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版.doc_第1頁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版.doc_第2頁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版.doc_第3頁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版.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課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教材分析:本課下設五個子目,其中“玄武門之變”和“晚年的反省”二目為課外閱讀內容。其它三目其實是一個問題的幾個方面,即從政治、經(jīng)濟、民族關系、對外關系和思想文化五個方面論述了貞觀之治出現(xiàn)的原因及其表現(xiàn)。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表現(xiàn);理解唐太宗在推動中國古代社會發(fā)展中的歷史作用。過程與方法:從“社會”二字入手,理解貞觀之治的原因和表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唐太宗善于納諫、用賢的優(yōu)秀品質。二、課前導學:“貞觀之治”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而社會是由政治、經(jīng)濟、民族關系、對外關系和思想文化五個方面組成的,因此,要了解“貞觀之治”出現(xiàn)的原因,也要從這五方面入手分析。而要闡述“貞觀之治”的表現(xiàn),也必須從這五方面著手。我們不妨把本課的內容概括為兩個方面,即(1)“貞觀之治”出現(xiàn)的原因是什么?(2)“貞觀之治”的表現(xiàn)有哪些?三、教學設計1、隋朝的滅亡和唐朝的建立2、玄武門之變和李世民繼位這兩個內容指導意見不作要求,由教師簡單地講述一下即可。3、“貞觀之治”出現(xiàn)的原因 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從政治、經(jīng)濟、民族關系、對外關系和思想文化五個方面概括“貞觀之治”出現(xiàn)的原因。(1)政治方面:重用賢能,選官不避親仇,用人揚長避短;虛懷納諫。(2)經(jīng)濟方面:以“存百姓”思想為指導,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不奪農時,推行均田制,輕徭薄賦。(3)思想文化方面:文德治國,崇儒尊孔;慎用刑法,仁義為本;完善科舉,提高進士科地位。(4)民族關系方面:采取“戰(zhàn)而后和”的策略,對不同的民族地區(qū)采取不同的統(tǒng)治措施,促進民族團結和發(fā)展。(5)對外關系方面:采取積極友好開放的對外政策,對外來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針,大大增強了中外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4、“貞觀之治”的表現(xiàn)學生再次閱讀教材,依然從政治、經(jīng)濟、民族關系、對外關系和思想文化五個方面概括“貞觀之治”的表現(xiàn)。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生產(chǎn)發(fā)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中外交往頻繁。以具體的史實來論證這些表現(xiàn):(1)政治清明:重用賢能,“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如對魏征的任用;用人揚長避短,如對房玄齡、杜如晦的任用; 善于納諫,如魏征的進諫和太宗的納諫。(2)社會安定:囹圄???,外戶不閉。(3)生產(chǎn)發(fā)展:馬牛布野,糧價低廉,尚需要聯(lián)系必修二專題一第二、第三課內容。(4)文化繁榮:進士科人才濟濟,科舉制推動封建文化向高峰發(fā)展,尚需要聯(lián)系必修三專題二有關內容。(5)民族團結:設置羈縻府州:東突厥歸附唐朝后,唐在當?shù)卦O羈縻府州,任命突厥首領為都督,可以世襲。后成為唐代管轄民族地區(qū)的一種地方制度。冊封:西北各族首領尊請?zhí)铺跒椤疤炜珊埂保麄兊暮笏糜商苾苑?。設置機構:唐攻下西突厥后設置安西都護府,管轄西域。和親: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請求與唐通婚,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和親。文成公主帶去種子、工匠、書籍和冶金技術、中原文化。促進了吐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加強了漢藏人民的關系。這種民族團結政策加強了唐與少數(shù)民族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加強對邊疆的管轄,也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現(xiàn)提供有利的條件。同時有利于少數(shù)民族吸收漢族先進的文化,促進了少數(shù)民族經(jīng)濟的發(fā)展。(6)中外交往頻繁:設立專門機構鴻臚寺接待外賓;鼓勵外國商人到中國貿易、居住、做官、通婚;對各國使者,以禮相待;都城長安不僅是國內各民族的大都會,也成了世界性的大都會。實行開放的文化政策:佛教、景教、回教、摩尼教傳入中國;高僧玄奘去天竺取經(jīng);朝鮮、日本僧人來唐游學,朝鮮、日本深受漢文化影響。這種開放的對外政策,大大增強了中外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為中國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也使唐文化對周邊國家產(chǎn)生了強大的輻射作用,促進了亞洲各國的文明進步,尤其是朝鮮的新羅、日本的“大化改新”。舉一反三:概述唐太宗在推動中國古代社會發(fā)展中的歷史作用。四、通用課件:另附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PPT五、課后練習:1、唐太宗曾多次說過:“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天子者,有道則人推而為主,無道則人棄而不用,誠可畏也。”這些看法表明唐太宗 (A )A正確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B認真總結了隋滅亡的教訓C清醒地看到了身為天子的危險處境D及時制定了防止“覆舟”的統(tǒng)治政策2、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納諫,其根本目的是 (D)A當一代賢明君主 B. 減少決策失誤C 籠絡人才 D. 維護封建統(tǒng)治3、唐太宗認為“為政之要,惟在得人”。據(jù)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A ) A選賢任能、虛懷納諫 B. 輕徭薄賦、勸課農桑C力倡節(jié)儉、禁造臺榭 D. 限制佛教、裁汰僧尼4、“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繁榮。君能清靜,百姓何得不安樂乎?”這反映了唐太宗 (D) A民貴君輕的思想 B. 農業(yè)為本的思想C君治為本的思想 D. 心存百姓的思想5、下列關于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 C ) A為吐蕃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作出了貢獻B表明了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 C加強了唐政府對吐蕃的管轄 D表明了唐蕃之間的友好關系6、唐太宗一反前代“貴中華,賤夷狄”的做法,而撫九族以仁,這一政策說明當時 ( B ) A統(tǒng)治者放棄了對邊疆用兵 B統(tǒng)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較開明C各族之間關系一直非常和睦 D統(tǒng)治者通過冊封各族首領以鞏固邊防7、步輦圖描繪了松贊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請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D ) A采用冊封的方式迫使少數(shù)民族政權臣服唐政府 B憑借先進的經(jīng)濟文化形成對周遍民族的巨大向心力 C通過互派使者的方式維持與少數(shù)民族的友好關系 D通過和親的手段有效加強對邊疆地區(qū)的管轄8、下列受唐朝文化影響最大的國家和地區(qū)是( A ) A朝鮮、日本 B. 印度 C東南亞 D. 西亞、中亞9、派遣留學生到唐朝學習先進文化,推動了本國政治經(jīng)濟改革的國家是(B) A天竺 B. 日本 C. 新羅 D. 波斯10、唐朝中外交流十分頻繁,最根本的原因是( A ) A唐代經(jīng)濟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B對外交通發(fā)達 C統(tǒng)治階級實行開明的對外政策 D唐代重視對外貿易六、資料匯編:1、唐太宗的三面鏡子貞觀政要論任賢第三:太守嘗謂侍臣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2、唐太宗的“存百姓”主張貞觀政要論務家第三十: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凡事皆須務本。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凡營衣食,以不失時為本。夫不失時者,在人君簡靜及可致耳。若兵戈屢動,土木不息,而欲不奪農時,其可得乎?”3、“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貞觀政要論教戒太子諸王第十一:(太宗)見其(太子)乘舟,又謂曰:“汝知舟乎?”對曰:“不知?!痹唬骸爸鬯员热司?,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爾方為人主,可不畏懼!”4、“房謀杜斷”舊唐書卷66房玄齡杜如晦傳贊:世傳太宗嘗與文昭(房玄齡)圖事,則曰:“非如晦莫能籌之”,及如晦至焉,竟從玄齡之策也。蓋房知杜之能斷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謨,相須而成,俾無悔事。5、貞觀之治 資治通鑒卷一九三太宗皇帝:天下大稔,流散者咸歸鄉(xiāng)里,斗米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東至于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赍糧,取給于道路焉。選擇朋友要經(jīng)過周密考察,要經(jīng)過命運的考驗,不論是對其意志力還是理解力都應事先檢驗,看其是否值得信賴。此乃人生成敗之關鍵,但世人對此很少費心。雖然多管閑事也能帶來友誼,但大多數(shù)友誼則純靠機遇。人們根據(jù)你的朋友判斷你的為人:智者永遠不與愚者為伍。樂與某人為伍,并不表示他是知已。有時我們對一個人的才華沒有信心,但仍能高度評價他的幽默感。有的友誼不夠純潔,但能帶來快樂;有些友誼真摯,其內涵豐富,并能孕育成功。一位朋友的見識比多人的祝??少F得多。所以朋友要精心挑選,而不是隨意結交。聰明的朋友則會驅散憂愁,而愚蠢的朋友會聚集憂患。此外,若想讓友誼地久天長。這需要技巧和判斷力。有的朋友需近處,有的則需遠交。不善言談的朋友可能擅長寫信。距離能凈化近在身邊無法容忍的缺陷。交友不宜只圖快樂,也要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