式 柱廊和雨棚按圖式 邊有墻按 建筑物間的懸空建筑和建筑物下的通道分別按圖式 (3)柱能依比例尺表示的按其形狀實測表示,不依比例表示的則按實際形狀用相似符號表示方的用 “ ”,圓的則用“ ”。廠、礦、機關、學校、公園、農村等的大門,根據實際情況,無門頂按圖式 門頂按 (4)”。 (5)”。 (6)農村中簡陋的牲口房、廁 所、簡易房子可綜合表示 。 (7)場用點線準確表示其范圍,根據其用途加注“球”、“谷”、“磚”、“瓦” .。 (9)藥池均應按其形狀準確測繪表示,低 于地面的用圖 8表示,高于地面的用圖 9表示,并根據其用途加注 “水”,“藥池”等,有頂蓋的上加交叉虛線,如圖 10。 (圖 8) (圖 9) (圖 10) (10)確測繪其范圍,用點線表示,內注“娛樂”。 (11)地建筑工棚不表示。 (1)實線表示。有人行道的以路肩為準,無人行道的以水泥邊線為準。 (2)實線表示,內配置相應的植被符于,如 10 圖 12 (3)“ o o o”表示,短橫線繪上街道中間。 (4)條街道通過幾幅圖時每幅圖內都應注記。 (5) 街道指示牌應準確測繪,并按圖式 (6) 各種獨立地物都必須詳細準確測繪,凡能依比例表示的,應按實際大小及形狀測繪,中間加繪相應的符號 (注意符號的幾何圖形中心應放在實際的中心位置 ),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各種獨立地物,其符號的幾何圖形中心,應與所測的獨立地物的相應位置一致,如“窯”的符號中心就是窯門口,獨立墳中心是墳碑中心下方,廣告 牌、宣傳櫥窗的中心位置是其兩端中心線的投影,如下圖 1, 2, 3所示。即凡有底邊線,其中心位置為底線中心,如水塔、碉堡;凡屬圓形符號,其中心位置為圓形中心,如教堂、塔形建筑物、抽水泵;凡符號下方是開口的,其中心位置為開口的中間,如窯。散墳準確測繪其介線,中間配散墳符號,抽水房,房屋實測,中間繪水泵符號。 本測區(qū)有京廣鐵路、廣花高速公路、 107國道、建筑中道路、大車路 (機耕路 )、階梯路、內部道路等。雙線道路應準確測繪其邊線,路肩線交叉位 置。材料性質分介線,各種附屬建筑物,單線道路必須準確測繪其中心位置,交叉點,拐彎點等。 (1)準確測繪每條鐵軌設其交叉點,并以雙軌為單元表示,如圖式 街車站的天橋、地道必須準確測繪其寬度,深度 (長度 ),分別按圖式 準確測繪站臺,色燈信號,水鶴 (油鶴 ),車擋。路邊擋土墻、涵洞、路堤、路塹、里程碑、坡度表等附屬設施,并按相應圖式符號表示。 (2) 11 行道邊線用虛線表示。 ,普通公路的鋪裝邊線以粗實線表示,以細實線表示路肩邊線。公路中間或兩邊的安全護欄,如為混凝土墻,其寬度按比例用雙實線表示;如為金屬護欄,用欄柵符號表示,其符號的橫短線繪向路中間。 按圖式 架路面最高處必須測注高程。 (3)礦、機關、學校等內部有鋪裝材料的主要道路,按實際寬度用內部道路表示,不注路面性質。 (4) (5)窄變化頻繁,應準確測繪其邊線,保證中心線準確,取其平均寬度按大車路符號表示。 (6)論單、雙線堤,均不繪道路符號,只準確表示堤兩端的進出路段;雙線道路沿堤通過時,必須繪道路符號,如路寬與堤寬一致,也應隔開 出路的符號。 (1)鎮(zhèn)內不連線,但走向應交待清楚。城鎮(zhèn)外應全部連線。有桿無線的桿應測繪并注“桿”,線路中斷應注“止”。房屋之間無桿的電線通訊線可舍去。電力線、通訊線入地時,分別按圖式 下線路 去向明顯應表示,去向不清的不表示,但電纜標應實測并按圖式 (2)火栓、閥門,均應準確測繪表示。電信檢修井分人孔和手孔兩種,其蓋為園型為人孔;蓋為方型或矩型的為手孔,分別用圖式 (3)符號用 “” 表示,其四周用 3 (4)料 、寬度以 應注意立尺點為于側,臨時性的圍墻不表示。 (1)于 (2)泊以常水位測繪水涯線,河灘應準確測繪并以相應符號表示,坎高 其坎在圖上的投影與水涯線相距小于 2陡坎表示,否則繪斜坡,陡岸部分不繪水涯線。坎高 繪水涯線,河流里面繪水流方向符號。 12 (3)為陡坎,不繪水涯線,斜坡,按水位繪水涯線。應根據塘的用途注“ (魚 )”,積水注“水”。 (4)度 上長度每隔10堤高出地面 堤內側未成兩層而 不能通行的按圖式 堤內側成兩層,頂層堤腳與溝沿間可通行的按圖式 堤低于 圖式 (5)洞、水閘、欄水壩、滾水壩等的長度、寬度,符號應繪完整。 (6)山水的溝渠用干溝符號表示, 1于 1 (7)需測注地面高程及地面至水面的深度,以分式注記,分子為高程,分母為深度,在水井密集的地帶,可適當取舍注記。 (8)人行橋注意區(qū)分能否通車,準確選用圖式符號表示,不通車的人行橋按圖式 (1) (2)一條坎通過 2條以上等高線且又不能用上、下高程減出其坎高時,應量注坎高,注到 特別注意山腳,房前,屋后坎子的測繪表示。 (3)埂寬度在 雙線表示,小于 埂高度在 圖式 (4)度在圖上的 寬度大于 5測注溝底高程,并繪虛等高線。 (5)土地區(qū)準確測繪其范圍,用坎和點線表示,里面根據變化情況測繪人工地貌和注記高程,加注“填土”或“亂掘”。 (6)實際情況表示。 (1)行的植被和具有方位作用的獨立樹、竹叢等均需測繪表示。 (2)時性菜地,以稻田符號表示。本區(qū)的耕地基本上都是稻田。 13 (3)50濟作物地等均需注記樹種或產品名 稱,有兩種以上的可以注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