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學說的哲學基礎是什么_第1頁
儒家學說的哲學基礎是什么_第2頁
儒家學說的哲學基礎是什么_第3頁
儒家學說的哲學基礎是什么_第4頁
儒家學說的哲學基礎是什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儒家學說的哲學基礎是什么一個民族的特征,不在其科技,而在其文化。自漢武帝獨尊儒術, 儒家文化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 經(jīng)過兩千年的積淀與發(fā)展,儒家 思想已經(jīng)植入中華民族心靈深處, 發(fā)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面是為 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執(zhí)兩用中朱熹四書集注;中庸解題說:“中者,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 之名。庸,平常也?!敝祆浯苏f的依據(jù)在二程,二程說:“不偏之謂中, 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二程、朱熹 釋“中”為不偏不倚,是也;釋“庸”為平常、不易,非也。后來的 學者,基本上采用程朱的解釋。也有學者根據(jù)禮記 ;中庸通篇的 內(nèi)容,把“天命之謂性”、“鬼神之為

2、德”之類的內(nèi)容也納入中庸之道, 進一步偏離主題。關于“中庸”的本義?!爸小闭?,不偏不倚;“庸”者,用也?!爸?庸”者,執(zhí)兩用中也。論語;雍也記孔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 至矣乎!民鮮久矣?!闭撜Z;堯日:“爾舜!天之歷數(shù)在爾躬,允執(zhí)其中?!?據(jù)說這是堯讓位給舜的時候對舜所說的話, 讓舜執(zhí)政的時候“允執(zhí)其 中”,行不偏不倚之政。這不是孔子的話,但載錄在論語中,應 是孔子用以教育學生的,反映孔子的思想。禮記;中庸記孔子說:“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 惡而揚善,執(zhí)其兩端,而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 !”“執(zhí)其兩端, 而用其中于民”,簡化一下就是“執(zhí)兩用中”?!皟伞笔莾啥?,比如激 進與保守、講

3、道理與講感情;“用中”就是居中,既不激進也不保守, 既講道理也考慮感情。這里所說的“執(zhí)兩用中”與堯日所說的“執(zhí) 中”正相呼應??梢钥闯?,中庸之道是一種處世原則,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需 要體現(xiàn)在具體內(nèi)容中。中庸之道體現(xiàn)在儒家學說的方方面面, 沒有中 庸之道就沒有儒家學說。君子人格據(jù)中庸記載,孔子宣稱:“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彼澷p 顏回的中庸之道,說:“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孔子批評思想和行 為偏激的人。如對人,“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對同一人的評價 前后矛盾,“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鬃佑终f:“不得中行 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中行”是中庸 之道的另一

4、種表述,即走道路中間。不然,不是極端冒進,就是不思 進取。孔子回答別人的問題,“叩其兩端而竭焉”,把利弊得失都說清楚, 全面地看問題。論語;子罕記載:“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 毋我?!边@是弟子對孔子人格特征的概括??鬃幼约簞t說:“君子和而 不同?!迸c人和氣相處,但堅持自己的原則立場。墨家主張舍己為人, 法家宣揚人人為己,儒家主張既為自己也為別人,這是君子人格。在政治關系中,儒家主張為對方著想。孟子;離婁說:“君之 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 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笔肿?腹心,犬馬;國人,土芥;寇 仇,三組關系相輔相成,告誡君主明白此理。荀子;王

5、制說:“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 覆舟?!睙o論是把君與臣比喻成腹心與手足的關系,還是把君與民比 喻為水與舟的關系,都是強調(diào)彼此雙方相互依存、相互理解。這是從 兩個相反立場看問題,不是為一方獻計獻策。有人說儒家學說代表君 主利益,這不完全符合實際。在中國思想史上,為強勢階層搖旗吶喊 的是法家,為弱勢群體奔走呼號的是墨家,儒家居中。社會倫理在社會關系中,儒家強調(diào)雙方的義務,而非僅僅強調(diào)一方的義務。 禮記;禮運提出“人義”:“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 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本省⒊贾疫@一 組屬于政治倫理,其他四組分別是父子、兄弟、夫婦、長幼關系

6、。儒家講綱常原則,強調(diào)這種彼此關愛基于現(xiàn)實社會秩序, 有主有 次,而非絕對平等的關系。儒家講“仁者,愛人”,儒家的仁愛立足 于現(xiàn)實,有親疏之別、長幼之序,孟子表述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父母愛子女,子女愛父母,儒家認為二者必 須基于既定的原則。儒家的仁愛既不是墨家無條件的兼愛, 也不是法 家唯利是圖的無愛。儒家倡導社會和諧。但是,社會和諧并非毫無條件,而以既定的 制度為前提,以禮為前提,儒家認為這是政治的最高境界。中庸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卑押椭C提升到宇宙一統(tǒng)的高度, 使社會和諧神圣化了。儒家講禮制。儒家的禮制就是有限度的社會差別和等級秩序???子主張“

7、克己復禮”,認為沒有禮制就沒有社會秩序,也就沒有人類 制度文明。荀子作禮論,指出如果讓社會中的人們沒有尊卑等級, 會使整個社會失去秩序,這是因為“兩貴之不能相事,兩賤之不能相 使”。與此同時,社會的分化必須控制在一定限度內(nèi),兼顧社會整體。 既允許成功者享受,又對享受作出限制,這是禮制的精髓。荀子說“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稱”就是度, 就是把等差控制在一定程度內(nèi)。論語;學而載孔門弟子說:“禮之 用,和為貴?!鄙鐣町愐陨鐣麟A層能夠接受為度。儒家既不贊成 墨家的平等主義,也反對法家的放任主義。教罰并用儒家主張選賢任能。仲弓請教為政之道,孔子答“舉賢才”。賢才就是德才兼?zhèn)渲恕C献?/p>

8、說:“不信仁賢,則國空虛。”荀子則主張: “無德不貴,無能不官。”政府官員應該具有相應的行政能力,但更 重要的是必須品德端正。儒家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宣揚圣賢政治, 圣賢首先是一心秉公的楷模。為什么儒家把德行作為選官的先決條件 ?這與儒家的政治訴求有 關。儒家的政治理念是建設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 而社會的和諧主要取決 于人際關系,政府的角色是維護社會秩序。儒家對政府官員的要求, 既與墨家偏重于道德不同,也與法家僅僅強調(diào)能力不同,而是二者兼 顧。對社會成員的管理,儒家主張教罰并用。儒家重視教育與學習, 從教師的立場看是教育,從學生的立場看是學習,兩個名目,一個問 題。論語開篇是學而,荀子開篇是勸學和修身,都 把培養(yǎng)社會化的人作為政治的核心任務之一。儒家也重視法律。荀子把法律比作水尺,指出人們涉水而行需要看水尺,人們的社會活 動則需要看法律。儒家既強調(diào)教育,也重視刑罰,但以前者為先導。 這既與墨家偏重于仿效楷模不同,也與法家單純強調(diào)法律有異。由上可見,儒家凡事站在相反的立場看問題,平衡雙方的利益。 這是儒家的思維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