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相互作用_第1頁
357相互作用_第2頁
357相互作用_第3頁
357相互作用_第4頁
357相互作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二章相互作用 針對訓(xùn)練 1 (2015 福州模擬 )一根輕質(zhì)彈簧,當(dāng)它上端固定,下端懸掛重為g 的物體時,長度為l 1;當(dāng)它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壓一重為g 的物體時,其長度為l2,則它的勁度系數(shù)是 ()gb gg2ga l1l 2cl 1 l 2d l1 l 2解析: 選 d設(shè)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k,原長為 l0,由題意可得: k(l 1 l0) g, k(l 0 l2) g,解得 k2g,故 d 正確。l 1 l22.如圖 2-1-9 所示,小球 a 的重力為 g 20n,上端被豎直懸線掛于o 點,下端與水平桌面相接觸,懸線對球a、水平桌面對球a 的彈力大小不可能為 ()圖 2-1-9a

2、 0,g b g,0 cg,gdg3222, g2解析: 選 d 因小球 a 處于平衡狀態(tài),懸線對球a 的作用力只能豎直向上,由平衡條件可得: f fn g,對應(yīng) a 、 b 、 c、 d 四個選項可知, a 、 b、 c 均正確, d 錯誤。3 (2015 上海八校聯(lián)考 )如圖 2-1-10 所示,滑輪本身的質(zhì)量可忽略不計,滑輪軸o 安在一根輕木桿 b 上,一根輕繩ac 繞過滑輪, a 端固定在墻上,且繩保持水平,c 端掛一重物,bo 與豎直方向夾角 45,系統(tǒng)保持平衡。若保持滑輪的位置不變,改變夾角的大小,則滑輪受到木桿作用力大小變化情況是()圖 2-1-10a 只有角變小,作用力才變大b

3、 只有角變大,作用力才變大c不論角 變大或變小,作用力都是變大 d 不論角 變大或變小,作用力都不變解析: 選 d 由于兩側(cè)細(xì)繩中拉力不變,若保持滑輪的位置不變,則滑輪受到木桿作用1力大小不變,與夾角沒有關(guān)系,選項d 正確, a 、b 、 c 錯誤。對點訓(xùn)練:對力、重力概念的理解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b 只有直接接觸的物體間才有力的作用c用腳踢出去的足球,在向前飛行的過程中,始終受到向前的力來維持它運動d 甲用力把乙推倒,說明甲對乙的作用力在先,乙對甲的作用力在后解析: 選 a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兩物體不接觸也可有相互作用,如兩磁鐵靠近時可發(fā)生相互作用,故a 正確,

4、b 錯誤;足球在飛行過程中,腳已離開球,不再發(fā)生作用,c錯誤;兩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是同時產(chǎn)生的,無先后之分,d 錯誤。2下列關(guān)于重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 物體只有靜止時才受重力作用b 重力的方向總是指向地心c地面上的物體在赤道上受的重力最小d 物體掛在彈簧秤下,彈簧秤的示數(shù)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解析: 選 c任何物體均受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a 、 b均錯誤;地面上的物體在赤道上受到的重力最小,c 正確;當(dāng)物體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時,彈簧秤的示數(shù)才等于懸掛的物體的重力大小,d 錯誤。3關(guān)于地球上的物體,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 在“天上”繞地球飛行的人造衛(wèi)星不受重力作用b 物體只有

5、落向地面時才受到重力作用c將物體豎直向上拋出,物體在上升階段所受的重力比落向地面時小d 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與物體是否運動及怎樣運動無關(guān)解析: 選 d物體無論運動還是靜止均受重力作用,a 、 b 均錯誤;物體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zhì)量、當(dāng)?shù)氐闹亓铀俣却笮∮嘘P(guān),與物體怎樣運動無關(guān),d 正確, c 錯誤。對點訓(xùn)練:彈力的有無與方向判斷4.(2015 錫山中學(xué)檢測)如圖 1 所示,輕質(zhì)彈簧上端固定,下端懸掛一個重球,在重球下放著一光滑斜面,球與斜面接觸且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彈簧保持豎直,則重球受到的力是()2圖 1a 重力和彈簧的拉力b重力、彈簧的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c重力、斜面的彈力和斜面的

6、靜摩擦力d 重力、彈簧的拉力、斜面的支持力和下滑力解析: 選 a彈簧保持豎直,彈簧的拉力豎直向上,斜面光滑,小球不會受到斜面的靜摩擦力,要保證小球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斜面對小球的支持力必定為零,故重球只受到重力和彈簧的拉力兩個力的作用,a 正確。5如圖 2 所示,輕桿與豎直墻壁成53角,斜插入墻中并固定,另一端固定一個質(zhì)量為3m 的小球,水平輕質(zhì)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彈力大小為4mg(g 表示重力加速度 ),則輕桿對小球的彈力大小為()圖 25345a 3mgb 5mgc5mg d 4mg解析: 選 d小球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其合力為零,小球受力,如圖所232示,由圖中幾何關(guān)系可得f mg 4mg5 4mg,

7、選項 d 正確。6.如圖 3 所示,質(zhì)量為 m 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個豎直擋板擋住?,F(xiàn)用一個力f 拉斜面,使斜面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為a 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圖 3a 若加速度足夠小,豎直擋板對球的彈力可能為零b 若加速度足夠大,斜面對球的彈力可能為零c斜面和擋板對球的彈力的合力等于mad 擋板對球的彈力不僅有,而且是一個定值3解析:選 d球在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擋板的彈力作用下做加速運動,則球受到的合力水平向右,為ma,如圖,設(shè)斜面傾角為,擋板對球的彈力為 f1,由正交分解法得:f1f nsin ma, f ncos g,解之得f 1ma gtan ,可見,彈

8、力為一定值,選項d 正確。對點訓(xùn)練:彈力的大小及胡克定律的應(yīng)用7如圖 4 所示, 某一彈簧測力計外殼的質(zhì)量為m,彈簧及與彈簧相連的掛鉤質(zhì)量忽略不計。將其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現(xiàn)用兩水平拉力f 1、f2 分別作用在與彈簧相連的掛鉤和與外殼相連的提環(huán)上,關(guān)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圖 4a 只有 f 1 f2 時,示數(shù)才為f1 b只有 f 1 f 2 時,示數(shù)才為f 2c不論 f 1、 f2 關(guān)系如何,示數(shù)均為f 1d不論 f1、 f 2 關(guān)系如何,示數(shù)均為f2解析: 選 c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一定等于彈簧掛鉤上的拉力f1,與 f1、f2 的大小關(guān)系無關(guān), c 正確。8如圖 5 所示的裝置中

9、,小球的質(zhì)量均相同,彈簧和細(xì)線的質(zhì)量均不計,一切摩擦忽略不計,平衡時各彈簧的彈力分別為f1、 f2、 f3,其大小關(guān)系是()圖 5a f1 f2 f 3b f 1 f2 f 3cf1 f 3 f2 d f3f 1 f 2解析:選 a 不計一切摩擦, 平衡時三個彈簧的彈力大小均等于一個小球的重力,故 a 正確。9如圖 6 所示,輕質(zhì)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k,小球所受重力為g,平衡時小球在a 處。今用力 f 壓小球至 b 處,使彈簧縮短 x,則此時彈簧的彈力為 ()圖 6a kx b kxg c g kxd以上都不對解析: 選 b 加力 f 之前小球平衡有g(shù) kx0。加力 f 后彈簧的總壓縮量為x x0

10、,彈簧的彈力為k(x0 x) gkx, b 正確。410 (多選 )如圖 7 所示,將一輕質(zhì)彈簧的一端固定在鐵架臺上,然后將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豎直放在彈簧一側(cè),刻度尺的0 刻線與彈簧上端對齊,使彈簧下端的指針恰好落在刻度尺上。當(dāng)彈簧下端掛一個50 g 的砝碼時,指針示數(shù)為l1 3.40cm,當(dāng)彈簧下端掛兩個50 g 的砝碼時,指針示數(shù)為l 2 5.10 cm 。g 取 9.8 m/s2。由此可知 ()圖 7a 彈簧的原長是1.70 cmb 僅由題給數(shù)據(jù)無法獲得彈簧的原長c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約為28.8 n/md 由于彈簧的原長未知,無法算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解析: 選 ac設(shè)彈簧的原長為l 0,勁

11、度系數(shù)為k,由題意可得:k(l 1 l 0) mg, k(l 2 l0) 2mg 解得: k 28.8 n/m , l0 1.70 cm,故 a 、 c 正確。對點訓(xùn)練:彈力與平衡條件的綜合11.如圖 8 所示,質(zhì)量均為m 的木塊 a 和 b,用一個勁度系數(shù)為k 的輕質(zhì)彈簧連接,最初系統(tǒng)靜止,現(xiàn)在用力緩慢拉a 直到 b 剛好離開地面,則這一過程a 上升的高度為()圖 8a mg/kb 2mg / kc 3mg/k d 4mg / k解析: 選 b系統(tǒng)最初靜止時,以木塊a 為研究對象得彈簧的壓縮量x1mg/k。 b 剛好離開地面時,以木塊 b 為研究對象得彈簧的伸長量x2 mg/k。a 上升的高

12、度h x1 x2 2mg/k,故 b 正確。12 (2015 福建六校聯(lián)考)如圖 9 所示,三個質(zhì)量均為1 kg 的木塊 a、 b、c 和兩個勁度系數(shù)均為 500 n /m 的輕彈簧p 、 q 用輕繩連接,其中a 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開始時p 彈簧處于原長,木塊都處于靜止?fàn)顟B(tài)?,F(xiàn)用水平力緩慢地向左拉p 彈簧的左端,直到c 木塊剛好離開水平面為止,g 取值 10 m/ s2。該過程p 彈簧的左端向左移動的距離是()圖 95a 4 cmb 6 cmc 8 cm d 10 cm解析: 選 c彈簧 q 開始處于壓縮狀態(tài), kx1mg,當(dāng) c 剛好離開水平地面時,彈簧q 處于伸長狀態(tài)。 kx1 mg,此

13、時彈簧 p 處于伸長狀態(tài),彈力大小為kx2 2mg,代入數(shù)據(jù)可解得: x1 x1 2 cm,x24 cm,故此過程中 p 彈簧的左端向左移動的距離為x1x1 x2 8cm, c 正確。13小車上固定一根彈性直桿a,桿頂固定一個小球b(如圖 10 所示 ),現(xiàn)讓小車從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在下圖的情況中桿發(fā)生了不同的形變,其中正確的是()圖 10圖 11解析: 選 c小車沿光滑的斜面下滑時的加速度a gsin ,即小球沿斜面方向的合力為mgsin ,桿只對小球施加了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故c 正確。14在日常生活及各項體育運動中,有彈力出現(xiàn)的情況比較普遍,如圖 12 所示的情況就是一個實例。當(dāng)運

14、動員踩壓跳板使跳板彎曲到最低點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圖 12a 跳板發(fā)生形變,運動員的腳沒有發(fā)生形變b 運動員受到的支持力,是運動員的腳發(fā)生形變而產(chǎn)生的c此時跳板對運動員的支持力和運動員的重力等大d 此時跳板對運動員的支持力大于運動員的重力解析: 選 d發(fā)生相互作用的物體均要發(fā)生形變,故a 錯;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為了恢復(fù)原狀,會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chǎn)生彈力的作用,b 錯誤;在最低點,運動員雖然處于瞬間靜止?fàn)顟B(tài),但接著運動員要加速上升,故此時跳板對運動員的支持力大于運動員的重力,c 錯誤、d 正確。615一輕彈簧兩端分別連接物體a、b,在水平力作用下共同向右做勻加速運動,如圖 13所示,在水平面上時

15、,力為f 1,彈簧長為l1,在斜面上時,力為f 2,彈簧長為l 2,已知 a、b 兩物體與接觸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則輕彈簧的原長為()圖 13a l1l 2f 1l 1 f2l2f2l1f 1l 2f 2l 1 f 1l 22b cd f 2 f1f2f 1f 2 f 1解析: 選 c 設(shè)物體 a、b 的質(zhì)量分別為m1、 m2,與接觸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彈簧原長為 l0,在水平面上時,以整體為研究對象有f1 (m1 m2)g (m1m2)a,隔離 a 物體有 k(l 1 l0) m1gm1a,m1f 1,聯(lián)立解得 k(l 1 l0)m1 m2m1f 2,同理可得 k(l 2 l0)m1 m2

16、f2l1 f1l2聯(lián)立可得輕彈簧的原長為l0, c 對。f2 f 1第 2 節(jié)摩擦力多角練通 1 (2014 東高考廣 )如圖 2-2-1 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著原木。關(guān)于原木p 在支撐點m、n 處受力的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圖 2-2-1a m 處受到的支持力豎直向上b n 處受到的支持力豎直向上c m 處受到的靜摩擦力沿mn 方向 d n 處受到的靜摩擦力沿水平方向解析: 選 am 處支持力方向垂直于地面,因此豎直向上,a 項正確; n 處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原木p,因此 b 項錯誤;m 處受到的靜摩擦力方向平行于地面,c 項錯誤; n 處受到的靜摩擦力方向平行于原木7p,d 項錯誤。2

17、(2013 海高考上 )如圖 2-2-2,質(zhì)量 mamb 的兩物體a、b 疊放在一起,靠著豎直墻面。讓它們由靜止釋放,在沿粗糙墻面下落過程中,物體b 的受力示意圖是()圖 2-2-2圖 2-2-3解析: 選 a兩物體a、b 疊放在一起,在沿粗糙墻面下落過程中,由于物體與豎直墻面之間沒有壓力,沒有摩擦力,二者一起做自由落體運動,a、b 之間沒有彈力作用,因而物體 b 的受力示意圖是a 項。3 (2015 雞模擬寶 )如圖 2-2-4 所示,傾角為的斜面體c 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體b置于斜面上,通過細(xì)繩跨過光滑的定滑輪與物體a 相連接,連接b 的一段細(xì)繩與斜面平行,已知 a、 b、 c 都處于靜止

18、狀態(tài),則()圖 2-2-4a b 受 c 的摩擦力一定不為零b c 受地面的摩擦力一定為零cc 有沿地面向右滑的趨勢,一定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d將細(xì)繩剪斷而b 依然靜止在斜面上,此時地面對c 的摩擦力水平向左解析: 選 c若有 mag mbgsin ,則物體b 不受斜面c 對它的摩擦力, a 錯誤,當(dāng)b、 c 整體為研究對象,受力如圖所示,由平衡條件可知, f fcf tcos ,b 錯誤, c 正確;若將細(xì)繩剪斷, b 靜止在斜面上,則 ft 0, f fc0, d 錯誤。第 3 節(jié)力的合成與分解81 (多選 )(2015 石家莊質(zhì)檢 )如圖 2-3-7 所示,固定的半球面右側(cè)是光滑的,左側(cè)

19、是粗糙的,o 點為球心, a、b 為兩個完全相同的小物塊(可視為質(zhì)點 ) ,小物塊 a 靜止在球面的左側(cè),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f1,對球面的壓力大小為n1;小物塊b 在水平力 f 2 作用下靜止在球面的右側(cè),對球面的壓力大小為n2,已知兩小物塊與球心連線和豎直方向的夾角均為,則 ()圖 2-3-7a f 1 f 2 cos 1b f1 f2sin 1cn1 n2 cos2 1dn1 n2 sin21解析: 選 ac將物塊 a 的重力沿半徑和切面方向分解,可得:f 1 mgsin , n1 mgcos ,將 f2 沿半徑方向和切面方向分解,由平衡條件可得:f 2cos mgsin , f 2sin

20、 mgcos 222mg121221,a 、 c 正確。n ,解得: f mgtan n故有: ff cos 1n n coscos 2.如圖 2-3-8 所示,一物塊置于水平地面上,當(dāng)用與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 f1 拉物塊時,物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當(dāng)改用與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 f 2 推物塊時, 物塊仍做勻速直線運動。若 f1 和 f 2 的大小相等,則物塊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圖 2-3-8313a 3 1 b 2 3 c 2 2d 1 2解析: 選 b當(dāng)用 f1 拉物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力分析如圖,將f1 正交分解,則水平方向有 f 1f1cos 60f豎直方向有 f 1sin 6

21、0f n1 mg 其中 f f1 fn1 聯(lián)立上式可得f1 2 mg1 3同理,當(dāng)用 f 2 推物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水平方向有f2 cos 30 f f2豎直方向有 f 2sin 30mg f n2 其中 ff2 fn2 聯(lián)立上式可得2 mgf 23 9根據(jù)題意知f 1 f2,解得 23,b 正確。要點三對稱法解決非共面力問題在力的合成與分解的實際問題中,經(jīng)常遇到物體受四個以上的非共面力作用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情況,解決此類問題時要注意圖形結(jié)構(gòu)的對稱性特點,結(jié)構(gòu)的對稱性往往對應(yīng)著物體受力的對稱性,即某些力大小相等,方向特點相同等。 典例 如圖 2-3-9 所示的四腳支架經(jīng)常使用在架設(shè)高壓線路、通信

22、的基站塔臺等領(lǐng)域?,F(xiàn)有一質(zhì)量為m 的四腳支架置于水平地面上,其四根鐵質(zhì)支架等長,與豎直方向均成角,重力加速度為g,則每根支架對地面的作用大小為()圖 2-3-9mgmg11a 4sin b 4cos c 4mgtan d 4mg 解析 由結(jié)構(gòu)的對稱性可知,四根支架的作用力大小相同,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均為,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及力的合成與分解知識可得:4fcos mg,解得: f mg , b 正確。4cos 答案 b 針對訓(xùn)練 1.如圖 2-3-10 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三腳架上固定著一質(zhì)量為m 的照相機,三腳架的三根輕質(zhì)支架等長,與豎直方向均成30角,則每根支架中承受的壓力大小為()圖 2-3-1

23、012323a 3mg b 3mgc 6 mgd9mg解析: 選 d由題意可知此題中所研究的對象“ 照相機 ” 受四個力作用處于平衡狀態(tài),其中 “三根輕質(zhì)支架” 的作用力與 “ 重力 ”的作用線方向的夾角均為30 ,即三力等大對稱,23所以由等大力的合成規(guī)律可得3fcos 30 mg,解得 f9 mg,故 d 選項正確。2跳傘運動員打開傘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將在空中保持勻速降落。已知運動員和他身上裝10備的總重力為g1,圓頂形降落傘傘面的重力為g2,8 條相同的拉線 (拉線重量不計 )均勻分布在傘面邊緣上,每根拉線和豎直方向都成30角。那么每根拉線上的張力大小為()圖 2-3-113g13 g1g

24、2g1 g2g1a 12b.12c8d. 4解析: 選 a設(shè)每根拉線上的張力大小為f,f 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均為 30,由物體的平3衡條件可得:8fcos 30 g1, f 12 g1 ,a 正確。要點四繩上的 “ 死結(jié) ” 和 “ 活結(jié) ” 模型1“死結(jié)”可理解為把繩子分成兩段,且不可以沿繩子移動的結(jié)點?!八澜Y(jié)”兩側(cè)的繩因結(jié)而變成了兩根獨立的繩,因此由“死結(jié)”分開的兩段繩子上的彈力不一定相等。2“活結(jié)”可理解為把繩子分成兩段,且可以沿繩子移動的結(jié)點?!盎罱Y(jié)”一般是由繩跨過滑輪或者繩上掛一光滑掛鉤而形成的。繩子雖然因“活結(jié)”而彎曲,但實際上是同一根繩,所以由“活結(jié)”分開的兩段繩子上彈力的大小一定

25、相等,兩段繩子合力的方向一定沿這兩段繩子夾角的平分線。 典例 如圖 2-3-12 甲所示,細(xì)繩 ad 跨過固定的水平輕桿bc 右端的定滑輪掛住一個質(zhì)量為 m1 的物體, acb 30;圖乙中輕桿hg 一端用鉸鏈固定在豎直墻上,另一端g 通過細(xì)繩 eg 拉住, eg 與水平方向也成30,輕桿的 g 點用細(xì)繩gf 拉住一個質(zhì)量為m2 的物體,求:圖 2-3-12(1) 細(xì)繩 ac 段的張力 f tac 與細(xì)繩 eg 的張力 f teg 之比;(2) 輕桿 bc 對 c 端的支持力;(3) 輕桿 hg 對 g 端的支持力。 解析 題圖甲和乙中的兩個物體m 1、m2 都處于平衡狀態(tài),根據(jù)平衡的條件,首

26、先判斷與物體相連的細(xì)繩,其拉力大小等于物體的重力;分別取 c 點和 g 點為研究對象, 進(jìn)行受力11分析如圖甲和乙所示,根據(jù)平衡規(guī)律可求解。(1) 圖甲中細(xì)繩 ad 跨過定滑輪拉住質(zhì)量為 m1 的物體, 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 細(xì)繩 ac 段的拉力 ftac ftcd m1g圖乙中由f tegsin 30 m2g,得 f teg 2m2g。ftacm1所以 fteg2m2。(2) 圖甲中,三個力之間的夾角都為120 ,根據(jù)平衡規(guī)律有f nc f tac m1g,方向與水平方向成30 ,指向右上方。(3) 圖乙中, 根據(jù)平衡方程有ft eg2tegcos30 fn g,所以 fng m2sin30m

27、 g,fgcot30 3m2g,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 (1)m 1(2)m1g 方向與水平方向成 30指向右上方(3)3m2g,方向水平向右2m 2 針對訓(xùn)練 1如圖 2-3-13 所示,一輕繩的兩端分別固定在不等高的a、b 兩點,現(xiàn)用另一輕繩將一物體系于 o 點,設(shè)輕繩 ao、 bo 相互垂直, ,且兩繩中的拉力分別為f a、 f b,物體受到的重力為 g,下列表述正確的是()圖 2-3-13a fa 一定大于 gb fa 一定大于 f bc fa 一定小于 f bd fa 與 f b 大小之和一定等于 g解析: 選 b 分析 o 點受力如圖所示,由平衡條件可知,fa 與 fb 的合力12與

28、 g 等大反向,因fa f b,故 fa 、f b 均小于 g;因 ,故 f a f b,b 正確, a 、c 錯誤;由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可知,|fa| |f b| g,d 錯誤。2 (2015 淄博質(zhì)檢 )如圖 2-3-14 所示,在水平天花板的a 點處固定一根輕桿 a,桿與天花板保持垂直。桿的下端有一個輕滑輪o。另一根細(xì)線上端固定在該天花板的b 點處,細(xì)線跨過滑輪 o,下端系一個重為 g 的物體, bo 段細(xì)線與天花板的夾角為 30。系統(tǒng)保持靜止,不計一切摩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圖 2-3-14ga 細(xì)線 bo 對天花板的拉力大小是2gb a 桿對滑輪的作用力大小是2c a 桿和

29、細(xì)線對滑輪的合力大小是gd a 桿對滑輪的作用力大小是 g解析: 選 d 細(xì)線上的彈力處處相等,因此細(xì)線bo 對天花板的拉力大小是g,選項 a錯誤。兩段細(xì)線上彈力均為g,構(gòu)成菱形,合力為2gsin 30 g,大小等于 a 桿對滑輪的作用力,選項 b 錯誤、 d 正確。 a 桿和細(xì)線對滑輪的合力大小是0,選項 c 錯誤。對點訓(xùn)練:對矢量運算定則的理解1一物體受到三個共面共點力f 1、f 2、f 3 的作用,三力的矢量關(guān)系如圖1 所示 (小方格邊長相等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圖 1a 三力的合力有最大值f 1 f 2 f3,方向不確定b 三力的合力有唯一值3f 3,方向與 f 3 同向c三力的

30、合力有唯一值2f 3,方向與 f 3 同向d 由題給條件無法求出合力大小13解析: 選 b根據(jù)三力的圖示,知 f1、f2 在豎直方向分力的大小均為3 個單位,方向相反,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分別為6 個單位和 2 個單位, 方向與 f 3 方向相同。 根據(jù)正交分解法求合力的思想知,3 個力的合力為12 個單位,與 f3 的方向相同,大小是f3 的 3 倍,即 f 合 3f3。選項 b 正確。2(多選 )已知力 f 的一個分力 f 1 跟 f 成 30角,大小未知, 另一個分力 f 2 的大小為3f,3方向未知,則 f 1 的大小可能是 ()3fb 3fa 3223fd 3fc3解析: 選 ac如圖所

31、示,因f 2 3f fsin30,故 f1 的大小3223有兩種可能情況,由f f2 fsin 30 6f ,即 f 1 的大小分323別為 fcos 30 f 和 fcos 30 f,即 f 1 的大小分別為 3 f和3 f, ac 正確。3 (2013 上海高考改編 )兩個共點力 f1、 f2 大小不同,它們的合力大小為f ,則 ()a f1、 f2 同時增大一倍, f 將增大兩倍b f1、f 2 同時增加 10 n, f 也增加 10 nc f1 增加 10 n, f2 減少 10 n ,f 一定不變d 若 f1、 f 2 中的一個增大, f 不一定增大解析: 選 d f 1、f 2 同

32、時增大一倍, f 也增大一倍, 選項 a 錯誤; f 1、f2 同時增加10 n,f 不一定增加10 n ,選項 b 錯誤; f1 增加 10 n , f2 減少 10 n, f 可能變化,選項c 錯誤;若 f1 、f2 中的一個增大,f 不一定增大,選項d 正確。對點訓(xùn)練:共點力的合成4(多選 )人們在設(shè)計秋千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是它的安全可靠性?,F(xiàn)一個秋千愛好者設(shè)計一個秋千,用繩子安裝在一根橫梁上,如圖2 所示,圖中是設(shè)計者設(shè)計的從內(nèi)到外的四種安裝方案,一個重為g 的人現(xiàn)正坐在秋千上靜止不動,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圖 2a 從安全的角度來看,四種設(shè)計的安全性相同14b 從安全的角度來看,設(shè)

33、計1 最為安全c每種設(shè)計方案中兩繩拉力的合力是相同的d 若方案4 中兩繩夾角為120 ,則每繩受的拉力大小為g解析: 選 bcd坐在秋千上的人的重力是一定的,當(dāng)兩繩的夾角越小時,根據(jù)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可知繩所受到的拉力就越小,當(dāng)兩繩平行時兩繩所受的拉力最小,此時最為安全,所以選項a 錯誤、 b 正確;根據(jù)力的平衡可知四種方案中每種方案兩繩的合力都為g,故選項 c 正確;由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可知若方案4 中兩繩夾角為120 則每繩受的拉力大小為,g,故選項d 正確。5如圖 3 所示,光滑斜面傾角為30,輕繩一端通過兩個滑輪與a 相連,另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不計繩與滑輪的摩擦及滑輪的質(zhì)量。已知物塊

34、a 的質(zhì)量為m,連接 a 的輕繩與斜面平行,掛上物塊b 后,滑輪兩邊輕繩的夾角為90,a、b 恰保持靜止,則物塊b 的質(zhì)量為()圖 32a 2 mb 2mc md 2m解析: 選 a因物塊 a 處于靜止?fàn)顟B(tài),輕繩的拉力1f mgsin 30 mg,由物塊 b 處于2靜止?fàn)顟B(tài)可知, 滑輪左右兩段輕繩拉力的合力與物塊b 的重力等大反向, 即:2fcos 45 mbg2解得: mb 2 m,a 正確。6.如圖 4 所示,一個物體由繞過定滑輪的繩子拉著,分別用圖中所示的三種情況拉住物體靜止不動。在這三種情況下,若繩子的張力分別為ft1 、f t2 、ft3,定滑輪對軸心的作用力分別為 fn1 、 fn

35、2 、 fn3 ,滑輪的摩擦、質(zhì)量均不計,則()圖 4a ft1 ft2 ft3 , fn1 f n2 f n3b ft1 f t2ft3, f n1 f n2 fn315c ft1 f t2 ft3, f n1 f n2 f n3d ft1 ft2ft3, f n1 fn2 f n3解析: 選 a物體靜止時繩子的張力等于物體重力的大小,所以ft1 ft2 f t3 mg。方法一:用圖解法確定fn1 、 fn2 、 f n3 的大小關(guān)系。與物體連接的這一端,繩子對定滑輪的作用力f t 的大小也為mg,作出三種情況下的受力示意圖,如圖所示,可知f n1 fn2 fn3 ,故選項a 正確。方法二:

36、用理論法確定f n1、 f n2 、f n3 的大小關(guān)系。已知兩個分力的大小,兩分力的夾角 越小,合力越大,所以f n1 f n2 fn3 ,故選項a 正確。對點訓(xùn)練:力的分解7 (2015 州模擬池 )將物體所受重力按力的效果進(jìn)行分解,下列圖5 中錯誤的是 ()圖 5解析:選 ca 項中物體重力分解為垂直于斜面使物體壓緊斜面的分力g1 和沿斜面向下使物體向下滑的分力g2; b 項中物體的重力分解為沿兩條細(xì)繩使細(xì)繩張緊的分力g1 和 g2,a 、 b 圖均畫得正確。c 項中物體的重力應(yīng)分解為垂直于兩接觸面使物體壓緊兩接觸面的分力 g1 和 g2,故 c 圖畫錯。 d 中物體的重力分解為水平向左

37、壓緊墻的分力g1 和沿繩向下使繩張緊的分力g2,故 d 圖畫得正確。8如圖6 所示,一條細(xì)繩跨過定滑輪連接物體a、 b, a 懸掛起來, b 穿在一根豎直桿上,兩物體均保持靜止,不計繩與滑輪、b 與豎直桿間的摩擦,已知繩與豎直桿間的夾角為,則物體 a、 b 的質(zhì)量之比ma mb 等于 ()圖 6a cos 1b 1 cos c tan 1d 1sin 16解析: 選 b細(xì)繩的拉力f ma g,物體 b 平衡,則拉力f 在豎直方向的分力等于物體b 的重力,即 fcos mbg,即 mamb1cos 。 b 正確。9.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木箱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 1)。現(xiàn)對木箱施加一拉力 f

38、,使木箱做勻速直線運動。設(shè)f 的方向與水平地面的夾角為,如圖7 所示,在從 0逐漸增大到90的過程中,木箱的速度保持不變,則()圖 7a f 先減小后增大b f 一直增大c f 一直減小d f 先增大后減小解析: 選 a將拉力 f 沿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正交分解,由平衡條件可得:fcos f f、fsin f nmg、f f,解得: f mg mg其中 tan 1,當(dāng) fncos sin 2 1sin由 0 逐漸增大到90 的過程中, sin ( )先增大后減小,所以拉力f 先減小后增大, a 正確??键c綜合訓(xùn)練10.(2015 杭州二中高三質(zhì)檢 )如圖 8 所示,起重機將重為g 的重物勻速吊起

39、, 此時四條鋼索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均為60,則每根鋼索中彈力大小為()圖 8g3ga 4b 63ggc 4d 2解析: 選 d設(shè)鋼索中張力大小為f,由對稱性可知,四條鋼索中彈力大小相同,由平g衡條件可得:4fcos 60 g,得 f 2 。 d 正確。11 (2015 肥模擬合 )如圖 9 為一位于墻角的光滑斜面,其傾角為45,勁度系數(shù)為k 的輕質(zhì)彈簧一端系在質(zhì)量為m 的小球上,另一端固定在墻上,彈簧水平放置,小球在斜面上靜止時,則彈簧的形變量大小為()17圖 9mg3mga kb 2k3mg3mgc 3kd k解析: 選 a 分析小球受力如圖所示。f 與 mg 的合力與 fn 等大反向,mg由

40、 45 可知, f mg。又 f kx,故彈簧的壓縮量大小為x k , a 正確。12.(2015 合肥檢測 )如圖 10 所示,一根不可伸長的輕繩穿過輕滑輪,兩端系在高度相等的 a、 b 兩點,滑輪下掛一物體,不計輕繩和輕滑輪之間的摩擦。現(xiàn)讓b 緩慢向右移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 10a 隨著 b 向右緩慢移動,繩子的張力減小b 隨著 b 向右緩慢移動,繩子的張力不變c隨著 b 向右緩慢移動,滑輪受繩ab 的合力變小d 隨著 b 向右緩慢移動,滑輪受繩ab 的合力不變解析: 選 d隨著 b 向右緩慢移動,ab 繩之間夾角逐漸增大,而滑輪所受繩ab 的合力始終等于物體的重力,保持不變,故

41、繩子的張力逐漸增大,d 正確。13 (2015 州調(diào)研揚 )兩物體 m、 m 用跨過光滑定滑輪的輕繩相連,如圖11 所示, oa、ob 與水平面的夾角分別為30、 60, m、 m 均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則()圖 11a 繩 oa 對 m 的拉力大小大于繩ob 對 m 的拉力b 繩 oa 對 m 的拉力大小等于繩ob 對 m 的拉力c m 受到水平面的靜摩擦力大小為零d m 受到水平面的靜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18解析: 選 d設(shè)繩 oa 對 m 的拉力為f a,繩 ob 對 m 的拉力為f b,由 o 點合力為零可得: facos 30 fb cos 60 即 3fa fb,故 a 、b 均錯誤;因fb f a,物體 m 有向右滑動的趨勢, m 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d 正確, c 錯誤。14(2015 安摸底西 )如圖 12 所示,兩個相同的光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