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閱讀5頁,還剩1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專題之三,文言文閱讀,考綱解讀,(一)全國卷 2010年全國卷考綱規(guī)定:能閱讀淺易的文言文。 1理解 B (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2)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 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3)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 (4)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2分析綜合 C (1)選文中的信息 (2)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3鑒賞評價 E (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注意,所謂“淺易”具體表現(xiàn)在:選文中的詞語多為文言文中的常用詞和次常用詞,也包括傳世名篇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詞語。選文中涉及的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語法現(xiàn)象較為常見,有規(guī)律可循。不需過多地了解選文的歷史背景及創(chuàng)作背景,只要求了解書本涉及的文化知識(不作考點出現(xiàn))。近幾年選文多為人物傳記類的敘事文章。選文的內(nèi)容積極,有利于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選文一般屬于典范的文言文,具有秦漢散文及唐宋古文的風格。,(一)考查形式。 3個選擇題9分 翻譯第一卷中的文言文中畫線句的翻譯10,兩句或三句話的翻譯,(二)考查內(nèi)容。 文言文測試是“言”和“文”,“言”指文言知識,如實詞、虛詞的理解、古今詞義的辨析,文言句式的判定等等;“文”指對文意的理解、信息的抽取等。以選擇題為例,近幾年一般在I卷設題3道,第一道側(cè)重考查“言”。后兩道側(cè)重考查“文”。翻譯題是“言”“文”并重,導向明顯而積極,思路清晰而合理。 (三)考查能力。 翻譯題在形式調(diào)整和賦分變化上,體現(xiàn)出了擬題人對文言知識遷移能力的重視。因為翻譯題不僅僅是文白對譯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對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句式甚至文意理解、情感定位等多種內(nèi)容的綜合檢測。重視能力考查由此可見一斑。,【2010年高考全國II卷】,康保裔,河南洛陽人。祖志忠,討王都戰(zhàn)沒。父再遇,從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屢立戰(zhàn)功,及再遇陣沒,詔以保裔代父職,從石守信破澤州,又從諸將破契丹于石嶺關(guān),領登州刺史。尋知代州,移深州,領涼州觀察使。真宗即位,召還,以其母老勤養(yǎng),賜以上尊酒茶米。詔褒之,為高陽關(guān)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諸將與戰(zhàn)于河間,保裔選精銳赴之,會暮,約詰朝合戰(zhàn)。遲明,契丹圍之數(shù)重,左右勸易甲馳突以出,保裔曰:“臨難無茍免。”遂決戰(zhàn)。二日,殺傷甚眾,蹴踐塵深二尺,兵盡矢絕,援不至,遂沒焉,時車駕駐大名,聞之震悼,廢朝二日,贈侍中。以其子繼英為六宅使、順州刺史,繼彬為洛苑使。繼英等謝曰:“臣父不能決勝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顧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惻然曰:“爾父王事,贈賞之典,所宜加厚。”顧謂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復戰(zhàn)沒,世有忠節(jié),深可嘉也?!北R嶂敽窈枚Y,喜賓客,善騎射,弋飛走無不中。嘗握矢三十,引滿以射,筈(ku)鏑相連而墜,人服其妙。屢經(jīng)戰(zhàn)陣,身被七十創(chuàng)。貸公錢數(shù)十萬勞軍,沒后,親吏鬻器玩以償。上知之,乃復厚賜焉。,走進高考,方保裔及契丹血戰(zhàn),而援兵不至,唯張凝、李重貴率眾策應,遇契丹兵交戰(zhàn),保裔為敵所覆,重貴與凝赴援,腹背受敵,自申至寅力戰(zhàn),敵乃退。當時諸將多失部分,獨重貴、凝全軍還屯,凝議上將士功狀,重貴喟然曰:“大將陷沒,而吾曹計功,何面目也!”上聞而嘉之 (節(jié)選自宋史康保裔傳,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及再遇陣沒 及:趁著 B尋知代州。移深州 尋:不久 C會暮,約詰朝合戰(zhàn) 會:適逢 D援不至,遂沒焉 遂:于是,【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要注意古今異義詞,除了不要把古代的兩個單音詞誤用作一個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詞。“及”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了,等到”,故選A。,9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奮身殺敵的一組是 保裔選精銳赴之 左右勸易甲馳突以出 殺傷甚眾,蹴踐塵深二尺 身復戰(zhàn)沒,世有忠節(jié) 屢經(jīng)戰(zhàn)陣,身被七十創(chuàng) 腹背受敵,自申至寅力戰(zhàn) A B C D,【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文中的信息 說康保裔篩選精兵出征,說身邊人勸康保裔逃跑,是說張凝、李重貴作戰(zhàn)的情形。故選D。,1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報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戰(zhàn)死邊境:他代父職后,又隨眾將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來,給予賞賜嘉獎。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擊契丹。契丹大舉入侵,雙方約定次日早晨交戰(zhàn),契丹卻提前至黎明層層包圍宋軍,保裔不愿茍免于死,戰(zhàn)至兵盡矢絕,最終陣亡。 C康保裔戰(zhàn)死沙場引起強烈反響。他的死訊傳來,皇上深深震驚哀悼,停止朝會兩天天又賜封其子官職,同時一再表示,保裔是為王事而死,理應厚重褒獎。 D康保裔品行端正,嚴謹厚道。他待人接物講究禮貌,又擅長騎馬射箭,射飛禽走獸無不中;在與契丹血戰(zhàn)時,張凝、李重貴與他共同抗敵,敵軍這才退去。,【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在康保裔與契丹血戰(zhàn)時,張凝、李重貴率領軍隊策應他,沒有與他共同抗敵。,文言文考查比較穩(wěn)定 1選材標準基本不變:選取淺易文言文、傳記類敘事文,思想積極、典雅規(guī)范。 2考查內(nèi)容基本穩(wěn)定:文言實詞、虛詞、文意分析、文句翻譯等。 3考查形式基本一致:文段翻譯一般采用主觀題,其他采用選擇題。,備考指導,(一)增強閱讀文言文的自信心。 在高考文言文閱讀考查中,一些同學對文言文閱讀總是心有余悸,總是想到自己能不能讀懂文言文,能不能做對文言文試題。其實,這些擔心是根本不必要的,文言文的閱讀考查其實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的。 (二)轉(zhuǎn)變文言文的閱讀觀念。 要把文言文當作文章來閱讀,因為古文也是“文”,而不是一堆古漢語的材料。進一步說,高考突出考查考生在語境中理解詞語的能力,不再靜止地考查句式的辨認,強化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注意積累寫作的素材。,(三)重視課本的閱讀,夯實知識基礎。 高考文言文命題以取材于課外的材料為主,很少直接取材于課內(nèi)。但課本文言文的復習卻很重要,這不僅是因為高考文言文考查的實詞、虛詞是課本中學過的,還會征引課本中的文句,更重要的是這是一種語言的積累和文化的積累,是對文明的吸納。課本文言文是文言知識的載體,課本的內(nèi)容一定要認真復習,做到消化吸收,惟有“得法于課內(nèi)”才能“得益于課外”。高考命題取材于課外,其解題的依據(jù)、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課內(nèi)。 (四)調(diào)適心態(tài),從容應考。 當我們具備了高考文言文有關(guān)的考綱、閱讀試題的選文以及閱讀試題的特征等常識之后,在考場上面對語文試卷,就不會有什么驚慌失措的心理了。備考永遠都站在最高點,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從容應對那些“淺易的文言文”,備考策略,實詞復習,虛詞復習,文言句式,保留信息,官職變遷,熟知課文篇目,實詞復習,3.注意古今異義詞語,4.注意一次多義詞語,5.注意詞類活用詞語,1.關(guān)注源于課內(nèi)的常見實詞,2.注意單音節(jié)詞和現(xiàn)代漢語雙音節(jié)詞的 關(guān)系,1.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 2.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 3.中丞匿於溷藩以免。 4.于敗堵叢草處,探石發(fā)穴。 5.迫而視之,乃前寄辭者。 6.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 7.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注意句中源于課內(nèi)的重要實詞,友好,崇尚,隱藏在,墻,接近,養(yǎng)活,這,課內(nèi)舉例:,1.遠與恢素善,在府盡其志力,知無不為。(06全國卷1) 2.遠本倜儻,尚輕俠。(06全國卷1) 3.及項羽滅,高祖購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陽周氏。(06全國卷2) 4.雖在布衣之列,環(huán)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萬乘之尊,又可得而賤乎? (四川卷) 5.今河內(nèi)帶河為固,戶口殷實,北通上黨,南迫洛陽。(天津卷) 6.既加之以刑,猶以盜目之,是絕其自新之路也。(重慶卷) 7.畜妻而育子,同也?。ㄕ憬恚?注意句中源于課內(nèi)的重要實詞,高考舉例:,友好,崇尚,隱藏在,墻,接近,這,養(yǎng)活,如:“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 “地方”是兩個單音節(jié)詞,指“土地方圓”。,注意古文中單音節(jié)詞和 現(xiàn)代漢語雙音節(jié)詞的關(guān)系,“于是相如前進缻,因跪請秦王?!保ㄗ呱锨斑M獻)廉頗藺相如列傳 “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保ㄆ拮雍妥优R桓晉文之事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保ㄖ侵\和力量)六國論,注意古今異義詞語,“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nèi)。”寡人之于國也河:古義黃河;今義,泛指一切河流。 “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惫讶酥趪矁矗汗帕x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義兇惡、兇殘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绷H藺相如列傳親戚:古義,家里親人;今義,旁姓親屬。 “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弊ρ溃汗牛行栽~;今,貶義。 “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绷鶉撛伲汗帕x兩次;今義又一次。 例“河 ”“再”,在歷年的高考試卷中都有出現(xiàn),并且用法同于教材。,及去東陽歸家,經(jīng)年歲,口不言榮辱,士類益以此多之。06,句中的“多”是多義詞,共有三個義項:與“少”相對;稱贊;只,僅僅。在上述項中選擇義項最恰當。,譯文:他離開東陽回到家鄉(xiāng)后,數(shù)年不談榮譽恥辱之事,士大夫們更因為這樣而贊賞他。,注意高考文段中多義實詞,課文中有: “然余居于此,多(與“少”相對)可喜,亦多可悲。”項脊軒志等很多例子。,其黨暴戾為害,民不堪命,舊尹莫敢詰問,句中的“堪”是多義詞,共有兩個義項:經(jīng)得起,忍受;能夠,可以。在上述項中選擇義項最恰當。,譯文:他的同黨也都是暴虐殘忍,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從前的縣尹都不敢過問這件事。,注意高考文段中多義實詞,課文中有: “眾不能堪(經(jīng)得起,忍受),抶而仆之。”五人墓碑記 等例子。,恂經(jīng)明行修,名重朝廷,句中的“修”是多義詞,共有六個義項:修飾;整治;研究;高;美好;著、撰寫。在上述項中選擇義項最恰當。,譯:寇恂學問深品行好,在朝廷名聲很響。,課文中有: “鄒忌修(高)八尺有余,形貌昳麗?!编u忌諷齊王納諫 “務耕織,修(整治)守戰(zhàn)之具?!边^秦論 “孫子臏腳,兵法修(著、撰寫)列?!眻笕伟矔?注意高考文段中多義實詞,帝不能屈,而敬其名,使出就太醫(yī)養(yǎng)疾,月致羊酒。,注意高考文段中多義實詞,句中的“致”是多義詞,共有六個義項:送達,送給;引來;到;意志、情趣;盡、極;精密、細密。在上述項中選擇義項最恰當。,譯:皇帝沒法使他屈服,然而尊重他的名聲,讓他去太醫(yī)那里養(yǎng)病,每月送給他羊和酒。,課文中有: “乃致(引來)其父兄、昆弟而誓之?!惫篡`滅吳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到)千里?!眲駥W “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意志、情趣)一也。”蘭亭集序,天大雨,烈風雷電,槐起衣冠而坐,解析:“大雨” “烈風” “雷電”“衣冠”,都是名詞活用為動詞,譯時要補出相應的動詞。,譯:天下大雨,刮起狂風,雷鳴電閃,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著。,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貧臣!,注意高考文段中活用詞語,解析:“富”、“貧”均為使動用法,使富貴、使貧窮。,譯: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貴,怎么能使我貧窮呢!,原文如果含有一些活用性詞,翻譯時應當注意判斷它的活用類型。,今人乃自貴其貴,號為長雄。,解析:第一個“貴”是意動用法,以為貴,譯:現(xiàn)在我們?nèi)祟愖蕴韮r,號稱是天地間的主宰者。,光武南定河內(nèi),而更始大司馬朱魷等盛兵據(jù)洛陽,注意高考文段中活用詞語,解析:“南”名詞用作狀語,向南。,譯:光武帝向南平定了河內(nèi),可是更始皇帝的大司馬朱魷等人重兵據(jù)守在洛陽。,虛詞復習,1.諳熟字典義。如:與。字典解釋有:給予,授予;結(jié)交,親附;對付;和,跟,同;參加;贊許;句末語氣詞。記住這七點,回到文段中才有選擇、判斷的依據(jù)。 2.給字典的多種解釋分類。還如“與”,我們理解記憶的時候便可將其分為三類:動詞、連詞、語氣詞。再如“以”,它復雜的解釋我們可以簡單歸結(jié)為作介詞、作連詞、作動詞三類。 3.將意義和用法結(jié)合起來考慮。還如“與”,首先考慮它在句中位置,看是動詞還是連詞或是語氣詞,然后縮小范圍推斷它的意義。 4.看和它前后搭配的詞來確定。例如“之”字,常見用法有代詞(人稱代詞、指示代詞)、助詞兩類。 在名詞前多作指示代詞,如“之二蟲又何知“均之二策;用在動詞后往往作賓語,如“逐之”、“聞之”;,虛詞復習,用在兩個名詞之間多作助詞,如“吾之妻”、“古之學者”; 用在主語、謂語之間多用作取消句子獨立性,如“秦之圍邯鄲”。 5.注意不同虛詞的相同用法。如: “乎”用在句中,其用法基本與“于”相同,如“生乎吾前”、“叫囂乎東西”。 “然”、“乎”、“焉”前面是疊音形容詞時,這三個虛詞都是形容詞尾“的樣子”的意思,如:“硿硿焉”、“恢恢乎”、“欣欣然”。 “以”和“而”作為連詞意義相同, “僅”、“但”和“特”作為連詞也基本意義相同。 6.注意實、虛詞的詞義交叉。如“之”、“予”、“若”、“猶”等。,做到兩點: 1.借助提示語判斷句式類型。如: 根據(jù)“者”、“也”或“即”、“乃”、“則”、“皆”、“本”等確定判斷句; 根據(jù)“于”、“見于”、“為所”、“受于”等判斷被動句; 根據(jù)“無乃乎”、“奈何”、“如何”、“孰與”等判斷固定句式。 2.借助句子本身結(jié)構(gòu)與現(xiàn)代漢語的差異來判斷。如: 今天狀語通常在謂語前,若一個介詞結(jié)構(gòu)放到了動詞后面我們便可推斷是狀語后置; 同樣疑問句、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放到了動詞前面,我們便可認定是賓語前置; 我們可用同樣方式來推斷定語后置和主謂倒裝等。,文言固定句式,原文如果含固定格式的短語,翻譯時應當注意套用它的固定意思。,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 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分析:句中的“之謂也”是固定格式,譯為“說的是”;句中“所以”是固定格式,譯為“的原因”;句中“無乃乎”是固定格式,譯為“恐怕吧”;句中“誰者”是疑問句式。,注意文言固定句式課內(nèi)舉例:,其李將軍之謂也?。?2年全國卷),譯:大概說的是李將軍吧!,季布名所以益聞者,曹丘揚之也。(06全國卷2),注意文言固定句式高考舉例:,譯:季布的名聲更加顯著的原因,是曹丘傳播了它呀。,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無乃不可乎?,譯:現(xiàn)在想讓他投降卻反倒殺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光武難其守,問于鄧禹曰:“諸將誰可使守河內(nèi)者?” (06天津卷),譯:光武認為河內(nèi)防守很難,向鄧禹詢問道:“眾將中誰是可以派去鎮(zhèn)守河內(nèi)的人?”,原文是一些特殊句式(如賓語前置句、被動句等),翻譯時要注意將其調(diào)整成正常語序。,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賓語前置 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狀語后置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判斷句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被動句,分析:句中的賓語“之”前置;句中的介賓短語“于東山之上”、“于斗牛之間”作狀語后置。上述倒裝句式應調(diào)整成正常語序,再進行翻譯。句中的“者也”表判斷;句中的“見于”表被動句式應抓住表現(xiàn)句式特點的關(guān)鍵詞語,再進行翻譯。,注意文言特殊句式課內(nèi)舉例:,自縣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譯:自縣令升為靠近京都的大郡長官,是近代從未有過的事。,其孝謹聞于其族,其信義著于其友。,注意文言特殊句式高考舉例:,譯:他的孝順、恭謹在他的族人中得到傳揚,他的信用、道義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顯。,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譯:聽說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對斗劍的喜愛。,暉剛于為吏,見忌于土,所在多被劾。,譯:朱暉做官很剛直,被上司忌恨,在任職之處,他都被人彈劾。,原文中表示國名、年號、地名、物名、官職等之類的詞語應當注意保留下來。,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分析:句中的“趙”、“廉頗”是表示國名、人名的詞語,句“壬戌”表年號,“秋”、“七月”表時間,“赤壁”表地名,句中“石鐘山”表物名,句中“左司馬”表官名。上述詞語在翻譯時均應給予保留。,注意應該保留的信息課內(nèi)舉例:,季布者,楚人也。,譯:季布是楚人。,嘉定十四年,起為廣德軍錄事參軍(江蘇卷),注意應該保留的信息高考舉例:,譯:嘉定十四年,朝廷任用他做廣德軍錄事參軍。,少受業(yè)三輔,兼明五經(jīng)。隱于壺山之陽,受業(yè)者四方而至。(四川卷),譯:從小在三輔接受學業(yè),同時通曉五經(jīng)。隱居在壺山的南邊,來向他學習的人從四方而來。,光武南定河內(nèi),而更始大司馬朱魷等盛兵據(jù)洛陽。(天津卷),譯:光武帝向南平定了河內(nèi),可是更始皇帝的大司馬朱魷等人重兵據(jù)守在洛陽。,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 不韋遷蜀,世傳呂覽。 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王曰:“何坐?”曰:“坐盜”。 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注意表示官職變遷的詞語,課內(nèi)舉例:,主持,提拔,貶官,任命、授職,因犯罪或錯誤,授職、任命,嘉熙元年,出知常州。,譯:嘉熙元年,被調(diào)往常州主持政務。,武帝聞其能,擢為宣城太守。,注意表示官職變遷的詞語,譯:高祖聽說何遠有才干,便提升他為宣城太守。,高考舉例:,期年,遷樹功將軍、始興內(nèi)史。,譯:過了一年,何遠遷任樹功將軍、始興內(nèi)史。,遂從入關(guān),除河北郡守,譯:于是跟隨皇帝入關(guān),后任命為河北郡太守。,復為受罰者所謗,坐免歸,譯:又被受罰者所誣告,因此被免職還家。,乃拜恂河內(nèi)太守,行大將軍事,譯:于是授寇恂河內(nèi)太守職,掌管大將軍事務。,注意把握文言文整體閱讀策略:,第一步:整體閱讀。通讀,瀏覽或跳讀全文,大致了解文言選段的文體。 第二步:善于借助,揣摩文意。 第三步:重讀課文。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前后推敲,整體把握”。,黃昌字圣真,會稽余姚人也。本出孤微。居近學官,數(shù)見諸生修庠序之禮,因好之,遂就經(jīng)學。又曉習文法,仕郡為決曹。刺史行部,見昌,甚奇之,辟從事。 后拜宛令,政尚嚴猛,好發(fā)奸伏。人有盜其車蓋者,昌初無所言,后乃密遣親客至門下賊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時殺戮。大姓戰(zhàn)懼,皆稱神明。 朝廷舉能,遷蜀郡太守。前太守李根年老悖政,百姓侵冤。及昌到,吏人訟者七百余人,悉為斷理,莫不得所。密捕盜帥一人,脅使條諸縣強暴之人姓名居處,乃分遣掩討,無有遺脫。宿惡大奸,皆奔走它境。,初,昌為州書佐,其婦歸寧于家,遇賊被獲,遂流轉(zhuǎn)入蜀為人妻。其子犯事,乃詣昌自訟。昌疑母不類蜀人,因問所由。對曰:“妾本會稽余姚戴次公女:州書佐黃昌妻也。妾嘗歸家,為賊所略,遂至于此?!辈@,呼前謂曰:“何以識黃昌邪?”對曰:“昌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當為二千石。”昌乃出足示之。因相持悲泣,還為夫婦。 視事四年,征,再遷陳相??h人彭氏舊豪縱,造起大舍,高樓臨道。昌每出行縣,彭氏婦人輒升樓而現(xiàn)。昌不喜,遂敕收付獄,案殺之。又遷為河內(nèi)太守,又再遷穎川太守。永和五年,征拜將作大匠。漢安元年,進補大司農(nóng),左轉(zhuǎn)太中大夫。卒于官。,梳理主人公為官歷程,把握文章脈絡 進補大司農(nóng) 征拜將作大匠 再遷穎川太守 又遷為河內(nèi)太守 左轉(zhuǎn)太中大夫 卒于官 再遷陳相 遷蜀郡太守 后拜宛令 辟從事 黃昌為決曹,升,職,降,職,閱讀前面文段后,完成12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政尚嚴猛,好發(fā)奸伏 尚:崇尚 B其婦歸寧于家 歸寧: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親 C視事四年 視事:就職治事 D遂敕收付獄,案殺之 案:立案,2、翻譯句子:居近學官,數(shù)見諸生修庠序之禮,因好之,遂就經(jīng)學。,譯:居住的地方靠近學校,多次見到儒生們在校學習行禮,因此喜愛學問,學習經(jīng)學。,D,練習,知識點串講,一、文言實詞,“常見實詞” 的學習,我們可以以課本附錄中的“文言文常用實詞表”及課文注釋中的實詞為重點,把一個個的實詞置于一定的語境之下,即一個個的句子,根據(jù)上下文意限制判定該實詞的義項。,1、通假字(常見),可與不:通“否”。 拜書送于庭:通“廷”,接受朝拜和處理政務的地方。,召有司案圖:通“按”,察看。 秦自繆公以來,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通“穆”。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通“熟”,仔細。,直上載公子上坐(通“座”) 俾倪(通“睥睨”,斜著眼睛看。) 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xiāng)自剄(通“向”) 公子與侯生決(通“訣”),2、古今異義,這一類實詞,從字面上看與今詞意義相同,而實際上意義不同甚至相反。學習、復習時可從詞義的擴大、縮小、轉(zhuǎn)移、褒貶色彩的轉(zhuǎn)換、名稱說法的改變以及單雙音的變化等方面進行辨析,防止以今義釋古義。,3、一詞多義,理解時要以本義為基礎,一是要掌握一個詞的常見義項,注意與現(xiàn)代漢語的區(qū)別較大的義項;二是掌握聯(lián)系語境推斷的具體含義的方法;三是注意古義與一詞多義的交叉現(xiàn)象。,負 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謙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使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 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 乃使其從者衣褐(讓)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下: 禮賢下士(謙遜地對待) 旦暮且下(攻下,打下) 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低等的鄒忌諷齊王納諫) 每薄暮,下管鍵(使用獄中雜記) 劉琦合江夏戰(zhàn)士亦不下萬人(少于赤壁之戰(zhàn)),辭: 辭決而行(辭別) 無一言半辭送我(言語) 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推辭) 近日奉辭伐罪(命令赤壁之戰(zhàn)) 臣等不肖,請辭去(辭退廉頗藺相如列傳),故: 終不以監(jiān)門困故而受公子財(緣故) 故久立與其客語(故意) 今公子故過之(特意) 朱亥故不復謝(有意) 世莫能知,故隱屠問耳(所以),引 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延請)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延請)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相如引車避匿(牽,拉,引申為掉轉(zhuǎn)) 公子引車入市(帶領) 復引車追問侯生(退回) 為公子先引(引路),就: 乃謝客就車(上,登上) 贏欲就公子之名(成就) 金就礪則利(接近,靠近勸學) 使歸就戮于秦(接受殽之戰(zhàn)),存: 公子親數(shù)存之(問候) 卻秦存趙(保存)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存在) 此誠危機存亡之秋也(生存出師表),徒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白白的) 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只,只不過) 幸 而君幸赦臣(幸好,僥幸) 而君幸于趙王(寵幸),4、偏義復詞,5、詞類活用,詞類活用主要有名詞作狀語,名詞、形容詞作動詞,動詞、形容詞作名詞,名詞、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數(shù)詞的特殊用法七個方面。其中尤以名詞作狀語,名詞、形容詞作動詞,使動、意動為重點。,名詞用作動詞 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 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置人所罾漁腹中 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 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 順流而東,舍相如廣成傳舍舍,安置住宿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殺 乃使從者衣褐衣,穿,名詞的使動用法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今信雖皇后兄,無功,侯之,非約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魏置相,相田文 下之則脹已,汗之則瘡已 昔殷紂亂天下,脯鬼侯以饗諸侯,名詞的意動用法 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虛心而師百氏。 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 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 天下乖戾,無君君之心,名詞用作狀語 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征、狀態(tài) 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 表示動作、行為所憑借的工具 表示動作、行為的處所 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征、狀態(tài): 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豕人立而啼 丁壯號哭,老人兒啼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6班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欲遍布之,恐不可戶說,輒以是疏先焉 (想要廣泛傳播這種做法,又恐怕不能挨家挨戶去解說,就先用這篇疏來倡導一下) 劉備周瑜水陸并進,表示動作、行為所憑借的工具: 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 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 速去,不然,將杖殺汝,表示動作、行為的處所: 內(nèi)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 變姓名,詭蹤跡,草行露宿 (陸賈)迺(通“乃”)病免家居 童子隅坐而執(zhí)燭 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 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 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動詞的使動用法 項伯殺人,臣活之 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外連橫而斗諸侯 畢禮而歸之 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寧許以負秦曲 (使承擔),動詞用作名詞 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形容詞用作名詞 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 是故圣亦圣,愚亦愚,形容詞用作動詞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素善留侯張良,不能翻譯成“使【賓語】”或“以為(或認為【賓語】)”,就是形容詞用做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完璧歸趙完,使完整 故明主峭其法而嚴其刑也 夫定國之術(shù),在于強兵足食 過當則傷和,是以微其齊(劑)也,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漁人甚異之 時充國年七十余,上老之 且愚人尚羞之,況于將項乎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 是故明君貴五谷而賤金玉 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數(shù)詞用作動詞 六王畢,四海一,二、文言虛詞,弄清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語法、語境意識,特殊虛詞 a把握“諸、盍、焉、耳、爾”等兼詞的用法及意義。 b注意“者也”“也歟”“也已矣”“焉耳矣”、“也乎哉”等虛詞的連用,重點一般落在最后一個上。要根據(jù)具體語境及全句的意思來考慮。 C注意單音與復音虛詞的區(qū)別。如“于是”、“然后”、“可以”、“從而”、“其實”等雙音詞,古漢語中應按兩個單音詞去解釋。,“而已,罷了” 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三十里耳,“而已,罷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文言虛詞有以下幾個特點,一、用法靈活 往往一個字有好幾種用法,好幾種解釋,甚至分屬好幾類詞。 二、使用頻率高 許多常用的虛詞,在一篇中會多次出現(xiàn)。 三、語法功能強 實詞往往要靠虛詞的組合、連接、輔助而成為完整的句子,體現(xiàn)不同的意思,抒發(fā)不同的感情,表達不同的語氣。 四、發(fā)展變化大。,文言虛詞大多是從實詞借用或?qū)嵲~虛化而來的,因而某個詞可以同時兼有實、虛兩種用法的情形極為常見,學習時必須分清哪是實詞,哪是虛詞。,1.分清虛實,學法指導,2.辨明用法,有些虛詞不僅兼有實詞的用法,而且在虛詞范圍內(nèi)又大都有多種用法,這要根據(jù)它在句子里的作用來確定。,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代詞,代上文的“君子”,副詞,相當于“難道”,加強反詰語氣,D、有的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古今異義),3.通曉古今,要確切了解文言虛詞的用法,還應常與現(xiàn)代漢語進行比較,弄清一些常見虛詞的古今變化,準確掌握這些詞與現(xiàn)代漢語中那些詞相當。,A、少數(shù)沿用下來,學不可以已,B、有的完全消失,發(fā)語詞夫、蓋,語氣詞矣、哉,C、有的用法發(fā)生了細微的變化,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表原因(現(xiàn)結(jié)果)。,【而】,【何】,【乃】,【其】,【且】,【若】,【所】,【為】,【焉】,【以】,【因】,【于】,【與】,【則】,【之】,文言常用虛詞,虛詞詞性,代替名詞、名詞性詞組成句子的詞。分為三類: 人稱代詞。 指示代詞。 疑問代詞。 人稱代詞如“吾”、“爾”、“汝(女)”; 指示代詞如“是”、“此”、“彼”、“茲”等。 疑問代詞如“何”、“奚”、“焉”等。,代 詞,例如: 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副 詞,表示動作、行為、發(fā)展、變化、性質(zhì)、狀態(tài)的程度、范圍、時間等的詞。副詞能修飾動詞、形容詞,不能修飾名詞、代詞、數(shù)量詞。,例如: 公【為我】獻之。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王。 請【以劍】舞。 【以資政殿學士】行 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介 詞,與名詞、代詞及某些名詞性詞組結(jié)合,組成介詞結(jié)構(gòu),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向、對象、處所、時間等意義的詞。根據(jù)介詞結(jié)構(gòu)的意義和它們與中心語的關(guān)系,可以分為時地介詞、原因介詞、方式介詞、人事介詞四種。介詞結(jié)構(gòu)主要充當句子的狀語 。, (公子)欲以客往復秦軍,與趙俱死。 夸父與日同走。 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輪朱殷。 (于)嵩又取架上諸書,試以問(張)巡。,例如: “而” 河水清且漣漪。 有好事者船載以入。,連 詞,用來連接各類實詞、詞組成分句的詞。根據(jù)連詞所表示的關(guān)系,可以分為聯(lián)合連詞、偏正連詞。表聯(lián)合關(guān)系又可分為并列連詞、遞進連詞、選擇連詞、承接連詞四類。表偏正關(guān)系的又分為讓步轉(zhuǎn)折連詞、因果連詞、假設連詞、條件連詞、目的連詞等。,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屬予作文以記之。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于是乃以田忌為將,而孫子為師。,練習,例: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以”作介詞后面跟名詞或代詞或名詞短語,構(gòu)成介賓短語在,句中充當狀語,例: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以”作連詞時,后面通常都是動詞,例:1、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2、有好事者船載以入,助 詞,古代漢語中的助詞指不能單獨使用,也不能充當句子成分,只在句中起某種輔助作用的詞。它一般分為 結(jié)構(gòu)助詞(“之”), 語氣助詞(“焉”“為”)、 音節(jié)助詞(“其”“之”“而”)兩類。,嘆詞,感嘆或呼喚、應答的詞。,蟹六跪而二螯,假設:如果,假如,1.連詞,并列:又或不譯,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轉(zhuǎn)折:但是,卻,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諸君而有意,瞻余馬首可也,順承:就,接著,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遞進:并且,而且,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因果:因而,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修飾:地或不譯,而,而 2.第二人稱代詞,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3.助詞,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已而:不久,與“已”組合,罷了,(你,你的),【而已】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 例: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而后】才,方才。 例: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更進一層的意思。 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既而】不久,一會兒。 例: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1.動詞,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皆以美于徐公,用 認為、以為,2.副詞,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通“已”,3.復音虛詞(是以/以是 ): 因此,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以,4.介詞,以刀劈狼首 何以戰(zhàn) 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 趙王豈以一璧之固欺秦也 從是以后,不敢復言為河伯娶婦 秦亦不以城與秦,拿、用 憑、靠 和、跟 在 由于、因為 表時間(地點)界限 把,5.連詞,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趙亦盛設兵以待秦 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四人擁火以入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因為 用來 以便 并且 就 而,修飾,注意:“以”作連詞時,不用于轉(zhuǎn)折,6、助詞 1、作語助,表示時間、方位和范圍。例: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 (以:表時間) 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以:方位)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以:表范圍),【以為】認為,把當作或看作。把作為或制成 例: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以是】【是以】相當“因此“,引出事理發(fā)展或推斷的結(jié)果。 例: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例: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有以】【無以】意思分別是“有什么辦法用來”“沒有什么辦法用來” 例:項王未有以應,曰:“坐?!保欓T宴) 例: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勸學,1.代詞,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 汝來省吾,只一歲,請歸取其孥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 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我(們)的 你(們)的 他(們)的 它(們)的 他(們) 我自己 這 那 其中的,其,其,其皆出于此乎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吾其還也 其孰能譏之乎 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2.助詞,表各種語氣,(推測)大概 (希望)應當,一定 還是 (反問)難道、豈 (強調(diào))真的,夸夸其談 路漫漫其修遠兮,相當于“而”,音節(jié)助詞,其業(yè)有不精者,德有不成者,非天資之卑。 先君若問與夷,其將何辭以對,假設 如果 轉(zhuǎn)折 然則、那么,3.連詞,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選擇連詞 是還是,,1、秦王恐其破壁。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3、(魯肅曰)今肅迎(投降)操,操當以肅還付鄉(xiāng)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官名)。 4、今存其本不忍廢。 5、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 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7、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8、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其孰能譏之乎? 9、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 10、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三、文言句式,主要掌握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成分省略句四類。,(一)、判斷句,常見判斷句式有以下幾種:,1、“者也”式。主語后面用“者”表示停頓,在謂語后面用“也”表示判斷。這是古漢語中表示判斷的典型格式。 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2、“,也”式。主語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頓,只在謂語后面用“也”表示判斷。這種判斷句式中“也”同樣不譯,只在主謂語之間加“是”。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 (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3、“者,”式。主語后面用“者”表示停頓,而謂語后面不用“也”。這種判斷句式中的“者”也不譯,只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加判斷詞“是”。 如: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本姓曹。 (柳敬亭傳),4、“,”式?!罢摺薄耙病倍疾挥?,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只須在主謂語之間加“是”字。 如:劉備,天下梟雄。 (赤壁之戰(zhàn)),5、“為”式。用動詞“為”表示判斷。 如: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鴻門宴),6、用“乃、即、則、皆、必”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用副詞“非”表示否定判斷。 如: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竊符救趙)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 (六國論),7、用“是”作判斷動詞,文言文中也有,但起義較晚并且少見。 如:巨是凡人,偏在遠郡。 (赤壁之戰(zhàn)),(二)、被動句:,在古漢語中,主語是謂語所表示行為的被動者的句式叫被動句。,常見的被動句有以下幾種形式:,1、“謂語于”式。用介詞“于”引進行行為的主動者,表被動。 如: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 (廉頗藺相如列傳),2、“見謂語”式。 如: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屈原列傳),如把動作行為的主動者介紹出來,則使用“見謂語于”的形式。 如:“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廉頗藺相如列傳),3、“受謂語”式。 如:有罪受貳。(左傳哀公六年),“受”字,含有“被”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詞“于”,主動者沒有引出。如需引出主動者,就構(gòu)成“受謂語于”的形式。 如:“受制于人?!?4、“為動詞”式。在動詞前邊加介詞“為”,它可緊挨著動詞(省略了賓語),也可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 如: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5、“為所”式。用“為”引進主動者,謂語前再加“所”,表被動。 如: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六國論) “為”的行為主動者有時可以不出現(xiàn),或承前省略,變?yōu)椤盀樗钡男问健?如:否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6、“被動詞”式。這種句式與現(xiàn)代漢語的被動句一樣。 如: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辛棄疾永遇樂),7、無任何標志的被動句。這種句式不出現(xiàn)表示被動的詞,可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補出。 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屈原列傳),(三)、賓語前置句,動詞可以帶賓語,介詞也可以帶賓語。在文言文里,賓語通常也是放在動詞或介詞后邊,賓語前置是有條件的。,1、動詞賓語前置,文言文中賓語提到動詞前面,大致有三種情況。我們分別陳述:,動詞賓語提前之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置于動詞前。如:(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 (3)世溷濁而莫余知兮 (涉江),動詞賓語提前之二:,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放在動詞謂語之前。 如: 大王來何操? (鴻門宴) 沛公安在? (鴻門宴),動詞賓語提前之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加重語氣。這種現(xiàn)象并不多見。 如: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去我三十里,惟命是聽。,“唯(惟)是”或“唯(惟)之”等格式,表示動作對象的單一性和強調(diào)賓語,如成語“唯利是圖”、“唯才是舉”等,就是這種格式。,2、介詞賓語前置,文言文中,介詞 與后面的名詞或名詞短語結(jié)合,組成介詞結(jié)構(gòu)。介詞的賓語一般要放在介詞之后,在以下情況放在介詞之前:,(1)疑問代詞作賓語,一般放在介詞前。 如:微斯人,吾誰與歸?,(2)介詞賓語不是疑問代詞,但為了強調(diào)它,也放在介詞前,這種情況最常見是介詞“以”的賓語前置。 如:余是以記之。 一言以蔽之,(3)介詞賓語是方位詞,也放在介詞前。 如:項王、項伯東向坐,省略句、定語后置句、介詞短語后置句,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國之孺子之游者, 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兩種情況:狀語后置,做補語 1.翻譯時要把狀語還原 2.注意介詞“于”“乎” 如: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勾踐之地,南至于句無,北至于御兒,冬至于,四、文言翻譯,將文言語句準確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一要以理解實詞和虛詞為基礎;二要整體理解,切忌斷章取義,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翻譯時應當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 。,翻譯的基本要求,要一一對應。 信不走樣(譯文要符合原意,不歪曲,不遺漏) 要重視句式。 達無語病(譯文要合于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習慣) 要揣摩語氣。(對原文的語氣進行重點理解) 要貫通文意。 雅有文采(譯文要盡量做到美一些),“信”的要求是忠實于原文的內(nèi)容和每個句子的含義,用現(xiàn)代漢語字字落實、句句落實直譯出來。不可以隨意增減內(nèi)容。 “達”的要求是翻譯出的現(xiàn)代文表意要明確、語言要通暢、語氣不走樣。 “雅”的要求是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的內(nèi)容、形式以及風格準確的表達出來。這一點是把文言文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最高要求。,文言文翻譯的原則,1、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2、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3、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4、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留,指凡朝代、年號、人名、地名、官職等專有名詞,皆保留不動;換,將單音詞換成現(xiàn)代漢語雙音詞,將詞類活用詞換成活用后的詞,將通假字換成本字凡該換的,一律換之;補,即補出古代簡練說法所省略或隱含的內(nèi)容,特別是對省略句;刪,指刪去那些無意義或無必要譯出的虛詞,調(diào),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現(xiàn)代漢語要求調(diào)整過來。貫,指文吉句中帶修辭瑰墳的說 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據(jù)上下文靈活、貫通地譯出。語句翻譯完成后,再回頭查一遍,看看有無漏譯,語句是否通順。,文言文翻譯的方法,翻譯的具體方法,留,增,刪,調(diào),對,換,翻譯的具體方法,(1)留。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 、地名、職稱、器具等,可照錄不翻譯。例如: “慶歷四年春,藤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具體解說,(2)補。在翻譯文言文時應補出省略成分。 例如:“審視之,短小,黑赤色,頓非前物。” (促織 ) “頓”是“立刻”、“馬上”的意思,在翻譯時,應補出“感到”、“覺得”。,(3)刪。刪去不譯的詞。例如: “夫戰(zhàn)勇氣也?!保ú軇フ搼?zhàn)) “夫”發(fā)語詞。翻譯時應刪去。 “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保ㄕ摲e貯疏) “之”起補足音節(jié)的作用,無實義,應刪去。,(4)換。在翻譯時應把古詞換成現(xiàn)代詞。 例如:“歲征民間” 中“歲”應換成“年”。 “而翁歸,自與汝復算爾?!?中“而”、“翁”、“汝”應分別換成“你”、“爹”、“你”。,(5)調(diào)。在翻譯時,有些句子的詞序需要調(diào)整。(謂語前置、定語后置、賓語前置、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等)。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 可調(diào)成“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蚓無爪牙之利” 可調(diào)成“蚓無利爪牙”的形式。,(6)選。選用恰當?shù)脑~義翻譯。文言文中的一 詞多義的情況常見,因此選用恰當?shù)脑~義進行翻譯,已成為文言文翻譯的難點。例如:“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 “顧”是一個多義詞,它的義項共七條:a.回頭看; b看; c探問; d拜訪; e.顧惜、顧念; f考慮; g.但、只是; h.反而、卻。在這個句子中用g項最恰當。,(7)譯。譯出實詞、虛詞,活用的詞和通假字。,(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譯法。 例如:“得無乎?”譯為“恐怕吧”、“莫非吧”。 覽物之情 ,得無異乎?,(9)意譯。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義,直譯會不明確,應用意譯。 例如:“秋毫不敢有所近。” 直譯:連秋天里野獸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譯:連最小的東西也不敢占有。,王烈字彥方,太原人也。少師事陳實,以義行稱。鄉(xiāng)里有盜牛者,主得之,盜請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彥方知也。”烈聞而使人謝之,遺布一端?;騿柶涔?,烈曰:“盜懼吾聞其過,是有恥惡之心。既懷恥惡,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焙笥欣细高z劍于路,行道一人見而守之,至暮,老父還,尋得劍,怪而聞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盜牛者也。諸有爭訟曲直,將質(zhì)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廬而還。其以德感人若此。,二、試題剖析 例1閱讀下文,完成3一4題。 湯(商湯)見祝網(wǎng)者置四面,其祝日:“從天墜者,從地出者,從四方來者,皆人吾網(wǎng)。”湯日:“嘻,盡之矣!非桀(夏桀)其孰為此?”湯乃解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之祝日:“昔蛛罞(蜘蛛)作網(wǎng)罟,今之人循序。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睗h南之國聞之,日:“湯之德及禽獸矣?!彼氖畤鴼w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鳥。湯去三面置其一面,以網(wǎng)四十國,非徒網(wǎng)鳥也。 把“非桀其孰為此”譯為現(xiàn)代漢語。 答案譯為:“不是夏桀,誰能做出這種事情呢?”,例2閱讀下文,完成題目 余病痞(肚子里生的硬塊)且悸,謁醫(yī)視之,曰:“椎伏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門窗行業(yè)市場拓展與渠道建設合同4篇
- 2025版寵物醫(yī)院害蟲防治與寵物健康服務合同4篇
- 2025年度鎳氫電池關(guān)鍵部件研發(fā)與制造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交通管理系統(tǒng)詢價合同協(xié)議書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交通管理系統(tǒng)采購合同樣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奶業(yè)集團奶制品品牌授權(quán)及銷售合同
- 2025年度路燈采購安裝及LED照明產(chǎn)品研發(f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機關(guān)辦公樓物業(yè)智能化升級改造服務合同5篇
- 2025年度智能化培訓學校教師團隊聘用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模特廣告代言聘用合同
- 數(shù)學-山東省2025年1月濟南市高三期末學習質(zhì)量檢測濟南期末試題和答案
- 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社招2025年學習資料
- 河南退役軍人專升本計算機真題答案
- 湖南省長沙市2024-2025學年高一數(shù)學上學期期末考試試卷
- 船舶行業(yè)維修保養(yǎng)合同
- 駕駛證學法減分(學法免分)試題和答案(50題完整版)1650
- 2024年林地使用權(quán)轉(zhuǎn)讓協(xié)議書
- 物流有限公司安全生產(chǎn)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全國安全生產(chǎn)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
- 2025屆江蘇省13市高三最后一卷生物試卷含解析
- 產(chǎn)鉗助產(chǎn)護理查房
- 招聘專員轉(zhuǎn)正述職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