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預覽已結束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上海翻譯S k l 咖i 如 m Z 礦z n 船E 咖r s 2 0 0 6 o 4 為翻譯學事業(yè)培養(yǎng)人才 第二屆全國翻譯學博士論壇綜述 穆雷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 廣州5 1 0 4 2 0 中國內(nèi)地翻譯方向的博士生培養(yǎng)起于2 0 世紀9 0 年代 中期 根據(jù)初步估計 目前國內(nèi)在讀翻譯學博士生近百名 2 0 0 6 年4 月2 9 3 0 日 第二屆全國翻譯學博士論壇在廣東 外語外貿(mào)大學成功召開 本次論壇匯聚了全國翻譯方向的 博士生導師2 0 名 在讀博士生6 0 名 還有已經(jīng)獲得博士學 位的青年教師 準備報考博士生的青年教師 以及部分在讀 碩士生共百余名代表 在論壇的主題發(fā)言中 清華大學王寧教授就s s c I 和 A H c I 檢索刊物評介及寫作策略做了報告 介紹了國際三大 檢索系統(tǒng)及我們的對策 上海外國語大學謝天振教授談了關 于學位論文寫作的三個基本意識問題 即學位論文的問題意 識 理論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香港嶺南大學孫藝風博士討論了 翻譯學學科的危機意識 研究論文與教材的區(qū)別 博士訓練 的目的以及博士論文的寫作等問題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穆雷 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及研究者掌握正確的研究方法并培養(yǎng)學術 規(guī)范的意識談了自己的看法 除了大會主題發(fā)言和模擬答 辯 論壇還安排了自由論壇和全場互動等活動 給導師和學 生以充分交流的機會 論文大致分四個主題 現(xiàn)綜述如下 第一組論文分別從翻譯學構建 翻譯研究方法 翻譯標 準及闡釋學的角度對譯學研究展開探討 既有對傳統(tǒng)理論的 反思 又有對新理論的探索 中國的翻譯活動可以追溯到春 秋戰(zhàn)國時代 從那時候起 對翻譯標準的討論就從未停止過 從佛經(jīng)翻譯的文 質(zhì)之說到嚴復的 信達雅 再到 化境 等標 準的討論 前后縱橫兩千多年 各個時期的翻譯目的 任務 和作用不同 所制定的翻譯標準也就不同 邸愛英通過 論 語 的譯本比較指出 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是隱身還是顯形 在 是否添加文本注釋當中就能體現(xiàn)出譯者的翻譯觀 翻譯注釋 反映的是譯者的翻譯過程 體現(xiàn)的是譯者的翻譯觀 陳大亮 從國內(nèi)譯界對 化境 理論認識的盲點和誤區(qū)出發(fā) 從三個方 面澄清了對 化境 理論的種種誤解 重新認識了 化境 所蘊 涵的理論價值 杜世洪從個案分析入手 利用維特根斯坦后 期哲學關于 語言是基于話語參與者共曉性的聯(lián)合 的觀點 討論不可譯現(xiàn)象的可譯潛勢 從而得出結論 任何不可譯現(xiàn) 象都具有可譯潛勢 滕梅運用接受美學和目的論理論 從客 觀和主觀兩個方面探討了翻譯文學中 訛 的必然性和必要 性 把這種 訛 歸納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 在翻譯過程中 不同 文化之間的差異 有時候很難克服 需要譯者有意識地去識 別并做出調(diào)整 以達到翻譯的目的和效果 最大程度上滿足 收稿日期 2 0 0 6 一0 5 2 3 作者簡介 穆雷 女 博士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高級蠢譯學院教授 1 4 翻譯的標準 熊錫源把翻譯批評看作是一種互文本過程 認 為正是目標文本的互文特征決定了翻譯批評的多樣性 在 此基礎上討論目標文本的互文特征與各種翻譯批評模式的 關系 并根據(jù)互文性理論 對現(xiàn)有的翻譯批評加以總結與評 述 曾奇對中外翻譯理論的起源與發(fā)展歷程進行了梳理 意 在探求特定的社會歷史階段對翻譯的特定需求和要求 從而 探討翻譯標準研究發(fā)展的規(guī)律 為推動翻譯標準研究的發(fā)展 提供歷史的反思和啟迪 縱觀譯學發(fā)展的歷程 我們發(fā)現(xiàn)翻譯學科的迅速發(fā)展伴 隨著對譯學的不斷的爭論 石永浩探討了中國古代譯論的 現(xiàn)代闡釋問題 認為對古代譯論進行現(xiàn)代闡釋 就是以現(xiàn)代 學理來解讀古代譯論文本 消除時空差距所造成的當代理解 者與古代譯論文本之間的陌生性和疏遠性 將古代譯論納入 到當代譯學理論的話語系統(tǒng)中 劉華文則指出 運用西方 的哲學體系來解釋中國哲學文本里面的某些話語 的現(xiàn)象在 翻譯研究中同樣存在 即運用西方翻譯理論的概念和術語來 解釋中國傳統(tǒng)譯論的話語 這一解釋過程常被稱為 傳統(tǒng)譯 論的現(xiàn)代闡釋 且不論這種闡釋的必要性與合理性 關鍵 在于闡釋的目的與方法 如果單純?yōu)榱送ㄟ^比附找出中國 傳統(tǒng)譯論里與西方譯論相近的詞語 從而認定 中國早就有 自成體系的 有中國特色的翻譯學 這種看法給青年學子造 成的負面影響會阻礙他們?nèi)嫔羁痰卣J識中西方翻譯理論 各自的優(yōu)劣 龍明慧提出的問題是 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翻 譯學的翻譯原型到底是什么 各種翻譯理論的不同是否源 于其對翻譯原型認識的不同 她試圖依據(jù)原型理論構建翻 譯學的翻譯原型 并以此為基礎理清翻譯學的翻譯研究和其 他流派的翻譯研究的關系 該設想很大膽 但要注意避免單 純用一門理論的術語套用在翻譯研究上而不解決實際問題 吳志杰把后殖民視角引入翻譯理論本身 認為不平衡的中西 譯學之間存在著話語霸權關系 指出大多數(shù)譯介西方翻譯理 論的文章采用 理論 論證 的模式 為西方譯論尋找中國的 例證 溫建平從格式塔心理學的感知原則 語言系統(tǒng)論 翻 譯中的組合關系研究 如搭配關系 語義韻 以聚合關系為參 照系的組合關系 主位結構與信息結構 銜接關系中的照應 和替代等方面探討了價值組合體的構成和范圍 建構了價值 組合體的理論框架 認為價值組合體是翻譯的轉換單位 是 以價值為取向的翻譯單位 侯靖靖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正 確認識譯者作為語言協(xié)調(diào)者和文化交流推動者的角色 提高 萬方數(shù)據(jù) 對譯者的重視度 充分發(fā)揮其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從而為 翻譯學科在中國的建立奠定堅實的基礎 蔣林就西方主要 譯論研究范式的發(fā)展脈絡進行梳理 結合中國譯論之現(xiàn)狀 參照西方譯論范式進行深刻的學術反思 以拓展我國譯論研 究視域 建構新時期的中國譯學學科范式 鄭錦懷從譯學建 構與翻譯現(xiàn)實的要求兩方面論證翻譯研究需要經(jīng)濟學視角 的參與 進而從多方面證明該視角的可行性 及將它命名為 翻譯的經(jīng)濟 的合理性 任何學科的發(fā)展 壯大乃至成型都離不開方法論的指 導 只有具備完善的方法論體系 本體論 認識論 價值論才 能與之結合成為有機整體 促成對學科的全面深入認識 有 的學者已經(jīng)開始關注這一問題 賈正傳在 用系統(tǒng)觀考察當 代翻譯學發(fā)展模式 的嘗試中 注意到當代翻譯學 新觀念 新方法層出不窮 提出翻譯學將發(fā)展成為 多理論 多方法 多范式 多流派的多元互補 綜合統(tǒng)一 的學科體系 徐劍在 闡述翻譯研究的 合理性 這一哲學命題時 直接貫通了其與 翻譯研究方法論之間的對話 認為理解 合理性 要求 在方 法論上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同時這一概念本身起到連 接翻譯本體和認識方法二者橋梁的作用 即 翻譯是 什么 就需要按照 什么 手段去研究 固然作者的重點在于強調(diào) 合理性 對于方法論的決定性作用 但考慮到二者的互動關 系 我們得到的啟示卻在于對方法論的描述與探討亦能增進 對 合理性 的理解 林璋運用實證研究的方法探討如何提 高譯者的轉換操作技術 邢杰截取一般方法論層面 具體對 翻譯研究中的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進行考察 試圖通過平行 學科的折射反映現(xiàn)時翻譯研究方法論建構的步伐 從翻譯研 究對跨學科方法的吸收與融合角度做出了有益嘗試 通過 這些研究 我們不難看出方法論對于任何時期 任何層面 乃 至具體到任何個體問題的翻譯研究都構成不可或缺的組成 部分 深化對翻譯研究方法論的認識 既可完善翻譯學研究 的體系建構 又能以方法促認知 深化研究 既可規(guī)范翻譯研 究的過程 又能增強研究結果的效度與理據(jù) 既可理解翻譯 研究的歷程 又能預期其可能的走向 因而有必要對當前翻 譯研究與方法論的結合做全面梳理 進而從歷時與共時兩個 維度對翻譯研究方法論進行考察 一方面充分描述研究方法 在翻譯研究發(fā)展演化過程中的變化 揭示其與不同研究范式 間的內(nèi)在關聯(lián) 從而以方法論演變這一獨特的視角窺探翻譯 研究進步的內(nèi)在動因 另一方面全面對比翻譯研究方法論與 相鄰學科方法論的建構水平 從跨學科的視角建構翻譯學自 成體系的研究方法 第二組論文涉及翻譯研究的各學派 文化轉向是譯學 研究的重大轉變 在翻譯的文化研究方面 何琳選取 中國文 學 雜志為研究對象 運用勒菲弗爾的文化翻譯理論 采取宏 觀為主 微觀為輔的方法進行研究 旨在闡明這一純文學翻 譯雜志的辦刊機制 特別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翻譯所受到的外 部影響 同時肯定它在中國文學翻譯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對中 國文化傳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胡剛指出 拋棄語言研究把 文化轉向 看作是翻譯研究的全部的極端做法 只會給翻譯 研究戴上 文化枷鎖 使其發(fā)展禁錮在文化的研究之中 在 多元研究視角的基礎上 實現(xiàn)文化研究和語言研究的并舉 才是翻譯研究的健康 持續(xù)發(fā)展之路 江帆通過廓清與文化 學派相關的三組關鍵概念 即寬泛意義上的翻譯文化研究與 翻譯研究文化學派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不同來源和范疇的系 統(tǒng)理論及描述研究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翻譯研究的文化學派和翻 譯研究的文化轉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為準確理解與合理運 用文化學派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學理基礎 吳贊論述了翻譯 的文化轉向對于翻譯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審視特定文化 中的文本及其在目的語文化中的傳播 定位和重新解讀之間 的關系 對嚴復等人的翻譯作品作了歷史和文化評價 在文化轉向的背景下 翻譯研究領域中許多新視角如女 性主義視角 后殖民主義視角 解構主義視角等迅速發(fā)展起 來 翻譯研究的重點也從文本之間的轉換拓展到對譯者 對 意識形態(tài) 對歷史背景等方面的研究 性別翻譯研究占本次 論壇全部論文的十分之一 陳麗娟在她的研究計劃中追溯 性別視角的譯作評論發(fā)生的歷史文化語境 分析其特點與不 足之處 還考察了性別視角的譯作評論在中國語境下的境 遇 黃春燕以女性主義關照下的譯者主體性為關注點 探討 譯者的社會性別和性別意識是如何影響其翻譯的 并以 荒 山之戀 的英譯本為佐證 揭示女性主義對譯者主體性的構 建作用 證明譯者主體性對文本生成的積極作用 李紅玉認 為 國內(nèi)性別視角下的翻譯研究還主要處在梳理和介紹階 段 中國譯論研究者將女性主義翻譯理論運用于中國的情境 中 進一步發(fā)展 豐富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和女性主義翻譯批 評的研究還不多 作者認為在中國的翻譯實踐中 有女性主 義意識的女譯者在翻譯中體現(xiàn)了其性別意識 李文靜嘗試 將性別研究和女性主義文學評論中的 雙性同體 理論應用 于譯者研究 探討譯者的性別視角對翻譯活動的影響 解釋 譯者在翻譯活動中轉換性別視角 從不同角度進行闡釋和表 達的情況 認為具有雙性視角的譯者在進行翻譯 尤其是面 對異性作家或具有性別特征的文本時 會有更為理想的效 果 她還進一步探討了雙性同體所代表的跨越性別和身份 的疆界 多角度 多元化的思維方式 探索譯者在翻譯活動中 身份與角色的多重性 邵毅分析了一些譯作發(fā)現(xiàn) 不少譯文 并沒有呈現(xiàn)出很強的女性意識 這既影響了原創(chuàng)豐富內(nèi)容 的傳達 也阻撓了讀者對其中蘊含的女性主義思想的感悟 徐保華通過描述庸俗的翻譯腔和男權話語在翻譯過程中對 女性作家文本的改寫 分析了女性特征在譯介過程中遺失的 普遍性和原因 肯定了譯作性別的存在 提出了重視譯作性 別對尊重女性經(jīng)驗 特別是第三世界女性經(jīng)驗的重要意義 楊雪從女性主義視角人手分析了楊憲益 戴乃迭 霍克斯和 許淵沖等譯者在英譯 葬花辭 中的不同風格和取向 提出譯 者的女性主義意識強弱程度直接對譯者的翻譯風格產(chǎn)生影 響 譯者的女性主義意識同時也有助于充分體現(xiàn)類似作品的 創(chuàng)作用意 她還指出 男性譯者的女性主義意識同樣值得研 究 應引起女性主義翻譯研究者的關注 于德英從文化研究 的視角 首先梳理考察了西方翻譯史中翻譯的性別化隱喻 5 萬方數(shù)據(jù) 即原作與譯作 作者與譯者 翻譯過程 源語文化與目的語文 化的性別隱喻 繼而分析了翻譯性別化隱喻背后的哲學根 源 即西方哲學對二元對立等級模式和同一性的癡迷 最后 探討了解構翻譯性別化隱喻的嘗試 并指出其烏托邦性 上 述研究者探討了性別翻譯的各個方面 包括女性主義影響下 的忠實 譯作評論中的性別視角 女性主義關照下的譯者主 體性 翻譯中的女性意識 翻譯的性別化隱喻等 這些文章 大都包含具體的案例分析 豐富了中國語境中性別視角下的 翻譯研究 從后殖民視角進行的研究中 王輝以 中庸 為例 分析 辜氏譯經(jīng)的特色與策略 并對后殖民翻譯研究中的一些誤區(qū) 加以探討 王輝認為辜鴻銘的儒經(jīng)英譯 打破了由傳教士 漢學家壟斷中學西漸 制造中國形象的局面 具有反對殖民 主義 尤其是文化殖民的初衷與色彩 李紅滿則從宏觀層面 對后殖民視角進行了探討 她認為被人們稱為雜合或混雜 文本的創(chuàng)作過程 實際上是一個語言與文化的翻譯過程 但 這個過程不僅僅是一個將一個本土文本翻譯成強勢語言文 本的過程 而是尋求通過翻譯創(chuàng)造一個抗爭與對話的空間 通過這種改鑄的翻譯語言 后殖民作家質(zhì)疑殖民文化的權 威 顛覆殖民文學的話語 實現(xiàn)了自我文化身份的重寫 她 指出在某種程度上后殖民文本既是原文又是譯文 整個寫作 與閱讀過程也都是翻譯過程 從解構主義視角研究的文章 里 張永喜認為 解構主義在 破 的同時 暗含 立 之意義 解構主義思想所呈現(xiàn)的并非完全如很多學者認定的 非理 性 的特征 相反 它含有打破舊制 建立新理性的內(nèi)在屬性 楊淑華在分析對照傳統(tǒng)文本觀和新文本觀的基礎上 對文本 觀的深刻變化進行了哲學解釋學探討 如果說張永喜是對 解構主義翻譯觀本體的討論 楊淑華則是把解構主義的方法 應用于對文本觀的分析之中 解構主義翻譯觀作為翻譯研 究文化轉向中重要的一支 仍然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然而 讓人略感遺憾的是 這兩篇論文更多停留在理論的梳理和總 結層面 翻譯研究文化轉向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對譯者的關注 本組共有八篇論文涉及譯者的研究 此外 王志勤從認識論 的角度探討忠實的問題 認為譯者主體性是譯文不可能絕對 忠實于原文的根本原因 該文從伽達默爾的闡釋學理論出 發(fā) 運用 前理解 視域融合 等闡釋學觀點 并結合文學翻 譯實例 揭示譯者在文學翻譯的理解和表達過程中會不可避 免的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體現(xiàn)出自己的個性特點 以西方哲學 從主體性向主體間性轉向為背景 翻譯研究也開始了對主體 間性的關注 在關于主體間性的兩篇論文中 羅列以譯者的 創(chuàng)造性叛逆為切入點 李文靜則從譯者的性別視角人手 羅 列的論文以哲學上的主體性向主體間性轉向為理論基石 從 譯者的多重身份 誤讀 及其 創(chuàng)造性叛逆 的接受等層面 探 討譯者 創(chuàng)造性叛逆 的主體間性特征 提出譯者的 創(chuàng)造性 叛逆 既是一種主體性事實 也是一種主體間性事實 以期深 化對譯者主體性的認識 第三組論文主要圍繞翻譯教學 口譯研究 語料庫翻譯 1 6 研究和語言學翻譯研究幾個主題展開 翻譯教學因學科建 設不斷取得進展而被進一步提上議事日程 這是因為翻譯人 才的培養(yǎng)需要翻譯教學在理論上的不斷探索 張瑩調(diào)查了 大陸 香港 臺灣 美國 加拿大 英國幾個地區(qū)5 9 所大學翻 譯學位授予的層次和分布 發(fā)現(xiàn)國內(nèi)翻譯培養(yǎng)存在著一些缺 點 如翻譯學位培養(yǎng)的層次不清 缺乏獨立的翻譯學位培養(yǎng) 碩士層次上多數(shù)只重視理論 專業(yè)性強的翻譯證書培訓少 培養(yǎng)目標不明確 師資不到位等等 陳浪調(diào)查了歐洲大學翻 譯專業(yè)課程學位設置的現(xiàn)狀 分析其主流課程設置模式的特 點 并從學科建設的角度探討翻譯教學培養(yǎng)中如何處理學術 導向和職業(yè)導向之間張力的問題 在借鑒和反思國外翻譯教 學發(fā)展得失的基礎上 針對國內(nèi)目前翻譯教學中的一些問題 提出相關建議 潘華凌依據(jù)建構主義理論 分析了翻譯人才 知識結構建構的重要性 提出了建構翻譯人才知識結構的五 個原則 翻譯人才的培養(yǎng)要充分利用課程體系的合力 應該 把知識結構的建構與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 個性發(fā)展 能力培養(yǎng)以 及翻譯實踐相結合 姚虹認為 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說到底是要 提高學習者的能力 她擬采用調(diào)查問卷法對兩年內(nèi)英語專 業(yè)學生的翻譯學習策略進行研究 以期摸清翻譯教學中首先 或著重訓練的翻譯學習策略 對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學的開展提 供理據(jù) 實證性研究方法在目前國內(nèi)翻譯研究領域相對薄 弱 可以預見 將學習策略的研究方法應用到翻譯教學中將 是今后翻譯教學中實證性研究的趨勢 至今還沒有引起廣大 教師的足夠重視 張軍平指出 翻譯單位的選擇要受到原語 和目的語本身的性質(zhì)和特點的影響 參與轉換的兩種語言 之間的差異越小 所要考慮的語言單位就有可能越小 相反 則越大 語段不失為翻譯教學中一個合宜的翻譯單位 口譯研究也是翻譯研究中的薄弱之處 張威考察了同 聲傳譯與工作記憶的關系 發(fā)現(xiàn)工作記憶容量與記憶資源協(xié) 調(diào)性都與同傳效果有密切的聯(lián)系 同時 其他口譯專項技能 與記憶能力相互影響 共同對口譯效果產(chǎn)生影響 通過完善 研究設計 加強跨學科研究意識 可以進一步廓清記憶能力 與口譯活動的關系 高彬指出 口譯培訓質(zhì)量評估體系的逐 步建立給培訓的質(zhì)量管理提供了具體的要求 項目質(zhì)量的評 估能發(fā)現(xiàn)問題 而質(zhì)量管理則能解決問題 提高質(zhì)量 她從 質(zhì)量管理的角度審視培訓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提出了進一步整合資 源 優(yōu)化教學的管理的方法 張吉良對世界各地部分高校翻 譯院系的口譯人才培養(yǎng)現(xiàn)狀進行了調(diào)查 發(fā)現(xiàn)由于口譯訓練 對學生的雙語能力 認知水平 百科知識和口譯技能有很高 的要求 約有一半以上的高校翻譯院系將口譯教學放在研究 生階段進行 學生在入學前要滿足一定的條件 或者必須通 過嚴格的素質(zhì)和水平測試 作為翻譯研究的一個工具 語料庫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 視 它已不僅僅被局限于研究翻譯文本的普遍性 劉康龍回 顧了國內(nèi)外基于語料庫的翻譯研究概況 并統(tǒng)計了1 9 9 5 至 2 0 0 4 年發(fā)表于國內(nèi)1 4 個期刊上與語料庫相關的文章 探討 語料庫與翻譯研究的結合與發(fā)展歷程 調(diào)查分析發(fā)現(xiàn) 近幾 年來 基于語料庫的翻譯理論研究在數(shù)量上已經(jīng)取得了長足 萬方數(shù)據(jù) 的進步 但同時也存在一定問題 主要表現(xiàn)在忽視實證性研 究和翻譯教學理論研究 趙巍認為 宏觀意義上的語料庫翻 譯研究代表了翻譯研究中一種新興的研究模式 它在研究手 段 研究理念 研究目的上有一定的特色 如提供大量真實語 料 滿足多種研究目的 提供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增強理論結論的說服 力 驗證理論假設 改進現(xiàn)有結論并構建新的理論等 事實上 也推動了翻譯研究的進程 但是語料庫翻譯研究方法的實 證主義傾向也具有先天的局限性 如排除價值判斷和主體闡 釋 以方法代替研究目的 語料庫設計中的 設計者效應 翻 譯語料庫的代表性問題 以及語料收錄的標準問題等 黃立 波簡要追述了語料庫方法發(fā)展歷程以及目前對此論的許多 質(zhì)疑 主要表現(xiàn)在三方面 對方法論的質(zhì)疑 一些實證性個案 研究的結果與普遍性假設相背離 印歐語系之外的普遍性研 究對原有假設的挑戰(zhàn) 作者嘗試對翻譯普遍性研究提出一 些建議 如重新界定研究對象 在指導原則上 以平行語料庫 為基礎 在翻譯研究中重新引入源語文本 在方法論方面 以 類比語料庫的研究成果為出發(fā)點 在平行語料庫中重新進行 驗證 分析和歸納 對各種局限因素加以關注和控制 從語 言 認知 社會文化等視角對各類翻譯普遍現(xiàn)象進行解釋 肖維青從英國翻譯英語語料庫對翻譯研究的重要意義人手 重點介紹了自建語料庫的翻譯批評研究 包括對平均句長 詞語分布 詞頻統(tǒng)計 特色詞匯 主題詞和關鍵詞等方面的調(diào) 查 認為基于語料庫的翻譯批評方法不僅有助于在整體上比 較客觀地把握文本 而且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 即翻譯批評 的描述性轉向 也指出了語料庫在翻譯研究中方向和存在的 問題 趙冬梅在具體探討了翻譯學??普Z料庫的特點及構 建的前景 分析了翻譯學??普Z料庫建立的必要性與可行 性 指出如果把翻譯作為一種職業(yè) 翻譯學專科語料庫的建 立將使許多工作變得更加快捷 更加準確 提高效率 語言學依然是翻譯研究中的重要范式 龍飛討論了促 使翻譯研究范式發(fā)生變更的客觀條件 然后通過對我國重要 期刊 學報 雜志0 5 年的熱點文章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以期發(fā)現(xiàn) 我國目前翻譯研究的真正動向是否真是語言學轉向 邵璐 概述模糊語言學與翻譯學相結合的發(fā)展歷程 分析語言模糊 性研究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 并提出今后研究可能出現(xiàn)的新 方向 但筆者認為 目前我們的問題還不在于建立什么 模 糊翻譯學 把模糊學的術語套用進翻譯研究 而是首先搞清 楚模糊學的真正含義及其與語言和翻譯研究的內(nèi)在關聯(lián) 司顯柱在對語言功能分析和分類的基礎上 從語言與語篇關 系的角度 論述了語言使用的存在形式 語篇的功能 又 從功能與類型的關系出發(fā) 歸納和描寫了語篇的三種類型 信息 表情 感染 然后 通過對三類語篇的主旨的闡 述 探討了語篇翻譯的要義和策略 錢宏以描述性方式從功 能角度考察真實存在的翻譯現(xiàn)象 運用評價理論分析考察源 文和譯文中的態(tài)度并尋求背后的動因 還運用對文本中態(tài)度 比較分析的結果檢驗萊斯的文本類型理論中針對不同文本 類型所提出的翻譯策略的有效性 同時檢驗評價理論對于翻 譯研究的適用性 陳志杰在梳理國內(nèi)外對語內(nèi)翻譯和語際 翻譯的研究成果基礎上 通過對語內(nèi)翻譯和語際翻譯的特點 分析指出 語內(nèi)翻譯無論是在理解階段還是表達階段都會起 作用 語內(nèi)翻譯在使源文本與譯本契合的過程中 把這兩個 階段聯(lián)系起來 使翻譯得以發(fā)生 并成為可能 譚曉麗用言 說為單位描述了幾個語句以及語篇的翻譯過程 并提出言說 才是語篇的一個基本組成單位 它是解釋力很強的一個翻譯 單位 余繼英對對等思想的歷史演變進行了梳理 分析了文 學學派對對等思想構成的巨大挑戰(zhàn) 并得出結論 通過與流 行批評話語的結合 對等思想仍將存在下去 陳科芳用語用 學的合作原則來解釋歇后語的構造和翻譯 以 紅樓夢 中的 歇后語作為數(shù)據(jù)來源 歇后語的構造一般通過遵循合作原 則的關聯(lián)準則但違反合作原則的其它三條準則來實現(xiàn) 對歇 后語的翻譯處理也因為違反不同的準則而需要采取不同的 翻譯手法 薄振杰概述自關聯(lián)翻譯理論介紹到中國以來 我 國學者們的主要研究成果 分析該領域的研究特點和存在的 不足 提出有待于進一步討論的問題 第四組文學翻譯組所提交論文 基于文本分析的占多 數(shù) 但切入角度卻不相同 陳琳提出翻譯中的陌生化概念 將源語文本的陌生化表現(xiàn)手法保留 或把譯本主題 文學樣 式 文化信息 語言特征與譯文語中的前在的平行文本的特 征雜合 其目的在于 將翻譯選目和翻譯語言的陌生化提升 到翻譯本體論即翻譯的本質(zhì)和審美原則的高度 文學翻譯 審美的陌生化特征包括翻譯審美陌生化的前提 翻譯陌生化 實現(xiàn)的過程 翻譯陌生化的度的把握 袁榕探討了文學翻譯 中求真與求美之間的矛盾 通過翻譯實例說明 堅持二者的 辯證統(tǒng)一 把握它們之間的度 使之達到最佳契合 不僅是衡 量譯者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也體現(xiàn)了譯者對作為 客體的文本和作為主體的讀者的同樣關注 王林通過案例 和史料比較分析闡明 文學翻譯中目的語文學傳統(tǒng)或者傳統(tǒng) 詩學會影響原文文體風格的充分傳譯 甚至會導致扭曲變形 化了的文體風格 黃瓊英從敘事時間和敘事角度兩方面人 手 對魯迅早期翻譯文本進行剖析發(fā)現(xiàn) 魯迅早期翻譯所選 譯的文本在敘事時序和敘事頻率上與中國傳統(tǒng)章回小說基 本一致 譯本也較為忠實地再現(xiàn)了源語文本的敘事時序和頻 率 但在敘事時距和敘事視角的處理上卻與源語文本有所背 離 魯迅早期譯作敘事模式的變化是一個東西方文化互相 滲透 彼此對話的 移位 的過程 金兵指出 魯迅在翻譯過 程中有著較強的讀者意識 但他的譯文沒有得到讀者的認 可 主要是由于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造成 主觀方面 魯迅 的翻譯觀過于超前 脫離了當時的實際情況 客觀方面 當時 的讀者習慣了長期以來 順而不信 的譯文 因而很難接受魯 迅的譯作 嚴曉江從文化缺省的處理 美學情感的傳遞和深 遠意境的再現(xiàn)三個方面分析趙恒元翻譯的 沁園春 雪 英譯 文 探討關聯(lián)翻譯理論標準在詩詞翻譯批評研究方面的運用 問題 從而突出翻譯的認知特性 張旭試圖在現(xiàn)代翻譯理論 特別是多元系統(tǒng)論的關照下 借鑒翻譯規(guī)范理論 從中西比 較詩學的角度來通過個案分析 討論新格律派詩人朱湘在翻 譯過程中對文化意象作出的改寫策略 并追溯其詩藝活動的 1 7 萬方數(shù)據(jù) 美學蘊涵 倪秀華試圖從社會文化視角對沙博理 S i d n e v s h a p i r 0 翻譯的 林海雪原 的英譯 7 r m c k si nS n o w yF 0 r e s t 現(xiàn) 象 尤其是譯本的刪改現(xiàn)象 作一歷史描述研究 以闡明政治 意識形態(tài)對建國時期的中國文學外譯的制約 并期望通過這 一英譯現(xiàn)象為研究建國時期的中國文學外譯 尤其是對所謂 中國十七年紅色經(jīng)典文學的外譯 提供可行的參照 李文革 從翻譯的視角梳理了 玉書 的譯著特點 認為雖然 玉書 是 介于翻譯與創(chuàng)作之間的一部譯著 但卻在西方廣為傳播和接 受 他從當時流行的社會思潮和文學手法譯者情趣和翻 譯策略取向 誤讀等因素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了多層面的詳細探 析 任東升基于對圣經(jīng)研究歷史和現(xiàn)狀的述評 從五個方面 對圣經(jīng)漢譯研究做出展望 指出圣經(jīng)漢譯研究是中國翻譯研 究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 劉霽以 大公報 文學副刊 中 的譯介活動 如論文 書評 譯作 新聞 演講等為中心 在鉤 沉高校 以清華為主 外國語文學系教育理念 學科設置 教 師配備和教材選擇 師生交游及其學術活動的同時 探析譯 介者如何通過大學和傳媒使外國文學經(jīng)典知識得以確認 并 規(guī)范人們對外國文學的認識和想象 孫建成以 莎士比亞十 四行詩集 第五首的三個英譯文本為基礎 圍繞譯詩的風格 韻式和主題 運用巴赫金語境對話理論和赫爾曼社會敘事學 方法 通過文本詞語 語義和結構特征的比較分析 集中探討 了詩歌文本再現(xiàn)與翻譯語境對話的關系 試圖說明在文本的 轉換生成過程中結構主義翻譯觀與解構主義翻譯觀是一種 分立而互補的多元協(xié)作同構關系 以研究得出的疊重語境化 概念為基礎 提出了一種整合型的 惠存翻譯 方法 將文本 翻譯置于語言 語境和對話因素的星河之中 陳鳴圍繞張谷 若的三大翻譯特色 即使用山東方言對譯威塞克斯方言 運 用四字格和增補大量注釋 論證張谷若的方言對譯是一種帶 有異化成分的歸化策略 四字格的運用也是一種帶有異化成 分的歸化策略 而大量注釋是一種帶有歸化成分的異化策 略 最后得出結論 張谷若采取了一種歸異適中的翻譯策略 即在語言層面上以歸化為主 在文化層面上以異化為主 董 海雅首先對該領域比較有爭議的幾個術語進行說明 隨后回 顧了中西方影視翻譯研究的進展與現(xiàn)狀 重點介紹西方影視 翻譯多元化的研究視角與學術動態(tài) 希望促進我國影視翻譯 研究的發(fā)展 胡安江通過對寒山詩藉由翻譯在美國經(jīng)典化 的個案分析 指出從故國文學史的 被邊緣化 到翻譯文學中 的 被經(jīng)典化 寒山詩在文學史書寫中譜寫了絢麗華章 在 翻譯文學經(jīng)典中更是塑造了一個不朽的神話 方開瑞試圖 從歷史的角度 通過實證 考察甲午戰(zhàn)爭前后小說翻譯的嬗 變 從中可以看到 教 的因素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唐欣玉從 生活史的角度考察薛紹徽 陳壽彭夫婦一生的翻譯活動 以 外國列女傳 為重點 分析其翻譯的發(fā)生 過程及影響等 力 圖打破以往對這時期翻譯研究的單一敘事 還原歷史真實 揭示晚清西學東漸過程中普通士人翻譯活動的真實面貌 在對翻譯家研究的論文中 王少娣 鄭貞和任軍分別分 析翻譯家林語堂 董秋斯和林紓 龐德的翻譯實踐 探討了譯 者的翻譯思想對他們的翻譯實踐的影響 從實踐方面印證了 1 8 譯者主體性的理論 此外 盧明玉從署名 譯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早教中心課程資源租賃與合作開發(fā)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食堂肉類供應商合同3篇
- 2025餐飲企業(yè)員工福利保障合同6篇
- 2024年荒山土地流轉種植項目承包合同3篇
- 2024年金融服務領域軟件開發(fā)與定制合同
- 2025年版出口石材支付條款與環(huán)保開采協(xié)議3篇
- 2024年虛擬現(xiàn)實技術應用合作協(xié)議
- 2024年金融服務轉讓合同
- 2025年體育場館租賃合同范本規(guī)范2篇
- 2024施工承包合同:數(shù)據(jù)中心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模板3篇
- 銷售合同補充協(xié)議書范本
- 加油站加油機更換施工方案
-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火電項目前期工作管理辦法》
- 初三九年級英語英語英語語法填空附答案附解析
- 呆滯品管理制度范本(3篇)
- GB/T 42623-2023安裝于辦公、旅館和住宅建筑的乘客電梯的配置和選擇
- 夸美紐斯《大教學論》
- PMC主管工作計劃工作總結述職報告PPT模板下載
- 放射治療技術常用放射治療設備課件
- 《計算機組成原理》武漢大學2023級期末考試試題答案
- 廣東廣州白云區(qū)2021學年第二學期期末學生學業(yè)質(zhì)量診斷調(diào)研六年級語文(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