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蘇少版)六年級美術上冊《中國青銅藝術》課件1(22張PPT)PPT課件_第1頁
最新(蘇少版)六年級美術上冊《中國青銅藝術》課件1(22張PPT)PPT課件_第2頁
最新(蘇少版)六年級美術上冊《中國青銅藝術》課件1(22張PPT)PPT課件_第3頁
最新(蘇少版)六年級美術上冊《中國青銅藝術》課件1(22張PPT)PPT課件_第4頁
最新(蘇少版)六年級美術上冊《中國青銅藝術》課件1(22張PPT)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四牛鎏金騎士貯貝器,虎食人卣(鹵,中國青銅藝術,第19課,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這是唐詩人王勃的騰王閣序中的句子這里的鐘和鼎指的是青銅禮器。 青銅器是用銅錫合金制作的器皿和工具。先秦時代,青銅器的鑄造技術和造型藝術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堂皇的地位,取得了光輝燦爛的成就。 新石器時代的晚期,河南二里頭文化上出土的青銅器,是我國中原地區(qū)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青銅器,人們起先從礦石提煉出紅銅,紅銅是純銅,熔點低,硬度高,易脆損。后來人們從銅錫鋁共生礦中提煉出青銅合金。隨著冶煉技術的提高,人們可以從礦石中分別提煉出純銅、純錫、純鉛,這樣就可以根據(jù)器物的要求,按不同的比例隨意鑄就,青銅材料的完善,奠定了我國古代的

2、青銅文化發(fā)展的物質(zhì)基礎,青銅的鑄造工藝主要有制范法、失蠟法和金銀錯工藝。拿制范法來說,先用泥土制成鑄件的完整模型,經(jīng)過焙燒,然后在表面貼泥片進行翻型,制成泥范,此外還要用泥土制一個體積與容器內(nèi)腔相當?shù)姆?,通常稱為芯,就可用銅水進行澆鑄了,冷卻后,即成青銅器。青銅器件越大,器型和花飾繁縟,則鑄造工藝越復雜。常常一件青銅器是用多塊泥范分別澆鑄拼合而成,其工藝精巧令人嘆為觀止。用制范法制造的青銅器最有代表性的是聞名遐邇的戰(zhàn)國曾侯乙墓編鐘,編鐘演奏,青銅制作有日常用具、兵器、樂器、生產(chǎn)工具和貨幣五大類。 青銅器的藝術成就集中體現(xiàn)在擺脫了實用功能而上升到具有禮儀象征意義的青銅禮器上。 青銅器用于煮熟食物

3、,盛放熟食是日常的生活用品。作為禮器的鼎則必須經(jīng)過裝飾,以至于擺脫實用功能。鼎是禮器中最重要的器具,象征著身份、等級和權力。 春秋時楚莊王熊旅借伐陸渾之戎(少數(shù)民族政權)之機,把楚國大軍開至東周的首府洛陽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應對的王孫滿去慰勞。莊王見了王孫滿,劈頭就問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與周天子比權量力。王孫滿委婉地說:“一個國家的興亡在德義的有無,不在乎鼎的大小輕重。”莊王見王孫滿拿話擋他,就直接說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國折下戟鉤的鋒刃,足以鑄成九鼎。 “問鼎中原”這個典故,就是這樣得來的,乳釘紋爵 夏晚期,1974年河南偃

4、師二里頭出土。高22.5cm,口部橢圓,流窄長,有釘帽形矮柱,束腰平底,三棱錐狀足細長外撇,鋬上有長條形鏤孔,腹部有二道凸線,五個乳釘。是夏代最大的一件爵。它是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青銅器中最早的一件,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母親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國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代表作,原稱“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出土于河南安陽,現(xiàn)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國國家一級文物。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腹長方形,上豎兩只直耳(發(fā)現(xiàn)時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來據(jù)另一耳復制補上),下有四根圓柱形鼎足是世界迄今出土的最重青銅器,享譽“鎮(zhèn)國之寶,商早期獸面紋方鼎, 高100厘米

5、,口沿長62.5厘米,寬60.8厘米。1974年河南鄭州張寨南街出土。直口,折沿,方唇,沿立二拱形耳,外側(cè)有凹槽。斗形方腋,足為圓柱形,腹飾獸面紋和乳釘紋。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商代早期青銅器中最大的一件。現(xiàn)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館,長信宮燈,通高48cm。燈的形象為跪地執(zhí)燈的年輕宮女,通體鎏金。宮女左手持燈盤,右臂上舉,袖口下垂成燈罩。燈盤可以轉(zhuǎn)動,燈盤上的兩片弧形屏板可以推動開合,以調(diào)節(jié)燈光的亮度和照射方向。宮女身體中空,煙灰經(jīng)右臂進入體內(nèi),以保持室內(nèi)清潔。燈的各部分還可以拆卸,有利于清潔。此燈上面刻有“長信尚浴”等銘文共65字,所以被命名為“長信宮燈,銅奔馬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軀

6、干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著地。表現(xiàn)了駿馬凌 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銅器。屬于禮器,祭祀用品。是中國現(xiàn)存商代青銅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寧鄉(xiāng)縣黃村月山鋪轉(zhuǎn)耳侖的山腰上?,F(xiàn)藏于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一種古代面具。1976年在陜西城固縣蘇村曾出土有殷商青銅面具二十三件,臉形有橢圓和圓形兩種,目框深凹,眼球外凸,中有圓扎。兩耳直立,懸鼻突起,透雕獠牙。臉殼外凸內(nèi)凹,五官位置與人的面部相近。形狀兇煞,可戴在面部。從這些面具的形制、特點看,可能是當時的一種戰(zhàn)爭面具,獸面紋,最早的紋飾實心連珠紋,幾何紋,青銅器上常鑄刻有文字,這些文字通常稱為“銅器銘文”,又稱“金文”或“鐘鼎文”。 1976年在陜西省臨潼縣發(fā)現(xiàn)的利簋,上面記載了西周早期武王征商的事件和確切的時間,。簋銘文翻譯成白話是這樣的:”武王征伐商,在甲子那天早晨,舉行了風祭和占卜,占卜的結(jié)果是定能戰(zhàn)勝錯紂,結(jié)果很快地打敗了商王朝,同樣是面具給我們的 感覺一樣嗎?左邊是三 星堆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