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18333.1-2001電動道路車輛用鋰離子蓄電池.doc_第1頁
GBZ18333.1-2001電動道路車輛用鋰離子蓄電池.doc_第2頁
GBZ18333.1-2001電動道路車輛用鋰離子蓄電池.doc_第3頁
GBZ18333.1-2001電動道路車輛用鋰離子蓄電池.doc_第4頁
GBZ18333.1-2001電動道路車輛用鋰離子蓄電池.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GB/Z 183331-2001 前 言 我國和國際上目前尚無電動道路車輛用鍵離子蓄電池的指導性技術(shù)文件。所以,本指導性技術(shù)文件的制定參考了IEC 619602草案(21A244CD)用于便攜式設(shè)備的惺離子蓄電池及電池組,由于其中只涉及小功率鋇離子電池及電池組,與大功率電池及電池組有所不同,故這方面作了適當增刪。確定本指導性技術(shù)文件內(nèi)容時,一方面依據(jù)電動道路車輛的技術(shù)要求,同時又要考慮到我國惺離子蓄電池發(fā)展的現(xiàn)有水平,既要滿足當前需求,又要考慮長期的發(fā)展。本指導性技術(shù)文件的附錄A是提示的附錄。 本指導性技術(shù)文件由國家機械工業(yè)局提出。 本指導性技術(shù)文件由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shù)委員會歸口。 本指導性技術(shù)文件起草單位:信息產(chǎn)業(yè)部電子第十八研究所。 本指導性技術(shù)文件參加起草單位: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本指導性技術(shù)文件主要起草人:馮熙康、汪繼強、吳國良、薛榮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化指導性技術(shù)文件 電動道路車輛用鋰離子蓄電池 GBZ 18333.1-2001 Lithium-ion batteries for electric road vehicles1 范圍 本指導性文件規(guī)定了電動道路車輛(包括電動汽車、電動摩托車等)用鋰離子蓄電池(以下簡稱蓄電池)的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 本指導性技術(shù)文件適用于電動道路車輛用額定電壓21.6V和14.4V的鋰離子蓄電池。2 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指導性技術(shù)文件中引用而構(gòu)成為本指導性技術(shù)的條文。本指導性技術(shù)出版時,所有標準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900.11-1998 蓄電池名詞術(shù)語(eqv IEC 486:1986)3 定義與符號 本標準除采用GB/T 2900.11中的定義外,還增加了下列定義。3.1 容量恢復能力 charge recovery 蓄電池在一定溫度下,貯存一定時間后再行充電,其后放電容量與額定容量之比。3.2 充電終止電流 end current at charge 在指定恒壓充電時,蓄電池終止充電時的電流。3.3 比特性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蓄電池電性能與蓄電池單位質(zhì)量、單位表面積或單位體積之比。3.4 爆炸 explosion 蓄電池外殼破裂,內(nèi)部物質(zhì)從電池中沖出,并發(fā)出爆炸聲音。3.5 起火 fire 蓄電池殼體中冒火。3.6 泄漏 leakage 蓄電池中由于液體電解液損失而引起原始重量減輕超過0.1%者。3.7 放氣 venting 過高的內(nèi)部壓力從電池中釋放以防止爆炸。3.8 額定能量 nominal energy 蓄電池在205溫度下,以1I3(A)電流放電,達到終止電壓時所放出的能量(Wh)。此值可從是壓容量曲線的覆蓋面積積分求得,要求至少50個等值時間間隔點,或用積分儀直接求得。3.9 符號 C33小時率額定容量。 I33小時率放電電流,其數(shù)值等于13C3(A)4 分類與型號4.1 分類 電動道路車輛用蓄電池分為方形蓄電池和圓柱形蓄電池4.2 型號 I代表了鋰離子蓄電池,C代表了氧化鈷鋰正極,N代表了氧化鎳鋰正極,M代表了氧化錳鋰正極,P代表了方形單體電池,R代表了圓柱形單體電池。蓄電池型號所表達的意義如下:5 要求5.1 外觀 蓄電池按6.2檢驗時,外觀不得有變形及裂紋,表面平整、干燥、無堿痕,且標志清晰。5.2 極性按6.3檢驗時,端子極性應正確。5.3 外形尺寸及重量 蓄電池外形尺寸、重量參見附錄A(提示的附錄)5.4 20放電容量 蓄電池按6.5檢驗時,其容量不低于額定值。5.5 18放電容量 蓄電池按6.6試驗時,其容量應不低于額定值的70。5.6 50放電容量 蓄電池按6.7試驗時,其容量應不低于額定值的95。5.7 20時高倍率放電容量 蓄電池按6.8試驗時,其容量應不低于額定值的80。5.8 荷電保持與恢復能力 蓄電池按6.9試驗時,其荷電保持率應不低于額定值的80,其容量恢復能力應不低于額定值的90。5.9 貯存 蓄電池按6.10試驗時,其容量應不低于額定值的80。5.10 循環(huán)壽命 蓄電池按6.11試驗時,其循環(huán)壽命應不小于300次。5.11 耐振動性 蓄電池按6.13試驗時,蓄電池應達到額定容量C3的95,不得有機械損傷,無電解液泄漏。5.12 安全性5.12.1 蓄電池按6.14試驗時,應不漏液、不放氣、不爆炸、不起火和不產(chǎn)生明顯的形變。5.12.2 蓄電池按6.15試驗時,應不漏液、不起火。6 試驗方法6.1 試驗條件6.1.1 環(huán)境條件 除另有規(guī)定外,溫度為1535試驗相對濕度2585,大氣壓力86106kPa環(huán)境中進行。6.1.2 測量儀器、儀表6.1.2.1 量程 所有儀表量程應隨被測電壓或電流數(shù)改變,指針或儀表讀數(shù)應在量程的后三分之一范圍內(nèi)。6.1.2.2 準確度 a)電壓表:準確度不低于o.5級,其內(nèi)阻至少為1kV; b)電流表:準確度不低于0.5級; c)溫度計:具有適當?shù)牧砍蹋浞侄戎挡淮笥趌,標定準確度不低于0.5; d)計時器:按時、分、秒分度,準確度為l; e)測量尺寸的量具:分度值不大于lmm; f)秤量重量的衡器:準確度為0.05以上。6.2 外觀 用目測法檢查蓄電池的外觀。6.3 極性 用電壓表或反極儀檢測蓄電池極性。6.4 外形尺寸和重量 用量具和衡器測量蓄電池的外形尺寸及重量。6.5 蓄電池充放電6.5.1 充電 串聯(lián)蓄電池組為防止某一電池過充電,采用恒流恒壓充電充電法充電,控制起始電流小于或等于1I1(A)電流,當某一電池最早到達充電終壓(最高為4.20V)時,電池組自動停止充電。6.5.2 放電 串聯(lián)蓄電池組為防止某一電池過放電,采用放電電子保護線路,當某一電池最早到達設(shè)定的放終(最低為2.52V)時,蓄電池組停止放電。6.6 20放電容量6.6.1 蓄電池在205下,先以1I3(A)電流放電達到放電終止電壓(6.5.2),然后使用生產(chǎn)廠提供的或推薦的專用充電器,在205下充電到充電終止電壓(6.5.1)。6.6.2 蓄電池在205下貯存15h。6.6.3 蓄電池在205下以1I3(A)電流放電,直到放電終止。6.6.4 用6.6.3的電流值和放電時間數(shù)據(jù)計算容量(以Ah計)。6.6.5 如果計算低于規(guī)定值,則可以重復6.6.1至6.6.4步驟直至大于或等于規(guī)定值,允許5次。6.7 18放電容量6.7.1 按6.6.1方法進行試驗。6.7.2 蓄電池在182下貯存20h。6.7.3 蓄電池在182下,以1I3(A)電流放電,直到放電終止。6.7.4 用6.7.3的電流值和放電時間數(shù)據(jù)計算容量(以Ah計),并表達為額定容量的百分數(shù)。6.8 50放電容量6.8.1 按6.6.1方法進行試驗。6.8.2 蓄電池在502下貯存15h。6.8.3 蓄電池在502下,以1I3(A)電流放電,直到放電終止。6.8.4 用6.8.3的電流值和放電時間數(shù)據(jù)計算容量(以Ah計),并表達為額定容量的百分數(shù)。6.9 20高倍率放電容量6.9.1 按6.6.1方法進行試驗。6.9.2 蓄電池在205下貯存15h。6.9.3 蓄電池在205下,以4.5I3(A)電流放電,直到放電終止。6.9.4 用6.9.3的電流值和放電時間數(shù)據(jù)計算容量(以Ah計),并表達為額定容量的百分數(shù)。6.10 荷電保持與恢復能力6.10.1 按6.6.1方法進行試驗。6.10.2 蓄電池在205下貯存28h。6.10.3 蓄電池在205下,以1I3(A)電流放電,直到放電終止。6.10.4 用6.10.3的電流值和放電時間數(shù)據(jù)計算容量(以Ah計),并表達為額定容量的百分數(shù)。6.10.5 蓄電池用生產(chǎn)廠提供的或推薦的充電器,205下,將貯存蓄電池(6.10.2)在內(nèi)24h內(nèi)充電,直至終止。6.10.6 蓄電池在205下,以1I3(A)電流放電,直到放電終止。6.10.7 用6.10.6的電流值和放電時間數(shù)據(jù)計算容量(以Ah計),容量保持能力可以表達額定容量的百分數(shù)。6.11 貯存6.11.1 按6.6.1法進行試驗。6.11.2 蓄電池在202下,以1I3(A)電流放電2.5h。6.11.3 蓄電池在405下貯存90d。6.11.4 蓄電池用生產(chǎn)廠提供的或推薦的充電器,205下充電,直至終止。6.11.5 蓄電池在205下;以1I3(A)電流放電,直到放電終止。6.11.6 用6.11.5的電流值和放電時間數(shù)據(jù)計算容量(以Ah計),容量恢復能力可以表達額定容量的百分數(shù),如果容量低于5.9中的規(guī)定值,可重復6.11.4和6.11.5二個步驟,直至符合要求。6.12 循環(huán)壽命6.12.1 按6.6.1法進行試驗。6.12.2 蓄電池在202下,以1I3(A)電流放電,直至放電容量達到額定容量的80。6.12.3 蓄電池按6.5.1方法充電,直至終止。充放電轉(zhuǎn)換時,可以擱置1h。6.12.4 蓄電池按6.12.2和6.12.3步驟連續(xù)重復,直至電池容量小于額定容量的80為止。充放電轉(zhuǎn)換時,可以擱置1h。6.12.5 6.12.2和6.12.3步驟在規(guī)定條件下重復的次數(shù)為循環(huán)壽命。6.13 耐振動性 蓄電池按6.6.1方法進行試驗后,緊固到振動試驗臺上,按下述條件進行試驗: a)放電電流:1I3(A); b)振動方向:上下單振動; c)振動頻率:3035Hz; d)最大加速度:30m/s2; e)振動時間:2h。6.14 安全性6.14.1 連續(xù)充電試驗 在205下,按6.5.1方法充電,直至充電保護裝置動作。重復5次。6.14.2 過放電和過充電6.14.2.1 按6.6.1方法進行試驗。6.14.2.2 蓄電池在205下;以1I3(A)電流放電,(應暫時除去放電電子保護線路)直至達到某個電池電壓0V,應符合5.13.1規(guī)定。6.14.2.3 蓄電池在205下;以1I3(A)電流充電直至某個電池電壓達0.5V。6.15 濫用試驗6.15.1 跌落試驗 蓄電池在205下,從1.0m高度上跌落到硬林地板上,一個方向2次。6.15.2 加熱試驗 將蓄電池置于2恒溫箱內(nèi),并保溫20min。6.16 試驗程序6.16.1 按本程序進行的試驗應連續(xù)進行。6.16.2 蓄電池試驗程序見表1。表1序號試驗項目分組12345120放電容量220高倍率放電容量318放電容量450放電容量5荷電保持與恢復能力6貯存性能7循環(huán)壽命8耐振動性9安全性7 檢驗規(guī)則7.1 檢驗分類、檢驗項目、要求章條號、試驗方法章條號、樣品數(shù)量和試驗周期見表2。表2序號檢驗分類檢驗項目要求條文號試驗方法條文號樣品數(shù)周期1出廠檢驗外觀、極性檢查5.1,5.26.2,6.3100%2尺寸及重量檢查5.36.41%320放電容量5.46.6500只內(nèi)(含500只)抽5只5只以上00抽104型式檢驗18放電容量5.56.72只蓄電池每半年一次550放電容量5.66.8620高倍率放電容量5.76.97荷電保持能力5.86.108安全性耐5.126.14 6.159循環(huán)壽命5.106.12耐振動性5.116.1310干貯存5.96.117.2 抽樣規(guī)則 型式檢驗可選用某一規(guī)格為代表產(chǎn)品進行。7.3 判定規(guī)則 在型式檢驗中,如有一項不合格時,則允許加倍抽樣,重檢如仍不合格,則應判定為不合格。8 標志、包裝、運輸、貯存8.1 標志8.1.1 蓄電池產(chǎn)品上應有下列標志: a)制造廠名; b)產(chǎn)品型號或規(guī)格; c)制造日期; d)商標; e)極性符號。8.1.2 包裝箱外壁應有下列標志: a)產(chǎn)品名稱、型號規(guī)格、數(shù)量、制造廠名、廠址、郵編; b)產(chǎn)品標準編號; c)每箱的凈重和毛重; d)標明防潮、不準倒置、輕放等標志。8.2 包裝8.2.1 蓄電池的包裝應符合防潮防振的要求。8.2.2 包裝箱內(nèi)應裝入隨同產(chǎn)品提供的文件: a)裝箱單(指多只包裝); b)產(chǎn)品合格證; c)產(chǎn)品使用說明書。8.3 運輸8.3.1 在運輸中,產(chǎn)品不得受劇烈機械沖撞、曝曬、雨淋、不得倒置。8.3.2 在裝卸過程中,產(chǎn)品應輕搬輕放,嚴防摔擲、翻滾、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