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美育滲透_第1頁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美育滲透_第2頁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美育滲透_第3頁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美育滲透_第4頁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美育滲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美育滲透作者:潘紅勝張志琦沒有美育的教育, 是不完全的教育。 語文教育是我們對學生開展審美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對學生要 “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 ”。語文教材文章都是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它們文質(zhì)兼美,膾炙人口,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在語文教育中, 無論教育內(nèi)容還是形式, 都飽含了豐富的美的素養(yǎng)。 因此,語文教育離不開美育, 美育必須滲透在語文教育的方方面面。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育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在訓(xùn)練學生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的同時,還必須抓住詩歌、散文、小說、寓言、童話等不同文體特點,以學

2、生為主體,引導(dǎo)學生積極參與, 營造審美氛圍, 在審美的心態(tài)下求知, 發(fā)掘蘊含著的美的因素, 有機地滲透美育,使學生的身心得到美的熏陶。一、在品詞析句中,領(lǐng)悟語言美語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語言美是語文教材所選文章的特征之一。散文語言的流暢,小說語言的生動, 詩歌語言的凝練, 議論語言的嚴謹, 說明語言的平實, 抒情語言的動人等等,體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語言美。 語言審美應(yīng)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 也是語文教學與美育的最大滲透點。如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無論是荷塘還是月色,都顯得格外的美:“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每一片葉子和花上 ”,一個 “瀉 ”字輔以 “靜靜地 ”修飾,極為形象貼切地狀寫出月光的特點

3、 無聲幽靜而又富有動感,如流水一般傾瀉,毫不保留,一瀉無余。我們還永遠記住了 “田田的葉子 ”像 “亭亭的舞女的裙 ”,以及 “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等等極具個性色彩,聯(lián)想豐富,變幻多姿的語言。在傳承和接受的過程中,我們反復(fù)揣摩和領(lǐng)悟, 品味到了朱自清先生語言美的規(guī)律, 也便自覺完成了對語言的審美的過程。散文的語言審美如此,其他體裁的作品亦然。學習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時,引導(dǎo)學生討論 “孱頭 ”、“昏蛋 ”、“廢物 ”三個句子之間的關(guān)系,體會三個詞語所包含的感情色彩,學生領(lǐng)悟到魯迅先生如此遣詞造句的良苦用心,這也是一種審美的過程。古典文學作品語言的審美更大有可為。詩經(jīng)、楚辭,

4、唐詩宋詞自不必說,就是史論文, 其語言的審美也極具效用。如歐陽修的 伶官傳序 ,那充沛的語勢, 酣暢的文字,讀起來都會覺得有一種美的享受。特別是首句 “嗚呼 ”開頭, 渲染出貫穿全文的作者的感慨之情,令人產(chǎn)生共鳴。在論及后唐莊宗“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論及后唐莊宗“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一個 “哉 ”字,一個 “也 ”字運用之妙,令人嘆為觀止。前者對后唐莊宗的肯定、贊揚之情溢于言表, 后者對后唐莊宗的惋惜、 批評之意力透紙背。 文中還有諸如格言式警句“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等精彩語句,都讓人產(chǎn)生難以言表的審美樂趣。二、在聯(lián)想想象中,感受意境美

5、把握作品的意境也是審美的重點之一。 意境審美可以幫助學生從作品的表層走進作品的深層,并由此獲得自己的感悟。如柳永的雨霖鈴一詞情景交融,語言通俗,纏綿柔美,是婉約派代表作。 但如果僅僅停留在這一表層的分析上, 學生還是無法把握婉約派的風格特征。要領(lǐng)悟作品,必須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去領(lǐng)悟雨霖鈴的意境美,就需要引導(dǎo)學生走進作品中去,把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 ”、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與 “楊柳岸曉風殘月 ”等詞句聯(lián)系起來, 想象落魄的柳永, 即將離開京城去外地謀生, 從此將不能跟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愛的慰藉,那種心痛,那種不舍,那種無奈,傾瀉在字里行間,讓人同情,讓人傷1心。特 是 “今宵酒

6、醒何 ? 柳岸 殘月 ”一句有三個獨特之 。一是把 柳、 、殘月 些觸 離愁的事物集中在一起, 造了一種凄涼的氣氛; 二是 種情景是在酒醒之后伊人已去,自己獨留,離愁與 的特 氛 之中;三是酒醒后,第二天早晨,“ ”不能,“ 手 ”“淚眼 ”的情景 在,而前路又是“千里煙波 ”,離心 的人更 的特定 境里,怎不叫人 心呢 ?所以像 “寒蟬 ”、“ 柳 ”、“ ”、“殘月 ”等等表面上看似平常之景, 大含深意。你若能從中 品 ,個中情味,似一杯好酒,越品越 。作家 作都 究意境。一株未眠的海棠花,一棵挺拔的白 ,一 荒 冷落的地 ,受盡折磨不畏 暴的 娥, 不渝、渴望從良的杜十娘,多愁善感、 柔

7、心 的林妹妹,令人啼笑皆非、自我封 的 里科夫, 守禮教、冷漠無情的 四老 , 橫肉、 人不眨眼的康大叔, 些栩栩如生的客體或美或丑, 作者或 歌或鞭 , 通 引 學生 行 、理解、欣 和 美,從而將學生 文學 的殿堂,遨游在美的海洋。三、在朗 中,體會 奏美朗 是 文 教學最 常最重要的 , 提高學生 言修養(yǎng)有著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學中, 注意指 學生用抑 挫的聲 朗 文,在極富聲 化的朗 中感悟文章中的情感美、音 美,使 美的 文 成學生 秀的 言修養(yǎng)。如史 生我與地 一文, 文章的內(nèi)涵極其豐富, 其解 不是 而易 的, 就需要學生 文章反復(fù) ,在字里行 曾 殘疾自病的作者面

8、 古老而充 生機的地 ,是如何 得 生命的一些新理解,從而走出生命中的一段陰影。 看下列一段文字:“ 古園仿佛就是 了等我,而 盡 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他等待我出生, 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 上忽地 我殘 了雙腿。 四百多年里, 它剝 了古殿檐 浮夸的琉璃,淡褪了 壁上炫耀的朱 ,坍圯了一段段高 又散落了玉砌雕 ”, 一段文字初 似乎不合乎 法,不合乎 ,再 地品 ,卻從中能 深 。一 三個“等待 ”的 人化手法的運用,似乎道出了古園與他的生命息息相通,感受到了他的痛苦,理解了他的情感,從而 了他的生命的啟示,古園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而“它剝 了 ”“淡褪了 ”“坍圯了 ”“散落了 ”

9、的排比運用, 句整 , 聲韻極富 律的起伏 化與重復(fù), 生了自然和 的韻律美,并且在 中自然 生了暗淡的生命在 磨 中新生的啟示。在古文教學、 ,引 學生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 上 行反復(fù) , 情境,正確 理 重、 急的 化,斷好句子,尤 重要。 ,通 朗 ,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 感,又陶冶了學生 祖國 秀的 文化美的情趣。四、在 堂 構(gòu)上, 形式美 美,在 文教學中,可以 無 不在, 可以 行。一堂 既有朗 ,又有授 人的 述, 價,提 , ,板 等等 。朗 需要聲 的和 美,需要 重、 急的 奏美,需要 情達意的表 美;板 需要端正美、 美、布局美; 述的 言要準確、生 、精當;分析要全面、深刻、條理;

10、 價要公正、有理、有據(jù);提 要恰當、到位、啟 ; 要新 、 格、求 ;一句 ,一堂 的 體 構(gòu)更需要 究美的 布局。其中板 就受到了大家普遍的重 。因 ,板 是教 行教學活 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 配合教學的需要, 運用直 性教學原 的一種形式。 好的板 , 不 能激 學生學 的 趣, 有助于學生 文內(nèi)容的理解, 更能 文章的篇章 構(gòu)美, 十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布局 篇能力。 看觸 太后的板 :2觸龍說趙太后一文記敘了觸龍勸諫的全過程。先看“說 ”的起因,三對矛盾錯綜復(fù)雜地擺在趙國君臣面前;接著詳寫了“說 ”的過程,觸龍機智巧妙地從三個方面層層逼近主題,最終引水入渠,終于說服了趙太后。最后交待了“

11、說 ”的結(jié)果。 “說 ”字貫穿全文始終。一幅精美的板書, 猶如一幅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圖畫, 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 更能顯現(xiàn)一種勻稱美、層次美、條理美,學生既能從板書中得到美的熏陶,又能培養(yǎng)和提高審美能力。潘紅勝,張志琦,中學語文教師,現(xiàn)居湖北羅田。(發(fā)表于語文教學與研究2007 年第二期)項脊軒志教學設(shè)計作者:潘紅勝張志琦教學目標 :1.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理清思路,把握脈絡(luò) ,體味作者思路清晰、語言流暢的寫作特點,培養(yǎng)欣賞優(yōu)秀作品的能力。2.學習作者選取生活瑣事、 平常景物并運用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人物的音容笑貌以樸素簡潔的語言寄托對故居親人的眷戀深情。教學方法 :1.誦讀法 :通過朗誦、默讀、齊

12、讀等方式,體會字里行間蘊含的感情。2.讀寫結(jié)合法“課前給出話題“情”,讓學生寫好項脊軒志書評,讓學生熟悉課文并在課中有話可說 ;課中圍繞“情”字探究鑒賞課文內(nèi)容和寫法 ;再寫集句作文 ,將話題“情”的教學遷移拓展。33.創(chuàng)設(shè)情境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shè)悲憫氛圍,激發(fā)情意 ,輔助教學。教學課時 :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創(chuàng)設(shè)情境你讀過哪些曾讓您感動不已的抒發(fā)親情之美的文章?投影 :孟郊的游子吟和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中的片段。從古到今,親情古今一個永恒的主題。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被世人稱為“今之歐陽修”的歸有光的至情散文名篇項脊軒志。二.朗讀課文 ,理清思路1.放錄音 ,聽準字音和句子節(jié)奏2

13、.自讀課文 ,理清思路用數(shù)字概括課文內(nèi)容:一間小屋、二 (兩) 、三、四件瑣事。明確 :二(兩 )種情感、三個女人。拓展 :表現(xiàn)親情的四件瑣事: 諸父異爨 ,母問饑寒 ,祖母持笏 ,夫妻情深。3.默讀課文 ,找出體現(xiàn)本文感情基調(diào)的句子。明確 :第二段“然余居于此,多可喜 ,亦多可悲”。三.深入研讀 ,咀嚼真情在本部分順便落實重點文言字詞的檢查。第二段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段,上文寫喜 ,下文寫悲。1.文章寫了哪些“喜”?學生齊讀第一段,并回答。軒中 ,洞然 ,表開朗明亮之情調(diào),變化之可喜 (煥然一新 ),表興家理想庭階 ,寂靜 ,烘托出環(huán)境之清靜,獨處之可喜 (悠然寂靜 ),是生活勝地外景 ,珊

14、珊 ,月樹隨風搖曳美,景色之可喜 (珊珊可愛 ),是生活勝境4老 小 :作者借景物描寫抒 “多可喜”的思想情感。把自己的喜悅之情融于景物描寫之中, 造了 美 人的境界 (而庭 珊珊可 )。2. 文字精妙,體會“喜情”:你最喜 哪些 句,并 喜 的理由。學生互相交流心得。展示老 喜 的 句。A. 借 架 ,偃仰 歌。B.“小 來啄食,人至不去。明確 :“ ” “多” ,學者 多才可喜 ,“偃仰 歌”表 了作者的豪放自若 ;“ 來”更 人 和 ,情趣可喜。3.作者重點寫了哪些“可悲”之事?再 描寫,體會真情 :哪些 打 了你的心。A. 先妣“叩” 扉與“拍”的區(qū) :一句 “兒寒乎?欲食乎 ?”的

15、體 。明確:“叩”聲輕,“拍”聲大 ,影響孩子睡眠 , 子之心 。一句 把 寒 神情 肖地表 出來了。作者八 母 ,借老 之口 述 ,真切感人。有 的孩子像 寶 ,沒 的孩子像根草。更有 慈母刻骨 心的哀思。B.大母“ 、持笏” 。明確 :前者表露出祖母的激 、喜悅,后者表露出殷切期望,盼 成才 ,溢于言表。C.妻子“ 至 中,從余 古事 ,或憑幾學 。 ”明確 :用兩個虛 “或” “ ” 神?!?”表常來 ,“或”表 密無 。有 有答,有學必有教。字里行 可聽到 中 聲笑 ,可知兩人相敬相 ,生活美好。小 :作者借景物描寫抒 “多可喜”之情。抒 “多可悲”的感情 是通 敘事來完成的, 些 描

16、寫所表 的事都是生活 事。四.探 掘 ,品味寫法1.作者是如何表 悲和喜的? 描寫 (生活 事 ) 境描寫 (平常景物 )2.你 文中的喜與悲的關(guān)系是怎 的?5補記中為何特寫“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辯論 :作者夫婦 :“小軒并坐”,“憑幾學書” “小妹戲語”等細節(jié)描寫是寫喜還是寫悲?明確 :以喜輔悲 ,睹物思人 ,歡樂中蘊含著無邊的悲哀。特別是“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可知作者深深地思念之情。這棵亭亭如蓋的枇杷樹,融進了作者的一顆拳拳之心 ,猶如一個富有詩意的鏡頭 ,寄托對亡妻久遠的緬懷和眷戀。 “今已” 表時光推移。 樹長 , 人亡 !物是 ,人非 ! 然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