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 16409-1996 是一項針對板式換熱器的國家標準,發(fā)布于1996年。該標準詳細規(guī)定了板式換熱器的技術(shù)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以及標志、包裝、運輸和儲存要求,旨在確保板式換熱器的產(chǎn)品質(zhì)量和性能,促進其在工業(yè)領(lǐng)域的安全有效應用。

標準內(nèi)容概覽

  1. 范圍:明確了本標準適用的板式換熱器類型,通常涉及通過金屬板片間隔并以密封墊片密封,用于各種流體間熱量交換的設(shè)備。

  2. 引用標準:列出了實施本標準時需要參考的其他相關(guān)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這些標準涉及材料、試驗方法等方面。

  3. 術(shù)語和定義:對板式換熱器及其部件的術(shù)語進行了明確界定,幫助讀者準確理解標準中的各項要求。

  4. 分類與型號:根據(jù)結(jié)構(gòu)特點、使用條件等將板式換熱器進行分類,并規(guī)定了型號編制方法,便于識別和選用。

  5. 技術(shù)要求

    • 材料:規(guī)定了制造板式換熱器所用材料的種類及其應滿足的性能指標,包括耐腐蝕性、力學性能等。
    • 設(shè)計與結(jié)構(gòu):要求確保換熱效率、承壓能力和可維護性,規(guī)定了板片形狀、密封方式、支撐結(jié)構(gòu)等的設(shè)計準則。
    • 制造與組裝:明確了制造過程中的質(zhì)量控制點,如焊接質(zhì)量、密封墊片的安裝、清潔度要求等。
  6. 試驗方法

    • 包括性能試驗(如換熱效率測試)、壓力試驗(檢查承壓能力)、密封性試驗等,確保產(chǎn)品符合設(shè)計要求和安全標準。
  7. 檢驗規(guī)則:規(guī)定了產(chǎn)品出廠前的檢驗項目、抽樣方法及合格判定準則,分為出廠檢驗和型式檢驗兩類。

  8. 標志、包裝、運輸和儲存:要求產(chǎn)品上需有清晰的標識信息,包裝需能保護產(chǎn)品免受運輸和儲存過程中的損壞,并對環(huán)境條件提出具體要求。

實施意義

該標準為板式換熱器的設(shè)計、生產(chǎn)、檢驗提供了統(tǒng)一的技術(shù)依據(jù),有助于提升產(chǎn)品質(zhì)量,促進技術(shù)進步和行業(yè)標準化發(fā)展,同時保障用戶的安全和利益,推動板式換熱器在化工、制冷、能源等多個領(lǐng)域的廣泛應用。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jīng)官方授權(quán)發(fā)布的權(quán)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廢止
  • 已被廢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1996-05-28 頒布
  • 1996-10-01 實施
?正版授權(quán)
GB16409-1996板式換熱器內(nèi)含第1號修改單.pdf_第1頁
GB16409-1996板式換熱器內(nèi)含第1號修改單.pdf_第2頁
GB16409-1996板式換熱器內(nèi)含第1號修改單.pdf_第3頁
GB16409-1996板式換熱器內(nèi)含第1號修改單.pdf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28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16409-1996板式換熱器內(nèi)含第1號修改單.pdf-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G B 1 6 4 0 9 -1 9 9 6 前言 本標準的編制是根據(jù)國內(nèi) 板式換熱器的發(fā)展和需求, 在Z B J 7 4 0 0 1 -8 7 可拆卸板式換熱器技術(shù)條件 的基礎(chǔ)上, 增加了 材料、 設(shè)計、 試驗方法、 墊片等內(nèi) 容, 且保留了Z B J 7 4 0 0 1 -8 7 中 行之有效的條款。 本標準與Z B J 7 4 0 0 1 -8 7 相比, 主要增加了以下內(nèi) 容: 第2 章引用標準; 第3 章總則, 第4 章材料; 第5 章設(shè)計; 附錄A 板式換熱器墊片; 附錄B 板式換熱器產(chǎn)品熱工性能與流體阻力特性的測定, 附錄C 板式換熱器壓緊板厚度。 本標準從生效之日 起, 同時代替Z B J 7 4 0 0 1 -8 7 . 附錄A是標準的附錄。 附錄B 、 附錄C都是提示的附錄。 本標準由全國壓力容器標準化技術(shù)委員會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壓力容器標準化技術(shù)委員會換熱設(shè)備分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 機械工業(yè)部蘭州石油機械研究所、 哈爾濱建筑大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 王淑銘、 周文學、 陳腸、 鄒平華。 中華 人 民 共 和 國 國 家 標 準 G B 1 6 4 0 9 一 1 9 9 6 板式換熱器 P l a t e h e a t e x c h a n g e r1 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可拆卸板式換熱器( 簡稱板式換熱器) 的設(shè)計、 制造、 檢驗與驗收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設(shè)計壓力不大于2 . 5 MP a 的板式換熱器, 其設(shè)計溫度范圍應不超過墊片材料的允許使用溫度。2 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 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gòu)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 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 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6 9 9 -8 8 優(yōu)質(zhì)碳素結(jié)構(gòu)鋼技術(shù)條件 G B 7 0 0 -8 8 碳素結(jié)構(gòu)鋼 G B / T 9 8 3 -1 9 9 5 不銹鋼焊條 G B 1 1 7 3 -8 6 鑄造鋁合金技術(shù)條件 G B 1 2 2 0 -9 2 不銹鋼棒 G B 2 0 4 1 -8 9 黃銅板 G B 3 0 7 7 -8 8 合金結(jié)構(gòu)鋼技術(shù)條件 G B 3 2 7 4 -8 8 碳素結(jié)構(gòu)鋼和低合金結(jié)構(gòu)鋼熱軋厚鋼板和鋼帶 G B 3 2 8 0 - 9 2 不銹洞冷軋鋼板 G B 3 6 2 1 -8 3 欽及欽合金板材 G B 3 6 2 4 -8 3 欽及欽合金無縫管 G B 3 6 2 5 -8 3 熱交換器及冷凝器用無縫欽管 G B 4 2 3 7 - - 9 2 不銹鋼熱軋鋼板 G B / T 5 1 1 7 -1 9 9 5 碳鋼焊條 G B 6 6 5 4 -1 9 9 5 壓力容器用碳素鋼和低合金鋼厚鋼板 G B 8 1 6 3 -8 7 輸送流體用無縫鋼管 G B 1 3 2 9 6 -9 1 鍋爐、 熱交換器用不銹鋼無縫鋼管 G B / T 1 4 8 4 5 -9 3 板式換熱器用欽板 G B / T 1 4 9 7 6 -9 4 流體輸送用不銹鋼無縫鋼管 J B 4 7 2 6 -9 4 壓力容器用碳素 鋼和低合金鋼鍛件 J B 4 7 2 7 -9 4 低溫壓力容器用碳素鋼和低合金鋼鍛件 J B 4 7 2 8 -9 4 壓力容器用不銹鋼鍛件 J B 4 7 3 0 -9 4 壓力容器無損檢測國家技術(shù)監(jiān)督局1 9 9 6 一 0 5 一 2 8 批準1 9 9 6 一 , 0 一 0 1 實施 G B 1 6 4 0 9 一 1 9 9 63 總則3 . 1 板式換熱器的設(shè)計、 制造除應符合本標準和國家有關(guān)的法規(guī)外, 制造還應符合圖樣要求。3 . 2 定義 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3 . 2 . 1 單板計算換熱面積 在墊片內(nèi) 側(cè)參與換熱部分的 板片展開面積。 按( 1 ) 式計算: a= 價 a ,” ” ” “ ” ” “ “ ( 1)式中: a 單板計算換熱面積, m2 ; 價 展開系數(shù), 板片展開面積與投影面積之比, 按( 2 ) 式計算: t I 0 t ( 2 )式中: 擴 波紋節(jié)距展開長度, M M; t 波紋節(jié)距( 如圖1 所示) , m m; a 1 在墊片內(nèi)側(cè)參與換熱部分的板片投影面積, m Z a 注 若導流區(qū) 與波紋區(qū) 波紋節(jié)距相差較大時, 應分別計算導流區(qū)與 波紋區(qū)的 換熱面積, 兩者相加 湊 圖 13 . 2 . 2 單板公稱換熱面積 經(jīng)圓整后的單板計算換熱面積。3 . 2 . 3 板間距 板式換熱器相鄰兩板片間的平均距離b , 如圖1 所示。3 . 2 . 4 當量直徑D e 四倍的板間通道截面積與其濕潤周邊之比。3 . 2 . 5 換熱器換熱面積 經(jīng)圓整后的整臺板式換熱器中有效換熱板片數(shù)( 板片總數(shù)減 2 ) 與單板計算換熱面積之積。 換熱面積按( 3 ) 式計算: A a ( N , 一 2 ) ( 3)式中: A 換熱面積, m2 ; N , 板片總數(shù)。 G B 1 6 4 0 9 一 1 9 9 63 . 2 . 6 壓力除注明者外, 均為表壓力。3 . 2 . 7 工作壓力 板式換熱器在正常工作情況下, 任何一側(cè)可能出現(xiàn)的最高壓力3 . 2 . 8 設(shè)計壓力 在相應的設(shè)計溫度下, 用以保證板式換熱器正常工作的壓力, 該壓力值不得低于工作壓力。3 . 2 . 9 設(shè)計溫度 板式換熱器在正常工作情況和相應的設(shè)計壓力下, 設(shè)定的元件溫度, 其值不得低于元件表面在工作狀態(tài)下可能達到的最高溫度。 對于0 以下工作的板式換熱器, 其設(shè)計溫度不得高于元件表面可能達到的最低溫度。在任何情況下, 元件表面的溫度不得超過元件材料的允許使用溫度。 圖樣和銘牌上標注的設(shè)計溫度為墊片的設(shè)計溫度。3 . 2 . 1 0 板片厚度 即在圖樣上標注的板材標準規(guī)格厚度。3 . 2 . 1 1 流道 板式換熱器內(nèi)相鄰板片組成的介質(zhì)流動通道3 . 2 . 1 2 流程 板式換熱器內(nèi)介質(zhì)向一個方向流動的一組流道。3 . 2 . 1 3 流程組合 板式換熱器內(nèi)流程與流道的配置方式, 表示為: M, X N, M2 X N2 M, X N, m , X n , 十 m2 X n 2 m , X ? 4其中: M M2 , . . . , M,指從固定壓緊板開始, 熱流體側(cè)流道數(shù)相同的流程數(shù); N l g N 2 , . . . , N , 指M M2 9 . . . , M 流程中對應的流道數(shù); M l f m 2 9 -P M , 指從固定壓緊板開始, 冷流體側(cè)流道數(shù)相同的流程數(shù); n , v n 2 r , n , 指二 , 9 M 2 0 . . . 9 m 。 流程中 對應的流道數(shù)。3 . 3 板式換熱器主要零、 部件名稱 典型的板式換熱器主要零、 部件名稱如圖2 所示。 G B 1 6 4 0 9 一1 9 9 6 護一一一一一一一一04vvv T -off 7C,gti13i# 圖 23 . 4 板式換熱器分類及代號3 . 4 . 1 板式換熱器常用的 板片波紋形式見表1 0 表 1一手(M 3A 4) Rt 5) P(a 6) is(M 7) Xft (RI 8) S13,5,7,8 )(JXffADt,R1 4,6 AMM. G B 1 6 4 0 9 一 1 9 9 600LO 圃 wo 圖 3圖 4圖 5目回0C, 000000 0000000FOOOLJO LVO (D 圖 6圖 7圖 83 . 4 . 2 板式換熱器框架形式見表2 。 表 2一卡一 G B 1 6 4 0 9 一 1 9 9 6 , 曰 , , ,藺 爬 圖9圖1 0降 1111 111111!_ Lr 圖1 1圖1 2娜 黝 圖1 3圖1 4 G B 1 6 4 0 9 一 1 9 9 6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 一 一一 撇 圖 1 53 . 5 板式換熱器型號表示方法 X X X- X一 X- X- X ( 見表 2 ) 附錄A( 標準的附錄) 表A1 換熱器換熱面積, m2 設(shè)計壓力 , MP a 單板公稱換熱面積 , m 2 板片波紋形式代號( 見表1 ) 板式換熱器代號( B , B L或 B Z ) 注 1 框架結(jié)構(gòu)形式為 I 時, 框架結(jié)構(gòu)形式代號可省略 2 B 一板式 換熱 器代 號, B L 一板式冷凝 器代號。 B Z 一板式燕發(fā)器代號 示例 1 : 波紋形式為人字形, 單板公稱換熱面積為0 . 3 m , 設(shè)計壓力為1 . 6 M P a , 換熱面積為1 5 m a , 用丁睛墊片密封的雙支撐框架結(jié)構(gòu)的板式換熱器, 其型號表示為: B R O . 3 - 1 . 6 - 1 5 - N - I或 B R O . 3 - 1 - 6 - 1 5 - N 示例 2 : 波紋形式為水平平直波紋, 單板公稱換熱面積為1 . 0 m , , 設(shè)計壓力為1 . 0 MP a , 換熱面積為1 0 0 MI ,用三元乙丙墊片密封的帶中間隔板雙支撐框架結(jié)構(gòu)的板式換熱器, 其型號表示為: B P 1 . 0 - 1 . 0 - 1 0 0 - E - II3 . 6 螺柱許用應力 螺柱在不同溫度下的許用應力按表3 選取。 對表3 以外的材料 其許用應力按鋼材設(shè)計溫度下的屈服點a , 除以表4 中的安全系數(shù)n , 確定 G s 1 6 4 0 9 一 1 9 9 6 表 3少 表 4澳 司 苦 州I7 液壓試驗 G B 1 6 4 0 9 一 1 9 9 63 . 7 . 1 液壓試驗壓力為設(shè)計壓力的1 . 2 5 倍。3 . 7 . 2 液壓試驗按6 . 3 條的要求進行。4 材料4 . 1 板式換熱器主要零部件所用材料, 必須考慮換熱器的使用條件( 如: 設(shè)計溫度、 設(shè)計壓力、 介質(zhì)特性和操作特點等) 、 材料的焊接性能、 加工性能及經(jīng)濟合理性。4 . 2 板式換熱器主要零部件的材料應符合表5 的規(guī)定。采用表5 以外的材料, 其性能應不低于表 5 材料的性能, 同時還應符合相應的標準。4 . 3 板式換熱器的板片、 壓緊板、 螺柱、 法蘭、 接管、 墊片等所用的材料及焊接材料, 必須具備材料質(zhì)量證明書或其復印件。4 . 4 板式換熱器法蘭采用碳素鋼、 低合金鋼鍛件及不銹鋼鍛件時, 按J B 4 7 2 6 , J B 4 7 2 7 , J B 4 7 2 8 規(guī)定的II 級選用, 并在圖樣上注明( 在鋼號后附上級別符號, 如2 0 1 , O C r l 8 N i 9 II ) 4 . 5 板式換熱器用焊接材料應符合G B / T 9 8 3 或G B / T 5 1 1 7 的規(guī)定。 表 5乍 G s 1 6 4 0 9 一 1 9 9 6 表 5 ( 完)一5 設(shè)計5 . 1 符號 A , 一預緊狀態(tài)下, 需要的最小夾緊螺柱總截面積, 以螺紋小徑計算或以無螺紋部分的最小直徑計 G B 1 6 4 0 9 一 1 9 9 6算, 取較小值, m m Z ; A b 一實際使用的夾緊螺柱總截面積, 以螺紋小徑計算或以無螺紋部分的最小直徑計算, 取較小值,m m Z ; A 。 一需要的夾緊螺柱總截面積, m m z ; A p 一工作狀態(tài)下, 需要的最小夾緊螺柱總截面積, 以螺紋小徑計算或以無螺紋部分的最小直徑計算, 取較小值, m m Z ; a Z 一被墊片槽中心線包容的板片投影面積, mm Z ; B -墊片有效密封寬度( 見圖1 7 ) , m m; b 一板 間距 ( 見 3 . 2 . 3 ) , m m ; b , 一固定壓緊板內(nèi)側(cè)至中間隔板自重作用點的距離, m m; b : 一固定壓緊板內(nèi)側(cè)至活動壓緊板自重作用點的距離, mm; C , 一中間隔板自 重作用點至支柱內(nèi)側(cè)間的距離, m m ; C Z 一活動壓緊板自重作用點至支柱內(nèi)側(cè)間的距離, M M; d 一夾緊螺柱小徑或無螺紋部分的最小直徑, 取較小值, m m ; E 一設(shè)計溫度下, 上導桿材料的彈性模量( 見表6 ) , MP a ; 表 6 MP a澡 # 140 4w(c0.30o AJIM01-X*%(Cr13-Cr17) 片F(xiàn)341JI191CC)FOO4 R,x103100 150 200 250191 189 186 183203 200 196 190198 I 195 I 191 I 187 F 。 一作用于a : 上的流體靜壓力, 按( 1 7 ) 式計算, N; 凡一工作狀態(tài)下, 需要的最小墊片壓緊力, 按( 1 8 ) 式計算, N; F , 一中間隔板自重, N; F Z 一活動壓緊板自重, N; 了 一上導桿受載所引起跨度中點的撓度, M M; 五一上導桿自重所引起的跨度中點的撓度, m m; 幾一板片及所充介質(zhì)( 水或其它流體取密度大者) 重力所引起的上導桿跨度中點的撓度, MM; f 3 一中間隔板自重所引起的上導桿跨度中點的撓度, m m; 人一活動壓緊板自重所引起的上導桿跨度中點的撓度, M M; 萬一上下導桿內(nèi)側(cè)間的距離, mm; J 一上導桿慣性矩, m m ; L 一夾緊尺寸, 固定壓緊板內(nèi)側(cè)至活動壓緊板內(nèi) 側(cè)間的距離, m m, 按(( 4 ) 式計算: L“( S 。 十b ) 凡 n , S E “ ” ” “ ” ” 一( 4) L , 一導桿長度( 固定壓緊板內(nèi)側(cè)至支柱內(nèi)側(cè)間的距離) , m m; L : 一夾緊螺柱長度, M M; l 一墊片中心線的展開長度, MM; l ; 一板片長度, m m; m 一墊片系數(shù), 橡膠: m =1 。 石棉: m =2 ; N, 一板片總數(shù); G $ 1 6 4 0 9 一1 9 9 6 n 一夾緊螺柱數(shù)量, n 1 一中間隔板數(shù)量, P 一設(shè)計壓力, M P a ; 4 1 一上導桿自 重均布載荷, N / m m; 4 z 一板片及所充介質(zhì)( 水或其它流體取密度大者) 所引起的均布載荷, N / m m; S , 一 板片 厚度, M M ; S , 一 壓緊 板 厚度, M M ; 凡一中間隔板厚度, M M; S , 一墊片名義厚度( 見圖1 7 ) , m m; W. -預緊狀態(tài)下, 需要的最小夾緊螺柱載荷( 即預緊狀態(tài)下, 需要的最小墊片壓緊力) , N; WP 一工作狀態(tài)下, 需要的最小夾緊螺柱載荷, N; y 一墊片比壓力, 橡膠: y =1 . 4 MP a , 石棉: y =1 1 M P a ; E a l b 一常溫下夾緊螺柱材料的許用應力( 見表3 ) , M P a ; 司、 ,一設(shè)計溫度下夾緊螺柱材料的許用應力( 見表3 ) , MP a ; S 一夾緊螺柱上的螺母與墊圈厚度之和, mm,5 . 2 板片5 . 2 . 1 板片 厚度應不小于0 . 5 m m.5 . 2 . 2 板片兩端應有對稱的懸掛定位結(jié)構(gòu)5 . 3 壓緊板5 . 3 . 1 壓緊板要有足夠的剛性, 壓緊板厚度的選取見附錄C ( 提示的附錄) 。5 . 3 . 2 單板公稱換熱面積0 . 1 m , 以上的板式換熱器, 在活動壓緊板和中間隔板上宜設(shè)有滾動機構(gòu)。5 . 4 墊片5 . 4 . 1 在墊片角孔一道密封與二道密封之間應設(shè)有1 0 - 2 0 mm長、 深S , / 2 通向大氣的泄漏信號槽。5 . 4 . 2 墊片應有保證密封的壓縮量。5 . 5 導桿5 . 5 . 1 導桿長度L , 按式( 5 ) 計算: : , 妻 : ; n ,S 2 (S o S 3 ) N p 而二 奮 。 5 N , ( 5 )5 . 5 . 2 上導桿撓度 工作狀態(tài)下, 上導桿跨度中點的撓度f 不得超過導桿長度L ; 的2 / 1 0 0 0 , 且不大于5 m m, f由公式( 6 ) 求得( 受力簡圖見圖1 6 ) : ff l 幾f 3 十f 4” ” ” ” ” ” ” “ “ ” 一 ( 6)洲 b2 C2bi ClFl F2Y2l / t 1., 圖 1 6 G B 1 6 4 0 9 一 1 9 9 6式中: 人按式( 7 ) 計算: 5 q , L , 了 , 苦 畏 畏 招二 “ “ “ “ 一 ( 7) 3 8 4 E J 幾按式( 8 ) 或( 9 ) 計算: L 當 L L , 時 : 一 一 2一 4 ,4 L , , , 9, , ,。L L , 3L , 0 J 2 - - a . - 二I 冬 一 2 L- L , 斗L z L, z 一 二 于 二 弓 份 (9) 4 8 E J ( 2“ 一 4 “ 21 6 ) f 3 按式( 1 0 ) 或( 1 1 ) 計算: 當C , ,b : 時: F, b f ., .-, ( 3 L , “ 一 4 b , ) (1 0) 4 8 EJ z , 當C , b ; 時: F , C , 一“ 九 氣涪專 O L“ 一 4 C , ) (1 1 ) 4 8 E J二 , , 人按式( 1 2 ) 或( 1 3 ) 計算: 當C z 妻b : 時: F b一 t a 云蔫號( 3 L1 z 一 0 2 ) (1 2) 4 8 EJ、 。, 當C , 0.3-1.0 1.010 10.15 f 0. 20 I6 . 1 . 5 墊片的制造要求見附錄A( 標準的附錄) 。6 。 2 組裝6 2 門板式換熱器應按流程組合設(shè)計圖進行組裝。6 . 2 . 2 板片在裝配前應進行清洗, 墊片槽和波紋表面不應有污物。6 . 2 . 3 當墊片用粘結(jié)劑粘貼在板片墊片槽內(nèi)時, 不應有扭曲與松脫, 若采用其它非粘貼方法將墊片固 G B 1 6 4 0 9 一 1 9 9 6定在板片墊片槽內(nèi)時, 亦不應有扭曲和偏離板片墊片槽等情況。6 . 2 . 4 組裝時, 宜均勻?qū)ΨQ地擰緊夾緊螺柱( 或頂桿) , 以保持板片的平行狀態(tài)。組裝后, 當夾緊尺寸L小于 1 0 0 0 m m時, 兩壓緊板間的平行度偏差不應大于 2 m m, 當夾緊尺寸L大于或等于1 0 0 0 m m時,兩壓緊板間的平行度偏差不應大于夾緊尺寸L的3 編, 且不大于4 m m,6 . 2 . 5 夾緊尺寸L的偏差應不大于士。 2 N, m m,6 . 2 . 6 壓緊板接管法蘭密封面與接管中心線的垂直度偏差不應大于法蘭外徑的1 0 0 ( 法蘭外徑小于1 0 0 m m時, 按1 0 0 m m計算) , 且不大于3 m m 。法蘭或壓緊板的螺柱( 栓) 孔應跨中布置( 見圖1 8 ) , 命 圖 1 86 . 2 . 7 板式換熱器的碳素鋼零、 部件外露表面應采取防銹措施, 法蘭密封面宜涂油( 脂) 防護。6 . 2 . 8 板式換熱器需涂漆的金屬表面, 應清除油污和影響涂漆質(zhì)量的雜物, 漆膜應均勻, 不應有氣泡、龜裂和剝落等缺陷。6 . 2 . 9 組裝后, 板式換熱器內(nèi)腔應潔凈、 無雜物。6 . 3 液壓試驗 板式換熱器制成后必須逐臺進行液壓試驗。6 . 3 . 1 液壓試驗介質(zhì)一般采用水, 且水溫應不低于5 C; 奧氏體不銹鋼板片組裝的板式換熱器, 用水進行液壓試驗時, 應控制水的氯離子含量不超過2 5 X 1 0 - 6 ,6 . 3 . 2 液壓試驗時, 應用兩個精度不低于 1 . 5 級, 且量程相同的并在有效檢定期內(nèi)的壓力表, 壓力表的量程為試驗壓力的兩倍左右為宜, 但應不低于1 . 5 倍和高于4 倍的試驗壓力。6 . 3 . 3 試驗時應在適當位置設(shè)排氣口, 試驗過程應保持換熱器觀察面的干燥。6 . 3 . 4 板式換熱器兩側(cè)應分別進行單側(cè)液壓試驗。試驗時, 另一側(cè)應同時處于無壓力狀態(tài)。6 . 3 . 5 試驗時應緩慢升壓, 達到規(guī)定的試驗壓力后, 保壓時間為1 0 - 3 0 min , 然后降至設(shè)計壓力下保壓, 對所有密封面和受壓焊接部位進行檢查, 且保壓時間不少于 3 0 m i n 。檢查期間壓力應保持不變, 不應采用連續(xù)加壓或擰緊夾緊螺柱以維持試驗壓力不變的做法。6 . 3 . 6 液壓試驗合格后, 應排放流道內(nèi)的積水。了 檢驗與性能測定了 1 板片7 . 1 . 1 板片墊片槽深度用千分表或深度千分尺進行檢測, 檢測點應均勻分布, 兩端各四點, 直線部分每側(cè)四點7 . 1 . 2 板片波紋深度用千分表或深度千分尺進行檢測, 檢測點的分布沿板片縱向分三排, 每排四點。7 . 1 . 3 每批板片抽 1 0 進行板片墊片槽深度和波紋深度尺寸檢測, 如有一張不合格, 應逐張檢測, 對不合格者進行再加工后重新組批進行檢測。同一次裝卡模具、 同一爐批號材料壓制的板片為一批。7 . 1 . 4 有下列情況之一時, 應抽一張板片用切割解剖法或無損測厚法對減薄較大處進行厚度檢測: G B 1 6 4 0 9 一 1 9 9 6 a ) 用新模具壓制的板片, b ) 用新材料壓制的板片 。 ) 模具更換鑲塊后壓制的板片7 . 1 . 5 板片微裂紋檢測 不銹鋼和銅材板片每批抽l o o , 且不少于三張, 欽材板片每批抽5 0 o , 且不少于十張進行微裂紋檢測, 如發(fā)現(xiàn)有微裂紋則應進行 1 0 0 檢測。特殊用途或用戶有要求時, 板片應進行 1 0 0 檢測。7 . 1 . 6 板片微裂紋按J B 4 7 3 0 進行滲透檢測7 . 2 接管7 . 2 . 1 公稱直徑不小于2 5 0 m m的接管對接連接的焊接接頭, 應按J B 4 7 3 0 進行1 0 0 射線檢測, II 級為合格。7 . 2 . 2 公稱直徑小于2 5 0 m m的接管對接連接的焊接接頭, 需按圖樣規(guī)定的方法對其表面進行磁粉或滲透檢測, 按J B 4 7 3 0 進行, I 級為合格。了 3 性能測定 每種型式的產(chǎn)品應進行熱工性能和流體阻力特性測定, 測定方法見附錄B ( 提示的附錄) 。8 標志、 包裝、 運輸、 儲存8 . 1 標志8 . 1 門每臺板式換熱器應有銘牌, 其內(nèi)容包括: a )名稱 , b ) 型號, 。 ) 設(shè)計壓力及試驗壓力( MP a ) ; d ) 設(shè)計溫度( ) ; e ) 換熱器換熱面積( mZ ) , f ) 質(zhì)量( k g ) ; 9 ) 流程組合, h ) 產(chǎn)品制造日期( 年、 月) ; 1)制造廠名及出廠編號。8 . 1 . 2 每臺板式換熱器必須有介質(zhì)進、 出口標記。8 . 2 包裝8 . 2 . 1 板式換熱器宜用包裝箱妥善包裝, 并固定可靠, 接管開口用盲板或其它措施封閉。8 - 2 . 2 隨產(chǎn)品送發(fā)的文件、 資料應用塑料袋包裝。B - 2 . 3 隨產(chǎn)品送發(fā)的文件、 資料應包括以下內(nèi)容: a ) 裝箱清單; b ) 產(chǎn)品合格證; 。 ) 產(chǎn)品使用說明書; d ) 產(chǎn)品總裝圖或安裝圖, e ) 板片組裝流程圖, f ) 產(chǎn)品質(zhì)量文件, 至少應包括: 主要零部件材料的化學成分和力學性能; 焊接質(zhì)量, 板片和墊片尺寸及板片微裂紋等檢測結(jié)果。 液壓試驗壓力、 保壓時間及評定結(jié)果。 無損檢測依據(jù)標準和評定結(jié)果; 制造廠質(zhì)量檢驗負責人及檢驗專用章。8 . 3 運輸 板式換熱器宜直立運輸。8 . 4 儲存 G s 1 6 4 0 9 一1 9 9 68 . 4 . 1 板式換熱器應在干燥通風的庫房內(nèi)存放, 環(huán)境溫度不得超過4 0 C.8 . 4 . 2 產(chǎn)品存放期超過半年時, 應預先松開夾緊螺柱, 使兩壓緊板間的尺寸不小于 1 . 1 L, 使用時再夾緊到 L, G B 1 6 4 0 9 一 1 9 9 6 附錄A ( 標準的附錄) 板式換熱器墊片A 1 范圍A l . 1 本附錄規(guī)定了板式換熱器密封墊片( 簡稱墊片) 的材料、 制造、 檢驗及驗收技術(shù)要求。A 1 . 2 墊片除應符合本附錄外, 還應符合圖樣要求。A 2 引用標準 G B 5 2 8 -8 2 硫化橡膠拉伸性能的測定 G B 5 3 1 -8 3 橡膠邵爾A型硬度試驗方法 G B 3 9 8 5 -8 3 石棉橡膠板 G B 4 8 0 7 -8 4 食品用橡膠墊片( 圈) 衛(wèi)生標準 G B 7 7 5 9 -8 7 硫化橡膠在常溫和高溫下恒定形變壓縮永久變形的測定A 3 材料A 3 . 1 墊片的材料及代號、 物理性能應符合表A1 的規(guī)定。A 3 . 2 選用表A1 以外的材料時, 其力學性能應不低于表A1 中相應材料的要求, 或由供需雙方商定。A 3 . 3 食品、 醫(yī)藥用墊片的衛(wèi)生指標應符合G B 4 8 0 7的規(guī)定。A 3 . 4 每批墊片應有質(zhì)量證明書, 食品、 醫(yī)藥用墊片還應有衛(wèi)生指標檢驗報告。A 4 加工要求A 4 . 1 墊片厚度應具有正偏差, 其值應不大于0 . 2 m m.A 4 . 2 墊片單邊長度不應有正偏差, 其負偏差絕對值不大于單邊長度的3 階, 且不大于4 m m,A 4 . 3 墊片的橫截面應色澤均一, 不應有機械雜質(zhì)、 氣泡等缺陷。A 5 外觀要求A 5 . 1 墊片的上下主密封面應平整光滑, 不應有任何氣泡、 凹坑、 飛邊及其他影響密封的缺陷。A 5 . 2 墊片的其余密封面缺陷尺寸不應超過表A 2 的規(guī)定 表 A1一草牛訓 G B 1 6 4 0 9 一 1 9 9 6 表 A l完)一亥丫 表 A 2 m m不A 6 檢驗A 6 . 1 檢驗項 目 a ) 墊片材料的物理性能 ; b )墊片長度。 。 ) 墊片橫截面尺寸 , d ) 墊片外觀質(zhì)量。 G B 1 6 4 0 9 一 1 9 9 6A 6 . 2 檢驗方法A 6 . 2 . 1 墊片材料的物理性能應按下列標準進行檢驗, 檢驗結(jié)果應符合表A1 的規(guī)定。 a ) 扯斷強度和扯斷伸長率應按G B 5 2 8 進行檢驗; b ) 壓縮永久變形按G B 7 7 5 9 進行檢驗, 。 )墊片硬度應按G B 5 3 1 進行測定。墊片成品的檢測點分布應與A 6 . 2 . 2 條相同。A 6 . 2 . 2 墊片厚度用測厚儀或千分尺測量, 檢測點應均勻分布, 且不應少于2 0 個測點, 其中兩端各四點; 二道密封處各邊兩點; 兩側(cè)直線部分各四點。A 6 . 2 . 3 墊片長度用游標卡尺檢驗。將墊片自然平放入墊片槽內(nèi), 以游標卡尺測量超差尺寸。A 6 . 2 . 4 墊片外觀質(zhì)量應用目 測觀察, 同時用游標卡尺、 深度千分尺測量缺陷尺寸。A 6 . 2 . 5 食品用墊片的衛(wèi)生指標應按G B 4 8 0 7的規(guī)定進行檢驗, 醫(yī)藥用墊片可參照G B 4 8 0 7 的規(guī)定進行檢驗。A 6 . 2 . 6 墊片截面用切割解剖法檢驗。A 6 . 3 抽樣方法A 6 . 3 . 1 尺寸公差 墊片厚度及長度尺寸公差的抽樣方案按表A3 進行, 同一配方、 同一次投料加工的同一規(guī)格的墊片為一批。 在檢查結(jié)果中, 若第一樣本的不合格品條數(shù)小于或等于第一合格判定數(shù)時, 則該批為合格批。 若第一樣本的不合格品條數(shù)大于或等于第一不合格判定數(shù)時, 則該批為不合格批。 若第一樣本的不合格品條數(shù)大于第一合格判定數(shù)同時又小于第一不合格判定數(shù)時, 則應抽第二樣本進行檢查。 若第一和第二樣本的不合格品條數(shù)總和小于或等于第二合格判定數(shù), 則該批為合格批。 若第一和第二樣本的不合格品條數(shù)大于或等于第二不合格判定數(shù)時, 則該批為不合格批。 表 A 3川川 G B 1 6 4 0 9 一 1 9 9 6 表 A 3 ( 完)卜 ft-AMIM ff3 201-10 000一 一125250 典913A 6 . 3 . 2 墊片的外觀質(zhì)量應逐條檢驗A 6 . 3 . 3 食品、 醫(yī)藥用墊片的衛(wèi)生指標檢驗不合格時, 應取雙倍試件進行復驗, 復驗仍不合格, 則為不合格品。A 6 . 3 . 4 每批墊片中抽一條檢查橫截面質(zhì)量。A 7 標志、 包裝、 運輸、 儲存A 7 . 1 標志A T 1 . 1 在每條墊片的泄漏信號槽中應有下列標志內(nèi)容: a ) 膠種代號; b ) 墊片硫化日 期( 年、 月) ; 。 ) 制造廠代號。A 7 . 1 . 2 同一批墊片的包裝箱或包裝袋中必須有合格證明書。合格證明書應包括: 墊片膠種、 型號規(guī)格、 投料批號、 數(shù)量、 生產(chǎn)單位、 硫化日 期、 有效期限和檢驗結(jié)果等內(nèi)容。A 7 . 2 包裝A 7 . 2 . 1 不同投料批號、 膠種、 規(guī)格的墊片應分別進行包裝, 且不應擰捆包裝。A 7 . 2 . 2 周長大于 6 m的墊片應用木箱包裝。A 7 . 2 . 3 應采用對墊片無損害、 無污染的包裝材料進行包裝。A 7 . 3 運輸 墊片在運輸過程中, 嚴禁與有腐蝕、 有損于墊片的物質(zhì)接觸, 避免雨雪的浸淋。A 7 . 4 儲存 墊片應在陰涼、 干燥、 避光的環(huán)境中存放, 其環(huán)境溫度應不超過 4 0 C; 不應與酸、 堿、 油類及有機溶劑接觸, 避免重壓。 附錄B ( 提示的附錄) 板式換熱器產(chǎn)品 熱工性能和流體阻力特性的測定B 1 范圍B 1 . 1 本附錄規(guī)定了板式換熱器的熱工性能和流體阻力特性的測定。B 1 . 2 本附錄適用于試驗流體為液體液體的熱工性能和流體阻力特性的測定。B 1 . 3 本附錄僅考慮板式換熱器的板片熱阻, 未考慮污垢熱阻。B 1 . 4 按本附錄測定的板片數(shù)宜不少于五片。B 2 符號 A 一換熱面積 , m Z ; G B 1 6 4 0 9 一 1 9 9 6 C p h 一熱流體定壓比熱容, J / ( k g K ) ; 味一冷流體定壓比 熱容, J / ( k g K ) ; G h 一熱流體體積流量, m 2 / 5 ; G . 一冷流體體積流量, m 3 / S ; K 一總傳熱系數(shù), W/ ( m 2 K ) ; Q h 一熱流體的熱流量, W, Q . 一冷流體的熱流量, W; Q 一熱平衡相對誤差, ; S 一通道截面積, m2 ; t h , 一熱流體進口 溫度, 。 t h 2 一熱流體出口溫度, ; t c , 一冷流體進口溫度, ; t c 2 一冷流體出口溫度, , A t 二 一對數(shù)平均溫差, ; v h 一熱 流 體側(cè) 板間流 速, m / S ; v c 一冷流體側(cè)板間流速, m / S ; P h 一熱流體密度, k g / m 9 ; A 一冷流體密度, k g / m 3 ; 尸 h , 一熱流體進口 的壓力, MP a ; 氏: 一熱流體出口 的壓力, MP a ; P c l 一冷流體進口的壓力, M P a ; P , 一冷流體出口的壓力, M P a ; O P h 一熱流體側(cè)壓力降, MP a ; O P 一冷流體側(cè)壓力降, MP a ; E u 一歐拉數(shù); Nu 一努塞爾數(shù) R e 一雷諾數(shù)。B 3 測定系統(tǒng) 測定系統(tǒng)由冷源、 熱源、 被測定換熱器、 冷、 熱流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及測定儀表等組成。 測定系統(tǒng)示例見圖B i ,B 4 測且儀表及測f方法B 4 . 1 測量儀表B 4 . 1 . 1 流量、 溫度、 壓力測量儀表的精度應符合表B 1 的規(guī)定 表 B 1一嶸 1 ,00 f0.5 一f 0. 25 一f州B 4 . 1 . 2 儀表檢定 測定用的流量、 溫度、 壓力等測量儀表均應按有關(guān)規(guī)定送法定計量機構(gòu)檢定, 并在檢定的有效期內(nèi) G B 1 6 4 0 9 一1 9 9 6使用。B 4 . 2 流量測量B 4 . 2 . 1 流量計應安裝在水平直管段上, 其上游直管段長度應不小于 2 0 倍管徑, 下游直管段長度不小于1 5 倍管徑。在流量計的上游直管段起始端應安裝過濾器。B 4 . 2 . 2 流量測量應精確到l o o ,B 4 . 3 溫度測量B 4 . 3 . 1 測量元件的感溫點應位于管道中心, 其保護管的插入深度應按溫度計使用說明書的規(guī)定。B 4 . 3 . 2 溫度計的安裝點與被測換熱器進出口法蘭密封面的距離應不大于1 5 0 mm.B 4 . 3 . 3 在測溫點的上、 下游各3 0 0 m m范圍內(nèi), 保溫層應盡可能加厚, 換熱器、 測溫點之間的全部管線應保溫 良好 卻 -G PhithlP,cc MANPP j phzclp41 Lfh2 排放 0泵 流 IR 計 。減 壓 閥 丙 閘 閥 A調(diào) 節(jié) 閥 疏 水 器 圖B 1 板式換熱器測定系統(tǒng)圖B 4 . 3 . 4 測量層流狀態(tài)的流體溫度時, 在測溫點上游二至三倍管徑處設(shè)置混合器。B 4 . 3 . 5 溫度測量應精確到 l o o ,B 4 . 4 壓力測量B 4 . 4 . 1 靜壓測孔應設(shè)置在距離任何擾動區(qū)( 彎管、 閥門等) 下游至少五倍管徑、 上游至少二倍管徑處靜壓測管應與管壁面垂直。B 4 . 4 . 2 壓力測量應精確到 l o o .B 5 測定條件和性能確定B 5 . 1 測定條件 a ) 測定流體: 液體一 液體; b ) 板間流速范圍: 0 . 1 - 1 . 0 m / s ; 。 ) 測定溫度: 2 0 -7 0 C ; d ) 測定壓力: 0 -1 . 0 MP a ; e ) 流程 : 單流程逆流。 G B 1 6 4 0 9 一 1 9 9 6B 5 . 2 性能確定B 5 . 2 . 1 熱工性能: 確定總傳熱系數(shù)K與板間流速v 之間的關(guān)系。B 5 . 2 . 1 . 1 給出 總傳熱系數(shù)K與板間流速。 之間的 關(guān)系曲線。B 5 . 2 . 1 . 2 建立努塞爾數(shù)N“ 與雷諾數(shù)R e 間的準數(shù)方程。B 5 . 2 . 2 流體阻力特性: 確定壓力降 P與板間流速v之間的關(guān)系。B 5 . 2 . 2 門 給出 壓力降 P與板間流速v 之間的關(guān)系曲線。B 5 . 2 . 2 . 2 建立歐拉數(shù)E u 與雷諾數(shù)R e 間的準數(shù)方程。B 5 . 2 . 3 計算水一水逆流運行, 熱流體定性溫度為4 0 C, 冷、 熱流體側(cè)的板間流速均為0 . 5 m/ s 時的總傳熱系 數(shù)K和壓力降O P ,B 6 測定程序和測定方法B 6 .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jīng)授權(quán),嚴禁復制、發(fā)行、匯編、翻譯或網(wǎng)絡(luò)傳播等,侵權(quán)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驍?shù)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jīng)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wù)。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zhì)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