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zhèn)宮之寶北京故宮鎮(zhèn)宮之寶(素真130327N).ppt_第1頁
鎮(zhèn)宮之寶北京故宮鎮(zhèn)宮之寶(素真130327N).ppt_第2頁
鎮(zhèn)宮之寶北京故宮鎮(zhèn)宮之寶(素真130327N).ppt_第3頁
鎮(zhèn)宮之寶北京故宮鎮(zhèn)宮之寶(素真130327N).ppt_第4頁
鎮(zhèn)宮之寶北京故宮鎮(zhèn)宮之寶(素真130327N).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各有10件價值連城的寶貝 都堪稱是寶中極品,鎮(zhèn)宮之寶,圖片下載 ZP WZ 制作 WZ,W11-181,(按鍵翻頁),北京故宮鎮(zhèn)宮之寶,為故宮宮廷文物的代表作。高12.5厘米,口徑8厘米,足高5厘米,口邊刻有回紋。根據清“內務府活計檔”記載,乾隆皇帝對此杯的制作十分重視,不僅調用內庫黃金、珍珠、寶石等珍貴材料,而且精工細作,曾多次修改,直至皇帝滿意為止。因此,該杯一直被清代皇帝視為珍貴的祖?zhèn)鞣▽殹?“金甌”寓意國家政權,取名“金甌永固”則反映永遠鞏固地保持政權的一種愿望。 它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大年初一)舉行開筆儀式時專用的酒杯。每當元旦子時,皇帝在養(yǎng)心殿,把“金甌永固杯”放在紫檀長案上,倒入屠蘇酒,親燃蠟燭,提起毛筆寫下祈求江山社稷平安永固的吉語。,2.乾隆款金甌永固杯,2.張成造款雕漆云紋盤 張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傳世作品被一致認為是雕漆作品里的珍品。張成造款雕漆云紋盤為故宮漆器的代表作品。高3.3cm,口徑19.2cm.盤木胎黑漆,內外均雕云紋。堆漆甚厚,晶瑩照人,刻工圓潤。從此件具款的剔犀圓盤可知張成不僅是剔紅高手,剔犀技巧也精湛至極,此盤為研究元代剔犀工藝提供了可靠而精美的實例。,3.青玉云龍紋爐 青玉云龍紋爐為故宮玉器的代表作品。宋代出品,高7.9cm,口徑12.8cm.爐青玉質。通體以“工”字紋為底,上飾游龍、祥云和海水紋。器內底陰刻乾隆七言詩一首:“何年廟器贊天經,刻作飛龍殿四靈。毛伯邢侯異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依然韞匵閱桑海,所惜從薪遇丙叮土氣羊脂胥變幻,只余云水淡拖青?!蹦┦稹扒∥煨缑锨镉}”。,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象耳爐,元,通高13.9cm,口徑16cm,足徑13.5cm。清宮舊藏。 爐銅胎,圓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爐頸部淺藍釉地,飾黃、白、紅、紫四色菊花12朵。腹部寶藍釉地,飾紅、白、黃三色掐絲琺瑯纏枝蓮花6朵。其下飾蓮瓣紋一周。此器釉質瑩潤,有的部分釉質呈玻璃般的透明狀,琺瑯色澤渾厚諧調,富麗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掐絲琺瑯作品。唯其銅膽、象耳和圈足為后配。,4.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象耳爐,清明上河圖以精致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開封)郊區(qū)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筑和民生。該圖描繪了清明時節(jié),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于變化的畫面中,畫中人物500多,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戲劇性,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節(jié)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圖分為三個段落。 作者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宋徽宗時為宮廷畫家。少年時到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游學,后習繪畫,尤喜畫舟車、市橋、郭徑,自成一家。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的代表作,曾經為北宋宣和內府所收藏。絹本、淡設色,高24.8厘米,長528.7厘米,原作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5.清明上河圖,西晉陸機的平復帖是故宮法帖的代表作品,也是目前存世最早的名人墨跡,內容為陸機向朋友問候疾病的書札。 平復帖本為清宮舊藏,嘉慶帝將其當作珍玩稀品賞給親王,遂流出內府。 民國期間,為恭親王后人珍藏。 恭親王后人意欲出賣,幾經轉手落入英國。張伯駒以4萬大洋購入,并將自己的書房命名為“平復堂”。不料日寇大舉侵華,張伯駒攜家人避禍到陜西,隨身將平復帖縫入隨身衣被,從而使文物得以保全。,6.西晉陸機的平復帖,7.鐘表之寶 彩漆描金樓閣式自開門群仙祝壽御制鐘 彩漆描金樓閣式自開門群仙祝壽御制鐘為故宮鐘表的代表作。 高185cm,面寬102cm,側寬70cm.此鐘共有7套機械系統,分別控制走時、報時、景箱內的活動裝置等,技術水準相當高。根據記錄,從乾隆八年接旨著手設計到十四年完工,歷時五年多。 17世紀前,中國皇宮一直以銅壺滴漏計時。 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帶著兩個西洋自鳴鐘叩開了中國宮廷的大門。,8.沈子蕃緙絲梅鵲圖 沈子蕃緙絲梅鵲圖軸為故宮織繡的代表作品。 圖軸縱104cm,寬36cm.中國古代緙絲被認為是絲織工藝中最為高貴的品種,古人以“一寸緙絲一寸金”言緙絲作品之珍貴。 緙絲之高貴,首先因其耗費工時巨大,以萬縷千絲成其工巧,“如婦人一衣,終歲方成”。其次,緙技易學難精,雖摹緙書畫,并非簡單的照葫蘆畫瓢,而需要純熟的工藝技巧和相當的書畫藝術修養(yǎng),許多緙絲書畫具有很高的藝術鑒賞價值。,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清康熙,高20.8cm,口徑6.1cm,足徑9.1cm。瓶直口,長頸,垂腹,圈足外撇。足外墻兩側各有一長方形穿孔,可穿系繩帶。 在容器上系帶是對無梁、無系、無扳手的器物進行提拿的傳統方法,拆卸容易而又非常實用,也可以使器物在擺放位置上固定,不致被損壞。 該器通體施紅釉,因釉質在高溫燒造時垂流而使口部顯露出白色胎體,底部紅釉凝聚,釉色濃重。外底施白釉并鐫刻乾隆御制詩:“暈如雨后霽霞紅,出火還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擬,西方寶石致難同。 插花應使花羞色,比盡翻嗤畫是空。數典宣窯斯最古,誰知皇祜德尤崇。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題?!庇纱丝梢娗』实蹖筛G紅瓷器的喜愛和推崇。,9.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尊方形,侈口,肩上四角各飾一象首,象首間夾飾獸頭,頸、腹、足均飾八條棱脊。獸面紋和夔紋是其主體紋飾,以雷紋作地??趦葌辱T銘文。銘文大意:亞族祭祀諸位王后和太子的寶器。 尊是盛酒器,流行于商早期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方尊傳世較少。傳世的亞器有50件上下,器型不一,有方簋、方尊、方罍、方爵和兕觥等, 再從本器銘文看,能祭祀諸王后和太子的,也不會是一般的部族。此外,早年間蘇埠屯還曾出土過一些“亞器”,也有學者就此推測蘇埠屯是亞族的墓葬區(qū),10.酗亞方樽 高45.5cm,寬38cm,口徑33.633.4cm,重21.5kg。,臺北故宮鎮(zhèn)宮之寶,第一:西周 毛公鼎 (銘文字數最多,造型古拙),第二:西周 散氏盤(銘文字數多,銅質特佳) 散氏盤應為西周晚期出品,它最引人注意的是盤內共三百五十七字的銘文,記載了西周時散國和鄰國解決土地糾紛的協議。 早在商朝中期,青銅器上便已出現銘文,比甲骨文的時代還早。但是在西周之後,在銅器上鑄刻銘文的風氣才大大風行,舉凡祭祀、戰(zhàn)爭、賞賜等大事,甚至是契約,都被紀錄在青銅器上。,第三:顏真卿 祭侄文稿 (顏真卿真跡,天下排行第二行書) 祭侄文稿行草墨跡,顏真卿書??v28.2厘米,橫72.3厘米,25行,共230字。此帖本是顏真卿為自己的侄子寫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為叛軍安祿山所殘殺。這件作品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由于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桀之處增多,時有涂抹,但正因為如此,此幅字寫得凝重峻澀而又神采飛,筆勢圓潤雄奇,姿態(tài)橫生,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 元代鮮于樞評此帖為 “天下第二行書”。在此帖真跡中,所有的渴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能讓人看出行筆的過程和筆鋒變換之妙,對于學習行草書有很大的益處。原跡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第四:蘇軾黃州寒食帖 (蘇軾代表作,后有黃庭堅跋,可與王羲之蘭亭及顏真卿祭侄并列三大行書)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云里??这抑蠛?,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黃庭堅題跋:“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于無佛處稱尊也”。 此外尚有諸名家及清乾隆皇帝題跋。因為有諸家的稱賞贊譽,世人遂將寒食帖與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祭侄稿合稱為“天下三大行書”,或單稱寒食帖為“天下第三行書”。,第五:五代 趙干 江行初雪圖 (五代名家繪畫真跡,李后主題字) 絹本水墨設色 縱25.9厘米,橫376.5厘米.趙干,江寧人(今南京),南唐后主李煜時為畫院學生。善畫山水林木,長于布景,多作江南景物。畫“樓觀、舟船、水村、漁市、花竹,散為景趣,雖在朝市風埃間,一見便如江上。”(宣和畫譜) 全卷描寫長江沿岸漁村初雪情景。天色清寒,葦業(yè)樹林,江岸小橋,一片初白,寒風蕭瑟,江水微波;漁人衛(wèi)寒捕魚,騎驢者縮瑟前進,表現出江南初冬漁民和旅行的生活情況,繪景畫人均積傳神。圖中樹石筆法老硬,水紋用筆尖勁流利,天空用白粉彈作小雪,表現出雪花的輕盈飛舞。 圖前題“江行初雪,畫院學生趙干狀”,應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筆跡。有宋宣和,金明昌,元天歷,清乾隆,嘉慶諸印,以及柯九思,吳瑞,梁清標,安岐諸收藏印。,第六:北宋范寬溪山行旅圖 (范寬真跡,有東方蒙娜麗莎美譽,) 中國北宋畫家范寬的繪畫代表作品。范寬(約950-1027),北宋人,名中正,字中立。中國古代著名畫家,善畫山水,重視寫生。為人風儀峭古,磊落不拘世俗。其作品大多氣魄雄偉,境界浩莽,雄闊壯美,墨韻濃厚,筆力鼎健。晚年卜居終南、太華,置身自然,盡得畫意。其畫風對后世影響極大。 此圖描繪溪山行旅,氣勢雄偉,體現出北方山水畫派堅凝雄強的特點。畫面由上而下分三段布局,分別代表前、中、后的距離,極富空間感。 溪山行旅圖歷來被稱為范寬的代表作,樹葉間有“范寬”二字題款。歷代評論家對此畫稱贊備至。徐悲鴻曾高度評價此畫:“中國所有之寶,故宮有其二。吾所最傾倒者,則為范中立溪山行旅圖,大氣磅礴,沉雄高古,誠辟易萬人之作。此幅既系巨幀,而一山頭,幾占全幅面積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第七:元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代表作) 富春山居圖紙本,水墨。元代著名書畫家黃公望膾炙人口的一幅名作,始畫于至正七年(1347),至正十年,黃公望年過八旬時,完成了這幅堪稱山水畫最高境界的長卷,其描繪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峰巒疊翠,松石挺秀,云山煙樹,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變幻無窮,以清潤的筆墨、簡遠的意境,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表現得淋漓盡致,達到了“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境界。 該畫于清代順治年間曾遭火焚,斷為兩段。1652年,收藏人將此損卷燒焦部分細心揭下,重新接拼后居然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幾乎看不出是經剪裁后拼接而成的,真乃天神相佑。人們就把這一部分稱做剩山圖。而保留了原畫主體內容的另外一段,在裝裱時為掩蓋火燒痕跡,特意將原本位于畫尾的董其昌題跋切割下來放在畫首,這便是后來乾隆帝得到的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 值此,原富春山居圖被分割成剩山圖和富春圖無用師卷長短兩部分,身首各異。前半卷剩山圖縱31.8厘米,橫51.4厘米 ,現藏浙江省博物館。后半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縱33厘米,橫636.9厘米,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剩 山 圖,第八:北宋汝窯天青無紋水仙盆 (汝窯無紋片的唯一傳世杰作,造型優(yōu)美) 汝窯水仙盆唯一存世品。 汝窯一向被人們列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汝窯被認為在河南的臨汝縣,但一直沒有找到遺址。后經文物工作者的努力,終于在20世紀70年代,在寶豐縣清涼寺找到了汝窯遺址。,第九:北宋 汝窯 蓮花氏碗(汝窯另一代表作) 此碗呈十瓣蓮花式,碗腹壁稍呈圓弧,直口稍斂,口緣花瓣流暢貫連,圈足稍高。整件器物由底至口厚度均勻,釉薄不透明,釉色呈青藍,有細開片。全器滿釉,圈足內底以五支釘墊燒,支釘點極細,支釘痕胎土呈灰黃色。 汝窯燒宮廷用瓷的時間僅20年左右,約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故傳世品極少,被人們視為稀世之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