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論文-21世紀淮河治理規(guī)劃應重點思考的幾個問題.doc_第1頁
水利工程論文-21世紀淮河治理規(guī)劃應重點思考的幾個問題.doc_第2頁
水利工程論文-21世紀淮河治理規(guī)劃應重點思考的幾個問題.doc_第3頁
水利工程論文-21世紀淮河治理規(guī)劃應重點思考的幾個問題.doc_第4頁
水利工程論文-21世紀淮河治理規(guī)劃應重點思考的幾個問題.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利工程論文-21世紀淮河治理規(guī)劃應重點思考的幾個問題摘要:淮河流域是南北氣候、高低緯度和海陸相三種過渡帶的重疊地區(qū),是典型的孕災環(huán)境地帶;人口密集、物產(chǎn)豐富、交通發(fā)達,在國民經(jīng)濟中占有較大比重;歷史上洪澇與干旱交替,具有多災性。建國以來,雖經(jīng)多年整治,已取得一定成果,但隨著社會經(jīng)濟與人口的發(fā)展,自然條件也在演進變化?,F(xiàn)狀中行蓄(滯)洪與人民生產(chǎn)、生活交織在一起,災與利皆源于水。面對這些變化,21世紀治淮規(guī)劃應在歷年治理原則基礎上加以新的調(diào)整。關鍵詞:21世紀淮河流域治理規(guī)劃對策思路淮河是新中國成立后進行全面治理的第一條大河。建國之初,毛澤東主席發(fā)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偉大號召,1950年10月14日中央政務院又作出了關于治理淮河的決定,提出了“蓄泄兼籌”的治淮方針。1991年淮河發(fā)生洪水后國務院作出了關于進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決定,提出“蓄泄兼籌,近期以泄為主”的治水方略。經(jīng)過50年的治理,淮河流域初步形成了山丘區(qū)水土保持、水庫、堤防、河道、控制樞紐、行蓄(滯)洪區(qū)、調(diào)蓄湖泊、水文水情預測報、洪水調(diào)度、防汛通信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組成的綜合防洪體系,改變了歷史上長期遺留下來的“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的悲慘狀況。初步分析,累計減免洪澇造成的災害面積2107ha以上,經(jīng)濟效益達2000余億元,為總投入的6倍多。治淮成績雖然巨大,但目前淮河流域防洪標準仍然不高,難以防御建國以來的最大洪水;淮河干流在防御1020年一遇的常遇洪水時也要以犧牲行蓄洪區(qū)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甚至生命為代價。干旱較為頻繁,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趨勢更加明顯。因此,淮河的治理任務是艱巨的、長期的和復雜的。1基本情況淮河水系原本完善,獨流入海,水流暢通。12世紀以后,由于黃河南泛奪淮近700年之久,使穎河以東的干流淤塞破壞,排水能力顯著下降,洪澇旱災十分頻繁,且長期得不到系統(tǒng)治理。1.1自然特征淮河流域位于長江與黃河之間,東臨黃?!,F(xiàn)狀以廢黃洪為界,分為淮河與沂沐泗兩大水系,總面積27萬km2,其中淮河水系19萬km2?;春痈闪靼l(fā)源于河南桐柏山,流經(jīng)河南、安徽至江蘇揚州的三江營入長江,全長1000km,總落差196m,平均比降為萬分之二,淮源至豫皖兩省交界的洪河口為上游,面積3萬km2,長360km,比降萬分之五。從洪河口至洪澤湖出口的三河閘為中游,面積約16萬km2,長490km,比降為百分之零點三,洪澤湖以下為下游,長150km,比降為萬分之零點四。沂沭泗水系是沂河、沭河和泗河水系的總稱,均發(fā)源于山東沂蒙山區(qū),流域面積8萬km2?;春恿饔蚴俏覈媳睔夂?、高低緯度和海陸相三種過渡帶的重疊地區(qū)和典型的孕災環(huán)境地帶。流域跨豫、鄂、皖、蘇、魯5省39市(地區(qū))176個縣(市),現(xiàn)有人口1.6億人(1997年統(tǒng)計數(shù)),平均密度600人/km2,(平原達700人/km2以上),是我國平均人口密度的5倍。耕地1.22107ha,約為全國的八分之一,耕地率為鞘44.6,是全國的4.5倍,居各流域之首。1997年糧食產(chǎn)量850億kg,占全國產(chǎn)量的六分之一;煤炭探明儲量700億t,占全國的八分之一;現(xiàn)有火電裝機2000萬kw,京滬、京廣、京九、隴海等7條鐵路通過流域腹部?;春恿饔蚴俏覈匾纳唐芳Z、油、棉生產(chǎn)基地。淮河流域?qū)倥瘻貛О霛駶櫦撅L氣侯區(qū),多年平均降雨880mm,時空分布極不均勻,69月份降雨占全年降雨量的6080。豐水年的雨量為枯水年的5倍之多。1.2洪水和災害據(jù)史志記載,建國前400年間曾發(fā)生過特大洪水9次;10年左右就發(fā)生一次中等洪水。建國后淮河水系最大洪水年是1954年,沂沭泗水系為1957年和1974年,1968、1975年為淮河干流上游和洪汝河、沙穎河特大洪水。1991年屬淮河流域的較大洪水?;春雍樗斐傻臑那槎己軕K重。1593年7月下旬的特大暴雨,雨若傾盆,致使魚游城關,舟行樹梢,“方數(shù)千里,滔天大水,廬舍禾稼,蕩然無遺,浮尸遍野”。1931年運河堤潰決,從淮陰至揚州,縱橫三四百里,一片汪洋。洪水所及,蕩然無存。受災5.13106ha,災民近2000萬人,死亡10.9萬人。1954年洪水,受災面積4.31106ha,死亡2000多人。1957年沂沭泗洪水成災面積達2.00106ha,倒房300萬間,1200多人死亡。1975年洪汝河、沙潁河洪水為歷史罕見,造成我國第一次2座大型水庫垮壩,生命財產(chǎn)損失慘重。1991年淮河洪水,受災耕地5.52106ha,倒房196萬間,受災人口540多萬,損失糧食66億kg,直接經(jīng)濟損失達340億元。公路被淹、工廠停產(chǎn)、鐵路幾度中斷?;春恿饔蚋珊党蔀呐c洪澇災害相近。據(jù)統(tǒng)計80年間,全流域旱災的面積在1.33105ha以上的大旱年有20多年。1989年流域四省旱災成災面積近4.53106ha。南四湖、洪澤湖的水位處于死水位以下的年份越來越多,時間也有延長的趨勢。1.3主要特點流域地處過渡地帶,天氣系統(tǒng)復雜多變。地形大體由西北向東傾斜,西部、南部及東北部山丘區(qū)環(huán)繞廣闊平原,中下游地勢平緩,極易形成洪澇災害。受黃河奪淮影響大,人工河道多。人口眾多,人與水爭地越來越激烈。無論是洪災還是旱災,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大。2存在的主要問題2.1治理任務艱巨,防洪形勢嚴峻20世紀90年代,淮河治理是在歷次規(guī)劃及實施工程的基礎上,根據(jù)1991年洪水暴露出的問題及國務院治淮治太決定,修訂了淮河流域綜合規(guī)劃綱要,論證和落實了工程措施。主要骨干工程有19項:淮干上中游河道整治及堤防加固;行蓄洪區(qū)安全建設;懷洪新河續(xù)建;入江水道鞏固;分淮入沂續(xù)建;洪澤湖大堤加固;復建板橋、石漫灘等防洪水庫;沂沭泗河洪水東調(diào)南下;大型水庫除險加固;開辟淮河入海水道;建設淮河中游臨淮崗洪水控制;汾泉河、包澮河初步治理;渦河、奎濉河、洪汝河、沙穎河近期治理;湖洼及支流治理;其他工程。這些工程原定2000年基本完成,目前僅完成4項,12項在建,任務完成不足一半。必須加大投入,加快治理速度,使淮河能防御1954年(50年一遇)以上量級洪水,沂沭泗河能防御1957年(大于50年一遇)洪水,這是淮河流域21世紀首要的治理任務。2.2行蓄洪區(qū)啟用與生產(chǎn)發(fā)展矛盾突出20世紀5060年代,利用沿淮沿湖低洼地修建了28處行蓄(滯)洪區(qū),總面積3944km2,耕地2.41105ha,人口195萬人。這些行蓄(滯)洪區(qū),歷史上是洪水滯蓄和回旋的自然場所,目前是淮河流域防洪體系的特殊組成部分。一定標準洪水時開啟使用,成為河道的一部分參與行洪、蓄洪,削減洪峰。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這種安排是有道理的,也是有效果的,但不能從根本上徹底解決問題。每遇行蓄洪,先保后棄,被迫扒口、炸堤,延誤了時機,行蓄洪效果差,結果是既保不了行蓄洪區(qū)又逼高了沿程河道水位,造成全線防汛緊張局面,對社會影響極大,對政府的壓力更大。雖經(jīng)近10年治理,防洪標準仍然僅有215年一遇。從淮河的洪水特性、地形條件,和其本身的各方面條件來分析,今后防洪標準不可能有較大的提高。一個時期以來,為解決行蓄洪區(qū)的問題,修建了莊臺近500萬,避洪樓3.3萬,撤退道路700多km,此外還修筑了保莊圩和匹配防汛通信設備。治理是以逃生保命,不死人為目標,加上區(qū)內(nèi)人口的過度增長和不合理的開發(fā)利用,人與水爭地的矛盾有增無減,遠不能適應當前防洪抗災和區(qū)內(nèi)群眾生產(chǎn)發(fā)展和生活質(zhì)量提高的要求。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經(jīng)常性地犧牲上百萬人的利益來維持淮河一定的防洪標準,會越來越困難。21世紀的淮河治理,行蓄洪區(qū)的問題是不可回避的。2.3淮干中游排水嚴重不暢洪河口至洪澤湖出口為中游,長490km,河槽寬自上而下分別為200m、300m、500m、平槽泄量王家壩至正陽關為1000m3/s,正陽關至渦河2500m3/s,渦河口以下3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