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高中奧林匹克物理競賽解題方法 十二、類比法 方法簡介 類比法是根據(jù)兩個研究對象或兩個系統(tǒng)在某些屬性上類似而推出其他屬性也類似的思維方法,是一種由個別到個別的推理形式 . 其結(jié)論必須由實驗來檢驗,類比對象間共有的屬性越多,則類比結(jié)論的可靠性越大 . 在研究物理問題時,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某些不同問題在一定范圍內(nèi)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其中包括數(shù)學表達式上的相似性和物理圖像上的相似性 . 類比法就是在于發(fā)現(xiàn)和探索這一相似性,從而利用已知系統(tǒng)的物理規(guī)律去尋找未知系統(tǒng)的物理規(guī)律 . 賽題精講 例 1 圖 12 1 中 AOB 是一內(nèi)表面光 滑的楔形槽,固定 在水平桌面(圖中紙面)上,夾角 1 (為了能看清楚, 圖中畫的是夸大了的) . 現(xiàn)將一質(zhì)點在 BOA 面內(nèi)從 A 處以 速度 smv /5 射出 , 其方向與 AO 間的夾角 .10,60 mOA 設質(zhì)點與桌面間的摩擦可忽略不計,質(zhì)點與 OB 面及 OA 面的 碰撞都是彈性碰撞,且每次碰撞時間極短,可忽略不計,試求: ( 1)經(jīng)過幾次碰撞質(zhì)點又回到 A 處與 OA 相碰?(計算次數(shù)時包括在 A 處的碰撞) ( 2)共用多少時 間? ( 3)在這過程中,質(zhì)點離 O 點的最短距離是多少? 解析 由于此質(zhì)點彈性碰撞時的運動軌跡所滿足的規(guī)律 和光的反射定律相同,所以可用類比法通過幾何光學的規(guī)律 進行求解 . 即可用光在平面鏡上反射時,物像關于鏡面對稱 的規(guī)律和光路是可逆的規(guī)律求解 . ( 1)第一次,第二次碰撞如圖 12 1 甲所示,由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鄰的一兩個內(nèi)角和可知 61160M BA ,故第一次碰撞的入射角為 296190 . 第二次碰撞, 62161BCA ,故第二次碰撞的入射角為 286290 . 因此每碰一次,入射角要減少 1,即入射角為 29、 28、 0,當入射角為 0時,質(zhì)點碰后沿原路返回 . 包括最后在 A 處的碰撞在內(nèi),往返總共 60 次碰撞 . ( 2)如圖 12 1 乙所示,從 O 依次作出與 OB 邊成 1、 2、 3、的射線,從對稱規(guī)律可推知,在 AB 的延長線上, BC、 C D、 D E、分別和 BC、 CD、 DE、相等,它們和各射線的交角即為各次碰撞的 入射角與直角之和 . 碰撞入射角為 0時,即交 角為 90時 開始返回 . 故質(zhì)點運動的總路程為一銳角為 60的 Rt AMO 的較小直角邊 AM 的二倍 . 圖 12 1 乙 清北學堂 2 即 mAOAMs 1060c o s22 所用總時間 svst 2510 ( 3)碰撞過程中離 O 的最近距離為另一直角邊長 mAOOM 3560s in 此題也可以用遞推法求解,讀者可自己試解 . 例 2 有一個很大的湖,岸邊(可視湖岸為直線)停放著一艘小船,纜繩突然斷開,小船被風刮跑,其方向與湖岸成 15角,速度為 2.5km/h. 同時岸上一人從停放點起追趕小船 ,已知他在岸上跑的速度為 4.0km/h,在水中游的速度為 2.0km/h,問此人能否追及小船? 解析 費馬原理指出:光總是沿著光程為極小值的路徑傳播 . 據(jù)此可以證明,光在平面分界面上的折射是以時間為極小值的路程傳播 . 本題求最短時間問題,可類比類在平面分界面上的折射情況,這樣就把一個運動問題通過類比可轉(zhuǎn)化為光的折射問題求解 . 如圖 12 2 所示,船沿 OP 方向被刮跑,設人從 O 點出發(fā)先沿湖岸跑,在 A 點入水游到OP 的 B 點,如果符合光的折射定律,則所用時間最短 . 根據(jù)折射定律: 300.2 0.4s in90s in 21 解得vv 45)90(15180 在這最短時間內(nèi),若船還未到達 B 點,則人能追上小船,若船已經(jīng)通過了 B 點,則人不能追上小船,所以船剛好能到達 B 點所對應的船速就是小船能被追及的最大船速 .mv 根據(jù)正弦定理 15s in45s in120s in 2211 tvtvtv m 又 21 ttt 由以上兩式可解得 )/(2245s in15s in 120s in 21 21 hkmvv vvv m 此即小船能被人追上的最大速度,而小船實際速度只有 2.5km/h,小于 hkm/22 ,所以人能追上小船 . 例 3 一只螞蟻洞沿直線爬出,已知爬出速度 v 的大小與距螞蟻洞中心的距離 L 成反比,當螞蟻爬到距螞蟻洞中心距離 L1=1m 的 A 點時,速度大小為 scmv /201 ,問當螞蟻爬到距螞蟻洞中心 L2=2m 的 B 點時,其速度大小 ?2v 螞蟻從 A 點到達 B 點所用的時間 t=? 解析 雖然螞蟻的運動我們不能直接用已學過的運動學公式求解,但只 要能找到描述螞 清北學堂 3 蟻運動的公式和學過的公式的形式相同,便可借助學過的公式形式使問題得以解決 . 由 已 知 得 : 螞 蟻 在 距 離 巢 中 心 處 的 速 度 為 Lkv 1 , 代 入 已 知 得 :smvLk /2.012.0 2 ,所以當 smLkvmL /1.0,2222 其速度時 由速度的定義得螞蟻從 L 到 L+ L 所需時間為 t 所以 LLkvLt 1 類比初速 00v 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兩個基本公式 atv tvs 在 t 到 t 時刻所經(jīng)位移 s 為 ttas 比較、兩式可以看出兩式的表述形式相同 . 據(jù)此,可得螞蟻問題中的參量 t 和 L 分別類比為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中的 s 和 t.而 k1 相當于加速度 a,于是可得:在此螞蟻問題中 2121 Lkt 令 t1 對應 L1, t2 對應 L2,則所求時間為2222112121LktLkt 代入已 知可得從 A 到 B 所用的時間為 sLkLkttt 5.72.02 12.02 22121 2212212 此題也可以用圖像法、等效法求解,讀者可試試 . 例 4 如圖 12 3 所示為一很大的接地導體板,在與導體板相距為 d 的 A 處放一帶電量為 q 的點電荷 . ( 1)試求板上感應電荷在導體內(nèi) P 點產(chǎn)生的電場強度; ( 2)試求感應電荷在導體外 P 點產(chǎn)生的電場強度, P 與 P 對導體板右表面是對稱的; ( 3)在本題情形中根據(jù)場強分析證明導體表面附近的電 場強度的方向 與導體表面垂直; ( 4)試求導體上的感應電荷對點電荷 q 的作用力; ( 5)若在切斷導體板與地的連線后,再將 +Q 電荷置于導 體板上,試說明這部分電荷在導體板上如何分布可達到靜電平 衡 .(略去邊緣效應) 解析 面電荷問題有時可用點電荷場來類比,使問題大大簡化 . ( 1)因?qū)w處于靜電平衡狀態(tài),內(nèi)部場強為零,因此感應電 圖 12 3 圖 12 3 甲 清北學堂 4 荷在 P 點產(chǎn)生的場強可用點電荷場類比,若在 A 點放 +q 在導體中 P 點產(chǎn)生的場和感應電荷在 P 點產(chǎn)生的場相同,因此有2rqkEP ,方向如圖 12 3 甲所示 .( r 為 AP 間距 離) ( 2)同理,感應電荷在導體外 P 點產(chǎn)生的電場跟把 +q 放在與 A 關于導體右表面對稱的 A 點產(chǎn)生的電場相同,即2rkqEP ,方向如圖 12 3 甲所示 . ( 3)取導體外極靠近導體表面的一點 P1,此處電場由感應電 荷和 q 共同產(chǎn)生,可類比等量異號點電荷形成的電場,導體表面 可類比為等勢面,場強和等勢面是垂直的,因此 P1 點的場強方向跟 導體表面垂直 .如圖 12 3 乙所示 . ( 4)感應電荷對 q 的作 用力也可類比在 A 點放的 +q 對它的 庫侖力來求 . 如圖 12 3 乙所示 . qdkqqdkqF 22 4)2( ( 5)切斷接地線后,感應電荷分布不變,感應電荷和 q 在導體中產(chǎn)生的電場強度為零(相當于不帶電情況),將 +Q 置于導體板上時,類比孤立無限大帶電平板,電荷將均勻分布 例 5 如圖 12 4 所示為一無限多電容器連成的網(wǎng)絡, 若其中每個電容器的電容均為 C,求此網(wǎng)絡 A、 B 間的等 效電容 CAB. 解析 電容器兩極板間所加電壓為 U,正極板上的電 量為 Q 時,電 容為: C=Q/U. 電阻器兩端所加電壓為 U,通過的電流為 I 時,電阻為 R=U/I. 在 C、 R 表達式中 U 相同, Q 與 I 類比,但兩個式子顯然有顛倒的關系,若為電容器引入 QUCC 1 C*便可與 R 類比,通過對 R 的求解,求出 C*,再求出它的倒數(shù)即為 C. 當將阻值為 R的電阻替換電容 C 時,可以求得: AB 間的總電阻為 RRAB )13( 現(xiàn)在用 C*取代 R,可解得 CC AB )13( 也即CC AB 1)13(1 所以 AB 間的等效電容為 CCAB 2 13 圖 12 3 乙 圖 12 4 圖 12 5 清北學堂 5 例 6 電容器網(wǎng)絡如圖 12 5 所示,各電容器以 F 為 單位的電容量數(shù)值已在圖中標出 . 求 A、 B 兩點之間的等效 電容 CAB. 解析 同樣用類比法為電容器引入輔助參量 CC 1 ,則 C*的串并聯(lián)公式與電阻 R 的串并聯(lián)公式完全一樣,而且如圖 12 5 甲中兩個電容網(wǎng)絡元之間有完全類似于電阻網(wǎng)絡元的Y 變換 . 變換公式為: CABCAB CAABa CCC CCC CABCAB BCABb CCC CCC CABCAB CABCc CCC CCC 通過變換公式對題中的網(wǎng)絡進行交換,從而求解 . 設 CC 1 將中間同為 FC 2 的電容變?yōu)?1)(21 FC ,再將三個 C*組成的網(wǎng)絡元變換為 1)(61212121 2121 FC 的三個 Y 網(wǎng)絡元,于是將原網(wǎng)絡等效為如圖 12 5 乙網(wǎng)絡,圖 12 5 乙中所標數(shù)值均為 C*值,為此網(wǎng)絡可等效如圖 12 5 丙網(wǎng)絡,圖中所標數(shù)值仍是 C*值 . 因為此網(wǎng)絡中沒有電流圖 12 5 丙可當作平衡的 橋式電路,中間的 125 電容可拆去,此網(wǎng)絡又可等效為 圖 12 5 丁,再類比電阻串并聯(lián)公式可得 圖 12 5 乙 圖 12 5 丙 圖 12 5 丁 清北學堂 6 1)(61 FCAB 故原網(wǎng)絡 A、 B 間的等效電容為 FCC ABAB 61 例 7 如圖 12 6 所示,一個由絕緣細線構成的剛性圓形 軌道,其半徑為 R. 此軌道水平放置,圓心在 O 點,一個 金屬 小珠 P 穿在此軌道上,可沿軌道無摩擦地滑動,小珠 P 帶電 荷 Q. 已知在軌道平面內(nèi) A 點( RrOA )放有一電荷 q. 若在 OA 連線上某一點 A1 放電荷 q1,則給 P 一個初速度,它 就沿軌道做勻速圓周運動 . 求 A1 點位置及電荷 q1 之值 . 解析 因為 P 可沿圓軌道做勻速圓周運動,說明此圓軌道是一等勢線,將此等勢線看成一個球面鏡的一部分 . 已知半徑為 R,所以此球面鏡的焦距為 2R . 由成像公式fPP 111 若 q 為物點, q1 為像點不成立,只能是 q1 為物點成虛像于 q,所以有 Rr rRRPRrRP 2 )(211 又 R rRrRR rRrRPPqq 2)( )2)(| |1 解得 qrRRq 21 例 8 將焦距為 10cm 的一塊雙凸透鏡沿其表面的垂直方向 切割成相同的兩部分,把這兩部分沿垂直于主軸的方向移開一段 距離 cm1.0 ,并用不透明的材料將其擋住 . 若在原透鏡左側(cè) 主軸上,距透鏡光心 20cm 處 放一點光源 M,如圖 12 7 所示, 點光源能射出波長為 m5.0 的單色光,那么在透鏡另一側(cè)距透鏡 50cm 的屏幕(垂直于透鏡主軸放置)上,將出現(xiàn)多少亮條紋? 解析 由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單色點光源 M,經(jīng)切割成的兩個半透鏡分別成兩個像 M1,M2(此時每個半透鏡相當于一個透鏡) . 這兩個像距相等,關于主光軸對稱,形成相干光源,從而在屏幕上可看到干涉條紋,屏幕中央是零級亮條紋,兩側(cè)依次分布著各級干涉條紋 . 根據(jù)透鏡成像公式:fP PfPfPP 得111 設 兩個像之間的距離 dMM 21 由圖 12 7 甲中的幾何關系可知 PPPd 圖 12 6 圖 12 7 清北學堂 7 由、兩式得fP PfP PfPPd )( 由圖 12 7 甲知 PHL fP fPfPHfP PfH )( 類比光的雙縫干涉作圖 12 7 乙 . 設屏幕上 Q 為一 級亮條紋,則光程差為 s in12 dQMQM 因為 解很小,所以有 LS tansin 將其代入式得: dLS 將、代入式得: )( fPfPHPS 由于干涉條紋是等間距的,所以屏幕上出現(xiàn)的亮條紋數(shù)目為 SDN 由圖 12 7 甲中幾何關系得: HPPD 解得 P PHD )( 將代入 式得)( )()()(2PffPH PHfPfPH PP PHN 將已知代入得 N=46.6 所以亮條紋的條數(shù)為 46 條 . 例 9 如圖 12 8 所示,半徑 R=10cm 的光滑凹球面容器固定 在地面上,有一小物塊在與容器最低點 P 相距 5mm 的 C 點由靜止 無摩擦滑下,則物塊自靜止下滑到第二次通過 P 點時所經(jīng)歷的時間 是多少?若此裝置放在以加速度 a 向上運動的實驗艙中,上述所求 的時間又是多少? 解析 本題中的小物塊是在重力、彈力作用下做變速曲線運動,我們?nèi)糇プ∥矬w受力做5 往復運動 的本質(zhì)特征,便可以進行模型等效,即把小物塊在凹球面上的運動等效為單擺模型 . 將上述裝置等效為單擺,根據(jù)單擺的周期公式glT 2 圖 12 8 清北學堂 8 得gRTt 2343 若此裝置放在以加速度 a 向上運動的實驗艙中,比較兩種情形中物體受力運動的特征,可以等效為單擺的重力加速度為 agg 的情形,經(jīng)類比推理可得: ag RTt 2343 針對訓練 1宇航員站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處,沿水平方向拋出一個小球,經(jīng)過 時間 t,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測得拋出點與落地點之間的距離為 L. 若拋出時的初速度增大到 2 倍,則拋出點與落地點之間的距離為 L3 . 已知兩落地點在同一水平面上,該星球的半徑為 R,萬有引力常數(shù)為 G. 求該星球的質(zhì)量 M. 2如圖 12 9 所示,有一半徑為 R 的接地導體球,在距離球心 a 處放有一點電荷 Q,由于靜電感應,球的表面出現(xiàn)感應電荷,求點電荷 Q 和導體球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 3如圖 12 10 所示,如果導體球不接地,且與外界絕緣,帶電量為 q,則點電荷 Q 和導體球之間的作用力大小是 多少? 4已知, FCCFCCCCFCCCC 3,2,1 10876549321 ,試求如圖 12 11 所示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班主任時間管理與工作效率培訓計劃
- 家長學校課堂教學計劃
-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材分析與教學計劃
- 2025年冀人版四年級科學下冊課外輔導計劃
- 二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師生交流計劃
- 2024-2025學年五年級數(shù)學輔助教學計劃
- 大班年級上學期教學能力提升計劃
- 小班學期學生成長計劃
- 幼兒園一日科學探索計劃
- 五年級科學課程復習計劃
-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書分享課件
- 01S201室外消火栓安裝圖集
- 租船運輸實務與法律航次租船合同
- 古詩詞九宮格題目課件
- 保險行業(yè)管理會計sap方案
- 銀鉛鋅礦開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甲狀腺癌的圍手術期護理
- 中醫(yī)外科醫(yī)生面試問題及答案
- 硝酸銀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
- 2023年副主任醫(yī)師(副高)-結(jié)核病學(副高)考試歷年高頻考點試題摘選附帶含答案
- 服裝設計畢業(yè)論文-范本4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